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插花
『壹』 茶席插花技法
茶席插花技法
插花的历史在我国十分悠久,早在汉代就在佛教的活动中出现。在宋代,插花已经和茶、画、香一起,被人们作为生活的“四艺”同时摆于茶席之中。以后日本出现的“花道”也源于我国。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茶席插花技法,希望大家喜欢!
茶席中的插花,不同于一般的宫廷插花、宗教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生活插花。而是为体现茶的精神,追求崇尚自然、朴实秀雅的风格,并富含深刻的寓意。其基本特征是:简洁、淡雅、小巧、精致。鲜花不求繁多,只插一两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并追求线条,构图的美和变化,以达到朴素大方、清雅绝俗的艺术效果。
茶席插花的形式,一般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悬挂式和平卧式四种。直立式是指鲜花的主枝干基本呈直立状,其它插入的花卉,也都呈自然向上的势头;悬崖式是指第一主枝在花器上悬挂而下为造型特征的插花;平卧式是指全部的花卉在一个平面上的插花样式。茶席插花中,平卧式虽不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茶席布局中,如移向式结构及部分地铺中,用平卧式插花可使整体茶席的点线结构得到较为鲜明的体现。
茶席插花的意境创造,一般有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两种表现方法。具象表现一般不作十分夸张的设计,而是实实在在,不留矫揉造作的痕迹,使营造的意境清晰明了;抽象表现就是运用夸张和虚拟的手法来表现插花的主题。可以拟人,也可以拟物。把握抽象表现的尺度在似是而非之间。
茶席插花的花器,是茶席插花的基础和依托。插花造型的结构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花器的型与色。就花器的造型来说,它既限制了花体,也村托了花体。相反,茶席中的`插花,要求花体简约、精巧,同时,也决定了花器的大小。在花器的质地上,一般以竹、木、草编、藤编和陶瓷为主,以体现原始、自然、朴实之美。
茶室插花的花器有其特定要求,首先要便于悬挂和摆放,同时花器的色调和质感要与茶室氛围相协调,常选用竹木和陶瓷花器,分为瓶、盆、缸、筒、碗、篮和自由式花器。
茶室插花传承东方式插花的风格采用剑山固定和支撑花材。用于剪取花材的剪刀分板剪和小剪等各种规格。粗细铅丝用于固定和弯曲花材。还有用于绑扎固定草本等较弱的花材的胶带和为花材喷水的工具等等。
茶室插花常采用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作品强调其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的同时色彩不过于华丽。常选用松、竹、梅、蜡梅、银柳、桃花、南天竹、红叶、菊花、百合、荷花、紫藤等传统花材和枯枝、根材、藤条等。选择花材应注意掌握如下几点:
多选用木本花材,少选用娇嫩的草本花材,以延长使用期。根据茶会主题选择花材,如告别会选用勿忘我,新年会选用松竹梅。选择季节感强的花材,例如春天—桃,夏天—荷,秋天—菊花、红叶,冬天—梅、山茶。在花材特性上为和茶室环境相协调,注意选择东方风格的花材,尽量少用西洋风格花材(如葱花、郁金香、红黄色月季 )。一般较少选用色彩过于华丽的花材(如红掌、红月季)。
避免选用有浓重气味花材(香水百合、夜来香)和有毒花材(变叶木、虎刺梅、夹竹桃等)。 ;
『贰』 宋朝男人头上,为何总爱插朵花是赶时髦还是有讲究
不算汉朝周处的《风土记》里说的那类折山茱萸插头,用于辟恶气而御初寒,仅是簪花做为装饰设计,大约应当起自于南北朝时期。南梁的简文帝萧纲所作的唱和诗里有“九梁艺术插花,发簪为古”,就是指男人戴着梁冠,簪花的打扮,听起来像一种那时候很普遍的造型设计。但是宋代男人簪花本来也是有很多规定的。如宰臣枢密使,皇上会赐以大花,快行官帽核桃则花瓣精巧,赐花随官衔而有严格要求要求。
一个喜好花酒的人当然是爱美的,并且自魏晋始,名流花美已经并不是秘密。徽宗尤其爱华,随时随地会在的身上戴花交通出行,高官、老百姓引为雅致,竞相仿效。就好似大家有一段阶段尤其爱系领带仍在领结上夹一个领夹的喜好类似。因此,宋代男生遮阳帽上戴花,变成了时尚,蔚为猖狂。
『叁』 茶席插花
在宋代,插花已经和茶、画、香一起,被人们作为生活的“四艺”,同时摆放于茶席之上。
茶席中的插花,不同于一般的宫廷插花、宗教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生活插花。它同时融入了茶的精神,追求自然、朴实秀雅的风格,并富含深刻的寓意。其基本特征是:简洁、淡雅、小巧、精致。花材不求繁多,只插一两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并追求线条,构图的美和变化,以达到朴素大方、清雅脱俗的艺术效果。
茶席插花采用东方式插花基本骨架,一般由三主枝构成其基本花型。三主枝中最长的称第一主枝,第二长的称第二主枝,第三长的称第三主枝。实际应用中根据花材的大小和强弱,主枝数量可增减为1-7个不等。用于茶室的插花作品更加简洁,实际应用中常进行省略,常常仅用一主枝或二主枝。
根据其主枝形态大致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下垂式:
直立式:表现植物直立生长的形态,以第一主枝基本呈直立状为基准,其余花材同第一主枝保护同一方向。其中第一主枝与水平线大致成80-90度角。
倾斜式:表现植物受风雨吹打、压弯的技条重新向上生长的自然状态。其第一主枝与水平线大致成45-50度角。
下垂式:又称悬崖式,形如高山流水和悬崖上的古藤悬挂,其第一主枝悬挂于花器外,第二、三主枝主要起稳定重心,完善作品的作用,常采用较高的花器或用壁挂式、吊挂式花器。
茶席插花的花器,是茶席插花的基础和依托。插花造型的结构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花器的型与色。就花器的造型来说,它既限制了花型,也村托了花型。相反,茶席中的插花,要求花型简约、精巧,同时,也决定了花器的大小。在花器的质地上,一般以竹、木、草编、藤编和陶瓷为主,以体现原始、自然、朴实之美。
茶席插花的花器有其特定要求,首先要便于悬挂和摆放,同时花器的色调和质感要与茶室氛围相协调,器型分为瓶、盘、缸、筒、碗、篮和自由式花器。
茶席插花常采用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作品强调其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的同时色彩不过于华丽。常选用松、竹、梅、蜡梅、银柳、桃花、南天竹、红叶、菊花、百合、荷花、紫藤等传统花材和枯枝、根材、藤条等。选择花材应注意掌握如下几点:多选用木本花材,少选用娇嫩的草本花材,以延长使用期。根据茶会主题选择花材,如告别会选用勿忘我,新年会选用松竹梅。选择季节感强的花材,例如春天—桃,夏天—荷,秋天—菊花、红叶,冬天—梅、山茶。在花材特性上为和茶室环境相协调,注意选择东方风格的花材,尽量少用西洋风格花材(如葱花、郁金香、红黄色月季)。一般较少选用色彩过于华丽的花材(如红掌、红月季)。避免选用有浓重气味花材(香水百合、夜来香)和有毒花材(变叶木、虎刺梅、夹竹桃等)。
『肆』 古代文人的四雅生活——焚香、品茗、插花、挂画
古代君子有四雅:焚香重在“香”之美、品茗重在“味”之美、插花重在“色”之美、挂画则重在“境”之美。
古代文人雅士喜欢追求慢生活, 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
焚香是指人们将动物和植物中获取得天然香料进行加工,使其成为各种不同的香型,并在不同的场合焚熏,以获得嗅觉上的美好享受。
焚香一开始就从人们的生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盛唐时期,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及富裕人家就经常在聚会时,斗香品香,慢慢的熏香成为了一种艺术,与茶文化一起发展起来。至宋,我国的焚香艺术,与点茶、插花、挂画一起,被作为文人“四艺”。
陆放翁有诗曰:“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古人对焚香的要求是无烟却香味低回悠长,书斋庭院里,千古文人佳客梦,红袖添香夜读书。宁静的深夜,一缕暗香流淌浮动,令人沉醉其中。迷离之中,阅尽多少繁华沧桑,又化作缕缕青烟。香气悠然里,或抱膝观书、或对坐清谈、都是古典中国隽永的意象。
茶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茶被发现及饮用以来,都被历代文人雅士所追捧。三五好友,聚于高山流水之间,品茗谈志,尽显中国文人之风。
茶,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因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为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茶心佛心,何共何殊?一盏清茶。
古人煮茶讲究火候。水煮得嫩,老与适中,加茶的时间与方法,煮茶的方式与“汤花”的好坏多少,其关键都看会不会掌握汤候。许明然在《茶疏》中这样叙述道:“水一入铫,便须急煮。
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呈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茶经》中也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五三煮”)。
中国花艺,除了重视与节气四时呼应,更重视花木的寓意,例如明初花鸟大师边文进曾经绘制了一幅大型厅堂瓶花,选用了梅、松、柏、山茶、水仙、灵芝、朱柿等十种寓意丰富的花材,象征着十全十美,诸事如意。
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插花的意义更多是接近自然以及发现生活之美的两层意义。从到市场或大自然选择花材、挑选适合的瓶器、设计花艺到动手执行,完成了发现、鉴赏与创造的艺术过程。
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展和普及。
“山家岁暮无多事,插了梅花便过年”。』中国人对于插花的情感要求可见一般。
焚香重嗅觉之美,品茶重味觉之美,插花重触觉之美,而挂画则重视觉之美,是四艺合一展现宋代文人雅士风雅、韵味的生活美学。
“挂画”最早挂于茶会座位旁,内容是关于茶的知识,演变至宋代,挂画改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当时文人雅士讲究挂画的内容和展示的形式,作为平时家居鉴赏或雅集活动共赏的重要活动。
『伍』 中式传统插花:诗情花意 文人雅集
宋元以降,焚香、烹茶、插花、挂画,被文人雅士并举为生活四艺,是稍有素养者不可或缺的。明代张谦德曾在其《瓶花谱》序中写道:“幽栖逸事,瓶花特难解,解之者亿不得一”。插花一词是今时的称法,在古代则多称为瓶花、瓶供。古人不满足于折枝花的直接传情,渐将室外花木引入室内,营造空间的生机与逸趣。器皿插花正是古人审美观念转变的反映。
传统插花,是我国重要的古典艺术之一。其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泽其茎,欲华不萎。”这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器皿插花活动,既是佛前供花,其他方面不论是宫廷摆饰或文人鉴赏力的表现,都巧妙地运用了花艺之美,这使得艺术风气发展为之大盛。
瓶花一束 意境悠远
宋元以降,焚香、烹茶、插花、挂画,被文人雅士并举为生活四艺,是稍有素养者不可或缺的。明代张谦德曾在其《瓶花谱》序中写道:“幽栖逸事,瓶花特难解,解之者亿不得一”。插花一词是今时的称法,在古代则多称为瓶花、瓶供。古人不满足于折枝花的直接传情,渐将室外花木引入室内,营造空间的生机与逸趣。器皿插花正是古人审美观念转变的反映。
崇尚自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则是其创作的最高目标。作为中华优秀古老文化一部分的传统插花艺术,它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
传统插花追求空间之美,一条线能表现出最大的空间时最美(平远、深远、高远),而且此三远形成之线以曲线最为优美。花则作为素材基础,契合事物与时机,以强调自然生命与空间意义之整体性,表达作者美的意念。
以花怡情 文人雅集
文人插花则别有情趣,插花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雅集中的主要活动。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有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梦梁录》则这样记录当时的市井: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
《墨庄漫录》中记载:西京(洛阳)牡丹闻名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障,至梁栋柱拱,以筒储水,簪花钉挂,举目皆花。
诗情花意 幽栖逸事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涉及插花内容的诗句独放异彩。如苏辙《戏题菊花》:“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放插满壶。”刘禹锡《赞枸把》“翠黛叶生笼石翁,殷红子熟照铜瓶。”朱淑贞《示犀》)“一枝谈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芥子园画谱》有题画诗云:“出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由此可见,古时插花之风盛行,不插梅花,年也是过不得的。 古代咏插花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热爱花木的情趣,亦可看出诗人熟稳花道的`技艺,赋“心象”于花技的文思。
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时,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如周敦颐的学生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对花开花落等景象敏感多思。
宋朝有一首咏海棠的诗:“海棠脉脉要诗催,日暮紫锦无数开”,意思是说海棠半舒半卷,脉脉含情,非要诗人吟出好诗来,否则就不肯开放。
借用花木抒发人的意志、愿望之时, 以花枝展情韵, 表现花品花格, 令人在击节赞叹之余, 心驰神往。古人看花是有分别的,饮酒对自然生长的花,饮茶对瓶中插花,在寄情花木中, 每朵花、每片叶都蕴涵着深长的意味。
『陆』 宋朝男人为什么都喜欢在头上插花
戴花在宋朝是文来人最为时尚的装饰。自
在宋朝,男女都爱花,男的戴花更是蔚然成风。宋朝文官穿便服、戴官帽出门会友时,常会在帽后面的折角处插一朵花。宋朝大文豪苏轼也爱戴花。宋词中常有花被风吹掉之类的诗句。甚至每逢重大节庆,皇帝都要赐花给臣僚。历史记载,宋徽宗不仅崇尚戴花,还制定规则,他赐给卫兵每人衣袄一领,翠叶金花一枝。有宫花锦袄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内。
细读《水浒传》会发现梁山好汉也是“花团锦簇”: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阮小五“鬓边插朵石榴花”。
『柒』 宋人花事——花器小赏
上次有幸参与了“ 活动:宋人的日常花事 ”(可戳链接了解一下),不如对雅致的宋人花事中花器进行小赏。
插花作为宋代文人的四般闲事之一,在书房之内,可少不了插花的点缀。书房虽小,书摆放有序,书案之上笔、墨、砚台、镇尺等,小小的香炉中焚着香饼,一旁精美的花瓶中插着花卉。
真是一方雅致宁静的小天地。
宋代可谓是插花发展的鼎盛时期。各式各样的花也陪着各式各样的花瓶。
从材质上看,陶、瓷、金属、石、木等皆可作花器。按花瓶的体量来区分,大个的自然是摆在厅堂等空间大的地方,小的置于书桌、案几上作为点缀。
花瓶和其他用途的瓶有不少相似,曾经用来装酒、水或者其他物品的容器,有的也用来插花。比如放置在厅堂的大花瓶,可能就是来自于粮婴食瓶。
小花瓶在宋之前,各种式样的长颈瓶使用的很广泛。插花也是它的用途之一,唐墓壁画中就有手持长颈瓶插花的形象。
宋人所用的体现着雅趣的小花瓶,随着家具和室内陈设的发展渐渐兴盛。
当时人们称作“梅瓶”、“胆瓶”、“玉壶春瓶”等名称的器物中,有一些便是作为花器来使用。(因为称呼使用的广泛,每一个称谓里包括了不同用途的瓶瓶哦!)
胆瓶就有指放在几案或枕屏旁边的插花小瓶。
当时的人们很可能将长颈鼓腹、形状有些像垂胆的瓶都视为胆瓶,可以说是一大类瓶的指代。
胆瓶造型优雅,线条简单,鼓腹容水,修颈容枝,瓶口小而微侈。正好插置花枝。
本来作为酒具的玉壶春瓶在当时长的与大型胆瓶很像,除了用来盛装美酒,也可以用来插花。
一般花瓶陈设,为了放置的稳固,还会给它加上一个器座。
宋人花瓶的一个重要来源便是用古器插花和制作仿古器的花瓶。
宋人好古,但却不是将古物束之高阁,而是让它们的古意融于自己的生活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花觚了吧。觚作商周铜器为酒器,如今见到的宋至明清的瓷器中的花觚,正是取自“觚”的造型。
插花中花朵保鲜也很重要,当时的人们对铜瓶插花的好处就已经有了认识。古铜器插花能够“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这其中的科学道理呢?转引如下:
另外,插花之前将花枝进行处理,也是能够有助于花朵绽放的更久。
瓶花与佛教的香花供养有很深渊源,除了演变出室内陈设摆放的瓶花外,用于礼佛和祭祀的瓶花一直发展延续,明清时期的“五供”就有瓶花一对。
当然啦,也不要以为宋人的花事都是如此的清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多的还是文人志趣。平时生活中,花团锦簇式的装点也是受欢迎的。
ps:奈何知识储备太少,美图也找不到,用极简主义参考讲座内容和文章进行一下小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