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黑枯病
❶ 月季黑杆了怎么办呀
1、随时清扫落叶,摘去病叶,以减少侵染来源。冬季对重病株进行重度修剪,清除病茎上的越冬病原。
2、盆栽时不要放置过密,最好不直接放在地面,以免地面积水时盆土过湿,最好的是放在阶梯形的植台上。改进浇水方式和时间,应从盆沿浇入,避免喷浇。不在晚间浇水,以免叶片上有水时不能很快干燥,有利病菌入侵。
3、秋季彻底清除月季园内的带病落叶、病枝一并集中销毁,以减少越冬。生长期应及时修剪,避免徒长,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尽量从根部灌水为好,减少湿度。施足底肥,盆栽要及时更换新土。
月季黑杆又叫月季枝枯病又名月季普通茎溃疡病或梢枯病等,是由蔷薇小壳霉引起的植物疾病。
(1)花卉黑枯病扩展阅读:
月季枝枯病限于在茎杆上发生溃疡斑,初在茎上发生小而紫红色的斑点,小点扩大,颜色加深,边缘更加明显。斑点的中心变为浅褐色至灰白色。围绕病斑周围,红褐色和紫色的边缘与茎的绿色对比十分明显。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呈微小的突起出现。
随着分生的增大,其上的表皮出现了纵向裂缝,潮湿时涌出黑色的孢子堆,此为该病特有的症状。发病严重时,病斑迅速环绕枝条,病部以上部分萎缩枯死,变黑向下蔓延并下陷。
为放线孢属的真菌[Actinonema rosae (Lib.)Fr.]分生孢子盘着生于寄主角质层下,以后突出表皮。大小为108~198微米,分生孢子梗短,不明显。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鱼鳔状,大小为18~25*5~6微米,双细胞,上小下大,分隔处略有缢束。顶端如喙状,常偏向一侧。
传染途径:以菌丝在病枝、病叶或病落叶上越冬,翌年早春,形成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危害。分生孢子也是初侵染来源之。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水滴传播危害,因而多雨、多雾、2多露时易于发病。据试验,叶上有滞留水分时,孢子6小时内即可萌芽侵入。
萌发侵入的适宜温度为20~25℃pH值为7~8,潜育期10~11天,老叶潜育期略长,为13天,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一般梅雨季节和台风季节发病重,炎夏高温干旱季节病害扩展缓慢。植株衰弱时容易感病。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关差异,但无免疫品种。
❷ 养花:春兰花的叶子尖端枯萎变黑,是什么病
这是“兰花炭疽病”。
症状
兰花炭疽病是受炭疽病菌侵染而发生的,以叶片受害最重,其他各部器官也能受害。病害的前期在叶片的中部出现红褐色或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点,叶缘病斑呈半圆形。随着病斑的扩展,许多小病斑会愈合形成波纹状或条状的黑褐色大病斑。若叶尖发病,则病斑向下蔓延,造成叶片成段枯死;若叶片基部发病,严重时会造成整张页片枯死。病害发展到后期,病斑看上去有轮纹状,这时病斑的中心颜色变浅呈灰白色,有的病斑上还会出现纵向裂纹。
发病规律
炭疽病病原菌在4月初开始侵染兰花老叶,5—6月扩展较快,梅雨季节病害加重,7月以后病害渐渐中止。兰花新叶在7月底开始发病,8月份发展迅速。若这时遇台风侵袭,会造成叶片和植株受伤而使病害加重。兰花炭疽病病原菌在叶面上能存活9个月,在植株中能生存一年以上,即使病菌散落在种植兰花的盆土表土上.也可活一年左右。所以一旦得病,若不进行治疗,病害会年复一年地发生。
防治方法
防治兰花炭疽病首先要加强对兰花的栽培管理,养在室内的兰花要做到通风透光,以降低环境湿度,室外露地栽培的要搭建阴棚,避免曝晒和急风暴雨的袭击。兰花种植不宜过密,盆与盆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浇水应缓慢浇于盆土,避免整株淋浇而使病菌向下扩散。在冬季和翌年早春,要特别注意做好保暖工作,不使其遭受冻害和霜害,以增强其抗御病害的能力。发病初期。可剪除病叶,以抑制病害的扩散蔓延。药剂防治可在梅雨季节和7—9月台风季节,抢晴天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天左右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4次。
❸ 兰花叶尖发黑干枯丶老叶发黄是什么原因
叶子发黄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浇水。水浇得过多过勤会使盆土长期过湿,甚至积水,土中缺氧,致使部分须根腐烂,阻碍正常呼吸和吸收养分,引起叶片逐渐变黄脱落。
(二)施肥。长久脱肥,或久未换盆换土,土中氮素等营养缺乏,导致枝叶瘦弱,叶薄而黄。另外施肥过量也会出现新叶肥厚、凹凸不平,老叶干尖焦黄脱落。遇此现象应立即停止施肥,增加浇水量,并去掉部分陈土,换入新的培养土,进行正常管理。
(三)温度。夏季炎热高温,如将性喜凉爽的花卉,如君子兰、仙客来、四季海棠等放置在高温处让阳光直晒,极易引起幼叶叶尖或叶缘枯焦,或叶片脱落。而到了冬季室温温度过低,对从南方引进的常绿花木,受到轻微冻害,叶子就会发黄,如果室温过高,植株蒸腾过盛,根部水分养分供应不足,也会使叶片变黄。
(四)土壤。北方多数地区土壤及水中含盐碱较多,喜酸性土壤的花卉,如山茶、杜鹃、兰花、含笑、栀子、桂花、株兰、白兰、广玉兰等,由于土中缺乏植株所需吸收的可溶性铁元素,叶片就会逐渐失绿变黄。由于南方土壤偏酸,镁元素易流失,植株缺镁也常表现出老叶叶脉之间失绿发黄。
(五)空气干燥。冬季室内养花空气过分干燥时,—些喜湿润的花卉,如兰花、巴西铁、白兰、桂花、含笑等,往往会出现叶尖干枯发黄,或叶缘枯焦,或叶片上发生焦斑、边缘卷曲等现象。特别是在冬季室内生煤炉取暖的地区这种现象较为严重。这时应经常使用与室内温度相近的水喷洗枝叶,对于一些名贵的花卉最好用塑料簿膜罩上,并在罩内放置一小盆清水。
(六)蔽荫过度。大多数花卉性喜阳光,若长期将其放置在蔽荫处或光线不足的地方,则会导致生长衰弱,叶薄而黄,不开花或很少开花。 (七)病虫为害。受到真菌等病菌侵害引起的叶斑病,易使叶片局部坏死。受花叶病毒侵染后,叶片上会出现黄绿色镶嵌的斑驳。遭受介壳虫、红蜘蛛等害虫危害,叶片也会变成枯黄或整叶萎黄脱落。发现病虫害时应及时喷洒托布津或乐果等农药防治。
❹ 大叶栀子花叶子变黑干枯怎么回事
栀子花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叶片发黄,其原因多是由于栽培管理失调引回起。水分过多答过少,阳光过强过弱,肥料过多过少都会引起叶片发黄,但发黄的情况不一样,应仔细观察分析原因,加以纠治。
水黄:嫩叶暗黄且无光泽,老叶无明显变化,枝干细小黄绿,新梢萎缩不长,表明浇水过多。将花卉脱盆置于通风阴凉自吹干土团后再装回盆中。
旱黄:缺水的黄与水多的黄不一样,缺水之黄为叶梢或边缘发枯、发干, 老叶自下而上枯黄脱落,但新叶生长比较正常。注意浇水时浇足、浇透即可。
灼黄:强烈阳光直射到一些喜阴的花卉(如吊兰、玉簪等)上,易引起花卉叶梢、叶缘发枯,叶片朝阳部分出现黄斑。移到阴处即可。
缺光黄:长时间置荫蔽环境,叶片得不到足够阳光,不能形成叶绿素,整株叶片变黄继而脱落,补充光照可避免此病。
肥黄:施肥过多或浓度过大引起的花卉发黄,表现在新叶顶尖出现干褐色,一般叶面肥厚而无光泽,且凹凸不舒展,老叶片焦黄脱落。应立即停止施肥,严重的用大量清洗冲洗部分肥料。
缺肥黄:表现在嫩叶颜色变淡,呈黄或淡绿色,而老叶比较正常或逐渐由绿转黄。检查盆土,如有干结现象应换土,平时薄肥勤施并适时浇一些矾水。
❺ 花卉疫病、枯萎病怎么防治
疫病:此病寄主范围较广,能为害一串红、菊花、凤仙花、长春花、矢车菊、芍药、牡丹、百合、郁金香、香石竹、人参、常春藤、丁香等多种花卉。主要为害花卉的茎部,条件适宜时病害发展迅速,能造成花卉大量死亡。
疫病的病菌多从茎基部和根部侵入。受害初期感病部位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斑点,并逐渐扩大往上蔓延,后期发展为黑褐色斑块,严重时整枝整株茎部变黑并腐烂。病菌破坏茎部皮层的输导功能,导致上部叶片先黄后枯,进而全株枯死。在潮湿的环境下,腐败部分产生稀散的白霉。此病是由疫霉属中的一种真菌侵染引起的。病菌常随病株残体落入土中越冬,并能存活多年。来年条件适宜时通过雨水和灌溉水等传播蔓延。植株上的病菌靠风雨传播。在高温多湿、地势低洼、栽种过密、通风透水差和连作地发病严重。植株一旦发病就会很快传播和蔓延,引起大片发病。如遇大雨,此病就会大量流行。
防治方法:一是选择排水良好,地势高、燥地段栽种。栽植不能过密,并注意通风透光。浇水不宜过多,浇水时避免泥土飞溅到茎叶上。地栽避免连作,盆栽每年换1次新的培养土;二是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销毁,每平方米用5~10克70%五氯硝基苯粉剂消毒土壤,防止病菌扩大蔓延;三是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用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
枯萎病:此病系维管束病害,主要为害香石竹、菊花、翠菊、唐菖蒲、石竹、紫罗兰等花卉。病菌侵染根系,进而侵入维管束系统,引起地上部出现症状。初期植株一侧叶片失绿,黄化,最后全株叶片变褐,萎蔫枯死。受害组织切面,可见维管束组织变成褐色。此病是由镰刀菌属中几种真菌侵染造成的,是一种土传病害,以无性繁殖材料扩大传播。发病适温为27~32℃,夏季气温高,雨水多最易发病。受到根结线虫为害时,会加重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繁殖时要从无病植株上采取插条,移栽时注意避免伤根,使用的基肥要充分腐熟;三是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销毁,并用25%苯来特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淋灌病株穴土;四是发病严重的花圃要进行土壤消毒。盆栽每年换1次新的无菌培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