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盛荣花艺
㈠ 梅山诗社杨林诗组茶乡花海釆风联谊活动
作者简介:
杨建湘,笔名,唐风,男,汉族,湖南安化人,大专学历,安化县第一届青联委员,中国诗歌网会员,中华诗歌网会员,中文诗歌网会员,湖南诗人,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梅山诗社会员,五台山文艺特邀创作员,大湖诗词协会会长,从小就喜欢美术,音乐,特别喜爱的是传统文化,被诗词大赛网评选2018影响力诗人作家20强!2019年2月第三届“当代杯”书画摄影大赛获优秀奖!在同年2月第四届“当代杯”中华诗词大赛获优秀奖!4月第一届“神州杯”中华诗词大赛获优秀奖,第一届"神州杯"书画摄影大赛获优秀奖,在陇右网世界汉语文学全国三行诗大赛获优秀奖!在一些诗社或网络平台上发表作品若干,所以敬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读者朋友们指正!我真诚向您学习,致敬!不胜感谢!
诗组茶乡花海采风
七绝:文/唐风
杨林诗组步茶乡,一路交流意境详。
花海釆风开视野 ,拈来佳句点秋香。
鹧鸪天:茶乡釆风
文/唐风
茶乡花海遍地红,文豪翰墨画图中。
一湾碧水莲池冷,四季花田蝶影重。
幽林谷,竹亭峰,人生几度乐相逢。
金秋漫步雀桥涌,雅客偷闲约釆风。
七绝:夏园有感
文/唐风
夏园碧水掩池塘,且见残荷叶乱张。
莫怪莲花姿态萎 ,只因露寒夜含霜。
七绝:秋园感怀
文/唐风
特色秋园着彩妆,残阳浅笑照愁肠。
酬勤雅客山坡上 ,傲菊迷人遍地香。
七绝:春园踏秋
文/唐风
春园失色樱花谷,赏景徒悲碧叶愁。
无意诗心君莫笑 ,有情共勉话三秋。
七绝:冬园即景
文/唐风
冬园即景透幽香,踏雪无痕赋几章。
二度花开迎客赏 ,一支独秀诱情郎。
临江仙:茶乡花海拾趣
文/唐风
石景樱溪谁懂,荷塘月色迎仙,梯田花影蝶飞翩,释怀杨子意,梦醒不知年。
动态悬天树下,飞红秋韵篱边,观光湖碧适修闲,林园争相涌,有感一诗编。
七绝:四季花田
文/唐风
四季花田生感慨 ,东篱傲菊忍重埋。
穿梭游客争相涌 ,拍照留频释远怀。
七绝:花海园门
文/唐风
彩石园门迎客至 ,茶乡瑞气诱宾来。
遨游此地花田漫 ,指点江山笑我呆。
七绝:踏秋感怀
文/唐风
茶乡即景释人愁,花海怡情倩影留。
喜获清风装满袖 ,归来酿酒醉金秋。
罗顺祥:共产党员,老基层村党支部书记,梅山诗社会员。
花海釆风:古风
文/罗顺祥
一
琴奏伯牙遇子期,文联诗组会知己。
才疏方写笨心句,虫子欣闻香墨奇。
二
樱谷花开映晚霞,山间视野独奇葩。
莺声婉转依依恋,洁白无暇仅有她。
三
此时叶落竞消容,来岁春归又笑风。
沧海桑田谁忘我,唐诗汉墨物相同。
四
梅蕊含苞暂且羞,寒风侵染任天酬。
小阳绽放江山秀,花海茶乡独占头。
五
时值深秋九月天,杨林诗组聚文贤。
釆风花海茶乡地,个个欢心带笑颜。
六
岭上迎宾树盛荣,山间梯级花成春。
形尤枝叶频招手,意欲热情邀请您。
七
观看夏园绿叶丛,荷花映日满塘红。
赏心悦目怡然乐,人造方成鬼斧功。
八
花海茶乡黄朗云,运筹帷幄数精明。
荒山开垦三千亩,游览休闲伟业兴。
春夏秋冬景色美,东南西北众人钦。
地灵人杰千年秀,月满星辉万载春。
九:浪淘沙
秋菊花金黄,遍地留香,风寒无畏竞熬霜,精气有神倒惹蝶,格外芬芳。
粉黛草寻常,灰色生长,葱葱郁郁满山岗,往返流连皆止步,别致风光。
十:对联
杨林聚文贤,赋呤祖国辉煌句。
诗组连汉墨,描绘江山美丽图。
罗若安简介:
(草根诗人),由于从小酷爱文,一直坚持创作,可说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2006年荣获中华诗词艺术全能奖;2010年荣获共和国杰出贡献人才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荣获红色经典艺术成就一等奖;首届“炎黄杯”中华国学文化大赛荣获国学成就金奖;世界教科组织联合协会特评选为“世界艺术大使”。中华网络诗词家会员,梅山诗社会员,现任梅山诗社杨林诗组顾问。
七律:多彩迎宾
文/罗若安
彩石交辉生瑞气,向阳花木几层娇。
迎宾一笑千般韵,旅客三呼万里朝。
聚散广场欣地利,悬天大树傲云宵。
门楼倚水连山脉,生态停车拥鹊桥。
杨林诗组金秋釆风短歌行
文/罗若安
杨林诗组,沃土新生,梅山文化,学术渊深。
清云组长,漫步诗林,唐风主编,韵海航行。
吉老金魁,德艺双馨,罗老桂秋,才艺超群。
夕阳小草,欣遇知音,会员捧手,众志成城。
踏秋花海,溢彩缤纷,愚公鸣志,伟业惊人。
茗香卉美,触景生情,激发灵感,雅兴豪吟。
高山流水,下里巴人,兴观群恕,敲韵求精。
书家泼墨,笔走龙腾,人文尉启,振兴杨林。
注:清云:杨华良、唐风:杨建湘、小草:罗若安。
花海:春园
文/罗若安
樱花似雪映骄阳,水塔凌云气宇昂。
石景假山是雅韵,桃花仙女舞霓裳。
杜鹃啼血相思久,瑞草争芳恋意长。
绿浪和风春送暖,小桥溢彩好乘凉。
花海:夏园
文/罗若安
荷塘月色复骄阳,双鼓朱亭音乐墙。
天籁高声回荡远,芝樱伴奏韵柔长。
千梯绿茗凌云志,半岭红枫傲日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湖碧水赋诗章。
花海:秋园
文/罗若安
白龙昂首舞茶乡,节水漂流设计良。
娱乐儿童鸣壮志,梨家少女换新装。
向阳橘艳辉霞彩,沐雨桃馨映曙光。
游泳欢欣人涌跃,紫薇怒放鸟飞翔。
花海:冬园
文/罗若安
傲雪飞红香满苑,金芽紫鹊万千行。
悬崖宾馆惊天业,竹景凉亭镇岭樟。
漫舞佳人围烈火,温柔玫瑰约情郎。
花馨四季迎君放,水荡小船追梦狂。
咏梅
文/罗若安
傲雪红妆艳,从容几许香。
情贞春恋早,何苦好争强。
咏兰
文/罗若安
幽静芳心悦,缠绵恋谷深。
情开年少女,试问为谁馨。
咏竹
文/罗若安
亮节虚心贵,蛇篂脱紫裳。
龙头欣入土,凤尾总朝阳。
咏菊
文/罗若安
雾润黄花灿,霜凌瘦影鸣。
陶令钟情种,诗人觅句评。
吉金魁:中学校长,退休教师,梅山诗社会员。一生执教36年,桃李满天下,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很突出的贡献。退休后居住杨林“亦可小轩”。
偕老伴采茶
文/吉金魁
斜背竹篓雾中行,踏碎林间布谷声。
老伴仍爱扑蝶舞,喜摘岭上一片春。
临江仙:献给育花人
文/吉金魁
万里山河如画展,花丛忙煞园丁,朝锄夕灌盼繁荣,终年无倦意,俯首苦耕耘。
汗洒春秋花锦绣,神州满目清新,赞歌献给育花人,清平长自乐,白发任缤纷。
五绝:咏梅
文/吉金魁
铁骨熬冰雪,凌寒呼东风。
经年香且秀,陋室永春浓。
七绝
文/吉金魁
终身执教乐清平,沥血呕心已忘名。
喜看英才成辈出,拈诗一首向天吟。
喜迎国庆
文/吉金魁
九州溢喜气,挥笔写春秋。
情激笑声朗,神怡祝语稠。
国强民亦富,径曲景更幽。
放眼心潮涌,扬眉立浪头。
丧偶后端午节有感
文/吉金魁
一
每逢佳节倍思亲,小舍无言已独身。
且让情流伤瘦影,姑留老泪伴残灯。
二
孤灯伴泪枕边流,谁解心中无限愁。
雀跃童孙当有乐,粽香梦里忆同舟。
三
为谋生计奔前程,儿女离乡万里行。
难奈倚门常滞眼,愁添报点夜钟鸣。
拟联:
一僧一庙伴一佛
半昏半醒度半生
廖建国:中共党员,老地方基层干部,梅山诗社会员,喜欢看书,爱好:诗词歌赋、音乐、民族乐器等。
花海釆风:古风
文/廖建国
一
古树荫凉下,琴歌茉莉花。
别的收益少,静带香回家。
二
园门久未开,游客涌潮拜。
铁网关不住,如花引蝶来。
结伴到荷塘,秋伤伞叶黄。
尚有余光在,挥毫画几张。
赊诗:古风
文/廖建国
现今事务忙,诗赋不成章。
五首赊一章,年终倍还偿。
西江月:观花海感悟
今是茶乡花海,昔为乱草毛桩,
谋求发展党领航,旧貌改头换像,
田变荷塘月色,土堆玉女双房,
奇花异木柳溪旁,谁识人间天上。
再游安化杨林茶香花海
文/廖昭文
携来三五子,策马下杨林。
涛响一川白,草萌四野青。
春深耕与读,脚硬路成形。
所幸偏隅地,人和盛世兴。
五律:茶香花海
文/廖昭文
一隅开宝地,红浪涌千丘。
娇草随风戏,清泉抱石游。
径边栽美树,山脚盖新楼。
花海茶香里,不思九寨沟。
秋寒偶感
文/廖昭文
青丝渐少不成容,露到寒凉眼到空。
人事空虚尘复土,江湖险恶雨兼风。
谁教梦短随波逝,自觉诗难与古同。
玉漏声声年欲近,倚栏莫敢忆江东。
文/廖昭文
暂寄微身资水南,钝才庸貌更何堪。
元知陋习岂千百,幸遇知交只二三。
褒贬也曾循对策,浊清怎奈叹空谈。
行囊检点无长物,得见诗朋愈自惭。
春日携内于安化杨林茶香花海野游
文/廖昭文
闲来无别恙,携内野荒中。
时沐清明雨,人迎盛世风。
茶香千岭似,情趣几家同?
此际花间卧,何妨万念空。
昨夜无眠
文/廖昭文
月挂纱窗知夜晚,目圆仍对天花板。
脸皮尤有少年痕,世道已无金饭碗。
粗布难寻显贵穿,良材只待青山管。
妇随夫唱路同行,何惧腿酸声又喘。
自嘲
文/廖昭文
元非化外身,恨未种灵根。
片月呼为玉,孤星幻作灯。
尘寰惟黑白,梦镜乱晨昏。
难入官家眼,平生认此门。
友人去岳阳,临别有赠:
文/廖昭文
懒问花余几,和春下洞庭。
空山千树碧,曲水一舟轻。
钟响催诗梦,愁来负酒名。
自兹挥手去,静待海潮生。
五律:国庆寄语岭南师院师生
文/廖昭文
衣钵从容继,曲吟鱼水情。
山河蓝底色,旗帜赤基因。
能做一方土,不为两面人。
清泉流北去,直向海之滨。
五律:五一陪友人登安化云台山
文/廖昭文
五一登高圃,山风畅我怀。
新篁初亮节,速客已成灾。
石抱云为服,峰含剪作裁。
仙家归隐处?未必有人猜!
贺杨林诗组成立
文/罗桂秋
莺飞草长浴朝阳,诗友欢聚在锦堂。
意洽情投多大志,老谦少让好贤良。
思乡山水出佳计,造福邻居著诗章。
昀翰农业成就日,和谐村里庆小康。
沁园春:游茶乡花海
文/罗桂秋
悦目赏心,风光别致,花海茶乡。眺群山环抱,翠凃峧岭;溪流围绕,水垁园庄,玻璃漂流,人工瀑布,恰似银河亮四方。高石壁,且绵延数里,天造城墙。
匠心独运名扬,建宾馆挂悬崖脊梁。仰崖高百尺,名驰远近;壁红一色,誉满潇湘。水引源头,池如明镜,映出笑脸伴海棠。真惬意,愿满园春色,万古留芳。
注:罗桂秋:退休老师,桃李满天下,梅山诗社会员。
冠顶诗:茶乡花海
文/罗介安
茶果飘香游客醉,乡愁美景戏人生。
花馨四季如诗画,海阔天高任点评。
志攀九龙池
文/罗介安
夫妻攀上九龙池,拨草步行三小时。
九洞泉干龙失水,安化绝顶我吟诗。
游梅山文化园
文/罗介安
宫殿古香多壮丽,梅山文化更风骚。
五郎石像真雄伟,吊脚楼房倚鹊桥。
注:罗介安,退休干部,喜欢自驾游,梅山诗社会员。
无题
文/欧阳刚岩
神庙山中迎客松,九龙飞瀑观长虹。
伴着人类千般好,流落泉水入坛中。
二
度遇风雨走历程,后继男女顺孝心。
山中只有千年树,黄府也出百岁人。
期颐难免西天路,伤痛泪流落官厅。
夏季枯萎修来福,九天之灵保儿孙。
注:欧阳刚岩,个体工商户,村干部,喜欢书画诗赋,梅山诗社会员。
杨华良简历:
1976年出生,男,用名:杨昀翰,笔名:清云。湖南省安化县东坪镇大湖村人,职业学校毕业。
1997年成为五台山杂志社的特邀创作员;
2011至2014年在东莞开工厂,产品外销奥大利亚;
2015年涉及建筑工程业务(高铁、高速公路、水利水电、房建、市政公路、亮化工程、绿化、土石方等),
2016年由朋友推荐加入吉林市东方文学社会员;
2018年受邀进入梅山诗社会员,中华诗歌会员,同年5月受评选为安化毛协会会长,9月受选为杨氏家族理事会常务。11月同朋友一起创立湖南省昀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2019年梅山诗社杨林诗组成立,任杨林诗组组长。
题诗组釆风
文/清云
茶香招墨客,花海竞风流。
吟赋成佳韵,挥豪写暮秋。
夏园感怀
文/清云
夏园深处荷凋谢,恰似人心世故凉。
满面激情依旧在,独尝孤寂笛声扬。
题花海睡莲
文/清云
三万丛林随眷睐,一番激意任乡评。
大凡诸色惟神喜,尊坐莲台护众生。
题花海:冬园
文/清云
玫瑰冬岭情初韵,步入花丛属像随。
千里姻缘长眷恋,一生守候百年痴。
冠顶诗:茶香花海
文/清云
茶韵飘然金叶熟,香园娇嫚慰情愁。
花开富贵迎诗客,海纳百川梅逸游。
仲秋观荷
文/清云
漫步乡间观荷荡,文人墨客绘秋妆。
叶残枝败殊无尽,即兴吟诗抒景长。
悬壁花园
文/清云
四十八梯成绝壁,百花争艳蝶蜂藏。
千家游客留身影,振兴乡村美誉扬。
桃花谷
文/清云
十里桃花求夙愿,一生等待在心田。
乡园风月曾无限,耕读渔樵伴侣边。
咏梅
文/清云
举目苍穹驰蜡像,放看大地半枯黄。
枝头新蕊迎风笑,万里冰霜扮靓妆。
咏菊
文/清云
十月金秋霜将至,众花早已尽飘零。
山坡菊蕊含香放,惹得游人几许灵。
冠顶诗:杨林小学
文/罗建辉
杨欢柳悦满园馨,林茂枝繁贵日新。
小树攀高风雨历,学成志远焕青春。
注:罗建辉,基层村干部,爱好书法诗赋,国家一级书法家,梅山诗社会员。
顾问:吉金魁 罗若安
组长:杨华良
主编:杨建湘
审稿:廖昭文
编委:罗若安 杨建湘 廖昭文 杨华良 吉金魁
㈡ 浅谈古代女子的花钿
花钿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品,古代女性将金、银等制作成花的样子并贴在脸上,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漂亮。以下是我整理的浅谈古代女子的花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花钿是我国古代女子面部妆容的一种特殊饰品,也是我国服饰、美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诸多化妆品中,花钿有着悠久历史,又最为女性所喜爱。所谓花钿,是古代女子贴在两鬓、眉间或面颊上的一种花朵形的装饰物,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唐朝发展到鼎盛,宋元时渐趋没落。如今,在女人的脸上早已看不到花钿的妆面,但有关花钿的美好传说仍然存在于我们的想象当中。
话历史 秦始皇曾让宫人贴花子
关于花钿的起源,民间流行着许多传说,有人说源于汉代,有人说源于六朝,也有人说源于唐代。曹丽芳介绍说,如果追溯我国女子在面部描绘或粘贴装饰图案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兴起了,比如,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女俑的脸上,就点有呈梯形状的三排圆点,河南信阳出土的楚墓彩绘木俑的眼皮之上也点有圆点,这应该是花钿的雏形,所以花钿的起源要远远早于民间所传说的那样,至少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有文献记载的花钿出现在秦始皇时期。唐末马缟《中华古今注》载: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髻,贴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升。 曹丽芳介绍说,贴五色花子指的就是粘贴花子面饰,花子即为后来的花钿。汉承秦俗,并受楚文化的影响,花子应该相当流行。三国时开始流行 靥钿,这种特定位置的妆饰一直到唐朝还很盛行,晚唐文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近代妆尚靥,如射月,曰黄星靥。靥钿之名,盖自吴孙和误伤邓夫人颊,医以白獭髓合膏,琥珀太多,痕不灭,有赤点,更益其妍以丹青点颊,此其始也。 南北朝时,南朝兴起了梅花妆,这是一种形状特别的花钿。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里写到的对镜贴花黄的花黄,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女子额饰,应该是花钿的一个类型。这种妆饰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方法是把金黄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样贴于额头,或在额间涂上黄色。除了《木兰诗》外,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在《美女篇》里也有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的描写。
说发展 花钿妆在元代淡出历史
唐朝时,额黄依然流行,初唐卢照邻就有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鸭黄的诗句,晚唐的皮日休也有诗写道:半垂金粉如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 唐代已是花钿使用的鼎盛时期,女子面部的妆饰有了多种颜色和形状。五代十国的服饰承袭唐代并且有所发展,花钿继续盛行。曹丽芳介绍,成书于后蜀的《花间集》中,在描写女子的日常生活和妆饰容貌时,有很多以花钿写意的词句,如顾夐《荷叶杯》里写道:小髻簇花钿,腰如细柳脸如莲。 甚至有女子把各种花钿贴满面颊,如欧阳炯《女冠子》词里写到的情形: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 到了宋代,随着崇尚淡雅之美风气的兴起,浓艳风格的花钿逐渐失宠;至元代,花钿终于淡出了女子的妆台。从此以后,唯有在一些传世的书画作品和考古发掘中,人们才能找到这种在古代曾经流行了一千年的时尚饰品的影踪。
典故传说
寿阳公主额上印下梅花
有关花钿的起源有好几个传说,尽管产生的时间不同,与历史事实也不相符,但传说本身是美丽的,都反映了古代女子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梅花妆的传说。
据北宋初年所编撰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来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而且怎么都揭不下来。于是,皇后就把公主留在自己身边,观察了好长时间。三天之后,梅花被清洗了下来,但公主额上却留下了五个花瓣的印记。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都想效仿,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诞生,当时被称梅花妆。
这种梅花妆很快流传到民间,成为民间女子、官宦小姐及歌伎舞女们争相效仿的时尚妆容,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如五代前蜀时期诗人牛峤在《红蔷薇》中写道: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说的便是这个典故。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南宋汪藻舟行汴中,无意中看见了水中画舫上的美人额妆,于是作《醉花魄》,在词中他以陶醉的心情吟咏道: 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恰似秋宵,一半银蟾白。 曹丽芳感叹说:我们可以想见,那印着梅妆的美丽容颜给词人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上官婉儿眉间被刺红梅
花钿在唐朝达到了它风行的鼎盛时期,唐代诗文里随处可见它的芳踪。大约是出于对本朝文化的极度情深,晚唐有一种传说,认为花钿起源于唐朝,而且与著名才女上官婉儿有关。
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 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段成式之子(或其侄)段公路在《北户录》里叙述得比较详细:天后每对宰臣,令昭容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曹丽芳介绍,他们的记载后来在民间演变成了一个首尾完整的故事。
有一次,武则天粉碎了一起宫廷政变,不料在策划政变的人员名单中,竟有她最重用的上官婉儿!武则天大怒,令将婉儿黥面,她喝道:昔日你祖父(上官仪)有罪被诛,我念你才华出众,才重用你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将仇报,竟欲谋杀我。真是气死我了! 婉儿听了坦然一笑,道:陛下可曾记得奴婢三次挡驾之事吗? 武则天细想一下,是有几次传旨到御花园摆宴,临起驾都被婉儿劝回宫的事情,便点头说确有此事。上官婉儿道:陛下可知那御花园中,已经危机四伏?若不是我表面参与谋反,和他们搅和在一起,如何暗中保护您呀? 武则天似有所悟,点头称是。但皇帝是金口玉言,黥刑还是要执行的。不过,行刑时改用朱砂点额,仅刺了红梅花一朵。上官婉儿本来就面容姣好,恰在眉间刺上一朵小巧玲珑的红梅花,犹如二龙戏珠,又好似印度美女,煞是好看。以致于后来宫中的年轻女子纷纷效仿,都在额头配以花钿,一个个显得更加楚楚动人。
花钿用以掩饰面部瑕疵
花钿还载入了唐代的志怪传奇中,成为表达作品思想的一种道具。李复言著有《续玄怪录》一书,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名叫韦固的男子,因不相信月老的婚姻命定说,就派人去刺杀那个所谓命中注定的年仅三岁的妻子,但刺客的匕首刺偏了,只刺中了女孩的眉心。后来,那小女孩长到十七岁的时候,机缘凑巧,果真嫁给了韦固做妻子,不过,她眉心总是贴着一片花钿,从不脱去。韦固问其原因,她便讲述了三岁时的经历,韦固大惊,顿时想起月老的婚姻命定说,明白自己还是没有逃脱命运的安排。
李复言在描写韦固妻时,说她眉间常贴一钿花,虽沐浴、闲处,未尝暂去。说的是韦固妻为了掩饰被刺伤的疤痕,连洗澡和非正式场合也从不将花钿摘下来。曹丽芳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花钿的作用除了装饰外,在唐朝民间,在那些聪明女孩子的巧妙妆饰之下,它还可以成为一种对面部不完美的修饰。同上官婉儿一样,这种以贴花钿来掩饰面上疤痕的妆饰,真可谓古代女性化腐朽为神奇的伟大创举。
诗人话花钿
对唐代文学颇有研究的曹丽芳老师发现,花钿曾是唐代女子的心爱之物,它紧贴女子肌肤,如同闺中密友般伴随和见证了她们的情感与生活。相应地,花钿意象也频繁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唐代诗歌中,可以说随处闪耀着花钿那迷人的光辉。在诗人的笔下,它也被赋予了或富贵或贫穷的出身、或欢乐或哀伤的情感、或顺畅或坎坷的命运、或温婉或泼辣的性格。走进唐诗的意境里,去追寻那一枚枚富于深情和巧思的花钿的倩影,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了唐代女子们所精心营构的那个情意款款的绚丽世界。
花钿为诗中女子平添娇媚
当诗中的女子心情愉快的时候,一枚精致小巧的花钿会更增加她的娇媚明秀。诗人李端笔下的女子是: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赠郭驸马》)意为:她在花钿的妆饰下是那样的美艳,以至于连水中的芙蓉都会嫉妒。章孝标则在《柘枝》诗中描写了一位风姿绰约的舞姬形象: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衫耸细腰。移步锦靴空绰约,迎风绣帽动飘摇。 这位舞姬身着罗衫,面点花钿,脚踏锦靴,细腰款摆,在欢快的鼓声中碎步轻移而出,跳着一曲柘枝舞,头上那锦绣成团的帽子随风摇动,尤显得她风姿飘逸。
花钿的作用不仅仅是妆饰,它还可以为生活增添几许情趣。卢纶《古艳诗》中写道:残妆色浅髻鬟开,笑映珠帘觑客来。推醉惟知弄花钿,潘郎不敢使人催。 这位神态慵懒娇憨的绝色歌女,凭借着手中摆弄的一枚小小花钿,为她在香艳气质之外,平添了几分狡黠的情趣。
贵妃殒命花钿散落无人收
当诗中女子惆怅失意时,陪伴她的花钿也和她一起默默承受着不易言传的寂寞哀伤。温庭筠在《弹筝人》中写道: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该诗用描叙的笔法哀叹一位弹筝艺人的遭遇。诗人巧妙地以物喻人,借花钿、筝柱的黯然颓败,暗示绝代艺人的飘零凄凉。唯其老境悲凉,故而格外眷恋昔日的盛荣,一旦旧曲重弹,即勾起满腹的愁绪怨意,不禁泪下滂沱。
借花钿来传达女子命运的悲凉,最动人心魄的当属白居易的《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被当作红颜祸水的杨贵妃被迫赐死在马嵬坡下。死时,她面上所贴的花钿、头上所戴的金钗散落了一地,死后也没有人为她收起。而那曾经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唐玄宗,此时眼看着心爱的人就这样死去,却救她不得,只能掩面而泣,步步回头。只此一句花钿委地无人收便道尽了杨贵妃死时的无比惨烈与死后的无尽凄凉。
白居易借花钿表淡泊心迹
唐诗中,作为意象的花钿,有时候表达的不是真正的女子情状,而是作者的一种生活情态或雅趣情怀。如白居易《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得先字》中写道:盛世陪上第,暇日会群贤宾阶纷组佩,妓席俨花钿。 诗中饰有花钿的争芬斗艳的歌妓并不是作者刻意要描写的对象,她们只是作为文人墨客闲暇生活的一种点缀而存在,诗人要传达的是他们对这种惬意生活的享受心情。与白居易有同感的还有杜牧,他在《早春赠军事薛判官》诗中写道: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唯君莫惜醉,认取少年场。 这里用花钿作为弹弦奏乐的女子的代称,描绘出一幅把酒高歌的场景,劝那位薛判官要珍惜可以尽情享乐的时光。然而,一味地饮酒作乐,不免令人空虚厌倦,白居易在《酒筵上答张居士》诗中,就借花钿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和感慨,弦管声非实,花钿色是空。何人知此义?唯有净名翁。 花钿美色、丝竹美音,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可有谁能真正知道这个道理呢?或许只有那些早就看透了人生本质,抛弃了功名利禄的人吧。白居易在此表达的是想要远离世俗、淡泊名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