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插花地现象

插花地现象

发布时间: 2024-07-05 15:38:18

『壹』 重庆市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5年是重庆市国土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后正式运行的第一年,在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我市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为动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获得多项表彰。

●全国试点单位江津市的规划修编大纲已经国土资源部评审通过。

●《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通过实施中期评估,获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

●重庆市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全国4个重要矿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试点单位之一。

●合川、永川等地处置低效利用土地效果明显,万州区积极造地和盘活低效利用土地的做法得到国土资源部、市领导的表扬,《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在头版进行了专题报道。

●加强优质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实施了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1.47万公顷基本农田综合整理项目。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重庆市土地总面积822.69万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0.85%。2005年末,重庆市农用地694.50万公顷,较2005年增加0.01%;建设用地56.91万公顷,较2005年增加1.83%;未利用地71.28万公顷,比2005年减少1.53%。如图1、表1所示。

图4 2005年重庆市颁发勘查许可证(按专业性质分)情况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重庆市的矿业逐步形成了地质勘查、矿山设计、开发、科研、教育基本配套的矿业体系。全市开发利用矿产54种,各类生产矿山5 466个,其中能源矿山1 549个,金属矿山88个,非金属矿山3 780个,其他矿山49个。

全市矿山企业从业人数23万人,矿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左右,矿业及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左右,矿产品进出口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左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05年重庆市主要开发利用矿种包含能源矿产中的煤、地热,以及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稀有、稀散稀土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治理整顿

2005年重庆市合理制定农用地转用、土地供应年度计划,严格建设用地预审,加强经营性土地出让计划管理,保持适度的土地投放量和投放节奏,优化土地供应结构,重点保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公益项目的用地需要。加强土地储备、整治计划管理,支持和指导土地储备机构科学合理开展储备和整治工作,建立建设用地“蓄水池”,提高政府土地调控能力。加强对园区工业项目土地投入产出率的审查和考评。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供应控制指标,对超过控制指标要求的项目,核减用地面积。把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率纳入对区县(自治县、市)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认真开展存量土地清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城镇存量建设用地的家底。合川、永川等地处置低效利用土地效果明显,万州区积极造地和盘活低效利用土地的做法得到部、市领导的表扬,《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在头版进行了专题报道。

2.土地一级市场

2005年重庆市继续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加大土地市场化配置力度。全年共计出让土地2 645宗,面积4 036.07公顷,土地纯收益70.95亿元;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 966宗,面积 2 222.26公顷,占全年出让土地的 55.06%(2004年为38.38%,提高了16.38个百分点),土地纯收益54.61亿元,占全年出让土地纯收益的76.96%(2004年为56.94%,提高了20.02个百分点);从土地用途分类来看: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中,以住宅用地为主,面积为1 973.96公顷,占88.83%;纯收益为47.69亿元,占87.33%(图5~图6)。

图5 2005年土地出让面积比例(按出让方式分类)情况

图6 2005年土地出让面积比例(按土地用途分)情况

3.土地二级市场

2005年重庆市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35 764宗,面积11 122.17公顷,金额608.68亿元。从土地用途来看:住宅用地面积 2 921.14公顷,占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面积的26.26%(2004年为32.25%,比重下降了5.98个百分点),金额333.53亿元,占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的54.80%(2004年为31.58%,比重增长了23.22个百分点)。

2005年重庆市转让土地20 010宗,转让土地面积520.68公顷,转让金额19.75亿元。转让以住宅用地为主,面积341.11公顷,转让金额14.02亿元。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矿业权市场建设

2005年重庆市扎实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整顿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制订实施方案,迅速启动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加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力度,建立矿业权有形交易市场和出让公示制度,规范出让程序。

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2005年重庆市出让探矿权1宗,出让方式为申请审批,合同金额43.28万元。出让采矿权1 547宗,合同金额1.96亿元,其中以“招拍挂”方式出让580宗,占出让采矿权总宗数的37.49%(2004年为8.3%,比重提高了29.19个百分点),合同金额1.85亿元,占全市出让采矿权合同金额的94.59%(2004年为16.86%,比重提高了77.73个百分点);从矿种分类看:采矿权出让主要集中在煤(504宗)和建筑石料用灰岩(520宗)。

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在矿业权转让中,采矿权转让共76宗,转让价款1.62亿元,其中出售54宗,出售价款0.36亿元,其他22宗,价款1.26亿元。从矿种分类看:采矿权转让主要集中在煤(68宗),转让价款1.61亿元。其他还有铅锌矿、水泥用灰岩等(图7)。

图7 2005年采矿权转让(按矿种分类)情况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一)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重庆市结转上年土地违法未结案件86件,涉及土地面积18.17公顷,其中耕地12.42公顷。

2005年发现土地违法案件2 663件,比2004年增长11.89%,其原因是全市对违法用地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清查处理“以租代征”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违反土地用途管制等行为,严肃查处了一批土地违法大要案,有效地制止了非法占地行为。2005年发现土地违法案件中,主要是个人违法案件,共2 474件,占92.9%,本年违法涉及土地面积224.56公顷,其中耕地100.63公顷。

2005年土地违法立案1 993件,主要是个人违法案件,为1 825件;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涉及土地171.46公顷,其中耕地69.14公顷;本年结案2 008件,结案涉及土地面积186.97公顷,其中耕地80.69公顷。

2005年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拆除构建物90 364平方米,没收构建物125 922.5平方米,收回土地17.41公顷,其中耕地13.73公顷,收取罚没款957.18万元。

(二)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全市认真开展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以生产矿山全面排查、勘查项目全面检查、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清查为主要内容的“三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得到国家联合督察组的充分肯定。

2005年结转上年地矿违法未结案件11件,本年立案695件,本年结案686件,其中,无证开采611件,占结案总数的89.07%;越界开采43件,占结案总数的6.47%;非法转让采矿权8件,其他3件。年末未结案件20件。

2005年当年立案案件中,按违法主体划分,个人673件,占立案总数的96.83%。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全市圆满完成“四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加强立法、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促进了依法行政。按照我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制定用地环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

2005年结转2004年未审结行政复议36件。申请行政复议332件,其中行政处罚13件,行政强制措施39件,行政不作为3件,其他277件;本年受理173件,本年审结296件,其中维持原行政决定257件,责令履行1件,撤销3件,撤回申请35件,本年未审结行政复议39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5年重庆市国土资源系统共有行政机构45个,其中省级1个,年末从业人员2 517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 000人。在行政人员中,有研究生73人,大本及大专1 814人。直属事业单位303家,从业人员5 735人。

2005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收入总额3.6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拨款2.49亿元,其他收入1.16亿元。全年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50万,其中国家资金100万。

2005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参加干部培训592人次,其中党校学习255人次,行政学院培训43人次,其他294人次;参加学历教育126人次,其中参加博士生教育5人。

七、问题与建议

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土地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②传统用地方式与节约集约用地的矛盾比较突出;③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

(一)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建议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并重

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土地资源;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优先支持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求;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和监管体系,切实抓好保护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增强参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严格执行用地预审、用途管制、指标调控、定额管理和批后检查等规定,加强部门联动,落实产业政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营性用地供应、储备土地整治和出让的计划管理,确保土地供应总量适度、结构优化、区域均衡、价格合理。

3.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大力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控划拨用地范围和程序,严卡协议出让最低价;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使用存量土地;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情况与用地计划挂钩制度,完善建设项目土地利用情况跟踪管理制度。

4.科学编制新一轮规划,发挥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加强同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调,注重理论和方法创新,坚持开门规划和公众参与原则,加强基础研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强制性,加强保障规划实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研究,确保规划得到有效落实。

5.切实加强地质工作,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要求,制定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切实加强地质工作;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重点查处越层越界开采及非法转让矿业权行为,严格执行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建立健全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加强市场监管。

(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建议

(1)加强综合统计和专项统计,建立统计责任追究制度。

(2)完善季度形势分析制度,不断增强分析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加快建立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体系,推进行业信息化工作。

(4)完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贰』 深圳龙岗区金稻田路1088号二线插花地棚户改造项目,这个地方是不是白天限行

关于金稻田路1088号是否白天限行的说明

我司承建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主体IV标工程,工程位于罗湖龙岗交界处金稻田路1088号附近,从设计图纸可以看出由金稻田路至1088号路段部分在我项目施工红线内,且该路段后期要修建该项目消防通道。

此道路南方电建居民通行较多,社会车辆出入频繁,且只有这一条出入通道及消防通道,我司在不影响居民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施工道路,并没有将属于施工红线内的建筑用地全部占用。

但该道路上有大量社会车辆违停占道,且有收废品人员及车辆在此占道违规经营。造成了交通拥堵的现象。我司并没有对此道路做任何影响居民通行的行为。

『叁』 这种现象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将流失

来源:新华社

好莱坞来了,留给我们最大的悬念就是: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题材会被美国人演绎成什么样子?他们将会“戏说”还是“正说”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其实,欲望也好,想象也好,说到底好莱坞是一个文化工厂,他们挖掘新题材的冲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利润的追求和攫取,是为了分食世界电影市场的大蛋糕,并不是在从事文化保护计划,他们是好莱坞,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他们将会用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标准来打量和改造传统的民族题材,并按照他们娴熟的商业逻辑来进行运作,推向世界。首先,他们不会“正说”,其次他们也不会“戏说”——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想象,不符合他们的文化理解——但他们会“西说”,将一个东方的、中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题材处理成一个西方的、美国的、好莱坞的和后现代的电影文本。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逻辑的更改。

以此前运作的《花木兰》(见图)为例,动画片《花木兰》并不是一个充分尊重中国人印象中那个传统“替父从军”的民间传说的模式和版本,而是进行了大胆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习惯的艺术夸张和改编,片中花木兰成了一个典型言谈举止大胆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动的西方女子,而全然没有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矜持和谨慎。这样的花木兰是典型的西化的花木兰,而非传说中的花木兰。是用自己的文化想象和演绎装进了这个名叫“花木兰”的瓶子里,然后大声吆喝着,出口到中国来大赚其钱。这将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孩子们对这一中国历史上经典的女性形象的认同和接受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当好莱坞陆续对《杨家将》、《西游记》、《孙子兵法》等一系列中国经典完成“西说”时,中国的孩子心目中的文化版图将会是怎样的图景?

与好莱坞咄咄逼人的文化扩张相比,国内影视人还沉迷在“戏说”版的宫廷戏、模式化的“警匪剧”等的制作中,被票房和效益的重负挤压得喘不过气来,艺术想像力苍白无力,进取心和创造力也大大削弱。面对这些已经融入我们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资源,我们守着金山过穷日子,与国外艺术家们对中国传说题材的热衷的态度相比,着实令我们的艺术家们汗颜。

此外,与国外同类的艺术作品相比,国内的历史传说影视作品,大多流于机械和呆板,在思想深度和创意力度方面明显有缺失。如《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孙膑与庞涓之间的斗智并没有很浓的“兵法”味,倒是在其中穿插了不少香艳的爱情故事,波澜壮阔、波谲云诡的智勇谋略淹没在浓厚现代味的情感纠葛中,令人失望。创作思维的落后和想像力的缺失,以及对待历史题材的创作态度,这些应该是好莱坞抢拍中国题材影视剧带给国内同行们的一个重要警示和启迪。

好莱坞挖掘的虽然是中国的历史题材,但着意的却是未来的市场和文化传播。明白了好莱坞的真相,我们才能把握现在,为自己赢得可能和希望。

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这是时代的现实图景,但是如何让延续了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焕发生机,如何接续传统文化传承的这根千年文脉,增进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国国民的文化认同,让中华民族向世界亮出自己独特的民族旗帜,这将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缺失

在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中,对“传统文化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的影响”一题,50%的大学生认为“很重要”,有40%的同学认为“有作用”。对“世界华人对中国的认同”中,58.5%的同学选择了“文化”。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很多大学生都能认识得到,可以对于传统文化,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
对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京剧或者其他地方剧种”,居然有51.2%的“不感兴趣”,39.7%的人认为可以去看看,还有2.1%的人“非常讨厌”,只有8%的人表示喜欢。
对于古典的文学书籍,75.4%的大学生“偶尔翻阅”,16.4%的学生“敬而远之”,5.8%的同学表示“深恶痛绝”,只有0.4%的同学“爱不释手”。
虽然绝大部分同学对传统文化持认同态度,自身却对它知之甚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很低,认识也很肤浅,传统文化意识淡薄。
与此同时,一份题为“还有多少中国味的”调查问卷到小学生的手中,结果更是让人担忧。
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节,12%的孩子喜欢过国庆节。
在对“最喜欢的一首歌”的选择上,37%的人选了英文歌曲,占的人数最多,只有20%的人选择大陆老歌,只有28%的人知道国歌的原名是什么。38%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座右铭”,31%的人没有座右铭。仅25%的人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只有39%的人会写毛笔字。
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如此西洋化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享誉海外,使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了解的知识。 教师们要教育小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更多的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大学生们应该有意识的多看传统文化书籍,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营养。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不再缺失。
1、传统是由历史沿袭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它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但是,不少人错误地把传统在时间上等同于“过去”甚至“陈旧”,在形式上视作“静态”甚至“僵化”,割裂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逻辑联系。他们无法正确把握传统的历史承袭性,更难以找到它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割裂了传统内涵与当代风采的有机统一性。
传统是过去的现代,现代是将来的传统。德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卡尔·雅斯贝斯指出:“在继承中,人拥有一点实际能力,那是不可摧毁的东西;在传统中,则拥有一点绝对的东西,那是不会遗失的”。传统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死寂的历史沉积物,而是一道生命洋溢的、永远流动的、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就膨胀得愈大的洪流。
“君不见传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传统之河源远流长,亘古绵延,于九曲回环中浩然荡进,不断丰富其形式,充实其内容,拓展其领域,使每一时代的人们所创获的成果,都作为传统的神圣链子中的一环保存下来,并作为遗产传给下一代。
因此,传统的运演与时代俱进,每一时代的人们都必须促进历史意识与当代精神的融合,继承、创造和发展优秀的传统。

2、传统,是现代人的双刃剑。一方面,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而是滋养现代人精神的源头,是培育现代人格的养料,是走向未来的依托。
另一方面,正如恩格斯所说:“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它无处不在地制约和阻碍着现代化的进程,使投身于创造新生活的人们无不感到这负荷的沉重。
因此,在传统的洪流中,总是不可避免地有泥沙和珠玉齐沉、糟粕和精华共存;它既包含着促进现代化的契机,又滋长着影响现代化建设的毒瘤。因此,既不能把传统当作神圣的偶像供奉起来,也不能把传统当作历史的垃圾,简单地予以抛弃。
遗憾的是,面对当代生活泥沙俱下的紊乱现象,不少人表现出茫然失措的价值尺度,他们难以分清究竟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更难以分清精华中混杂的糟粕、糟粕中包裹的精华,找不到“白玉之瑕”,也淘不出“沙里之金”,真正做到取之有度,舍之有节,分寸适宜,恰如其份,而显得良莠不辩,囫囵吞枣,或人云亦云,盲目反叛。

3、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文化发展演变所围绕的中心。文化的发展是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其一定的文化传统。一个民族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艺术、风尚、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对国土、同胞的热爱,对乡土的眷恋、对亵读民族感情行为的厌恶、仇视等,表现出自己的传统以及民族的自毫感、尊严感。
我们不应借口更新传统,借口继承西方社会的文化成果而否认、丧失传统的民族性。更新传统,必须强调民族的主体性。任何个人都不能回避民族的利益和命运,侈谈自我的观念更新。
只有充分发挥民族传统的独立性(肯定自己的独立存在)、自觉性(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主动性(积极改造环境的能动力量),社会文化才有勃发的活力和坚固的凝聚力。
因此,深入传统肥沃的底层,淘金般获得许许多多闪光的金沙,并熔铸成闪耀着时代光彩的金塔。

4、超越是对传统的一种否定和不满足,它追求并实现着向未来挺进的崭新层次和境界。“回复故道的事是没有的,一定有迁移;维持现状的事是没有的,一定有改变”。正是由于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继承,才形成了无法遏制的人类历史长河,既不可能断裂,也不可能干涸。
但超越又是艰难的。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指出:“许多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正是在经历了长久的现代化阵痛的艰辛之后,才逐渐意识到国民的心灵和精神还被牢固地锁在传统意识之中,构成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同样,当代人的骨髓和血液中也顽固地浸入了历史因袭的沉重,虽然身着髦得合时的现代服装却并没有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现代人。
超越不是超脱。超越是立足大地而又直插霄汉般昂然挺起,是继承传统又从传统中脱颖而出,是在继承中追求发展;超脱则是双脚悬空如浮云飘移,是抛弃传统建构虚幻的海市蜃楼,是在虚无中滑向毁灭。超越,这是客观的规律;超脱,则是幻想的花朵。

5、创造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是迷人的呼唤,前进的动力、精神不竭的支撑点。完整的人是为传统所创造并创造传统的人。人总是站在双重的历史意识中,一方面,他是过去文化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未来文化的创造者,他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濡染、镂刻,同时又主动地选择、吸收、激浊扬清,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赋于新的特征、意义和功能,使其得到发育、成长、拓展。
用伽达默尔的话来说就是:“传统并不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宗现成之物,而是我们自己把它生产出来的,因为我们理解着传统的进展并且参与在传统的进展之中,从而也就靠我们自己进一步规定了传统”。
要在扬弃地继承先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更为复杂的社会实践中,不断以新的成果来充实其内容、丰富其内涵、增加其要素,甚至重组传统的功能结构,使之成为具有崭新形态的、与我们的时代相适应并反映历史走向的新传统,从而把传世之宝与现代新观念聚合,并转化、升华为现实的巨大凝聚力和内驱力,使深厚的历史底蕴挥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6、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没有对传统的继承,个体就不会拥有创造的智慧,社会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基础,人类永远只能滞留在茹毛饮血的洪荒之中。因此,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兰德曼认为:“只有在文化包裹的气氛中,人才能呼吸”。所以,“个体必须吸取文化传统,必须登上他所出生时代的文化顶峰”。离开对传统文化中优秀思想、智慧、品质、作风的继承,是不可能健全发展的。
科学的求异精神是旧思想的“爆破手”,是新思想的“助燃气”,是新传统的“设计师”。但必须是在继承传统精髓基础上的标新立异,而不是一味盲目地贪新骛奇。
因为,新奇之物并非都有生命力,浅薄无聊的东西也常有新奇的面孔。但有些人甚至热衷于“反其道而行之”,把过去否定的传统一概肯定,把过去肯定的传统一概否定,今日倒过来,明日颠过去,结果未获现代化,已患现代病。

7、必须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植根于浓厚的民族土壤上,又置身于宏大的世界背景;既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时代特征,又具备气度恢弘、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也就是说,首先必须立足于五千年的中国传统,以鲜明的时代责任感,以深厚真挚的民族情感和品质,为创造更合理的文化模型而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这样,也才能获得洞悉现实和预见未来的透视力,否则,只能在“一无所有”之中“跟着感觉”做无根的、失去精神家园的漂泊者。
同时,应使这种深沉的民族历史感与开放的世界眼光相结合,在使中国走向世界,也使世界走向中国的交相辉映中,最大限度地吸收外来传统的营养成分以滋补自身。
要最大限度地汲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汲取现代社会的一切科学文明,“洋为中用”,即采外来文化之长,固民族文化之根。在继承中吸收,在开放中筛选,在批判中提高,不断摒弃保守、封闭、落后,高擎起民族传统的旗帜,绽放出一簇簇古今贯通、中西合壁的绚丽火花。

8、在历史的渐进时期,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按照传统的习惯方式来思维、生活、活动,并不觉传统有一种异己的压迫感。
但在历史剧烈变动的社会转变时期,人们就强烈地感到传统负荷的沉重,也强烈地渴望从无形的纠缠中解脱,因而,使得个人情感的偶发性、不稳定性加剧,极易被不可名状的下意识所驱使,为感情所冲动,导致破坏性思维的泛滥。这是我们这个过渡时代的突出心态。
因此,剔除情绪化的思想和情绪化的行为,具备科学的理性精神和建设性意识,这对于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9、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其可贵的民族文化,而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旗帜鲜明地张扬着本民族的精神。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基本的民族精神,无疑是一个民族生命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蓬勃生长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
因为独特,所以存在;因为独特,所以不可替代。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智慧和精神奇葩,是一束承载传统、映照现代并昭示未来的人类文明的鲜花。它既为本民族代代传承,并为其它民族所欣赏。
欣赏是一种由衷的赞美,不是低下的恭维;欣赏是一种理性的深刻审视,不是一种观光式肤浅的浏览;欣赏更是一种洋溢着科学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批判性借鉴,而不是奉若神明般的顶礼膜拜。所以,对外来文化的欣赏或称之为“赏花”,体现着一个民族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和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自信的开放与坦然的抉择,也是一个民族永葆发展活力之必需。
但吸收外来民族文化是一个辩证扬弃和自觉内化的过程,是其它民族文化的绚烂火花与本民族璀璨文化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的过程。因此,博采外来民族文化不能采取“插花”的方式,不能生吞活剥地折下一枝插进花瓶,并摆在文化的花架上供奉礼赞。如果这样,那枯萎的不仅是外来文化的精华,还有本民族的精神。
外来的文化成果只有和固有的深层基础结合起来,才能重新开出鲜艳的花朵。还是象“栽花”一样对待外来文化吧,把外来文化的花枝深深地植入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才能使民族文化的家园鲜花竟放。

10、虽然新事物不全是有生命力的,但当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就热衷于求新猎奇时,那就叫“过激”;我们对新事物不感兴趣,也不研究、不分析的时候,那就叫“落伍”;当我们对新事物看不惯的时候,那就叫“失衡”;而当我们对有生命力的新事物冷嘲热讽甚至阻碍的时候,那就叫“顽固”。
过激”可以矫正,“落伍”可以赶上,“失衡”也可以求得平衡,“顽固”却是一种必须排除的阻力。

11、虽然新的不一定有生命力,但追求新事物始终是人类进步的永恒动力。

12、传统是过去的时尚,时尚是将来的传统。
传统是流传的,时尚是流行的。
传统在流传中更新为时尚,时尚在流行中沉淀为传统。

13、开拓者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没有抄袭别人,更在于没有抄袭自己。
第二,传播已有文化成果与文化创新重构相统一规律。
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说:“个人生活史的主轴是对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模式和准则的顺适。”祖辈改造环境的文化创造,以符号或物化形式遗存下来,后辈则掌握前辈创造的文化成果,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通过层层积淀而不断积累,这种垂直式的文化传递积累,形成民族或区域的文化传统,对现存文化保持长期的影响力。除此之外,还有水平式的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系统通过接触交流,可以互相渗透、吸收和融合,引起文化变迁与重构。要使文化正常、健康地发展,既需要垂直式的文化传递积累,又需要水平式的文化交流融合。传播已有文化成果与文化创新重构相统一的编辑规律,正是文化正常、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 传播已有文化成果,是文化传递积累的要求。其中有经过长期积淀、成为传统文化精华的部分,如历代整理出版的文化典籍;也有当代人新的文化创造,包括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科学技术,新的文艺作品等。有些重大的文化创造会引起文化变迁,即文化内容和结构的重大变化。文化变迁的原因除了本民族的重大文化创造外,还有外来文化的影响。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以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也是编辑活动的一项基本任务。
� 这样,在文化传播中就会出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碰撞,需要发挥编辑活动的策划组织和选择优化功能,进行文化整合与重构,以实现文化的整体创新。在整合重构中,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被保留下来,并得到新的解读和意义,在现代文化中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特质。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也被民族文化所摄取,成为民族文化新的特质。这种文化体系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有的论者提出,创造性是编辑活动的规律。这种论点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创造性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的许多活动,因此需要揭示编辑活动的创造性的特点。编辑活动的创造性不仅指具体文化产品的创造(准确地说,是再创造),尤其是指通过文化整合与重构所发挥的文化整体建构作用。编辑活动的产品,也不仅是具体的文化产品,还有由各种文化产品建构的出版文化体系,以及其中反映的理想信念、社会风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 传播已有文化成果与文化创新重构相统一规律,反映编辑活动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传承积累和创新重构,都是文化发展的要求。没有文化的传承积累,文化就没有基础和灵魂;没有文化的创新重构,文化就没有活力和生命。而文化的发展又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它受经济、政治、科技诸因素的推动和制约。因此,这条编辑规律不仅反映编辑活动与文化的关系,也反映编辑活动与经济、政治、科技的关系。编辑活动不仅要适应文化发展的要求,还要适应经济、政治、科技发展的要求,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
第三,保证文化产品质量与掌握最佳传播时机相统一规律。
在编辑活动中,产品质量与最佳传播时机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制约文化传播的效果。徐柏容提出的质量与社会效益同步规律,是就质量与传播效果的一致性说的。逸士提出的最佳运行规律,则在质量之外,增加了时效性和编辑周期的因素,认为在最短的编辑周期内,完成高质量的定稿品,并不失时机地向社会传播,才能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本文综合他们的意见,将文化产品质量、传播时机与传播效果作为编辑活动的基本目标,分析它们的对立统一关系。

『肆』 征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一切基本建设的源头。因此,依法征得土地,工作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经济建设的全程,由此可见,征地工作在土地管理和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严格的征地制度和繁多的征地材料也的确使征地工作步履艰难。

本文结合土地管理工作实践,就征地范围、征地工作程序、征地补偿制度、征地安置制度等四方面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征地范围方面

1.1 征地权使用范围过宽的问题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行使征地权,这是国家和政府的—项特殊权利,是国家强制力的体现。这在现代世界各国法律中都有相应的规定,但在对“公共利益”概念的理解上,各国之间有所不同,也就导致行使征地权的范围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公共利益”就是广泛性的大众的利益。就是说这种建设应是带有“公益性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建设事业,如国防建设、环境保护、市政建设、交通运输、水利事业、公共卫生事业、科教文化等社会福利事业以及国家机关、安居工程等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建设。

但从我国现行法律条款中可以看出,在我国实行的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不论是“公共利益的需要”,还是“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都可以通过国家征用“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而取得土地使用权,都可以将集体土地(特别是耕地)转为国有土地(建设用地)。因此,征用土地就成为将农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为各项建设提供国有土地的唯—途径。这就从法律上模糊了“公共利益”与“非公共利益”的概念,把征地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经济建设用地,使得国家征地权使用范围过宽。

征地权使用范围宽,就不同程度地侵犯了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益的享有。由于国家具有至高的强制力,征用土地是国家行政机关基于本身单方面的意志表示,不需要被征地方的同意。在征地实践中,国家征用土地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比如城市绿化用地、公路道路、建设水库、建设校舍、医院等城市基础设施,这些造福于人民大众,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工程,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包括当地农民的利益,这时群众对征地比较认同,一般都能服从国家需要。但是,如果政府征用集体土地是为了出让给投资者进行盈利性建设,并从征用土地中获取巨大利润,而国家的征地补偿仍使用与“公共利益”征地相同的标准和范围,实际上是剥夺了农民能够从集体土地中获得利益的一部分,同时把它转让给了某些单位和个人,无形中侵犯了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者权益,形成了新的社会分配不公平。从一定意义上说明,在征地过程中,由于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始终处于弱势地位,造成农民利益遭受严重侵犯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益遭到严重侵犯,这也是造成部分地区征地难的直接原因。例如,滑县县城开拓的四条大道占用耕地800多亩,每亩补偿均不超过1万元,但没有因为征地发生一起纠纷,时间仅用三个月便全部落实。同时,滑县2000 年度第一批次城市建设用地征用耕地180多亩,每亩土地补偿费为4.6~6.5 万元,安排项目为人民保险公司职工住宅、电信公司办公楼、商业住宅小区和一个别墅区,由于群众对征地用途不认可,不接受国家征地补偿,在落实中遇到很大阻力,尤其别墅区用地至今无法进地施工。

1.2 丰富制度,健全机制

从长远看,在征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对国家征地权行使的范围进行调整,将其限制在狭义的公共利益用地范围内,并按集体土地被征用后土地利用和经营行为的性质,将征地分为两类:一是公益性非赢利类征用,即公益非赢利性用地;二是经营类征购,即公益性经营用地和非公益性经营用地。

需要说明的是,划分征地类型的主要依据是看用地单位使用土地是否以盈利为目的,若属非赢利性的,则划为征用类;若属赢利性的,则划为征购类。而建设项目的投资来源,则不作为划分征地类型的主要依据。其原因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及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投资主体与经营性质(用地性质)之间的相关性日趋减弱,因此从发展的趋势看,建设项目投资来源不应作为划分征(购)用土地类型的主要依据。

1.2.1 征购

征购是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前提下,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又符合城市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以赢利为目的的建设用地需要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市场评估价格收购集体土地的行为。

征购范围:从土地用途上讲包括工业用地,商业、旅游、餐饮娱乐、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经营性行业用地。从分布地域上讲包括城镇规划区内零星布置、抛荒、闲置或具有其他更高开发价值的集体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允许实施征购,这样既有利于土地国有化,又避免城市市区中长期存在“都市村庄”的不正常现象。但必须严格遵守“占一补一,占补平衡”的耕地保护政策,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禁止占用。

1.2.2 征用

征用是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前提下,在城市规划区内又符合城市规划各级人民政府为非赢利性项目建设的需要,向农民集体征收土地的一种强制性行为,同时应对被征地集体和个人进行公平合理的补偿。

征用范围:①国家机关和军事用地;②城市基础设施和非赢利性公益事业用地;③国家重点扶持和为公众服务的能源、交通、水利、环境保护、文物遗迹保护等用地;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非经营性的划拨用地。征用土地的目的必须为非赢利性的公共利益服务,公共利益的概念应是狭义的,征用土地的范围应是严格的。

征用的强制性:政府在征地之前应先发布预征地公告,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及被征地单位意见,由公众认定征地的非赢利性和公共利益性。一旦认定征地是为公众服务,经政府批准后,征用土地就具有了强制性,法定征地机构可以行使土地征用权,要求个人服从公众利益,必要时征地机构可以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征地权的强制行使必须是法定征地机构,只能用于公共目的且给予被征者合理补偿,三者缺一不可。

2 征地补偿制度方面

2.1 征地补偿范围窄、标准不合理的问题

纵观日、英、德等各国的立法和实践,征地补偿的原则随着权利观念从权利私有化向权利社会化的转变,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规定,大致经历了完全补偿——不完全补偿——相当补偿的过程。土地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虽然都存在差异,但大体都包含以下几项:土地补偿、残余地、连接地损害补偿、地上物补偿、经营损失补偿、迁移费补偿等,基本上把能够举证的具体损失和可以预见的利益都列入补偿范围。从世界的整体发展趋势看,对于国家合法行为造成的损失,其补偿范围与标准均呈日渐放宽之势,对农民所遭受的损失给予更充分、更完全的补偿。而我国征地现采用的补偿原则只能算是不完全补偿原则,征地补偿范围仅限于土地补偿、农业人口安置补助、青苗和地上物补偿。也就是说我国征地补偿范围仅限于与被征地客体直接相关的经济损失。而对与被征地客体间接关联以及因此延伸的其他附带损失未规定予以补偿,如残余地、连接地损害补偿,经营损失、租金损失等内容都没有列入补偿范围。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的征地补偿不仅范围窄,而且标准也不合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土地补偿费都是以公开市场的土地市价为标准,而我国的土地补偿费,仅以土地的原用途给予—定补偿,即以被征用前三年的平均年产值乘以一定倍数计算,年产值大小的确定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往往使补偿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很多地方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下降,这是征地制度改革必须正视的现实。

由于我国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是采用征地前三年耕地年产值的若干倍,就不可避免出现征地方和被征地方在年产值、倍数等问题上存在争议,从而加剧了征地双方矛盾,这样一方面给上级部门增加了协调工作难度,另一方面为双方以后的长期相处埋下了不安定的隐患,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如2001年安阳市政府征用郊区东郊乡土地时,蔬菜办统计的前三年菜地年产值为每亩1800~3700多元,郊区统计部门统计的前三年菜地年产值为每亩4491元,前三年粮地年产值每亩820~880元,农民上报的前三年土地年产值为每亩3000~5000元,使征地部门难以确定标准,也为征地双方制造了矛盾,妨碍了正常征地工作的进行。

从土地资源经济学上讲,我国目前实行的土地补偿最多达到对被征地方生存权的补偿,而没有考虑土地作为重要生产资料,土地所有权(包括农用土地使用权)也是一种财产权,应该按客观评估的市价进行补偿,这也从又一个方面说明在征地过程中,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权能得不到完全显化。

2.2 区别两种方式,遵循市场原则,力求科学合理

考虑到我国实行土地征用制度时间尚短,尤其是在征地补偿方面还不够科学,因此,应该积极的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合理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充分利用农用土地定级评估理论和实践成果,确定科学完善的征地补偿标准。同时,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在征地过程中应该逐步引入市场机制,遵循市场原则,区别征用和征购土地两种方式,使征地补偿做到公平合理。

2.2.1 征购价格标准

地价应由具有土地资产评估资格独立的评估机构来评估。应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按该地块城市规划的最高和最佳用途评估。即该地块土地利用现状是村办企业,但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最高最佳用途是商业用地,则按商业用地评估补偿,补偿金的价值内涵是“农地级差地租Ⅰ+农地级差地租Ⅱ+绝对地租(农用)+绝对地租(非农)”的资本化。同时,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要进一步完善区域的功能分类,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实施的连续性,不能随意变动,避免因功能划分随意变化,造成征地的困难,尤其影响地价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致使征地补偿价格不合理,引起被征地单位的强烈不满。

2.2.2 征用补偿标准

征用土地费是国家为获得公益性非赢利类用地而征用集体土地时付给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补偿费,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为基本标准,由征用地价款、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构成。其中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如实补偿;建议改革征用地价款测算标准,取消倍数及年产值。征用地价款以农地地价为标准测算,其中农地地价(农用土地定级评估理论评估确定)是在农地本身的自然条件(如光、温、水、热及土壤肥力等)、社会条件(如土地制度、农地政策、人口状况等)、经济条件(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政策、经济发展规划等)下,农地所有权(使用权)在未来年期收益的资本化区域平均价格,其价值内涵是“农地级差地租Ⅰ+农地级差地租Ⅱ+绝对地租(农用)”的资本化。

地、市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农地地价进行调整和向社会公布,使之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但在较长的时期内具有动态性。

2.2.3 征购(用)土地费按下列原则在被征购(用)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之间分配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属被征购(用)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所有者。

征购(用)土地费中属于被征购(用)土地农民的数额应包括:被征购(用)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或使用权)的价值、被征地者在使用土地过程中的对土地的投入以及被征购土地的所有权价值中应分摊的部分(征用土地情况下不含这部分)等。

征购(用)土地费中支付给被征购(用)土地农民个人用于安置就业,其数额应至少能够保证其生活水平与被征购(用)土地前生活水平相当。

剩余部分属被征购(用)土地的所有者即土地所属各乡(镇)、村、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3 征地工作程序方面

3.1 征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实践证明,新的土地管理法规是当前依法管地、依法用地的正确选择,它所确立的各项制度和措施是切实可行的,符合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但与此同时,现行的征地制度的确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可用6句话24个字来概括:程序繁琐,报件复杂,资料臃肿,耗时过长,工作量大,成本太高。无论是批次用地还是项目用地,均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3.1.1 征地程序透明度不高

征地是社会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征地现象也将不断发生。目前征地程序的不透明主要表现在:一是征地行为的透明度不高,由于土地行政部门征地对象针对农村村委会,因此,被征用者中仅有个别人了解情况,如村委会主任,支部书记等,而广大的共有人——农民对此了解很少或不了解;二是土地征用是政府行为,批准征地方案之前基本没有考虑被征地者的意见,被征地者也无法通过正规渠道知道土地将被征用,没有形成一定的制衡机制;三是两公开制度,村一级组织往往由于某种利害关系,在许多地方没有很好地落实执行。不少地区征地补偿没有依法进行,低于或高于法定补偿标准,公告怕群众意见大,索性不公开。

3.1.2 预征土地,完善程序,均衡权利

笔者建议:当用地单位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征地申请后,土地管理部门应在当地报纸上连续三周通告有关征地内容及事项。任何与征用有关的土地所有者可以在接到正式通知或第一次通告30日内,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要求举行预征地听证会,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申请人多少情况,决定是否举行预征地听证会。如果举行听证会,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从社会上特邀一些与这次征地无切身利害冲突并具有良好品质和社会信誉的调查人员,成立调查委员会。在举行听证会前,调查委员会要准备有关资料并到现场查看做出必要记录作为正式清点时的参考依据。调查委员会就采用哪种征地方式,征地的公平、正确、合理必要性等,综合双方的证据、意见,向土地管理部门提交报告。在土地管理部门收到调查委员会报告之后的30日内向争议双方(用地单位和被征用土地涉及到的所有者)和当地人民政府以书面形式提交会议纪要,由同级人民政府根据会议纪要和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决定是否批准征地或修改征地计划。

法定征地机构必须在批准征地后的30日内在被征地所在的乡(镇)、村予以第一次征地公告(或以书面形式向被征地所有者下达征地通知书),土地所有者可以在通知下达的15日内,持土地权证书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并以书面申请补偿事宜,选定补偿评估日期。征地机构征得土地所有者同意后,可以进入现场进行补偿评估,拟订征地补偿标准和方案实施第二次公告。被征购土地者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用地户和被征地者(单位)自行协商解决。被征用土地者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本级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定,并由相关部门协助强制执行此裁定。然后依次办理其他相关手续。

3.2 征地审批制度、征地报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1 征地过程太复杂

新《土地管理法》颁布后,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认真学习和贯彻,普遍加强了耕地保护工作,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等建设用地审批秩序明显改观。但与此同时,征地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第一是征地批准权上收,报批过程加长。新《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制度将征地批准权上收到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即县级政府新征任何一宗土地,都至少要经县、市、省三级人民政府审查。这一程序繁琐、报件复杂、耗时过长的马拉松式报批过程对急于开工建设的项目显然是不适应的。同时,到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报件所需的交通费用、招待费用及活动费用等都增加了征地成本。第二是技术要求过高。上级有关部门对征地勘测和图件绘制都做了规范性要求。安阳市所辖各县目前的测绘力量尚没有一家能达到所要求的资质条件,大都邀请的是外地市的测量队伍,这就导致一旦测量有误或《勘测定界报告书》格式不符或内容不详、用章有错等小问题就需要外地的测量人员重新来测或到外地测量机构所在地进行修改。

3.2.2 抓大放小,新旧结合,加强监督

新《土地管理法》将土地管理方式由以往的分级限额审批制度改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上收审批权,虽然防止了分级限额审批制度“化整为零”的漏洞,改变了追求短期效益和局部利益的土地利用方式,强化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效力,加强了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程序繁琐等多种弊端。因此,建议国务院或省政府要严抓各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落实和加强“占一补一,占补平衡”执法监察力度,建立类似土地年度计划实施备案制度的农用地转用备案制度,在年度计划范围内,由市、县人民政府具体实施,即对规划区内用地,尤其是近郊区的农用地和市区内的零星农用地、插花地建设用地等,市、县(市)政府应具有一定限额的农用地转用、征用审批权,这样也有利于“都市村庄”土地的“国有土地所有权”实现,还可以降低征地工作成本。转用后土地利用现状图报有法定批准权限的部门备案,检查是否符合规划、是否占补平衡。这些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抓基本农田保护和重点项目上,以此精简审批层次,降低征地成本。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要健全执法网络,加大执法力度,查处各类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违反用途管制制度的土地违法行为,重点查处乱占滥用耕地、擅自改变原审批用途、私下转让炒卖土地等违法行为,为合法征地提供强有力的法律监督保障。

4 征地安置制度方面

4.1 对被征地农民安置补助办法不适用的问题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对被征地单位的农民通过安置转为城市户口,享受商品粮,并由劳动部门安置,改变职业当了工人,有了新的收入途径,从而保证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会降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原有的劳动力安置办法和农转非的办法,在实践中已失去意义。因为以上办法会使被安置农民的生活面临许多危机:一是用工企业效益不好,甚至倒闭,农民可能重新失去工作,失去生活来源;二是由于农民的自身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劣势,在市场竞争中容易被淘汰等等。鉴于以上问题,近几年又采用了直接补偿的办法,即把安置补助费直接以现金形式一次性补偿给失去土地的农民。这种补助形式的出发点是不错的,但是,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一是补偿标准低,并且常常难以及时到位;二是受农民长期习惯和本身素质的制约,其理财办法、投资风险性预测以及长远计划能力等等方面往往会出现偏差,致使安置补助费用得不到很好利用,甚至有的会很快消费掉,这样农民以后的生活将重新陷入困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耕地作为农民的基本生活来源和保障是任何形式的补偿都难以相比的,农民一旦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其生活将面临许多不稳定因素的困扰。这就需要探讨一种稳定性好且能最大限度地补偿的安置补偿办法,以确保农民基本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下降。

4.2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和地产基金,对征地资金实现有效监督和管理,为征地工作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当前农村土地除担负产出农产品的经济功能以外,还担负着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近年来,市区医疗、劳保、丧葬、抚恤、退休金等社会保证制度正逐步建立完善,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却显得相对落后。这就决定了农民不能轻易放弃土地。这已成为土地征用的显著障碍。要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广大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就必须改革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将农村社会保障纳入社会保障的大范围之内,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完备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从而推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和征用土地的顺利进行。

政府可以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由政府相关机构出面协调提留部分安置费用投入保险,不仅可以解决被安置人员的后顾之忧,更体现党和政府对被安置人员的关心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颐养天年,保险是社会的稳定器,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征地工作上一份保险。

建立地产基金,利用金融工具为征地工作服务。地产基金在融资过程中可以吸纳部分农民的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农民可以随时将地产基金证券到指定金融机构将其兑现或到年底进行分红,这样使被征地后的农民能取得经常性的土地收益,避免一次性征地的短期行为。它也是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获取稳定土地收益的基本手段,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地征购、征用、整理、储备和供应体系的有效途径。在实施城市规划、调控房地产市场和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伍』 贵州兴仁县风土人情、地理位置等

兴仁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 州中部,东邻贞丰县,南接安龙县、兴义市,西界普安县,北接晴隆县,东北与关岭隔山江相望。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地形起伏较大。兴仁县辖16个乡镇、286个行政村,居住着汉、布、依、苗、回、彝、仡佬等1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3%,农村人口占人口的94%,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地理气候
概况
兴仁县气候属暖温冬干型,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表现为高原型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

兴仁县
无酷暑,无霜期长,雨热同季。一般情况下,春季冷暖气团交替出现,天气很不稳定,常出现大风和倒春寒。夏季受东南面海洋湿空气环流影响,南风多、湿度大、雨水较多,但热量强度低。当西太平洋高压西伸和海洋台风在两广登陆时,会给县境带来降水。秋季持续时间短、降温快,北方冷空气较强时,南下形成秋风。当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时,常产生秋绵雨。冬季受西北和北方冷空气环流南下控制,多北风,较冷的干燥大陆性气团湿度低、降水少,常出现“干冬”现象。冷气团南下路径长,达县境已趋于变性,影响不严重,但也有降雪、冰冻等现象。天气波动形成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冰雹、倒春寒、暴雨、秋风、大风等。
气温
全县常年平均气温15.2℃。7月最热,平均气温22.1℃。元月最冷,平均气温6.1℃。极端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7.8℃。全年大于lO℃的日数243天,大于10℃的年积温4588℃。
东北部的梭江、波秧河、麻沙河、岔普河等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年均气温在16℃以上,6至8月平均温度高于22℃, 其中7月份在24℃以上。
西部断头山、大丫口至马古地山脉等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脊地带年均气温在14℃以下。其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在14-15℃之间。巴铃、城关、屯脚等地年均气温在15—16℃左右。
气压
1954年1月1日起,气象站开始测定气压。1954至1985年间,其气压值在844.3毫巴至878.9毫巴之间变化,常年平均值为861.3毫巴,极高值为878.9毫巴,出现于1961年1月16日;极低值为844.3毫巴,出现在1981年5月9日。
湿度
1947年1月1日始测定空气湿度。1947至1985年,年均相对湿度为80%。最小值为2%,出现于1954年4月29日、1955年2月9日和1969年2月14日。历年月均相对湿度最小在3月,最大在8月。
日照
1954年1月1日始测定日照时数。 1954至1985年,年均日照实数是1564.7小时,占大阳可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的35%。日照最少年(1954年))为1268.4小时,最多年(1978年)为1889.6小时。县年均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03.00千卡。各乡所在地年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在97至103千卡之间。总辐射量最高值在县城,每平方厘米103千卡。
降水
1942年11月5日始测定降水量,至1985年底止,降水总量为56555.8毫米,年均降水1315.3毫米。年均降水日数190天,年均降水日数的降水量为6.9毫米。年均降水总量最多是1965年(1887.6毫米);最少为1960年(960.4

卫星地图——兴仁县
毫米)。 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25毫米的日数561天,年均13天;大于或等于50毫米的日数164天,年均4天;大于或等于100毫米的13天。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07.6毫米,发生于1971年9月14日。历年中最长连续降水日数达28天,降水量为247.8毫米,时间是1971年。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达29天,时间是1949年。
全县降水量的分布是由西向东北逐渐减少。多雨区在断头山、大丫口至马古地山脉一带;典母、高武、潘家庄、龙场一线以西和雨樟区;城关、皇脚区西部边沿,年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上。县内多雨中心在下山、王家寨一带和孔白、鲁础营、雨樟、交乐一带,年均降水量在1500至1540毫米之间;少雨区在大山,年均降水量在1180至1250毫米之间;其它地区均在1250至1400毫米之间。
风能

兴仁县——竹荪
1942年11月5日始观测风。1952年以前风力以级别计算,资料遗失不全。1952年9月始以秒米计算风力大小。1953到1985年,年均风速为每秒1.9米。最多风向是东风和静风。10分种平均最大风速是每秒19米,为西南偏西风,发生于1967年5月24日。1966年始使用达因风向风速器测定瞬间风速。截至1985年底止,瞬间最大风速值是每秒38.2米(12级),发生于1984年9月16日。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兴仁是高原型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热同季。独特的气候不仅

兴仁县
适宜发展畜牧业,也适宜各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 兴仁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金、锑、汞、铊、硫磺、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等。其中煤的远景储量超过45亿吨,是国家地质储量机构认定的“兴仁煤田”;黄金探明氧化矿可采储量6.25吨,原生矿远景储量超过100吨;铊储量约10万吨,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富铊中型矿床;水能理论储量9.7万千瓦。
兴仁是一块富饶的宝地,物产资源极其丰富,有着广阔物产开发前景。
编辑本段名优特产

兴仁县
兴仁县山珍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的山珍及图案商标经评审,被认定为贵州省著名商标。 贵州省著名商标的评审认定单位为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兴仁县山珍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自1993年创建并生产山珍牌竹荪、鸡棕酱油以来,产品质量稳定,成为黔西南富有市场竞争力的重点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畅销州内外。企业及产品先后获得省政府评定颁发的科技新产品二等奖、黔西南州委州政府评定颁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州级龙头企业等荣誉。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兴仁县境春秋时属牂牁国,战国、秦汉时属夜郎国。唐贞观八年(634年),设盘水县治,属盘州;唐天宝至南宋属于矢部、于矢万户府。元朝时属普安路总管府。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筑兴仁所城;永乐

兴仁县
元年(1404年)属普安安抚司,隶四川布政司;万历三十年(1602年),裁兴仁城所。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设普安县治于今县城,属安顺府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迁县治于今普安县城;乾隆十九年(1754年)设巡检于今县城,称新城;嘉庆三年(1798年)设新城县丞于今县城,与普安分地而治,属兴义府辖;宣统三年(1911年),宣告脱离普安县,暂设新城县。民国元年(1912年)复设新城县丞,10月,又废新城县丞,拨普安、安南、安龙、兴义部分插花地设新城县;民国三年(1914年)1月改新城县为新县,7月,定名兴仁县,设县公署,属黔西道辖;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公署改称县政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县城;二十七年移驻安顺;二十八年复驻县城。1949年12月19日兴仁专署和平起义,县境解放。 建国后,1950至1952年属兴仁专区辖,1953至1956年属兴义专区辖,1956至1965年属安顺专区辖。1958年12月贞丰与兴仁合并,称兴仁县,县治设县城,1961年7月恢复两县原建制。1965至1981年9月复属兴义专区辖。1982年5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立,兴仁属其管辖。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
1998年以来,兴仁县抓住南昆铁路通车和顶兴路建设的良好机遇,按照省政府批准实施的《兴仁县县城总

兴仁县
体规划修编》,依托老城区建设城东新区。目前,城东新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显示出新城的雏形,城东新区主骨架工程“六路一小区一市场”(即:振兴路、文化路、市府南北路、黄金路、市府东路、美食一条街等六条道路和桃园住宅小区,工业品贸易批发市场已经建成),供水、供电、通讯、喷泉、雕塑、路灯、绿化美化等设施一并一次性配套建成,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其中振兴大道为黔西南州一流的大道,全长1650米,宽40米,6车道,电力、供水、通讯等管网全部地下埋设,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喷泉和雕塑,并配置绿化和气派的华灯,振兴大道两侧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正在筹建或建设中,一个崭新的、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城正在崛起。兴仁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 州中部,东邻贞丰县,南接安龙县、兴义市,西界普安县,北接晴隆县,东北与关岭隔山江相望。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地形起伏较[4]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兴仁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贵州实施西线旅游战略的黄金通道和黔西南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交通枢纽,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奇特的地貌,形成了绚丽多彩、气象万千的人文、自然风景名胜资

兴仁县
源。 在自然风景名胜资源方面,由于兴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属低纬度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表现为“谷地干热、高山凉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县境内山川秀丽,风景怡人。以放马坪风景名胜区为中心绵延119平方公里的风景名胜资源,星罗棋布,数不胜数;有巍峨绵延的“百里青龙”、广袤辽阔的放马坪草场;有奇、绝、秀、幽的高原玉带“麻沙河”,雄、险、奇、峻绝天下的“清水河景区”;还有鲤鱼湖的风情万种,真武山的空灵俊秀,大野场的古朴神秘以及那神奇梦幻般的溶岩洞群风光等,让人叹为大自然之“观止”。它们集原始古朴、浓郁深厚、惊险秀丽、幽深奇峻为一体,但又各具特色,各显奇异,引人入胜。
放马坪草场景区
位于兴仁南面,距县城24公里,风光旖旎,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贵州高原上少有的高原台地,素有"高原塞外"之称。放马坪总面积28490亩,其中天然草场21000亩,天然林7490亩。放马坪草场目前已养有上千只羊、牛,呈现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透露着无尽的生命与活力,让人领略诗的意境、画的绚烂。 东湖生态观光旅游园景区:位于兴仁县城东郊,在省道214线与顶兴公路之间,距城东新区振兴大道1公里。东湖湖区由4个大小湖泊组成,呈七星状,总积水面积3平方公里,总蓄水量80万立方,平均水深4米,深水区达12米。湖水四季清澈,水量均衡。湖区四周青山环抱,林木葱郁,山水相映成趣。
鲤鱼湖景区
位于兴仁县屯脚镇境内,距县城15公里,景区主体大坝系蓄水工程,集雨面积10.07平方公里。湖面面积为777亩,总库容408万立方米。湖中鱼类繁多,莲藻丰茂,湖水湛蓝深邃,湖区丘陵缓平,松杉挺拔,林深叶茂,葱茏苍郁,四周群山环抱,山环水、水映山可谓尽得山水之妙,使湖区静谧而恬淡。若荡舟湖上,湖光山色让人沉醉。
真武山公园
位于县城西南隅。据《兴仁县志》记载,真武山又名翠屏山,民国时期就是县城八景之一,有"红叶耸翠"之称。1997年兴仁县委、县政府为健全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把重建真武山公园列上议事

兴仁县
日程。1999年完成了真武楼、登山石阶、公园门厅、游泳池、獐戏水池、叠泉、壁泉、盆景园、荷枫水榭、榕荫小憩、百鸟园、金蟾护井、大雄宝殿等,使一座玲珑奇巧、生趣盎然的仿古园林在黔西南大地上俏然兀立,独领风骚。三家寨道堂:地外县境内"百里青龙"至"马堡树峡谷"景区的必经道上,坐落在林木葱郁、环境清幽的三家寨回族村寨之中,是统领十二万伊斯兰教徒的圣地。
媾庄严、肃穆的古典建筑群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省内外观光人士和海外游客,许多人曾为之题诗题词,有中国科学院杨冠雄教授题的"黔西南一胜境"和省政协常委、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省九三学社顾问冯沛题的"道传三家寨、国爱一中华"等。
人文景观
在人文景观资源方面,完整地保留着我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光辉灿烂,韵味隽永的文化遗产。我县是少

兴仁县
数民族聚居地,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有记录我国古代先民们在新、旧石器时代的活动,又为我们探究古夜朗文化提供宝贵线索的交乐汉墓群;有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我们研究伊斯兰教的传入,发展及变迁提供依据的三家寨道堂;还有金碧辉煌的佛教圣地——大雄宝殿;明代遗址马乃兵营和安逸土司,古建奇观东岳庙、陈氏庄园、省级文保单位寿福寺等都显示了兴仁悠久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陆』 划分县的时候地图界限是怎么划分的

行政区划的就是为了国家管理而设置的,其原则有三:

一、对统治者有利为原则;

二、农业经济的发展又是维持封建政权的基础,政区边界的划分注意使政区与地理环境相一致。

三、基本原则是“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以面积为基数,根据人口作调整,适当调整县的大小。

影响行政区划变迁的因素有:政治主导、自然环境、经济因素、文化因素

一、秦代以前的,县的划分由于战争频繁,国界变动,疆域的伸缩,通常国与国、县与县多以山川为界。但是也有所变化,汉代的郡县比秦的小,是因为后来分割了王国领域,结果使得与山川界限不符。后世基本沿袭。

二、政治主导,统治者为了提升该地区的地位,会重新分旧县置新县,进而影响县边界的变化。

三、自然环境,黄河流域多是平原,故县的面积较小,而山区多是以山川作为边界。图为明朝时期,图中的德安府与承天府的边界多以山川与河流为界。


历代的行政区划设置,不是凭空想象的,都是凭借前代的设置经验,总结利弊,结合风俗,文化,结合朝代的情况,稍微变化。变化的是幅员面积,行政中心,以及行政地位。县的设置划分原则较多,具体的还是要参照各县县志相关记载。

热点内容
红衣樱花女 发布:2024-07-08 12:54:29 浏览:727
方形玻璃瓶插花 发布:2024-07-08 12:39:27 浏览:66
小型花店大概多少钱 发布:2024-07-08 12:37:51 浏览:951
咸宁最好的花店 发布:2024-07-08 12:33:03 浏览:303
樱花香妹 发布:2024-07-08 12:24:56 浏览:931
玫瑰金喷砂 发布:2024-07-08 12:12:20 浏览:210
七夕节日有哪些 发布:2024-07-08 12:03:57 浏览:989
樱花谷驾校 发布:2024-07-08 11:50:26 浏览:797
发菜盆栽图 发布:2024-07-08 11:49:38 浏览:933
七夕节房子 发布:2024-07-08 11:33:05 浏览: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