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侧面花卉写生

侧面花卉写生

发布时间: 2023-10-31 01:01:32

1. 茹志鹃写的 百合花 读后感

写这读后感之前并没读过《百合花》对茹志娟也知之甚少。非常庆幸老师推荐的不是长篇巨作而是短短的《百合花》,更庆幸不是国外名著,偶尔附庸风雅地看看国外名著,终究不喜读这类书,冗长而拖沓,往往写到一半,主要人物才姗姗上场,大段的心理描写,没完没了地叙述,实在是需要极大的耐性才能看完,且需要极好的记性才不至于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百合花》精简紧凑,谈来浅浅淡淡,思之却意味深幽。整篇文章不足600字,喝杯水的功夫便可读完。一直奇怪作者为什么用《百合花》作为文章的标题,特意强调这是一条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我对百合花的含意不清楚,一查才知道白色百合花乃纯洁、庄严、心心相印。想必新媳妇在缝制被子时,定是把对新婚生活的向往,心心相印之心一针针地缝进了被子里。但文章并没提到新媳妇的丈夫的着落,他是做什么的,去哪里了?作者有意还是无意忽略了此问题。而百合花的被子更是作为一条线索联系着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得三个人聚在了一起。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一切的美好品质正如百合花一样洁白无暇。这大概就是文章取名《百合花》的原因吧。 文章描述的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我”在战争爆发前被安排到前线包扎所,由一个来自农村的十九岁小通讯员护送,他不善言辞,特别的纯朴善良。在事件的发生过程中,无论是与我的相伴而行,还是借被子的情节都显得怯于女性,以及与两个女性之间的微妙关系的变化。没有太多的笔墨描写小战士的动作,只有他和两个女性的交往以及神态的变化,还有他的衣裳上的破布片,放在石头上的馍馍。故事的结尾是小通讯员为了救几个担架员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扑在一颗即将爆炸的手榴弹上受了重伤,新媳妇一改扭怩羞怯地帮小通讯员擦拭身子,医生宣布通讯员已牺牲时,新媳妇依然故我地帮小通讯员缝补衣肩上的破洞,最后更是把新婚的被子,那条撒满百合花的被子,盖在小通讯员身上。作者把最动人之处留在结尾却又不多费一字而结束,但作者的诉说似乎并没有停。 作为女作家,作者非常善于根据人性格安排故事情节发展,新媳妇最初并没有痛快地把被子借给小通讯员,着实让小通员气呼了一阵子时颇值得玩味,除了被子本身的特殊意义之外,当时的新媳妇面对一个陌生的小战士借被子,还对她说些诸如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小鬼搬出这些大道理,新媳妇难免会存心戏谑小通讯员一番,无意中却给纯朴而实在的小通讯员兜了一胆子委屈。后来新媳妇执著地要给小通讯员缝补衣肩上的破洞,既是弥补对小通讯员的愧疚,更是被小通讯员那种牺牲自己保全他人的精神而感染。一个会在步枪筒里,插上几根树枝,在经历过这次与异性接触,感受到来自异性的关爱后,又给枪筒里加了枝野菊花,热爱生命的小伙子为了几位战友牺牲,一切来得那么突然,而他衣肩上的那个破洞就成为两位女性心中的痛。在如花蕾般绽放的年纪,在青葱般的年华以那样的一种方式成全了他人牺牲了自己。那一刻毫无疑问他是新媳妇心目中的英雄,新媳妇以一种执著而崇敬的方式为她的英雄完成一个补丁,盖上一份温暖。

2. 分析《百合花》的创作风格

短篇小说《百合花》9 写作于1958年初春,正是“反右”斗争的
高潮时期,许多作家知识分子都经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作家本人在
当时的时代环境里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抑,在高度政治化的时代氛
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相比之下,战争硝烟之中
的淳朴真挚的人际关系则更加令人怀恋。“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
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
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
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10作者的写作动机是想借对战争年代圣洁
的人际情感的回忆和赞美,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它显然是一篇
不合时宜的作品,由此它在问世前的曲折遭遇也就可以理解了,当茹
志鹃把《百合花》寄给许多刊物时,一再遭到退稿,其理由是“感情
阴暗,不能发表”. 这样几经周折,终于发表在《延河》杂志上,后
经时任文化部长的茅盾的赞扬,才开始受到评论界的重视。
《百合花》的清淡、精致、美丽,在
五六十年代的战争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
它以战争为背景,描写了部队一个年轻的
通讯员与一个才过门三天的农村新媳妇之
间近于圣洁的感情交流。作家的创作目的
很明确也很坚定,那就是表现战争中令人
难忘的、而且只有战争中才有的崇高纯洁
的人际关系,与通过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
人性美和人情美。因此,作品取材于战争
生活而不写战争场面,涉及重大题材而不
写重大事件。战争的枪林弹雨只是为了烘
托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诗意化的“没有
爱情的爱情牧歌”. 通过生活的侧面写生
活中的普通人,写日常生活中的“家务事”、
“儿女情”,这是茹志鹃一生为数不多的
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百合花》是
她早期作品,虽然写的是战争,却已经包
含了刻画普通人的感情世界的美学追求。那两个连名字也没有的小通
讯员和农村新媳妇都是这样的普通人。在当时提倡写“英雄人物”的
战争文化背景下,茹志鹃有意识地不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写成“英雄”,
或者说是不把他们当作“英雄人物”来写,这是与她对“英雄”艺术
形象的认识直接相关。在她的眼里,英雄应该与平常的人是一样的,
战斗英雄只有在战斗时才是英雄,而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们就是平常
的人,也会脸红,也会带有女孩儿的忸怩姿态,他们所谈的也只不过
是些家常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通讯员也可以说是一位英雄。由
于作家避开了战斗场面,她就不用去写他的英雄行为,而只是写他平
常的一面。她还认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必须是能够站立得起来的艺
术形象,然后才谈得上是不是“英雄”. 如果把小通讯员当作“英雄”
来写,那就得写他的英雄事迹,突出他在战场上勇猛的一面,小说叙
事者只能与“英雄”的同行,不断发现他的优秀品质,也只能成为“
唱颂歌、受教育”的机会,而且,按当时审美习惯,作家是不可以让
新媳妇随便笑话“英雄”的,虽然“英雄”可能有暂时的失败(如借
不到被子),但受到嘲笑却会有损于“英雄”形象。所以,作家有意
回避对英雄形象的正面塑造,只是为了坚持自己的美学风格而不受当
时流行的创作思潮所左右,这正是茹志鹃的可贵之处。
由于作家摆脱了“英雄”概念的束缚,小说里的主要人物身上的
美好情感都得到了自由充分的表现。小说主要刻画的是小通讯员与新
媳妇之间的圣洁感情,但两者之间穿针引线的是小说叙事人“我”.
这篇小说引人注目的叙事特色就是女性视角,即“我”是个有强烈性
别意识的角色,一开始就写在战争爆发前,因为“我”是女性,才被
团长安排到前沿包扎所,才引出了小通讯员的护送。小通讯员是个刚
参军一年,只有十九岁的农村青年,质朴憨厚、不善言辞,特别怯于
与异性的交往。为了突出他的后一特点,作者用较大篇幅描写了他与
“我”和新媳妇两位女性的关系。在小通讯员送“我”去包扎所的路
上,是初步展示小通讯员的性格的重要阶段。作者有意地把这段行军
路程安排在白天而不是夜晚,安排在总攻之前而不是炮声呼啸的战斗
之中,使得小通讯员不愿与女性接近的个性明显地暴露出来。在这个
过程中,“我”微微有些女性特有的撒娇,如走不动路啦,主动与小
通讯员认老乡啦,甚至带有挑衅性地问他娶媳妇没有等等,表现出一
种战争年代思想感情开放的新女性特有的“泼辣”,以反衬小通讯员
的外表腼腆淳朴和内心荡漾着对女性的喜悦。小说写了这么一个情节:
小通讯员完成了任务(护送“我”与借被子)后要回团部,他对这次
与女性接触的经历充满兴奋和感激。作家这样写道:

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了几步,他又
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
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
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
又多了一枝野菊花……

几乎没有任何议论和解说,小通讯员的一系列动作和那枝不知何
时插在枪筒里的小龚,已经把一种性格的形象活泼泼地表现出来。
新媳妇的出现是在小通讯员的形象初步定型之后,作品通过小通
讯员借不到被子引出了新媳妇的形象,并成功地将作品的重心转移到
新媳妇身上。新媳妇的出场十分自然而优美,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快感,
正好与结尾时的庄严肃穆形成强烈的对比:

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
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
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
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
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象忍了一肚子
的笑料没笑完。

新媳妇的性格塑造,是通过她与小通讯员的关系,或者说是以小
通讯员的最后牺牲为代价来完成的。起先是代表部队去向老百姓借被
子,小通讯员去了,她不借,而“我”去了,她就借了。读者完全可
以通过对小通讯员已有的了解想象当时两人初次接触的“窘状”. 她
心里觉得委屈了小通讯员,所以当小通讯员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把
衣服的肩膀处挂了一个口子时,“那新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
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只有女性
才会对衣服上的破口子那么敏感,这个口子就永远地留在了新媳妇心
上。因此,当她从众多的伤员中一眼就看见那个露着的大洞时,立即
就变成了另一个人。作品写道:

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
才那种忸怩羞涩完全消失了,只是庄严而虔诚的给他拭着身子,……
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
正一针一线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通讯员的心脏,默默的
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
却象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的、密密的缝
着那个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
异样的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的缝。

作者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反复渲染小通讯员肩上那个破洞,一步步
把新媳妇的感情闸门打开,也一步步把作品推向了高潮。当卫生员让
人抬了一口棺材来,要动手揭掉小通讯员身上那床被子时,新媳妇的
感情终于爆发出来。作者用了一连串与新媳妇刚出场时感情色彩截然
不同的词汇:“劈手夺过被子”,“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气汹
汹的嚷了半句”等,然后,为她心目中的“英雄”盖上了那条“枣红
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作者正是通过这条精心设计和挑选
的有着“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的被子,最终完成了作者对战争中的
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歌赞。

善于运用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是这篇小说常为人
称道的艺术特色,但这篇小说在叙事上的特色却很少被注意到。从结
构上说,两个主人公是被言说者,他们的心理世界是通过叙事者“我”
的眼睛看出来或感受到的,所以“我”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小说前三
分之一是写“我”眼睛里的小通讯员形象,中间三分之一还是写“我”
眼中的通讯员和新媳妇,而他们俩唯一的一次单独接触则完全被虚写,
读者并不知道新媳妇对通讯员的真实态度。直到小说的最后三分之一
的篇幅里,小通讯员牺牲了,新媳妇的感情才汹涌澎湃地爆发。但读
者读到这里并不会感到突兀,似乎只有这样表现才符合人物的性格逻
辑。这种读者心理上的逻辑,却是由“我”来完成的。小说写了一个
小通讯员衣服被挂破的细节,这个细节先是出现在“我”的眼睛里: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
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而新媳妇对那个破口子有什么想法并没有
正面表达。可是当通讯员的尸体出现时,新媳妇正是从那破口子上认
出了他。这以后,“我”反而退到了很不重要的位置上,重彩放在描
写新媳妇缝衣服上面。这似乎是一个暗示:“我”眼中看到通讯员肩
上的破口子而引起的“后悔”,也就是新媳妇心里的“后悔”,表面
上叙事人在写自己对小通讯员的感想,其实是暗示了新媳妇的内心世
界。虽然小说没有正面写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心里感觉,但叙事人的心
理活动却处处起到了借代的修辞作用。以此类推,小说前三分之一写
"我"眼中的小通讯员,也不仅仅是一般的介绍人物,而是通过"我"对
小通讯员的接触方式和感想,读者可以联想到小说虚写的那个新媳妇
与小通讯员初次接触的场面以及新媳妇对他的感想,有了这种借代作
用,才会有新媳妇一出场时"笑个不停"的暗示。通过这样的叙事方式
来表达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的感情交流,显得含蓄优美,令人回味。

3. 高手来!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
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
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
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
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
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
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
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
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
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舒婷

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
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 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她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刘墉,1949年生,号梦然,祖籍北京,现任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及副教授,著名的散文家及画家。其作品以教导读者如何面对人生为己任,行文穿插各种小故事及自己的人生体会,虽无特别的哲理智慧但却颇有寓教于乐的功效,是较高雅的都市文化快餐。(宇慧撰写)

作品年表:

文艺理论:

《中国绘画的符号》(《幼狮文艺》·1972)

《诗朗诵团体的建立与演出》(联合报1981)

花卉写生法The Manner of Chinese Flower Painting(中英文版)》(纽约水云
斋·1983)

《山水写生法The Thousand Mountains(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4)

《翎毛花卉写生书The Manner of Chinese Bird and Flower painting(中英文
版)》(纽约水云斋·1985)

《唐诗句典(暨分析)》(纽约水云斋·1986)

《白云堂画论书法Inside The White Cloud studio(中英文版)》(纽约水云
斋·1987)(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奖助)

《林玉山画论书法The Real Spirit of Nature(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8)
(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奖助)

《中国绘画的省思》(专栏系列)(中国时报·1990)

《艺林瑰宝(专栏系列)》(《财富人生杂志》·1990)

《内在的真实与感动》(联合报·1991)

《中国文明的精神(三十集二十七万字)》(广电基金·1992)

《属于这个大时代的丽水精舍》(太平洋文化基金专刊(1995)

画册及录影:

《欧洲艺术巡礼》(中国电视公司播出·1977)

《芍药画谱》(水云斋·1980)

《Th ReaI Tranquility(英文版录影带)》(纽约圣若望大学·1981)

《春之颁(印刷册页)》(纽约水云斋·1982)

《真正的宁静(印刷册页)》(纽约水云斋·1982)

《The Manner of Chinese Flower Painting(英文版录影带)》(纽约海外电视25台
播出·1987)

《刘墉画集(中英文版)》(纽约台北水云斋·1989)

《刘墉画卡(全套三十四张))(水云斋·1993·1994·1995·1996·1997)

有声书:

《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刘墉·刘轩演讲专辑)》(台甫德兰启智中心·只供义
卖·1994)

《这个叛逆的年代(刘墉演讲专辑)》(马来西亚华侨董事会联合总会·只供义
卖·1995)

《在生命中追寻的爱(刘墉演讲专辑)》伊甸社会福利基金·只供义卖·1996)

译作:

《死后的世界(瑞蒙模第原着)》(水云斋·1979)

《颤抖的大地(刘轩原著)》(水云斋·1992)

诗、散文、小说:

《萤窗小语(第一集)》(水云斋·1973)

《萤窗小语(第二集)》(水云斋·1974)

《萤窗小语(第三集)》(水云斋·1975)

《萤窗小语(第四集)》(水云斋·1976)

《萤窗随笔(诗画散文集)》(水云斋·1977)

《萤窗小语(第五集)》(水云斋·1978)

《萤窗小语(第六集)》(水云斋·1979)

《萤窗小语(第七集)》《真正的宁静(诗画散文小说集)》(水云斋·1982)

《小生大盖(幽默文集)》(皇冠·1984)

《点一盏心灯》《姜花》(水云斋·1986)

《超越自己》《四情》(水云斋·1989)

《创造自已》《纽约客谈》(水云斋·1990)

《肯定自己》〈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水云斋·1991)

《人生的真相》《生死爱恨一念间》(水云斋·1992)

《冷眼看人生》《属于那个叛逆的年代(改写·改写·刘轩原著)》《离合悲欢总是
缘》(水云斋·1993)

《冲破人生的冰河》《作个飞翔的美梦》《把握我们有限的今生》(水云斋·1994)

《我不是教你诈》《迎向开阔的人生》《在生命中追寻的爱》(水云斋·1995)

《生生世世未了缘》《抓住心灵的震颤》《我不是教你诈②》(水云斋·1996)

《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杀手正传》《在灵魂居住的地方》(水云斋·

4. 跪求花卉的适合纹样,要带花卉名称

花卉图案设计是现代图形设计中最为重要、最为广泛运用的题材和内容之一.服装的面料设计、陶瓷的装饰纹样设计、装潢的标志设计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中墙纸及地毯纹样的设计等等,不体现花卉图案的设计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卉图案的设计与运用,我国已有了悠久的历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敦煌藻井图案中,卉图案就占有很大的比例,无论在造型还是色彩的运用方面,是令人称绝的,其中的莲花纹、卷草纹,型巧妙、穿插有序,色彩则显得典雅、稳重并富于层次变化.传统的纺织品及陶瓷艺术晶中,卉图案造型的运用更是多姿多彩,唐代的织锦,代的绢丝织品,卉图案均占了很大的比例.陶瓷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青花瓷,大量运用了花卉图案这一手法进行装饰.在现代的许多装饰性的图画、油画、壁画、雕塑等艺术品中,都会欣赏到出于不同艺术家手笔中那些美妙绝伦的花卉图形.此可见,卉图案艺术早已深深地根植于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们心中。
花卉图案的设计,动物图案、人物图案及风景图案等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基本上是一致的,要经过观察与写生,本造型训练,独纹样组织、二方连续纹样的组织、适合纹样的组织、四方连续纹样的组织等步骤,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设计体系,个体系是以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来实现的.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面我们循序进行举例说明。
1:写生与观察.卉的观察与写生,花卉图案设计的必要手段,写生的过程中,注意并仔细地观察好所要写生的花卉的生长规律及特性,如从花蕾到花开时的变化过程、花瓣的造型及瓣数、花蕊的特点、是单蕊还是多蕊、是长还是短等等.别应注意此花形的各个观察角度,看哪个角度最能体现其造型特征,的花形正面特征不明显,侧面特征却很生动,玫瑰花,面特征和月季及牡丹相差无几,侧面则更易表现.到叶子的造型,应观察其外形特征,圆叶还是尖叶叶脉是对生还是互生.些信息会通过写生输入你的设计意念当中去的,使你在设计中做到心中有数、得心应手.以我们强调观察与写生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2:基本造型的设计.从写生的资料到图案的设计,需要经过一个基本造型的阶段,于初学者来说,何将写生的资料转化为图案造型,是一个关键的过程,这个过程掌握好了,会为往后的各种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要求将花卉的花苞与叶子部分分开来进行单独的归纳与概括、训练,繁到简,不规则到规则等造型变化,施以点线面等装饰手法,之成为今后设计中的各种图案组织的基本形式。
3:图案的设计.有了基本形之后,—步骤就是将所变化出来的基本造型有序地组织成一个单独的图案.织的方法是将花与叶的造型以均衡式及对称式两种方式进行组合,成为一个既简单又完整的单独图案.以不同的色彩效果来表现其不凡的魅力。 4:连续图案设计.二方连续图案是图案设计的重要形式之—,是将单独的图形以上、下或左、右的形式来进行排列的长条形图案,般适用于边缘装饰、服装、陶瓷,包装设计中最为常用.方连续的组织格式变化极为丰富,一般可分为八种不同的排列格式.计过程中应注意其排列的韵律变化,疏密、大小、色调等变化,期达到完整的视觉效果。
适合纹样主要为有—定外形格式的产品来进行设计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特定外形,案的造型应适合于这—外形.合图案的组织格式主要分为均衡式、对称式、多层式等组织形式,有很强的艺术性及观赏性。
此类图案主要应用于染织服装的面料设计,最大特点是图案的组织是以上下、左右都能连续组织的图案形式.的组织格式—般分为二点式、三点式、四点式、五点式等,常不超过六点式,是以倍数来定点数的.每个点的图形应有大小、方向上的变化,插得当,留空档,适于每个角度的观看.四方连续图案的变化效果是极为丰富的,是人们服装上常见到的图案作品.

5. 写意水墨牡丹的用墨技巧在于~

画写意水墨牡丹重点在于墨色的浓淡的变化
用笔简练流畅,笔墨自然,不用色的写意画,又称“水墨画”。
雄异株者仅有小蕊,或仅有大蕊,有的花蕊较 明显,有的较隐密,都需仔细的观察,花萼亦因花的种类而异 ,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丝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长 在一长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长,山茶萼像鱼鳞等。
( 二 ) 叶:单叶植物从枝或茎长叶时,叶序有对生互生 轮生丛生等,复叶植物有的成羽状掌状鸟足状,有的是二重复 叶,形式更为复杂,必先了解其生长的规律,才不致在繁杂中 发生错误,叶有叶柄与叶脉,形状有尖圆长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 三 ) 茎枝:可分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 木本枝干挺 硬,有些相当粗状,草本的茎大都较嫩,有的变成右旋或左旋 的蔓延,有的还长有须状的攀缘茎。

花卉的写生
各种花卉在早晨或上午比较清新,生气勃勃,是写生的好 时间,写生是为创作收集素材,如果是为了工笔画的需要,就 必须作细致的描写,有时我们在画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写生收集素材的时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斜 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叶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 花蕾,也要有将绽的大花蕾。叶子也是如此,除了成叶外也要 有嫩叶及嫩芽,并注意阴阳向背,大小穿插。枝干也要有主干 、支干之分,以及在在画面上的姿态和疏密。以上这些都是我 们在针对目的写生收集素材时,首先要注意到的问题。
虽然花鸟画不像山水画常有移动视点的表现法,通常视 角比较稳定,但我们观察时可运用移动视点的方法,选取最美 角度写生,并注意花、枝、叶的大小比例。画花朵可从花蕊花 瓣入手,通常先画最完整、最前面的一瓣,再四外扩展,花瓣 太复杂的可进行概括,要注意其造型美。画叶也是如此,除了 注意叶序、结构之外,也要注意仰、垂、向背与疏密、前后叶 的变化,最后画枝干,大干还要画出皮纹,如梅花的大干要苍 老、皮纹要斜皴,小干要挺拔有力,桃干皮要横皴,松干皮要 鳞皴,紫薇花干皮较光滑等不同种类的枝干特点。
花卉的写生,宜从折枝花卉开始,折取花叶易於入画的一 枝,插於花瓶中详细观察,花蕊被遮盖的也可拨开,研究细部 结构。对於简单的折枝熟悉后,可以选取整株花的一角来尝试 或全株花的写生,由於枝叶复杂,须选择适当的角度,并做大 幅度的删减或调整。总之花卉的写生并不是画植物的插图或说明图,需主观的取舍与美化,并强调意趣的表现。

6. 【花怎么画】如何画出漂亮的花

相信大家小的时候都画过花,花的画法有很多,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画法。那么大家知道怎样才能画出漂亮的花儿吗?小时候我们喜欢画一些简单的花朵,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追求花儿的形状感和色彩感。花儿的画法有很多,有些人喜欢简笔画的花儿,有些人喜欢油画的花儿,有些人喜欢水墨画的花儿。那么花怎么画?我们一起看看如何画出漂亮的花。




一、准备工作

不管是画什么风格的花儿,都需要准备好材料。绘画使用的材料包括铅笔、绘画本、橡皮擦和所需要的上色工具、颜料等。同时也要准备好想要进行绘画的花儿。今天我们以出具为例,讲解一下花怎么画。




二、花怎么画的方法和步骤

1、我们首先要观察花朵的形状,将花儿放在一个自己能看得到的,适合的位置。去观察花儿的角度和轮廓,找到自己的视觉出发点。同时要在自己的脑海里有一个印象,构思好自己要怎么下笔。

2、花朵一般可以采用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组合,可以用这些形状将花朵的基本构图画出来,如果是玫瑰花的话可以先画一个椭圆形,然后将花瓣顺着这个椭圆形一片片的画上去,最后画上树干和叶子。如果是菊花,可以鲜花一个圆形,然后沿着圆形画一些细长的椭圆形,将花瓣填充完整。如果是百合花,可以画一个倒三角形,然后将花瓣沿着倒三角形画四片。以此类推,不同的花儿构图不同,但是都大同小异。




3、基本构架和细节画出来这话,可以将一些多余的线条擦除。喜欢素描的人可以加深花儿的明亮对比,喜欢水粉的人可以进行简单的上色。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的去细化花朵的细节,花瓣和花蕾都一点点的勾勒出来。让花朵看起来更加的完善和精细,细节画好了,花朵也就完成了。



怎样画牡丹

一、牡丹的结构名称

整株牡丹,由花、蕾、茎、叶、干、芽等组成。每年春季花后,芽胚即在干和嫩茎之间形成,到秋冬季节,芽苞渐大。到第二年初春芽衣张开,叶芽长出,到四月初,花苞从叶芽中抽出,花茎渐高,茎上分枝生叶,花茎高约一尺许,茎顶只生一花。叶柄长而互生,从下往上生出三至五批叶,每批为三叉九叶(因品种不同,多者一茎生十余批叶),到上端一叉三片,近花部分是单叶。花苞又分小蕾和大蕾。花蒂由上下两层萼片组成。上有大萼三片,下有小萼(复萼)六片。花头中心有雄蕊和雌蕊,雌蕊在花心正中,状如小石榴,雄蕊由蕊头和蕊丝两部分组成

二、牡丹花头的画法

花朵的概形和花瓣的排列

牡丹花头,因品种不同而有单瓣、重瓣、和起楼之分,色彩也因品种而异,五彩缤纷,十分丰富。初学时,不管是临摹还是写生,都不能只盯着一瓣一叶,而要学会把握整体轮廓,做到“整体着眼,局部入手”,而且要在复杂多变的花形中,找出基本的结构特征,即找出花朵的概形。如正面俯视或背面仰视,花朵的概形近乎圆形,半侧或全侧,则成隋圆形。单瓣花似碟形,重瓣则像几个大小不等的碗碟重叠。初学画花头,可用铅笔或木炭条,以辅助线轻轻勾出大概外形,也可安排一下花瓣的大体层数,再用毛笔以色或墨点簇。

花瓣的排列不宜上下左右大整齐,把花瓣点簇成“田”字形,就不好看,而应将上下层之间花瓣,作参差排列较有变化,三个瓣犹如“品”字结构

三、花瓣的用笔和用色(或墨)

花瓣的基本形状为下缘狭而呈圆弧形,上缘宽而多皱褶,因此可用较大的羊毫笔,先蘸白粉掺少量牡丹红(毛笔需先浸水湿透),在盘子上调成淡红,使笔尖、笔肚、笔根均含适量淡红,再以笔尖蘸少许较浓的牡丹红,在盘子上稍加整理(不宜过分调和,过之则平)就可以画了。若花瓣向上,则将笔尖朝下,笔根朝上,以侧锋横卧,一笔或两笔画成,画小瓣时,用笔尖笔肚着纸即可。画大花瓣时,笔要一揿到底,利用笔肚笔根的动作,使笔根上的淡红体现在瓣端,自然形成花瓣的浓淡效果。画多瓣时,运用蘸色的深浅,按花的结构层层点出,自然生动。因花朵姿态各异,要作上下左右多方位点簇练习,使运腕灵活,才能得心应手

四、花蒂的结构与画法

花蒂是花瓣的外衣。牡丹花蒂由大萼与复萼两层构成。大萼位于花瓣之外层,紧贴花瓣,形如扣盅,共三片,初开萼片为嫩绿或嫩红。复萼环生大萼之下,如带状,呈绿色。花萼是承上启下的结构关键,不可忽视。如画墨牡丹,萼片用较深的墨色(比花瓣略深)。画色牡丹,可用汁绿蘸少许胭脂画,或在汁绿中略掺三绿也可。画时运笔要轻松快捷,流畅自然,不可反复描摹


五、花蕊的结构与画法

花蕊在花朵中占重要地位,犹如人的眼睛。在颜色上起对比、提神作用。画好花瓣、花萼后,再点以花蕊,才能组成完整的花冠。

花蕊分雌蕊与雄蕊。雌蕊位于花心中央,形状如小石榴,愈长愈裂,开谢时已形成大料瓣形。雄蕊位于雌蕊四周,初开时花蕊丰满、排列整齐,呈中黄色。盛开时蕊露于外,较初开灵活,色为淡黄。将谢时,蕊渐干而卷曲,蕊色乳黄。雄蕊由蕊头和蕊丝(须)组成。蕊丝上按蕊头下接花心。蕊头形似米粒,画色彩牡丹时,用饱和的黄色点出,画时要有聚散,不要拘于一蕊一丝

六、画牡丹花头的要点

牡丹花瓣依托花蒂,环花心而发,形成内紧外松、里小外大、内聚外翻的特点。因此,点簇花瓣时,首先要对花冠的朝向和正侧,做到心中有数。点簇时要掌握以下要点。

1.花心、花萼、花茎长势的一致性。即心、萼、茎应在一条直线或弧线上,不可偏心脱离。花瓣从花心长出,要有“归蒂连心”的效果。

2.注意花瓣的透视关系。从花冠概形中可以看出,花瓣排列分纵向和横向。从横向看,位于中间部位的一两瓣较宽,左右两侧渐狭,这就是透视变化。从纵向看,上下两层花瓣较长,而中间一层却较扁,这也是透视缘故。

3.点簇第一组(或第一层)花瓣时,要紧凑些,且成弧形排列。切忌一字排开,松散而难以成形

七、点簇牡丹花头的步骤

牡丹花头的点簇练习,可分别用墨或色彩。画粉红色牡丹,用较大羊毫笔,先在白粉中调入少量曙红(牡丹红)或胭脂,用笔蘸饱后,再在笔尖上蘸适量曙红或胭脂,笔尖向内,先画里层淡瓣,再画中心深处,依次层层画出,浓淡相间方见精神。但要注意块面的统一集中,不要红一块、白一块,使画面过分散乱。花头点好后画花萼,待稍干再用藤黄点花蕊

八、侧面花朵画法

侧面花朵的概形呈扁圆,扁的程度随半侧或正侧而异。全侧面花一般看不到花蕊。画时只点瓣和萼片。画花茎时仍要注意和花头中心部位的自然连贯趋势,花茎扭曲或陡折都不美。点簇花瓣

九、背面花朵画法

画背面牡丹,花的概形较圆,能见其大萼与复萼的全貌,看不到花蕊,花瓣层数变化也少些。但两层花萼的浓淡变化要认真对待,不可大意。花茎的添加也要和花头顺势,否则视觉上会很别扭

十、小蕾的画法

小蕾的形状似桃,三片大萼相包很紧,花瓣未露或将露出。小花蕾出现在群花之中,显得很有生气,既是盛开花朵的未来,又可在形体和色彩上起到丰富多变的作用,所以不可忽视。画时,用毛笔先调成汁绿,再在笔尖上蘸少许曙红或胭脂,笔尖向上,笔肚向下,画出大萼。继而画出下垂的复萼和花茎

十一、大蕾的画法

大花蕾,已见花瓣或见到花瓣的大部分以至全部,但不见花蕊或初见花蕊。大萼、复萼皆向后背,花瓣内紧外松,形成方形、梯形等不同的形象,非常生动。大花蕾形小色艳,与盛开花头形成对照与呼应。大花蕾生机勃勃,更加旺盛,是牡丹画面中不可缺少的。画时应昂首向上,切忌下垂倒挂。用笔、用色和画花瓣及小蕾萼片相仿,只是大蕾的花瓣与盛开花头相比,其花瓣外弧线应更紧凑些,卷褶少些

十二、初开花朵画法

初开花朵是大花蕾的继续和发展,花瓣已全露于外,排列整齐,花蕊初露,色艳欲滴,美丽动人。画初开花朵要注意外缘瓣的处理,卷褶变化比大花蕾更多,使其不要过圆过板,既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又婀娜多姿

十三、盛开花朵画法

牡丹花是昼开夜合。第一天合的较紧,第二天合的较松,三天后更松且开合无定,因此,花瓣开合重迭无定,形象非常生动。一幅牡丹花,总是将盛开的花头作为主体,一朵或两朵,一组或两组,再配以大小花蕾或初开花朵,形成主辅、起伏,在绿叶扶持下,便可构成很有节奏感的画面。盛开花朵瓣形变化灵活、丰富,特别是外层花瓣,面积大而变化多,是画好盛开花头的关键。花蕊的表现也有别于初开花朵,初开时蕊头未放开,很少见其蕊丝。盛开时,蕊头松开能见其蕊丝。勾点蕊头蕊丝时,要有疏密变化,切忌机械刻板

十四、勾勒牡丹花的画法步骤

画牡丹,除点花点叶画法,还有勾花点叶法。

第一步,先用墨线分浓淡勾出花的形态。勾勒时依花瓣的大小聚散、正反转侧,运用粗细、疏密不同的线条,做到有虚有实。特别是里层和外层花瓣交接部,外缘线不要全部勾死,要有笔断意联之感,才显生动自然。

第二步,用墨或色点叶。勾花一般以表现浅色花为主,如白、黄等。因此,可在花头旁边点叶衬托,使浅色花朵更醒目。

第三步,上色。画白花时,待墨线稍干,用羊毫蘸薄白粉,自花瓣的稍端向基部晕染,越靠近基部白粉越薄,直至用尽。然后用灰绿色自花瓣基部向外烘染,越向外越淡,消失在白粉里。画黄花,用赭墨勾花,晕染赭黄后,趁湿略点少量淡胭脂,色彩更显丰富沉着。

第四步,勾叶筋、点花蕊。勾叶用花青蘸墨或纯墨。花蕊,可以不拘于黄色,而用赭墨、朱砂、胭脂等色点出,使其提神醒目

十五、花叶的结构

牡丹花叶发自花茎四周,为互生的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即在大叶柄上分生三个小叶柄,每个小叶柄又分生三张小叶片。一个生长完全的牡丹叶子称为“三叉九顶”(或“三叉九叶”),大叶柄长一尺许,呈十字形。春季开花时,牡丹上部叶子生长不完全,花头以下,每节有一张叶片或三张叶片,再下为五或七张叶片

十六、叶片组合的名称

叶片因组合的数量不同而分单叶、组叶和批叶。一组生长完全的叶,由三张单叶组成。三组成为一批叶,共九张。每批叶经大叶柄与花茎相联

十七、叶片的画法

牡丹单叶可由三笔画成。用墨或色彩均可以,视需要而定。画色叶,用较大羊毫笔调汁绿,再以笔尖蘸适量花青,稍加整理,即可作画。中间一笔较长,两侧稍短小。用笔略侧,行笔宜轻松块捷。叶筋分主脉和侧脉。主脉发自叶柄,伸向叶尖。要在叶片墨色未干时用浓墨(或花青加墨)勾出。侧脉由主脉生发,伸向叶尖。勾勒时线条要细于主脉,侧脉不宜太密,画两、三组就足够了

十八、叶脉的几种勾法

叶脉的勾法,因风格和各人习惯而异。可分三种勾法:一是较为严谨的勾法,主脉、侧脉都伸向叶尖;二是侧脉伸向叶缘,较松散随意;三是侧脉有聚散,作变形夸张,富有装饰味。不论何种勾法,均以中锋运笔

十九、牡丹叶的透视和姿式

花有正侧偃仰背之分,叶子同样有俯仰正侧之别。写意画牡丹叶子,表现正反卷褶,不必像工笔画那样详尽,只侧重态势、气氛。由于叶片联叶柄,叶柄发自花茎,并向前后左右四面分布,叶与叶,叶与茎干之间,自然就会出现互相遮掩的现象,如前叶遮花茎,花茎遮后叶等。且由于远近的空间位置不同,在形象上还会产生透视变化,形成俯视、仰视、平视等不同姿式。犹如雨伞的不同角度变化

二十、嫩叶的画法

初生嫩叶、茎和花苞都呈暗红色。画嫩叶可用黄绿色蘸少许赭色或曙红点出(根据画面色调不同,也可用胭脂蘸少许墨画)。用胭脂或朱红勾叶筋。芽轩和花苞近处的嫩叶,多朝上,形体虽小,但很有生气。同一画面上,嫩叶勾色筋,老叶勾墨筋,两者之间要自然过渡,不要截然分开

二十一、花茎的结构与画法

花茎在画面上,很少全部显露,它往往被叶子或花蕾等遮掩,但它起着气势贯穿的桥梁作用,因此不可忽视。花茎位于花萼之下,老梗花芽之上,嫩茎长尺许,茎身生有批叶,少者一茎四、五批,多者一茎生十四、十五批不等。花茎颜色为嫩绿、嫩红。花茎有长短、粗细、壮弱之别,因品种而异。画花茎要用中锋,以流畅的线条画出圆润的质感和挺拨秀丽的姿态。用色先调嫩绿,再蘸适量胭脂一笔画出,要粗细得宜。不宜顿挫或陡折

二十二、花茎、叶柄的穿插

花茎顶端是蕾和花头,一般呈上发态势。牡丹花叶柄较长(一尺许,呈十字形)向左右前后伸展,因此和花茎纵横交错。画时,要注意穿插聚散。画面上往往大部分花茎和叶柄为花和叶片所遮挡,但仍需理解相互关系,以便在画好花头、叶片之后添加好花茎和叶柄做到既符合生长结构,又达到疏密有致的艺术效果

二十三、老干的结构与画法

牡丹枝干为灌木,无主枝常作分叉状。百年老干仍粗不过腕,高不过人。干赭褐色,多是清瘦、苍老、斑驳,往往干下部已脱皮层,而近光滑。因此画老干宜用枯笔,用笔要偏锋中锋结合,要实中有虚,线条不要太光,运笔宜稍慢而有转动,也可用逆锋挫出。可用赭墨也可用纯墨画。嫩芽可用黄绿蘸上曙红或胭脂点在枝干顶端

二十四、老干的穿插与姿式

老干经多年生长代谢,形成了曲折多变的姿式,其苍老、斑驳的表皮和圆润光滑的嫩茎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老干又是支撑整株牡丹的基础部分。因此,尽管老干是作画程序中的后一步,其态势必须和花、茎、叶等协调统一且要有变化。当两株以上老干组合时,更要注意聚散和穿插。在构图上,老干只宜在画面底边和两侧边线出枝。即只宜上发和横倚的姿式,而没有下垂式的老干

二十五、画整株牡丹步骤

第一步:用铅笔或木炭条轻轻地画出花、叶等概形,再用色或墨点簇花头、花蕾。待以后技法熟练时,可用“腹移”经营位置(即“胸有成竹”,而不用铅笔打稿子)

第二步:根据花头的透视角度,点出相应的叶子。点时既要考虑生态结构,更要安排好叶片的聚散,要留好画面空白(虚处)和候款处

第三步:画花萼、花茎、叶柄、老干和嫩芽。使花、茎、叶、干等成为有态势的有机整体

第四步:趁叶子未干时,用中锋勾出叶筋,勾筋是决定叶子正侧反转的关键一环,不可忽视。花朵色彩将干未干时勾点花蕊

第五步:到此,牡丹已基本画好,以悬起来审视一下,不足之处作些加整理。再题款钤印,作品完成

二十六、大红牡丹画法

用笔蘸饱大红,再以笔尖端适量曙红或胭脂,在色碟上稍加整理,即可点簇花头。(所谓“稍加整理”是以深浅色彩既有自然过渡,又不至浑为一团为度)。也可用朱掺少量曙红(牡丹红)调和后蘸饱,再蘸少量胭脂点成花头。用滕黄点花蕊。画叶可用色,也可用墨

二十七、深红牡丹画法

先用笔饱蘸胭脂,再用笔尖蘸少许花青,梢加整理点簇而成。用滕黄点花蕊。画深红牡丹,花头周围不宜用叶衬托,因两者明度接近而效果不好

二十八、黄牡丹画法

先用白粉掺少量滕黄,调成淡黄,蘸饱后用笔尖蘸滕黄点簇而成。也可调成较浓的淡黄,然后蘸少许赭石或汁绿点花头。花蕊可用深黄、赭石或胭脂点出。使花蕊和花瓣色彩有明度对比。黄牡丹花头旁边可用深叶衬托

二十九、绿牡丹画法

可用石绿加白粉调和,蘸饱后再蘸汁绿,稍加整理后点簇而成。用滕黄点花蕊。叶子可用汁绿花青略蘸墨画。也可纯墨作浓淡叶

三十、紫牡丹画法

用石青加少许曙红(或牡丹红)调和蘸饱,再蘸少许花青点簇而成。滕黄点蕊。

三十一、白牡丹画法

先用白粉点出花瓣,待稍干后,用汁绿或紫灰色在花朵背面衬染。用胭脂点蕊。画白牡丹可在花头周边画些叶子衬托,使花形醒目。

三十二、牡丹的画面布局

把现实中艳丽动人的牡丹,反映到大小不同的画幅中,产生优美而有节奏感的形式,要靠画家的巧妙安排,这就是布局。在中国画论《六法》中称谓“经营位置”,也就是构图。一幅上乖之作,必须是高超的笔墨技巧和优美布局的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

画牡丹,布局时应注意的要点如下:

一、主体突出:画牡丹,一般以花冠为主体,布局时应将花冠安排在画面的主要部位,辅以绿叶扶持,在色彩上产生冷暖、明暗对比,就能产生画面集中,花头醒目的效果。

二、宾主呼应:画面只有主体花头,显得孤立单调,必须有体形较小的花苞或初放花头相衬托。布局上要顾盼呼应,才能体现牡丹的勃勃生机。

三、疏密虚实:画面上花、叶稀疏而均匀,则感松散无中心。布局过密,满纸花叶,不留空白,又显窒息逼人。所以只有疏密相间,做到“疏可走马、密不通风”才能恰到好处。画面的虚实处理同样重要,笔墨形色处为实,画面空白处为虚。近者墨色浓重处为实,远者墨色清淡处为虚。这样既可使画面有空灵感,虚处又能留给观赏者以无限的遐想。

四、气势贯穿:牡丹和梅花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以表现花、叶为主。梅花以表现枝干为主,气势的贯穿较容易。所以画牡丹,不论画面的大小和构图的简繁,都要理顺花、叶、茎、干的来笼去脉,注意整个画面气势的贯穿。

五、以少胜多:画面虽小,但笔墨精练,观后意犹未尽。这便是成功的作品了。达到此种境界,除画家的笔墨素养外,主要靠布局的巧妙。如画一花一蕾的同时,可在主体花的后侧画些枝叶等伸向画外,或在色彩处理上,把后侧枝干等画得淡些,形成第二层次,以至消失为空白,产生笔墨形色虽尽,而画外仍有花的效果。

六、变化统一:画面是笔墨形色组成的视觉“交响乐”。花有大小开合,茎有长短多少,叶有正侧聚散,墨色有浓淡冷暖,线条有粗细刚柔。一切绘画要素都处在矛盾对立之中。从而产生无穷的变化和蓬勃的生机。但万物都有极限,过之则反。画面布局也一样,只求变化,不讲统一,则杂乱无章,不可能产生美的韵律。因此变化中求统一,才显得调和。统一中有变化,才会给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感受。

七、稳定均衡: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件好作品的重要因素。牡丹以花硕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为其特征。因此在布局讲究变化的同时,还要给人以稳定均衡之感。一般不作下垂式布局,横倚时不宜头重脚轻,也要避免左右对称。在布局时,除了注意干枝和花叶的均衡外,还可利用墨色的浓淡或配以石块造型,达到均衡画面重心的目的。

八、花叶互衬: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作画时利用这一道理很重要。因此布局时,不仅要考虑形态,也要考虑色彩关系。如果浅色花头(白、黄、粉绿等)不以深色叶子衬托,则花形轮廓不清楚。反之,深色花头周围衬叶过多,因色彩明度接近,同样效果不好。所以布局时必须注意花和叶的色彩关系。

根据上述要领,具体入手时,以“一长一短,一大一小,一多一少,一纵一横”这十六个字的矛盾统一法则进行构图。如画两株花茎,应一高一矮,一壮一弱,不要平行等长,才有参差变化。两朵花的构图,花头不要一般大,应一大一小,以盛开花头为主体,另以花苞或初开花朵为陪衬。两花也不要平列或对称,要注意主宾和呼应(图38)。三朵花的构图,不要平均分散,要有聚有散(即一多一少),也不要平均、对称或形成一直线。以两朵紧靠,一朵散开,形成斜三角形布局为宜。在布局有聚散的同时,仍要注意花形的大小主次(图39)。多品种花的构图,即一幅画面有深浅不同或色相不同的花冠。可运用纵横交错布局,分两至三个层次,深浅花头互相衬托。

花怎么画,大家学会了吗?花的绘画手法有很多,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画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去绘画。花的画法其实是很简单的,要注意观察花朵的形状,不同形状的花朵需要采取不用的形状去进行勾勒轮廓。绘画花朵的最基本步骤就是要将大致的轮廓绘画出来,所有的绘画也是一样,从整体到细节,一点点的进行勾勒,才能完成一幅好的作品。

7. 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的的象征意义

它表面上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但更深层面上,它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它告诉人们,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都没有泯灭。

文中写到小通讯员插在枪口上的几根树枝,与其说是伪装,不如说是点缀装饰,后来“他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和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些描写无不是在写小通讯员的爱美之心。而小通讯员不好意思和女同志同行;

在得知向新媳妇借来的被子是人家唯一的嫁妆时的内疚不安和对新媳妇的同情;新媳妇在护理伤员时羞涩得只同意给“我”打下手,以及对小通讯员舍己救人牺牲过程的叙述,表现出强烈的人性至爱。

小通讯员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担架员生命的英雄壮举,是至高至善的人间至爱,展现了他崇高的人格美,也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

通过三个连姓名都没有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作者谱写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在通讯员和“我”之间,作者让“我”对通讯员建立起一种比同志、比同乡更为亲切的感情。但它又不是一见钟情的男女间的爱情。

“我”带有类似手足之情,带着一种女同志特有的母性,来看待他,牵挂他。这是一种复杂微妙得无以言表的美好情感,至于维系在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关系纽带,同样也是一种圣洁美好的感情,正如被子的百合花图案一样纯洁。

作者之所以要新娘子,不要姑娘也不要大嫂子,是要用一个正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来反衬年轻的、尚未涉足爱情的战士。一位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当他献出一切的时候,他也得到了一切:洁白无瑕的爱,晶莹的泪。

(7)侧面花卉写生扩展阅读:

百合花的语言风格:

《百合花》的语言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例如,“我”与小通讯员对话:“你多大了?”“十九。”“参加革命几年了?”“一年。”“你怎么参加革命的?”“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这段话介绍了通讯员的出身、年龄、身世,又揭示了他舍己救人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帮”和“跟”字,前者点出了通讯员的阶级地位和生活境况,后者则表现了他的思想觉悟和自觉的革命要求。

在谈到借被子被拒时,小通讯员说:“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这两句话表达了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不满,也为下文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在女同志面前羞怯、不善言辞的窘态

8. 中国画花鸟画的传统分法可以分为哪5大类

国画的花鸟画基本画法

花卉的观察 学习画花卉,除了要多观赏及临摹古今名画以外,还要对 实际的花卉深入的观赏与写生,了解花的枯荣及霜晴雨露中的 情态,兹从花朵叶与枝干等各部位简述其结构与生态.
( 一 ) 花朵:花朵经常是画面的主题, 一般花朵包括花 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几部份,花瓣有单瓣与重瓣 ( 复瓣 ) 之 分,花形有离瓣合瓣之别,牡丹蔷薇花等是离瓣的重瓣,梨花 木棉花等是离瓣的单瓣,牵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单瓣,大部 份的花卉都具有单瓣与重瓣的不同品种,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 木槿梅花等,花蕊有长短多寡的区别,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 蕊都在一起,雌雄异株者仅有小蕊,或仅有大蕊,有的花蕊较 明显,有的较隐密,都需仔细的观察,花萼亦因花的种类而异 ,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丝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长 在一长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长,山茶萼像鱼鳞等。
( 二 ) 叶:单叶植物从枝或茎长叶时,叶序有对生互生 轮生丛生等,复叶植物有的成羽状掌状鸟足状,有的是二重复 叶,形式更为复杂,必先了解其生长的规律,才不致在繁杂中 发生错误,叶有叶柄与叶脉,形状有尖圆长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 三 ) 茎枝:可分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 木本枝干挺 硬,有些相当粗状,草本的茎大都较嫩,有的变成右旋或左旋 的蔓延,有的还长有须状的攀缘茎。

花卉的写生
各种花卉在早晨或上午比较清新,生气勃勃,是写生的好 时间,写生是为创作收集素材,如果是为了工笔画的需要,就 必须作细致的描写,有时我们在画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写生收集素材的时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斜 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叶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 花蕾,也要有将绽的大花蕾。叶子也是如此,除了成叶外也要 有嫩叶及嫩芽,并注意阴阳向背,大小穿插。枝干也要有主干 、支干之分,以及在在画面上的姿态和疏密。以上这些都是我 们在针对目的写生收集素材时,首先要注意到的问题。
虽然花鸟画不像山水画常有移动视点的表现法,通常视 角比较稳定,但我们观察时可运用移动视点的方法,选取最美 角度写生,并注意花、枝、叶的大小比例。画花朵可从花蕊花 瓣入手,通常先画最完整、最前面的一瓣,再四外扩展,花瓣 太复杂的可进行概括,要注意其造型美。画叶也是如此,除了 注意叶序、结构之外,也要注意仰、垂、向背与疏密、前后叶 的变化,最后画枝干,大干还要画出皮纹,如梅花的大干要苍 老、皮纹要斜皴,小干要挺拔有力,桃干皮要横皴,松干皮要 鳞皴,紫薇花干皮较光滑等不同种类的枝干特点。
花卉的写生,宜从折枝花卉开始,折取花叶易於入画的一 枝,插於花瓶中详细观察,花蕊被遮盖的也可拨开,研究细部 结构。对於简单的折枝熟悉后,可以选取整株花的一角来尝试 或全株花的写生,由於枝叶复杂,须选择适当的角度,并做大 幅度的删减或调整。总之花卉的写生并不是画植物的插图或说明图,需主观的取舍与美化,并强调意趣的表现。
鸟类的观察
禽鸟在中国画中又称为「翎毛」,可区分为水禽与山禽两 大类,依其生活习性,又可分为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鸣 禽、雉禽等类,各类的特微与习性如下:
(一)涉禽:栖於浅水中捕食鱼虾,它的嘴、颈、脚都很长。 例如鹤、鹳、鹭鸶等。
(二)游禽:喜欢在水中游泳,嘴扁平,脚短,趾间有蹼,多 捕食鱼虾和小虫。例如海鸥、野鸭、鸳鸯、雁、信天翁 等。
(三)猛禽:双翅强而有力,嘴形如勾,脚夷尖锐,性情猛悍 ,专门捕食小动物。例如鹰、鹫、鹗、隼等。

(四)攀禽:多数上嘴钩形,下嘴较短,足趾二前二后,能用 夷攀抓在树干上。例如鹦鹉、啄木鸟等。
(五)鸣禽:喜欢鸣叫,一般小鸟多属此类。
例如维、莺、画 眉、伯劳、黄鹂、八哥等。
(六)雉禽:属於栖地类禽鸟,身体较大毛色美丽,尾长,嘴 形与鸡类似,多生长於山林矮木丛中。例如雉鸡、锦鸡 、长尾雉、孔雀等。禽鸟是卵生,故其身体(不包括头 、颈、脚、尾等部位)呈蛋形。因生活环境与习性不同 ,其嘴、脚翅及尾也各有不同的比例与特微,一般而言 ,水禽(涉禽、游禽)大多嘴长而尾短,山禽(鸣禽、 攀禽、雉禽)大多嘴短极尾长,嘴勾者食肉,细尖者食 虫,嘴长者食熊虾,食壳者嘴粗而厚,成圆椎形。能长 途飞行的鸟翅膀大都较长,且发达,水禽中多长颈者, 以便迅速出击,啄夹鱼类。此外如头形、眼精的颜色及 位置的高低,各有不同,也须把握其特微。
鸟类遍体生长羽毛,细密的绵羽有保温的作用,此外也有 半绵羽,以及许多形状不清楚,层次繁多而叠列成一大片的感 觉。另一种是羽片形状较清楚,如翼、尾的羽毛,皆有详细的 名称,应仔细观察不同部位的羽毛形状及其叠列的关系,以求 熟悉鸟类羽毛的组织与秩序。
此外尚须明白禽鸟的雌雄,禽与兽绝大部份都是雄的较美 ,少数雌雄的羽毛一样,但是雌鸟总比雄鸟略小,鸟的翼及尾 ,超左或超右是雌雄相反;雌鸟的右翼及右尾翼在上,雄鸟的左翼及左尾羽在上。鸟类的喜、怒、哀、惊,表现在翼、尾及 姿态上,亦有不同。
鸟类的写生
鸟类除了结构复杂外,又活泼善动,要以真鸟直接写生, 对初学者是一大挑战,刚开始不妨写生鸟类标本。画标本的优 点是可以从各角度详细的观察细节,甚至重要羽毛的数目也可 慢慢的数清楚,尤其是画工笔翎毛,标本的观察助益颇大。然 而画标本的缺点是容易画出动态生硬呆板,甚至形状比例失真 的作品。标本虽从真鸟剥制而成,但经人工填塞棉花於体内, 容易变形,鸟的眼珠亦不依类别的不同而变化,通常装上统一 的人工替品。张开的翼及脚都家铁丝支撑重量并维持形态,往 往因为制作者疏於观察及技巧不足,而使关节变化失真,生硬 挺直,或重心不稳,羽毛凌乱等缺点。初学者了解这些极可能 发生的症状之后,不妨比较鸟类的参考书籍图片,或前往鸟店 、动物园甚至野外观察,并可藉照相机的功能,凝固瞬间的动 作,作为写生的辅助参考资料。
作过鸟类标本观察之后,即可尝试笼中鸟的写生。最好到 鸟店选购一种平时熟悉而温 驯的小鸟, 最好价格不要太高, 又容易饲养者,作为写生的对象。首先要观察其各种动态,如 踏枝、啄饮、搜翎、欲升、欲降、鸣啼、缩颈、飞翔..,等不 同的动作,并将其特徵记忆下来。写生之前不妨仔细的观察, 并发现它最常重复出现的动作,或持续最久的型态作为写生的 选择,以铅笔或毛笔做速写,鸟的姿态改变时不妨依记忆修补 ,或等待其出现相同动态时,再迅速掌握,如做详细的描绘较 费时,需耐心的画画停停,分几次描绘完毕,而创作时最好也 能经常观察,才容易捕捉到禽鸟的神态。
笼中鸟的行为动作与在大自然中的秦鸟略有不同,就如同 在监狱中的人和外面自由人的表情动作有别一样,为了表现『 好鸟枝头亦朋友』的自然情趣,了解每一种鸟的生活环境与栖 息之态,最好到山林野外做实地的观察,配合望远镜赏鸟更佳 。每一种鸟的习性与姿态不尽相同。如燕子与鸽子是不站在树 枝上的,鹤与鹭鸶是拳一足而睡,乌鸦与喜鹊的动态绝不相同 若不仔细观察,张冠李戴,旧部合乎物态,物理与物情。此外 鸟类栖宿或非翔时,头必迎风、如背著风、羽毛必定掀起来, 这也应该注意到的现象。
速写时可先画出鸟的主要形体(蛋型)在根据头部的动态 (如伸头、缩颈、扭转等)添加头部(头部大致也成蛋形), 再添加翅、尾与足部。爪在平地时需踏的稳,在枝上需抓的紧 。非翔实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不可两者同时伸展。最重 要得是身体要有重心,型态力求生动活泼,才能表现出生命力。

白描画法
白描画法是指以墨线描绘物体,不著颜色的画法。在人物 、畜兽画方面也有白描画法,譬如两幅最早的战国楚墓出土的 帛画,即以白描法表现,我国古代称之为「白画」,北宋的李 公麟是这种画法的代表性人物。
白描画法以线条为主,也可渲染淡墨。画线条时,要使笔 墨结合形相的特质,笔法的转折顿挫,线条的粗细浓淡,皆要 以所表现对象的质感或特色为依归,譬如以较细较淡的线条画 花瓣容易表现出其娇嫩柔软;以较稍粗稍浓的线条画叶与枝梗 ,较易表现其硬而厚的质感;以略乾且下笔、收笔皆虚的细线 条画禽鸟的羽毛,较易表现羽毛蓬松而柔软的感觉。
中国画是线条的雄辩,尤其在白描画中,线条的优劣是一 幅画成败的主要关键。白描画运笔宜以中锋为主,用笔的压度 和速度要均匀,钩出的笔线要有「外柔内刚」的效果,力量要 涵蓄在内,不宜显露於外;缺乏涵蓄的笔墨,不耐久看。锋芒 过多、力量外露都容易表现出一种霸悍的气象,有时尚可减低 某些花卉、禽鸟的美感,故白描画的线条要「寓刚建於婀娜中。
此外运笔的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呆滞,务必要有「无往 不回」之意,腕力气力一定要送到头,止笔向上提时,也不可 轻率潦草。至於在花卉白描方面,依据吴学让教授提供的示范 有三种主要的线条,一为起笔停笔(一字描),适於画叶梗、 竹干等。二为钉头鼠尾描,适於画叶筋、叶片等。三为连续弧 线描,适於画花瓣。下图是禽鸟的局部画法示范,画鸟的顺序 是先画嘴的当中一长笔,再画上颚和下颚各一笔,再依次画眼 圈、点眼、头额、背、翼、胸、腹、腿、爪、补尾。画细毛的 线条落笔与收笔较轻,中段略粗,若落笔太重,不易表现出羽 毛的质感。
双钩填彩画法
双钩填彩画法是用线条钩描物象后在填色的画法,又称钩 勒填彩法或双钩设色法,是从白描的基础上染色彩而成。它的起源甚早,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画,已见此种画法,五代 画家黄筌是双钩填彩法的代表性画家,其线条纤细,赋色艳丽 ,是北宋院画花鸟画法的主流,另有江南的徐熙,也用双钩填 彩法,但风格野逸,较注重线条的趣味及墨韵,后世的花鸟画 家 ,用笔多取法徐熙,用色取法黄筌,并兼取两家的神似逸 韵。

画双钩填彩法应选择熟纸 (纸) 或绢,先用墨线双钩白 描后,准备两只羊毫笔作渲染,一只蘸色,一只沾清水,要先 练习一手执两只笔,并能灵活交换。设色时颜色要淡,应多染 几次,将花、叶内侧( 或中央 )的颜色以清水笔推染至边缘 ,清水笔内的含水量要适当,水太多会留有痕迹,太乾则渲染 不开。渲染完后,如原来的墨线已经模糊不清,可用重色在重 钩一次,钩一次,称为「勒」,同时也可从画纸背后托染,使 画面的花叶颜色更加浓厚、均匀。花卉渲的方法有三:
(一)先 后染:先将花朵的颜色最淡的颜色 底(既平涂打 底)再用其他颜色分染,通常白色、粉红色、浅黄色的 可花先用白粉 底,在用浅绿、洋红、藤黄等色分染。 叶子可先用草绿 底,再用花青分染。
(二)先染后 :紫红色或深红色的花卉,可先用花青(或淡 墨)自内侧向外分染后,再 红色,染叶也可先用花青 (或淡墨)分染后,再 草绿。
(三)接染画法:譬如粉红色的荷花瓣,尖红,根部稍带淡绿 色,可先用白粉 底再用洋红由尖向内分染,并立即用 淡绿色由内向外分染,在水份未乾前接合。局部虫蚀的 破叶,亦可用接染法。
於禽鸟的赋采法略有不同,下图为吴学让教授的示范,首 先白描后以淡墨分染,然后以颜色第二次分染,乾后第三次铺 色,接著第四次梳毛,第五次铺色 梳毛(丝毛)是化翎毛( 或畜牲)所常用,为了强调羽毛松软而细密的感觉,梳羽毛法 的原则是淡色羽毛用深色梳,深色羽毛用淡色梳。
没骨画法

没骨画法是不用墨线钩勒、直接以色彩绘画物像的画法。 没骨画法相传为北宋徐崇嗣所创,此后画者极少,清初的恽寿平是复兴此画法的大师,影响近代甚大。
没骨画法也以使用熟纸较恰当,因不用墨线,故以留白的 「水线」来曲分前后叶或花瓣与花瓣之间的关系,有以白当黑 的味道。没骨画法也可细分为几种表现方式:
第一种较工细如 双钩虿填彩法,只是略去双钩的墨线,靠色彩的层层加染而成。
第二种画法略为疏放稍带写意的笔意,直接以色彩点染,一次完成。第三种画法是先工整色,未乾前以其它类似的色彩 点染局部,类似破墨因为使用熟纸,故产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带斑驳的色彩变化。

一般而言,白描画法、双钩填彩画法与没骨画法机皆属於工笔画法的范畴,应注意其形态的完整与结构的清楚,初学者在画前可先钩 一张同尺寸的速写稿,置於画纸下,则构图、形状有个依据, 能专注色彩与运笔的趣味,无论以那一种发方法画花、叶,色 彩皆要有浓淡的变化,一只笔沾清水,以便分染。亦可用「先后染」的方法,追情求更丰富的色彩变化,但设色不宜太浓 艳,总以淡雅为尚。染完色彩,等待乾后再钩勒叶筋、丝花或 加画花蕊,增补细部。

写意画法

写意画法是指用单纯而概括的笔墨来表现对象的精神意态 ,是不求形似求神似的画法。依据画史上的记载,唐朝吴道子 所画的嘉陵江山水或王洽的泼墨,可能已具有写意的形态,传 世的画迹中北宋苏轼、文同的墨竹,释仲仁的墨梅已经可以归 入写意画法中,到了明末的徐渭,更以豪放笔墨,在宣纸上画 出淋 痛快的大写意,如下图是徐渭所画的「牡丹蕉石图」。 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及金石画派都给写意花鸟画拓展了不少的领域。

写意花鸟画法多以「点垛」或「点簇」的技法,可细分成 钩花点叶法、小写意法、大写意法等数。画写意适宜选用生纸 ,可单独用墨色来画,亦可用数种颜色来画。笔内先含调好淡 色,再礁深色於笔尖,也可先可先礁深色再蘸清水来画,每一 笔都要有深浅的变化,使用生纸容易化开,才能产生乾、湿、 浓、淡的不同效果。

下列图版是吴学让教授以写意画法示范的紫藤,先以双钩画法了解其结构。用写意画法现紫藤花,先以羊毫笔沾白粉,笔尖蘸花青,再蘸洋红后以侧锋点垛,即画出有浓淡与色彩变 化的花瓣,补小化瓣后,换草绿色画细梗、点花蒂,并以黄粉 点花蕊。此外叶子的结构、叶序,穿藤法,亦应注意。
总之写意画法虽有所谓「意到笔不到」之说,形式简略或 形象不精确都不需计较,然而要将写意画法画得好,仍须先在 工笔画法中多下工夫,多观察写生,才能发挥笔简而意足的特点。
国画的畜兽画基本技法

畜兽又称走兽是中国画中较难表现得好的一门,宋朝沙门 德洪即指出:「画工能为神鬼之状,使人动心骇目者,以其无 常形,无常形可以欺世也,然末始以为贵。惟犬马牛虎有常形 ,有常形故昼者难工,世之人见其似,则莫不贵之。」由此可 见畜兽有常形,即每一种动物都有一定的体型、比例与动态, 稍不谨慎,观察得不够仔细,即容易流为笑柄。常画的畜兽有 马、牛、虎、狮、鹿、羊、猿猴、猫、犬、狸、兔、驮、骡以 及象徵权势的龙等,每一种走兽各有不同的特徵与习性,作画 前必先详细的观察与写生。
畜兽的观察与写生

我国古代画家即非常重视观察,譬如擅长画獐猿的北宋画家易元吉,曾游荆、湖间,深入山区,观察野兽的动静游息之态,故其走兽画富有生趣。李公麟每次经过癖舍,看到其中的御马,必终日观察,无暇与客人交谈,故能画出马的特徵,黄山谷在其诗中即称赞道:「李侯昼骨亦昼肉,下笔生马如破竹 。」据说元代画马名家赵雍曾经据壮学马滚尘状,其母管夫人 自窗中窥看,正见一匹滚尘马,故赵雍昼马,能得其性情。可见古代成就高的昼家都很重视观察,甚至亲身模仿其动作,以求生动的表现畜兽的特徵与神趣。

苏东坡的题跋中曾经提到蜀中的收藏家杜处士一日正在曝晒其书画,有一牧童看见其中一轴戴嵩昼的斗牛图,拍手大笑说:「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牧童经常与牛生活在一起,发现到牛在角斗时, 牛尾是紧夹在两股间,而唐朝画牛名家戴嵩的观察还欠周到,以致造成错误,是值得作为我们的借镜。

中国画一向提倡「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画畜兽也不例外,观察入微,掌握神态,才能将其画活。走兽虽然同样具备 五官、四肢,但其传情表达的能力,却不如人类丰富,然而我 们也不能忽视其细腻的动态和神情,每一种动物都有独特的表 达喜怒哀乐的方式。此外动物也有许多特别的习惯和动态,譬如鹿、虎等耳朵能随意的转向各个方向,如收听器般,能觉察极轻微的声音;猫、虎等眼睛的瞳孔,能敏感的随著自然光线的变幻而开合,犹如照像机的光圈原理;动物的尾巴具有均衡的作用,可调节各种姿态,这些特点都应注意到。

画猫耍表现出乖巧灵俐的特色,同属猫科的虎则要表现出威严勇猛的感觉;画驴要画出傻气和滑稽的味道,同属奇蹄科的马,就要昼出神骏豪迈的性格,每一种动物的性格,在作昼前必先稍加研究。

写生时对动物解剖学应有了解,至少必先观察其骨骼与肌 肉的关系,古人常说「画虎画皮难画骨」,是指一般人往往过 分去描写抢眼的老虎皮,而忽略其骨骼、肌腱对展示虎威的重耍性。

速写是累积创作素材和捕捉生动形象的必耍手段,然而它是 通过观察与默画相结合的方法,把生动的形象勾出,并不是看 一笔画一笔,对於昼动态的畜兽,应掌握神态,尤其耍注意从 一个动态过渡到另一个动态的瞬间,只用寥寥几笔,就要准确的表现出畜兽的特点,其动势要靠线条不同方向的对比和组合来表现。兹以擅长走兽画的梁中铭教授平日写生的素描稿为例 ,配上攸以水墨表现的猴子册页,可以发现勤於观察写生,助益颇大。

写意昼法

以写意法画畜兽,早在汉代壁昼及魏晋砖画中即可见到略 为豪放的表现法,五代石恪的画中亦可见具有禅意的虎,但到明朝才比较盛行写意的画法,如沈周的写生册页中亦有走兽, 郭诩的「牛背横笛图」墨色的乾湿浓淡变化生动,并以破笔枯 墨扫出牛毛,意趣横生。近代的畜兽画家,多以写意法表现, 如徐悲鸿的「双马图」,结合西洋画的明暗观念与正确的解剖 学知识,表现出天马行空的奔驰气概。林玉山的猛虎,表现出 凶悍威严的气势,齐白石与李可染的牛,都有独特的个性。

写意画法是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并能唤起 观赏者的想像力与感染力,故以写意法画畜兽,对其细节须加 以简化或省略,譬如繁琐的光影明暗就可省略。眼睛是传神之 处可以夸张。至於配景的处理,必须根据各类走兽不同的习性 和生活环境来安排,譬如热带地区生长的走兽,就不宜配寒带 的植物。牛、马等走兽,可以不靠景物衬托,以留白的方式, 或在地上点染些草色,如徐悲鸿的马,多以留白的方式,让观 赏者自由联想。

虎的写意画法: 先以淡墨超稿勾出形态,赭石调藤黄画虎身,再以稍浓的 墨画斑纹,白粉染嘴、前胸等,并以赭石第二次染身。淡墨破 锋丝细毛后,蘸老虎的写意画法示范浓墨画眼、耳并重钩斑纹 ,第二次染白粉及浓墨丝细毛,白粉画虎须,最后补景完成。 画时大致全体同时进行,层层加重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历史发展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 ,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喦、陆俨少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赵少昂、关山月、黄君璧等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迭,上述地区的画家亦有流动,如抗日战争时许多画家来到西南地区,1949年后又有许多画家如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人移居国外和港台地区。今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心 ,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在现代中国画家中,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他们或以模仿、传承前代画家技巧、风范为原则,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在保存、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前者有金城、顾麟士等人,后者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人为代表。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争的深入,改革中国画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以留学日本、欧美的高剑父、高奇峰、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倡导将西方美术的写实及近代西方美术的创作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画相融合,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中国画的新路子,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其中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画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将日本画法与传统的撞水、撞粉法和没骨法相糅合,创造出了一种雄劲奔放、具有时代感的新风格。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性。林风眠则调和中西,并汲取民间美术的质朴与刚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颖的独特风格。另外,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创出泼彩画法;李可染受西方画写生的启发,直接对景写生对景创作;吴冠中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等表现中国画传统的诗情与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画由过去士大夫和贵族娱乐自赏的贵族艺术转向为“民众的艺术”,由过去的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使中国画在题材内容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画家们将视角投向社会现实,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

20世纪20~30年代,画家们对中国 画的革新与发展,展开了论争。如康有为提出“以复古为革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徐悲鸿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刘海粟提出要“发展东方固有的美术,研究西方艺术的精英”;林风眠主张“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陈师曾对文人画的特质和意义作了肯定分析和回答;林纾则反对革新,号召人们鄙弃“外洋新学”,唯以“古意为宗”;金城则极力主张:“宣圣明训,不率不忘,衍由旧章。”40年代末和50年代,人们围绕着素描是否可作为中国画造型的基础,以及如何看待笔墨技巧、看待各种新国画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80年代中期,又围绕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革新中国画以适应时代的审美需要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造型特征和表现方法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

热点内容
月牙插花 发布:2025-01-25 09:07:08 浏览:932
樱花抽油烟机型号 发布:2025-01-25 08:55:31 浏览:129
英文版情人节告白文章 发布:2025-01-25 08:51:45 浏览:276
水仙和百合 发布:2025-01-25 08:48:06 浏览:531
风月海棠迅雷 发布:2025-01-25 08:45:08 浏览:324
人物盆景盆 发布:2025-01-25 08:36:22 浏览:667
日文七夕 发布:2025-01-25 08:30:51 浏览:473
梅花鹿鞭泡酒 发布:2025-01-25 08:30:11 浏览:117
豪华花店图片大全 发布:2025-01-25 08:25:20 浏览:688
情人节单身歌曲 发布:2025-01-25 08:23:44 浏览: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