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花卉产业现状

花卉产业现状

发布时间: 2020-12-30 08:00:43

❶ 国内花卉业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我国花卉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几年的努力,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种植业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初步具备了产业的雏形,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虽然我国花卉生产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产业化、商品化和规模上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但经过20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恢复发展阶段(1980—1990年)、快速发展阶段(1991—1995年)和巩固提高阶段(1996年至今)。

80年代的前5年,花卉生产在种植业中所占比重很小。1980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不足1万公顷。但人们开始认识,政府意识到花卉业的前景。1986年开始初步具备了产业的雏形,全国花卉生产面积接近2万公顷,1989年发展到了4万公顷,由于缺乏宏观调控,产品结构不合理,造成了个别品种严重供大于求,1990年下降到了3.3万公顷,其中主要是减少了绿化苗木的种植。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人们的花卉商品意识大大提高,出现了各地争先上基地的局面,但缺乏宏观调控、行业指导,个别品种出现了暴利。基本以传统品种和传统技术为主。90年代,花卉业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阶段。特别是1992年国务院召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经验交流会后,各地开始把花卉业作为发展农业经济、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大大加快了花卉业发展的步伐。我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地先后建起了一批花卉交易市场。如北京的亮马河花卉市场、莱太花卉市场、上海的曹安花卉市场、广州的芳村花卉市场和昆明的斗南花卉市场。此外,在沿海发达地区和部分大中城市都建起了规模不等的花卉交易市场。这些市场的建立对花卉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90年代的前5年(即发展的第二阶段),突出表现为2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加快。1995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发展到了7.5万公顷,比1990年增长2.5倍,出现了多种体制、多种形式的花卉生产基地。在各类花卉产品中,鲜切花和观叶植物发展得最快,1995年,全国鲜切花产量达到了7亿枝,比1991年增长3倍多。二是产品结构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各地注重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各种观赏植物比较均衡地发展,产品短缺现象得到根本改善。1996年以后,花卉业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巩固提高阶段)。经过10几年的锻炼,花卉业的发展日益成熟,各地对花卉业的特点、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注重产品质量,适度控制规模,稳步发展生产。不但花卉的品质提高很大,品种稳步增加,而且许多基地做到了周年稳定供应鲜切花。市场发展进一步完善,大流通逐步形成。科研开始起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全国有200家科研单位成立了花卉科研机构,有100多家教学单位开设了花卉园林专业。花店数量大量增加,花卉消费从单一的集团消费走进了寻常百姓家。1990年全国有花店1100多家,1995年增加到6600多家,1998年达到了1.6万多家。1998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发展到了9万公顷。2000年末,我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达到14.75万公顷。鲜切花销售量达到了38亿枝,盆花8.1亿盆。花卉企业2万多个,花卉批发市场2000多个,从业人员145万人。

虽然我国的花卉业在短短的20多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现代花卉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距离世界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世界花卉市场所占份额还很低。在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花卉育种、栽培技术、生产设备、生产规模、专业化程度、包装保鲜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都需要认真研究、发展和完善。

❷ 当前中国园林观赏花卉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哪些机遇的挑战

当前,我国花卉业正处在“百年之交”的跨世纪重要时期,面临着机遇与困难并存的关键时刻。客观、准确地分析前景与机遇、现状与问题,用新思维研究其发展方向,用新举措探讨相应的发展对策,不仅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又是当前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现就此谈些看法与意见。 一、前景与机遇有史以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经历了恐惧、崇拜自然和征服、掠夺自然两个阶段之后,如今进入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阶段。由此造成的生态失调、环境污染等等严重恶果,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除天灾外,它与建国以来人为破坏植被,水土流失的面积增加40-45%,从而抬高河床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重建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伙伴关系,已成为当今的一大热点。为加快绿化、美化中华大地的步伐,国务院早在1994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就提出了“加快城市绿化、美化工作,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行动方案;1998年4月,全国绿委会议强调:“努力提高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水平,把铁路、公路、江河沿线以及两侧的荒山、平原、城镇绿化起来”;日前,国务院颁布《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则》,要求“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把它列为我国的重大战略来抓。据此,福建省绿委部署了我省2000年前实施“交通绿色通道”和“百千绿化工程”(建设100个园林式乡镇和1000个园林式村庄)。不难预测,从环境保护对花木的需求来看,这些都为花卉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向落后的花卉业亦伴随着迅猛崛起,成为农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项新兴产业。近些年来,面对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和影响,据国家信息中心报告,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增幅与去年基本持平。按照经济规律,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花卉业,仍将有一个适度快速发展的前景。眼下的花卉业,在“回归自然”成为人们共同呼声与迫切愿望的今天,建造生态城镇,发展消闲农业,把绿移入居室以及开发绿色旅游业,休闲度假业等方兴未艾。可想而知,同样会有一个良好的机遇。事实亦是如此。近几年福建花卉业,虽受亚洲金融风波影响,出口明显锐减,减幅近40%。而全省观赏花卉的销售额依然逐年稳步上升,1996年至1998年,分别为2.67亿元,3.38亿元和4.44亿元。当今世界,花卉是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据国际权威机构和专家预测,世界花卉消费额1991是1000亿美元,到2000年达2000亿美元,十年将翻一番,年增长速度为10%。特别是世界花卉生产布局的调整,给我国创造了吸收外资兴办花卉企业的机遇。目前,世界花卉生产与消费逐步分离,生产正由高成本发达国家向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每单位花卉生产平均成本是日本的1/5、台湾的1/3,也明显低于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而且具有多种自然气候型,市场消费潜力大。因此,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看好中国,纷纷来华投资兴办花卉企业。1998年,我省已有外资、三资花卉企业39家,足以说明这一点。二、现状与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花卉的生产持续大幅度增长。据中国花协不完全统计,1997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达8.6万公顷,占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积22.3万公顷的38.57%。居全球首位,成为生产大国。1997年全国花卉生产总值达96亿元,折消费额为84亿元,若按1995年花卉行家预测,今后5年花卉消费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以16%计,至2000年为73亿元,如今5年的消费预测指标,不仅两年就实现了,而且超过了11亿元。同时,流通环节的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1997年,全国已有花店1万4千家,比1991年的1110家增加了12倍;各类批发市场有700家,比1991年的200家增加了3.5倍,有效缓解了买难卖难、产销脱节的矛盾,而且为全国性的南北调剂发挥了重要作用。福建花卉业与全国一样,进入九十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1998年与1991年比,全省花卉生产面积和产值分别增长了59.66%和5.78倍。同期,花店增加3.5倍,批发市场增加2.25倍。从而为推进花卉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快速发展的我国花卉业,由于起步晚,基础差,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主要表现为:1、盲目性。当前某些地方的基地投资热、市场建设热和温室引进热,存在相当严重的从众倾向,造成花卉某些品类供过于求,效益下降。其原因是政府缺乏宏观指导或是宏观指导与企业自主行为的矛盾,尚未找到连接与衔接的有效途径。2、自发性。花卉市场仍处无序状态,市场竞争中互相残杀现象相当严重。关键在于千家万户各自为战与千变万化市场不相适应,独立、分散的营销方式难以抵御大市场的激烈竞争。3、滞后性。指科技被冷落,严重滞后,我省尤为突出,这就难于推出创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是分散、落后生产方式与科技兴花的矛盾,尚未很好解决。讲花卉业的现状与问题,这里拟注重分析的难点是:当前的经济趋势与市场环境不容乐观,从外部的大环境而言,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环境难以有大的改善。在这情势下,毕竟还不是国计民生必需品的花卉,又是以集团消费为主,个体消费为辅的花卉市场,面对集团消费紧缩,花卉首当其冲摆在减缓之位;而个体消费,在较为普遍的“减员增效”及居民消费仅能保持低水平增长面前,亦难以有大的增长。同时,亚洲金融危机仍将继续给花卉出口带来影响。再则,在花卉业内部,由于近几年花卉生产增长速度高于花卉消费增长速度,已出现产品供过于求,导致竞争日趋激烈,价格一再下滑的不利局面。综上所述不利因素,势必给花卉消费的增长,市场空间的开拓,带来延续的困难与问题。三、方向与对策花卉业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加速花卉产业化的进程,向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变,最终实现现代化。花卉产业化要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前提,以花卉企业为基础。它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和城与乡、农工商、产加销、产学研等紧密联结进行,最终达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目的。从当前挑战与机遇、困难与希望并存的现实出发,发展花卉产业的对策,总的来讲,要从过去偏重抓生产,忽视市场与科技(橄榄型)向注重市场与科技、带动生产(哑铃型)转变。(一)增强规划意识,坚持花卉产业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原则。必须认识,只有国民经济增长,花卉业方得以扩展消费与市场。所以,制订花卉业发展规划,应当依据经济的增长速度而相应增长,切不可以人为意想、逻辑推理替代科学分析。我省在确定“九五”期末花卉种植面积和产值的指标时,即以此为准,计划花卉生产面积从7.2万亩增至10万亩,产值从7.4亿元提高到6亿元,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是能够如期实现的。(二)增强市场意识,坚持市场导向,总量平衡原则。针对当前花卉产品存在的结构性和季节性过剩的现状,应坚持以现实市场为主,把握市场趋势,预测市场需求,选准市场定位,下大力气开拓花卉市场。近些年来,我省立足本省,瞄准市场缺口,调整产品结构,增大原靠省外调进的观赏苗木、鲜切花及小盆花的生产比重,由于产品适销对路,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扩大了销路。同时,以福建独具特色的水仙、剑兰、苏铁、榕树盆景等产品,改变个体分散式占有市场为联合体共同占有市场,向全国各地延伸,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从而实现了全省花卉销售额的稳步逐年上升,收到了稳中求进的良好效果。(三)增强区域意识,坚持适地适种,发展特色产品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特色产品就难以占有市场。要重视区划布局,发挥各自的自然资源与物种资源优势,开发独具特色的品牌产品,提高比较效益。如我省的漳州花卉产区,虽然近些年来生产面积扩大了近万亩,由于具有水仙、国兰、榕树和榕树盆景、棕榈科植物等四大特色,产品远销海内外,销势仍然看好。(四)增强科技意识,坚持面向生产、科技兴花原则。我国我省长期来花卉科研被冷落,科研滞后已成为推进花卉产业化的主要障碍,为切实办好科技兴花这项大事,应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市场—科研—生产—市场的良性循环运作机制,在推行现代实用技术上下功夫。力求从单纯引进国外品种向引育结合转化;从传统栽培向规范栽培转化;从单项技术向配套技术转化;从照搬洋设施向设施本土化转化。同时重视高新技术在花卉产业中应用。

❸ 近十年中国花卉发展现状及趋势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花卉产业经过高速发展,并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经济进入新常回态,花卉产业也随之答步入调整转型周期,面临着不少挑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花卉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中国花卉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在规模化生产后,我国花卉生产面积增长了120多倍,从最初不足1万hm2增至2014年的127.02万hm2,成为全球花卉生产面积最大的国家。
不过当前花卉产业正面临着三大挑战。首先,园林绿化苗木总量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其次,商品花卉良种匮乏,生产效率低。最后,花卉科研积累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未来我国花卉苗木产业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加强特色花卉研发非常必要。花卉苗木产业要注重并加大新花卉和苗木种类开发力度,不断发掘行业新增长点。

❹ 花卉行业现在怎么样呢

我国花卉产业经过高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总体上,花卉苗木产业正在振兴和强大,发展趋势向好。不过,随着花店数量快速增加,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盈利空间不断缩小。花卉产业也随之步入调整转型周期,面临着不少挑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花卉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花卉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在规模化生产后,我国花卉生产面积增长了120多倍,从最初不足1万hm2增至2014年的127.02万hm2,成为全球花卉生产面积最大的国家。
考虑到当前市场现状,花卉消费已经逐渐由集团消费向家庭消费转变,购买花卉的人群也趋于年轻化。针对花卉消费人群年轻化的趋势,不少商家在保持传统花卉零售业态的同时,将目光转向了互联网领域,花卉电商“异军突起”。
花卉产业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发展潜力巨大。但在新时期面临着不少挑战,首先,园林绿化苗木总量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其次,商品花卉良种匮乏,生产效率低。最后,花卉科研积累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这三点成为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花卉产业的市场格局、产销形势、供求关系和交易方式等都将发生巨大变化。总体来说,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前景看好。

❺ 目前中国花卉植物业发展状况以及前景分析

中国花卉产业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我们每年都关注它的产值、面积以及行业动态,却很少关注企业的整体状况。本文试图从数量、构成、投资及盈利等方面对企业这个群体进行一些分析。文中数据主要引自每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花卉统计数据,由于没有更多的具体统计数据,许多情况只能根据笔者对花卉产业的有限了解作粗浅描述。
花卉企业成长历程
中国花卉栽培历史悠久,拥有一大批传统名花,形成了不少集中产地,发展出了丰富的花文化,例如洛阳、菏泽的牡丹,长江流域的梅花,江浙的山茶,等等。明清时代北京花乡逐渐成为专门为宫廷服务的花卉生产基地,广东等地的农户也在那个时期开始生产“年花”,挑着担子走街串巷销售,是我国本土花卉商品化的发源。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饱受战乱之苦,民生凋敝,园林残破,花卉栽培受到很大影响。建国后,花卉生产逐渐得以恢复,国家也建立了不少国有苗圃为城市建设提供花卉、苗木。文革期间,花卉被视为“封资修”、“资本主义尾巴”,花卉栽培遭受空前重创。改革开放以后,百业兴旺,传统花卉栽培全面恢复,与此同时国外花卉也开始进入中国,带来了现代的栽培模式、经营理念,真正意义上的花卉产业开始形成。花卉企业群体的形成也始于该阶段,传统花卉产区的一批有经营头脑的花卉爱好者和农户开始建立苗圃,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企业。紧接着又有大量外资、港台商人陆续进入大陆,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扶持花卉业的发展,许多其它行业的投资者纷纷涌入,花卉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
花卉企业当前状况
基本情况 据农业部公布的花卉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有花卉市场2586个,企业64908个,其中种植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8334家,花农1251313户,从业人员4401095人,专业技术人员132318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花卉企业数量从狭义上说也就是6.7万家(含花卉市场)。花农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一般没有在工商注册,但有些生产规模和产值不低于花卉企业。从概念上讲,他们类似于花卉发达国家的种植者(Grower)。发达国家都将种植者视同小企业,因此,从广义上说,中国花卉产业共有大小企业130余万家。
资金来源 中国花卉企业资金来源比较复杂,有企业自身积累、政府扶持、其它行业投资等。靠自身积累的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创办的企业(还有一些花农),那个时候从事花卉业是填补市场空白,积累迅速,凡生存到现在的,多数都已经实力雄厚。90年代,旺逢花卉业迅速发展的良好时期,许多港台花卉企业来大陆投资。政府增加投入,大力扶持花卉业发展,以及来自二三产业的投资也主要集中在90年代,包括规划建设各类花卉示范园区,引进温室,建立一批规模较大、生产设施较先进的花卉生产基地。总体来说,花卉企业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靠自身积累、自己筹措。
企业家的“成分” 上世纪80年代初白手起家的花卉企业家多数出于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地的传统花卉苗木产区,家里有地,爱好花卉,掌握传统的栽培技术。90年代一些学者、工商界人士,甚至官员跻身于花卉产业。较前者,他们文化水平高,眼界开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许多人取得了成功。进入21世纪,企业家来源比较复杂,以具有丰富从商经验的其它行业企业家为多。从花卉产地土生土长的企业家数量最多,根底扎实,多做生产;学者出身的企业家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一般都有较高学历,在品种引进、种苗繁殖、国外代理等产业链前端领域发挥很大作用;从其它行业转入的企业家则以经营管理见称。
企业规模与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规模主要从员工数量、生产面积、营业额等方面衡量。中国花卉企业中,农户数量庞大,小企业多,中大企业少,就是底盘大,上头小。多数农户生产面积只有几亩,员工就是几个家庭成员,平均每户2~3人,年营业额几万元。农户的数量是企业数量的20倍之多。而64908个企业当中,种植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只有8334家,所占比例不到13%,形成人们常说的“有数量,缺巨人”现象。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花卉企业的生产面积普遍偏小,营业额或产值则更小。荷兰目前大约有花卉生产1.2万家(包括种植户),生产面积1.1万公顷,从业人员7.2万人,销售额则高达73亿欧元(合人民币约730fL元)。中国花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这些年有很大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分布 如果将中国花卉企业分布到产业链上形成一个图形,大致就是一个“鸡蛋”(见下图)。
图案从左到右代表花卉产业链的育种种苗、生产以及流通几个主要环节,特点大致是“两头小,中间大”,大部分企业从事生产,从面积上看,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生产大国。图中育种的部分没有上颜色,那是因为目前我们的育种能力比较低,花卉生产所需的品种、种子、种球、种苗(红色星点部分)主要依赖国外直接进口或者进1:1扩繁。花卉企业的大部分分布在“鸡蛋”的中间——生产上,大中型企业在园林、苗木、切花、盆栽生产上都有分布,而中小企业和花农主要集中在苗木、草花生产,其次是鲜切花,从事盆栽植物生产的花农不多,可能是因为盆栽的设施和技术水平门槛较高的缘故。“鸡蛋”的尾部,也就是中国的花卉流通,也是一个产业瓶颈,不仅企业(含个体户)数量偏少,这些企业力量也有限,不能为庞大的生产提供足够的流通支持。目前国内切花、盆花消费主要集中在节假日,特别是春节中高档盆花消费量约占全年消费量的30%~40%。其次为元旦、情人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苗木、草花主要用于城镇绿化美化,政府采购的居多,其次为企事业单位。近年来花卉出口增长较快,有人说中国即将成为世界花卉加工厂,确实有这种趋势。2005年花卉出口额为1.5亿美元,估计2006年能达到2亿美元左右,而2001年这个数字仅有8000万美元。
企业的盈利状况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生产成本增加,花卉价格普遍下降,中国花卉企业利润率降低,花卉业走出暴利时代,步入调整期。目前,种苗(包括种子、种球)进出口公司、部分国内的种苗生产企业(如蝴蝶兰组培)、设施资材生产贸易企业、进出口贸易企业等生存状况都比较不错,国内种苗(包括种子、种球)生产获利也不低,发展较快。生产企业中,切花切叶生产企业农户尽管利润率下降,但效益尚可;盆花调整变化比较剧烈,2005年生产面积与销售额都比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单位面积产值却在提升;苗木生产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面临产品结构调整,部分企业与花农遭遇难题。花卉流通领域一直都是“花卉市场+花店”格局,形势基本稳定;专业的营销公司已产生,尚处于摸索阶段。
中国花卉企业发展趋势
花卉企业队伍继续壮大,优胜劣汰还在继续。中国花卉业进入21世纪后的6年问,企业数量已经增长将近2倍。影响因素有好几个:一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逐渐被国外企业看好,中外花卉贸易与交流空前繁菊二是中国各级政府将花卉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上给予重视;三是中国花卉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产业自身不断壮大的同时,吸引越来越多的业外资金、人才进入,吸引更多菜农、粮农转向花卉生产。当然,企业数量连年增长,不表示只有企业诞生,实际上不断地有企业被淘汰,不断有新的企业创办,只是后者要比前者多,表现出来就是企业数量整体增长。企业优胜劣汰的过程还要持续很长一个时期,直到两者趋于平衡,那时产业就成熟了。
一批实力较强,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形成,成为中国花卉产业的中坚力量。一个国家花卉产业的强大与否,首先看有没有一批数量稳定、具有主营项目、盈利状况良好的企业(含个体种植户)。它们抗风险能力较强,“内力”足,并且能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成为产业的中流砥柱。随着产业健康良好发展,这样的企业会逐渐增多,并稳定下来。
企业之间社会化分工细化,相互协作加强。10年前的花卉产业就似当年盘古初开天地的情形,企业业务种类“多而全”,什么赚钱做什么,什么都做不精,行业整体比较混沌。现在已经逐步过渡到各自占领一块细分领域,做精做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优势,产业链初步明晰。另一方面,企业在细分市场的同时也走向联合、协作。各个领域内的企业都有强烈愿望联合起来,减少彼此不必要的摩擦,互补长短,自律协调,做单个企业做不了的事情,增强对外竞争力,谋求更好发展。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近年各个领域协会、团体组织的组建十分活跃,如中国花卉协会在2001年成立了零售业分会,2005年又成立了盆栽分会,云南花农自发成立的联合体甚至已经多达百余个。总之,以后的花卉企业,会分得越来越细,联合得越来越紧密。
今后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笔者在接触花卉产业的过程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在将来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值得探讨。
问题之一:中国花卉产业源头创新需要加强。花卉作为一种植物产品,品种、种苗是源头,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至为重要。荷兰之所以能执世界花卉产业之牛耳,最重要的法宝是新品种培育。他们上到科研院校、协会团体,下到企业、个人,都重视和从事新品种培育,每年都有大量新品种推出。据了解,荷兰每年申请获得专利保护的新品种有1000多个。美国、德国、新西兰、日本等国在世界花卉产业都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它们也是世界花卉育种中心。中国不是没有种质资源,也不是没有培育能力,最大的阻碍因素是新品种保护工作比较滞后。目前,已经有中国企业开始从事育种工作,也培育出了一些新品种,但新品种保护工作跟不上,很难使育种繁荣起来,在源头上遏制了产业整体发展。加强专利保护,繁荣育种事业、充实产业源头已经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问题之二:“国资”应该投向行业最需要的地方。目前,不少国有花卉企事业单位及部分私营企业能从国家得到诸如拨款、项目费、补贴等的财力支持,这里统称为“国资”。无偿的“国资”投到生产环节后,生产成本不真实,产品低价冲击市场,带来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破坏市场秩序。笔者认为,国家资金应转向基础流通设施建设,比如在集中产地建立产后处理中心,转向培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等方面。这是政府应该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问题之三:妥善处理“游资”与“游民”问题。所谓“游资”,泛指花卉产业外的资金,因为存款利息低,二三产业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就涌到了第一产业,在第一产业中又选择了产值相对较高的花卉。所谓“游民”就是指为追求更高经济效益转向花卉生产的菜农、粮农等。两者都有流动性,而且数量较大,来去迅猛,业内用之妥当则得利,两者都可以成为产业的新生力量,用之不妥则生害,造成产能过剩,市场恶性竞争。产业发展历史上,每次飞跃都离不开“游资”和“游民”作出的贡献,然而每次危机的出现也都有他们的责任。凡遇两者加入的高峰期,一定要未雨绸缪。一方面,准备投资或者加入花卉产业的人自己要注意,看问题不只看表面,要深入调查,谨慎决策。另一方面,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及时引导,防患未然。

❻ 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及各类花卉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该如何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 中国花卉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回,我国发展花卉业的优势表现在答种质资源、气候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优势、花文化优势等几个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花卉产业中心:以云南、广东为主的鲜切花生产中心,两省的鲜切花供给量占全国鲜切花供给量的一半以上;以广东、江苏、四川、上海为主的盆花生产中心;以上海、江苏、浙江、四川、云南为主的花卉种苗生产中心。
根据国外权威机构测算,人均GDP达到500美元时,花卉消费需求就会明显增加;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花卉消费就会呈现上升趋势。在欧美国家,家庭花卉消费一般占工资收入的千分之三左右,我国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❼ 花卉市场现状

花卉复行业现在处于两制头利润大,中间利润小的时代。
就斗南花市而言,现在的鲜花都是经过几道手才到终端市场。花农种出花买给炒花的。炒花的在买给发货的,发货的也要赚点吧,加之成本,把货再交给货运公司。货运公司再赚点吧。一扣一扣的花的价格就偏高了。
总而言之,花卉行业也属于奢侈品行业。它是在和平年代的产物。

❽ 我国花卉现状及发展前景和方向

① 我国花卉行业现状
我国发展花卉产业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其发展迅猛。从1984年到2003年的20年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增长了27倍,产值增长了57倍,出口创汇增长了47倍,分别达到了43.5万公顷、353亿元和9756万美元。
花卉产品结构严重失衡。
我国花卉产品结构严重失衡,绿化苗木、草皮等产品占了绝大多数。据介绍,我国花卉销售额最高年份时达到540亿元,但是八成以上是观叶植物、绿化苗木和草皮,鲜切花和盆花所占比例有限。
产业效益低下。
与一些花卉大国相比,我国花卉产业效益还很低下。我国花卉栽培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鲜花总量占国际市场的比例约为3%。据了解,我国大多数大中城市的鲜花六成以上都是进口的,自产鲜花的份额微不足道。由于重视程度和投入不够,不少本地花卉还在节节萎缩。
产业发展缺乏科技后劲和内涵。
我国花卉产业缺乏科技后劲和内涵,正面临考验。传统的大路货花卉由于不注重科研更新和提纯复壮,品种严重退化,已经难登大雅之堂。
国际市场竞争力低。
近年来,我国花卉产业呈现出超常规发展态势,生产面积增长过快、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质量低、效益低,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下。
② 我国花卉行业的发展前景
花卉是大有潜力的朝阳产业。
我国花卉消费绝大多数属于集团消费和节假日消费,全国城镇人口年平均消费鲜切花3枝,按全国人口计算人均消费不到1枝,个人消费人均不到2元。如果我国人均鲜花消费能力提高到人均5元,仅国内个人年消费总值就增加37亿元以上,所以国内花卉市场的潜力巨大。
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带动花卉市场的发展。
当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专家预测,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西部12省区仅退耕还林对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亿株以上,缺口很大。西部广大地区的退耕还林、治理沙漠化、石漠化、泥石流、建设绿色通道工程等对花卉苗木有很大的需求量。
小城镇建设为花卉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与小城镇建设将掀起城市绿化、美化的热潮。以广西为例,按照规划,“十五”末广西的城镇化水平将由目前的23%提高到31%,届时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分别达到36%、30%和10平方米。这为花卉业提供了较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国际花市的活跃为我国花卉业开辟了另一增长点。
目前,国际花卉市场异常活跃,近几年行业产值(包括鲜切花、盆花、盆景、绿化苗木、草皮等)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就鲜花消费来说,世界人均年消费额为3美元,西欧、北美人均年花卉消费额在100美元左右。我国也已跻身世界花卉生产和消费大国行列,特别是我国的盆景和珍稀花卉在国际市场上十分抢手,出口前景广阔,近10年来,我国花卉出口创汇额达2.6亿元以上,以后,随着我国花卉产品的品质、规模等不断提高,花卉出口业还将呈不断增长趋势。

❾ 花卉业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花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狭义的花卉是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如凤仙、菊花、一串红、鸡冠花等;广义的花卉除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如麦冬类、景天类、丛生福禄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乔木及花灌木等等。 中国种植花卉的优势表现在种质资源、气候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优势、花文化优势等几个方面。“十五”期间,中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达64万公顷,比“九五”期末的15万公顷增长326.7%。其中,种植面积5万公顷以上的省有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四省,2万公顷以上的有河北、山东、湖南、甘肃等省。中国花卉面积已占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三分之一。2005年全国有花卉市场2586个,企业64908个,其中种植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8334家,花农1251313户,从业人员4401095人,专业技术人员132318人。“十五”期末全国重点花卉产区初步形成,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化产业形成了以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海南为重点的南方热带、亚热带花卉产区;以广东、福建为重点的南方热带观叶植物产区;以浙江、四川、河南、河北为重点的观赏苗木产区;以北京、山东、河北为主的北方花卉产区;以辽宁为中心的东北花卉产区。 2006年至今,中国花卉业借鉴荷兰、美国等花卉大国的发展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花卉业取得很好的发展,然而,中国花卉业发展起步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与困难。如:生产面积增加过快、品种结构不合理、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花卉研发严重滞后、专业人才奇缺、病虫害种类多发生严重、花卉质量普遍较低等都制约中国花卉业的发展。对此,花卉业界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花卉发展、运用科技发展花卉、聘请花卉专家、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特色花卉等,取得不少成果。 2008年中国云南花卉上半年产量达到创纪录的35.5亿枝,但云南玫瑰出口价格最高仅为0.8元,出口到香港市场之后的零售价格可达20港元,价差高达25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对生活环境的改善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花卉,2008年奥运会,也无疑给中国花卉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花卉业将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花卉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热点内容
丁香结戏曲 发布:2024-10-19 03:20:12 浏览:797
千丈红花语 发布:2024-10-19 03:20:11 浏览:251
玫瑰精油回收 发布:2024-10-19 03:18:31 浏览:237
移植花卉需要注意 发布:2024-10-19 03:18:31 浏览:257
情人节捧花图片 发布:2024-10-19 03:17:10 浏览:415
花店茶艺 发布:2024-10-19 03:15:39 浏览:572
无修樱花动漫 发布:2024-10-19 03:03:51 浏览:142
大绿叶绿植 发布:2024-10-19 02:59:07 浏览:466
天竺葵海棠 发布:2024-10-19 02:54:48 浏览:713
睡莲插花花期 发布:2024-10-19 02:54:47 浏览: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