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插花教材黄永川
『壹』 一枝谈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闲说中式传统文人插花
—
一枝谈贮书窗下,
人与花心各自香
——闲说中式传统文人插花
插花是借以消忧的好办法,和自然之物在一起,会被生命的能量感动。现代城市生活,很少机会接触山水自然,可是哪怕在室内插作一瓶代表情绪心象的瓶花、一盘描摹自然景色的写景花,便能使你即刻忘记当下烦恼事,获得一瞬间归返自然的轻松喜悦。花朵是有力量的。它们本身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它们身上藏着宇宙人生的奥义。读懂一朵花,便能读懂一个世界。科学技术从中解码自然知识,而文学艺术,从中解码人的故事。
纵观中国古代文人插花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历代文人们在其身处的时代,是如何运用插花这一「生活艺术」作为他们表达的载体,讲述着自我与自然、自我与时代、自我与世界的反观。
宋代无名氏《南歌子》:「阁儿虽不大,都无半点俗。窗儿根底数根竹。画展江南山景、两三幅。彝鼎烧异香,胆瓶插嫩菊。翛然无事净心目,共那人人、相对弈棋局。」歌词中可以看出宋代人生活状态的风雅趣味,窗下竹、瓶中菊,都是插花艺术在生活中的影子。
历代诗词歌赋中,亦充满了花的身影,或专为咏花、或是在言志遣情的词曲里借花的符号,表达着自己的隐喻。
插花陈设历来并非仅只女子雅尚,其真正况味乃在于文人之审美意趣、士子之心胸呈现。花之身影姿态也是文德修养的状态,文人雅士对花的吟咏,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刻意唯美而为之,而是发自内心的咏叹。
而时至今日,人们普遍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插花」只是一门倡导生活情趣的「技术」,和艺术不沾边,顶多算一项「艺能」,不过是女性(通常都是女性)在伤春悲秋的赋闲生活中一项趣味活动;抑或婚庆、会议、典礼时才会使用到的一种「职业技能」。早就不再将它和「道」相提并论。甚至已不能区分出「中式传统花道」、「日式花道」以及「西洋插花」之间有何异同。
台湾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创始人黄永川先生曾在《中国插花史》一书中写道:「插花乃生活艺术,与政经发展之枯荣同其消长。故而虽经六朝隋唐之孕育,历经宋明之繁荣,但降至清代以后却一蹶不振,直到近代风气虽盛,但时下所见者皆日本流派,怎不令人唏嘘!」(《中国插花史》)
大众不知,作为一种文人生活方式的存在,插花自六朝起,便和文人士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始有南北朝庚信、魏晋竹林七贤;至唐代,王维、卢鸿、陆羽,都是插花、赏花、咏花之极高造诣者。在唐代,整个时代都有爱花的风气,诗词吟咏中尽是花木之美,更有璀璨花学著作,如李赞《花木记》、贾耽《百花谱》、罗虬《花九锡》(隋唐时期插花学的代表作)名篇繁多,不可悉数尽陈。
中唐名士欧阳詹曾作《春盘赋》云:「多事佳人,假盘盂而作地,疏绮绣以为珍。丛林具秀,百卉争新。」说明在当时,盘花的插作,已有成型的哲学观念和审美特点,对于插花的形式、色彩、花器、花材、线条、构思及维持花命的方法与技术都有了足够的考量。若用一句唐诗窥其盛况,大概便是杨巨源那句:「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唐人爱花的时尚可见一斑。
到五代十国之时,由于社会的分裂与长期战乱,文人情志由盛世解衣磅礴、自由咏叹之大气象,颓转为寄情山水、借物言志的委婉表白。与文人相随的插花形式,也因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生活形态而转向野花闲草、就地取材,不拘形式,信手拈来。时人倡言返璞归真,如陶渊明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幸而当时已有盛唐之铺垫,人们对于花之情状、花之性格,以及花种、花品、花命的体会和研究,都有了较成体系的认识,于是历史上最有名的花品著作因此诞生——蜀汉·张翊《花经》,根据花材的颜色、香气、性状、气质等等,模拟人类社会的官阶,分出九品九命。这也是文人以花自喻,将花代语,并以此寄托自己理想人格的典型象征。譬如《花经》中评为一品九命之花材有:兰花、蜡梅、牡丹、酴醾、紫风流(瑞香)。皆是花中最为清雅、高格、富贵、大器者。插作什么样的花,便是什么样的人,心中对花的品评和认识,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再说到当时的南唐后主李煜,更是传统中式花道走向艺术巅峰的缔造者,他不但是后世「六大花器」中「筒花」的发明人,他创办的「锦洞天」更是历史上最早、也最为盛大的插花艺术「展览会」。
到了宋代,宋太祖励精图治,宇内升平,各地插花风气回暖提升,「插花、挂画、焚香、点茶」被奉为生活四艺,成为人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修养,甚至连仆役也不例外。当时最有名的「万花会」,是宋人在「花朝节」(农历二月十五日)举办的盛大赏花宴会。元佑七年(1086)时,洛阳太守为花朝节的举办,「一次用花千万朵」,被斥为:「劳民伤财,达于极点」。宋代传于后世的插花著作更是丰富,有赵希鹄《洞天清録》、林洪《山水清供》、苏东坡《格物麤论》、周密《癸辛杂识》等等。而当时最著名的文章,更要提到周敦颐的《爱莲说》、曾端伯《花十友》、黄峪《花十客》、张敏叔《花十二客》……这些经典文论和文章观点,皆成为后世文人插花赏花的审美准绳。
后至元代,又是社会离乱,战火不熄的时代,文人阶层保受异族压迫而求安心切,于是偏重感性,表现空灵之心境的风格,成为了文人阶层插花的主流。自由肆意的心象呈现,任性率真的自我表达,使得插花再次成为了文人的另一个张嘴唇,讲述着他们不能开口明言的心志。
直至明朝,文风鼎盛,文人插花完全脱离政治排场,形成一个专门性学术的世术类型,并有完整体系的花道著作问世,整个时代所追捧的审美格调已是清一色的「文人花」。
最值得一提的是明人袁宏道《瓶史》,这部著作堪称插花史上最具学术性、最成体系的经典之作,后人争相传译,奉为准则。对后世和海外插花艺术的传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他文人编撰的经典花道著作,还有张谦德《瓶花谱》、陈洪绶的《瓶花画作》、王世懋的《花疏》、陈继儒的《严栖幽事》、何仙郎的《花案》、高濂的《瓶花三说》《草花谱》、文震亨的《清斋位置》、屠本畯的《瓶史月表》、程羽文的《花历》、《花小名》等等。那是一个文人审美成为社会主流审美的时代,也是民间处处争相效仿、追求文人插花之境界的黄金时代。
而到了清代,国势渐衰,学术走向考据之路,文人与花道日俱衰颓,民间对自然之美也较少关心,或审美日渐庸俗化。成体系的中国传统花道和大清国运一同式微,直至缓慢的消亡。
当然,文人与花的历史关系,不只是这样粗浅概述足以囊括,二者盘根错节的连结,值得用许多篇幅去书写。
明代袁宏道在其著作《瓶花谱》中说,花是「天地慧黠之气」所形成。「慧黠」二字,含有一种拟人的灵秀感,好似花朵也是动物,有感知、有感情、有灵性。花朵,的确是所有植物的最外放的生命表达。集结植物的「精气」。而白居易又曾这样写:「天地间有粹灵气焉,万类皆得之,而人居多,就人中,文人得之又居多。」人类世界的精英,将自然界「精气」凝结的花卉用以自喻,间中姿态亦值得玩味。
时常思索,中式传统花道的现实意义应该是什么?毕竟这不是一门与衣食相关的技艺,更不是人们生活中「刚需」的艺术。过去它的存在,除出对生活审美的高层次的需要之外,更高意义便是「成教化,助人伦」,如今,它还具有这样的作用吗?
资中筠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不经意提到:「追求真、善、美而厌恶假、恶、丑,应该是普通的人性,不过在阅历太多,入世太深之后,可能审美神经就会麻木……」我想,所谓「生活美学」的意义,恰恰就在此处。美的作用,何其润物细无声,但凡目之能及的美,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内在教育。所以资先生还说:「对美有了足够的感知力,对那些见怪不怪,不以为意,一叹了之,一笑了之的丑陋便难以忍受,如鲠在喉。」
而这种难能可贵的「如鲠在喉」,我想,不单是对「美」而言,更是「真」与「善」的底线吧。
『贰』 中式花道的基本流派
中式花道的基本流派是中华花艺、人文花道和枯山花道。花道是适当地截取树木花草的枝、叶、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术。花道能给人以艺术和美的享受。简而言之插花艺术。
相关信息
1、中式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中国传统插花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追求花材的意趣美。善用木本花材。采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赋予花材丰富的内涵与象征性。
2、中华花艺的精神内核是为天地立心。主要特色为含蓄、高雅、飘逸、丰盈、和谐。中华花艺之父黄永川先生说它不仅是造型艺术那么简单,中国人的哲学、文化、伦理,都在里面。在一瓶花里见天地,简单又如此复杂。
3、枯山花道创始人王德成,新兴的花道名称,枯山花道讲求陶、石、木、竹、花信手拈来,枯荷、残柳、干枝皆能造景,将简素与自然、孤傲与幽玄、脱俗与寂静凝练成石幽水寂、山乡野趣的诗意,通过线条、颜色、形态、质感的和谐统一,来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
4、人文花道的创始人是台湾王国忠老师,致力于东方插花教学40年。王国忠的人文花道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休闲的、生活化的。插花大多将花与茶、花与画、花与禅等文化结合,力求营造出一种古典文人追求的情趣。
『叁』 关于花艺的书籍有哪些
由黄永川所著的《文人花(共2册)》是中国插花艺术的经典文本,也是日本花道的所推崇的最为经典的文献,一为袁宏道《瓶史》、张谦德《瓶花谱》的注释解析,一为《瓶花别册》,是黄永川撰写的一个历史回顾和使用技巧,佐以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的插花作品和点评;黄永川的整理,依托台北故宫博物院大量珍贵的明代美术资源,对明朝时期插花的总体面貌,有最为广泛而细致的呈现。同时,作为多年浸淫于中国插花史研究的权威人物,也是最理想的该书注解人。
作为中国人还是要铭记中华花道的,这是我们最古老的艺术文化。学习好了日本和欧美的,最后还是要回过来发展我们自己的花道艺术,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肆』 找到另一个自己
如今的女人家庭负担重、社会压力大,已经成为整体的趋势。
年轻女人,工作压力大。刚入职场,一切都要从头做起,单位的杂活大部分都是她们做。有人生目标的女人还需要不断的充电学习,为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已婚女人,除了工作压力外,还有较重的家庭负担,照顾老人、陪孩子,有时,她们已经失去自我,只为家庭和孩子活着。
所以,我们女人也要思考,需要一个怎样的自己来面对生活。有时我们最大的压力不来自外界,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
我们希望能调节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压力中还能有一个放松心灵的场所,找到自己不寻常的另一面。
01
最近,我去学习了插花灶谨猛课。以晌基前只是觉得花漂亮,插好的花有模有样有形,看起来赏心悦目。没想到,插花是门不小的学问。
给我们讲课是位有名的台湾老师。她从事这个行业有四十多年。 她从基础给我们讲起:插花三大流派:中式、日式和西隐桥式 。 中式插花重意境,日式插花重形式,西式插花重色彩。
日式插花 ,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传到日本后,被日本的新兴花道流派所吸收和详细的研究,日本花道根据样式和技法的不同派生出各种流派,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池坊、小原流和草月流三大流派。
池坊流 :是日本传统插花的开创者,是日本最古老的的花道流派,有550年的历史,许多流派都是从池坊演化出来的。池坊最高花型是“立花”,是一种直立的正规样式,一般使用窄口高脚瓶或细高花瓶。体现禅的安静、唯美的意境。
小原流 :在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云心创立的小原流至今仍是日本有代表性的花道流派之一。小原流的表现手法是以"盛花"为主,即是把花"盛花"放于浅水盘中,表现出面的扩展,体现温馨的感觉。
草月流 :它突破传统的形式,不限于花卉与植物等素材,使用铁丝、塑料、玻璃、石膏等均成为草月流派使用的插花辅助材料。强调美的夸张,用抽象、富于想象的手法自由创作,达到作者追求的自然美和抽象美的境界。体现了时尚、自由的意境。
中式插花 :精神内核——“为天地立心”。中华花艺之父黄永川先生如是说:“它不仅是造型艺术那么简单,中国人的哲学、文化、伦理,都在里面。
然后,老师教我们制作了主题《毛巾》典雅的幸福质感: 简单厚实的毛巾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之一,简单的系缎带,火山上活动,又或者单毛巾,本身漂亮的绣花或蕾丝装饰,就能变出典雅的环境,成为最佳的注目焦点,给一家人,朋友厚实,真诚的幸福感。
02
插花无疑是一门艺术,而且是雅俗共赏、最贴近生活、最贴近心灵的艺术。让我们从繁忙的工作中暂时解脱出来,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心情来演绎鲜花的美丽!
插花是一种对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我们在生活中不管是学习插花还是学习茶道或是健身等,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即可以缓解精神压力,又是一种自我调剂的方式。
我们在有压力的工作和生活中,选择在工作以外的世界里学习、探索,找到另一个自己,对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无疑有着极大的帮助。
『伍』 插花技巧书籍
插花技巧书籍推荐
插花,或花道之初,就是希望通过这门艺术、生活方式,来陶冶和共鸣。我为大家整理的插花技巧书籍推荐,希望大家喜欢。
1、 《四季花传书》:
【作者】: [日]川濑敏郎
【出版】: 浦睿文化 / 湖南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日本当代花道第一人川濑敏郎
川濑敏郎的插花经过岁月的磨砺,从年轻时代华丽的形式美精炼到后期侘寂美学的质朴。在作品中强调一种“不依托于外在”的缺、拙、涩之意境,正如日本花道回归人的内在,呈现完整的生命之美。
山茶花、紫罗兰、水仙、芭蕉、朝颜……川濑敏郎以每月一花的形式,花了2年时间,从历史、文化、艺术、美学的角度阐述他的花艺。同时从四季不同花草的插法,到花剪的使用、器皿的选择,细致入微地介绍了生活中的插花指南。
2、《一日一花》:
【作者】: [日]川濑敏郎
【内容简介】
在东日本大地震后,川濑敏郎从2011年6月开始的一年,用古老、质朴、布满历史痕迹的器皿当做花器,依据时节到山野里找最当令的花叶,融入花器中,并持续在网上连载“一日一花”专栏,广受好评后汇编成这一册精美的图鉴。
366个作品野趣中充满了宁静和雅致,在“空”和“寂”中给人一种生命的启示。在《一日一花》中, 川濑敏郎着力于诠释“最高的技巧即没有技巧”,在不着痕迹中传达“素”之花极致的自然姿态。
3、《瓶花谱 瓶史》
【作者】: [明]张谦德袁宏道著 / 张文浩孙华娟编著
【出版】:中华书局
【内容简介】
插花,不单充满技术细节,其中亦有细腻的趣味。明张谦德《瓶花谱》、袁宏道《瓶史》,堪称中国古典插花艺术典籍的双璧。《瓶花谱》分品瓶、品花、折枝、插贮、滋养、事宜、花忌、护瓶等八节;《瓶史》分花目、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屏俗、花祟、洗沐、使令、好事、清赏、监戒等十二节。二者文字和观点不乏重合处,但因循承续中各有千秋。本书附有专业学者校点、注释、翻译和点评,并配以精美插图,图文相得益彰。
4、《拈花》
【作者】:薛冰
【出版】:山东画报出版社
【副标题】:四时瓶插今古花道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介绍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以及花道。不同于市面上流行的花艺展示和技法,中国古代传统插花,又名“瓶花”,有着独特的'传统和讲究,本书首次系统梳理了中国的插花理论和插花文化史,对插花艺术的源流和意趣,都有独到和详尽的阐发。
所谓花道,其主体并非花材或插花作品,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任何植物、任何容器都可用来插花,任何人都可能漂亮地完成插花创作。
花道通过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以求达到“静、雅、美、真、和”的意境,首先是一种道意;目的在于逐步培养插花人的身心和谐,培养插花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日本花道先后产生了多种流派,每个流派虽各有千秋,但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当代插花也认为,插花是用心来塑造花型、用花型来传达心态的一门造型艺术,它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插花的本旨,是各人按照自己的心意,重新安排花卉的形态与组合。人以万物之灵自居,惯欲令天下万物,皆为我所用。伟人以改造世界、改造他人世界观为己任;穷酸文人则只能改造些野草闲花,或曲折为盆景,或剪裁为瓶花。人心不同,性情各异,所爱非一,本来无所谓程式;然而正是程式的出现,完善、打破与重建,使插花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5、《中国插花史研究》
【作者】: 黄永川
黄永川,台湾嘉义人,一九四四年生,先后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一九七九年考取公费留学英国大英博物馆,从事博物馆学及美术史之专题研究,除擅长美术文物史及国画创作外,兼治中国插花艺术史论。
插花为中国传统生活艺术,影响日韩甚深,却被国人所忽略。黄氏深感于此道之重要,潜心研究,史论与技术并行,先后著有《中国古代插花艺术》《中国古典节序插花》《中国茶花之道》《中国插花艺术》《瓶史解析》《瓶花谱解析》《采芹斋花论》等书,部分被选译为英日文等传世。
【出版】: 西泠印社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断代史的体例,从先秦详述至清代,既旁征博引其他古籍,又有具体的花器、花品、插花技术的介绍,史料夯实。
这里摘引一段,作者复兴传统花艺的心念由此可见。
“插花艺术为中华民族最优美的文化表现之一环,其肇端始于六朝时代,盛行于唐宋两朝,迨至明季以降,花学成立,并传介于日韩诸国,惜自清代政经衰疲而一蹶不振,至今国人提到插花,竟至完全陌生的地步,令人惋惜!”
6、《文人花》
【作者】: 黄永川
【出版】: 山东画报出版社
【内容简介】
插花艺术在中国历史上原是重要的生活艺术之一,但历来从事者多,研究者少,因此明代人说:“幽栖逸事,瓶花特难解,解之者,亿不得一。”明代以后,尤其万历以降,研究渐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张谦德的《瓶花谱》与袁宏道的《瓶史》,这也成为中国古代插花艺术的两部最经典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既是对前代中国人对插花艺术的总结之作,更是反映明代文人插花的“圣经”式著作。
7、《中国插花》
【作者】: 北就插花艺术研究会“中国插花”编委会
【出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插花艺术的专著。它较一般插花著作有如下特色:一、以简练的文字、优美的历史画页,表述了中国插花的产生、发展历史简况;二、对中国插花的风格、特点、构图与陈设作了精辟论述;三、把我国闻名于世的插花经典著作《瓶史》、《瓶花谱》全文首次介绍给读者;四、在100幅彩色插花佳作中,既有我国古代传统插花的继承与借鉴;又有强烈现代气息的创新与发展。
8、《中国传统插花系列教程》
【作者】: 王莲英
【副标题】:研习初级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插花系列教程-研习初级》,本书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插花的概念,基本构图形式及其示范,基本构图形式在盘花、瓶花、篮花、缸花、碗花、筒花中的应用等相关内容。
9、《花道的美学》
【作者】: [日] 吉田泰巳
【出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花道形成于日本中世,而佛教与花道戚戚相关——佛教不仅对于插花艺术,对于现在被认为是日本传统艺术的能、歌舞伎、茶道、庭园建筑等而言,都是其精神上的寄托。优秀的插花作品,都表现得非常寂静,稍不留意就很容易会被忽略。但是,看似平凡毫不显眼的作品,其深处却隐藏着作者那汹涌澎湃、跌宕起伏的意念,当我们与这种精神意念相遇的时候,就能发现古典插花作品的本质。插花艺术的本质就在于表现生命短暂而艳美的鲜花在凋谢时的心境。
10、《日式花道》
【作者】: 安琪拉· 泽野 (小原流花道大师)
【出版】: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
《日式花道》不是一本详尽无遗的教科书,也不能把读者变成花道大师。本书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向读者这门艺术,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花道的设计,以便读者可以自己完成简单的造型。
《日式花道》中所展示的所有花道作品均拍摄于英国,所用花材来自于周边的花店、伦敦的考文特花卉市场以及安琪拉·泽野自己的花园。因此读者在当地找到这些迷人的花和枝丫并不困难。但别忘了,想要完全重新再做一个同书中一模一样的造型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插花造型。每个人在作品中都融入了自己的个性。作者衷心希望读者能和我一样,在制作花道作品中得到乐趣。
除了极富意境的美的享受之外,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花材的来源与造型的独特性。学习其信手拈来的花艺创作的自然与从容,而非具体的一招一式,将精髓融入到生活中慢慢实践,才会出来自己的真知与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