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器花卉碗
① 文玩中的料器是什么
料器,又称"玻璃器",指用加颜料的玻璃原料制成的器皿或手工艺品。料器是琉璃的一种深加工,一般是指不透明的那一部分琉璃。
料器最早由西域地区(今中国新疆及中亚地区)传入中国。到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2~1620年),中国北部山东省博山地区的料器制作已经十分兴盛,并流传到北京。
明清时期的料器生产,以北京和山东博山两地最为著名。
北京料器精工细制,五光十色,令人叹为观止。其中的仿玉制品,几可乱真,其工艺水平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品种包括各种传统首饰、日用装饰品和鸟兽、花果、人物雕刻等1500余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山东博山料器享有"博山美术琉璃"之称。博山料器以仿制玉石、玛瑙、珊瑚等名震四方。特别是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料器雕刻,制作极为精美。其品种包括日用品、装饰品和首饰等近千种。《青州府志》中介绍:“琉璃器,出颜神镇(今山东博山),以土产马牙,紫石为主,法用黄丹、白铅、铜绿,焦剪成珠、穿灯屏、棋局、帐钩、枕顶类,光莹可爱。”
(1)料器花卉碗扩展阅读
汉魏时的大月氏国有商人能采矿烧铸琉璃。《魏书.大月氏传》载:“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即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自此,中国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
至唐,“今俗所用,皆销冶石汁,加以众药,灌而为之。”自此,玻璃又称“药玉”、“罐子玉”、“罐玉”。《格古要论》云:“罐子玉,雪白罐子玉系北方用药于罐子内烧成者,若无气眼者与真玉相似。”
明代有称其为料者:“以煮料为丝,以丝作器。”料器之称沿用至今。料器又称"玻璃器",中国的料器生产约始于元末明初(14世纪中叶)。料器制作工艺是中国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普遍使用的工艺品制作工艺之一。
② 老料器是什么
老料器顾名思义就是老的具有年代的料器。
料器的前身可追溯到汉魏时期的琉璃烧铸艺术,中国的料器生产约始于元末明初(14世纪中叶),经明代发展和完善,在清代达到了艺术成就的最高峰。
在清代,以其器型的美观、色泽的艳丽博得了康熙的喜爱,造办处专门设立了制作料器专门的制办处,时称“御琉璃”。料器制品可以根据最好的玉料的色泽来调制料颜色,加之制作时间相对较快、有着高仿真度,故而有时会代替玉器来使用。
在那时,这种手工艺的作品只能为皇家御用,民间是不允许流通的,老百姓是不得见这些作品的。后来乾隆皇帝认为“琉璃”的谐音似于“流离失所”,不太吉利,所以下令将其改名为“料器”。
(2)料器花卉碗扩展阅读:
料器相关的人文艺术价值:
北京料器有将近700年历史,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由于色彩斑斓,它曾被用于制作朝珠、头饰、盆景等装饰品,以及烟嘴、胸花、纽扣等实用品。由于家人曾在北京料器制品厂工作,刘星打小就观看料器制作。
真正的料器制作,是不使用任何模具的,草虫的四肢、人物的表情、龙的爪子都要在近乎于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完成,这种对于火候、色彩、造型上的把握,全靠艺人的手感和经验完成。太快,不讲究,使作品流于粗糙、呆板;太慢,又会致使料融化过度,这对于艺人水平的要求可谓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