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立意的插花图片
1. 山茶插花如何构图设计
构图是山茶插花作品艺术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整个作品的骨架,是艺术评判的重要依据。现代插花构图要求简洁而新颖,造型手法趋向平实、自然。2003年,金华国际茶花大会特邀专家为全国各地的花艺爱好者作了插花艺术的精彩现场示范表演。有一件以山茶为主体的插花作品,以三朵大红色完全文瓣的‘六角大红’花枝,插入一只长高形轿猛黑色塑料杯内,配上其他一些花草,作品构图朴素、简洁、自然、平实中见出功底。构图是一种造型艺术,通过它可以勾画出造型别致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这一山茶插花作品,三朵鲜红山茶花朵是主体,它融合在其他的花草等野趣自然之中,一支箭一般的小叶,穿出水面似的动态,构成一幅迷人的、火一样的热情画面。这就是这件作品的构图艺术。任何一件作品离开了构图设计,也就谈不上插花艺术。山茶插花的构图,实际上意为构成、结构和联系,在传统的中国画理论中称为“布局”、“章法”。就是把山茶各类花材、配件做出恰当、合理的安排,并运用艺术技巧和技术手段,最终使主体更加突出,主体与陪衬之间的布局多样统一,使作品达到虚实相生、动静互衬和结构均衡的艺术效果。
山茶插花设计步骤如下:
(1)立意意,就是意图和意趣。立意就是构思,也就是构图前的酝酿和思考过程。欣赏插花艺术不仅仅是观赏花、枝、叶的外在表现,而是通过具有形的构图,直觉地捕捉和领会到某种更深刻的内涵,从而获得美感享受。这也是通常说的“意境”闭锋桥。因此,山茶插花构图设计与意境有密切关系。意境除了运用花意、花语来选择花材、容器、配件表现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构图设计突出主题。立意要新,要有个性。只有形神兼具、意境深远的插花作品,才能达到自然美、形象美、意境美兼备的崇高境界。
(2)选材山茶插花的基本用材是花、枝、叶和根。选择材料时,应有敏感的审美力,要懂得取舍,长于剪裁。选材是构图设计的关键。选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构图设计表现力。通过利用花材原有的自然形态或技术处理手段,可增加构图造型变化。若要表现高贵、典雅、庄重意境,可选择直立性、大花型、红色山茶,如大红牡丹、大朱砂、大红绣球、大吉祥等品种的花枝。如要表现如愿、遐想、梦幻的意境,可选择粉色或淡色的花,如粉玲珑、粉霞、小桃红、美人茶等品种的花枝。如欲表现清新、洁净、无瑕的意境,可选择白色的中小型花,如雪塔、白宝珠、无暇玉、六角白等品种的花枝。如要表现艳丽、多彩、变化无穷,则可选择复色、奇特、花叶的花枝,如十八学士、黑魔法、大齿轮、皱叶奇花等品种的花枝。只有选好理想的花材,才能使作品构图造型得心应手。否则,即使有好的构思、意境,主题也不能得到充分表现。
(3)布势势,就是艺术形象的动感。各种体势,如惊险、雄奇、奔放、蜿蜒等,能赋予山茶插花作品以神韵和生命。插花作品如不讲究势,就会变成索然无味的模型,就不能小中见大、富有创意。山茶插花构图有较多的对比因素,如大小对比基圆(大型花与小型花)、色彩对比(红色与白色)、花型对比(单瓣与重瓣)、轻重对比(花瓣厚又多则重,花瓣薄又少则轻)、长短对比(叶片有狭长短圆之分)、高矮对比(枝干直立高大与矮小扩张)等。有了这些对比,山茶插花作品就充满了艺术魅力和艺术表现力。
山茶插花构图布势有动感、空白、突破、呼应、虚实等多种手法。根据山茶的花型美、色彩美、枝叶美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具有动态美的线条运用于插花作品中,可以增加作品的动感。如有意识地在插花作品中留空白,可给欣赏者留下想象空间;如果作品空间塞得满满的,则在视觉上会感到沉闷。又如作品中方向一致的花朵,突然采用一支相反方向,就会使构图更新颖、奇特,耐人寻味。山茶插花组合构图采用呼应手法,可使各个分枝之间、花材与花器之间、主体与配件之间在情势上、色彩上、质材上产生统一的关系,使空间的伸展、仰俯、顾盼都能做到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穿插、浑然一体,从而使作品造型生动活泼而又和谐统一。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一般以厚重、紧密、色彩鲜艳的花为实,而以细小、松散、淡雅之花为虚。构图中运用虚实对比,可以丰富作品的层次感,更加突出主体,别有一番韵味。
2. 中式插花详解|四大特点与六大花型
中式插花,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土壤之中。追求花材的自然形态之美,赋予植物以独特的精神和内涵,是中式插花的精髓所在。袁宏道在《瓶史》中的论述,更是将其精神内涵提炼得淋漓尽致。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式插花的四大特点与六大花型,以期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中式插花四大特点之一,便是多采用不对称式自然构图形式,追求植物的线条美。在这一基础上,中式插花衍生出了直立型、直上型、倾斜型、平展型、下垂型等不同形式,每一种都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枝叶高低错落,上下呼应,使得整个插花作品更加清雅。尽管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但每一枝叶与花朵之间都保持着和谐与平衡,展现出自然的韵律与美。
其次,强调花的寓意和情感寄托是中式插花的另一大特点。牡丹的贵气、菊花的隐逸、荷花的高洁、梅花的高洁,这些花朵在中华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在中式插花中,这些寓意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富有情感与意境的艺术作品。
再者,顺应周围环境,讲究天人合一,是中式插花艺术的又一重要特点。在插花过程中,注重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力求将插花作品与周围场景融为一体,营造出富有整体美感的艺术氛围。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深刻体现。
最后,含蓄自然,注重意境美的特点,使得中式插花在艺术表现上更为深邃。相较于西方插花的热烈与直白,中式插花更注重作品蕴含的意义与创造的意境,赋予作品以更为丰富的情感与层次。
中式插花的六大花型,以直立型、倾斜型、平出型、平铺型、倒挂型和综合型为代表,各具特色。直立型作品展现出雄伟壮丽之感,倾斜型作品则富有探望之感,平出型作品动感强烈,平铺型作品如同俯身观赏,倒挂型作品灵动性强,综合型作品则是将各种花型相互融合,创造出更为丰富的艺术效果。
中式插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从立意、构图、色彩至意韵,皆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侍花作品不仅展现出丰富的生命情感与意韵风骨,更是在艺术与生活的交汇中,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3. 插花怎么做
(1)我国梅花插花的历史 我国梅花插花的最早记载,至少应在魏、晋之际。据《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宋代,梅花插花之风甚盛。李嵩画有《花篮图》,在此画中,一个精致的藤篮中插有梅花、蜡梅、山茶、水仙、瑞香等花卉,技法丰满、细腻。张道洽的《瓶梅》诗云:“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陆游作有“瓶里梅花夜来香”的诗句,戴复古作有“古瓶斜插数枝春,此即吾家劝酒人”的诗句,杨万里作有“胆样银瓶玉样梅,北枝折得未全开。为怜落寞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的诗句。明、清梅插花及艺梅均步入鼎盛期。明代出现插花的专著,如张谦德《瓶花谱》、袁宏道《瓶史》等。《瓶史》中“花目”一节云:“余之诸花,取其迎而易致者,入春为梅为海棠”;“品第”一节云:“梅以重叶、绿萼、玉蝶、百叶缃梅为上”;“使令”一节云:“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为婢”。《瓶史》很快传入日本,并形成日本插花的流派之一——宏道流。清代以瓶供为主,如陈书绘制《瓶供》图,梅花与牡丹交辉,更显得梅花插花的清丽高洁。清代涉及梅花插花的著作也更丰硕,如《芥子园画传·梅菊谱序》就有“出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之句。其他还有陈淏子的《花镜》、沈复的《浮生六记》等也涉及有梅花插花。近代,梅花插花应用在规模、风格上均有新的提高。如1949年在上海举办的梅展,据考证,可能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届包括梅花插花的正式梅展。1989年中国花协梅花、蜡梅分会成立后举办过九届全国梅展,均设有梅花插花展区。
(2)插梅的构图与立意 牡丹重姿、重彩,插牡丹必须显出富丽堂皇;玉兰洁白、清丽,插玉兰要突出亭亭玉立之姿;桃杏娇艳、缤纷,插桃杏可烘托热闹的气氛……梅花,不以华丽取宠,而以韵格为胜,具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及风格。所以插梅的构图与立意与众花不同。
人们爱梅,不只是欣赏梅的外在风姿,更在于梅的“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品格,人们视梅为坚贞、顽强、幸福及友情的象征。因此,我们插花之前应先立意:或以冰中孕蕾、雪里开花的梅花为主体,配以苍松、翠竹,构成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或以“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宋·陈亮)为题来歌颂威武不屈的精神;或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晋·陆凯)以寄予友人之情谊;或以“赏梅倍思亲”来抒发亲人团聚的愿望;或以“喜迎佳节春意闹”,象征欣欣向荣的景象。关于梅花的插花艺术,《瓶史》中谈到:十一月插红梅,正月插梅花。花木搭配以梅花为主,再配迎春、瑞香、山茶。
(3)插梅的主要方式 插梅的主要方式可分花瓶式插梅、盆景式插梅和壁挂式插梅3种:
花瓶式插梅:花瓶深色、素净者均可,铜质和陶瓷的古朴花瓶更能显示梅花的高雅。切勿用华丽的花瓶,以免喧宾夺主。如瓶口太大而花枝摆动,可剪几根短枝架设瓶口,也可将花枝基部的中间切开,使它能夹住瓶内的小横木,以固定花枝。如花瓶较轻不易立稳,瓶中可投铅、石等,以防倒伏。梅花有红、白、绿等色,可一色单插,也可几色合插,但必须以一色为主,以免纷杂。插梅时也可适当配些南天竹、文竹等,以调和色彩与层次。
盆景式插梅:一种插器是浅身阔口的水盆器皿,一种是用以制作小型写意盆景的各种观赏浅盆。用水盆器皿插梅,必须借助于花插座(也称剑山),这是由金属铸制而成的,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平底,向上一面有较多针刺,用来固定花枝之用。根据自己的立意要求进行构图,在插“岁寒三友”图时,由于竹枝易干枯,必须将它尽量低插,近于水面为好。若松枝过于笨重粗大,不能平稳放置,可先将其基部钉在方块木板上。置于盘中后用卵石盖压木板,这样就可固定松枝。如梅枝较粗,可在花枝下中间处,用刀切成十字形,切隙深度应比剑山的针约长两倍,切好后再插。挑选好横斜疏瘦的小梅枝,借古人咏梅的佳句名言为意境,创作寓意深刻的写意盆景,置于书房几案,以假乱真,同样可收到极好的观赏效果。其制作方法为:用湿棉花或湿纱布将梅枝基部缠绕,用塑料布包好后,根据立意要求,或直或斜栽于盆中,并适当点缀一些蕨类、小草等小植物和玩石、朽木之类的小配件,再用土铺成起伏不定的山峦起伏,也可留些空白做水体,最后用苔藓将土体全部铺盖;这样,一盆梅花写意盆景就制成了,只要经常在苔藓上喷些水就可欣赏数日之久,花谢后可再换梅枝。
壁挂式插梅:采用竹器、陶瓷等悬挂式的花器。斜垂的梅枝,配以文竹或常春藤的长蔓,这样刚毅的梅枝与摇曳的长藤在合适的背景前交相辉映,一刚一柔,别有风味。若梅枝不斜垂,可在适宜弯曲处,锯1~2个缺口,用三角形硬木填塞巩固其隙以符所需角度。
(4)插梅的保鲜技术 花瓶口小身高,水应盛至瓶身最宽阔处,使水与空气有较大的接触面。以雨水为佳,河塘水亦可,浑浊者须澄清方可使用。自来水中因有氯气,须贮放数日再用。唯井水碱性大,切勿使用。水温应与气温相一致。为使瓶水不腐,可在水中加入0.1%的食盐或1/4000的高锰酸钾或适量的硫磺,并注意经常换水。
花枝浸入水中剪切,避免剪切时空气侵入枝茎导管中,利于吸收水分。切口斜度越大越好,以扩大吸水面积,增大吸水量。在切口处多开裂缝,也可达到此目的。用厚报纸将梅枝上部包裹好,把切口浸入加了少许食盐或明矾的沸水中10秒钟左右,这既可排除切口细菌,又能将导管中所存空气排出。或者将梅枝切口用火烧焦,使它局部炭化。
我国古代也有一些插梅保鲜措施,如宋代范成大云:“花下不易焚香……至若浊气煤烟,皆时杀花。”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载:“煮鲫鱼汤可插梅。”清代陈淏子《花镜》载:“梅宜用猪肉汁去油俟冷插花,且瓶不结冻,虽细蕊皆开。”明代《瓶花谱》载:“古铜壶龙泉均州瓶,有极大高三二尺者,别无可用,冬日投以硫磺,斫大枝梅花插供……梅花初折,宜火烧折处,固渗以泥。”又云:“日置南窗下,夜卧置榻旁,俾近人气,可不冻。”大家不妨一试。
4. 创意插花是体现现代人什么的精神
创意插花是体现现代人不受约束、反传统、按部就班、自由发挥的精神
插花(floarr),亦可称为插花艺术,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
中国插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插花源于古代民间的爱花、种花、赏花、摘花、赠花、佩花、簪花。花束的花材固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细铁丝绑扎,每一枝花、每一片衬叶,都用缠上绿胶带的细铁丝缠好后再造型。另一种是用专用花托,内有花泥,将花依造型插入花托内,此法比较简便省事。
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作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盆景类的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令人把玩,爱不释手。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
各朝关于插花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
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