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插花地
A. 武汉是不是该行政区划调整了
该调整了,武汉三镇武昌汉口的区划乱七八糟,有必要调整。汉口要有汉口区,学习苏州的姑苏区,有利于资源整合和古迹保护。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需要就近原则重新均衡划分,解决插花地,现在以上三区定位都是城区,而且城乡一体化。最近几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都进行了相应的区划调整。北京撤销了崇文区宣武区。
上海撤销了闸北区,浦东新区也是大区制。天津撤销滨海新区工委、管委会,撤销塘沽、汉沽、大港区现行建制,设立滨海新区行政区,辖区包括原塘沽、汉沽、大港三区全境。广州撤销了萝岗区。其他如重庆南京苏州都相应地精简了机构。武汉该调整了,不是跟风,是真的很乱。
B. 梅花的资料
http://ke..com/view/4085.html?wtp=tt
C. 安陆有哪些乡镇
截至2019年8月,安陆有个乡镇:赵棚镇、陈店乡、李店镇、巡店镇、辛榨乡、棠棣镇、木梓乡、雷公镇、王义贞镇、烟店镇、孛畈镇、洑水镇、接官乡。
1、赵棚镇是省政府确定的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和全省27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下辖16个行政村,307个村民小组,4.3万人,国土面积112.4平方公里,耕地36922亩,山场面积45027亩,地形以低山和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117毫米,是典型的农业大镇。
2、陈店乡位于安陆市东部,陈店集镇距安陆城区12公里。
地处东经113°77′至113°82′,北纬31°23′至31°35′,国土面积8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9万亩,水域0.62万亩,林地3.21万亩,森林覆盖率16%。全乡辖26个行政村,227个村民小组,7860户,总人口34718人,劳动力20652人。
3、李店镇位于安陆城区东郊,面积56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20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万人,耕地面积3.1万亩,是安陆城郊经济圈乡镇之一。
4、巡店镇位于安陆市西南18公里,地处京山、安陆、应城三县市交界处,因盛唐时期在此设立巡检司,故简称巡店。全镇下辖33个行政村、2个村级林场和1个社区,245个村民小组,4.52万人。国土面积1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5万亩,林地面积1.75万亩,水面0.86万亩。
5、辛榨乡位于安陆市的南端,地处安陆、云梦、应城三县市交汇处,全乡国土面积45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2个农村社区,39456人,耕地面积2.6万亩。
6、棠棣镇位于安陆市西南部,东临府河,与市区一河之隔,是安陆城区的西大门;西界木梓,南屏巡店,北望烟店,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3公里,国土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390亩,辖30个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总人口31662人。
7、木梓乡位于安陆市西南部,东邻棠棣镇,南濒临漳河与巡店镇隔水相望,西南交京山县,西北接雷公镇,距安陆市区15公里;省道安京线、周天线穿镜而过,交通条件便利。
全乡版图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883亩,其中水田面积42902亩,旱田面积4981亩,是典型农业乡镇,素有“安陆粮仓”之称。下辖23个行政村,1个茶场,216个村民小组,5366户,总人口24121人,政府所在地为木梓集镇。
8、雷公镇地处安陆市西部,北靠诗仙李白“酒隐安陆,磋砣十年”的白兆山,东邻“九省通衢”的武汉市,西接古城襄阳,省道安京线横贯东西,“汉十”高速公路临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9、王义贞镇地处安陆、京山、随州三县市交界处,漳河水系北岸,是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辖镇,位于安陆市西北角,距安陆市城区35公里,东临雷公镇,南侧与西侧皆与京山县坪坝镇相连,北部与随州市洛阳镇毗邻。
因历史传说人物王义贞而得名。因古银杏群落广布而享有“楚天银杏第一镇”美誉。全镇下辖22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32974人,农业人口占比92%。
10、烟店镇位于安陆的中部,东望涢河水、西靠白兆山,地势西高东低,造就山地、丘陵、平畈三大带状地形,蕴含丰富的河沙、陶土、石灰石等资源,石料加工、陶土建材、板块农业、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
区域面积110.8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4个宜居社区、262个自然湾,总人口4.5万。汉十高速和高铁,省道烟应、安京、大天,市道安三、水青等三横四纵7条干道纵横境内。
11、孛畈镇位于湖北省安陆市西北部,地处大洪山余脉,东经113°36′至41′,北纬31°15′至20′,东与随州平林镇隔府河相望,南与安陆烟店镇相连,西与安陆王义贞镇接壤,北与随州洛阳、府河两镇毗邻。
国土面积116平方公里,耕地2.6万亩,林地12万亩,下辖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4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人。
12、洑水镇南距安陆市人民政府驻地8公里,北与随州市毗邻,是镶嵌在涢河东岸的一颗璀璨明珠。全镇国土面积117平方公里,3.8万人,辖28个行政村,1个涢港社区。境内新旧316国道、平洑线、安赵线、汉丹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发达,是孝感市境内重要的交通要道。
13、接官乡地处孝感市最北部,与随州广水接壤,素有孝感安陆北大门之称。全乡国土面积102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2.9万人,耕地面积3万亩,山地9万亩,水面7000亩。
因汉代官吏在此建供上卸任官员休憩和地方官迎送上司的接官亭而得名,境内盛产无籽西瓜,素有“无籽西瓜之乡”的美称。 接官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安陆市的革命老区之一和重点扶贫插花乡镇,曾是李先念战斗过的地方。
(3)鄂州插花地扩展阅读:
安陆的历史沿革:
安陆历史悠久,据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编年记》的记载,证明在战国晚期,“安陆”之名称已经出现。
关于安陆的命名,历来众说纷纭:一是1935年《湖北县政概况》中说,安陆地势较高,县以南古为云梦泽,大概取义于“安于陆地”的意思;
二是1980年《江汉考古》载有《安陆考源》一文,认为“安陆”一名起源于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占领楚郢都后,“安陆”为秦、楚接壤处,秦人为巩固南方,必须加强前哨阵地防守,才能确保安全,于是将此取名“安陆”;
三是今人何光岳在《楚国灭国与移民》一文中说,公元前525年,晋国灭了陆浑这个地方,陆浑的移民逃奔楚国,被安置在郧国故地,于是这里便叫“安陆”,意为“安置陆人”的地方。
比较三种说法,似第三种说法较为可靠。《左传·昭公十七年》中说:“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这说明前人确有陆浑的遗民奔楚的记载。
在夏、商时代,天下分九州,安陆属古荆州之域。周为郧子国。
春秋战国时期,安陆为楚国属县,秦统一天下后分楚为4郡,安陆为南郡之地。
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汉分南郡置江夏郡,取汉水与夏(沔)水在郡境汇合之意。安陆为江夏郡属县,汉之安陆县包括安陆、云梦、应城三县及汉川、孝感、黄陂、汉阳等县之各一部分。
三国初期,安陆属吴,后属魏,隶江夏郡。
两晋纷更,安陆皆为江夏郡治。惠帝永兴三年(306年)析安陆东境为滠阳县(今黄陂地);东晋析沙羡、安陆两县地复置沌阳县(今汉川县南)。
南北朝时代,安陆先后隶郢州、司州、南司州,至陈太建十二年(580年)改安陆郡置南司州,安陆为属县,后旋入北周。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废郡,置郧州总管府。594年废郧州总管府,仍置安陆郡,治安陆,安陆为属县。大业二年(606年),改京池县为吉阳县,不久省入安陆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安陆郡为安州,置总管府;624年改为大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安州隶淮南道,629年罢都督府。以后寻复寻罢。
开元年间,安陆仍置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改安州为安陆郡,置都督府。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安州都督府。贞元三年(787年)安州隶山南东道。
五代后梁,置宣威军,置节度使。后唐更名安远军节度使。后晋又罢军为防御州,后又复为安远军。后汉仍为安远军。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复罢军为防御州。
宋建隆元年(960年)复为安远军节度使,隶荆湖北路。天圣六年(1028年)隶京西路。庆历元年(1041年)还隶荆湖北路。宣和元年(1119年)升州为府,于安陆置德安府。德安府领安陆、应城、孝感、应山、云梦5县。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安陆为德安府汉阳镇抚使治所。绍兴三年(1133年)德安府仍隶荆湖北路,治安陆。咸淳七年(1271年)德安府徙治汉阳城头山,安陆县治随之侨置。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安陆仍为德安府治,隶荆湖北道宣慰司,至1278年,析应山县隶随州,府领四县,即安陆、孝感、应城、云梦,州领二县,即随县、应山县。1281年罢宣慰司,德安府直隶鄂州行省,为散府。1293年改隶黄州路,后复隶湖北道宣慰司。
明洪武元年(1368年),安陆县属德安府,其时,德安府领安陆、云梦、应城、应山、随州,隶湖广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降府为州,隶黄州府,11月属武昌府。
1380年复升为府,治安陆,隶湖广布政使司武昌道。1391年改属河南布政使司,未久还属湖广布政使司。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隶荆西道。
清,康熙三年(1664年),安陆为德安府治,属湖北布政使司,隶汉黄德道。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沿袭清制。1913年属湖北省江汉道。1928年裁道,安陆属湖北省直辖。1932年属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38年,县城沦于日本侵略军,国民党县政府迁于三里店西北围岭的凌氏祠,后迁龙窝寺。
1945年冬迁回县城直至安陆解放。抗日战争初期,安陆北部为中共安北工作委员会,西部为中共安(陆)随(县)工作委员会所辖;1942年以后,以府河为界,河东属安(陆)应(山)县,河西属京(山)安(陆)应(城)县,均隶豫鄂边区第二行政专员公署。
1949年,安陆解放,成立安陆县人民政府,属孝感专署。1959年,孝感专署与武汉市合并,安陆县隶属武汉市。1960年8月,云梦县并入安陆,为安陆县,治安陆。
1961年6月,孝感专署与武汉市分治,安陆属孝感专署。1961年11月,安陆与云梦分治,仍属孝感行署。1987年9月,国务院批准安陆撤县设市,自1988年1月起行使市建制职能。
1996年,安陆市面积1355平方千米,人口约59.5万人。辖3个街道、10个镇、5个乡:府城街道、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王义贞店镇、双河镇、巡店镇、孛畈镇、李店镇、洑水镇、烟店镇、赵棚镇、棠棣镇、雷公镇、辛榨乡、陈店乡、桑树乡、接官乡、木梓乡。
2004年末,安陆市总人口618564人,辖南城、府城2个街道,赵棚、李店、巡店、棠棣、王义贞店、雷公、孛畈、烟店、洑水9个镇和陈店、辛榨、木梓、接官4个乡,共有444个行政村。2005年末,安陆市辖2个街道、9个镇、4个乡,446个行政村。
D. 白话诗 李清照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
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
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
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
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
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
月依依,
翠帘垂。
更挪残蕊,
更拈馀香,
更得些时。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
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
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
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
更一声啼□(左“决”右半,右“鸟”)。
清平乐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
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
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
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
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
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
木犀花。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
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
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
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
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
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写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
红梅些子破,
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晓梦,
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
疏帘铺淡月,
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
归来也,
著意过今春。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临江仙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
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雕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
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
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
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
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
可怜人似春将老。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
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歹带〕人娇
后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
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
云间水远。
清昼永,
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
尊前酒满,
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
更须频剪,
莫待西楼,
数声羌管。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见梅苑卷九)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
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
浮槎去,
不相逢。
星桥鹊驾,
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
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
霎儿雨,
霎儿风。
行香子
天与秋光,
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
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
一番雨,
一番凉。
黄昏院落,
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
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
蛩声细,
漏声长。
孤雁儿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戌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满庭芳
小阁藏春,
闲窗销昼,
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
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
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
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
如韵胜,
难堪雨藉,
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
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
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
良窗淡月,
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
芳草池塘,
绿阴庭院,
晚晴寒透窗纱。
□□金锁,
管是客来〔口沙〕。
寂寞尊前席上,
惟□□、海角天涯。
能留否?
酴〔酉縻〕落尽,
犹赖有□□。
当年,
曾胜赏,
生香熏袖,
活火分茶。
□□龙娇马,
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
恰才称、煮酒残花,
如今也,
不成怀抱,
得似旧时那。
(□:原缺字)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财,
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
雕栏巧护,
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
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
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
妒风笑月,
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
南陌上,
正日烘池馆,
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
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
几枝先近日边匀,
金尊倒,
拚了尽烛,
不管黄昏。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
又斜风细雨,
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
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
扶头酒醒,
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
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
帘垂四面,
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
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
新桐初引,
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
更看今日晴未?
永遇乐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拈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多丽
咏白菊
小楼寒,
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
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
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
徐娘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
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
清芬酝藉,
不减酴〔酉縻〕。
渐秋阑,
雪清玉瘦,
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
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
浓烟暗雨,
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
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
何须更忆,
泽畔东篱。
长寿乐
南昌生日
微寒应候,
望日边六叶,
阶〔艹冥〕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
漏残银箭,
杓回曳。
庆高闳此际,
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
归逢佳偶。
到如今,
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
文步紫禁,
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连阴,
虎符熊轼,
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
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
兰羞玉酎。
祝千龄,
借指松椿比寿。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
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
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
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
要吟风味两家新
E. 武昌区的历史沿革
武昌最早有城,始于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是年吴主孙权在江夏山(今蛇山)东北筑土石城,取名夏口城。该城方圆仅二、三里,实为地形险要的军事堡垒。武昌自古而今都是县、州、府、郡和省治所在地。历史上的古夏口城亦几经变迁。汉代设有沙羡(音夷)县,治涂口(今江夏区金口)。至晋武帝以后,沙羡县治移至夏口城,故武昌一度称为沙羡县。后来因辖区扩大又改称汝南县。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孝武帝在夏口设置郢州,并在夏口城的基础上进行城垣的修葺和扩建,这就是古郢州城,至今遗址尚存。武昌在那时又称为郢城。齐梁时期,梁将曹景宗(后任郢州刺史)攻打郢城,在紫金山与小龟山北筑土石城堡,此堡北临沙湖,南距郢城约二里,后世称为“曹公城” 。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改郢州称鄂州,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州、县治所均设于城内。自此武昌又有鄂州、江夏县之称。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牛僧孺为武昌军节度使,改建鄂州城,原来的夯土结构改成甓砖结构 。
武昌城第二次大规模的改建并基本定型是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时任江夏侯的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周围二十余里,墙体为陶砖砌就,墙高二至三丈余不等。据《湖广图经志书》载,明代的武昌城,里巷阡陌,衙署丛集,府学、贡院、文庙等文化建筑遍布,文人学士荟聚,俨然是一座政治中心的城市景观,为当时南方的重要城垣。1927年武昌城开始拆除,保留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起义门一小段城墙,其余在1929年全部拆完。武昌是首义之地。近代中国进步的闸门从武昌开启。在新文化运动、国内北伐战争和抗战初等时期,武昌曾成为革命中心。
1949年5月17日,武昌解放。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 同日,市政府发布政字第一号布告,宣布“划前汉口市、武昌市及汉阳城区所辖地区成立武汉市人民政府”。人民政府武昌办事处举行接管签字仪式,宣布:解散原武昌市政府及所属各区公所,废除保甲制度。6月16日,组建市人民政府武昌办事处(同时行使市军管会武昌办事处职责)。
1964年7月24日,武汉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建立葛化街办事处,划归武昌区人民委员会领导。8月1日,中共武汉市委决定:将原武昌区领导的青菱、南湖、石嘴、和平4个农村人民公社划归洪山区领导;原洪山区所属珞珈山、水果湖、滨湖、武珞路、中南路、喻家山、关山7个街办事处划归武昌区领导。
1986年7月2日,部分调整武昌、洪山区划。原武昌区内狮子山街、关山街、葛化街、珞珈山街等街办事处所辖51平方千米地域、41075户、25万人口划归洪山区管辖。
2009年市委市政府开展江南三区“插花地”调整工作,将洪山区管辖的姚家岭、向阳、余家湖、风光、三角路5个村及城南社区的全部区域调整到武昌区管辖;将位于武昌区界限范围内的烽火、东亭、团结、徐东、柴林头、余家头6个村,及南湖、徐东、和平3个社区部分区域调整到武昌区管辖。将武昌区管辖的新世纪、华电、省电、纺机、铁机、风光苑6个社区的全部区域调整到洪山区管辖;将位于洪山区界限范围内的理工水运、岳家嘴、列电、石牌岭等4个社区的部分区域调整到洪山区管辖。 经“插花地”调整,武昌区行政区划面积由调整前的81.22平方公里增至87.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3万。武昌主城建设区面积由2008年的44.82平方公里增至2009年的58.06平方公里,主城区建设面积位居7个中心城区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