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描花卉
❶ 当前中国园林观赏花卉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哪些机遇的挑战
当前,我国花卉业正处在“百年之交”的跨世纪重要时期,面临着机遇与困难并存的关键时刻。客观、准确地分析前景与机遇、现状与问题,用新思维研究其发展方向,用新举措探讨相应的发展对策,不仅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又是当前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现就此谈些看法与意见。 一、前景与机遇有史以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经历了恐惧、崇拜自然和征服、掠夺自然两个阶段之后,如今进入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阶段。由此造成的生态失调、环境污染等等严重恶果,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除天灾外,它与建国以来人为破坏植被,水土流失的面积增加40-45%,从而抬高河床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重建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伙伴关系,已成为当今的一大热点。为加快绿化、美化中华大地的步伐,国务院早在1994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就提出了“加快城市绿化、美化工作,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行动方案;1998年4月,全国绿委会议强调:“努力提高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水平,把铁路、公路、江河沿线以及两侧的荒山、平原、城镇绿化起来”;日前,国务院颁布《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则》,要求“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把它列为我国的重大战略来抓。据此,福建省绿委部署了我省2000年前实施“交通绿色通道”和“百千绿化工程”(建设100个园林式乡镇和1000个园林式村庄)。不难预测,从环境保护对花木的需求来看,这些都为花卉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向落后的花卉业亦伴随着迅猛崛起,成为农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项新兴产业。近些年来,面对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和影响,据国家信息中心报告,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增幅与去年基本持平。按照经济规律,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花卉业,仍将有一个适度快速发展的前景。眼下的花卉业,在“回归自然”成为人们共同呼声与迫切愿望的今天,建造生态城镇,发展消闲农业,把绿移入居室以及开发绿色旅游业,休闲度假业等方兴未艾。可想而知,同样会有一个良好的机遇。事实亦是如此。近几年福建花卉业,虽受亚洲金融风波影响,出口明显锐减,减幅近40%。而全省观赏花卉的销售额依然逐年稳步上升,1996年至1998年,分别为2.67亿元,3.38亿元和4.44亿元。当今世界,花卉是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据国际权威机构和专家预测,世界花卉消费额1991是1000亿美元,到2000年达2000亿美元,十年将翻一番,年增长速度为10%。特别是世界花卉生产布局的调整,给我国创造了吸收外资兴办花卉企业的机遇。目前,世界花卉生产与消费逐步分离,生产正由高成本发达国家向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每单位花卉生产平均成本是日本的1/5、台湾的1/3,也明显低于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而且具有多种自然气候型,市场消费潜力大。因此,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看好中国,纷纷来华投资兴办花卉企业。1998年,我省已有外资、三资花卉企业39家,足以说明这一点。二、现状与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花卉的生产持续大幅度增长。据中国花协不完全统计,1997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达8.6万公顷,占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积22.3万公顷的38.57%。居全球首位,成为生产大国。1997年全国花卉生产总值达96亿元,折消费额为84亿元,若按1995年花卉行家预测,今后5年花卉消费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以16%计,至2000年为73亿元,如今5年的消费预测指标,不仅两年就实现了,而且超过了11亿元。同时,流通环节的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1997年,全国已有花店1万4千家,比1991年的1110家增加了12倍;各类批发市场有700家,比1991年的200家增加了3.5倍,有效缓解了买难卖难、产销脱节的矛盾,而且为全国性的南北调剂发挥了重要作用。福建花卉业与全国一样,进入九十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1998年与1991年比,全省花卉生产面积和产值分别增长了59.66%和5.78倍。同期,花店增加3.5倍,批发市场增加2.25倍。从而为推进花卉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快速发展的我国花卉业,由于起步晚,基础差,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主要表现为:1、盲目性。当前某些地方的基地投资热、市场建设热和温室引进热,存在相当严重的从众倾向,造成花卉某些品类供过于求,效益下降。其原因是政府缺乏宏观指导或是宏观指导与企业自主行为的矛盾,尚未找到连接与衔接的有效途径。2、自发性。花卉市场仍处无序状态,市场竞争中互相残杀现象相当严重。关键在于千家万户各自为战与千变万化市场不相适应,独立、分散的营销方式难以抵御大市场的激烈竞争。3、滞后性。指科技被冷落,严重滞后,我省尤为突出,这就难于推出创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是分散、落后生产方式与科技兴花的矛盾,尚未很好解决。讲花卉业的现状与问题,这里拟注重分析的难点是:当前的经济趋势与市场环境不容乐观,从外部的大环境而言,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环境难以有大的改善。在这情势下,毕竟还不是国计民生必需品的花卉,又是以集团消费为主,个体消费为辅的花卉市场,面对集团消费紧缩,花卉首当其冲摆在减缓之位;而个体消费,在较为普遍的“减员增效”及居民消费仅能保持低水平增长面前,亦难以有大的增长。同时,亚洲金融危机仍将继续给花卉出口带来影响。再则,在花卉业内部,由于近几年花卉生产增长速度高于花卉消费增长速度,已出现产品供过于求,导致竞争日趋激烈,价格一再下滑的不利局面。综上所述不利因素,势必给花卉消费的增长,市场空间的开拓,带来延续的困难与问题。三、方向与对策花卉业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加速花卉产业化的进程,向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变,最终实现现代化。花卉产业化要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前提,以花卉企业为基础。它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和城与乡、农工商、产加销、产学研等紧密联结进行,最终达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目的。从当前挑战与机遇、困难与希望并存的现实出发,发展花卉产业的对策,总的来讲,要从过去偏重抓生产,忽视市场与科技(橄榄型)向注重市场与科技、带动生产(哑铃型)转变。(一)增强规划意识,坚持花卉产业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原则。必须认识,只有国民经济增长,花卉业方得以扩展消费与市场。所以,制订花卉业发展规划,应当依据经济的增长速度而相应增长,切不可以人为意想、逻辑推理替代科学分析。我省在确定“九五”期末花卉种植面积和产值的指标时,即以此为准,计划花卉生产面积从7.2万亩增至10万亩,产值从7.4亿元提高到6亿元,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是能够如期实现的。(二)增强市场意识,坚持市场导向,总量平衡原则。针对当前花卉产品存在的结构性和季节性过剩的现状,应坚持以现实市场为主,把握市场趋势,预测市场需求,选准市场定位,下大力气开拓花卉市场。近些年来,我省立足本省,瞄准市场缺口,调整产品结构,增大原靠省外调进的观赏苗木、鲜切花及小盆花的生产比重,由于产品适销对路,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扩大了销路。同时,以福建独具特色的水仙、剑兰、苏铁、榕树盆景等产品,改变个体分散式占有市场为联合体共同占有市场,向全国各地延伸,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从而实现了全省花卉销售额的稳步逐年上升,收到了稳中求进的良好效果。(三)增强区域意识,坚持适地适种,发展特色产品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特色产品就难以占有市场。要重视区划布局,发挥各自的自然资源与物种资源优势,开发独具特色的品牌产品,提高比较效益。如我省的漳州花卉产区,虽然近些年来生产面积扩大了近万亩,由于具有水仙、国兰、榕树和榕树盆景、棕榈科植物等四大特色,产品远销海内外,销势仍然看好。(四)增强科技意识,坚持面向生产、科技兴花原则。我国我省长期来花卉科研被冷落,科研滞后已成为推进花卉产业化的主要障碍,为切实办好科技兴花这项大事,应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市场—科研—生产—市场的良性循环运作机制,在推行现代实用技术上下功夫。力求从单纯引进国外品种向引育结合转化;从传统栽培向规范栽培转化;从单项技术向配套技术转化;从照搬洋设施向设施本土化转化。同时重视高新技术在花卉产业中应用。
❷ 我国花卉产业如何与国际市场接轨
质量稳定性欠佳 成为花卉出口瓶颈
花卉出口大幅增长的企业还不止海宇一家。据中国山货花卉进出口公司经理陈林介绍,该公司从去年开始出口菊花,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额就有了两位数的增长。这些企业的出口情况也是我国花卉出口现状的一个缩影。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我国花卉出口总额达到3705万美元,同比增长32.8%。花卉生产大省云南,仅一季度的花卉出口量就达到了1023.6吨,出口额为19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
出口的大幅增长,表明我国花卉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步增强,特别是一些大型花卉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在迅速提升。但是,有专家提醒,我国作为目前世界花卉种植面积第一大国,与国际上花卉主产国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花卉的年出口额在全球花卉年出口额中所占的比例仅为2%。是什么制约了我国花卉大步跨入国际市场的大门?
殷小东说,一直以来,大多数国内花企把高昂的航空运费、严重缺乏的冷链配置看作制约我国鲜切花出口的瓶颈。但他认为,实际上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最大的考验还是我国出口花卉质量的稳定性和能否保证持续供给。花卉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产品行业,花卉品种的研发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从国际经验看,花卉业只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才能提高产品质量、稳定产量、获得持续发展。但目前我国花卉企业多为中小企业,想要获得贷款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设备,却无有效的融资途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因此,花卉企业在不断地淘汰、衍生,能持续发展的企业数量非常少,也使出口货源难以保证。
另外,殷小东认为,国内花卉企业只有加强联合,不断切磋技术、交流经验,才有利于提高我国花卉产业的整体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在这方面可以多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如在荷兰,为了解决包括病虫害防治等生产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一个育种商就能号召组织起数十家农场主共同研究对策,达成共识,技术共享,抵御风险,其最终目的就是稳定花卉质量,保证货源。在这方面我国企业做得还不够,事实上,如果有了稳定的高质量的货源,我国企业不仅可以联合建冷藏库,甚至能够联手包机到国外去拍卖产品,这样不仅冷链配置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运费也能够降下来。
亟须加强 品种产权保护意识
中国山货花卉进出口公司经理陈林认为,我国花卉企业的品种产权保护意识亟待加强。目前我国引进的花卉品种滞后,产品质量难以达到要求,这主要是因为进口种苗推广到我国后需要缴纳品种使用费等一系列高额费用,以缴纳玫瑰花品种使用费为例,通常品种使用费为0.95美元/支种苗,种植1000株,就要缴纳950美元。一些生产企业和农民不愿意承担这笔费用,出现过用进口种苗自行栽培的现象,但由于没有掌握引进种苗的栽培关键技术,致使生成的花卉产品无法达到国外市场的要求。
另外,由于国内品种产权保护不力,国外客户和国内进口商不敢将最新研发的花卉品种引入中国,以降低损失,导致中国引进的品种很多是过季或二流品种。而花卉作为时尚的产业,越站在前沿,推广的产品越新,收到的效益才越大,在目前我国花卉生产关键技术尚需引进,种苗、种球大部分依靠进口的情况下,引进品种的滞后,成为制约我国花卉外销价格提高的瓶颈。
陈林呼吁,国内花卉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要严格自律,加强品种产权保护意识,遵守国际规则,这不仅是对品种专利权所有者的尊重,维护公平贸易,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因为培育新品种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资金,培育一个新品种一般需要7至8年的时间,授权使用人交了专利费才能促进育种人更快地开发新品种,相互间的信誉可以使这种合作进入良性循环,使生产企业的产品始终站在市场时尚的前沿,在国际市场卖出高价。
发展前景看好 出口潜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世界花卉产业国际分工的深入,花卉生产从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今年以来,我国部分优势花卉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结构的优化、出口的强势增长,显示出我国花卉产业对外贸易的巨大潜力。
据殷小东介绍,海宇作为云南最大玫瑰生产企业之一,已经把目光瞄准澳大利亚和欧洲市场,同时兼顾日本等亚洲市场。为此,公司制定了严格的品质把关制度,尤其注重新品种的引进,以此带动老品种出口的扩大。今年以来,公司已先后从德国、荷兰等欧洲育种商处引进了22个玫瑰新品种,加上2003年、2004年引进的,海宇目前引进的国外专利新品种已经达到36个。为了做大做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海宇立足在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方面领先一步,目前海宇共建了6块玫瑰生产基地,总计320亩,在国内可谓首屈一指。同时,海宇还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联营500家农户的1500亩土地用于种植玫瑰,并且从种苗提供、技术指导到产品出口一条龙负责,以保证玫瑰的品质和产量,保证出口货源稳定。如今,海宇玫瑰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海宇今年玫瑰的出口将超过800万枝,明年则有望达到1200万支,海宇的长远目标锁定为中国在海外市场高端玫瑰切花的最大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