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威县插花村

威县插花村

发布时间: 2024-07-08 17:22:40

❶ 神头村的神头民俗

神头民俗文化丰富,经进行发掘整理有:
鹊山庙会
大会一年两次,小会多次,而以农历三月初一为主会,仕农工商各色人等于农历二月二后开始陆续上山进香或进行商品交易,会期一个月。
鹊山庙会祭祀活动复杂多样,因其庙群规模大,基本上是道教文化掺和有佛教文化所供神仙偶像多样,主要有玉皇大帝、后土元君、神医扁鹊,另外诸如送子娘娘、南海观音、牛王、龙王等多路神佛,充分体现我国拜杂神的民族特点。茶棚有以所拜神佛偶像为群体建起的。如巨 (鹿)、广 (宗)、平 (乡)三县信奉南海观音的香客在神头村建起的一座茶棚,在一刘性农民家中,门口挂红旗,标明地域,挂神案,一方弟子设坛请神入天,并刻石记载,文曰“李老师虽女流之辈弟子千余。
会涉及地域广阔,会期长,每当庙会时从各地赶会以万计的远方香客促进了庙会市场交易发展。香客就是商客,庙会活动又引来商客,再有本地人民的参与,当时可谓仕农工商纷纷上会,五行八作齐全,会上牲畜、农具、家具、干果、刀枪、服装、乐器,小到泥人、糖人,无所不有。使鹊山庙会的神事活动和商业活动十分活跃。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后即开始有人上会,十五后日渐活跃,二月二十二后各种乡艺开始上会表演敬神,商品交易活动也进入高潮,至到三月初一止,有时过了初一,会仍不止,当时县衙据农时需要就出告示以止会。
但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在鹊山庙会上五行八作齐全,各项交易活跃,就是没有医药市场,民间传说是有医祖扁鹊在此谁人敢扯招卖药,悬葫行医。
神头茶棚
“茶棚”是为庙会服务的,故应先有庙会活动而后有茶棚,而更应先有香火而后有庙会。神头鹊山庙会历史久远。在汉唐之际香火已盛,庙会已产生,为香客朝山进香而沿途设置的供应茶水和临时歇脚的场所――茶棚也就产生了。于太行山东麓,山川河流呈东西走向,旧时交通非常不方便,到鹊山进香朝拜的香客多为东、南两个方向的人,东边有南和、任县、平乡、广宗、巨鹿、威县、南宫、新河、清河延伸到山东临清;东南有邯郸大名、曲周、广平延伸到河南安阳地区的汤阴、滑县等地,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路途遥远,乘车步行在途数日,所以鹊山茶棚延伸距高远,曲周、广平、巨鹿境内均有,入内邱境分南北两路,南路经官庄、吴村、近郎一线,北路金店、县城、小房岗到柳林合为一路,沿途均有茶棚,柳林以西到东营更为密集,三、二里一处,分布于道路两侧。
地域会馆性质明显,一般以一村或相邻的几村组为一棚,而以发起人居住村,或一主要村为茶棚名称,如任县岭南茶棚、张屯茶棚。有以交通线为主组成的茶棚,如鸡泽、曲周、平乡一路的为平乡茶棚。这样的茶棚只接待所属区域内的香客,不接待所属区域外的香客。这些茶棚一般由香客捐资所建,做为一村乃至数村之公产,有一方会馆的性质。
据调查,茶棚与民居相结合,由某地域香客出资购置炊具,苇席等固定放置一农户家,待庙会时开茶接人祭祀供神。这家农户腾出所有空房,协助烧水做饭,请神象挂神尊,俨然茶棚中人,茶棚与民居结合,历史无从查考,但那个茶棚在谁家都是固定不变,世代相传。如平乡、鸡泽、曲周三县茶棚在侯会生家,侯父在前几年去世前就交待其子:三县茶棚在咱家已有很多辈了都是一辈传一辈,传到你这辈也要这样办。买地盖房建茶棚,这种形式在鹊山庙会也为数不少。这多为邢台东南的广宗、平乡、任县、巨鹿、曲周、鸡泽、永年、广平等县香客集资购地,以一出资大户为首,在神头村及四周村购地建造。还有的在当地买地租给当地农民,租金用于茶棚开支,还有买山坡荒地,以种树收入维持茶棚开支。
捐资建庙,庙院做茶棚,庙棚合一,这种形式较少,但规模大。神头村东的四姑楼为任县张屯、岭南一片几村出资修建,有北楼、东楼和南楼,供奉姑姑 (何方神灵无以查考),在村东南岗置地10亩,每年庙会仅伙夫就有四人,香客自带粮米,自愿供献油钱,胸带红线为识别记号,三月主会期间自农历二月二十三日到棚分村排日,到三月初一前全部安排完毕,初一完成事神活动,初二结帐封库,每年到棚有三千人左右。
茶棚在内部管理上有其简单、易行、实用、效能的规章。大致有这几条;正房正位供神象,任何人不许占据;棚内不分贫富,人人平等;按时到棚,认真敬神,男女分住,防火防盗等,一般设掌棚一人 (最高领导),帐房、管库各一人,香客按居在区域分村排日有固定上庙到棚日期,自带粮米,一般是每人一天一升,米面均可,油钱 (香火钱)自愿奉献多少不拘。会后认真清帐,多余粮食及香火钱送居家以作补偿。规模大的茶棚还按居住区域划分为若干小棚,设棚头,协助掌棚人做好管理祭祀活动及日常事务。
神头抬杠箱
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一神头鹊山庙会上,有许多乡艺班子自动上会表演,以示敬神,这是鹊山庙会神事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众多的乡艺表演中,后河村的抬杠箱表演颇具特色,经笔者多次访问村中长者,现凭老人们的回忆记述如下。
所谓抬杠箱,就是四个人用两根木杠抬一箱子进行表演。箱子长三尺三寸,宽二尺一寸,高二尺三寸,四面分格彩绘,两面各分四格,共八格绘八仙图;两头各四格分绘竹、菊、荷、兰和石榴、番桃、柑桔、佛手。四周用彩色丝线把缝衣针串成串吊挂围绕三圈,闪闪发光。杠箱四角各有一柱,柱上挂红绸。整个箱子扎装的鲜艳夺目,箱内再用黄绸分别包上线香、红枣、花生和谷、麦、豆等五谷杂粮,意在敬神,求取五谷丰收岁岁平安。
杠箱表演时,把两根长长的柳木杠子和箱子用彩绳捆扎结实,由四名彪形大汉抬起,脚踩锣鼓拍节,沿街行走,两棍木杠上下颤动,彩绸飘舞,银针闪光,铿锵作响,加之简单而又舒展豪放的动作倒也十分吸引人。
抬杠箱为广场艺术,沿长街行走为脚踩锣鼓点四人齐步走,但每到宽敞之处也要转转场子,有前行后倒、十字插花、前蹲后仰等几项简单动作。到鹊山庙群前山门时有一跳山门表演,程式简单,但抬杠者要十分有力气,锣鼓声中,在山门下一角站好,一声号子西南东北,四人一齐箭步前跳,谓之窜杠,这一窜跳在一丈多远,而后又东南窜西北,在人们叫好声中完成四次窜跳,必定汗流浃背。
杠箱过山门后先到奶奶殿前表演一番。传说鹊山奶奶为后土元君,主管土地。万物土上生,作为农民自然无比敬仰,以求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后到神应王庙殿前表演,求神医扁鹊保佑,祛病免灾。这两处殿前都有小广场,方便表演,到此表演结束。杠箱抬回村中由专人保管,此人谓小头,来年还负责扎挂装箱。
神头回回
据王银海提供资料说:回回是流传在内邱县西部浅山区的一种民间歌舞。相传清朝中期,有一位编席的南方人流落到鹊山张公塔村。为了报答张公塔村人的收留之恩,在闲暇时刻,把“回回”这种民间乡艺传授给了村里人。
回回迄今流传已有近300年历史,历经多代沿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每逢过年过节,村里有大庆典活动,都要用此节目表示欢庆,有唱有舞,非常热闹,常常活动在村头巷尾,还要串村表演。
最隆重的活动是在神头村三月初一的庙会上。神头庙会是为纪念华夏医祖扁鹊的庙会,据老年人说,庙会大到三县九府十三省的人都云集而至,人多的井水都被汲干,神头村家家都打一眼井,俗有“鸡叫三遍不开庙殿门会有人被挤死”之说,还有县太爷“撵会”之传。而此庙会正是这一带村民向庙会献艺的时刻,村村都需向庙会献戏、献艺,表示村民对神医的崇拜、信仰,进行祭祀、祈禳活动等,也有五谷丰登,人畜安康,向神灵还愿之意。“回回”成为张公塔村向神头庙会献艺的专项节目。也就是本地人所说的“各村献各村的玩艺儿”。
平时,因本地十年九旱,水利条件差,“回回”这个民间舞蹈艺术,又成为求雨拜神的代表表演节目。
“回回”系民间乡艺,内容多以表现男女爱情和平民生活为主。主要曲调有“井台会”、“张清秀赶考”等。它的表演形式为广场艺术,走街串巷。演出队由40名演员组成。其中打钱鼓2人,打钱杆2人,打简板2人,吹羊角号的8人,打竹板的12人,花旦2人,打伞2人,打银锣2人,老丑1人,丑旦1人,打钗1人,打钹1人,打鼓1人,敲二钗1人,打大锣1人,敲小锣1人。演出时的主要动作:
全体演员由打钱鼓人领头,分别走“十二个角”,“葫芦串蔓”,“双套环”,“八角琉璃井”,“穿心一道杠”等图案。走完后,落成单环形,紧接着是两名花旦的双人舞,往后是两名打钱杆人和两名花旦的嬉戏舞蹈。最后是老丑、丑旦的双人舞。整个舞蹈抒情、铿锵、滑稽、诙谐,具有典型的内邱浅山区特色。舞后,由老丑在台中点戏,并口念顺口溜:“闲来无事上北坡,碰见个兔子掏窝窝,问你兔子干啥去,地主门上把酒喝。”然后老丑点到那个戏,那个戏的有关演员再到当中去表演。
演唱时,每个节目都有每个节目的动作和内容,步法、动作、扮相、道具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厚的感情色彩。
如两名花旦的双人舞和两名打钱杆人与两名花旦的嬉戏舞蹈。
花旦的扮相:旦角打扮,手拿扇子。动作是手持彩扇,右托按掌,左前点步,在对称的位置上脸面相对,出场亮相。然后上身左倾,在流水般的圆场步中,顺时针而走,突然转身一百八十度,左踏步半蹲,忽而起身,上身右倾,走圆场步,逆时针而行。接着又续上两名舞钱杆的男扮相,穿马褂长袍,头戴亮帽。于是男女各二人分成两个单环形;女围男转,急步如风。两名男演员却左手舞杆,有手击杆上的铜钱,迈着稳键的十字步,前后移动。舞蹈的节奏快慢分明,活泼灵活。
又如老丑、丑旦的双人舞。丑旦在回回的扮相中叫“丑老婆”,把个大葫芦画成小孩模样抱在怀里做道具。扮相是:用牛角做成纂戴在头上,脸上一边画上个大蝎子,耳朵挂上一对红红的尖辣椒,脚上穿上大花绣鞋。老丑在回回中被称为“丑老头”,身穿长袍,手拿棍子。二人的双人舞是:他们双臂前后摆动,走着匀速而发哏的正步,忽而碰面于台中央窃窃私语,忽而各自后退,招手对喊,翻来复去,诙谐而滑稽。
回回是神头庙会上固定的乡艺节目,深受当地人喜爱。尤其是那洒脱的钱杆舞,演员身穿武生服装,轻盈优美的十字步,左手舞杆右手击铜钱的明快节奏。一会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弓箭步亮相,左手持钱杆前伸横握;再加上两个花旦流水般的舞步,时而正转半圆形抖扇踏步半蹲,时而正圆形抖扇踏步半蹲,时而正圆形抖扇半蹲;还有丑老头、丑老婆的滑稽表演、三组演员交替舞动,甚为红火。
回回歌舞主要以打击乐为主,没有伴奏乐器。主要的传统乐器和特点是:
银锣:又名钻子,属领头乐器。
钱鼓:仿曲艺上常用的六楞鼓。
钱杆:1米长杆上串有铜钱。一般在唱时用,手来回拨动铜钱。
简板:曲艺上常用的一种简板。
竹板:曲艺上常用的一种竹板。长6寸左右,宽1。5寸左右。
羊角:把羊角中间挖空,尖部去掉,进行吹奏。羊角的吹法很独特:l:xxO:llxxx xxlxxOlxxlxxOll
回回的服装和道具也有特色,扮相多以古装戏为主,道具中的伞为民间舞蹈中的官伞。
回回流传到八十年代末,村里只有老艺人王春保、王腊月、王怀、程文祥四人。现今,这几位老艺人相继离开人世,回回这种民间歌舞几乎失传。
回回作为民间乡艺,从扮相到服装、道具、打击乐器、舞步、表演、唱词等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很有挖掘价值。
神头鹊山表“功”
刘三冰提供资料说:古历三月初一,鹊山脚下,神头大庙会。扁鹊庙成了香客们的天地。他们焚香磕拜,祈祷祀奉,唱也舞也,无不体现于一个“功”上。所谓“功”,是指他们的祀奉活动皆是为神建树功业。这个功字已成了香客们的专用术语。香客们在把祀奉行动前的动员及头领的安排布置叫摧功。他们也说这是圣朝 (神)在摧功。要 他们这样做或那样办。还念念有词:
圣朝以上来摧功,天兵天将齐出征。摧的紧,摧的蒙,小鞭儿打的呜愣愣。圣朝刑法不留情,摧的昼夜不消停。担子重,脚生风,一股浪烟到圣中(神庙)。
在神前表述一番叫表功,也叫说功。大凡上庙的香客都带些贡品什物布施钱献给神。这就需要给神呈报,让神记上自己的功劳,以求神的保佑。比如任县一位香客在后土殿前表道:
表了一功又一功,一功一功往上升。俺是顺德府任县城,九郭宅大街老根营,十字大街有门庭,王门李氏赫赫有名。来给奶奶帮工程 (捐献)。带来银钱十元整 (人民币);也有粮米并花红 (五色彩纸)也有金箔整锭封 (焚烧品)。圣朝奶奶看分明,金笔写,银笔颂,朗朗大字写的清。上保安,下保平,保俺举家都太平。平平和和过光景;一家老小虎熊熊 (健壮)一年四季无灾星。明里舍,暗里赠,也有吃来也有用。
香客们表完功,起身拂尘,然后排列成队走几圈圈,叫圆功,也叫圆场。圆功时,他们像了却了一桩心事一样,如释负重,感到很轻松。信步三五圈,念几声阿弥伦佛 (佛语)了事。圆完功,莫算清,接下来为神跳舞助兴。这个活动叫跑功,或叫走功。跑功,一般是自由结合,或双人,或多人。大都手持扇鼓,打出节奏,边唱边跳。舞蹈的动作较简便,以十字步,叠脚跟为多。所唱内容不外乎表白、论理、争辩等,也有说经典故事的。
跑功无时间限制,而且是香客最有兴致,最能体现本能的一幕。激烈时,他们窜蹦跳跃,如痴如狂,完全进入忘我状态。欲问他们为何这般,他们说,是圣里摧的。还有的香客巅狂之极,突然倒地,不省人事。这样的事件叫罚功。这时,就有“明公明眼”(香客头)上前开导劝慰。此举功叫劝功,也称开锁解圣。
另外,还有许功、还功、跪功等。许功是指香客在神前的承诺,也叫许愿;还功是指如愿以偿的香客对神的回报,也叫还愿;跪功是指在神前长时间跪着,或手一柱香,等香烧完方止,以表示对神的虔诚之心。
神头鹊山祭祠
鹊山祠的祭祀活动,根据碑刻记载可以上溯至战国时期,有悠久的历史根源。后周显德年(954一959年)间,安国军节度使陈思让重修鹊山祠时,碑刻已有王称。宋嘉佑初年(1056年),宋仁宗患疾,遣使至庙求医,病愈赐封扁鹊“神应”之号。由于扁鹊累受朝封,到祠祀典的规格较高。明成化二十三年(1488年)《重修鹊山庙记》载:“迄今季春之月,有司岁以典礼从事,远近士女执香币奉牲醴,以致诚悃者争先而趋。”清康熙五十八年(1720年)(重修鹊山后土诸殿碑记)亦载:“至今二千余年,历代褒封,太府岁祭王之……”。祭祀,朝拜扁鹊的人员层次上至朝廷,下至平民无所不有。清内邱邑令施彦士曾赋诗记述庙会祭祀扁鹊之盛况:夙闻上池水,今谒鹊王神。榱桷千年寺,牲牢九县人。是真风俗地,况值祓除辰。盛会年年有,何妨听我民。
除碑刻所记太府,有司岁以典礼祭祠外,朝廷亦派员到鹊山祠致祭。元中统元年(1260年),宣差太医提点李国侦奉皇帝圣旨致祭五岳四读,敬谒鹊山神应王祠,且申报谢。元中统三年(1262年)皇阙门逸士訾洞春特奉皇帝圣旨降祭东海渊圣广德王庙,敬谒致祭鹊山神应王之祠。元至元十七年(1281年),永宁王令旨,八班妃子懿旨,特差太医王口善降香致祭鹊山神应王之祠,以申报谢。元至元二十三年(1287年),皇太子……致祭……鹊山神应王之祠。
历代府县有司致祭均按定制规格施行。
庙会期间,在朝拜、祭祀扁鹊的同时,还常常要举行一些内容丰富的宗教仪式。其中有为神的诞辰举行的祀典,有为官府和民间信徒举行斋醮以祈求太平,风调雨顺或祈福消灾,还有民间的烧香拜神等活动。
烧香进香者一般有零散香客和某社团、香会组织的香客两种。零散香客进香比较简单,不用举行仪式,只是跪拜、烧香、献供,上随心布施以表示虔诚之心即告结束。有组织的香客先烧香,跪拜神灵,再由香头表诵。他们表诵的韵律一般比较简单、通俗,带有民间文学和神话传说的性质。部分香会表诵时由香头带领,香客齐声唱诵。表诵完毕再行献供、布施“香火钱”,最后在庙前举行文娱活动,称之谓“陪功”,仪式才告结束。民间香客祭祀的目的五花八门,一般根据自己所求拜的事项,对烧香朝拜的神祗也有所侧重。进香者有为了祛病消灾的,有求子求女的,有祈福求财的,有求取功名的,其申也不乏事毕还愿者。
神头鹊山斋醮
斋醮,俗称做道场,打醮,是道教祭祀神灵的一种宗教仪式。斋醮的天数和法师人数多少,视道场大小而定。时间一般是三天,法师一般是三人或五人,道众四人或六人,音乐吹打伴奏者数人。主醮的法师,由年高德重的长者担任,称之谓“高功”,位于中央。上首法师称“都讲”,主持坛内经卷;下首法师称“监斋”,主持坛内的一切仪式;道众称“表白”;乐队在左右两边。斋醮从摆坛、起鼓、开坛、迎神、净坛、念咒、礼诰,到上表、转供、焚褚、诵经、下座、送圣、收坛都按照严格复杂的程序进行。所上的“水、果、香、花、灯、茶、食、宝、符、衣”,称之谓“十供养”,也有道教深刻的含义。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内丘县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突显地域特色文化,展示内丘扁鹊文化风采,积极保护文化遗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对神头村古环境、古风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和利用。

❷ 请问河北邢台威县历史。

威县历史悠久,相传大禹之父鲧曾在此筑堤防洪、拯救众生,现存有“鲧堤”遗址,威县曾为元朝威州州治所在地,“威”字源于宋代天威军曾驻扎威州所辖区域,寓意“威武”。夏禹之前,境内已有人群渔猎稼穑,繁衍生息,其建置历代多变。

西汉后期,汉平帝封宗亲刘如意为广宗王,置广宗国,威县地属之,东汉初置经县,属安平国;隋初,在经县废址置经城县,后分置府城县,属贝州;唐朝初年,于宗城县置宗州,宗城县、经城县、府城县属宗州。

宋初,宗城、经城二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1073年降经城县为镇,并入宗城县,威县境为大名府宗城地;元太宗六年,宗城县并入洺水县,仍属洺州。1247年,洺水县遥隶邢洺路威州。

元中统三年(1262年)升邢州为顺德府,威州属之,后改属广平路;民国初年,沿袭清制,威县仍属广平府。

1945年6月,威县解放,临清、冠县、邱县、南宫、曲周、鸡泽等县在境内的“插花地”亦划归威县,属冀南行署四专区;1949年8月,冀南第四专区与太行第一专区合并为邢台专区,威县属之;1993年7月至今,威县属河北省邢台市。

(2)威县插花村扩展阅读

交通优势

威县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地带,位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黄金十字路口”,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均在威县4小时交通半径之内。

威县交通四通八达,大广高速(广州-大庆)、106国道(北京-广州)纵穿南北,青银高速(青岛-银川)、东吕高速(山东东营-山西吕梁)、340国道(山东东营-陕西子长)横贯东西,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京九铁路、邯黄铁路、京港澳高速四周环抱,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热点内容
醉碟花花语 发布:2024-11-26 13:35:04 浏览:640
牡丹三个三 发布:2024-11-26 13:32:38 浏览:48
一朵大红花歌词 发布:2024-11-26 13:29:04 浏览:74
杀虫剂能杀绿植蚜虫吗 发布:2024-11-26 13:28:30 浏览:975
康乃馨花图片唯美 发布:2024-11-26 13:20:15 浏览:819
易摆网盆栽 发布:2024-11-26 13:01:57 浏览:436
寒假盆栽 发布:2024-11-26 12:52:11 浏览:364
盆景苗木批发 发布:2024-11-26 12:51:24 浏览:996
属性盆栽 发布:2024-11-26 12:39:23 浏览:137
一级花卉技师 发布:2024-11-26 12:39:10 浏览: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