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花艺
花卉生产与花艺专业是一个将植物学、生态学、栽培学与美学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它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运用栽培技术、造型技艺等手段进行花卉生产与装饰应用。此专业涵盖了从花卉生产与养护管理、经营,到艺术设计、造型创作与环境软装饰的全链条知识与技能。
该专业学生需掌握《花艺设计与制作》、《花卉栽培与养护》、《微景观设计制作》、《干花制作与压花技艺》、《花店经营与管理》、《花卉离体快繁技术》、《花艺摄影》、《花卉手绘表现技法》等课程内容。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花卉生产与经营能力、花艺设计与制作技巧,以及运用花卉等植物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与环境软装饰的专业能力。
花卉生产与花艺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多个领域的工作。他们可以进入园林、市政管理部门、政府礼宾服务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学校、观光旅游、花艺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等企事业单位。在这些单位,他们可以从事花卉生产养护技术管理、花艺设计、花卉文化创意、花卉室内设计与软装、公园绿地应用设计、盆景制作、花卉营销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这些工作涵盖了花卉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生产到应用,从设计到营销,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贰』 怎么插花插花基础版(古典型对称三角型) 花艺先生
花泥填入瓶器高处瓶口3/1处,划线分成九块。
第一支花是a点也是高度,花的高度是瓶器的高度加宽度的1.5--2倍,也可根据场地制订高度。第一支花插在花泥的左右2/1和后3/1处后倾斜5°插入花泥不得少于2公分。
第二支第三支花是宽度,也是b点,对称平插入花泥的前后2/1处瓶口上沿。b点的长度是a的2/1左右。
厚度也是d点插入花泥左右2/1处,d点的长度是b的3/1,平插入花泥。
焦点花也是c点,c点的长度是a的4/1插入花泥的中心,前倾斜45°-60°。
补充a点区域的花,花的长度不得高于a点和b点的连接线,
花是对称插入,不得有交叉,平行。
b点于d点之间的花不得高于b点于d点的连接线。
补充花也要按照三角型的型状来填充。
焦点花下方的衬托花比焦点花短1公分。
配花的填充也是按照三角型的插制填充,不得高于三角型的轮廓。
nf-99999 微信公众号
0531-86160000
『叁』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师资力量
冯来兴副教授
男,1969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自1993年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教授课程:为本科生教授《政治学概论》、《中国政治学说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等多门课程。并为研究生讲授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
主要研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十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政治安全的挑战及对策”和“论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分别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全文转载。先后参与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共中央组织部、省社科规划、省高校人文社科、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省思想政治教育等课题十余项。
肖飞副教授
男,1957年9月出生,湖南衡阳人,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哲学学士,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孙中山研究所所长。
主要经历: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学习毕业;1983年8月——1986年3月,在湖南农学院衡阳分院任教;1986年4月——1993年7月,在中南工学院任教;1993年8月——2010年5月,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任教。
教授课程:长期从事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主要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重点研究孙中山、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刘立新副教授
男,汉族,副教授,人文社科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教师。
主要经历:1988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8年从师于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门下,199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获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
教授课程: 近年来一直承担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主要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并承担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一系列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参与撰写与编辑了《孙中山研究论文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论文集》等四部著述,发表论文10多篇。
主要研究: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高等教育学与心理学等领域,均有一定的创建与成就。在学期间先后参与《高等学校管理学》、《青年心理学》、《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归因理论研究与应用》等8部著述的撰写和编辑,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在高等教育学、高等学校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以及思想德育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并立志在此领域有所突破。
郭智勇讲师、博士
男,1963年1月出生,湖南祁阳人。
主要经历: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读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专业 (本科)
1983年9月-1986年10月,就读于福州大学地矿系生物地层专业 (硕士研究生)
1986年10月-1995年7月,任教于桂林治金地质学院地质系 (讲师)
1995年7月-2001年8月,深圳华储实业总公司工作 (经理)
2001年9月-2006年6月,脱产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 (博士研究生)
文字代表作:
1、《风动还是心动—从奥义书看<庄子·齐物论>的理路》
2、《梦觉皆幻—从印度思想体系对<庄子>内篇世界观的一种把握》
3、《从字词的演化规律和实例看<庄子>内篇的成书年代》
4、《逍遥的三个层次—庄子内篇的结构》
5、《<庄子>内篇的轮回思想和解脱思想研究》
6、《论相同命题在<吕氏春秋>和<公孙龙子>中的不同意义》
7、《贵己还是贵已—对战国三子思想传统理解的质疑》
8、《义之美与仁之善—从〈吕氏春秋〉与〈淮南子〉天性的区隔看中国文化内在的两个价值取向》
9、《财富是想出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读中山先生〈行易知难〉》
胡剑宾讲师、硕士
男,汉族,原籍河南省兰考县人,1969年6月出生。
主要经历:
1983年9月——1986年7月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师范学校 学习
1986年8月——1989年8月 河南省兰考县魏庄中学 教学
1989年9月——1991年7月 开封市教育学院政史专业 学习
1991年8月——1994年8月 河南省兰考县魏庄中学 教学
1994年9月——1997年7月 河南大学政治系中共党史专业 学习
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7年7月——今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教学
教授课程: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政治理论课程。注重互动式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小组主题活动是本人课堂教学的特色。
陆文学讲师、硕士
男,1971年8月出生,宁夏灵武人。
主要经历:199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9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西北史研究中心,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8年来到中山学院工作至今。教授课程: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院之后,先后开设过《旅游地理学》,《实用美学》,《地方政府学》,《社会学》,《社会调查方法与原理》,《西方经济学说史》等课程。
主要研究:为中国近代史及民族社会学。发表论文若干篇,主要代表作有《妇女乃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郑观应女性观辨析》,《岭南文史》2009年第4期;《变中的不变———论孙中山的民族同化思想》,《民族研究》2009年第2期;《从消极的到积极的民族主义———1919年之后孙中山对其民族主义思想重新阐述的过程和原因》,《孙中山研究》第2辑,2009年3月;《清代宁夏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变化》,《固原市专学报》2005年第2期等。目前承担中山学院教改项目一个,参与其他研究项目若干。李德黎讲师、硕士
男,1975年生,四川人。
主要经历:200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思政专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擅长演讲辩论、拓展培训、公务员面试培训,曾担任电子科大中山学院辩论队教练与人文系辩论队教练,在中山广播电台《夜色正缤纷》和《聊聊吧》中担任客座嘉宾。
教授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讲课风格富有激情,善于结合时事来阐明观点。
主要研究:近年来主攻三维仿真领域成为中山市三维仿真领域的先驱和代表,2010年受中山市政府委托为上海世博会中山馆制作网上三维展厅,于2010年5月22日在中山政府网与中山实体馆同步直播开放;并先后为中山政府网(英文版、日文版)、中山文联网、中山党史网建立了三维仿真互动平台。
近年来的主要科研成果:
1.论文《传统宗法关系与腐败德滋长》获得2006年广东省“反腐倡廉”征文优秀奖,并作为大会主题发言。
2.《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探索》(参研)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研课题(2005)
3.《发展中山创意产业的探索》(参研),中山市社科联课题(2006)
4.参编《风起伶仃洋――香山人物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5.论文《我国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定位》
6.论文《发展中山创意产业的六大着力点》发表于《新经济》2008年5月期
7.论文《三维仿真漫游技术在建设孙中山文化工程中的作用》发表于《孙中山研究》2008年12月
8.《中山文艺资源的抢修和保护》(参研)中山市政府专项基金2008-2009
9.《中山文化资源的三维仿真保护平台》(参研)中山市科技局项目2008-2010 罗越富讲师、硕士
男,1981年9月,讲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
学历背景:
2000.9-2004.7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管理学学士学位
2004.9-2007.7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专业硕士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教授课程:主讲旅游学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地理、餐饮管理、旅游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行技巧学等课程。
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旅游电子商务
科研成果:在《旅游论坛》(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合作经济与科技》等杂志上共发表5篇文章,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课题研究方面参与了中山市黄圃镇项目《广东鳌山海蚀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的调研和撰写;中山市旅游局课题项目《加快中山特色旅游发展的研究》的调研和撰写;参与中山市旅游局课题项目《孙中山文化资源发掘与对外推介》的撰写。
获奖情况:
2007-2009连续两年获人文社科系优秀教学奖
2009年度获得中山学院优秀教师奖
石岐区休闲文化征文二等奖
林丹彤讲师、学士
女,旅游管理专业讲师。
教授课程:《旅游学概论》、《社交礼仪》、《休闲学概论》、《导游实务》、《旅游市场学》、《插花鉴赏与创作》、《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粤语》、《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六篇(其中核心期刊四篇),文学作品多篇,摄影作品两幅。《中山日报》专栏作者。学院生生花艺协会创办人兼指导老师,曾于2001年组织指导花协会员参加第七届中国(中山)菊花展览会的插花比赛及其他工作,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2006年出版著作《插花,艺术与生活》,2007年获中山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获中山学院优秀教案奖、教育部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文科组优秀奖。主持市、校级科研项目各一项,参与省、市、校级科研项目六项,横向项目两项。
闵祥晓硕士、讲师
女,山东德州人,硕士,讲师
主要经历主要经历:
2005年本科毕业于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200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2007年7月起任教于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旅游管理专业教师。
教授课程:《会展概论》、《市场营销学》、《旅游文化》、《旅游政策与法规》、《民俗与旅游》等。
主要研究:旅游规划原理及会展基本理论。
主要论文成果:
2006年《江南三大名楼旅游合作与发展的条件及途径分析》
2009年 《曲阜“三孔”旅游区景区空间结构整合分析》
2009年 《曲阜“三孔”旅游区购物点空间体系分析》
2009年8月《香山商业文化的现代传承》
主要科研成果:
2006年8月-10月,参与《黄鹤楼公园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
2007年9月-2008年7月 ,参与中山市黄圃镇《广东鳌山海蚀文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2008年参与中山市社科联《慈善万人行本体论研究》课题;
2009年参与中山市社科联《中山慈善万人行价值提升研究》课题;
获奖情况:诗歌《活在民间的宝贝》获2008年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征文大赛三等奖。
卢育林讲师、硕士
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与武汉理工大学,分别获经济学学士及管理学硕士学位,中共党员,讲师、经济师职称。主要从事第三产业经济、资本市场以及旅游、会展、酒店等服务行业经营管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要经历:1992-1997年在中国银行的信贷、投资和计划、财务部门实习和工作,具有多年的实际经济管理工作经验。
1997年进入中山学院工作至今,多次获得过“吴桂显奖教金”、“优秀共产党员”、年度考评“优秀”等荣誉。
教授课程:《旅游经济学》、《景区经营与管理》、《会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项目评估》、《证券投资学》、《财政学》、《银行经营与管理》、《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等。
科研成果:在《教育与经济》、《学术论坛》、《经济师》、《金融论坛》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篇;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4项:《混业经营模式下银行业的风险和成本研究》、《中山市保税物流发展规划(2010-2015)》、《孙中山文化资源发掘与对外推介》、《中山市口岸发展规划(2010-2015)》等。 王春芳副教授、在职博士生
女,博士、副教授。新疆乌鲁木齐市人。专业方向:新闻发展史、广播电视新闻。
主要经历:自1989年工作以来,在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从事新闻主持、记者工作近十几年,后调入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两年。2007年调入广东省中山市,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从事新闻教学工作。2008年入选为中山市社会科学人才库成员。
教授课程:新闻评论,深度报道,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介素养,播音与主持,基础写作等。
获得奖项:在媒体和教学单位工作期间,采访制作的多期节目、新闻报道、科研课题和论文,获得了国家、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各级多项奖类。
多篇新闻专业论文在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上发表,如论文《20世纪中国大陆女性作家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的演进》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学版》2007年第6期上。《警惕新闻报道中的犬儒主义倾向》发表在新闻核心期刊《当代传播》2007年第6期上。《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危机及其对策》发表在全国双核心期刊《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8年第五卷上;《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看构建和谐大众传媒文化》发表在《现代视听》2008年第8期上;并被《新华文摘》2008年21期选为推荐文章。《大震过后,警觉激进民族主义》获广东省高校校报2008年度好新闻言论类二等奖。所撰写的《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危机及其对策》获中山市社科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阮波副教授、硕士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副教授, 中山市社科专家库成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山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山批评家协会副主席,中山市舞蹈家协会理事。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后以同等学历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文艺美学专业。
教授课程:目前主要从事大学写作、实用美学、中西方文化与文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创作大量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影视等美学评论文章发表于《人民日报(评论版)》、《读书》、《作家》、《学术论坛》、《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语文教学与研究》、《舞蹈》等全国核心期刊。已出版的专著包括散文集《春风不相识》、评论集《返回身体的原点》、文集《即兴行走》,作品被北京国家图书馆、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超星数字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粤人文库”、中山市级图书馆等各级图书馆收藏。曾蝉联2000-2001、2002-2004、2005-2007三届中山文艺奖一等奖,并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优秀论文奖等奖项。曾在《成都晚报》、《新快报》、《大地》、《作品》、《中山日报》等报刊撰写专栏,同时从事美学的评论和社会宣传推广工作,在美术馆、图书馆、书城等文化机构开办艺术类讲座,出任各类文艺演出的评委、导赏等工作,曾参加广东省女作家散文研讨会、亚洲与世界文明研讨会、香山文化研讨会、广东省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全国名报名社名刊研讨会等各类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罗永雄讲师、硕士
男,1979年8月出生于新疆伊犁,祖籍广东兴宁。200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新疆经济报编辑、昌吉日报社记者、编辑,北京新势整合公关咨询顾问公司客户经理,现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讲师。
1997年进入新疆大学学习新闻学,学习期间曾在新疆经济报社编辑部供职,毕业后进入新疆昌吉日报社任经济口记者,具有丰富的业界实践经验,从业近4年,累计编辑版面20个,刊发新闻稿件500余篇,50余万字,荣获省级新闻奖一次,地市级新闻奖三次。
2004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攻读应用传播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先后参与编写《媒介产业案例分析》、《经济传播学总论》等3本教材,完成出版共计约10万字的书稿。期间在北京新势整合公关咨询顾问公司供职,负责传播策划与媒体的联络沟通。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人文社科系新闻教研室任教,先后在国内各类学术刊物发表《情境限制下的个体认知颠覆与沉默螺旋的扩散——从“洞中个体”的沉默到优势意见的加强》等5篇学术论文。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媒介伦理、 媒介传播与社会文化、影视文化传播等。
教授课程:先后担任《传播伦理与法制》、《社会学》、《大众传播与文化》、《电视节目主持与制作》、《媒介热点研究》、《应用文写作》、《电影艺术欣赏》、《公关与广告传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陈亚辉副教授、硕士
男,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2004年6月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7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3月至今任行政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
教授课程:《经济学原理》、《电子政务》、《管理统计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概论》、《网站规划与设计》。
主要研究:2007年进入学院工作以来,获得的主要荣誉包括:2007年荣获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优秀教案二等奖,2008年荣获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中山市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荣获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优秀教师二等奖,优秀教学奖。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包括:
2007年主持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青年教师基金立项课题《中山市专业镇可持续发展研究》;参与中山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调研课题《孙中山民生主义与中山和谐社会构建研究》、中山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委托课题《中山市流动人口综合调控体制研究》、中山市港口镇政府委托课题《港口镇城郊经济发展规划》。
2008年参与中山市对外贸易经济经济合作局委托课题《中山市外经贸发展规划研究》、《中山市口岸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中山市保税物流监管体系发展规划(2010-2015年)》。
2009年参与中山市民政局委托课题《中山市孤残儿童救助制度研究》、《中山市社会中介组织管理体制研究》、《中山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2010年参与广东省社科联规划课题《中山慈善万人行善款管理和使用的绩效评估研究》、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政治文明建设关系研究》。
目前已发表科研论文包括:
1.基于钻石模型的武汉东湖高新区竞争力研究.当代经济,2006(6)
2.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当代经济,2006(7)
3.论科技园区内社会资本在创新集群中的作用.社科纵横,2006(10)
4.能力胜任模型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训方案中的应用.中国电力教育.2009(2)
5.论城市人口综合调控指标体系的构建.管理观察,2009(3)
邓雪琳讲师、在职博士生
女,讲师,在读博士。2001年获得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湖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现在武汉大学修读行政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自2004年以来一直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工作。
教授课程:《大学语文》、《人力资源管理》、《中外公文名篇选读》、《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等课程的教学。
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近年来在CSSI来源期刊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10篇,另在优秀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合计近30余篇,主持院级课题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总计13项。2008年10月被选为中山市首批社科骨干,2009年2月入选中山市社会科学人才库。2007年,论文《党的群众工作方法与社会工作方法有机结合的研究》入选《广东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选编》。2009年,论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地方政府公务员考核》获学院“一等奖”。2009年,在“孙中山思想与中山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论文《孙中山人才思想与中山市现代化建设》。
李芳讲师、硕士
女,汉族,湖南娄底人,党员,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担任讲师。
主要经历:
1999年9月-2003年7月 中南大学 行政管理本科
2003年9月-2006年7月 武汉大学 行政管理硕士
硕士期间共发表5篇学术论文
2006.7~2009.10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行政管理专业教师
教授课程:《公共政策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心理学》
主要研究:
获得学院首届优秀教案二等奖(2006年)
担任人文社科系系务委员会委员和教学质量小组成员(2007年起)
多次组织学生实践:2007年组织学生进行民政部低保户入户调查(中山);公共政策课程组织政策调查以及安排学生到中山市政府部门座谈;社会调查课程组织主题广泛的校园、校外小组调查;组织认知实践—民企学习
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参与中山市社科联课题《和谐中山》(2007-2008年)
丁婷婷讲师、硕士
女,讲师,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硕士,行政管理学士,英语语言与文学学士。自进入学院工作以来,获得2007-2008年优秀教案评选三等奖,获2007年、2008年、2009年年终教师考核二等奖。
教授课程:《地方政府管理学》、《市政学》、《秘书理论与实务》、《社会礼仪》、《专业英语》等课程教学。
科研成果:
1、2009年主持院级《秘书学》教改课题一项
2、2008年参与中山市对外贸易经济经济合作局委托课题《中山市外经贸发展规划研究》、《中山市口岸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中山市保税物流监管体系发展规划(2010-2015年)》
3、2007年参与中山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调研课题《孙中山民生主义与中山和谐社会构建研究》、中山市港口镇政府委托课题《港口镇城郊经济发展规划》
4、《创新教育》杂志2009年4月刊发表教研论文《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技巧与考核手段研究。
5、《经济学研究导刊》杂志2009第17期发表科研论文《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人本途径建构》
郑莉婷硕士
女,生于广东中山,人力资源开发硕士学位
教育背景: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管理学院, 主修经济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主修人力资源开发(HRD),获社会科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3.8—2004.8
广东省侨外出国人员服务中心 (广州),任培训部专员。
2005. 9—2007.7
戴德梁行房地产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任人力资源主任。
2007. 8 — 2008. 12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任人力资源部部长。
2009.2---现在 教师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人文社科系 行政管理教研室
教授课程: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 社会调查与统计, 管理学,领导学,管理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