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机械化
⑴ 机械化种植棉花
棉花的生育期长,栽培过程复杂,田间管理技术要求高, 械化。行间中耕(松土、除草、灭茬等)、追肥、培土多使用锄铲式或旋耕式中耕机,苗期株旁松土除草,多使用旋耕锄、弹齿除草耙;中耕机架上装置除蜡剂喷洒装置,也可消灭株旁幼草。为了保证和提高机械中耕作业质量,并为以后机器收花创造良好条件,棉田应有相当的长度,而且地面平坦,无宽、深的横垄沟和积水洼坑等障碍;作业时,棉行两旁应留有适当宽度的护苗带,使用单翼铲。圆盘或板式护苗器、护罩,操作时应掌握适宜的耕深和行讲谏度。 机械化施药作业工效高,可在短期内控制害虫的发生和 蔓延,并改善劳动条件。棉田喷药,可采用常规喷雾、喷粉、弥雾、联合喷粉喷雾等方式,分地面喷药和飞机喷药两大类。
地面喷药机械又有用人力(背负或担架等)、机动、拖拉机或自走机器配带等类型。为使药剂能均匀地喷附于棉株的相关部位,拖拉机或自走机器配带的常规喷雾机,常配用由几个喷头围喷一行棉株的吊杆式喷雾装置。喷药时,需视所使用的药剂、地块大小和连片程度,以及当时的气象、植株等情况,选用适当类型的机具。同时要选择在三四级风以下天气进行作业,注意安全,严格掌握药液配制浓度与施药量,防止漏喷、重喷和滴漏。 机械化收获大面积棉田在棉花吐絮成熟时,可利用收花机进行采收。 用工多,且易遭病、虫、草和不利气候条件的袭扰,通过机械化栽培,可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农时和作业质量,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实现棉田机械化种植的途径 棉田机械作业要有适于棉花播种(或栽植),尤其是中、后期田间管理和收花作业的机械。棉花的机械化种植管理主要包括棉田机械化耕地和整地、机械化播种、机械化田间管理、机械化施药作业以及机械化收获等几个方面。 棉田机械化耕地和整地可达到人力、畜力难以达到的质量(如耕地深度等),并可多工序联合作业,大大提高工效和作业质量,做到不误农时。使用的机具有犁、深松土犁、耙、*mb;W,镇压器开沟机、起垄机、筑畦机等,中国南方棉区间套绿肥的棉田,还有翻压绿肥的埋青机等。 机械化播种具有下子均匀、播深一致、覆土良好、镇压适度等优点。各道工序能一次完成,不仅工效高,且能较好地保蓄土壤水分,因而出苗率显著高于人力、畜力农具播种。棉花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除节省种子外,还可减少出苗后间、定苗的工作量。有的播种机还配有施种肥、杀虫剂、喷除草剂、覆盖地膜以及下子情况和播种进程监视系统装置,可联合进行多种作业,并进一步保证和提高棉花播种质量。为便于以后的田间管理和收花机械化作业,播种时要求播行端直,行距一致,地头整齐。 机械化田间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施肥、施药等作业机械。
⑵ 来自一位高中女生的悲愤
回答
1:低温冷冻保证花卉新鲜
2:知道,这种产业起始于欧洲的中世纪的皇室花卉培植,具体是那个国家记不清了,大概是英国为了种植玫瑰吧,兴起于近代工业革命后,因为那时有许多美洲的植物需要温室如可可.
3:郁金香
4:也高不了多少,主要是我不知道那些是进口的!
5:奶粉
6:工业化的农业是中国人的恶梦,那会造成中国许多农民下岗,城市流动人口增大,竞争恶劣化,然后就是战争
⑶ 花卉在实际中的运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 中国花卉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专,我国发展花卉业的优势属表现在种质资源、气候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优势、花文化优势等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花卉产业中心:以云南、广东为主的鲜切花生产中心,两省的鲜切花供给量占全国鲜切花供给量的一半以上;以广东、江苏、四川、上海为主的盆花生产中心;以上海、江苏、浙江、四川、云南为主的花卉种苗生产中心。
中国种植花卉的优势表现在种质资源、气候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优势、花文化优势等几个方面。
种植面积5万公顷以上的省有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四省,2万公顷以上的有河北、山东、湖南、甘肃等省。中国花卉面积已占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⑷ 花卉发展机会简述
行业主要企业:花礼网、花集网、花点时间、Flowerplus花加、虹越花卉(430566)、伊甸园花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花卉种植规模、中国花卉销售规模、花卉企业数量
行业概况
1、定义
花卉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的统称。根据植物特性、用途等方面的不同,中国主要的花卉产品可分为观赏苗木、盆花(景)及庭院植物、鲜切花(枝、叶)、种苗及种球、草坪、苔藓地衣六类。
2、产业链剖析
中国花卉行业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花材供应企业,产业链中游参与主体是花艺产品制作与花卉产品零售商和而下游则是花卉消费者。由于花卉行业对时效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中游的渠道商是花卉行业的关键环节,此外,消费者花卉消费意识的提升对于产业链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
行业发展历程:正处于调整转型期
我国花卉业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应运而生,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壮大。30多年来,我国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持续快速发展。回顾花卉产业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码,花卉种植被列入优势特色种养业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大国,花卉业既是美丽的公益事业,又是新兴的绿色朝阳产业。发展花卉产业对于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人均收入翻番,扩大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据此,我国多次发布花卉产业相关政策以实现花卉行业良好发展。
行业发展现状
1、种植规模近年有所下降
我国花卉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至2010年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76.4万公顷。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数据,2010-2018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63.28万公顷,花卉及观赏苗木产业产值达到2614亿元;观赏苗木产量117亿株,切花切叶177亿支,盆栽植物56亿盆;花卉市场数量达4162个,花卉企业5万家。花卉产业从业人员523万人。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第十届中国花博会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50余万公顷,种植面积的下降与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智能化种植普及以及花卉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等有关。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
2、销售规模逐年增大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第十届中国花博会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花卉销售额达2500多亿元。2020年,花卉零售业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加速了花卉产品营销模式的重建,众多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纷纷开拓线上销售渠道,不断升级促销手段和丰富线上销售方式,促进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根据中国花卉协会发布的《2021年全国花卉产销形式分析报告》,2020年中国花卉零售市场规模为1876.6亿元,同比增加13.3%。
3、花卉企业数量与从业人员数量均有所下降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数据,2015-2017年,我国花卉企业数量呈上升趋势,2018年有所下降,2017年我国花卉企业数量达到峰值,为59989个;到2018年,我国花卉企业数量为53926个。前瞻初步统计2020年我国花卉企业数量略微下降,约为49540个。
2015-2017年,随着我国花卉市场规模的扩张,花卉行业从业人员也稳步增加,2017年达到567.52万人,2018年,花卉行业从业人员下降为523.45万人。初步统计2020年我国花卉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下降至481万人。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区域布局划分明显
窝沟花卉行业的区域专业化生产布局雏形显现。区域特色形成了“西南有鲜切花、东南有苗木和盆花、西北冷凉地区有种球、东北有加工花卉”的生产布局。云南省是世界公认的鲜切花生产3大适宜区之一,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在全国15个鲜切花出口省份中,云南省花卉出口总额位居第一,出口市场包括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鲜切花集散中心及价格指导中心。
我国花卉业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基本形成了以云南、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河北为主的切花生产区域;以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福建、海南为主的苗木和观叶植物生产区域;以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四川为主的盆景生产区域;以四川、云南、上海、辽宁、陕西、甘肃为主的种球(种苗)生产区域。一些我国特有的传统花卉产区和产品--如洛阳、菏泽的牡丹,大理、金华的茶花,漳州的水仙花,鄢陵的腊梅,天津的菊花等,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企业竞争:行业集中度较低
中国鲜花行业整体市场集中度低。现阶段中国鲜花行业领先企业可分为三个梯队:以森禾、锦苑花卉等为代表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鲜花品种,年产值突破亿元;以花加、野兽派等为代表的品牌形象良好的鲜花电商品牌;以东方园林、岭南股份为代表的鲜花产值较小的园林企业。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种植端: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智能温室种植技术
近年来花卉温室呈现向大型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大型化是由于大型温室内温湿度较稳定,便于机械化操作,且造价较低等。智能化则是受到“互联网+”发展的推动。
温室智能化的基础是设施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温室结构标准化,栽培管理机械化,栽培技术科学化和温室环境调节自动化等方面。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标准型温室;掌握花卉生长的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运用机械操作实现自动化和科学管理。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智能化温室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协调控制各种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还可以对灌溉及施肥过程进行控制。同时通过通信网络将温室环控系统与信息采集设备、环境调控设备联接在一起,信息采集设备采集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后发送到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经过记录、存储、分析等过程后,以声光电方式报警,指导管理人员或者直接调节环境调控设备,达到实时监控、调节温室内温、光、湿、水、肥的效果。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花卉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⑸ 花卉播种常用哪几种方法
(1)撒播法:常用于较细小的种子,如翠菊、金鱼草、瓜叶菊、蒲包花等。播种前,先将土壤整细压平,浇透水后1~2小时,再将种子均匀撒在畦地或花盆中,播后覆盖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播种极细小的种子,如蒲包花、四季樱草、大岩桐、杜鹃花等,为了防止撒播不匀,可将种子拌少量细土后撒播,播后用木板轻轻镇压,不用覆盖。畦播的,春季最好盖上塑料薄膜或苇帘,以保持苗床湿润。盆播的盖玻璃和报纸保湿、保温,必要时浸盆泅水,尽量不直接从上面浇水。待幼苗出土后,逐渐撤去覆盖物。这种方法,称为小粒种子播种法。
(2)条播法:将苗床或盆土间隔一定距离开出浅沟,将种子播入沟中压平,其他管理与撒播相同。条播多用于不宜移植的直根性花卉或露地秋播花卉,如虞美人、牵牛花、花菱草、凤仙花、茑萝、麦秆菊等。
(3)点播法:大粒种子可一粒粒点播,以节约种子,如紫茉莉、旱金莲、香豌豆等,覆土厚度相当于种子直径的3倍左右。
此外,机械化生产常用穴盘播种,播种时一穴一粒,成苗时一室一株。可分种子处理,苗盘选择、装盘及播种4道工序。
不论采用哪种播种方法,播后均应保持适当湿度、温度和新鲜空气。种子发芽后,应适当减少浇水量,逐渐增加光照,过密的应及时间苗,保持通气透光。当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分植,耐移植的花可移1~2次,如翠菊、凤仙花、一串红等,然后定植在花盆或花坛等地。有些花卉不耐移植,如虞美人、香豌豆等最好采用直播法或营养钵育苗。
⑹ 当前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的花卉生产状况及特点
最大的花卉生产出口国是荷兰
目前,荷兰生产的花卉至少有70%用于出口,其花卉插条和种苗遍及世界所有花卉生产国家,并且成为世界花卉交易中心和花卉生产原始材料中心。纵观荷兰花卉产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专业化 荷兰的花卉和观赏植物多由家庭农场生产,农场主起主导作用。一般说来,种植者自己并不直接销售他们的产品,他们都参加这家或那家花卉拍卖市场,并成为成员。这就使种植者完全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从事生产。这种专业化的生产,细化到专业种植某一种作物或是某一种作物的一个品种。这种专业化生产使生产达到最大优化,个性品种、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专业的原始材料及育种公司、玻璃温室公司、运输公司、栽培用土公司,为这些农场主提供非常个性化的服务。
现代化 尽管荷兰的花卉和观赏植物多由家庭农场生产,但生产规模很大,特别是生产花卉的玻璃温室,用以保证作物不受外界天气影响,并有可能对气候进行控制。这些玻璃温室的现代化程度,不仅使气候和光照因素达到最合理的组合,还可实现供热和冷却系统、灌溉系统和气候控制系统自动工作。花卉生产的广泛专业化使生产过程中的很多方面实行机械化。温室内部运输和切花加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由计算机控制实行机械操作。荷兰的温室系统和设备的开发及生产,领导着世界潮流,如园艺计算机系统、上盆系统、栽种机器人、移动式培育苗床、冷库和分级捆束机等。
市场化 每天都有成吨的鲜花和观赏植物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运往荷兰的拍卖市场,而由荷兰本地出产的花卉和各种观赏植物也是通过拍卖市场,由荷兰发往世界各地。也就是说世界园艺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经荷兰的花卉拍卖市场才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良好的市场机制和销售体系,垫定了荷兰作为世界园艺交易、中转枢纽的地位,并使荷兰花卉业在国际花卉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拍卖市场是种植者的合作社,种植者是拍卖市场的所有人。参加某一拍卖市场意味着种植者必须将其全部产品经拍实市场销售。
⑺ 花卉设施栽培的设施有哪些
设施栽培是花卉生产的发展方向,发达国家花卉设施栽培比例逐年扩大。如荷兰,花卉设施栽内培面积占总容面积的73.4%,除了繁殖球根花卉种球在露地生产外,所有切花和盆栽观赏植物几乎全部在温室生产。温室结构标准化、环境调节自动化、栽培管理机械化、栽培技术科学化、生产专业化已成为国际花卉生产的主流。我国花卉栽培设施趋向现代,设施栽培水平有很大提高,引进先进的设施,奠定了我国设施花卉生产的基础,引进无土栽培、花期调控等主要栽培管理技术。花卉的生产设施有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冷室、温床、地窖、荫棚和冷库。
⑻ 绿化的养护的工具是什么
1、园艺工具
包括园林剪刀、花卉工具(园林花具,小套花具)等。
园林剪刀主要产品有高枝剪、整篱剪(篱笆剪)、剪枝剪(整枝剪、修枝剪)、多用剪、摘果剪、剪花剪、剪草剪等;田园组套花卉工具(园林花具,小套花具)包括花锹、花铲、花耙、花锄、花叉等等,
具体有两头锄(两头花锄)、平锄、平耙、三齿花锄、三齿花耙、锄耙、锄镐、大花铲、小花铲、三字花铲、一字花叉、六齿花耙等。
2、园林机具
主要有草坪修剪机、割灌割草机、绿篱修剪机、油锯、水泵、打孔机、起草皮机、打药机及各款园林工具。
随着国内这几年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绿化已经形成很大一个产业,日常的养护便依赖这些工具来完成。日常看见的大多是汽油机动力的园林工具,如割草机、修枝剪、打草机、修边机、割灌机等。家用工具在国内市场并不常见,虽然大多在国内生产,但是基本都是销往欧美市场。
(8)花卉机械化扩展阅读
养护工作没做好会使花很大成本建造的园林景观不能很好的保持,有的很快出现草地退化、树木死亡,杂草丛生。因此景观维护要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科学养护管理。
所谓绿化养护就是指绿地、植被等植物的管理与养护,是新型行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正在被社会认可,养护管理标准设立三个等级。绿化养护的主要内容包括:浇水,施肥,修剪,除草、绿地清洁卫生、病虫害防治,防涝防旱等。
⑼ 台湾花卉深加工,花卉旅游,花卉配套产业的发展现状,模式。
根据前瞻产研究院《中国花卉种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
一、台湾省花卉生产简况
就单位种植面积来说,花卉已成为利润最高的作物。台湾省现有花卉生产面积1万公顷,其中绿化苗木和鲜盆花各占一半,产值80多亿新台币。生产栽培种类40余种。生产花卉10%外销,90%内销,人均年鲜花消费15美元。外销市场主要是日本(菊花、兰花)、香港(枝叶类)、美国(干花、苗木)、荷兰、意大利(盆景、苗木)及中国大陆(观叶植物)。现在花农1.5万户,从业人员15万人。花卉产区以彰化县最多,其次为台中、嘉义、台北等地。台湾把花卉业视为“朝阳产业”,计划在10年内建成世界“热带花卉王国”,向“企业化、精致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台湾省花卉产业特点
1. 重视花卉品种开发利用
(1)育种
台湾省育出的蝴蝶兰、一叶兰、拖鞋兰、金花石蒜等名牌品种独具特色,闻名世界。我们考察台湾省农试所、农友公司都开展育种研究,已育出耐热的康乃馨品种,农友公司在一、二年生草花育种方面已见成效,产生了显著效益。
(2)品种改良
台中区农业改良场,引进国外新品种,进行筛选、选育后直接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如切花类香水百合、切花玫瑰、菊花、唐菖蒲、康乃馨、鹤望兰、火鹤花;观叶植物,如天南星科、棕榈科;现代小盆花,如观赏凤梨、西洋杜鹃、微型玫瑰、矮种一品红等。
(3)本省花卉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台湾省气候优越,花卉资源丰富,如一、二年生花卉、蕨类植物、切叶类、干花类合理开发利用。由于重视开拓新品种市场,品种更新快,花样多,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2.重视栽培技术提高
(1)产期调节
花期调节技术在菊花和蝴蝶兰上已大规模生产应用。如菊花,台湾省70年代采用每日4小时以上连续灯照,电耗较大;80年代研究采用分区间歇电照每日2.5小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台中区农业改良场目前正在研究采用化学药剂(激素)替代灯照处理技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蝴蝶兰、唐菖蒲、百合、满天星等花卉在彰化县已做到周年生产供花。
(2)修剪技术
玫瑰以春季摘蕾控制夏季切花生产量,以提高品质。现研究采用折枝处理技术,提高切花品质,使每年每株出口支数由一般栽培的8支提高到14支。
(3)无土栽培 目前采用袋栽方式,可以在不增加设施投入前提下,提高品质,防止污染。
(4)外销切花保鲜贮运技术 如农试所、嘉义技术学院都进行蝴蝶兰、菊花、唐菖蒲、非洲菊、百合、康乃馨等切花保鲜贮运技术研究。
(5)病虫害防治 除了推广无病毒苗,无土栽培外,目前致力于生物防治研究。
(6)设施化机械化程度较高
80年代发展单纯遮阳设施栽培,现有大面积装配有喷雾、自动拉帘、滴灌的玻璃温室栽培。花卉种苗生产采用穴盘机械化育苗,鲜切花分级包装、唐菖蒲种球采收均采用机械化操作。
3.花卉种苗生产手段先进
组培技术在花卉种苗生产应用方面已进入实用阶段。如兰花、非洲菊、满天星、火鹤花工厂化育苗花卉组培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组培苗广泛应用于生产。
4.重视花卉艺术商品开发
重视开发园艺系列产品,如花盆、花瓶、器具、介质、包装装饰品等,并重视花卉包装,提高附加价值。艺术插花水准较高,盆艺栽培较为普遍。
5.运销体系完善,资讯系统先进
建立了比较健全的产销咨询服务系统,能迅速提供国际市场营销情况,全省现有4个花卉电脑拍卖市场,台北市花卉拍卖市场,设备现代化、电脑化、管理制度化,实行“公平、公开、公正”价格竞争机制。
三、台湾省花卉业成功经验
1.能充分利用本省地理及自然条件,发展自己独特的花卉拳头产品 重视品种改良及育种工作,育苗手段先进。
2.花卉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现代化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质,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3.花卉科研、生产、销售、教学结合紧密,形成良性循环
大学、研究所、改良场、乡镇农会组织的产销班,层次分明、任务明确、重点突出,科研及教学切实解决了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4.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流通管理体系 保证了花农的最大利益,是台湾省花卉业进步的根本保证。
⑽ 园林绿地花卉、树木的养护管理的主要措施。怎样评价措施
养护管抄理机械化是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的园林机械,如起苗机、挖坑机、绿篱修剪机、割草机、自动喷灌设备等,省时省力,效率高。因此要推广使用园林机械,实现机械化管理。
推行目标管理,实行班组承包或个人岗位承包责任制,建立完善园林养护管理质量检查、考评制度、奖惩分明,提高职工积极性。马鞍山市园林处根据下属各单位负责养护管理的绿地性质,统一划分等级进行养护管理,并与各单位负责人签订园林养护卫生保洁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实行"三定"即(定人、定岗、定任务),二查(周查、月查),一评比(年终总评)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养护质量和卫生保洁水平,实现园容长效管理。另外,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成立专业养护公司,采取招标方式,将绿地委托给专业单位养护管理。
重视园林科学研究,加强职工培训,提高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