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东插花镇
⑴ 阜阳火车站离插花镇有多远
17.3公里。
阜阳火车站离插逗竖花镇有17.3公里。
“插花镇”属于安徽省阜阳桥指正市颍东区,距离阜阳市区17.5公里,位于京九铁路阜阳铁敏悔路枢纽(阜阳北站)东侧。
⑵ 阜阳颍东区哪个镇最穷
插花。2017年时阜阳市颍东区人民政府,插花镇由于市民人均工资达不到一千,小镇村民生活只能靠政府扶持,所以在2017年被纳入深度贫困村是阜阳市政府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是最穷的小镇。
⑶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下辖村委会包括人民居委会、中心居委会、成功居委会、新园居委会、杨桥居委会、曾桥居委会、前于居委会、赵店村委会、闸南村委会、兰楼村委会、毛桥村委会、板桥村委会、东黄村委会、朱楼村委会、郭营村委会。
⑷ 安徽插花镇
[编辑本段]1.基本概况插花镇是皖西北中心城市——阜阳的东大门,曾被誉为淮北一支花。距离阜阳市区17.5公里,距离合肥250公里,位于京九铁路编组站东侧。徐{州}阜{阳}铁路、在建的阜六高速公路、阜蚌公路穿境而过。主要水系有:茨淮新河、阜蒙河、总干渠、苏沟等,横贯全镇,茨淮新河可常年通航,水陆交通便利。 [编辑本段]2.历史沿革插花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原名叫吕家铺子。后来为何改叫插花庙,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东汉的创建者刘秀,当年在一次战斗中失利,被敌军追赶路过此地,人困马乏,口渴难忍,遂向井边汲水的一位头插鲜花的姑娘讨水喝,请求避难,这位姑娘就让刘秀进屋藏了起来,刘秀才躲过敌军的追捕。这件事不知如何被村里人传了出去,大家在姑娘背后风言风语,认为她未出嫁就与陌生男人来往,败坏了风气。在当时的封建礼教下,姑娘不堪忍受讥讽,投井自尽了。
后来刘秀当了皇帝,想感谢这位姑娘,派人来寻访姑娘,属下人汇报了姑娘已死的消息,刘秀心中甚感内疚,乃下诏在此地建座庙宇。庙里塑一位头插金花的村姑像,人们就改称此地为插花庙,建镇后叫插花镇。 [编辑本段]3.经济概况插花集镇现已由单纯的商业消费集镇变为农业服务的生产性集镇,是方圆百里农副产品集散地,曾举办过全国长毛兔交易会,集市贸易活跃、日趋繁荣。古镇插花区域优势日益显现,日俱影响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几年来,插花镇党委政府把营造宽松外部环境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乡镇企业稳步发展,主要有水泥厂、磷肥厂、颍东建安公司、面粉加工厂、电力标准件厂、汽车修配厂等。2003年,实现产值12892万元。
农业生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种植高产、优质等多种经济作物,鼓励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积极提供小额农业贷款,定期举行农业讲座,搞好服务。以期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就。2003年引进项目5个,实施项目4个,签约合同资金2216万元,到位资金1258万元。我们要用活省级示范镇的政策,为外来投资人以丰厚回报。 [编辑本段]4.插花总况插花镇镇域面积110.18平方公里,辖5个居委会。24村委会。总人口79200人。插花集镇面积3.1平方公里,集镇人口21900人。年财政收入790万元,人均GDP289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870元。2003年由于自然灾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08元。耕地面积8.3万亩,是传统优质小麦的主产区、商品粮基地。有5万吨省级地方粮食储备库一座。
全镇现有完中一所,初级中学三所,初级职业中学一所,小学25所,幼儿园3所。插花小学为省级农村实验示范学校。初中入学率达98.7%,小学入学率100%。
集镇设有文化站、广播站、影剧院、有线电视台和地面卫星接收站。插花医院医疗科室齐全,为一级四等医院。镇直部门齐全,设有派出所、法庭、刑警中队、交警中队、税务分局、工商所、交管站、交通稽查站、石油公司、银行、信用社、变电所、电信支局、邮电支局、国家粮食储备库等单位,新建成三峡电厂华东输变站。去年成功引进江苏盐城客商对老自来水厂改造,实现全天24小时供水。集镇建成区面积达3.1平方公里,工业园区配套设施齐全,初具小城镇规模。
该镇于1994年12月被国家确立为全国500家小城市试点镇。省委、省政府及省体改委皖发[1997]11号文件批准为综合改革试点镇。同时,被阜阳市政府确立为副县级加强镇、市级重点中心镇。2000年被省建设厅授予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单位。
⑸ 安徽阜阳临泉哪个村姓朱的多
在安徽阜阳颍东区插花镇赵店地区,姓朱的家族分布广泛,其中尤以朱寨、大朱寨、小朱寨、前朱寨、后朱寨等地最为集中。这些村庄的名字中都带有“朱”字,表明了朱姓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除了上述的朱姓聚居地之外,该区域还有朱楼村,同样也存在大朱楼、小朱楼、前朱楼、后朱楼等多种称呼。这种命名方式反映了当地居民对家族历史的尊重以及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朱姓在该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是朱姓家族繁衍生息的地方。这些村庄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也见证了当地社会的发展变迁。村民们世代相传,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遗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村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每年的节庆活动中,朱姓家族会举办各种活动,庆祝丰收、纪念祖先,以此来传承家族记忆和传统习俗。
如今,尽管时代的变迁让许多传统习俗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在这些朱姓聚居地,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来自祖先的祝福和传承的力量。朱姓家族的故事和传说,就像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这些村庄的居民不仅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还积极参与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他们以勤劳和智慧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使得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