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花卉风景画

花卉风景画

发布时间: 2024-07-31 13:35:12

❶ 浠涔堢粯鎴愪簡涓骞呰糠浜虹殑澶忔棩鑽峰橀庢櫙鐢

濠峰┓鐜夌珛鐨勮嵎鑺憋紝缁樻垚浜嗕竴骞呰糠浜虹殑澶忔棩鑽峰橀庢櫙鐢汇

鑽疯姳锛屾槸鑾茬戣幉灞炲氬勾鐢熻崏鏈妞嶇墿锛屾牴鑼庤偉澶у氳妭锛屾í鐢熶簬姘村簳娉ヤ腑锛涘彾鐩剧姸鍦嗗舰锛岃〃闈㈡繁缁胯壊锛岃铚¤川鐧界矇锛岃儗闈㈢伆缁胯壊锛涜姳鍗曠敓浜庤姳姊楅《绔锛岄珮浜庢按闈涔嬩笂锛岃姳鑹叉湁鐧借壊銆佹繁绾㈣壊銆佹贰绱鑹叉垨闂磋壊绛夊彉鍖栵紝鑺卞悗缁撳疄锛涙灉涓烘き鍦嗗舰銆

鑺辨湡6-9鏈堬紝鏋滄湡9-10鏈堬紝鍏鍏冨墠涔濈櫨澶氬勾鍓嶇殑娈峰懆鏃朵唬锛屼汉浠绉拌嵎鑺变负鑺欒嵂锛屽悕绉扮殑鐢辨潵褰撹拷娼鍒板湡鍦板浗鏈夌殑鈥滀簳鐢板埗鈥濄傝嵎鑺卞師浜т簬涓鍥藉崡鍖楀悇鐪侊紝鍒嗗竷浜庡浗澶栫殑淇勭綏鏂銆佹湞椴溿佹棩鏈銆佸嵃搴︺佽秺鍗椼佷簹娲插崡閮ㄥ拰澶ф磱娲茬瓑鍦般

鐢熼暱涔犳

鑽疯姳鏄姘寸敓妞嶇墿锛屾у枩鐩稿圭ǔ瀹氱殑骞抽潤娴呮按銆佹箹銆佹布娉藉湴銆佹睜濉橈紝鏄鍏堕傜敓鍦帮紝涓嶇埍娑ㄨ惤鎮娈婄殑娴佹按銆傝嵎鑺辩殑闇姘撮噺鐢卞叾鍝佺嶈屽畾锛屽ぇ鏍褰㈠搧绉嶅傚彜浠h幉銆佺孩鍗冨彾鐩稿规按浣嶆繁涓浜涳紝浣嗕笉鑳借秴杩1.7绫炽備腑灏忔牚褰㈠彧閫備簬20-60鍘樼背鐨勬按娣便

鍚屾椂鑽疯姳瀵瑰け姘村崄鍒嗘晱鎰燂紝澶忓e彧瑕3灏忔椂涓嶇亴姘达紝姘寸几鎵鏍借嵎鍙朵究钀庨潯锛岃嫢鍋滄按涓鏃ワ紝鍒欒嵎鍙惰竟鐒︼紝鑺辫暰鍥炴灟銆傝嵎鑺辫繕闈炲父鍠滃厜锛岀敓鑲叉湡闇瑕佸叏鍏夌収鐨勭幆澧冦傝嵎鑺辨瀬涓嶈愯崼锛屽湪鍗婅崼澶勭敓闀垮氨浼氳〃鐜板嚭寮虹儓鐨勮秼鍏夋с

❷ 推荐几位擅长画花/静物的油画家把!谢谢

较早来到新西兰的画家中,最有才能的是W.霍奇斯。
A.厄尔也是较早遍游新西兰的艺术家。他曾在新南威尔
士定居了一段时间,1827~1828年又来到了新西兰的北
部。他的风景画和以毛利人为模特儿所作的习作,技巧
平乏,但十分合乎习俗,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19世纪
的英国移民们带来了英国美术的光辉。移民中有许多有
才能的业余画家,他们多用水彩作画,旨趣十分古朴。在
风景画中,一些关于毛利人生活的作品,可以传达出真
实的情感,淡淡的乡愁和对新土地的敬畏感。W.福克斯
既是一位政治家和殖民地的总督,也是一个绅士风度的
业余画家,画有大量有关他生活的素描和一些精美的水
彩画。W.斯温森画了一系列感受性强的风景和丛林习作,
经常强调人在大自然之前显得卑微的寓意。J.金德的水
彩画,把脑海中所影印的平淡、井然有序的英国风景移
植到殖民地的风景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开始接受本土艺
术传统的画家J.A.吉尔菲兰和C.希菲。吉尔菲兰的素描
册(现藏达尼丁的霍肯图书馆)十分出色,其中插图异常
生动。他们对毛利人美术传统的发现,拓宽了作品的领
域,为自己艺术灌注了新的生命力。吉尔菲兰以毛利人
为模特儿连续画了各种不同姿态的素描,精心之作《一
个土人村庄的内景》反映了封闭、群居,但充满活力的
毛利人社会。希菲也画毛利人,他是新西兰风景优秀的
阐释者,最有观察力的人之一。他画新西兰,不只把它
视为一个广阔和空旷的国土,而是力图描绘出它的独特
性。可惜吉尔菲兰和希菲没有发展传统,也没有留下追
随者。19世纪后期的一些业余画家,用英国浪漫主义风
格来表现新西兰,出色地解决了前人在风景画中没有解
决的技巧问题。他们利用闲暇时间作旅行写生,不知疲
倦地寻找风景区和大自然雄伟的奇观。由于他们洞察了
新西兰风景的内在构造,他们的风景画,色彩柔和谐美、
生动自然,给人深刻的印象。
19世纪后半叶,美术机构和美术学院的建立,定期
举办美术展览会,艺术家地位的提高,使得职业画家的
生存成为可能。职业画家最早并非出生于新西兰。19世
纪90年代前期,3名欧洲有经验的画家来到了新西兰,P.
van der韦尔登定居在克赖斯特彻奇,J.奈恩定居在惠灵
顿,G.P.纳利在达尼丁教了一阵书后,移往奥克兰。他
们全是职业画家,并且多才多艺。他们带给新西兰令人
兴奋的新颖风格,新西兰也带给他们异域的美,从而形
成了新的传统。纳利以肖像画著名,韦尔登擅长荷兰风
格的风俗画和风景画,奈恩则表现出类似于印象主义早
期风格的田园景致和肖像画。他们的作品十分逼真,对
新西兰美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新西兰19世纪末
美术的发展。
20世纪初新西兰的美术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新
西兰的画家逐渐走向成熟,其中,A.W.沃尔森继续用水
彩制作传统的风景画、海景和当地的灌木丛。M.O.斯托
达特作为一名风景画家和静物画家在基督堂市享有崇高
的声誉。R.麦克尔泰尔和O.莫顿的艺术对大都市产生过
震动。一位名叫F.霍金斯的女画家,精通各门画种,多
才多艺,被誉为“传统主义者、现代主义者、新西兰民
族主义者”,是新西兰殖民地时期绘画中最杰出的代表。
1952年,新西兰政府任命一名专职教授,管理奥克
兰美术馆,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推动美术事业。
1963年以英国为模式建立了伊丽莎白二世艺术委员会,
编纂了政府对视觉美术和有关活动的纲领性文献,还规
定了国家资助艺术事业的标准。一批有成就的画家开始
涌现出来。T.A.麦科马克虽没出水彩画的范围,但他的
风景画和花卉画却受到人们的称赞。J.威克斯是一位粗
犷、喜爱冒险的艺术家,他旅欧归来,广泛地与艺术鉴
赏界为伍,在最令人喜欢的静物画和风景画中作出了突
出的贡献。油画家M.T.伍拉斯顿和C.麦卡恩毅然地打破
风景画和人物画中一般的陈规,经常在宽大的尺幅上作
画,追求独立的线条。因为上述 4人几乎在新西兰渡过
了一生,作为酬谢他们艺术的成就,政府曾为他们举办
艺术回顾展。在更年轻的一代人中,值得提及的是成长
中、相当数量的毛利人画家,他们的艺术也应归于本土
艺术的发展。

❸ 水粉 风景 花卉 的画法

花的画法示例

不同花有不同的画法。为了初学者便于理解,现将各种画法与表现效果的关系举例说明如下:

阳光下的白玫瑰。白花虽不像红花、黄花那样艳丽,然而她有最丰富的色彩变化,光照、投影、反光、透光交炽辉映,色彩淡雅明丽,在暗色背景的衬托之下更显得艳丽无瑕——这就是这张画的表现意图。其画法步骤是这样进行

①起好大体轮廓后,首先涂上暗色的背景,留出花的部位。这时白花不画自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色彩关系。

②根据半球体结构受光、背光的色彩转化规律,概括地区分出总的体面关系。一方面是为了表现花的基本体积与结构,同时也借此在强烈的黑白对比中寻求中间色调的变化,加强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联系,使之融为一体。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要敢于把白花的暗部画重,与背景相接应;同时又要充分体现花的透明感。二是抓住几个对表现体积与动态有决定性作用的典型花瓣,准确、肯定的画出其基本形,而对一般花瓣暂不必一一描绘。

③调整一下整体关系,进一步充实亮部、灰部、暗部的形体结构和色彩变化,描绘重点花瓣的细节,使画面臻于完善。

含苞的牡丹花开始同前。此花的球体特征更加明显,所以先按圆球体画出主要部分,然后再在圆球的上部由外及里或由里及外依次画出各层之间重叠花瓣。

姚黄牡丹。这种牡丹是由多瓣聚集而成,根部的大瓣如同托盘,顶部的许多小瓣聚成球体。由于花瓣薄而透明,花瓣的深层辉映着暖色的透光效果,色彩艳度超过受光部位。表现这种繁多的花瓣时,不必一一细描,强调总体感觉。把握基本的色彩关系和虚实变化,除了几个大瓣和处于明暗交界处的几个小瓣作具体处理外,大部分的花瓣都不太强调它们的边沿轮廓,只要依据花瓣的形状和方向在调色和用笔上略加变化就足够了。这样由于花瓣明暗变化减弱反而增强了透明感。在处理暗部的花瓣时,先用底子的暗色画入,然后再用比此底子亮些的粉质灰色压出边缘,有意识地让底色部分透出,这样更显得饱含水分、轻薄透明。

球形的菊花花瓣细碎繁多,一一勾画必显琐碎,只涂大色块、缺乏必要的细节又不像菊花,其关键是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此画的方法是:先从整体关系入手,画出球体的基本体积,然后在大面的亮面上加上一些花瓣突起后暗部长投影的小暗面;在大面的暗部——主要是明暗交替或反光部位画出若干受到光照的亮色花瓣。当然要注意区别各个细节的明暗虚实,可随着体积的转化改变用笔的方法,使小瓣的感觉似有若无,在重点地方仔细画一下结构变化,以实带虚、虚实相宜,各种点之间呼应起来,使画面丰富、充实、和谐、统一。

逆光的月季花。强光照射下的花朵固然明快、鲜亮,然而背光处或阴影中的花朵也另有一番情趣:柔和、素雅,在中等明度的含灰色调中,有着含蓄、微妙的冷暖对比。为了衬托花的妩媚、洁净,在背景上运用了粗糙的肌理变化。画花时,则用笔轻柔,色中饱含水分,中心部分一气呵成,趁湿点上花蕊,使之融为一体,然后,再重点修饰一下花瓣边缘的转折与前后层次,使之丰富起来。

3.花卉写生的构图

花卉之美不仅在于花朵有艳丽的色彩、诱人的芳香,而且花与枝、叶的自然和谐更有天然之趣,处理好枝、叶及整个情势、动态,也是花卉写生的一个课题。有些花卉实际开花很一般或不常开花,如竹子、文竹、松树盆景等,在花卉中属于观叶植物,足见画好枝叶的重要性,描绘庭院花卉一角,这是极普通的一角,粗壮的仙人球开出洁白秀丽的小花,旁边的兰叶以婀娜多姿的曲线与仙人球垂直的花茎相映成趣,构成了轻音乐般的诗情画趣。画幅采用了中性灰调,在低纯度的色彩烘托下,白花蕊部的淡淡的黄绿色才显得鲜嫩清秀,富有生机。整个画面的情调与构图中的点、线、面的配置,光影、色调的处理是分不开的。环境衬托了花的艳美,花朵也点缀了环境的幽雅。

在花圃写生,重要的在于选择和组织。不仅要选择典型的花朵,还要尽可能有相应理想的背景。花朵的向背、聚散,枝叶的动势,都是构图中的重要因素。在自然生长的花丛间很难找到一个现成而又完美的构图,大多数情况下,还要根据画面的需求进行再加工,或选取这—株上的叶,那一株上的花;或加强某一部分削弱某一部分,只要安排合理,是有助于画面表现的。

有条件时也可以进行插花写生,将采集好的花朵进行选择搭配,置于瓶中,对花形大小、光照、颜色、疏密集散等都可进行人工调配,这样将更有利于对花型的结构及表现方法作认真的研究。插花是一种艺术,也是绘画中人们喜闻乐见的描绘题材。

作品欣赏:

关于绘画风景的一些总结

1晨,早晨在太阳未出之前,大地刚从黑暗中醒来,由于露水和雾气较重,整个对象显得较为偏冷,朦胧。太阳出来以后,景物的受光部分偏浅的玫瑰色、淡黄一类的暖色,背光部分相对偏紫,蓝绿一类冷色。
2傍晚,夕阳西下,全部的山川河流被抹上一层金黄,景物的受光部分为淡的橘红,橘黄色,天空则常呈现亮的黄紫灰、黄绿灰一类的补色,落日后,所有景物逐渐变成紫青色,蓝黑色,直至夜幕降临。
3晴天,阳光的映射下,景物的形体和轮廓变的清楚、明确。光线越强,物体的反光越明显。早、中、晚的阳光是有差别的,清晨的阳光在上午10点左右,与下午4点以后的阳光偏暖,中午呈亮白色,反光强烈。影子偏蓝紫色,色调主要倾向是黄白色或亮黄色。
4阴天,由于阴天没有阳光的照射,光源呈散射光,景物的受光面偏银灰、蓝灰一类的冷色,而背光与立面色度较重,多呈紫褐、褐绿、赭绿等一类暖色,反光不明显。
5雪景,地面,树林,山岭上的雪色彩特别亮,天空往往处于中间色阶,如有阳光时雪的受光亮而暖,投影由于受天光影响带一点兰色,画雪时,尽量画出它的体积感和松软性。
其他地方色彩注意事项:
山,远山要画的概括,简练,中,近要依据山的起伏,形态等特点画。画山时要注意符合自然规律,注意裁减和取舍。有阳光照射时山一般是受光暖,背光冷。
石,要注意表现体积的感觉,受光面呈亮的冷色,背光成赭褐,紫褐等一类的暖色。
树,树的色彩主要以普蓝、群青、橘黄、淡黄调出各异的绿。受光面以粉绿,紫罗兰,钴蓝。湖蓝与其他颜色调和后所组成。
水,一般要表现静态水和动态水,可以依靠笔触的不同来区别。水往往受天光的影响,波浪暗部色彩偏暖,上午或下午阳光侧射时,水面倾向较深的蓝紫色,中午偏蓝灰色。
天,天空不要画的平涂一样,应该有变化,要表现出高深的空间感,有时上部颜色深,下部颜色浅,有时上部颜色浅,下部颜色深,不能平涂成一样,但差别不是太大。
云,画云时要注意表现云与天空的关系,云有厚、薄、大、小、虚、实之分。
房,在画房屋时,要注意房屋的比例结构和透视关系,以及整体的协调关系。
总之,在画景物时尽量颜色不要太单一,不如树是绿的,不要平涂成一样,树有受光和背光,受光面可能是黄绿,背光可能是绿里有蓝紫的深色,还有介于受光和背光的固有色,是树的本色,从这些再细分,树的枝杈呀,有的地方的叶子稀少有的繁茂,色彩尽量在不脱离主色调绿的基础上丰富一些,比如粉绿,淡绿,黄绿,青色,土黄,翠绿,蓝紫色,等等。
最后,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事物的投影,就是影子,在一副画面里是非常重要的,有时画面有些飘的感觉,加上深色的投影就可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
我再介绍一点我上学时学的,任何事物都有亮部,暗部,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抓住这这几点再注意色彩的运用就可以画出好的风景画了。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的规律:
亮部色=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中间色=固有色+光源色
暗部色=固有色+环境色

❹ 眼盲心不盲,清代著名画家汪士慎画的梅花暗香浮动!

汪士慎还善于做诗,他喜弹琴,特别在他目有痼疾,将成残废时,常常抚琴 *** 。汪士慎把嗜茶、爱梅及赋诗三者融汇一起,形成笔墨,构成了书画艺术上的淡雅秀逸的风格。所以,在巢林诗中,咏茶的就有20 多首。“茶苦”而清,“梅清”则高,好友金农送他“茶仙”的雅号。

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汪士慎出生在安徽休宁县富溪乡,这是个有名的产茶之地。有关汪士慎早年在家乡的生活、求学等情况,至今仍是个谜,世人知之甚少。他是1723年离开徽州去扬州的的,这时他已经37岁。

据说,汪士慎平时寡言少语,与人交往时,从来不提他过去的事,也从来不提他家乡的事。按常理分析,汪士慎对在家乡时的际遇,一定有难以启齿之处。是什么原因人们无法断定。在汪士慎留下的作品中也许可以找到他前半生的蛛丝马迹。

首先是汪士慎的画作。很多字画作者,在自己作品的落款中都留下自己的籍贯。这是为家乡“争光”也好,纯粹习惯也罢,但至少可以让欣赏者知道作者是哪里人。汪士慎在画作中,常常写着“富溪汪氏”,有时写“溪东外史”。由此,人们就只好在休宁的富溪之东去寻找汪士慎的居住地了。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其次是从汪士慎一生多次使用的“别号”上,后人能知道他在家可能排行老六,人们称他为“汪六”或“汪六先生”。

再次是汪士慎的诗作。汪士慎留下了一本诗集,名叫《巢林集》。在这部诗集中,比较明显透露出他的身世的有两首,一为:

忆昔同少壮,怀抱多慷慨。

接纳重义气,谈笑生悲凉。

从这首诗中,似乎看不出当年的少年,如今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当然,这自然就让人想到这个当年胸怀壮志、慷慨大义、谈笑风生的少年,可能是在后来的人生变故中遭受挫折、坎坷,而渐渐变处像一尊木偶。

另一首诗为:

身依故土家何有,鬓欲成翁事已非。

寄语故人应颤伍怜我,我怜无处对春晖。

清 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页

身在“故士”却没山洞困有家,这是怎么回事?是与同村族人有矛盾?是家庭其他成员不容他?不过,虽然已经离开了“故土”,但他还是希望“故人”能同情他,谅解他:他有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情,却因身在异乡而无法报答!这首诗,多少能让人读出汪士慎离开家乡的无奈……一片无可奈何的惨境。

在汪士慎留下的这些作品中,人们无法寻觅他写诗、作画、练字、刻印的师承关系,好像他是个无师自通的怪才。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卖画置新居

37岁时,汪士慎携家带口来到扬州,投奔老乡马曰琯、马曰璐兄弟。马氏兄弟是徽州祁门人,一直在扬州经营盐业,当时已是名震扬州的大户。马氏兄弟具有典型的“贾而好儒”的品质,特别乐意结交文化人,对文化人也十分慷慨,只要有好字、好画、好书,那可能就成了他俩的好朋友。他们刻的《小玲珑山馆丛书》是极有名的,其中有不少濒临消失的珍贵图书,都是他兄弟俩高价购得,然后聘请一流的刻工,为他们精刻的,对文献的传承,起了很好的作用。

老乡兼画家的汪士慎的到来,受到马氏兄弟的厚待。马氏兄弟把他安排在自家的“七峰亭”。这个亭子,原来是马氏逗念兄弟在家接待文人墨客的一座“沙龙”。汪士慎来后,马氏兄弟请人来将这座亭子整理成住房,让汪士慎一家住在这里。由于这座亭子的四周散布着七块巨石,像七座山峰,因此,汪士慎将这一新居命名为“七峰草堂”,并自名“七峰居士”。

清 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页

汪士慎来扬州的一个重要外部原因,就是扬州当时是江南著名的繁华之地。这里经济繁荣,而且文气畅达,字画都有很好的市场。汪士慎来了之后,就开始卖画。但这个来自皖南深山的画家,显然不太适应这个环境。马曰琯曾写诗说他“嗜茶顶有茶经读,能画羞来画直酬”。这是说汪士慎在卖画时,不好意思和买画人讨价还价。

汪士慎的画,到底好不好卖呢?卖的价钱怎么样呢?没有直接的依据能让现代人回答这个问题,但实际的状况表明,汪士慎以画为生的日子并不好过。在汪士慎所处的年代,社会上比较风行的师古之风,临摹的古画在市场上比走俏,而汪士慎的画则有浓厚的文人画气息,有“师心”“师自然”的风格,即不受拘束的发挥较多。由于这一矛盾的存在,汪士慎的画作自然不会有很好的销路,就像他自己说的:“自笑成孤调。难堪入尘世。”清高自笑,但绝不随波逐流。

既然“不好意思”去卖画,那就把画交给一些书画贩子吧。

一个名叫边寿民的淮安人,一把从汪士慎这里带走了10册画。不久,捎信来说已经卖了4册,得了“三两八钱银子”,这在当时是很低的价格。接着,一名既卖画又画画的人,叫方可村,来帮汪士慎卖画。由于方可村对书画市场的行情很清楚,所以,生活拮据的汪士慎很愿意听他的意见。有一次,方可村约着汪士慎,两人一道乘船去宁波卖画。这一趟,汪士慎兴奋不已,不仅卖画挣了钱,还因为走江过海而大开眼界。

清 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页

自己卖画,加上叫朋友们代卖,汪士慎艰难地有了点积蓄。48岁那年,他委托马氏兄弟为他在扬州城物色到一处老房子。在当时,48岁已算步入老年了,汪士慎在这个时候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画室。

山茶水仙

汪士慎的新居周边,植有各种花卉,种植最多的是梅花,其次是山茶,这些花经常可见他的画作中。他的门前窗下,还有茉莉、栀子、牵牛、牡丹及梨花等,还有一棵高大的杉树。这些花卉,在汪士慎的画作中,大多显得冷艳、惨淡,并带有憔悴之状。后人认为这是汪士慎实际生活的写照。 汪士慎的新房,被浓密的树阴严严地罩着,因此,汪士慎给自己的新居起名为“青杉书屋”。此后,汪士慎在这个房子里创作的字画,都自豪地书上“写于青杉书屋”。

盲人书画家

作为扬州八怪“第一怪”的汪士慎,其书画造诣之深,是举世公认的,但他的苦难却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清 汪士慎 春风香国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就在乔迁青杉书屋的那一年,汪士慎患了眼疾。他的眼睛又热又痛,尤其是左眼,眼底布满血丝,红肿流泪。眼睛,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而更何况对于一个要靠眼睛来观察世界的画家呢?但汪士慎没有钱去求医问药,他只能忍受着眼疾的煎熬。

在汪士慎一生中,有个现象值得人们关注:在患了眼疾之后,他一反常态地经常出门旅游了。有人认为,这是汪士慎对自己眼疾后果有充分的预料――他想在失明之前,尽情地把世界看遍。

他的眼疾越来越严重,但为了生计,他还得不停地画。54岁时,他在画完一幅《梅花图》后,左眼终于失明。可能是早有思想准备,所以他并不没有表现得如何消沉,而是乐观豁达,继续作画,并称自己的创作是“独目著寒花”。他这时的画,当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就评价说“清品极高”。在他左眼失明的第二年,创作了一幅《乞水图》,画的是一个老翁,抱着一个瓮在“收藏”积雪;这是为了用雪水煎茶。郑板桥在这幅画上有题诗,称此画为“抱瓮柴门四晓烟,画图清趣入神仙”。画如其人,透过这幅画,人们能感悟到汪士慎品质之高洁。

清 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页

然而,汪士慎的不幸并没有就此打住。左眼已经失明,右眼的疼痛也在不断加剧。对此,汪士慎表现得十分镇静,他似乎感觉右眼失明是迟早的事,因此,在失去观察能力之前,他是尽情地多看,多看花卉风景;二是抓紧整理自己的诗集。“扬州八怪”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画兼诗,诗画相兼被后人认为是“扬州八怪”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人们普遍认为,汪士慎的诗写得很好,他在左眼失明后的第四年,将自己的诗作收集为四卷,名为《巢林集》。加上后来的诗,他的《巢林集》一共收集诗歌七卷。当然,汪士慎非常想把自己的诗集刻印出来,但就他的财力,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老乡马氏兄弟理解汪士慎,他的七卷诗集《巢林集》最后是由马氏兄弟资助他刻印的。汪士慎在双目失明之前能见到自己的诗集刊刻付印,当然是最令他快意的事。

66岁时,不幸再次降临在汪士慎的头上,他的双目失明了。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这该是何等痛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这个时候,他只有靠自己的“心”来观察世界和人生了,因此,他给自己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心观道人。

清 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页

两年之后的初春,突然降了一场大雪,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坐在家门口,情趣盎然地欣赏着眼前的雪景。看得兴奋处,他关上门,回到屋内,挥毫作画。

不一会儿,有人敲门。门外的狗也叫了起来。金农放下笔,去开门。

啊!是汪士慎!是一个小童领着他走来的,汪士慎已经失明好几年了,居然在这个天气里来到金农家。

清 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页

两人喝着热茶,谈着书画。说到兴致高时,汪士慎兴奋地用手摸索着去寻找笔,他要写字,还是作画?金农也激动起来。他赶紧为汪士慎铺开纸,研好墨,将笔递在汪士慎手中。汪士慎全凭着自己的感觉,挥笔在纸上创作了一幅狂草书法!金农看着看着,泪水止不住流下来。谁敢相信,眼前的这幅狂草作品出自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之手?金农忍不住在这幅作品的边上留下自己的一首长诗:

双扉久不闻人声,

忽惊打门声丁丁。

黄犬吠客披衣迎,

咄哉盲翁无世情。

袖中大字大如斗、

自言写时顿运肘。

心光顿发空诸有,

当前多少美少年,

有眼有手徒纷然,

但见满纸丑恶笔倒起颠。

叟兮又言小弟目盲非不祥,

老兄软脚叉又何妨?

木棉裘暖饱饭日,

复日明日还来荒寺话斜阳。

清 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页

在金农看来,那些青年(“美少年”)有眼有手又怎样?只会写些“丑恶”而已!而眼前的盲人汪士慎却是那样高洁、不染世俗之情(“无世情”)。眼睛瞎了,并不是不祥啊,“脚软”也照样能走能跑,改日还来与老兄“话斜阳”——这是多么超脱的一个盲人艺术家?

当然,双目失明后的汪士慎继续走访知音的事,肯定还有,但这之后还提笔“狂草”,就没听说过了。他后来的几年是如何度过的,没人知道。人们知道的只是这位杰出的艺术家死于1759年,即74岁时离世。

清 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页

热点内容
跨年送鲜花 发布:2025-01-16 01:33:18 浏览:917
牡丹江案例 发布:2025-01-16 01:30:21 浏览:161
荷花素描图片简单画法 发布:2025-01-16 01:26:16 浏览:234
再到鲜花 发布:2025-01-16 01:21:49 浏览:68
金茶花枯了 发布:2025-01-16 01:21:47 浏览:985
风玫瑰在线阅读 发布:2025-01-16 01:21:46 浏览:352
玫瑰的名字在线阅读 发布:2025-01-16 01:10:29 浏览:74
斑马花艺 发布:2025-01-16 01:05:32 浏览:829
收梅花儿香 发布:2025-01-16 01:03:13 浏览:125
搜搜花鲜花网 发布:2025-01-16 00:53:56 浏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