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玩花卉
① 另一个人美文摘抄
当代著名诗人,满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发表文学作品400万字。著有诗集《悲怆四重奏》《龙的纪年》、油画散文合集《艺术是历史的乡愁》、小说集《鼠年月光》等多部。国家一级作家。
另一个人
巴音博罗
解释虚无,并把它放在这里:说它,离去!
——卡内蒂
一
老那是个作家。确切地说,他是一个诗人兼画家。他的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诗坛上,还是很有影响的。后来他又玩起水墨,他画的壶和猫很有特点,当地艺术圈的许多人都知道他,也有许多人登门求画。一般情况下,老那对那些登门拜访的人总是很客气的,虽说他的画并不怎么太值钱,但求画的人也总是不空手,拎两瓶烧酒,揣两盒茶叶,也能如愿以偿。老那并不计较得失,也不视礼物轻重去敷衍。总之,他在某个小圈子里口碑一向不错,他是一个谦逊而和气的好人。
在这里,“那”姓是满族的一个老姓氏,是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八大姓氏里的第七个,出自于多音节满族姓氏那拉氏,而那拉氏是以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那拉河冠用的。音读Na,平声。好多人读错了,读为去声。老那刚开始时,还给予纠正,但读错的人多了,他也就听之任之了。
有什么办法呢?许多事情的发生,就是这么错误地进行着的,譬如今天,老那去一家新开张的花鸟鱼市场时,就遇上了一件奇异的事儿。
说起来也不能怪老那,因为这种情况,在生活中总是随时随地会发生的,只是我们没留意罢了。
那一天,老那本无意逛花鸟鱼市,只是恰巧路过而已,他每天的日程安排都是有固定规划的,他是一个守规矩的人。偶然发现,在新兴市场几家茶室边新开张了一家花鸟鱼市场,这让本来就对盆景花卉喜欢的老那停住了脚步,他决定先睹为快,先进去巡视一圈,看看是否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便特意拐了个弯儿,慢条斯理踅了进去。
那是一幢摩天大楼的底层,被管理者隔成一间一间的商铺。一楼呢,大部分都是卖花卉盆景的。二楼有一部分卖鱼,一部分卖鸟的。老那去的就是一楼,一进门左侧一家铺面文雅的盆景店。
他前脚刚一踏进门槛,店主人便放下手里的活计,三步并作两步急迎出来,一把握住老那的手,连连招呼:“哎呀,你今儿怎么有空闲过来,快坐快坐。”说着不由分说,簇拥着把老那按坐在一处茶台前。
“看茶看茶!”坐在案几后的另一人,也连忙招呼,“真是好久未见了,老兄一切都好吧?”
“哎,哎哎……”老那以为遇到了熟人,一边坐一边打量对面那人,却见是已四十开外的瘦汉,堆满笑的脸上稀稀拉拉留着一抹唇上胡须,单眼皮的眼睛此时早已眯成一条线,一口黄牙显然也是个烟龄极长的“瘾君子”。
老那觉得似曾相识,又不知到底在哪见过。也许随着年龄增长,经历的人与事日益杂多,老那经常会有遇见熟人却叫不上名字的尴尬事儿。有几回,甚至是对方在街上遇见他,热情地打招呼,过后,老那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对方是谁的难堪事。看来自己真的是老了,他在心里暗暗感叹。
也许今天又遇上这样难为情的事情了。
想到这儿,老那也极力挤出笑意,亲热地向对方问候:“您一向可好?”
“都好都好。”那人连连回答,又殷勤地为老那清洗茶盏。
不一会儿,新沏的一壶热茶就袅袅奉了上来。老那小心地啜了一口,连连赞扬:“好茶好茶。”那人也频频为老那续杯。直到这时老那才倒出工夫打量迎他进门的另一位。那是个年逾五十、白净面皮的微胖汉子,此时也恭敬地递过香烟,老那见状连连摆手,说:“不会不会。”那人笑道:“我记得你原来也好鼓捣几口的。”老那说:“真不会。”那人见老那坚持,也就不再相劝了。
唇上一抹小胡须的这时插话说:“感谢你当年对我的照顾。”说着连连作揖,老那一时也想不起什么事,只是一边在脑子里搜索着,一边嘴上应付:“不必客气,不足挂齿。”
那人又说:“当年一块儿玩盆景的老陈还好吧?”
老那恍惚记得,他确是认识一个卖盆景的玩家,至于姓甚名谁,也记不太清楚了,估计就是老陈吧,但他与那个老陈也有许多年不曾见过了,老那这时只是敷衍一下,说也有一阵子没遇见了,具体情况他也不知,就这样搪塞着,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那么老王呢?”
忽然,白净面皮的胖子又问,老那一时不知他说的是哪个老王,见老那迟疑,白净面皮的胖子有些嗔怪地又说:“你看你那记性,咱一个车间的老王呗,还能有哪个?”这一下,老那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因为他从未在工厂待过,怎么会成了“咱一个车间的”?!
“他……他……你是说……”他支吾一会儿,正考虑怎么回答,小胡子又说:“你可能忘了,咱们几个当年可是最好的哥们。”他一边说还一边拍了拍老那的肩膀,一双眼睛也亮晶晶地盯着老那。
老那本想再问,可白净面皮的胖子早就不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他热情地拉着老那的手,非得让他选一盆盆景送他。
老那怎肯平白无故要人东西,何况还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呢,但架不住那二人的热情,最后捧着一盆很是精致的雀梅回家了。
临走时那人还说,过几天约一些老同事一起吃个饭,叙叙旧。
老那胡乱应承一下,逃也似的离开了那间过分热情的盆景店。
二
老那那天离开那两个莫名其妙的人之后,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就好像一条小河上泛起的一圈涟漪,本就没有什么稀奇的,谁还能不在生活中错认过人呢?
然而不久后的某一天黄昏,老那正在家里给杂志社赶一篇稿子,电话铃骤然响起,谁呀?这时候?老那心里想。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老毕老毕,我是老伍啊,盆景店的那位!”老那这才分辨出,是那个白净面皮的胖子。“咱们哥几个小聚一下,就这周末,不见不散啊,待会儿我把酒店地址发给你。”话筒那边不由分说,很快就挂了电话,剩下老那一个人在这边发呆。真是糟糕,他们肯定认错人了。那一天,老那自打从盆景店回来就一直犯嘀咕。在一个车间共同工作过肯定不对,可是与另一个玩盆景的老陈相识,又似乎说得过去,这就是让他一直困惑的所在。此外还有吸烟的事儿。老那自然知道自己从不吸烟,可是那个姓伍的白净面皮的胖子,认定自己原先是吸烟的,这怎么可能?一定是有另一个人与自己长得很相像。那个人是工人出身,喜欢盆景,也喜欢书画,但世上真有完全长得一样的人吗?老那也不敢妄猜。
找个机会我得向他们说明,我不能再骗人家了,那成了什么?可是怎么样张口说呢?他一直觉得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拂了人家的美意,扫了大家的兴致,他老那真是开不了这个口。
还是不去赴宴了吧,去了多尴尬呀。他想。
但那个被他们确认的老毕,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他又想。
到了约定的日子,老那也没想好拒绝的理由,可决定拒绝赴宴倒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就在他忐忑不安时,电话又响了,这回是那个迎他入门的黑瘦汉子打来的,说是要打车过来接他,老那一急,脱口说出“你千万不要过来,我老伴病了,今儿个肯定去不了”这样的谎话。那边听见他说老伴儿,忽然呵呵大笑起来说:“老兄啊,你不是一直一个人吗?怎么忽然有了女人?”
老那支支吾吾,只好说刚刚又结婚了。那边又责怪起来,说你独身这么多年,现在找到女人结婚了,这么大的事儿,怎么不通知亲朋好友参加婚礼,真是不够哥们意思。
老那连忙解释,说对方也是二婚,不想操办云云。总之,与那个唇上一抹小胡须的黑瘦汉子足足费了半天口舌,这才口干舌燥挂了电话。
而现在的情形恰恰应了一句古语:你撒了一个谎,就要用一百个谎言来遮掩。老那觉得事情正在向一个更加难堪的方向发展,仿佛一个泥淖,一开始只是陷进一只脚,现在是半条腿全都被淹没了,今后呢,他有些不敢猜测。唉,真是的!
他觉得他必须从这困境中尽快脱身出来,他不想再见到那两个奇奇怪怪的人了。
三
这段时间,老那一门心思只管写诗画画,他觉得摆脱那一干人干扰的最好办法,就是沉浸在诗书画的境界中,而不闻不问俗世间的烟火气,他成功了。
但是闲暇时,偶尔也会想起一个唤作老毕的人,那是个怎样的人呢?人世间真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吗?他叹口气,摇摇头,索性不去胡思乱想,只管在宣纸上笔走龙蛇,横涂竖抹,于是一幅幅充满文韵雅兴的《煮壶图》以及《病猫图》,就在他笔下诞生了。
近来,老那的画艺真是大有长进了呢。
有一天,因为想去街上买一瓶朵云轩的墨,老那顺路想去一家专卖书画的画店转转,还未到时,迎面在街角碰上一人。待俩人都停下定睛一看,忍不住同时惊叫起来。
“老毕!”
“是你……”
那人正是头些日子在盆景店遇见的黑瘦汉子,唇上养一撇小胡须的那位。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老那本想寒暄一下就走开,可那位老兄热情得让人难以辞离,他一把拉住老那的袖子,非得到路边小店喝两杯不可。
老那说他不善饮酒,可那人听后,反倒抓住了理由一般,说:“你老毕的酒量我还不知,怎么说出个不会喝酒了,看不起谁呢?”说罢不由分说,硬是把老那推至一小酒馆里,二人落座后,那人熟练地点了四道菜,半斤本地产的老窖酒,咋咋呼呼就给老那倒了满盅。
老那其实也是能喝二两的,只是平日很少喝,见今日这番架势,若不顺应一下,恐一时也难以脱身,就沉下心,也摆出一副老友相见的热乎劲儿,和那人推杯换盏起来。
二两五十度的老窖热乎乎下肚,话儿也自然多了起来,老张说那年家里遇上了困难,一时钱倒腾不开,无奈之下他找老毕借两千元钱,老毕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我到现在还欠你二百元钱没还呢。”老张说。
“朋友之间不要提钱的事儿了。”老那这才知道,敢情老毕还是个乐善好施的好人,二人你来我往,不一会儿就把那半斤烧酒喝了个底朝天。“再来一壶。”老张脸红脖子粗,冲柜台上又叫。
“我不能再喝了,再喝就醉了……醉了……”老那舌头也大了。
“不行,咱哥俩当年可喝过二斤67度的衡水老白干儿呢。”老张不依不饶地又叫,伙计一溜烟地小跑,早又端上一壶烫过的,二人匀了,恰好又各自一玻璃杯。待到日暮西山时,这顿吵吵闹闹的酒局才散伙。
回到家老那头重脚轻,眼皮滞重,一会儿便倒头呼呼大睡起来。第二天上午十点才起床,他老婆一边递给他一杯热水一边埋怨:“怎么忽然喝起酒来了,忘了自己血压高呀!”老那觉得头疼得厉害,浑身沉甸甸不舒服,也就懒得申辩,胡乱喝了半碗粥,就又沉沉睡去。
四
自上一次醉酒之后,老那下定决心,坚决不再与那两个熟悉的陌生人交往了,即便他不能立刻承认他不是好心肠的老毕,但也不打算替另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生活了。
真奇怪,这世上还有这等事。老那不止一次地想,也替自己生气,唉,怪只怪自己是个遇事唯唯诺诺的人,一直以来总是一个软柿子,现在可倒好,莫名其妙地成了另一个人,真是荒唐透顶!
他对自己的可悲境况又恨又气,他觉得自己一直活得像个窝囊废,替罪羊,他不是气恼那两个热情过分的人,而是恨自己面子矮,一副遇事不善明辩的柔性子。
有什么办法呢?一想到这儿他就叹口气。
可是事情似乎还没算完,隔了两个星期,他老婆给他洗衣服时,从他衣兜里,竟发现了一个纸条和五百元钱,那纸条上写道,为了感谢当年老毕借他的两千元钱,特将剩下的二百元欠款还清,并多加三百,以表谢意。老那看到钱和纸条时,一屁股坐在书房里,足足呆怔了小半天,看来,与那两个莫名其妙的“工友”的关系,还真是一时半会儿撇不清了。
不行,得找个机会把钱送回去,再怎样也不能拿人家的钱呀,这可是道德问题。他想,他必须得把一切说清楚了。
而他老婆一直问这纸条的缘由,但老那一时半会儿也解释不清楚,好在他老婆知道他不是个任意胡来的人,也就不再追问下去了。
他决定再去一次盆景店,无论如何,也得还了那纸条和钱。
那是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了,天蓝得仿佛一潭深渊,虚幻得人一走上去就能凭空消失一般。有那么几朵浮云,也就仅仅是浮云的样子。没有什么风,所以也就不会有更加虚幻的云影干扰人的视线。老那走进盆景店时,白净面皮的胖子老伍和黑瘦汉子老张正坐在那儿热火朝天聊着什么。见是老那,俩人连忙站起来,一边忙不迭地让座,一边张罗着泡茶。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老那赶紧掏出纸条和钱塞给老张说:“错了错了,完全弄错了,我不是老毕,我真不是老毕,这钱我还你了。”说完站起身欲往外走。他其实来的路上就合计好了,决不能在那里纠缠,把意思说明白立即就走。但老张哪里能容忍这个,他似乎有些生气地一把抓住老那的胳膊,说:“老毕,你这是干啥呢?怎么这么外道?我又怎么能弄错事情?你这么着也太小看我了,我难道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吗?”
“不是不是。”老那一边挣扎,一边极力想往外走,但老张一直死拦着老那的去路不撒手。这时白净面皮的胖子老伍也上前阻拦,说:“老毕你这是何苦呢?不要就不要,也不能说自己不是老毕啊,不是老毕,难道你是老张不成?!”
“剥了皮我也认得你骨头!”老张恨恨地说。
“不是不是……”老那忽然觉得有口难辩,自己似乎又陷入了某种怪圈,他越声明他们认错人了,自己不是老毕,这二位越气哼哼地叫板,眼前站着的人必须是老毕!因为大多数人都相信一句老话——眼见为实,你总不能有一天对你的父母、兄弟姐妹、同事同学说你不是某某,这多可怕,除非你疯了,或者大家都疯了,癔症了。世界是混账的,就你自己清醒。但若是如此,则这世上也就没有真实和虚幻可言了。
所以这件事情弄到最后,还是老那妥协的,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老毕。也许到了这个地方,他自己也糊涂了,认为自己一定与老毕十分相像,甚至自己可能就是那个从未谋面却一直活在这世间某个角落的人。
五
看来,若想摆脱某个人的影子也是极其困难的,如果你担任了某一角色,或者如果大家因为约定俗成,已认定了你日常所拥有的角色,你就是那个角色了。
有一篇小说的名字叫《你不可改变我》,现在看来,说的既是也不是,因为老天如果分配了一个角色给你,你当然不可变更,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确实变成了另一个人,一定是老天使你不得不变成另一个人,老那遇到的情况大致就是如此。
那天他本欲前去还钱,却不想末了不仅没还上那钱,临走时还被又送了一盆价值不菲的九里香盆景,他觉得他陷得越来越深了,他不知道该如何收场,如果有一天那俩人醒悟过来,知道他们错了,而他竟然还一直拿了他们的东西和钱,他该受何羞辱?
唉,就由他们吧。近来老那一直愁眉不展,茶饭无思,他这是真正进入了两难境地,仿佛有人给他下了一个套索,他越挣扎反而套得越紧。
他不断地想起小时候玩的游戏——用一张蜘蛛网套蜻蜓,不管那美丽的小东西如何扇动翅膀,只要被那黏稠的丝网粘住,就不用想脱身了,那简直是一场噩梦。
老那这人是一个在旗的满族人,祖上本是书香门第,他祖父还读过国高,会俄语,在老奉天城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才子,只是后来家道败落,才幸运地成为工人阶级。老那似乎继承了祖父性格中的贵族成分,也喜欢架鸟笼子吟诗赏花的雅事,偏偏时运不济,各种“运动”一个接着一个,早已把这八旗破落子弟吓破了胆,所以遇到任何事,都遵从一个“忍”字,以为忍一忍,一切就会过去了,可这世间有些事偏偏就不会轻易躲过的。
这不,隔了不几天,盆景店的老张和老伍就约他一块去海边旅游。这地方离海边开车也就一个半小时的样子,所以许多人闲暇时都愿结伴去海边吃海鲜,洗海澡,也算是放松一下身心。但老那哪有这份闲心,自然找了理由拒绝了。不久老伍和老张又来电话,说是城郊风景区新开了一家酒店,都是河鱼野味,又约老那一同前去尝鲜儿,老那又拼命找理由拒绝。如此三番五次,搞得老那不厌其烦,那边的两位也有些不高兴了,觉得老那仿佛故意躲他们,是瞧不起他们底层人,这叫老那叫苦不迭,一时又不知该怎么去解释。
罢罢罢,任由他们去吧。有时老那想。
但是不久,一个老那特别看重的朋友遇见老那说:“你这家伙怎么搞的?大家可都传开你不近人情的事儿了。”“什么?”老那大吃一惊,觉得事情愈发严重了,要知道在小县城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搞不好就会遗臭万年,没人近前了。难道是盆景店的那两位散发的流言蜚语?可他们又怎么和这位朋友扯上关系的?老那这时只有无限哀叹的份儿了。
他觉得他必须解决这个问题。隔了几天,他叫上一个在派出所工作的同学,一同去了那家盆景店,他把自己的身份证给老张和老伍看了,说自己确实不是老毕,他们真的是认错人了,末了又把之前的钱及那两盆盆景的钱,一并塞给老张和老伍,说“误会解除了,但大家还可以当朋友处”云云。当着警察的面,老张与老伍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最后也连连点头,说些“认错啦认错啦,哥俩给您赔礼道歉”的话,说完还真给老那行了大礼,这一整反倒把老那弄得下不了台了。总之,那天的事情有些诡异,从头到尾都像是演戏,最后是老那受不了了,逃也似的从那盆景店出来,觉得自己把事儿做得真骚!因为很明显的,老张和老伍最后的神情是一种受尽伤害的无辜表情,好像一个人做了好事,反被人家冤枉了一样。
这件事情过去不久,他妻子原来单位的领导找到他妻子,说你家老那是不是最近带了警察去过盆景店,人家一直反映你丈夫仗势欺人,不够义气,瞧不起底层老百姓,对老同事忘恩负义等等。反正那话说得很难听,让老那的老伴儿无地自容。不久他儿子的一个同学也找到他儿子说起此事,他儿子那天回家气哼哼地质问父亲,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否则不会不愿承认一下老同事,更不必彼此交恶。一时间老那似乎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绝境。
看来必须找到一个彻底解决的办法。老那冥思苦想半个月,终于一拍大腿,有了主意。
……
全文请阅读《长城》2021年第6期
② 解密:慈禧太后晚年意外怀孕到底是谁的孩子
慈禧太后执晚清政权五十年,其间发生的许多大事可谓路人皆知,慈禧在我们的印象中不外一个卖国者、阴谋家,狠毒而冰冷。但作为一个凡人来说,慈禧也有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与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可思议。慈禧太后15岁被选入宫中成为秀女,号懿贵人,后得咸丰皇帝宠幸,被封为懿贵嫔。咸丰病死热河时,慈禧才26岁,正是女人生理需求性欲旺盛的年纪,尤其到了她垂帘听政总揽清朝大权的时候,她究竟是如何满足自己的性饥渴的呢?
北京琉璃厂有个叫张春圃的琴师,以为人弹琴糊口。他为人戆直且朴野,琴技出神入化,在士大夫中口碑极好。慈禧闲来无事想学琴,听到张春圃的名声,就把他召入宫里弹琴。据说弹琴的地方在寝殿的西厢房,正屋有七大间,慈禧坐在最西边一间,距离西厢房很近。张春圃在宣召时就与太监约好,不能跪着弹,必须坐着才可以弹好,太监一口许诺,所以不让他对着慈禧的面。
西厢房摆着七八具琴,都是金弦玉轴,极其华贵,张春圃试弹都不合节拍。接着听到慈禧说:“可将我平日所用的琴取来让他弹。”太监奉命取来给张春圃。张春圃一落指,觉得声音十分清越,连声称赞:“好琴好琴。”张春圃弹了一首,稍作休息。忽然见有几个穿乳母衣服的人携一个十岁左右的幼童过来,衣服极华美。幼童见了琴就用手指玩。张春圃阻止说:“这是老佛爷的东西,动不得。”幼童瞪目看着他。旁边一个妇女即责备张春圃:“你知他是谁,老佛爷事事都依他,你敢拦他,你不打算要脑袋了!”张春圃不再说话。这天张春圃出宫后,后来慈禧又宣召,他宁死也不敢去了。张春圃为人狷介有志节,因为贫穷在厂肆为佣,而其琴法驰名于公卿间。慈禧那天曾命太监传语说:
“你好好用心供奉,将来为你纳一官,在内务府差遣,不怕不富贵。”但张春圃自见那个幼童后,绝迹不入宫。同辈问他,张春圃说:“此等龌龊富贵,我不羡慕。”肃王听说张春圃的名声,召他至府邸弹琴,给他月俸三十金,早来晚归习以为常。张春圃觉得束缚不自由,欲摆脱却没有好办法。一天黄昏下雨,肃王说:“你别回去了,就住在这里罢。”张春圃不肯,肃王再三挽留,张春圃说:“肆主不知我在此留宿,还以为我嫖娼呢。”肃王大怒,将他驱逐出去,再也没有召他进府。张春圃欣欣然以为得计。
有一个世家小姐曾请张春圃教琴,张春圃午后来,弹完一曲就走,连一口水都不沾唇。后来张春圃因狷介而贫困死。其实晚清容纳了许多特立独行的奇人,张春圃并不因为不奉慈禧诏或惹怒肃王而招来杀身之祸,搁到别的朝代是不可想象的。光绪中叶以后,慈禧忽然怡情于翰墨,学画花卉,又学写书法,常写福寿等字赐嬖幸大臣。但自己的字写得不太好,就想找个代笔的妇人,于是降旨各省督抚留心寻觅。四川有官眷缪氏,其夫在蜀地做官死在任上。缪氏工花鸟,会弹琴,小楷字写得楚楚清秀,于是被送入京里。慈禧召见面试后大喜,让她随在左右,朝夕不离,并免其跪拜。月俸二百金,又为她的儿子捐内阁中书职位。缪氏有时也做应酬笔墨卖于厂肆,其书画颇有风韵。自是之后,凡大臣家有慈禧所赏的花卉扇轴等物,都出自缪氏的手笔。
慈禧六十大寿的前几天,她忽然问缪氏:“满洲妇女的婚妆,你也见过了;我却没见过你们汉女结婚时穿的是什么?”缪氏说:“是凤冠霞帔。”慈禧说:“庆祝那天,你要穿凤冠霞帔做我的陪宾。”第二天缪氏买了凤冠霞帔穿上,慈禧大笑不可抑止,说像戏剧中的某人。到了慈禧大寿那天,众满族妇女入宫,看见缪氏的服装无不大笑失声。慈禧当天十分高兴,而缪氏被束缚在凤冠霞帔里整整站了一天,苦不堪言。估计她下辈子再也不想穿什么倒霉的凤冠霞帔了。
慈禧太后出身卑微,十七岁时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因此一生爱兰花;二十岁时得到咸丰皇帝的宠幸,赐懿嫔;从此抱得大树;二十一岁生下后来的同治皇帝,确立了在后宫中的地位,也开始了她在深宫大院里面错综复杂的斗争。接下来,慈禧先后经历了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皇帝病逝,辛酉政变等等的事情,最终得以垂帘听政,独掌大清的政权。
慈禧26岁守寡,爬上人生权力顶峰的时候也只有27岁。垂帘听政,独揽大权,平日里经常打交道就是一班大臣们,太乏味的时候有几个情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都是肉身长的人,都有七情六欲。
野史里面为人津津乐道的慈禧的情人竟然是一个卖豆腐的。说来话长,庚子战乱的时候,北京城被八国联军紧紧围着,危在旦夕。慈禧太后带着小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还随身带着一班亲信大臣,混在逃难的人群里,想要一路向西,逃到当时的西安去。
为了在逃亡的路上不被人识破,慈禧太后和一班人化妆成农夫和村姑,加紧赶路逃亡。不料途中碰到八国联军沿路烧杀抢劫,一行人被冲散了,慈禧太后落了单。
慈禧随身带的包袱里满是些金银细软,不小心漏了富,被拉车的打起了主意,想要杀人劫财。眼看着曾经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就要命丧这个拉车的之手,说时迟那时快,有个卖豆腐的男子路过,吆喝着卖豆腐,直接把那个拉车的给吓跑了。
卖豆腐的男子救下了慈禧太后,并且带回家里去悉心照料。所谓患难之际见真情,卖豆腐老王白天外出卖豆腐,晚上回来就细心照顾慈禧太后,日久生情,两个人竟然做了名义上的“夫妻”(不过也不知豆腐老王究竟有没有吃慈禧太后的豆腐)。
日后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心里还时时惦念着那个落难流离的时候的大众情人。如果野史里面的记载是真的,慈禧太后之风流一至于此,也只能让后世人哈哈哈了。
③ 墨梅这又咏物诗 表现了诗人什麽什麽 坚持自己什么的精神.作者是什么朝的谁.
元·王冕《墨梅》
【名称】墨梅 【年代】元朝 【作者】王冕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根据不同的书记载有不同的版本。 而“留”是不正确的,并且,有些语文书上写的是颜色好,也可以算对,就算上面讲的版本不同,所以朋友们不必质疑。
注释译文
【注释】 (1)墨梅:颜色艳丽的梅花。 (2)吾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有句话叫“三百年前是一家”。 (3)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4)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5)清气:清香的气味。 (6) 乾坤:天地。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 花开朵朵,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 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作品中心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鄙视流俗、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宋·张臬《墨梅》
作品信息
【名称】墨梅 【年代】宋朝 【作者】张嵲〔niè〕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墨梅 山边幽谷水边村, 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 更吹烟雨暗黄昏。
作者简介
张臬(1096--1148),字巨山,约生于哲宗绍圣初,卒于高宗绍兴中,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著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择儒臣为川、荆、襄帅,除司动员外郎。八年,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复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六卷。
作品简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画面上梅花生长环境的清幽,突出梅花的高雅;结尾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梅花的不甘流俗的精神。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他出生在浙江诸暨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好学如痴。《明史》记载: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到附近佛寺长明灯下读书。有一天,王冕把牛放到野地吃草,自己跑到私塾里去听老师讲课,天黑了,想起牛,结果牛不见了,回家被父亲责打一顿。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会稽一位叫韩性的读书人,韩性收王冕为徒,教他读书作画。王冕青年时代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参加科举屡试不中,于是他焚毁文章,永绝仕途,浪迹江湖。他游杭州、逛金陵,然后渡长江,跨淮河,经徐州、济南到达大都,长途跋涉,使他的视野和胸襟大大开扩,使他对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楚。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名声鹊起,在大都期间,士大夫都争走馆下,向他求诗索画,一时缣素山积,而他经常援笔挥洒,倾刻而就。据记载,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画一幅梅花悬挂在墙壁上,并题诗云:“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后来,他被迫隐姓埋名在家乡九里山蛰居,白天种粟锄豆,灌园养鱼,晚上读书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他在居室周围种植了上千株梅树,数百棵桃树和杏树,自题为“梅花屋”。 画墨梅,始于北宋华光法师。据说他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从梅影中得到启示,创造出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方法画梅花。华光法师之后,南宋另一位画梅高手杨补之创造出两种画梅方法:一种是以墨笔圈出梅的花瓣,即所谓圈花法;另一种是用墨涂于绢上,烘托出梅花的白葩。王冕继承了传统画梅的方法,又有所创造。在圈花方法上,杨补之一笔三顿挫,而王冕改为一笔两顿挫,即所谓“钩圈略异杨家法”。他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千朵万蕊,含笑盈枝的姿态。另外,用胭脂画没骨梅花是王冕的独创,对后世影响很大。在绘枝干方法上,王冕注重质感的表现,用笔流畅顿挫适宜,潇洒遒劲。他在画新枝时,一笔拉几尺长,引枝断而复连,停而不滞,一气呵成,梢头露出笔的尖锋,显得灵气飞动,生机勃勃;画老干时,笔锋顿挫,能将老干的苍劲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朝何瑗王作诗称赞说:“山农笔力劲如铁,中有窈窕姿倾城。清标信有烟霞骨,补之而后存典型。” 文人画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崇尚水墨写意,技法精益求精。王冕画梅花,只画“野梅”,不绘“官梅”。山野梅花枝干挺拔劲直,不似官梅经人工造作,枝干盘曲媚俗。这自然跟王冕自己的身世、经历分不开。“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王冕的《墨梅图》传世不只一幅。课本选用的这幅《墨梅图》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墨梅图》是王冕画梅的代表作。此图写一干倒挂嫩梅,枝条生长茂盛,枝头缀满繁密的花朵,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晶莹透彻,渗出一股清气。枝条繁密,交错穿插,几乎密不透风,然而发枝用笔挺劲有力,梅树的清刚气格油然而出。花朵分布富有韵律感,长枝处疏,短枝处密,密而有序,乱中有法。勾瓣法改前人的一笔三顿挫为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花须花英,随意点簇,笔法洒脱。洁白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这种以繁梅形式表现出清贞孤傲气概的艺术手法,较之疏梅更为不易。此图是王冕晚年画梅艺术臻于化境的精心之作,深为后世文人所珍贵。 [注释] 墨梅:只用墨而不着颜色画出来的黑色的梅花。 洗砚(yàn)池头:洗砚台的池塘边。砚台是研墨的文具,每次用完后要洗干净。 洗砚池: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淡墨痕:淡淡的黑色。用洗砚的池水浇灌梅花,花朵上显出淡淡的墨痕。 清气:指清香,也指清高的气节。 乾坤(qián kūn):天地。诗中指人间。[译诗] 长在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儿朵朵都染上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奖它颜色美好,只求得让清香之气充满乾坤。[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王冕的墨梅 (一)墨梅流派和他的风格。 墨梅的创始,和文学有密切关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苏东坡等诗人热情地歌颂梅花的丰神和风骨,使人们对梅花产生了无限珍爱的感情,“无声之诗”的画继之而起,梅花也就成为画坛上盛极一时的题材了。当时对画梅最有创造和贡献的当推释仲仁和扬补之。仲仁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大诗人黄庭坚见了大加赞扬说:“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一时华光的墨梅便成了画坛上一个新的品种。赵孟頫墨梅题跋也曾说:“世之论墨梅者,皆以华光为称首。” 扬补之接受了华光的衣钵,在此基础上发展,把自己写的墨梅,送给宋徽宗赵佶看。赵佶说他写的是“村梅”,因而他自称为“奉敕村梅”。他创造了两种画梅的方法:一种用水墨涂于绢上烘托出梅的点点白葩,另一种是以墨笔圈出梅花洁白芳馨的特色。金冬心(农)说:“扬补之为华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处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冬心画梅题记》)后来扬的两个外甥汤叔雅、汤叔用也擅长此道。《冬心画梅题记》:“扬补之甥汤叔雅,宋开禧间与弟叔用皆工墨梅,各出新意,谓之倒晕花枝。时有茅进士汝元亦擅名当世。叔雅画梅,曾见于吾乡梁少师乡林家,不愧逃禅叟(扬补之)。而叔用及汝元之疏枝瘦萼未尝睹者。” 发展到元代,据说元四家的吴镇(仲圭),以及王冕,都是画梅能手。范成大云:“近世始画墨梅,江西扬补之者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实繁,盖吴仲圭、王元章皆用其法。”(《范村梅菊谱》)由此看来,王冕正是这派的嫡系。 元末蒲庵禅师有《梅花歌》:“会稽王冕高颊颧,爱梅自号梅花仙。豪来写遍罗浮雪千树,脱巾大叫成花颠。有时百金闲买东山屐,有时一壶独钓西湖船。暮校梅花谱,朝诵梅花篇。水边篱落见孤韵,恍然悟得华光禅。我昔识公蓬莱古城下,卧云草阁秋潇洒。短衣迎客懒梳头,只把梅花索高价。……”(郎瑛《七修类稿·山农刺时》) 从《梅花歌》来看,王冕正是接受了华光、扬、汤一派的传统,孜孜不倦地学习梅花谱和梅花篇,在这基础上,发挥了他的艺术才能。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正如清朝朱方霭说的:“画梅须高人,非人梅则俗,会稽煮石农,妙笔绘寒玉。”(《画梅题记》)这种意识在王冕的题画中表现得很突出,有的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有的显示了孤傲正直的性格,有的表达了与统治阶级不合作的精神,有的流露了爱国主义的热忱,有的表现出自己的不凡抱负和乐观的感情,他想把自己的情感激流灌注在绘画创作的园地上。王冕爱画的梅花,据清代宜兴吴仲伦在题郑小僬(淳)梅册上说:“王元章喜写野梅,不画官梅。”(《竹波轩梅册》)何谓野梅?凡生长在山野清绝的地方,梅干劲直,尽自然之本性,都叫野梅,有时也叫村梅。何谓官梅?凡由人工造作,失却天真,干多盘曲,叫做官梅,也称宫梅。有人往往以野梅比为“疏旷平远”,以官梅比为“金碧庄严”,借以隐喻不同环境中的不同人格。明朝孙长真往往摹仿王冕此种画法,所以他题诗说:“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诗人独得梅清性,不画官梅画野梅。”(《画梅辨难》) 且看王冕墨梅(图1)。一枝梅花,横斜在画幅的中间,枝干一拉数尺长,显出很有劲,枝的梢头,露出了笔的尖锋,更突出了它的清高拔俗,十数朵梅花,含苞欲放地洋溢着蓬勃的生气,令人感到醒目清新。这是他抓住最典型的一枝,表达了集中凝聚的效果,从他内心的感情来渲染花枝的景色,又以花枝的景色来反映自己的胸襟。题诗曰:“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按《竹斋诗集》,“流”字作“留”) 他的“墨梅”风格,可用“神韵秀逸”四字来概括。试从构图、枝干、花等方面来分析。画梅构图以枝干为主。王冕画梅花的成功,与他构图是分不开的。构图可分疏的、密的、不疏不密三种。疏的如疏影横斜,以疏淡有致,雅淡出尘为妙。不疏不密的,如俯仰得直,照应有情,要密中见疏,疏中仍有聚散谓之得直。密的如繁花密蕊。第三法,首开其宗的就是王冕。朱方霭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明时陈宪章常师其意,吾友汪巢林、金吉金继之。”(《画梅题记》)王冕这种构图就是以密取胜,同时做到密而不乱,繁而有韵。在枝干的构图上,能疏疏密密,做到长处疏,短处密,疏散处疏,交错处密,疏可走马,密不容针;他能把握虚虚实实,而且层次分明,应有尽有。他在华光和尚的“多而不繁,少而不亏”,扬补之的“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论基础上更有所发挥。在枝干的质感上,运用了汤叔雅的“其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的理论,加以具体实践,因此他立干如龙,劲似铁;发梢如箭,短如戟。梅干如龙不容易,画时必须弯曲有力,用笔多转折,或以飞白出之。要劲也不易做到,画时笔须顿挫得直,使转有方。画梅梢贵直,但要直中仍有韵致,绝非如尺。他的枝梢一笔拉到几尺长,枝的梢头,露出了笔的尖锋,突出了梅的清高拔俗。因此令人感到风神绰约,美奕有致。画花,他也不是只画一朵花的形似,而能在形似以外求神态,表现出或娇艳,或清雅,或灿烂,或萧疏等等姿态;在开花的形态上,也运用了汤叔雅的“其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开谢,有落英”的理论,画出了老树枝怪花疏,嫩树枝密花繁。总之对于行校、布干、点萼、生花都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掌握了笔墨洗练功夫,集中表现了他的新风貌。明鲁宗贤说:“古今画梅谁者高,前有补之后王老。”(《雪湖梅谱》)清赵兰舟说:“扬补之、王元章为癯仙,尽洗铅华,别开生面,华光老人又为写影传神,画梅之能事毕矣。”(《竹波轩梅册》)前人对他评价极高。 (二)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墨梅自华光和尚创造以来,经过扬补之、汤叔雅等人的努力,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它能继承下来,还是与王冕的努力分不开的。他曾作了种种水墨画的尝试。笔墨的洗练功夫,使墨梅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迈进了一大步。下面是几位名人对他的评语。明朝画梅高手姚淛有诗曰:“画梅用墨不用色,华光从来有笔力。纷纷作者俱不同,貌得仙葩似荆棘。补之叔雅师此老,各占花枝互有得。前元博士柯九思,爱将脂粉染梅枝。王家元章传墨法,雪月风烟种种奇。”(《雪湖梅谱》)刘基有诗曰:“会稽老王拙且痴,能画梅花称绝奇。春窗走笔生古怪,中有窈窕倾城姿。人生得闲真是好,得闲不闲惟此老。布袍阘茸发不梳,一生只被梅花恼。天生梅实可知羹,尔梅有花结不成。世间花实总尤物,不如画图终古无枯荣。”(《诚意伯文集》) 从姚淛、刘基等诗句看来,可以知道王冕水墨作画的才能和画出雪、月、风、烟种种奇绝的形态。明代吴兴沈尧龙甚至直接称王冕为“墨王”:“君身前是林处士,人间空复数墨王。”可见明代对王冕墨梅成就的敬佩。可惜他的遗作很少。我们虽然无法欣赏他那各种绝奇的精彩作品,但从后人的诗作中,可知他画过雪梅,如《南湖集》卷四:“王郎胸次亦情奇,画写孤山雪后枝。老我江南无俗事,为渠日日赋新诗。”他画过月梅,如高士奇题王元章绝句云:“不分村野与溪桥,乱写横枝一二条。酒醒只疑疏影落,朦胧烟月伴寒宵。”难怪刘基说他梅花奇绝,落笔分晴曦,花如露后珠玉一般,枝如水影中龙蛇游舞一样,水墨画的效果达到呼寒呼冷、解暑解寒的程度。 王冕的笔墨洗练的功力,也值得注意。他发枝笔力遒劲,形神兼备,这是他从勤学苦练,千锤百炼中得来。执笔挺直,才能笔笔坚挺,而无蛇腹鼠尾的毛病。中锋、偏锋用得好,行枝接续,气力顿挫处才能断而复连,交接处停而勿滞。手弗偏重偏轻,故能一气呵成。这是他炼气于骨的手法。清朝何瑷王诗:“山农笔力劲如铁,中有窈窕姿倾城。清标信有烟霞骨,补之而后存典型。”(《题王元章墨梅》) 在圈花法上,他也有所发挥。扬补之以“笔分三趯攒成瓣”圈花。即花瓣要如铁线圈成,一笔三顿挫画之。王冕把这种画法稍加改变,改成为一笔二顿挫,这就是乾隆所说的“钩圈略异扬家法”。这也是他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有人称之为“白花头画法”。这个创造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明代的陈宪章、盛行之、刘世儒、清代的罗两峰等人都学二笔圈花。后来到金冬心、童二树等人出,更简单地改为一笔圈花。虽然,元明以三笔二笔成瓣,但其侧瓣及小苞还是一笔。王冕圈花的画法是用笔不飘浮,严谨逼真。明魏成宪诗云:“山农作画同作书,花瓣圈来铁线如。真个匆匆不潦草,墨痕浓淡点椒除。”(《百梅集·墨梅题跋》) 另外王冕又发挥了“破蕊之法”。什么叫破蕊之法?梅花原来有花须,须上有小点叫英,他画花须不点英,看去很零乱,不像须,也不像英,这叫“破蕊之法”。扬补之也有此画法,这是野梅的画法,与官梅的画法不同。有人称“乱圈花瓣乱拈须,野梅花与官梅殊”,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画梅之难不在枝干,而在花。王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花,他的“万玉图”真是千蕊万朵,含笑盈枝,香度凌风,占满在画幅上,显示了乐观主义精神。就是后来的罗两峰、童二树也是莫及的。清代方祖诗云:“美人高士超绝处,不在搓桠枝干间。破蕊圈花真法在,两峰二树费寻攀。”难怪他要自傲地说:“冰花朵朵圆似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三)王冕墨梅的影响 王冕的墨梅对明代影响深远。特别通过徐渭、陈淳等人的发展与丰富,逐渐出现了大写意与没骨花卉繁荣并峙的局面。 徐渭对元章的画推崇备至,他学元章的墨梅,下了相当功夫。他认为圈花最难,说:“吾圈花少让元章笔,发干元章不若吾。”徐文长天才纵逸,睥睨一世,他认为发干元章不及他,而圈花则不及元章。从这句话里可知他对元章的佩服程度。凡是画过梅花的人都知道,画梅之难,不在干,而在花;画花则难在须与蒂。清朝懒园居士说:“青藤(即徐渭)画梅,圈不成圈,枝不成枝,一片神行,其用笔如生龙活虎,不可捉摸,其泼墨也如空中云雾,舒卷自然。”(《画梅辨难》)这说明徐的画风是大写意。徐、王二人风格是不相同的。从功夫上看,自然元章要比青藤深得多了。 徐渭不但学王冕画梅,且学他为人,学他画梅花换米。徐渭曾凭吊王冕墓,并对当时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家予以嘲笑。其诗说:“君画梅花来换米,予今换米亦梅花。安能唤起王居士,一笑花家与米家。”(《徐文长集》)徐还同情王冕的艰苦生活,猜测他究竟多少斗米,换一幅梅花:“想见元章愁米日,不知几斗换冰枝。”徐看了王冕的墨梅,想临摹它,又感到无从下手,便在题王元章倒枝梅画中写道:“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代几位画梅高手,刘世儒、陈宪章、王谦、盛行之都是王冕的衣钵继承人。刘世儒少时于故乡的石壁上,看见元章的梅花,大为鼓舞,从此特别爱好,就深思力学,画起梅花来了。据说,他很喜爱王元章的雪梅,曾想尽办法,搞过试验:其中有种画法,是当他矾绢时,先剪好碎片的油纸,画就搞成,这样看去好像雪点纷纷,与花争胜,效果很好。当时画家谢时臣赞为“神品”。王冕画枝条,画得很劲秀,据说先从画竹入手,因此刘雪湖画梅也从画竹开始。徐文长题其墨梅诗说:“雪湖刘子故不俗,未画梅花先写竹。花梅筱竹两相于,直干横梢铁不如。”朱多煃题诗有“陈淳已死沈士老,晚得山阴刘世儒”句。文徵明也赞扬说:“雪湖发干遒劲,有天然之处,花亦雅称,异日当为第一流云。”(《雪湖梅谱》)其实,刘世儒的成就,比不上王冕、徐渭。徐文长题雪湖墨梅诗说:“我客金陵访画梅,画梅莫妙盛行之。刘君放逸不可羁,一刘一盛无雄雌。”(《画梅辨难》)明代画家学王冕的尚有周昊、孙从吉、王人佐、袁子初、林宏显等人。可见摹仿王冕的笔法是风靡一时的。 清代的扬州八怪,如罗聘、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人都深受他的影响。如罗聘学他的圈白头花,金农、汪士慎学他的千花万蕊,李方膺学他的水墨淋漓。虽然各家风格不同,但还是从他那里蜕化出来。其他如以画梅称世的童二树也是学元章的笔法,蒋子延称童二树在洛阳所画的梅花悬之能引蜂蝶。《碧溪诗》记载:“二树生时,其母李太夫人梦一髯翁,驱一牛,负梅花而至,越日乃生。其髯翁即煮石山农王冕也,其画盖有所授也。”当然是无稽之谈,但可见王冕的画在人民群众中也很有影响。 对明清画家画梅的特色,清朝懒园居士说:“吾人当师王元章之秀逸,刘雪湖之苍老,徐青藤之神化,童二树雄伟有余,神化不足,金冬心则细枝坚挺,粗根庸弱。”这话确有道理。 王冕的画,对明清画坛,影响深远。他为水墨画打下了稳固基础,引导了徐文长辈从摹古的一套清规戒律中跳出来,创造了新生命。他以自己的诗文画来反抗元蒙贵族的统治,同情人民的疾苦,深刻地暴露当时的社会黑暗面,有它的积极意义。正因为此,他才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爱和尊敬,被赞为“人奇志奇胸磊落,是花千古无枯荣”。(摘自《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作者:洪 瑞 )金农的《墨梅图》 墨梅图,作者金农是“扬州八怪”之一,为清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的生活年代是公元1687—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先生、背耶居士、稽留山民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卖书画。《墨梅图》,体现了他画梅艺术中的特色。这幅墨梅,是他取“不简不繁”之妙,来为“梅兄”写照的。枝干敢斜,著花稀疏,用笔简朴,气韵清逸。
宋·居简《墨梅》
作品信息
【名称】墨梅 【年代】宋朝 【作者】居简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墨梅 莫恨丹青废画工, 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 故托缁尘异汉宫。
作者简介
居简(约公元1225年前后在世) 宋朝人,俗姓王氏,字敬叟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敕住净慈光孝寺。寓北礀甚久。居简著有《北礀集》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作品简析
这首诗主要从画面颜色入手,赞美了梅花的花格,也写出了人格。
④ 什么盆景最值钱
大部分的花友都会在室内养护花卉盆栽,而想在室内养护花卉,对于花卉的选择还是很重要的.
我们应该选择一些适合在室内生长的花卉,比如绿萝、虎皮兰、龟背竹、文竹、吊兰等植物就比较适合在室内养护了,它们喜欢阴凉的环境,而且很好养。但还有2种盆景也是值得养的,它们很值钱,放在家里养护4年,一盆卖出“1万”是有可能的,想想太值了,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两种盆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