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插花作品
Ⅰ 竹子在插花中的实际应用
竹子在插花中的实际应用
竹子生机勃勃,茎干挺拔秀丽,枝叶潇洒多姿,独具风韵,我国人民素有爱竹、赏竹的习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精神方面的要求相应提高,在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时特别注重绿色生态的同时,竹子又以一种新的形式----插花花艺,走进了人民的生活。
1.竹子插花应用起始
竹子与人们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早在汉代有关文化生活的竹制品就非常丰富多彩,涉及竹简、乐器、乐舞俑、体育等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的`繁荣,插花艺术开始逐渐萌芽。到汉魏六朝时期,我国插花艺术已经具备了瓶插、盆养等形式,已经形成宫廷、文士、民间、佛与道等插花的不同种类,并不断普及开来。而插花中,已经运用多种花材,如莲、梅、兰、竹、松等一一凸现大名,竹子以花器和花材的形式出现在插花中。
2.竹制花器与应用
在插花容器中竹制花器屡见不鲜,如常用花器有竹筒、竹篮等,异形花器有香筒、竹夫人等,这些花器在插花中经常应用,不但具有朴实无华的乡土气息,而且易于加工,形色简洁。常见竹制花器作品主要有:竹筒与竹筒花;竹篮与篮花;异形花器等。
3.竹子在插花中的应用
竹子作为插花材料在应用中的加工是借画创作,称作竹叶组织法。在国画中画竹叶,常用“一”“个”、“介”、“丛”五字形来组织叶片之形。一片叶,如一字;两片叶,如人字;三片叶;如个字;四片叶;如介字;四片以上,在介字基础上添叶成丛。插花剪竹叶,亦按此剪裁,更赋有画意。排列处置也像绘竹那样:“只需三两杆,清风自然足”,要求删繁就简。
竹茎笔直之姿、青葱之叶,最有东方风韵,可衬所有花材。在传统插花中,将竹子的生物特性及赋予的象征意义容入到插花作品中,形成颇具内涵和诗意的传统插花作品。例如,把松、竹、梅合插在一起,誉为“岁寒三友”;用竹子和菊花合插,称为“竹菊傲霜”;将梅、兰、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等等。
在现代插花作品中,竹子的应用更为巧妙,竹子的枝、叶、竿、老根、笋无不用到。或取一整株竹,衬以其他花材作大型花;或取老兜怪根,作盆景花中的“山峰”;或布于大型花艺中,都很适宜。另外,以竹帘作为衬景,使得插花作品效果更佳。总之,竹可以多种形式在现代插花中应用。
所有竹子均可用于插花,而各种观赏竹种更为理想,如紫竹、金丝毛竹、黄皮毛竹、斑竹、金镶玉竹、碧玉间黄金竹、黄皮刚竹、罗汉竹、桂竹、黄槽毛竹、佛肚竹等等。竹子丰富的色彩、奇异的形态,加之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插花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Ⅱ 城市休闲丨跟着老师学插花,让你家的年味儿更馥郁
旅行,或许能让你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而修己观世,却并非只有诗与远方,与花为伴,就是一次与自己内心的对话。
有句俗语:岁朝插花,有花才叫年。“岁朝”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庆祝新年伊始,报岁平安。春节前夕,在花市上选购一些花草装点气氛,是对新年寄予美好愿望,更是借此过一个有仪式感的春节。
春节插什么花,更能烘托吉庆祥和的气氛?兰州晨报 旅游 周刊《任我行》记者来到位于北滨河路陇能家园C区的莲语学堂,聆听中式插花老师的分享,让正在归途的你与花草对话,插出你心中独特的年味儿。
莲语学堂中式插花课
中式插花,崇尚自然
来到莲语学堂,记者看到一个10岁的小女孩正在有模有样地摆弄着手里的花枝,莲语学堂的创始人刘沫老师不时上前指点着。“妈妈觉得我心静不下来,所以带我来莲语学堂学习中式插花,现在我很喜欢插花。”小女孩对记者说。
说起“花”,恐怕没有人不喜欢,但人们普遍熟识的花艺、花道,更多的是西式花艺和日式插花。谈到中式插花,刘沫说:“因为机缘,我认识了我的老师李丽淑教授,也因此爱上了中式插花。大家都知道花艺的源头在中国,但了解的人并不多。李丽淑教授最早是日本花道级别很高的老师,后来,她毅然放弃之前所学,从头学习传统中式插花,研习中华花艺,到现在教学已有约四十年了。其实中式插花有严格的体系,学员们可以按照课本内容精进花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式插花。刘沫说:“虽然日式插花、西式花艺很美,可是深入学习就会发现,还是中华花艺底蕴更深厚。春天插桃花时,会想到《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夏天插荷花,会想起《爱莲说》‘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一年四季可以插出24节气的特点,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过程,让我越发觉得传承中华花艺是一种责任。”
在我国传统插花的观念中,花器对花有特别的含义。中华花艺根据器型不同,分为盘、瓶、缸、碗、筒、篮六大器型。刘沫指着学员正在插的一碗盘花,告诉记者:“盘象征着大地,池塘边上有水,是为阴,中间陆地是为阳。其实中式插花受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滋养很深,并汲取了书法、绘画等姐妹艺术的精华,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中国古人向往的‘山水精神’,在中式插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经常插好花,在旁边放一个小仙人踏步桃林,整个插花作品就更耐看,也更有意境。中式插花就是崇尚自然,有虚有实,有枯有荣,也会留白,这正是中式插花与西式花艺的本质不同。”
中式盘花。
春节插花,吉祥喜庆
日本花道讲究道是自然,西式花艺以造型和色彩烘托氛围,谈到中华花艺的不同,刘沫说:“日式插花很清简,这跟它传播的途径有关。唐代,日本派出遣唐使,他们将中式插花带到了日本。经由僧人传播,日式插花更显禅意,以少胜多的感觉更强烈,不像中式插花那样繁盛。中式插花包容性很强,可以很繁盛,也可以是文人的心象花。其中可挖掘出丰富的宝藏。”
说起以花迎新,刘沫说:“根据天时地气,中式插花都会选择不同的花。一般到过春节时,古人都会插‘新盘’,也叫‘辛盘’。唐代欧阳詹的《春盘赋》中描写,人们以演春、走春、开春等应景活动来表达对春天的期盼与喜悦,其中插迎春花、作春盘、挂花笺、戴花胜等,是以‘花’的角度表达春的情趣生活,还会以葱、蒜、姜等五辛以古篮插成辛盘,配加生菜则谓之春盘。而且,还可以在花枝上挂一些红色喜气洋洋的挂件。其实中国的传统节日都非常有内涵。中国人说,冬至大如年,而农历二月十五,是中春,也是百花生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这些都是中国人最在乎的节日,也是‘花好月圆’的深厚涵义所在。”
新盘。
“春节插花应该有着吉祥、喜庆的意味,首先谈谈选材。腊梅、水仙、玉兰都是不错的选择;玉兰、牡丹、海棠又有‘玉堂富贵’之意;梅花、竹子、松树插在一起也有‘高洁长寿’的意味;南天竹这样有花有果实的花材,寓意‘开花结果’。在华人世界里,更多人喜欢用正统的大红色花材来表现这个春节喜庆气氛,并挂一些红色的装饰。其次,再说说插法,中式插花以三大主枝为主要框架,使枝就是花使命,决定了整个花型,始枝有直立型、倾斜型,还可以是倒挂型,另外还有客枝、主枝。在插花的过程中,应尊重自然,注重花材之间的层次和空间关系。中式插花是典型的空间艺术,仔细观赏,就会有前、中、后三景,上、中、下三段,看起来平远、高远、深远。”
刘沫指着一件盘花作品介绍:“中式插花各器型形成及盛行年代各有不同,瓶花高昂、盘花深广、缸花厚壮、碗求中藏、筒重婉约、篮贵端庄。每个人都根据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插出自己的一束心花。”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插花都有特殊的 情感 ,融入自然、渴望天人合一,拈花微笑就是对万物自然的悟与解,这也许是中国人插花的最高境界。
中式插花
中式插花艺术起源于1500百年前的六朝时代,是我国重要的古典艺术之一。当时插花主要被用在节庆与宗教供花上。唐宋时,与“焚香、点茶、挂画”同称四艺,成为当时人们最普遍、最基本的生活素养。
中式插花有写景花,理念花、心象花、造型花四大类型。中华花艺是以中国人对花木之美的特殊品味为基础,首重意趣,形式次之,而后色彩。比如:拈一束清香以供佛;折柳赠人;颂寓父母健在;赞君子之德操;或对友人之祝福与关怀;或造无可名之形,假瓶盘为地,别造灵奇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福利来啦!
中式插花体验课: 原价300元,兰州晨报读者持当日晨报到店体验价100元。
文丨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荆雯
Ⅲ 一分钟居家插花 |满室生幽“竹联璧荷”
文/图 净亦
本期主题:珠(竹)联璧合(荷)
花材:竹子 荷花
工具:水盂、剑山、压石、花剪
创意灵感:文人为竹赋予了高洁、刚直、虚心的人格化特征,使竹亦象征君子之道,于是于日间观竹,恍若与一位淡泊却坚定的君子对视;诗文云荷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使荷如纤尘不染的谪仙,于是在水中赏荷,如同与一位娉婷且安静的女子轻语。
世人都说松、竹、梅是岁寒三友,但此三者对长夏来说未免过于凛冽,倒是竹与荷也能“珠联璧合”成为一对默契搭档,用一脉相承的碧色减去几分蒸腾的暑气,带来一室清凉幽静。
Ⅳ 插花中有哪些使用竹子比较好看的作品
2.三角形.花材可以插成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不等边三角形
插花,外形简洁,安定内,给人容以均衡,稳定,简洁,庄重的感觉.多作典礼,开业,馈赠花篮等用.若在大型文艺会演及其他隆重场合应用,亦显豪华气派.
3.L型.将两面垂直组合而成,左右呈不均衡状态.宜陈设在室内转角靠墙处.L型对于一些穗状花序的构成往往起重要作用,大的花果用于转角处,小的花自己向前伸延,给人以开阔向上的感觉.
4.扇形.按基本的三角形插花造型作变化,在中心呈放射形,并构成扇面形状.适宜于陈设在空间较大之处.
Ⅳ 有创意的插花主题及作品
有创意的插花主题及作品如下:
1、根据植物传统象征来表达主题。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民间传说,使不少树木花草旦羡富有象征意义而被人格化。如松象片刚强、威严和长寿;梅象征坚韧、孤高、不畏强暴的气节;菊傲寒廪霜,象征高雅、长寿扰孝;兰象征超尘脱俗;荷象征洁身自好等。
如将玉兰、海棠、牡丹相配置插作,表示“玉堂富贵”;牡丹和竹子相配置插作表示“富贵平字”;苹果、石榴和桃相搭配表示“福禄高寿”;万年青、柿子、灵芝组合表示“万事如意”;松枝、竹子和水仙组合表示“丰年献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