洛阳传统插花
Ⅰ 中式传统插花:诗情花意 文人雅集
宋元以降,焚香、烹茶、插花、挂画,被文人雅士并举为生活四艺,是稍有素养者不可或缺的。明代张谦德曾在其《瓶花谱》序中写道:“幽栖逸事,瓶花特难解,解之者亿不得一”。插花一词是今时的称法,在古代则多称为瓶花、瓶供。古人不满足于折枝花的直接传情,渐将室外花木引入室内,营造空间的生机与逸趣。器皿插花正是古人审美观念转变的反映。
传统插花,是我国重要的古典艺术之一。其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泽其茎,欲华不萎。”这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器皿插花活动,既是佛前供花,其他方面不论是宫廷摆饰或文人鉴赏力的表现,都巧妙地运用了花艺之美,这使得艺术风气发展为之大盛。
瓶花一束 意境悠远
宋元以降,焚香、烹茶、插花、挂画,被文人雅士并举为生活四艺,是稍有素养者不可或缺的。明代张谦德曾在其《瓶花谱》序中写道:“幽栖逸事,瓶花特难解,解之者亿不得一”。插花一词是今时的称法,在古代则多称为瓶花、瓶供。古人不满足于折枝花的直接传情,渐将室外花木引入室内,营造空间的生机与逸趣。器皿插花正是古人审美观念转变的反映。
崇尚自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则是其创作的最高目标。作为中华优秀古老文化一部分的传统插花艺术,它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
传统插花追求空间之美,一条线能表现出最大的空间时最美(平远、深远、高远),而且此三远形成之线以曲线最为优美。花则作为素材基础,契合事物与时机,以强调自然生命与空间意义之整体性,表达作者美的意念。
以花怡情 文人雅集
文人插花则别有情趣,插花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雅集中的主要活动。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有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梦梁录》则这样记录当时的市井: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
《墨庄漫录》中记载:西京(洛阳)牡丹闻名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障,至梁栋柱拱,以筒储水,簪花钉挂,举目皆花。
诗情花意 幽栖逸事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涉及插花内容的诗句独放异彩。如苏辙《戏题菊花》:“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放插满壶。”刘禹锡《赞枸把》“翠黛叶生笼石翁,殷红子熟照铜瓶。”朱淑贞《示犀》)“一枝谈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芥子园画谱》有题画诗云:“出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由此可见,古时插花之风盛行,不插梅花,年也是过不得的。 古代咏插花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热爱花木的情趣,亦可看出诗人熟稳花道的`技艺,赋“心象”于花技的文思。
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时,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如周敦颐的学生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对花开花落等景象敏感多思。
宋朝有一首咏海棠的诗:“海棠脉脉要诗催,日暮紫锦无数开”,意思是说海棠半舒半卷,脉脉含情,非要诗人吟出好诗来,否则就不肯开放。
借用花木抒发人的意志、愿望之时, 以花枝展情韵, 表现花品花格, 令人在击节赞叹之余, 心驰神往。古人看花是有分别的,饮酒对自然生长的花,饮茶对瓶中插花,在寄情花木中, 每朵花、每片叶都蕴涵着深长的意味。
Ⅱ 关于传统插花的诗句(关于插花的诗句)
1.关于插花的诗句
一、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时过花枝空,人老酒户衰。
出自:陆游《插花》
意思是:
有花的时候你不插,有酒的时候你不喝,等到时间过了花谢了,人老了酒也不能喝了。
二、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出自: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意思是:
少年时代,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
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三、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出自: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
意思是:
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着一个小竹轿子半醺半醉的,头上插满了鲜花嘻笑归来。
四、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出自: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译文:
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五、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出自: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译文:
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
2.描写插花的诗词有哪些
1、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宋代: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译文
漫漫长夜让人提不起一点精神,心情也郁郁不欢,只能在梦里梦见京城,还能认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为了报答眼下的好春色,花儿与月影也是相互相映照。
简便的宴席,虽然菜很一般,酒却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一切都让人称心如意。喝醉了将花插在头上,花儿不要笑我,可怜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样快要过去了。
2、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代: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译文
少年时代,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春风把剩下的花瓣也给卷走了,但它还是没有停息。可是我不恨它,因为花儿开放是由于春风的吹拂。想问一下,谁又看见春天离去了?离此而去的春天,被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碰上了。
3、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元代:卢挚
柳蒙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译文
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一对白发的农家老夫妻正围着老瓦盆饮酒用饭。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4、丰乐亭游春三首
宋代:欧阳修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译文
头上是暖暖的阳光和淡淡的云朵,脚底青草茂盛主动牵惹游人的衣襟,柳絮纷飞洒落在身上。
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着一个小竹轿子半醺半醉的,头上插满了鲜花嘻笑归来。
5、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宋代:张元干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译文
春来春去时光如飞催人老,我怎肯轻易输给年轻人?酒醉之后像少年一样狂放不羁,胡子白了根本没有关系。
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
3.春天插花插太阳花描写的诗句
1、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茂盛的样子。
灼灼:鲜明的样子。诗经·周南·桃夭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 芳华鲜美:一作芳草鲜美。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唐·宋之问《有所思》:“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容:打扮。唐·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然:燃。
唐·王维《辋川别业》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唐·王维《田园乐》:“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栀子:栀实,可作黄色染料。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唐·贾至《春思二首》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唐·韩愈《题百叶桃花》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杜若:香草名。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宋·欧阳修《舞春风》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鸭头:形容春江江水如鸭头的浓绿色。
宋·苏轼《送别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宋·苏轼《新城道中》 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斗:比赛。宋·秦观《江城子》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桃蹊:桃树下的小路。
《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句意谓:桃柳成荫的小路,似乎把春天的美景分送到家家户户。
宋·秦观《望海潮》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宋·曾巩《城南》 梅花落尽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宋·叶梦得《虞美人》 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馀霞。
余霞:晚霞。宋·李弥逊《诉衷情》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宋·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 夹岸桃花蘸水开蘸水开:桃花拂着水面带水开放。
宋·徐俯《春游湖》 桃花初也笑春风,及到离披将谢日,颜色逾红离披:花将谢的样子。元·姚燧《浪淘沙》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千尺雨;连天的细雨。
一路烟:水上弥漫着云烟。清·吴伟业《鸳湖曲》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碧桃:桃的变种,花重瓣。
和:伴随。唐·高蟾《上高侍郎》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碧桃:仙桃。
栽和露:伴着玉露栽种。数:辈。
宋·秦观《虞美人》 2、梅花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晋·陶渊明《蜡月》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迥临:远离。唐·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著:开。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不禁:经受不住。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唐·李商隐《忆梅》 寒柳翠添微雨重,腊梅香绽细枝多唐·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东川李支使归使府夏侯相公》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两句写早梅开放。
传说诗中“一枝”原作“数枝”,郑谷为改,齐己因称郑谷为“一字师”。唐·齐己《早梅》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腊后:进入腊月之后。
腊月是阴历的十二月。东风:春风,这里指春天。
信:信使。宋·晏殊《蝶恋花》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信:消息,征兆。
东君:司春之神.借指春天。宋·晏几道《虞美人》 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宋·晏几道《清平乐》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宋·晏几道《临江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清幽的香气,此指梅花的清香。
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孤瘦:指梅枝干枯,梅花稀疏。雪霜姿:指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姿态。
意谓迟开的梅花虽故作桃杏之色,却仍保持着孤高清瘦,傲霜斗雪的姿态。宋·苏轼《红梅》 溪源新腊后,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宋·周邦彦《玉烛新》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浪发:滥开,开得太烂漫。
宋·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江南信:春天到来的消息。梅破:梅花开放。
宋·黄庭坚《虞美人》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诗境:富有诗意的地方。
物华:美丽的景物。应酬:指眼睛看不过来。
宋·张道洽《岭梅》 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宋·吴则礼《虞美人》 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化工:天工,指大自然的创造或生长万物的功能力量。宋·叶梦得《临江仙》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东风已有过来信,先返梅魂信:消息。
4.形容"插花"的句子有哪些
姹紫嫣红的花在纤纤素指下舒展着自己柔媚的腰肢。
同是一种花,它们可以说是相同的但也是不同的,相同的是它们的名字,不同的是所表达的意向,
颜色栉次邻比,你仿佛能看到倒映在阳光里的海市蜃楼,方向万象众千,它们仿佛各自寻觅这什么,而它们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情感,只是因为手指赋予了它们各自的灵魂,所以感情变得就厚重而独特起来了.
这也许就是道吧:一首一走,第一次走的路、第一次用的方法才叫道,重复别人做过的事不叫道.走不一样的路,坚持创新才能生道.于是插花便衍化出各种心情各种立意.
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
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
Ⅲ 中国传统插花四大流派
中国传统插花发展简史
原始萌芽期——西周至春秋、战国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明刚刚开始发芽阶段,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以花传情,以花明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
《楚辞·九歌·礼魂》中记载: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初级发展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 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 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 将花插入水中养殖。《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以花 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兴盛发展期——隋、唐至五代时期
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美即美酒)、新诗(咏)。”“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 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合称为生活四艺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的“花朝节”在唐朝是个很盛大的节日,传说是百花之神诞生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要去郊外踏青赏花,市集上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饰品,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五代十国时期,插花开始了艺术高雅化,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开始追去自然美。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开始不局限于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铜或瓷的盘盆容器,扩展到竹筒、漆器。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摆放在桌子上,出现 了壁挂,吊挂。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插花作品追求自然情趣,朴实而又不失洒脱。
全盛发展期——宋代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受理学观念影响,此时的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也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 宋代的蓝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从此开始,插花形成以花品、花的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插花艺术上升到了一种对待自然的态度,体现人的操守。这也就是花道。
缓慢发展期——元代
元代插花风格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上飘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条,暗示金贵、银贵,不如自在如意贵。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愿望。
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体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造型丰满,寓意深邃。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新,色彩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喜豪华富贵,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
成熟完善期——明至清代中期
到了明代晚期,花道发展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这时的插花艺术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构图严谨,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关系。这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臻完善、成熟,有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响最大,书中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还有张谦德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 盏.燕闲清赏》、何仙郎的《花案》等,对花材的选择、处理艺术,保养方法,插花风格,花性认识,构图技巧,色彩和体量的协调,品赏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论述。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但是纵观清朝三百年,插花艺术始终处于一个下坡时期,得不到重视。花道在此时开始衰落。
传统插花、古典园林,两朵绽放在中华艺术百花园中争奇斗艳的花朵,自古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广阔沃土之中。“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朵朵绽放于园林之中的鲜活花朵,也成为园林中最美的点缀。
又逢冬季,中国园林博物馆即将推出第四届插花艺术展,带您走进插花艺术的殿堂,共同感受插花艺术魅力。热爱插花艺术、喜爱生活美学的您,又对插花艺术了解多少呢?
宋代 篮花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具有端庄典雅的造型、富有诗意的画面、形神兼备的意境、师法自然的手法等特点。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见证着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进程以及历代风土民情的变迁。
元代 篮花
中国传统插花吸取了园林、盆景、雕塑、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精华,形成了崇尚自然、重意境等独特的风格与特征,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在世界插花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东方式插花艺术的典范。2008年6月,传统插花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 厅堂中立式瓶花
明代 厅堂花
中国插花艺术萌芽于先秦时期,经过了汉、六朝的初始期,隋、唐、五代的兴盛发展期,宋代的全盛期,元、明、清中期的成熟与完善期,清末的衰落期等各个阶段。在插花发展的历史中,我国有关插花的著作不少,其中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花九锡》,明朝的《瓶史》、《瓶花谱》、《瓶花三说》,清朝的《花镜》、《浮生六记》等,为我们研究、继承、发扬和推广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清代 写景盘花
清代 瓶花
作为园林中最具生命灵性的要素,花木不仅赏心悦目,其色彩、风韵也往往更具隐喻意义。或悠闲、或苦闷、或超脱、或执着,都投射于花木之上。
日本花道可以称得上是一绝,当然中国插花艺术也是不容小觑,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而且中国插花流派还分为三种,小编将为你解答中国插花习俗怎么来的?中国插花流派有哪些?
中国插花习俗怎么来的?
中国传统插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影响,富有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因而常把无语无义的花草根据其生活习性,赋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
借用花木抒发人的意志、愿望之时,以花枝展情韵,表现花品花格,令人在击节赞叹之余,心驰神往。古人看花是有分别的,饮酒对自然生长的花,饮茶对瓶中插花,在寄情花木中,每朵花、每片叶都蕴涵着深长的意味。
宋朝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迅速发展,插花艺术也获得普及与进步,成就辉煌,举国上下插花之风亦然盛行。《洛阳牡丹记》有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每?酱禾於家傩惺⒋蟮幕ɑ岷筒寤ū热饶址欠病?
文人插花别有情趣,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除琴棋书画外,又形成插花、挂画、点茶和燃香的"生活四艺",撰写出不少插花诗作。
受理学影响深重的宋代,其清雅、隽秀的时代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插花不仅追求怡情娱乐,更注重理性意念。在形式上、内涵上则倾注作者的思想,意趣及品德节操,不像唐朝那样讲究富丽堂皇的形式与排场,而注重花品花德及寓意人伦教化的表现。
在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突出"清"、"疏",形成清丽疏朗而自然的风格。因而,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时,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如周敦颐的学生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对花开花落等景象敏感多思。
中国插花流派有哪些?
池坊
日本传统插花的开创者都是池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日本成立最早的流派,原意为池边僧舍,许多流派都是从池坊演变出来的。原本是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皈依佛教成为高僧,驻六角堂(后来京都的一名寺)而创于7世纪。在那里,作为礼佛仪式的一部分,规定“立花”这个插花样式的插花准则,即一种直立的正规样式,一般使用窄口高脚瓶或细高花瓶。
草月流
草月流由河原苍风创立,是战后兴起的新流派。草月流创建的意思为如草之亲切、月之明亮,又称前卫花。它突破传统的形式,强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更为自由。常强调美的夸张,用抽象、富于想象的手法自由创作,达到作者追求的自然美和抽象美的境界。
小原流
小原流由小原云心创始于1867年,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以投入式盛花的形式为主,用平矮形盆把花插在剑山上,既保留完整的传统手法,又不固守传统,能贴进生活、表现生活。其作品使用的是各方面皆可观赏花材的欣赏范围,任何空间都可搭配。
创始人小原云心创造的盛花表现形式,为近代插花史开辟了新篇章。其作品格调高雅、脱俗,尊重四季花草的自然之态,生动活泼,清新自然,优雅秀丽,最接近中国古典插花的风格,最能引起中国人的心灵共鸣。
Ⅳ 插花7种常用花材名称
插花7种常用花材名称
插花7种常用花材名称,鲜花是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的,当然大家也都知道,鲜花盛开的时间一般都是比较短的,而且一般买回来的鲜花不仔细搭理也会很快枯萎,以下插花7种常用花材名称。
插花7种常用花材名称1
一、玫瑰花
玫瑰花才可以说是插花的首选材料,在节日或者生日的时候,玫瑰花是比较常见的。女孩子们一般都会比较喜欢这种花,就我自己而言,对玫瑰花确实很感冒。在家里也可以用玫瑰来装饰房间,它们的颜色较多,所以购买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
二、康乃馨
几乎每个花店里都会有康乃馨,它们看上去非常柔和,颜色大多数以粉色和红色为主。康乃馨的价格并不贵,非常适合母亲节送给妈妈,或者去看望病人的时候购买。康乃馨完全可以用来插花,是不错的花材。
三、郁金香
郁金香的颜色以橙色和红色为主,看上去非常的艳丽,可能是因为它们的气质非凡,郁金香在中国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花。郁金香有含蓄的特质,同时花型非常漂亮,很适合和其他花卉混合插花。
四、百合
百合非常清秀,没有完全开放的时候样子非常漂亮。而且这种花的寓意比较好,在家里摆插几朵确实能够给我们到来很好的心情。它的花瓣是白色的,但是花蕊却是红色的,不喜欢红色花蕊的朋友们可以直接去掉花蕊,这样不会影响到百合花的正常开放。
五、唐菖蒲
唐菖蒲是一种线型花材,主要是因为枝干较长而且笔直。到了花期的时候,每个枝条都能够开满鲜花。所以说这唐菖蒲很适合用于插花,能够起到很好的点缀作用。颜色大多数是红色和粉色,还有鲜见的蓝紫色可以选择。
六、银芽柳
银芽柳也很适合插花,植株整体呈线型,银芽柳很适合那种初步学习插花的朋友们,主要是因为花的形状很随和,不用去故意搭配,也不用去做轻微的修剪。银芽柳有古代的气质,很适合与其他的花材一起摆插。
七、勿忘我
勿忘我的名字很好听,而且颜色是紫色的,它在插花时能起到点缀的作用。勿忘我的干花也很适合插花,而且干花保留的时间会更长一些,观赏效果最佳。
插花7种常用花材名称2
家庭插花常用花材有哪些
花材的定义
主花材:指焦点的花材,名贵的,奇怪的,硕大的,比较抢眼的材料,在整个作品种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副花材:常用作造型的架构搭建和轮廓填充,对主花材起烘托和协调作用。
补花材:能够有效的增加作品的律动感和节奏,同时填充作品的负空间。
1、块状花材
位置应用:主花,副花
块状花材是所有有明显块状材料的花材,这些花朵集中成较大的圆形或块状,是完成造型的重要花材。没有异形花的时候,它可作为作品中的视觉焦点,如玫瑰、康乃馨、绣球、龙胆、蔷薇、月季、黄金球、洋桔梗等。
2、面状花材
位置应用:主花,副花
将外形有一个明显的面的花材称为面状花材,常用于作品的主花或副花使用,如向日葵、扶郎花等。
3、线状花材
位置应用:副花,补花
线状花材整体呈长条状或线状,有明显的线条感,可以展现出植物直线或曲线最自然的形态,负责作品的律动感。比如紫罗兰、尤加利叶、金鱼草、雪柳叶、洋兰、金合欢等等。
4、雾状花材
位置应用:补花
雾状花材通常分枝较多且花朵较为细小,一枝花茎上有许多小花,星星点点。常作为补充花材使用,可以很好地填补造型的空间,在花与花之间起到连接的作用,如勿忘我、雏菊、情人草、火龙珠、水晶草等。
5、异形花材
位置应用:主花,副花
异形花材拥有特殊的形态,看上去个性突出,引人注目,能够带给作品强烈的气势,在设计中常作为视觉焦点的主花出现。 如百合、紫甘蓝、帝王、针垫、天堂鸟等。
不同部分的花种类的选择
1、 线形花。线形花的整个花材呈长条状或线状。利用直线形或曲线形等植物的自然形态,构成造型的轮廓,也就是骨架。 例如:金鱼草、蛇鞭菊、飞燕草、龙胆、银芽柳、连翘等。
2、定形花。 花朵较大,有其特有的形态,是看上去很有个性的花材。作为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花,经常用在视觉焦点。本身形状上的特征使它的个性更加突出,使用时要注意发挥它的特性。 例如:百合花、红掌、天堂鸟、芍药等。
3、簇形花(块状花)。花朵集中成较大的圆形或块状,一般用在线状花和定形花之间,使完成造型的重要花材。没有定形花的时候,也可用当中最美丽、盛开着的簇形花代替定形花,插在视觉焦点的位置。 例如:康乃馨、非洲菊、玫瑰、白头翁等。
4、填充花(散状花)。分枝较多且花朵较为细小,一枝或一枝的茎上有许多小花。具有填补造型的空间、以及花与花之间连接的作用。 例如:小菊、小丁香、满天星、小苍兰、白孔雀等。
插花常用花材
1、线型花材
菖兰:又称剑兰、唐菖薄,属鸢尾科,多年生球茎花卉。花茎挺直;绿叶互生,排成两列;花多,色泽丰富,有大红、粉红、黄、白、紫等。在6~7月大量切花上市,价格低廉。
马蹄莲:又称慈姑花、观音莲、水芋,属天南星科。花梗长而美丽,白色苞片,花叶俱佳,有红花、黄花、绿花变种。观赏期为11至翌年6月,5~6月有大量鲜切花上市,价格低廉。
蛇鞭菊:又称麒麟菊,属菊科。花梗挺直,花呈柱状圆锥花序,紫色,色彩鲜艳。观花期为5~10月。
晚香玉:又称夜来香,属石蒜科。枝梗长而挺拔,花白色,有浓香,尤其在傍晚时香气四溢。观赏期为8~10月。
紫罗兰:又称草桂花,属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花梗粗壮,花序长,花色多样,有微香。观赏期为4~5月。
金鱼草:又称龙口花、龙头花、洋彩雀,属玄参科,二年生草植物。花茎挺直,花色浓艳丰富,有黄、红等色。观花期为5~6月。
石斛:又称石斛兰,属兰科。花色以紫色为主,也有白色、粉色。全年都有鲜花上市。
香蒲:又称蜡烛草、水烛,属香蒲科。茎秆直立,花呈柱圆锥花序,形似蜡烛。成熟后,花色变成黄褐色,可做成干花。
芦苇:又称芦花,属禾本科。开白花,花呈稠密的圆锥花序,可做成干花。花期为10~12月。
银柳:又称银芽柳,属杨柳科,为落叶丛生灌木。枝梗可揉弯造型,剥除紫红色苞片,呈银白花芽。花期为12月至翌年1月,是春节期间常用花材。
南天竹:又称天竹,属小檗科。茎干形态或直或斜,枝叶为伞状,枝头结红色小果。叶典雅,全年均可观赏。
肾蕨:又称排草、鸡毛山草,属骨碎补科,为观叶植物。叶似羽毛状,叶色秀美,是常用线型叶材,全年均有。
悦景山草:又称天门冬、郁金山草,属百合科,为常绿草本植物。茎丛生,蔓性,多用作遮掩泥或作造型的线条叶材。在温室中栽培,全年均可上市。
散尾葵:属棕榈科。叶大呈羽状,用作线条叶。因其常绿,全年可作切叶。
铁树:又称苏铁,属苏铁科。叶深绿色,锐如针,是弯曲形叶材。全年可作切叶。
针葵:又称刺葵、长叶刺葵,属棕榈科。树干高大,羽状树冠,叶长呈羽状,羽叶细裂而伸展,可作线型叶材。
鱼尾葵:尾棕榈科,为常绿植物。叶形似鱼,是插花中的线型叶材。
文竹:属百合科,为常绿植物。叶形秀丽,叶色碧绿,如碧云重叠,在插花中应用极广泛。
棕竹:属棕榈科,常绿植物。叶形优美,为极佳的.插花叶材。
剑叶:又称新西兰麻,属龙舌兰科,长条叶,可弯曲造型,也可直立造型。
丝带草:又称书带草,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面有蜡质,长而弯曲。
云龙柳:杨柳科木本植物,枝条自然弯曲,主要靠进口。
革叶蕨: 又称高山羊角齿,属骨碎补科,常绿蕨类。
石松:又称山西草、鹿茸茸、石松科蕨类植物。
吉祥果:又称木番茄。秋季枝干上结红色果实。
蜡梅:属蜡梅科,为落叶灌木。隆冬开花,清香四溢,是冬季插花的好材料。
梅花:属蔷薇科,为落叶小乔木。早春开花,有不畏霜雪“一树独先知天下春”之神韵。
2、造型花材
郁金香:又称洋荷花,属百合科,为多年生球根花卉。花枝直立,花呈环状。花色丰富多彩,有红色、黄色、白色等。观花期为3~5月。郁金香花语:美好
玫瑰:月季花的统称。属蔷薇科,灌木。与康乃馨、菖兰、菊花并为世界四大切花。叶面皱凸,叶背有毛。叶厚,有香味。在温室中栽培,可全年上市,尤在5~6月,切花大量上市,花多价廉,是插花的好时机。
康乃馨:又称香石竹,属石竹科。花色变化丰富,花形圆满端庄,花色有大红、粉红、淡黄、白色等。在温室栽培,可全年上市,尤在6~7月,花多价廉。
菊花:又称黄花、帝女花、属菊科。花形花色多姿多样,有清香味,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观花期为10~12月。
百合:又称百合蒜、属百合科。花朵硕大,呈喇叭形,花香宜人。花形多姿,有下垂、朝天、侧向;花色美丽,有白色、黄色、金黄色、粉红色、深红色。茎秆挺直。百合花品种繁多,常见的有香水百合(卡桑和西伯利亚)、黄百合、金百合、虎皮百合、铁炮百合、小百合等。观花期为5~6月。
天堂鸟:又称鹤望兰、极乐鸟,属芭蕉科。花形奇特,色泽亮丽,如展翅之鸟。观花期为5~6月。
鸢尾:又称艾丽斯、蓝蝴蝶,属鸢尾科,为草本植物。花枝挺直,花形美丽似蝴蝶,色泽优雅,有蓝紫色、白色、淡黄色、红色等。观花期为4~5月。鸢尾花语:启示、问候
红掌:又称火鹤花、安祖花,属天南星科。花形呈红色佛焰苞,花序橙红色,色泽亮丽。还有绿掌、粉掌、蝴蝶掌的白掌之分。小红掌又称兔耳掌。观花期为2~7月,5~6月有大量鲜花上市,价格低廉。
非洲菊:又称扶郎、太阳花,属菊科,为多年生草本花卉。花色鲜艳,有白、粉、红、橙、金黄等色。花茎柔美,梗枝长而中空,娇艳美丽。在温室中栽培,可全年供花,但5~6月间花多价廉,是插花的好时机。
圣诞花:又称一品红,属大戟科。花形大,花色浓。花期为12月至翌年2月。
洋桔梗:又称草原龙胆,属龙胆科。花色亮丽,有紫色、白色、粉色等。观花期为4~5月。6~7月花多价廉。
荷花:又称水芙蓉、水华、六月春,属睡莲科,为水生植物。花单生而大,色艳有清香。观花期为6~8月。
睡莲:属睡莲科,水生植物。花姿端庄,以紫色为主。观花期为6~8月。
八角金盘:又称手树,属五加科,为常绿灌木。叶大如手掌,有光泽。叶片可加 工造型,是面型叶材。
一叶兰:又称箬叶,属百合科,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面为深绿色,边缘呈皱波状。叶片可加工造型。
绿萝:又称黄金葛,属天南星科,为常绿草本植物。叶呈椭圆形,叶面有腊质,散生金黄色不规则斑点或条纹。
巴西木:又称香水血树,属龙知兰科,金年常绿。叶形呈长条形,有黄色条纹。
变叶木:又称洒金榕,属大戟科,常绿灌木。叶片宽大,形似戟,叶片呈深绿紫色,带有黄色斑点,叶面有腊质。
龟背竹:又称蓬莱蕉,属天南星科,常绿藤本植物。叶茎呈绿色,矮而粗壮。叶形奇特,如龟背,叶厚有光泽,叶面有孔洞,在插花中不宜多片使用。
棕榈:又称棕树,属棕榈科,为常绿乔木。叶大如扇,可加工造型。
星点木:属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植物。叶多椭圆形,有腊质,有黄绿色点状斑纹。
向日葵: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宽呈卵形,头状花序,单生茎顶,花期为夏秋季。
3、点性花材
满天星:又称丝石竹、霞草,属石竹科,草本花卉。聚伞花序,花呈白色,繁星点点,是极好的点状花材。在温室中栽培,可全年供花。
孔雀草:又称孔雀花,属菊科。花形纤小,花梗细直,花色有白色的雪青色。观花期为5~10月。
洛阳花:又称石竹,属石竹科,为多年生草本花卉。聚伞花序,花朵繁密,色泽鲜艳。叶似竹,青翠成丛,色彩丰富。观赏期为4~6月。:补血草:属蓝雪科草本植物,多年生成亚灌木。花色以紫色为主,也有淡黄色和粉红色。可作干花。观赏期为5~10月。
跳舞兰:又称文心兰,属兰科。花似蝴蝶飞舞,以黄色为主,也有白色和粉色。
小菊类:属菊科,常用的有雏菊、翠菊、金盏菊、矢车菊、雪白菊、麦秆菊、万寿菊等。观花期为5~11月。
小苍兰:又称香雪兰,属鸢尾科,为多年生草本花卉。花枝纤细,花色多样,花姿秀美,香气浓郁,玲珑清秀。因其花香清幽似兰花,故名香雪兰。观花其为2~3月。
情人草:又称星辰花,属蓝雪科,草本植物。花如星星,有紫色和灰色,可做干花。
插花7种常用花材名称3
适合居家插的鲜花
1、六出花
又名智利百合、秘鲁百合、水仙百合,六出花科六出花属多年生宿根草本。
2、鹤望兰
别名天堂鸟、极乐鸟花,芭蕉科鹤望兰亚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形奇特,在南方公园常用于庭院造景和花坛、花境的点缀。
3、康乃馨
石竹科石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四季都很适合做室内切花。
4、飞燕草
双子叶植物纲桃金娘目多年生草本植物,除了适合种植在花圃,做花境设计外,它也是很好的切花素材。
5、唐菖蒲
俗称剑兰、菖兰,鸢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草本,唐菖蒲是广州新年花市里最常见的切花。
6、英国薰衣草
又名狭叶薰衣草,唇形科小型灌木全日照植物,是薰衣草的一种。这种薰衣草需水量比较低,且耐寒,比较适合用来做切花和干花。
7、百合
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我们很熟悉的室内切花。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百合的香气, 在冬季室内通风不畅的情况下,谨慎种植百合。
8、玫瑰
蔷薇科蔷薇属的落叶灌木,玫瑰是所有室内切花中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一种,它的种类很多,杂交的新品种也越来越美。
9、蜡梅
蜡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以往腊梅都是以盆栽的形式在室内种植,但近年来也流行用来做插花造型。
10、花毛茛
毛茛科花毛茛属多年生草本花卉,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切花,新娘捧花也会经常会用上它。
11、轮生冬青
冬青科冬青属多年生灌木,又名北美冬青,是秋冬切枝、环境美化和盆栽的优良观赏树种。
12、菊花
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也是常见的室内切花之一。
13、向日葵
菊科向日葵属的植物,用来做切花非常耀眼。
14、补血草
白花丹目白花丹科植物,市面上卖的“勿忘我”,大部分都是这种补血草,除作鲜切花外,还可制成自然干花。
15、郁金香
百合科郁金香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品种繁多、花色美艳。
Ⅳ 花朝节的风俗是什么
1、祝神庙会
传说花神专管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祀奉她的就不仅仅限于花农了,还包括耕种庄稼果蔬的农人。长江三角洲一带多有花神庙,旧时吴越花农家还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许多地方,不少农人都要聚集于花神庙内设供,以祝神禧,东北一带还讲究用素馔来供奉。
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通常是由十二伶优分扮每年十二月的各月花神故事。由朱熹的诗,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花神的感情。人们纷至沓来,就此形成庙会。这天夜里,要提举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以延伸娱神活动。
2、游春扑蝶
古时,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赏花之余,饮酒作乐,互相唱和,高吟竟日。纵观二三月间的传统佳节会发现,这一时期会有一系列游春的节日——春节拉开了迎春的序幕,花朝节前后构成游春的高潮。
节日来源:
花朝节在汉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的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世界上像中国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汉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
Ⅵ 中国插花艺术主要是继承了古代的什么
在古时的中国,插花是用来礼佛的,其後经僧侣传至日本後更被发扬光大,应用到不同阶层的不同角落。远在日本的江户时代,花艺已经十分流行,在当时的社会里,花艺的工作者,几乎全部都是男性。时移世易,今时今日的香港社会里,女性的工作者比较多,不过花艺工作者当中,男女老少比比皆是,在国际舞台上,不少有名的花艺设计师更是男性。如果你到日本观光,遇到一个穿著传统礼服的年迈老伯,不吸烟,不喝酒,他说他是研究花道的;一般日本人一定会想到,他可能是一位大有来头的花道老前辈。如果视花艺为一种学问或艺术,花艺的作品视为一件作品,的确是适合任何人士的。
插花
插花,也叫花艺,和茶道一样,也是没落于本土,兴盛于他乡的传统艺术之一。中国插花艺术萌芽于先秦,于魏晋南北朝小有气象,此时,这项艺术还多是“借花献佛”——在六朝的南史中:“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窑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唐宋以后,插花渐盛。唐人罗虬在《花九锡》中,较详细地记述了当时插花的容器、剪刀、浸水、和花台等。唐朝李后主(李煜)每到春天,便将宫中的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密布插花作品,称其为“锦洞天”。如果说唐代插花还仅仅是宫廷和寺庙的高雅艺术,到了宋代,插花艺术在民间已经蔚然成风。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至明朝,已有插花专著问世,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有《瓶史》,此书曾1696年被译为日文,对日本插花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被日本插花艺术家们奉若圭臬,被推崇为“宏道流”。袁宏道在一首《戏题黄道元瓶花斋》诗中云,“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一枝两枝正,三支四支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傍拂杨技水,入碗酪奴茶。以此颜君斋.一倍添妍华。”仅用了寥寥数笔,就把插花描绘得淋漓尽致。清朝关于插花的记载有:邝璠著的《便民国纂》中的“养花法”,陈淏子著的《花镜》中的“养花插瓶法”和“香垆花瓶”.沈复著的《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以及汪灏著的《广群劳谱》,《红楼梦》中对插花的描述也不少。到了近代,战乱频仍,民生凋敝,花艺自然就荒芜了。
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与西方花艺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重造型,中国重意态。中国花艺强调:自然之真——保持花木的自然生态,依据季节造型;人文之善——重视其敦睦人伦的社会效益;宗教之圣——花是有助悟道的圣物,常以花供佛、以花修道;艺术之美——从选材到搭配,讲究和谐、清雅、明秀。
日本的插花艺术已有一千多年历史,6世纪时,一位名为小野妹子的遣唐史将很多中国传统技艺带回日本:字画、雕刻、文学、戏剧、园艺……还有就是供佛的“瓶花”。从中国回来后,小野妹子开办了日本的插花学校。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学校“池坊”现在已经传到了第四十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