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病种类
㈠ 花卉的病害有哪些病症类型
花卉来病害的病征类型:①霉源状物。病原真菌在花卉发病部位产生各种颜色霉层,如霜霉、青霉、灰霉、黑霉等。如花木黑霉病等。
②粉状物。病原真菌在发病部位产生各种颜色的粉状物,如菊花白粉病等。
③点状物。病原真菌在病部产生黑色、褐色小点,多为真菌的繁殖体,如兰花炭疽病上面的小黑点,就是真菌孢子堆所构成的特征。
④绵丝状物与颗粒状物。病原真菌在病部产生的丝状物或颗粒状物,也多为真菌的繁殖体,如苗木白绢病,在茎基部形成黑褐色的颗粒状物等。
⑤锈状物。病原真菌在发病部位产生各种颜色的锈状物,如玫瑰锈病等。
⑥脓状物。发病部位出现脓状黏液,呈现溢脓状,这是许多细菌性病害的病征,如仙客来细菌性软腐病等。
㈡ 花卉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哪些
真菌病害是花卉发生最多的常见病害,约占花卉病害的90%左右。常见的有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叶斑病等。
(1)白粉病。
白粉病是花卉最常见的病害,多发生于月季、菊花、大丽花、瓜叶菊、非洲菊等。主要为害嫩叶、嫩芽、嫩梢、花蕾和花梗。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褪绿斑点,以后逐渐变成白色粉状物,后期病斑变成灰色。病害常造成花卉植株矮小,嫩梢弯曲,花少而小或不能开放,叶片凹凸不平,严重时叶片卷曲、干枯,甚至整株死亡(见彩图49)。
彩图49
(2)炭疽病。
多发生于兰花、君子兰、仙客来、鸡冠花等。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茎、嫩梢、花蕾、果实等部分。初期从叶尖和叶边缘开始发病,在叶面上出现近圆形病斑,病斑边缘多呈紫褐色,中央为淡褐色或灰白色,后期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呈轮纹状排列,严重时可造成叶片枯死(见彩图50)。
彩图50
(3)灰霉病。
灰霉病多发生于仙客来、大丽花、瓜叶菊、非洲菊、月季、翠菊、唐菖蒲、杜鹃、一品红、百合等,主要为害叶、茎、花和果实等部位。一般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变成褐色或紫褐色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色茸毛状物,严重时整株死亡(见彩图51)。
彩图51
(4)叶斑病。
叶斑病是由于花卉受到不同的病菌侵染后,引起叶片上局部细胞坏死,而表现出的斑点症状。常见的有角斑、条斑、圆斑、灰斑、黑斑、褐斑等,其中发病较多、为害严重的是真菌性叶斑病,其主要分为黑斑病和褐斑病。黑斑病主要为害美人蕉、月季等,发病后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色、紫褐色或暗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变黄、脱落。褐斑病主要为害一品红、杜鹃、月季、菊花、非洲菊、鸡冠花等。发病后叶片上出现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褐色病斑,严重时可造成大量焦叶(见彩图52、53)。
彩图52
彩图53
防治方法:①花卉生长期间,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5次即可起到防治效果。②及时剪除病枝、病叶,集中销毁。冬春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③注意通风透光,合理浇水与施肥,提高抗病力。④在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灰霉病可用70%五氯硝基苯与80%代森锌等量混匀,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药8~10克。
㈢ 花卉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
病虫害是花卉栽培中难免的问题,可能会造成栽植彻底失败。病虫害的防治是花卉栽培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从加强栽培管理,提高花卉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入手,应及时发现并立即采取措施。 花卉的病害,一般由病菌寄生引起。如果场地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周围干净,病菌就不容易侵害。如果花卉一旦得病,应立即隔离栽培并喷施农药。有时为防止病害蔓延,应将病株或发病枝叶立即焚烧。
花卉常见病害有以下几种:
⑴白粉病:一般发生在梅雨季节,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斑点,以后逐渐布满整个叶片,叶片最终变为灰色。通过改善通风光照和排水,清晨喷晒硫磺粉等综合措施就可以防治该病。
⑵溃疡病: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圆形赤褐色斑点,枝条呈淡色,久病后叶落。施肥过多,枝叶徒长,容易引起此病。如发病,可喷洒0.4~0.2%硫酸亚铁溶液或波尔多液,应注意合理施肥,加强通风透气。
⑶炭疽病:发生初期,叶上呈现水渍状绿色小点,后逐渐扩展为褐色圆形病斑。防治方法为,喷射多菌灵溶液,改善通风透光状况。
⑷白绢病:此病发生时,在植株的茎部基部或根部出现白色绢丝装菌丝,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萎,甚至全部枯死,气温过高、空气过潮、土壤渍水,易得此病。应改善温湿状况、控制浇水,隔离病株,用石灰粉可防此病。
⑸猝倒病:发病时,幼苗基部开始出现水渍状斑块,后变为黄褐色,因为病变部位收缩而突然倒苗,传染迅速。应控制水分,加强通气,焚烧病株和土壤,可撒石灰防护。
花卉最常见的虫害有:
⑴蚜虫:个体很小,成群寄生于叶片及新梢上, 吸其汁液,并分泌一种毒液,使叶片萎缩,落蕾落花,乃至植株死亡。可人工捕杀、或喷酒600倍乐果溶液,或用烟蒂侵水喷酒。
⑵蚧壳虫:有很多种,密生在茎叶上吸取养分和汁液,使被害部位枯黄。可用橡皮擦蘸水清除或喷洒600 倍乐果溶液。
⑶金龟子:幼虫于土中蛀食根部,成虫则咬食叶片,影响花卉生长和美观。可用800倍敌百虫溶液喷杀。冬季应深耕土壤,冻死幼虫,清除杂草。
⑷地蚕:白天潜伏土中,夜间出来,食花卉根部或幼嫩的茎干,使植株枯亡。可人工捕杀或撒六六六粉于土中。 其他还有菊虎、尽蠖、青虫、毛虫等害虫,防治方法与上述相似,一般使用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稀释 600-2000倍后使用,选择晴天傍晚喷药较好。也可以用 “以虫治虫”的办法防治某些害虫,如七星瓢早、异色瓢早均可捕食蚜虫及蚧壳虫。
㈣ 花卉病害的病状分为哪几种
花卉病害的病状类型:花卉病害的病状可分为五类:①变色。以叶片变色最为明显。常见的表现为一些花卉叶片退绿或变黄。由于缺素和病原物侵染都能产生这种症状。两者的区别是:由缺素(生理性病害)引起的变色,常表现为整片叶子变黄或退绿,而由病毒侵染引起的变色系局部变色,表现为沿叶脉退色并呈花叶状,它是病毒病的典型病状。
②坏死。坏死在叶片上的表现有叶斑和叶枯两种。叶斑根据其形态的不同,有圆斑、角斑、条斑、环斑、轮纹斑等。叶枯是指叶片上较大面积的枯死,枯死的轮廓不一定明显。茎部的坏死也能形成病斑或茎枯,在枝干上形成疮痂和溃疡。根部的坏死形成根腐。幼苗的茎或根部的坏死可以造成死苗而发生猝倒或立枯症状。坏死多由真菌或细菌侵染引起。叶部的坏死是花卉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如月季黑斑病等。
③腐烂。花卉的花、果及其贮藏器官(如球根等)生病后容易发生腐烂。组织含水分较多的往往发生湿腐或软腐;含水分少而较坚硬的组织发生干腐。此病可由病菌侵入引起,亦可因管理不善(如浇水过多等)造成,如花卉花腐病、根腐病等。
④畸形。其表现有徒长、矮化和丛生等。畸形在叶片上常表现为扭曲、皱缩、卷叶、缩叶等。根、茎的过度分枝引起丛根和丛枝等丛生现象。肿瘤是由于部分组织和细胞的过度生长而产生的畸形。畸形症状多数是由于病毒、细菌或线虫等侵染引起的,如花木根癌病、根结线虫病、桃缩叶病等。⑤萎蔫。如细菌性萎蔫病、真菌性黄萎病等。
㈤ 常见花卉病害有哪些
(1)真菌病害。真菌病害的病症常见有白粉、锈粉、霉层、煤污等,这些病症分回别与病原生物种类答为害的特有症状相对应,如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煤污病等。真菌病害的病状常见有变色、腐烂、猝倒、立枯、穿孔、溃疡、叶斑、萎蔫、畸形等。
(2)细菌病害。细菌病害的病症常仅见白色或黄色的溢脓。干燥后呈灰白色薄膜,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许多细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并可看到颤动的小点。细菌病害的病状,多数为急性坏死,一般发病初期多有水渍状斑、腐烂斑点、枯焦、萎蔫等。
(3)病毒病害。病毒病害病状主要有花叶、枯斑、环斑、丛枝、矮化、畸形等。花叶是病毒病常见的症状,叶片色泽深浅不均出现花斑。但病毒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有时难以区分,这时可借助传染性实验鉴别。
(4)生理病害。生理性病害的病状常表现为叶尖、叶缘变褐焦枯,叶片变色、黄化、落叶、落花、落果等。这种病害用显微镜检查受害组织无任何病原生物,因此是非侵染性的。这类病害常与温度、水分、肥料、营养元素、土壤酸碱度等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