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叶氏花卉

叶氏花卉

发布时间: 2024-10-28 00:47:56

Ⅰ 叶恭绰出生于哪里


叶恭绰
叶恭绰(1881-1968年9月16日),男,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誉虎,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室名“宣室”。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祖籍浙江余姚,生于广东番禺书香门第,祖父叶衍兰(兰台)金石、书、画均闻名于时。父叶佩含诗、书、文俱佳。
书画家、收藏家、政治活动家。交通系成员之一。
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第二届中国政协常委。
中文名:叶恭绰
别名:裕甫、誉虎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东广州府番禺县
出生日期:1881年
逝世日期:1968年9月16日
职业:书画艺术家
毕业院校:京师大学堂仕学馆
主要成就:书画创作
代表作品:《遐庵诗稿》《遐庵清秘录》《遐庵词》《遐庵谈艺录》
祖籍:浙江余姚
性别:男
人物简介
家庭
叶恭绰(1881年~1968年9月16日),男,字裕甫,又字誉虎、玉父,号遐翁、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祖籍浙江余姚,其五世祖游幕广东。祖父叶衍兰,字南雪,以金石、书画、文艺名世,父佩_,字仲鸾,诗文、篆、隶靡不精究。
学术
家学渊源,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
早年以交通事业为己任,力行交通救国。
中年以后精于诗文、考古、书画、鉴赏。搜藏历代文物,品类颇广,至为丰富,为保存国宝不遗余力。文献古籍,经其整理,保存者尤多。文字改革,尽心尽力。书法用笔运腕,独有心得,精楷、行、草体,尤擅大字榜书,雄健豪放,绰约多姿,融会碑帖,自成一家。画则松石梅兰,尤喜画竹,多取元人神韵,秀劲隽上,直写胸臆。
年登八秩,先后将所藏书画、典籍、文物重器尽数捐献于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等市有关机构,以垂永远,令人敬佩。叶恭绰致力艺术运动五十余年,至老不倦,是中国现代书画大师,20世纪著名文人、收藏家,重要的美术活动家和组织者。其著作甚丰,主要有《遐庵诗稿》、《遐庵清秘录》、《遐庵词》、《遐庵谈艺录》、《遐庵汇稿》、《矩园馀墨》、《历代藏经考略》、《梁代陵墓考》、《交通救国论》、《叶恭绰书画选集》、《叶恭绰画集》等。另编有《全清词钞》、《五代十国文》、《广东丛书》、《清代学者像传合集》等。
事业
祖父兰台(南雪)为清末翰林,曾官户部郎中、军机章京。父亲中年早逝,在祖父膝下长大,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佳句名世。京师大学堂仕学馆毕业。
清末历任邮传部路政司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
民国后,历任路政司司长、交通部次长、总长、交通部长,并兼理交通银行、交通大学。民国24年(1935年)“上海市博物馆临时董事会”成立,叶恭绰任董事长。民国25年初《中国古泉学会》成立,叶恭绰任副会长。
建国后,任北京中国画院首任院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代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收藏
叶恭绰性喜收藏古籍和文物。他花了大量财力,收藏稀世珍宝,如西周毛公鼎、晋王羲之《曹娥碑》、晋王献之《鸭头丸帖》、清初张纯修《楝亭夜话图》等;收藏了大量乡镇专志、清人词集、清人传记、名僧翰墨、文物图录,如清人词集有5000余种,《全清词钞》有3196家。
保护文物
叶恭绰为保护文物不遗余力。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他准备避难香港。临行前,秘密将珍藏的7箱文物寄存在公共租界英商美艺公司仓库,其中一箱就是毛公鼎。
民国29年,他的姨太太潘氏为侵吞财产,大兴讼事,并向日本宪兵队透露了毛公鼎藏在上海的消息。叶恭绰闻讯,急电侄子叶公超去上海主持讼事,并谆谆嘱托:毛公鼎不得变卖,不得典押,决不能流出国土。毛公鼎终于没被日军掠去。后来此鼎为发国难财的商人所得,抗战胜利后交“上海敌伪物资管理委员会”处理。上海市政府聘叶恭绰为毛公鼎保管委员会委员,并从军统局领回拨交南京中央博物院保存。
叶恭绰还将大批珍贵古籍和文物捐献给图书馆、博物馆。民国32年将地理类藏书等906种3245册捐赠上海合众图书馆;珍藏的文物或捐赠,或出售,尽归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等有关文化机构收藏。如《鸭头丸帖》归上海博物馆,《楝亭夜话图》归吉林省博物馆。
人物生平
叶恭绰,清廪贡生。
解放前
1902年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
1904年起任湖北农业学堂、方言学堂、西路高等小学堂、两湖师范学堂教习。
1906年捐通判,入邮传部,任总务股帮稿兼办京汉铁路事宜。嗣历任铁路总局建设科总科员兼承政厅机要科员、路政司员外郎、路政司郎中、承政厅佥事、机要科科长、承政厅副厅长、参议上行走、承政厅厅长、铁路总局提调,旋升芦汉铁路督办。辛亥革命时,任内阁议和处参议。
1912年5月,任北洋政府交通部路政司司长兼铁路总局局长;同年任中华全国铁路协会副会长。
1913年9月代交通部总长;12月改任交通部路政局局长。
1914年6月任交通部次长兼邮政总局局长,次年6月因故暂行停职。袁世凯称帝时任大典筹备处会办,1916年6月去职。
1917年7月复任交通部次长,兼铁路督办、邮政总局局长;7月张勋复辟,段祺瑞任其为讨逆军总部交通处处长。
1918年赴欧洲考察实业,翌年归国。
1920年8月任交通部总长。
1921年3月,交通部将原有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改为交通大学,以交通部总长兼校长;5月辞任,12月任梁士诒内阁交通总长,1922年4月去职,出走日本。
1923年5月,孙中山任其为广州大本营财政部部长,兼理广东财政厅厅长,未几辞兼职;7月代理大本营建设厅厅长,统一广东财政委员;11月奉派往东北,与张作霖洽商讨伐直系军阀事宜;12月任广州大本营财政委员会委员,
1924年4月兼盐务督办;8月任中央银行董事;9月去财政部部长职;10月去盐务督办兼职;11月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总长,1925年11月去职。
1927年任关税特别会议委员会委员、国学馆馆长等职。
1928年1月任张作霖安国军财政讨论会副会长、中国第一次美术展览会评审员。
1929年与朱启钤组织中国营造学社,与朱祖谋等组织词社,与龙榆生创《词学季刊》;同年兼故宫博物院常务理事、管理中央庚款董事会董事。
1931年12月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翌年1月去职。
1933年任中山文化教育馆常务理事兼总干事,倡设上海博物馆;同年10月任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
1934年被聘为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委员会委员,又被选为中国红十字会监事。
1939年在香港发起组织中国文化协进会。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移居九龙。翌年10月转往上海,拒受伪职,以书画自娱。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沪返穗。
1948年移居香港。
解放后
新中国成立后,叶回到北京。
1951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同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1952年5月任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委员。
1953年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54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务委员。
1955年任北京中国画院院长。
1957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叶恭绰还是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之一,曾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停止全国政协常委职务和解聘代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职务。
1959年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于1968年8月6日病逝,终年87岁。
1979年改正了1958年将他划为右派的错误。
1980年3月中国政协为他举行追悼会,平反昭雪。遵其遗嘱,骨灰葬于南京中山陵东侧仰止亭旁(仰止亭是在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之前,由叶氏捐款修建,以志他对中山先生知遇之情)。
上世纪书坛的无冕之王,成就非凡的杂家-书法大家叶恭绰。"天骨开张,盈寸之字,有寻丈之势。谓非出于异禀,不可得也。"是叶恭绰的后辈书法家启功对其书法的评价。
评价
叶恭绰除早年致力于交通事业外,生平于艺术、书画、诗词、文物鉴藏无不精通。
书工楷、行、草,主张以出土竹木简及汉魏六朝石刻、写经为宗。他用笔运腕,独有心得,笔法雄强朴厚,妍媚动人,自成一家。人称其书有褚之俊逸、颜之雄浑、赵之润秀,誉为当代高手。
画则竹梅松兰,尤善画竹,秀劲隽上,直抒胸臆。画就辄题诗词。全国性美术展览及书、画团体无不参加。
为了保护祖国文化遗产,使之不流入外国人之手,他购买了许多珍贵字画、碑帖、磁器、铜器、孤本、善本、外国难得之名著与故宫禁物,装成八大箱,惜均毁于沙面之变。一次他重金购得稀世珍品——晋朝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真迹,慨然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又先后将全部收藏品捐给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等市有关机构,以垂永远。
为弘扬传统文化,他刻印了很多典籍,尤笃于师友风义,近代文坛名流如文廷式、罗瘿公、潘兰史、曾习经等人的遗作,均系经他整理出版的。他的诗词亦达到很高水平。
主要著作
叶恭绰著作甚丰,主要有《遐庵诗》、《遐庵词》、《遐庵谈艺录》、《遐庵汇稿》、《交通救国论》、《历代藏经考略》、《梁代陵墓考》、《矩园馀墨》、《叶恭绰书画选集》、《叶恭绰画集》等。另编有《全清词钞》、《五代十国文》、《清代学者像传合集》、《广东丛书》等。
保护袁墓
1952年2月,北京市规划局准备迁移城内所有墓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城市建设。照此规定,袁督师庙和墓均在迁移之列。叶恭绰、柳亚子、李济深、章士钊联名上书毛泽东,呼吁保护袁墓:“主席赐鉴:兹有陈者,北京市府因计划关系,将城内各义冢饬迁出城,其中广东新旧两义园有前明蓟辽督师袁崇焕遗墓和祠宇历见载籍,数百年来祭扫不绝。明末满洲久为边患,能捍御者以袁崇焕为最。满酋后施反间,崇焕竟以冤死,天下痛之。新史学家亦佥称为民族英雄,但或不知其祠、墓即在咫尺。兹当提倡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之际,拟乞饬所司于该两处袁崇焕祠、墓特予保全,并力崇饰,以资观感,不胜企幸。”
毛泽东回复叶恭绰:
“数月前接读惠书,并附萨镇冰先生所作诗一首,不久又接读大作二首,均极感谢。萨先生现已作古,其所作诗已成纪念品,兹付还,请予保存。近日又接先生等四人来信,说明末爱国领袖人物袁崇焕先生祠庙事,已告彭真市长,如无大碍,应予保存。此事嗣后请与彭真市长接洽为荷。”
至此,经叶恭绰、柳亚子、李济深、章士钊等人的多方努力,积极呼吁,北京市政府对袁崇焕墓进行了全面的修葺,墓古迹得以保存。
政界生涯
早年
叶恭绰字裕甫,一字玉莆,又作玉虎,誉虎,晚年自号遐庵。他是广东番禺人,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年)十月初三日出生。幼读儒书。二十一岁,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二十三岁,任湖北农业学堂教员。光绪一九_六年,叶恭绰二十六岁,清廷成立邮传部,叶恭绰入部中文案处任职。越二年,升任路政司郎中──相当于后之司长。宣统元年,奉邮传部派往欧洲游学,兼考察铁路材料事宜。翌年回国,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任代理铁路总局局长。
民国早期
民国肇建(一九一二年),邮传部改为交通部,叶恭绰任路政司长,兼铁路总局局长。一九一三年,任交通部路政局长,兼代交通部次长。一九一四年,升任交通部次长,兼邮政总局局长。一九一五年六月,因涉嫌津浦铁路舞弊案,停职两年。一九一七年,复任交通部次长,兼铁路督办,邮政总局长。
出国
一九一七年七月,张勋复辟,段祺瑞起兵讨逆,任叶恭绰为讨逆军总部交通处处长。一九一八年,赴欧洲考察。翌年,归国。一九二_年,任劝办实业专使。八月,北京政府靳云鹏组阁,叶恭绰出任交通总长。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北京政府由梁士诒组阁,叶恭绰仍任交通总长,唯梁内阁为直系吴佩孚所不满,引发直奉之战。叶恭绰于一九二二年四月去职,亡命日本。一九二三年五月,南方政府孙大元帅任叶恭绰为大本营财政部长;十一月,奉孙大元帅命往东北,与张作霖洽商讨伐直系军阀事宜,事毕返广州。一九二四年四月,兼盐务督办,九月辞职。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段祺瑞出任北京政府执政,任叶恭绰为交通总长。翌年十一月,去职。
国民政府时期
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孙科出任行政院长,叶恭绰一度出任铁道部长,未久即去职。此后未再出任政府官职,转而从事文化慈善事业,如一九三三年,任“中山文化教育馆”常务理事兼总干事。翌年,在上海倡建“上海市博物馆”。一九三四年,被聘为“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委员,又被选为“中国红十字会”监事。
抗战以后
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爆发,叶恭绰侨寓香港。一九三九年,在香港发起组织“中国文化协进会”,并主办“广东文物展览会”。一九四_年,发起编印《广东文献丛刊》,一九四一年辑刊《广东丛书》。十二月,香港沦陷,叶恭绰滞居九龙。一九四二年十月,转往上海,为拒受伪职,闭门谢客,以诗画自娱。
建寺弘法
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欧阳竟无继杨仁山居士遗志,主持金陆刻经处,校勘刻印佛经。一九一八年,开始筹设“支那内学院”,苦于经费无著。到了一九二一年,始得叶恭绰联络熊希龄、梁启超、蔡元培等发起组织院董会,并由叶恭绰等联名呈请北京政府,请予以拨款补助。叶恭绰并与熊希龄、梁启超等以彼等在北京政界之影响力,经北京的财政部与教育部会商,咨文江苏省政府,由江苏财政厅拨出基金十万元,补助内学院成立,并每月由国税项下拨款一千元,作为经常费。由于有了这项经费来源,支那内学院始向内务部、教育部备案,于一九二二年正式成立,开学授课。后来并开办法相大学特科,使内学院成为佛学研究重镇,追本溯原,叶恭绰等支持维护之功,实不可没。
一九一八年初春,叶恭绰与在京佛教居士蒯若木、蒋维乔、江味农、徐蔚如等发起讲经会,推徐蔚如南下宁波观宗寺,迎谛闲法师入京讲经。谛闲三月进京,在江西会馆讲《圆觉经》,七月讲经圆满,叶恭绰以北方佛法不振,希望请谛闲留在北京办一佛学院,培育弘法人才。谛闲以观宗寺工程未了而辞谢,叶恭绰与蒯若木居士各致赠香仪一千银元,其他居士亦各有馈赠。谛闲以此款,把观宗寺附设的佛学研究社改组为“观宗学社”,自任主讲,扩大招生名额,培育人才。后来,观宗学社人材蔚出,如_虚、常惺、仁山、宝静、戒尘、妙真诸师,都毕业于观宗学社,而弘法于中国各地。
一九三一年夏,叶恭绰与一位陈飞青居士,同在青岛避暑,鉴于青岛是一个国际性的都市,各种教会都有,唯独没有佛教寺院。适有他的同乡陈研卿、梁少廷二居士,想在青岛成立一处念佛会,找到叶恭绰,希望他出面向地方政府要一块土地。于是叶恭绰约集诸位善信及青岛地方上有力量的人士,在交通大楼开筹备会,倡议修佛寺,他并当场首捐一万元,在场人士也附和认捐。后来,叶恭绰在外埠又捐了一笔钱,并请青岛市长胡若愚拨了一块公地,修佛寺的事就成了定居。叶恭绰并推荐早年曾随从谛闲到北京的_虚法师,到青岛负责佛寺的兴建,这就是青岛湛山寺的起因。
佛学贡献
一九三_年,朱子桥居士在西北放赈,于西安城内的卧龙寺和开元寺,发现了宋版的《碛砂藏》,叶恭绰在上海,与沪上居士发起影印。其间克服种种阻碍,终于一九三五年,影印出宋版藏经五百部,在版本文献史上有极大的贡献。叶恭绰一向重视佛教经典文物的保存,早在一九二三年,他在北京即发起影印日本的《_字续藏》。一九三二年,由于查访西安发现的《碛砂藏》的缺册,在山西赵城县的广胜寺中,又发现金代的藏经,叶恭绰即与时在北平的周叔迦居士等共同发起,将金藏中有关法相唯识的典籍六十四种,选出来影印,名之曰《宋藏遗珍》。
叶恭绰在上海时,于上海赫德路佛教净业社的社址“觉园”内,成立“法宝图书馆”,专供佛教学者研究佛学,这亦是他重视佛学研究的功德。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叶恭绰由上海回到广州居住。一九四八年,以时局动荡不安,迁居香港。他已年近七十,闭户隐居,不见外客。在青岛住持湛山寺的_虚老法师也到了香港,在国内时局的剧变下,许多青年学僧也逃到香港避难,以人地生疏,食宿无著,有的被诱入基督教在道风山设立的“宗教研究院”。_虚有鉴于此,找到叶恭绰商酌,决定成立一所僧校以收容之。僧校成立,定名为“华南佛学院”,叶恭绰与王学仁、黄杰云、楼望缵、林楞真诸居士担任护法董事,支持佛学院的经费。
一九五_年,叶恭绰经穗北上,任中国“政务院文化委员会”委员。一九五三年六月,他也参加了“中国佛教协会”的成立大会,当选为佛协理事。同年十月,又担任“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一九五四年,任“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及“政协”委员。一九五六年,又任“中央标准语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一九六八年,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八岁。
叶恭绰多才艺,能书画,善诗,尤精于词。中年时,曾与词家朱祖谋、黄公渚、夏剑丞、冒广生等共结“词社”,与龙榆生创办《词学季刊》。他遗留的著作,有《遐庵词》、《遐庵汇稿》、《遐庵清秘录》,并辑有《广箧中词》、《全清词钞》。叶恭绰有侄公超,字崇智,曾任外交部长、驻美大使等职,辑有《叶遐庵先生书画选集》。
中山交往
与孙中山的交往
文物名称:孙中山任命叶恭绰手令
保存地:广州大元帅府博物馆
文物背景:
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当即电令正在日本避祸的叶恭绰回国赴粤往助,委以财政部长之要职,不久兼署建设部长、兼任税务督办。此文物为孙中山任命叶的手令。叶恭绰(1881—1968)字玉甫,又作裕甫、玉父、誉虎、玉虎,号遐庵,又号遐翁,晚年别署矩园。祖籍余姚,清光绪七年十月初三日,叶恭绰出生于北京米市胡同。叶恭绰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上一位极有影响的人物,在文学艺术领域更是一位著名人士。
叶氏世居余姚,自其五世祖游幕岭南,遂移家广东,成为所谓的“客家人”,并以书香文艺世其家。叶恭绰的曾祖父叶英华,字莲裳,工诗词,擅花卉、人物,有《斜月杏花书屋诗抄》、《花影吹笙词录》等。祖父叶衍兰,字南雪,号兰台,咸丰六年进士,官军机章京,是近代著名学者、著名藏书家,晚年主讲广州越华书院,冒广生、潘飞声等皆尝从他受业。有《秋梦庵词》、《海云阁诗抄》等。父亲叶佩_,字云坡,号仲鸾,以举人积劳保至候选知府,司榷江西,精诗文、书法、历算诸学,尤注意为子慎选师友,期以赓继家声。
叶恭绰秉承家学渊源,熏习有自,少年时即向名师授业。当列强入侵,国难频仍,少年叶恭绰便关心时务,“醉心”新学,志在“经世”,养成“未尝一日废书不读,兼好采访询问”,探讨问题的习惯,在中外史地方面,用功尤勤。至于诗词、文章,则属家传,更是不在话下。
叶恭绰十八岁应童子试,作《铁路赋》,为张百熙所赏识,以第一名录取为府学生。四年后,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光绪三十年(1904),叶恭绰参加清王朝最后一次会试,与沈钧儒、谭延_一同考中进士。光绪三十三年(1906),清廷创设邮传部,调充文案处文案,从此之后,叶恭绰便与中国新兴的交通建设事业结下了数十年的因缘。截至清亡,叶恭绰已经历升为该部铁路总局局长。民国建立,改设交通部,叶恭绰任路政司司长,继任交通部次长、署交通总长、交通总长。从而成为北洋政府时代“交通系”之主要骨干。叶恭绰在北洋政坛浮沉期间,颇有一些事情值得称述。
早在民国初年,叶恭绰为筹划设立全国铁路总公司,深切感到交通事业亟需蓄艾储才,遂于民国六年创设各路扶轮学校,两年后更创立交通大学三校,民国九年设立各路职工学校,广延专门人才。同时,陆续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留学,从此奠定了近代中国交通教育的基础。
至于收回铁路路权,叶恭绰更是功不可没。清末民初,全国各大铁路干线多由外资所建成,当时收赎各路及借款缔约,叶恭绰几乎无役不从,侃侃折冲,焦唇殚虑。而历年铁路外交中的失策,叶恭绰补苴罅漏,为国家挽回了不少利权。尤其是民国九年乘机收回中东铁路主权一役,决胜运筹,充分展现了叶氏机警果决的办事能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当即电令正在日本避祸的叶恭绰回国赴粤往助,委以财政部长之要职,不久兼署建设部长、兼任税务督办。虽然时间只有一年馀,叶恭绰就奉孙中山之命北返,以联络张作霖、段祺瑞,而消失于南方政坛,但因其曾任北洋政府要员,此举便足令不明真相的时人咋舌。其实,孙中山在民国初年任全国铁路督办时,已对叶恭绰的“交通救国论”及其工作能力深所赏识,知道他与北洋政客并非一路,方才有此一举,并不仅仅是因为两人乃广东同乡之故。
1926年底,张作霖在天津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叶恭绰为避张作霖之辟,遂弃职返回上海,专注于与翰墨之士的交往,与吴湖帆成为莫逆之交,帮助吴湖帆摆脱经济困境,支持吴门弟子精选吴湖帆画作,并为之题签作序,印行出版。
叶恭绰性格正直豪爽,胸怀宽厚博大。他原为前清重臣,又出任北洋政府之交通总长,后来竟追随孙中山,主政重要部门,这在民国政治史上可算是不多见的奇事,这主要在于他服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当孙中山去世以后,叶恭绰即在中山陵旁修建了一座“仰止亭”,以表达他对孙中山“高山仰止”的敬仰之情。
在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孙中山致叶恭绰信札四通,以111.1万元成交。

Ⅱ 商水县邓城叶氏庄园有哪些独特的自然风景值得欣赏

商水县邓城叶氏庄园,位于中国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是一处集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背景,其自然风景也是极具魅力和独特性的一部分。以下是叶氏庄园值得欣赏的几个独特的自然风景:
古树名木:叶氏庄园内生长着众多古树名木,这些树木见证了庄园的历史变迁,同时也是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为庄园增添了几分古朴和沧桑感,还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春日里,新绿的嫩叶与古树的苍劲形成鲜明对比,秋日则可见满树金黄,美不胜收。
庄园湖泊:庄园内的湖泊是自然风景中的一大亮点。湖水清澈见底,四周被绿树环绕,形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卷。湖面上偶尔会有几只鸭子悠闲地游弋,增添了几分生机。游客可以在此垂钓或划船,享受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四季花卉:叶氏庄园内种植有各种季节性花卉,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以及冬天的梅花,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花卉盛开,为庄园增添了无限的色彩和活力。这些花卉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前来观赏。
生态湿地:庄园周边拥有一片生态湿地,这里是众多水鸟和小动物的栖息地。湿地内植被丰富,水质清澈,是观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理想场所。游客在此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各种野生动植物,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生机。
田园风光:叶氏庄园周边的田园风光也是其自然风景的一大特色。广阔的田野上,金黄色的麦浪翻滚,绿色的稻田波光粼粼,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田园画卷。游客可以在此体验农耕文化,了解农村的生活方式。
星空观测:由于庄园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光污染,夜晚的星空格外清晰明亮。这里是天文爱好者的天堂,可以观测到银河、星座等壮丽的天文景象。在晴朗的夜晚,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气候宜人:商水县邓城叶氏庄园所在地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无论是温暖的春日、凉爽的秋季,还是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都有不同的自然景观可供欣赏。这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为庄园的自然风景增添了更多变化和魅力。
总之,商水县邓城叶氏庄园的自然风景以其多样性、生态性和美学价值而著称,是一处适合休闲度假、亲近自然的理想之地。

Ⅲ 莲的历史,品种,用途等!

莲花
莲,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是印度的国花。
中文学名: 莲
拉丁学名: Nelumbo nucifera
别称: 莲花、荷花,古称芙蓉、菡萏、芙蕖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毛茛目
科: 睡莲科
属: 莲属 Nelumbo
种: 莲 N. nucifera
分布区域: 中国
目录

简介
植物形态
植物形态
耐高温性
并蒂
植物花语
药用价值
展开
简介
植物形态
植物形态
耐高温性
并蒂
植物花语
药用价值
展开

拼音
注音
部首
结构
总笔画
五笔
lián
ㄌㄧㄢˊ

上下结构
10
ALPU
编辑本段
简介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子大而圆。花大,有粉红、白色两种。种子称“莲子”,包在倒圆锥形的花托内,合称“莲蓬”。地下茎肥大而长,有节,称“藕”。种子和地下茎均可食(亦称“荷”、“芙蓉”、“芙蕖”、“菡萏”);莲藕。莲房(a.莲蓬;b.指僧人的居室)。莲座(a.莲花的底部;b.佛像的座位,由佛座多为莲花形而得名)。[1]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莲全株
莲根茎
莲枝叶
莲花果
编辑本段
植物形态

莲[2]多年生长在水中,草本植物,为原双子叶植物睡莲目睡莲科植物,根茎最初细小如手指,具横走根状茎,即我们日常吃的莲藕。叶圆形,高出水面,有长叶柄,具刺,成盾状生长。花单生在花梗顶端,直径10~20厘米;萼

白莲
片早落;花瓣多数为红色、粉红色或白色;多数为雄蕊;心皮多,离生,嵌生在海绵质的花托穴内。坚果呈椭圆形或卵形,俗称莲子,长1.5~2.5厘米。在中国南北各省广为栽培。莲全身是宝,藕、叶、叶柄、莲蕊、莲房(花托)入药,能清热止血;莲心(种子的胚珠)有清心火、强心降压功效;莲子(坚果)有补脾止泻、养心益肾功效。莲藕可作蔬菜食用或提取淀粉(藕粉)。莲原指其果实,俗称莲蓬;花、果实都泛称为莲。其地下茎的肥大部分称藕。中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武汉、杭州等地的品种尤多。莲的历史
莲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300万年前)早得多。莲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 quoiagly plost roboides)、银杏Ginkgo

Ⅳ 并蒂莲的象征意义


并蒂莲的象征意义

荷花在生长过程中,”一般只形成一个花芽,一个分生中心,开一朵花。如果受到某种特殊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或内部的特殊变异,着生在一支茎上的花芽,便有可能分化成两个分生中心,进而发育两个象是双胞胎的花蕾,从而在一支花柄上形成两个花蒂,并开两朵花,结一对莲蓬,这便是并蒂莲。

并蒂莲有“花中君子”之称,是荷花中的极品,自古以来,人们便视其为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并蒂莲的象征意义有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并蒂莲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谕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并蒂莲的象征意义包括了男女爱情缠绵;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蒂莲”的名句广为传诵。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蒂莲”的名句广为传诵。并蒂莲有“花中君子”之称,是荷花中的极品,象征着百年好合、永结同心。并蒂莲,茎杆一枝,花开两朵,可谓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并蒂莲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谕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

并蒂莲是荷花中的珍品,其生成的几率仅十万分之一,是十载难逢的植物中的“双胞胎”,其遗传机制尚在研究中,目前还不能复制。荷花专家曾分别用生长过并蒂莲花的藕种和并蒂莲蓬里的莲子,反复进行培植试验,结果都不能生成并蒂莲花,证实其不可遗传,只能天然生成。在亭林公园中则有一块并蒂莲池,2011年6月在福州茶亭公园也被发现一株罕见的“并蒂莲”。

并蒂莲的栽培历史

虽然关于它的传说流传各地,令人心向往之,但真正栽植并蒂莲的地方却不多。当今成片栽植,精心培育,花繁叶茂,双萼并蒂,映日别样红的首推江苏省昆山市亭林园。该园种植之并蒂莲为千瓣莲,花瓣密集,1985年我们曾计数一朵竟有花瓣2601枚,真是名副其实,以致花头沉重,花梗容易折断,需立杆支撑,以免倒伏,但并蒂莲历来在所开之群花中未见结实现象。亭林园的并蒂莲,人称“元末古莲”。据“县志”记载:元末昆山名士诗人顾阿瑛于昆山正仪东亭村兴建“玉山佳处”园林,有亭、台、楼、阁数十处,在池中种植并蒂莲。相传荷种来自中亚细亚,并蒂莲有“双萼并头”、“九品莲台”、“四面拜观音”诸形,更有花茎顶端簇生十三个头的,但以双萼并蒂为稀世罕见。仲瑛“才情妙丽,广交天下文友墨客,饮酒赋诗,踏曲品画,文会之盛,冠绝一时”。当时名流倪瓒、高则诚等常往顾宅赏莲。相传东亭荷池池底铺以石板,板上钻孔如莲房,荷梗便从孔中钻出,故未被人挖绝,才得以流传至今。

正仪“玉山佳处”园林历600余年之沧桑,后荒芜凋敝,但并蒂莲却被留传下来。1935年叶氏曾发起成立“顾园遗址保存委员会”,整治园林,将东亭荷池重新修葺,池旁建大方亭一座,名君子亭,据叶恭绰氏考证该并蒂莲“决为天竺种无疑”。叶氏赏荷后并倚声作《五彩同心结》曲以记其事。曲云:“前身金粟俊赏,琼英东亭,恨堕风涡。六百年来事,灵根在,浑似记萝春婆。濠梁王气都消歇,空回首,金谷笙歌。无人际,红香泣露,可增愁,损青娥。栖迟野塘荒溆,甚情移洛浦,影悟恒河。追忆龙华会,招花笑,禅意待证芬陀。五云深处眠鸥稳,任天外尘劫空过。好折供维摩方丈,伴他一树桫椤。”时值盛夏赏荷季节,游人络绎不绝,竟使当时的京沪快车破例停靠正仪小站,以便赏荷游客,一时东亭荷池名声大噪。

解放后,1950年江苏省、昆山县人民政府决定恢复、发展传统名花,后县政府在亭林园东斋前建造了437平方米之荷池,将东亭的并蒂莲移来。另外还盆(缸)栽并蒂莲多盆(缸)。迄今已栽植50余年。1963年苏州拙政园亦曾从昆山正仪顾园引种40多斤千叶莲花(即并蒂莲)于远香堂北侧及香洲前水池中,当年即开花,吸引了许多旅游者。花池中有一花多至十三个花心的,花瓣总数达1400余枚,花朵因负荷过重而低垂。苏州文人卢彬士先生观后赞曰:“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周瘦鹃先生鉴赏之后曾著文志之,誉为“色香俱绝,不同凡卉”。其后,广州、上海、杭州等地植物园也相继来亭林园引种,使并蒂莲传播各地。笔者曾于1987年在湖北省武汉东湖见到该荷种(武汉东湖磨山植物园为中国荷花中心),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地至今尚未形成独特的并蒂莲花群,故今亭林园的并蒂莲池仍属世上少见。为此中国荷花研究专家王其超教授亦于1996年专程来昆考察亭林园之并蒂莲,赞赏有加。

并蒂莲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地下茎细瘦有节,发芽生长后先叶后花,叶单生,其莲藕味淡涩。

昆山亭林园经过50余年的栽培,在繁殖、管护、施肥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已摸索出了一套经验,使该珍品在每年盛夏向广大游客展示它的芳姿。

并蒂莲还可以栽植于各种大型的盆(缸)内,只要种植方法得当,环境适宜,亦能正常开花。

1999年,亭林园栽植并蒂莲四缸参加昆明世界园林博览会,陈列于江苏馆“吴中小筑”,其荷缸请宜兴均陶厂定制,盆边外围设计有彩釉并蒂莲浮雕,色泽清雅古朴与缸内并蒂莲相得益彰。

出现记录

2018年6月,玄武湖梁洲金陵盆景园内一盆缸栽荷花开出并蒂红莲。

2019年7月,遵义市城郊一片两年多无人管护的荷田里,开出了一支并蒂莲,并已结蓬。

2019年7月15日,北京圆明园第二株并蒂莲开花,6月27日,首次发现了第一株并蒂莲。

2019年7月,河南登封中岳嵩山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荷塘中,出现一株含苞待放的并蒂莲。

2020年7月12日,玄武湖接天莲叶的大湖荷花中出现并蒂莲。半个月后,玄武湖再现并蒂莲。

2020年7月18日,南京莫愁湖发现两株并蒂莲正含苞待放。

2020年7月24日上午,北京圆明园花卉基地出现一株并蒂莲。

2021年6月9日,南京玄武湖景区发现一株并蒂莲,两个花骨朵并蒂而生,含苞待放。

热点内容
清镇鲜花代送 发布:2024-11-24 03:17:05 浏览:487
一朵飘零的花第281章 发布:2024-11-24 03:05:44 浏览:558
牡丹花群 发布:2024-11-24 03:04:56 浏览:625
苏州鲜花绿植租赁 发布:2024-11-24 03:03:35 浏览:995
玫瑰花禁忌人群 发布:2024-11-24 03:03:07 浏览:228
茉莉花月塘 发布:2024-11-24 03:03:04 浏览:258
七夕情人节的诗歌 发布:2024-11-24 03:02:25 浏览:777
f花艺 发布:2024-11-24 02:58:41 浏览:639
鲜花包花纸 发布:2024-11-24 02:57:45 浏览:155
情人节巧克力卖什么价位合适 发布:2024-11-24 02:39:10 浏览: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