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花卉画法
1. 最简单的白描花卉
最简单的灶吵乎白描花卉主要技法如下:
1、白描执笔技法
白描的执笔方式与书法一致,都是用拇指和食指固定笔杆,中指位于食指下方托住笔杆,无名指在中指下方抵住笔身,小拇指在紧贴无名指,其原因是能够更好的把持毛笔,运笔时需将笔垂直于桌面,学会运用手肘、手腕的力量运笔。
白描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墨线勾勒不着任何颜色的事物都可称为白描,例如墨线勾勒人物画、花卉等等。简单地说,白描就是只画了线条轮廓,没上色,通过最简单的笔墨描绘事物的一种方式,古代称为“白画”,现在称作“线描”。
2. 白描花卉的基本笔法
白描花卉的基本笔法
1.白描花卉的基本笔法:勾线
①中锋行笔
和书法用笔一样,白描尤其接近于小楷线条。以书法姿势执笔,做到“笔 笔写出”。线条要厚实、圆正、有力,就要在行笔过程中将笔锋保持在线
条中间。否则,就是侧锋或偏锋,线条显得单薄,一边光一边毛或呈破碎状。
行笔要稳健,平缓,忌快、浮、滑。古 人对于优秀的毛笔线条有很多生动形象 的比喻:如锥画沙,如屋漏痕……我们 可以细心地体会。
②起笔、收笔
用笔的技法要求,除了中锋行笔, 起笔、收笔也是关键,所谓顿挫分明, 停行明确。从起笔、收笔是藏锋还是出 锋,可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的线条:
a.实起实收
线条两端都不露锋,见顿挫。多见于画枝干、茎梗的线条,也用于画 花瓣等。
b.实起虚收
起笔时收锋见顿挫,收笔时轻提出锋,但也要有收势,不可草率疾出。 多用于画花瓣、叶脉等。
c.虚起实收
轻轻地出锋起笔,收笔时藏锋见顿挫。多用于圃花瓣、叶脉等。
d.虚起虚收
线条两端露锋,同样要沉稳,忌轻佻。
③线条的转折
行笔到转折处,要调整好笔锋, 可放慢速度,略微停顿,也可另起一笔, 保持中锋。忌仓促草率。
④线条的质感
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结构部位的 质感。在花卉白描中,不同对象的结构、 质感要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
一般花朵部分(称为花头)的用 线较细柔,虚入、虚出的线条较多, 体现出花瓣的娇嫩质感。叶、茎部分 线条较粗,两端收笔较多,提按顿挫、
粗细变化明显。木质的枝干部分线条最粗且转折、顿挫最为突出,体现其粗糙、苍劲的质感。
2.白描花卉的基本笔法:用墨
①调墨的方法
用清水泡开新笔,在白瓷碟中用清水与墨汁调出浓淡适中的墨色,其量 要足够完成一幅作业。以毛笔饱蘸墨色后再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在试笔的
熟纸上先控制好笔墨的祜湿度后冉正式落笔。这样就能保证全画墨色的均匀。
②墨色的控制
在一幅白描花卉作品中,一般对应花卉不同的结构部位,可有两到三种浓淡不同的墨色。而根据不同的质感,墨的祜湿程度也不同。
花头的墨色可以较淡。叶、茎较花墨色要浓-层,可在原先调好的墨 色碟中加入几滴浓墨,调出一碟墨色供画全幅的叶时蘸取。木本花卉的木
质枝干要用木本画法,墨色较深较干,多顿挫转折,皴擦结合,并配以点苔, 以达到苍劲的效果,与山水之树_法相仿。一般用浓墨点花蕊。
3. 国画花鸟基本画法技巧
国画花鸟基本画法技巧
学习画花卉,除了要多观赏及临摹古今名画以外,还要对 实际的花卉深入的观赏与写生,了解花的枯荣及霜晴雨露中的 情态,兹从花朵叶与枝干等各部位简述其结构与生态。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国画花鸟基本画法技巧,欢迎阅读。
花卉的观察
( 一 ) 花朵:花朵经常是画面的主题, 一般花朵包括花 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几部份。
花瓣有单瓣与重瓣 ( 复瓣 ) 之 分,花形有离瓣合瓣之别。
牡丹蔷薇花等是离瓣的重瓣,梨花 木棉花等是离瓣的单瓣,牵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单瓣,大部 份的花卉都具有单瓣与重瓣的不同品种,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 木槿梅花等。
花蕊有长短多寡的区别。
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 蕊都在一起,雌雄异株者仅有小蕊,或仅有大蕊,有的花蕊较 明显,有的较隐密,都需仔细的观察。
花萼亦因花的种类而异 ,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丝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长 在一长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长,山茶萼像鱼鳞等。
( 二 ) 叶:单叶植物从枝或茎长叶时,叶序有对生互生 轮生丛生等。
复叶植物有的成羽状掌状鸟足状,有的是二重复 叶,形式更为复杂,必先了解其生长的规律,才不致在繁杂中 发生错误。
叶有叶柄与叶脉,形状有尖圆长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 三 ) 茎枝:可分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 木本枝干挺 硬,有些相当粗状,草本的茎大都较嫩,有的变成右旋或左旋 的蔓延,有的还长有须状的攀缘茎。
花卉的写生
各种花卉在早晨或上午比较清新,生气勃勃,是写生的好时间,写生是为创作收集素材,如果是为了工笔画的需要,就必须作细致的描写。
有时我们在画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写生收集素材的时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斜 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叶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花蕾,也要有将绽的大花蕾。
叶子也是如此,除了成叶外也要 有嫩叶及嫩芽,并注意阴阳向背,大小穿插。枝干也要有主干 、支干之分,以及在在画面上的姿态和疏密。
以上这些都是我 们在针对目的写生收集素材时,首先要注意到的问题。
虽然花鸟画不像山水画常有移动视点的表现法,通常视角比较稳定,但我们观察时可运用移动视点的方法,选取最美 角度写生,并注意花、枝、叶的大小比例。
画花朵可从花蕊花 瓣入手,通常先画最完整、最前面的一瓣,再四外扩展,花瓣 太复杂的可进行概括,要注意其造型美。
画叶也是如此,除了 注意叶序、结构之外,也要注意仰、垂、向背与疏密、前後叶的变化,最後画枝干,大干还要画出皮纹,如梅花的大干要苍老、皮纹要斜皴,小干要挺拔有力,桃干皮要横皴,松干皮要鳞皴,紫薇花干皮较光滑等不同种类的枝干特点。
花卉的写生,宜从折枝花卉开始,折取花叶易於入画的一枝,插於花瓶中详细观察,花蕊被遮盖的也可拨开,研究细部结构。
对於简单的折枝熟悉後,可以选取整株花的一角来尝试 或全株花的写生,由於枝叶复杂,须选择适当的角度,并做大 幅度的删减或调整。
总之花卉的写生并不是画植物的插图或说明图,需主观的取舍与美化,并强调意趣的表现。
鸟类的观察
禽鸟在中国画中又称为「翎毛」,可区分为水禽与山禽两 大类,依其生活习性,又可分为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鸣 禽、雉禽等类,各类的特微与习性如下:
(一)涉禽:栖於浅水中捕食鱼虾,它的'嘴、颈、脚都很长。例如鹤、鹳、鹭鸶等。
(二)游禽:喜欢在水中游泳,嘴扁平,脚短,趾间有蹼,多 捕食鱼虾和小虫。例如海鸥、野鸭、鸳鸯、雁、信天翁 等。
(三)猛禽:双翅强而有力,嘴形如勾,脚夷尖锐,性情猛悍 ,专门捕食小动物。例如鹰、鹫、鹗、隼等。
(四)攀禽:多数上嘴钩形,下嘴较短,足趾二前二後,能用 夷攀抓在树干上。例如鹦鹉、啄木鸟等。
(五)鸣禽:喜欢鸣叫,一般小鸟多属此类。 例如维、莺、画 眉、伯劳、黄鹂、八哥等。
(六)雉禽:属於栖地类禽鸟,身体较大毛色美丽,尾长,嘴 形与鸡类似,多生长於山林矮木丛中。例如雉鸡、锦鸡 、长尾雉、孔雀等。
禽鸟是卵生,故其身体(不包括头、颈、脚、尾等部位)呈蛋形。因生活环境与习性不同,其嘴、脚翅及尾也各有不同的比例与特微,一般而言,水禽(涉禽、游禽)大多嘴长而尾短,山禽(鸣禽、攀禽、雉禽)大多嘴短极尾长,嘴勾者食肉,细尖者食虫,嘴长者食熊虾,食壳者嘴粗而厚,成圆椎形。能长途飞行的鸟翅膀大都较长,且发达,水禽中多长颈者, 以便迅速出击,啄夹鱼类。
此外如头形、眼精的颜色及 位置的高低,各有不同,也须把握其特微。
鸟类遍体生长羽毛,细密的绵羽有保温的作用,此外也有 半绵羽,以及许多形状不清楚,层次繁多而叠列成一大片的感 觉。另一种是羽片形状较清楚,如翼、尾的羽毛,皆有详细的 名称,应仔细观察不同部位的羽毛形状及其叠列的关系,以求 熟悉鸟类羽毛的组织与秩序。
此外尚须明白禽鸟的雌雄,禽与兽绝大部份都是雄的较美 ,少数雌雄的羽毛一样,但是雌鸟总比雄鸟略小,鸟的翼及尾 ,超左或超右是雌雄相反;雌鸟的右翼及右尾翼在上,雄鸟的左翼及左尾羽在上。鸟类的喜、怒、哀、惊,表现在翼、尾及 姿态上,亦有不同。
鸟类的写生
鸟类除了结构复杂外,又活泼善动,要以真鸟直接写生, 对初学者是一大挑战。
刚开始不妨写生鸟类标本。画标本的优点是可以从各角度详细的观察细节,甚至重要羽毛的数目也可 慢慢的数清楚,尤其是画工笔翎毛,标本的观察助益颇大。然 而画标本的缺点是容易画出动态生硬呆板,甚至形状比例失真的作品。
标本虽从真鸟剥制而成,但经人工填塞棉花於体内, 容易变形,鸟的眼珠亦不依类别的不同而变化,通常装上统一 的人工替品。张开的翼及脚都家铁丝支撑重量并维持形态,往 往因为制作者疏於观察及技巧不足,而使关节变化失真,生硬 挺直,或重心不稳,羽毛凌乱等缺点。
初学者了解这些极可能发生的症状之後,不妨比较鸟类的参考书籍图片,或前往鸟店 、动物园甚至野外观察,并可藉照相机的功能,凝固瞬间的动作,作为写生的辅助参考资料。
作过鸟类标本观察之後,即可尝试笼中鸟的写生。最好到 鸟店选购一种平时熟悉而温 驯的小鸟, 最好价格不要太高,又容易饲养者,作为写生的对象。首先要观察其各种动态,如 踏枝、啄饮、搜翎、欲升、欲降、鸣啼、缩颈、飞翔..,等不 同的动作,并将其特徵记忆下来。
写生之前不妨仔细的观察, 并发现它最常重复出现的动作,或持续最久的型态作为写生的 选择,以铅笔或毛笔做速写,鸟的姿态改变时不妨依记忆修补 ,或等待其出现相同动态时,再迅速掌握,如做详细的描绘较 费时,需耐心的画画停停,分几次描绘完毕,而创作时最好也能经常观察,才容易捕捉到禽鸟的神态。
笼中鸟的行为动作与在大自然中的秦鸟略有不同,就如同 在监狱中的人和外面自由人的表情动作有别一样,为了表现『好鸟枝头亦朋友』的自然情趣,了解每一种鸟的生活环境与栖息之态,最好到山林野外做实地的观察,配合望远镜赏鸟更佳。
每一种鸟的习性与姿态不尽相同。如燕子与鸽子是不站在树枝上的,鹤与鹭鸶是拳一足而睡,乌鸦与喜鹊的动态绝不相同,若不仔细观察,张冠李戴,旧部合乎物态,物理与物情。
此外鸟类栖宿或非翔时,头必迎风、如背著风、羽毛必定掀起来, 这也应该注意到的现象。
速写时可先画出鸟的主要形体(蛋型)在根据头部的动态(如伸头、缩颈、扭转等)添加头部(头部大致也成蛋形),再添加翅、尾与足部。爪在平地时需踏的稳,在枝上需抓的紧。非翔实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不可两者同时伸展。最重 要得是身体要有重心,型态力求生动活泼,才能表现出生命力。
白描画法
白描画法是指以墨线描绘物体,不著颜色的画法。
在人物、畜兽画方面也有白描画法,譬如两幅最早的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即以白描法表现,我国古代称之为「白画」,下图是寿平的《水仙图》,即以白描画法,洋溢著朴素而细致的水墨韵味。
白描画法以线条为主,也可渲染淡墨。画线条时,要使笔墨结合形相的特质,笔法的转折顿挫,线条的粗细浓淡,皆要以所表现对象的质感或特色为依归,譬如以较细较淡的线条画花瓣容易表现出其娇嫩柔软;以较稍粗稍浓的线条画叶与枝梗,较易表现其硬而厚的质感;以略乾且下笔、收笔皆虚的细线条画禽鸟的羽毛,较易表现羽毛蓬松而柔软的感觉。
中国画是线条的雄辩,尤其在白描画中,线条的优劣是一幅画成败的主要关键。
白描画运笔宜以中锋为主,用笔的压度和速度要均匀,钩出的笔线要有「外柔内刚」的效果,力量要涵蓄在内,不宜显露於外;缺乏涵蓄的笔墨,不耐久看。锋芒过多、力量外露都容易表现出一种霸悍的气象,有时尚可减低某些花卉、禽鸟的美感,故白描画的线条要「寓刚建於婀娜中。
此外运笔的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呆滞,务必要有「无往不回」之意,腕力气力一定要送到头,止笔向上提时,也不可 轻率潦草。至於在花卉白描方面,依据吴学让教授提供的示范有三种主要的线条:
一为起笔停笔(一字描),适於画叶梗、竹干等。
二为钉头鼠尾描,适於画叶筋、叶片等。
三为连续弧 线描,适於画花瓣。
画鸟的顺序是先画嘴的当中一长笔,再画上颚和下颚各一笔,再依次画眼圈、点眼、头额、背、翼、胸、腹、腿、爪、补尾。画细毛的线条落笔与收笔较轻,中段略粗,若落笔太重,不易表现出羽毛的质感。
双钩填彩画法是用线条钩描物象後在填色的画法,又称钩勒填彩法或双钩设色法,是从白描的基础上染色彩而成。
它的起源甚早,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画,已见此种画法,五代 画家黄筌是双钩填彩法的代表性画家,其线条纤细,赋色艳丽 ,是北宋院画花鸟画法的主流,另有江南的徐熙,也用双钩填 彩法,但风格野逸,较注重线条的趣味及墨韵,後世的花鸟画 家 ,用笔多取法徐熙,用色取法黄筌,并兼取两家的神似逸韵。南宋吴柄的《竹雀图》,是以双钩填彩法表现的例子。
画双钩填彩法应选择熟纸 (纸) 或绢,先用墨线双钩白 描後,准备两只羊毫笔作渲染,一只蘸色,一只沾清水,要先练习一手执两只笔,并能灵活交换。
设色时颜色要淡,应多染几次,将花、叶内侧(或中央 )的颜色以清水笔推染至边缘 ,清水笔内的含水量要适当,水太多会留有痕迹,太乾则渲染不开。
渲染完後,如原来的墨线已经模糊不清,可用重色在重 钩一次,钩一次,称为「勒」,同时也可从画纸背後托染,使 画面的花叶颜色更加浓厚、均匀。花卉渲的方法有三:
(一)先後染:先将花朵的颜色最淡的颜色底(既平涂打底)再用其他颜色分染,通常白色、粉红色、浅黄色的可花先用白的粉底,在用浅绿、洋红、藤黄等色分染。 叶子可先用草绿底,再用花青分染。
(二)先染後:紫红色或深红色的花卉,可先用花青(或淡墨)自内侧向外分染後,再红色,染叶也可先用花青(或淡墨)分染後,再草绿。
(三)接染画法:譬如粉红色的荷花瓣,尖红,根部稍带淡绿色,可先用白的粉底再用洋红由尖向内分染,并立即用淡绿色由内向外分染,在水份未乾前接合。局部虫蚀的破叶,亦可用接染法。
与禽鸟的赋采法略有不同,首先白描后以淡墨分染,然后以颜色第二次分染,干后第三次铺色,接着第四次梳毛,第五次铺色梳毛(丝毛)是化翎毛(或畜牲)所常用。
为了强调羽毛松软而细密的感觉,梳羽毛法的原则是淡色羽毛用深色梳,深色羽毛用淡色梳。
没骨画法
没骨画法是不用墨线钩勒、直接以色彩绘画物像的画法。
没骨画法相传为北宋徐崇嗣所创,此後画者极少,清初的恽寿平是复兴此画法的大师,影响近代甚大。
没骨画法也以使用熟纸较恰当,因不用墨线,故以留白的「水线」来曲分前後叶或花瓣与花瓣之间的关系,有以白当黑 的味道。没骨画法也可细分为几种表现方式:
第一种较工细如双钩虿填彩法,只是略去双钩的墨线,靠色彩的层层加染而成。
第二种画法略为疏放稍带写意的笔意,直接以色彩点染,一次完成。第三种画法是先工整色,未乾前以其它类似的色彩 点染局部,类似破墨因为使用熟纸,故产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带斑驳的色彩变化。
一般而言,白描画法、双钩填彩画法与没骨画法机皆属於工笔画法的范畴,应注意其形态的完整与结构的清楚。
初学者在画前可先钩一张同尺寸的速写稿,置於画纸下,则构图、形状有个依据,能专注色彩与运笔的趣味,无论以那一种发方法画花、叶,色 彩皆要有浓淡的变化,一只笔沾清水,以便分染。亦可用「先後染」的方法,追情求更丰富的色彩变化,但设色不宜太浓 、艳,总以淡雅为尚。
染完色彩,等待乾後再钩勒叶筋、丝花或 加画花蕊,增补细部。
写意画法
写意画法是指用单纯而概括的笔墨来表现对象的精神意态 ,是不求形似求神似的画法。
依据画史上的记载,唐朝吴道子所画的嘉陵江山水或王洽的泼墨,可能已具有写意的形态,传世的画迹中北宋苏轼、文同的墨竹,释仲仁的墨梅已经可以归入写意画法中,到了明末的徐渭,更以豪放笔墨,在宣纸上画出淋痛快的大写意,如下图是徐渭所画的「牡丹蕉石图」。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及金石画派都给写意花鸟画拓展了不少的领域。
写意花鸟画法多以「点垛」或「点簇」的技法,可细分成 钩花点叶法、小写意法、大写意法等数。
画写意适宜选用生纸,可单独用墨色来画,亦可用数种颜色来画。笔内先含调好淡色,再礁深色於笔尖,也可先可先礁深色再蘸清水来画,每一笔都要有深浅的变化,使用生纸容易化开,才能产生乾、湿、浓、淡的不同效果。
总之写意画法虽有所谓“意到笔不到”之说,形式简略或形象不精确都不需计较,然而要将写意画法画得好,仍须先在 工笔画法中多下工夫,多观察写生,才能发挥笔简而意足的特点。
4. 花卉简笔画怎么画
所需材料:彩笔、白纸。
具体步骤:
1、首先给花朵画一个笑脸,围版绕着圆形画花瓣。
5. 我想请教国画工笔画花草的上色步骤与技巧
以工笔荷花荷叶的画法步骤为例:
一、白描。
荷花花瓣、叶子、茎的线条都较长,要求勾线时,形象准确而饱满,线条流畅。中淡墨勾花瓣及小莲蓬。较重墨色勾叶子。后面的荷叶以没骨法完成,不用勾线.
二、染底色。
用白色调稀罩染花头、花苞。黄绿色罩染小莲蓬,颜色薄一些。花青墨晕染正面叶片。草绿色罩染反叶及花叶的茎。
三、进一步刻画。
芽绿色晕染花瓣,花苞染得深些。深绿色罩染正面叶,石绿色晕染反叶及茎。藤黄加少许朱磦晕染莲蓬壁。黄色勾蕊丝,白色立粉点蕊、小莲子。反瓣勾筋,正面不用。
四、没骨法完成后面的荷叶及长草。
偏写意画法,不受轮廓线的约束。笔中的色有深浅变化,画得见笔、生动.
6. 怎样画紫藤·牵牛花
紫藤花的画法:
紫藤属于落叶类缠绕性大型藤本植物,为长寿树种,所以民间喜欢种植。紫藤花的结构为中间一条主枝,枝的四周生长出密集的花朵,花朵开放时先从上部展开,等一串花完全开放时,花已经接近凋零。
紫藤花因为花朵密集,所以在中国画表现中一般只有两种画法即:白描画法和写意画法。
白描画法:
①使用木炭条大体勾勒出花的外部形状和位置,这个步骤要考虑充分,否则视觉上会出现不好的效果。
②勾画花朵,勾画花朵时从最下面完全显现的花朵画起,然后逐渐向上推移,直到把一串紫藤花完全勾勒出为止。
③勾勒连接花朵的嫩枝,勾勒嫩枝时要做到时隐时现,但是笔意上要衔接,做到笔断意连的效果。
写意画法:
运用写意画法表现紫藤花是人们常用的表现方式。
①要调好颜色,紫藤花的颜色一般用中国画颜料中的花青加曙红调和,调时按需要确定两种颜色的比例。
②开始绘画,从紫藤花串的最底部开始画起,下面画的深一些,上面的花朵要浅,因为上边的花朵已经绽放,颜色相比较下就会变得浅一些。
③勾画嫩枝,勾画嫩枝可以用墨,也可以用汁绿颜色。
④画面调整,至此一幅紫藤花就较好的表现出来。
7. 工笔荷花的画法
荷花画法如下:
画荷花与画其他花卉一样,应该通过写生观察生活,并收集创作素材,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写生一般可用白描的形式,既可以是局部的描绘,同时做些文字记录,也可以是比较完整性的。
此外还可以用速写的形式,记录一些场景或特定的氛围,以便创作时能帮助作者重新回忆起当时的感受。
叶片正面用花青向外染,反叶用深草绿(花青加藤黄)染,为了装饰效果,可以叶筋旁留出狭长空白,称水线,干后用汁绿在叶筋两蒂勾出小叶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