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扇形花卉画

扇形花卉画

发布时间: 2025-02-19 23:17:16

㈠ 宋代花鸟画集赏(下)

画上无题款。画烟波浩荡的湖面,柳枝飘扬,水草丰美,两只鸳鸯相对戏水。画面意境空旷而优美,然对于鸳鸯的细部刻画,还是没有完全摆脱南宋院画的工整细丽。

画上无题款。画柳塘边,柳树洒脱,树下一老翁倚锄而立,张嘴呼唤不远处翘首做回应状的耕牛,场景很是动人。画家对牛犊的描绘很是细腻逼肖,特别是牛犊的眼睛,婉转流动,脉脉含情,对主人感激和依恋之情溢于言表。

 画面无署名,南宋人作。写秋葵一枝,工笔勾勒填彩,花瓣用粉细勾,叶用重绿,姿韵生动,重彩渲染,布局严谨。两朵开着的花与疏疏的叶子,充分表现出秋葵的神态,是南宋写生佳作。

画上无款。画面画山茶一枝,由左上角向对角斜出,舒其柔条,生发青空。画家不取静观之势,而是从动态中来描摹物态,可谓匠心独运。山茶花叶娇艳,临风轻举。尤其突出的是花瓣花叶上残余的霁雪,那种即将消融的白色与红色的花瓣、深绿的花叶构成一种色彩的绚烂和对比。

画上无款。画法双钩设色,敷色晕染,工力俱深,叶色之嫩老,香实之垂金,传神毕肖。果叶疏密有致,正侧偃斜,卷曲掩映,深有空间感。

此图绘一栩栩如生的斑鸠伫立于无叶枝桠上,与繁密而生意盎然的竹叶形成鲜明的对比。斑鸠圆睁的眼睛炯炯有神,微曲的身躯与枝桠的突兀恰到好处地十分协调,透着一种略微的惆怅氛围。此画设色清丽雅致,笔法严谨而细中不乏粗率,是李安忠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中的佳作。画上钤有“宣统御览之宝”等收藏印记。

陈居中,生卒不详,南宋画家,曾任画院待诏,专工人物、番马,描绘物态准确自然,画法精细,形神兼备。此图以左实右虚的一角景式构图,描绘四只毛色各异的山羊。画面构图简洁,精练的笔墨,淡雅的设色和准确生动的形象,充分而传神地表现了山羊顽皮、好斗的天性。坡上枯木荆棘,木叶凋零,野草枯黄,画面上一派清秋幽旷的氛围,富于生活情趣。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一册(见《虚斋名画录》)。签题陈居中作。耿昭忠题云:陈居中柳塘牧马图,虽纤细如绳,悉具乘风破浪之势。昔评云:“布景设色,不亚黄宗道。今观其气韵生动,精神物态,全形缣素间,即谓超佚前人,岂为过当。”这评赞是确当的。在小小的纨扇的面上,画着二十多个人,五十多匹马,而姿态活跃异常,那功力是深厚的。

此图原载《纨扇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上有张茂题名。张茂,杭人,光宗时(1190一1194)在画院,工山水花鸟,俱精致,小景更佳。此画为池塘小景,在一双鸳鸯的相趋逐之外,天空上有一小鸟疾而欲下,芦苇枝上有一鸟栖停着而引颈上望,尺幅虽小却具有寻丈之势。

此图原载《纨扇画册》(见《石渠宝笈》)。无作者姓氏。状物极精致,是南宋初期画院中高手所作。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一册(见《虚斋名画录》)。签题黄居寀作。按此画绝不类居作,无庸附会其名,故今改题为无名氏作。

此图不知原载何册,亦无作者姓氏。审其作风,当是南宋早期画院中人所写。

此图亦是散页,不知原载何册,上有“马远”二字签名。马远所画的花卉,见者不多。此幅画盛放的白蔷薇,一笔不苟,可称是宣和画院的嫡传子孙。如果不是有他的题名,我们不会以它为马远所作的。可见能者所写,是无所不臻其极的。

此画绘梅枝斜出石上,水中有群凫飞集浮泳。剪裁、构图新巧。有款“马远”二小字。所绘梅枝刚劲曲折,又有力度,用焦墨勾勒的树干,显得“瘦硬如屈铁”。山石用大斧劈皴,坚实、爽朗而有力。水波绘制出动意,表现迂回、盘旋以及由微风吹起的微波,画得十分动人。此图属于所谓“江湖小景”的小景画范围。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山西永济人。南宋光宗、宁宗时(1190—1224)的画院待诏。家中五代皆为宫廷画师。他继承家学,擅画山水,取法李唐而自出新意。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之称。此图描写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画面近与远的笔墨,浓与淡效果,有着较强的画面空间感。

此图显示出马远富有创造性的卓越构图技巧和特定的环境气氛与意境的表达能力。隐约出现的远远的高大雪山的一角几乎布满整个画面。以此为背景,不仅点明了作品的环境气氛,而且对作为重点描写的前景的山石、树木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从左侧伸出的带有积雪的树枝,向下弯曲后转向右上伸长,横斜曲折极富变化。左侧及下部的山石,以带水的墨笔作大斧劈皴画出方硬有棱角的“一角”。

《倚云仙杏图》可以看出马远花鸟画的基本面貌,用笔工整,设色浓重。此图只画出从画幅左下角伸出的花枝的一部分,这种局部描写的构图手法,与他的山水画中的“一角”、“半边”处理有相通相似之处。花枝曲折横斜,然后一分枝指向左上,一分枝指向右下。枝条以细笔浓墨钩勒,再施以水墨渲染;枝上层层叠叠盛开的花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则施以厚重的白粉加淡红,萼片施以紫色。整个花枝既有曲折多变而挺秀的姿态之美,又透露出几分华贵之气。

此图不知原载何册,画幅上有“马麟”二字的题名。观马麟的题名,和马远的绝不相同,其画的风格亦甚相异。麟于花卉尤工。曾见其梅花一轴,枝干苍古,而花苞鲜妍,似欲喷出清香来。此绿橘图,亦正足见其是写物的妙手也。

此图是马麟花鸟画的存世名作。描绘绿萼梅两枝,一俯一仰,婀娜多姿。据称,绿萼梅花萼、蒂纯绿,枝梗带青,系梅花中极名贵的品种。画面梅开似玉蕊占风,琼葩含露,绰约玲珑,清幽冷艳。扶疏的瘦枝玉蕊清冷,暗香浮动,为典型的“院体”宫梅。画家以钩勒法淡墨细线写出花瓣,再层层填色。以水墨绘枝,重彩染花,强烈的对比映衬,生动地体现了寒梅冰肌玉骨之美。

马麟继承了家学渊源,不但山水楼阁画得如泣如诉,在花鸟画方面也有深厚的功力和独到的美学思想。《暮雪寒禽图》画苍寒暮雪中展翅未禁寒的小鸟,在簌簌的寒风中依然挺立的情景,将寒禽那种不畏严寒风霜的品德作了很好的渲染。画家精心刻画盘错多节的枝桠和风竹傲雪的景色,画面设色古雅清逸,笔墨清淡,是一幅意境清幽的花鸟画佳作。

此图卷描绘一平湖柳堤、荷香清夏的景物。在广阔的湖面上,微波轻荡,碧叶莲莲,而近处群鸟,则更为画面增添无穷生趣。画中笔法细秀,描物具体,尤其柳树变化多姿,树叶丝丝勾出,又如烟动。其用墨以淡为宗,又浓淡相间,着色亦淡雅,更加烘托出了其境界的祥和安静,从中可以见出其父马远的显著影响。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见《虚斋名画录》)。签题马麟作。细审画上题名,与马麟的风格十分迥异,其作风亦不相似。马下一字模糊不清,不宜误认为麟作。所以只好以无名氏收录于此。或许是马氏一家之作,但作品的年代似乎比马麟早。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图》(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姚月华作,上有宁宗(1195一1224)题。签题姚月华,无考。姚月华可能是宁宗时代的一位女画家,她的画笔力纤细,画风精巧细腻。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杨后作。杨后是宁宗妻,《图绘宝鉴》和《画史会要》诸书均不言其能作画。此幅上题云:“线捻依依绿,金垂袅袅黄。”但不知此画是否亦出其手。《画史会要》载有杨后的妹妹(一作杨娃),会稽人。宁宗皇后妹,以艺文供奉内廷。工诗善画。尝写鹤图,颇精。很难断定是或杨后妹子所画,还是由杨后题签的。

此图画一鹧鸪站立在几近干枯的树枝上,尖嘴利爪,眼睛圆瞪,眼光犀利无比,全身羽毛着浓墨渲染,手法写实,羽毛似乎闪闪发光,油亮乌黑,体现了宋代画院的画风。与之相反的是秋树的另一枝,繁叶茂密,然而因为秋天的来临正变得逐渐干枯。此画体现了南宋院画的典型特色,虽然本幅并无名款,但并不影响观者的判断。

此画为纨扇形,用墨笔画一株柳树和疏朗的柳枝,有二只寒鸦正在寻觅归巢,一轮初升的明月被薄雾掩映,月色暗淡,夜幕朦胧,意境清幽凄冷,笔法简劲,属于梁楷的简笔画一类。

牟益,吴郡昆山人,南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3)为画院待诏,工画花竹翎毛,尤擅渲染,兼擅书画,《图绘宝鉴》云其“画入能品”。此图绘烟柳平丘,牧童跨于牛背上,一手拿小木杆,一手拿昆虫在逗趣。其后一牛犊紧随前面的大牛,画面生动活泼。画中的牛造型准确,形象生动,笔法简率。本幅有清代皇帝乾隆的御题诗,后有范显得等九人的题记。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鲁宗贵作。《图绘宝鉴》云:鲁宗贵,钱塘人。善画花竹鸟兽巢石,描染极佳。尤长写生,鸡雏鸭黄,最有生意。绍定年(1228—1233)画院待诏。出入杨驸马府。此画也是用写生手段作成,很有生气。

此图原载《宋人名流集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陈可九作。《图绘宝鉴》云:陈可九,宝祐键(1253—1258)待诏。工画鱼、四时花木,师徐熙。此画画法有徐熙遗风。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朱绍宗作。画幅上题一“朱”字,其下已无字迹。今从《四朝选藻册》,作朱绍宗作。《图绘宝鉴》云:朱绍宗工人物猫犬花禽,描染精邃远过流辈。隶籍画院。《绘事备考》云:朱绍宗隶籍院中。当补祗候,而恬退不仕。日作墨画数幅,以为酒资。同列有供御笔墨,辄携酒就商焉。

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见《石渠宝笈三编》)。无作者姓氏。此种风格的花鸟画,虽无姓名,但一望可知其为南宋中晚期(约1195一1279)的画院中人所作,体状物态均甚精工而有生意。

此图不知原载何册,无作者姓氏。幽邃的山溪,参天的老松,疏零的竹篁,长尾的山禽,在那里或飞鸣往来,或息或啄,静谧清韵似溢出绢面上来。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毛益作。按毛益为乾道中(1165—1173)画院待诏,工画翎毛花竹,尤能渲染,似欲飞鸣,见《图绘宝鉴》及《南宋院画录》。此图题毛益作,颇近似,但年代似较晚,故改作无名氏。

此图原载《纨扇画册》(见《石渠宝笈三编》)。无作者姓氏。构图至精,色彩尤为鲜丽,绿色的枫叶上,着一红色的甲虫,顿时丰富了整个画面。

此图不知原载何册,亦无作者姓氏。描状深山野林里的猿猴生态,笔法工丽严谨,精细而不乏生动,特别是猿猴的动态刻画,颇能传神,典型的院体风格。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马麟作,无根据,故今改题无名氏作。兰花吐蕊,芳香四溢,满纸清韵,颇为生动。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见《虚斋名画录》)。签题阎次于作。按《图绘宝鉴》云:阎次于为阎仲之子。能世其学而过之。画山水人物,工于画牛。孝宗隆兴初(1163),进画图称旨,补次于承务郎,画院祗候。但此图近似马远家法,不应是南宋初期之作,故改题无名氏作。画是江南的冬景,水边的白梅、水仙、茶花盛放着,芦苇已枯败,水落石出,禽鸟或游或飞。

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见《石蕖宝笈三编》,无作者落款。画冰天雪地中昂然挺立的雪竹与不畏严寒的幼鸟。画家运笔流畅遒健,竹叶双钩,鸟的羽毛也勾勒而出,很见骨力。工笔之中却具放逸,粗看似拙,细审则精浑。

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见《石蕖宝笈三编》,无作者落款。可能是一个屏风上的饰图,画法很精致工整,生动传神,应该是南宋中晚期高手所作。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题签赵孟坚作。赵孟坚为宋代画兰高手。但从此图的绘画风格来看,却不像赵孟坚所绘。此水仙图描绘很是工整严丽,是南宋晚期作品,因不能肯定为赵孟坚的作品,所以以无名氏流传下来。

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见《石蕖宝笈三编》。无作者题款。画面描绘冬天微雪后,山鸟冲寒而栖息于树枝上,因为描绘真切感人,使观者有一种寒气扑面的感觉。

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见《石蕖宝笈三编》。无作者落款。画面表现了天阴欲雪,霜柯临水,竹叶与山鸟皆有耐寒状。尺幅尽管不大,却很有表现力。而且从画风来看,与《乌桕文禽图》似乎出于同一画家的手笔。

《出水芙蓉图》一画虽小, 画得却十分精致生动。此画系用没骨法。用笔轻细, 敷色柔美, 几乎不见笔迹。浅粉色的花瓣、嫩黄花蕊, 似乎还带有拂晓时分的露珠, 这正是花苞初发的最佳时刻。粉红色的莲花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清妍艳丽。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

此图绘碧桃两枝,枝上的碧桃花有的吐露盛开,有的含苞待放。花瓣用细笔勾描后多层晕染,富有层次变化和立体感。全图用笔精细,设色淡雅,画面虽小,意趣无穷,是南宋写生妙品。画面无款。画中钤有“于滕”、“何荣精赏”。 宋内府曾收藏。

此图用工笔重彩画法描绘了一枝荔枝,枝上站立两只小鸟,用笔工细精微,设色妍丽,是一幅寓意很强的绘画佳作。虽然画院画家的绘画难免有脂粉气和攀附风雅的粉饰太平,在设色画浓丽重彩一隅却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此画无论在构图还是骨法用笔上,都可以说是南宋院体画的代表。

此图画一苹果枝桠上站立着一只灵巧活泼的小鸟。画面设色古雅,不温不火,刻画却极为生动,树叶因果实的成熟而逐渐枯萎甚至被虫子咬出一个个小洞,苹果也难逃厄运,也出现了与其成熟的红润极为不协调的虫眼。这也代表了南宋画家高超的写实技巧。本幅无名款,钤有“宣统御览之宝”等收藏印记。

此图绘芙蓉花(木棉花)一枝,淡红色晕染,花下衬以绿叶。画家用俯视特写的手法,描绘出芙蓉花怒放的妩媚清新之外貌和含苞待放的韵味。全图笔法精工,设色清新淡雅,不见笔墨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本幅无名款,钤有“宣统御览之宝”等收藏印记。

此图看起来像写生小品,绘有三种昆虫: 蝴蝶、蜻蜓、蚱蜢和一棵青菜。全图用笔精细, 将物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写实性非常强,设色淡雅,画面虽小,意趣无穷, 是南宋写生妙品。本幅无名款,钤有“乾隆鉴赏”和“三希堂精鉴玺”等收藏印记。

僧法常, 号牧溪, 蜀(今四州)人, 生卒年不详。法常随笔点墨, 意思简古, 形象颇为严谨, 背景则较为纵逸。法常的作品流传到日本国较多, 对该国的绘画影响很大。《观音、猿、鹤图》是三连轴,中轴白衣观音趺坐于深山崖谷间,面相丰腴,神态静穆,头饰描绘工致,衣纹却用粗笔淡墨, 略近梁楷画法。右轴子母猿双双栖踞于高松上,树身斜出,与传统的样式有相当的距离。左轴写白鹤一只在竹林中边鸣边走,竹梢映出溶溶的月色,鹤的轩昂,竹的清逸,表现出十分清幽雅致的意境。

赵孟坚(1199—1264), 字子固, 号彝斋, 宋宗室。宝庆二年(1226)中进士。赵孟坚擅画水墨梅、兰、竹石等, 画法上学扬无咎、汤正仲一派, 用笔劲利流畅, 微染淡墨, 风格秀雅。《墨兰图》画兰两丛, 叶、花淡墨一笔点划, 有柔脆婀娜的姿态, 流利俊爽。属文人画笔墨淡墨一路, 开后世墨兰法门。款字行书少嫩, 应是早年之笔, 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 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 一岁才华一两茎。彝斋赵子固仍赋。”

赵伯骕,字希远,宋朝宗室,太祖七世孙,赵伯驹之弟。曾任和州防御使,并出使金国。擅画山水、人物、花鸟。绘画上与兄齐名,风格亦相似。其青绿山水糅合了文人画家水墨山水的一些画法和趣味,改唐代青绿山水的浓艳辉煌的装饰性,代之以秀丽和清雅,既“精工之极,又有士气”。《万松金阙图》画春山茂林、苍松白云,山巅微露,琼楼金阙,烟波浩渺,旭日东升,景色分外清丽。

此图原载《历代名画集胜册》第一册,见《虚斋名画录》,签题马远作。但此画与马远的风格相去甚远,因此题为无名氏作。

转自  美学鉴赏

㈡ 折扇扇子画作画的技巧 适合画在扇子上的图案有哪些

一、折扇扇子画作画的技巧

1、随纸施技

经过胶矾处理的扇面光滑且挺实,加之折痕造成的起伏,使得宣纸原有的洇润渗染特性丧失,呈现出一种浮彩的状态。点、线、面显得苍润突兀、班驳淋漓。用常规手法不易成功,可以先用一些与扇面纸质相近的光面纸进行练习,以掌握其特性。书画前辈的经验是:勾线描形多用干笔,点染着色宜用水积。扇面光滑,用笔易于流滑,故勾描以生涩为妙,既能产生力量感,又能掩盖“断线”之缺陷。着色需在水与墨的操作上多加钻研。巧妙利用扇面纸质、纸性的特点,能产生独特艺术效果。

2、随形布势

折扇画面宽下窄、狭长而弯曲,构图上需做特殊安排。扇面虽小,可容纳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工笔、没骨、写意等技法都能运用。山水画中景、远景在扇面上由近及远拓展,随扇形格局伸张,可使画境有深邃感。花鸟画可似小窗裁景,大势取平,物象布置灵动引人入胜。总之,折扇画的景物连同题款钤印都要借助扇形开张取势,结合画面意境、气势进行布置。让圆曲画面有平稳感,让平面空间有纵深感。

3、随心造境

扇面是手持把玩的小品,需情趣与意境。小小扇面,若能以较少笔墨表达许多情趣,或以精妙描绘刻画幽深意境,则为精品佳作。一些画人因扇面是“杂项”、“小件儿”,视其轻,多做应酬草就之作。有些“大名头”的即兴“闲笔”曾是无心涂抹,今被市场或拍场哄托,让盲目追捧。用心品读,未必称一“好”。潘天寿先生有言:“作小幅,须有治大国之精神,高瞻远瞩,小中见大,扼要得体。”扇面“小幅”不可马虎。

4、题材取舍

传统扇面多选择令人升凉、观则神爽的题材,如青山绿水、夏雨秋风、飞瀑流溪、雪野月空、荷香送爽、佳色傲霜,色调清淡,构图疏朗。如今,扇子引风蔽日功能消退,扇面画题材不再局限。依据审美情趣,题材应更加宽泛。选题以轻松愉快、闲适恬静为好。过于庄重严肃或时髦火暴的题材不太适宜,应用幽默诙谐或借喻比拟手法入画。

5、笔墨技巧

扇面纸面光华且不平整,画者需擎住笔,执笔略低,手腕放松,根据设计构图并注意扇面折痕。在有限画面上争取做到提按自然,使转灵活,收放有度。控制笔中水分和墨色浓度。生宣上一笔下去形成变化多端的墨气色韵,效果饱满;熟宣上笔笔从容,效果雅丽端庄。扇面作画,水分一时渗不下去,墨色浮在纸面缓慢蒸发,凸处先干墨色浅淡,凹处后干且墨色浓重。操作中需掌握特性酌情运用笔、墨、水、色。

二、适合画在扇子上的图案

适合画在扇子上的图案有各种书法、山水画、荷花、人物画像、梅兰竹菊、牡丹等。分为四类:山水寄情、花鸟娱心、容影随性、诗文咏志。

1、山水画

扇面上山水画多见,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抒发感受。这些青山绿水不仅是自然景象,更是修身养性、寄托情感的方式。明清之后更为多见,画派风格不同,代表不同含义,多描绘心中的理想桃源。

2、花鸟图

花鸟娱心的扇面多花卉和鸟兽,表达情感。梅兰竹菊分别代表君子四种品行,花鸟画多写实,能准确表达意象。

3、人物画

容影随性指的是人物画,扇面上画出人物多表达精神气质,不注重人物外表真实性。

4、诗词

诗文咏志是指提诗写词,表达心中志向。

热点内容
西兰花用炒 发布:2025-02-21 15:32:29 浏览:716
情人节快乐动态壁纸 发布:2025-02-21 15:28:42 浏览:926
兰花的价格及图片 发布:2025-02-21 15:23:54 浏览:242
七夕仙女灯 发布:2025-02-21 15:12:51 浏览:52
盆景书籍资源 发布:2025-02-21 15:05:23 浏览:516
紫罗兰心对戒盒怎么样 发布:2025-02-21 15:04:40 浏览:857
花束插花技巧 发布:2025-02-21 15:04:34 浏览:570
紫雨樱花 发布:2025-02-21 14:44:31 浏览:471
蒲扇插花瓶 发布:2025-02-21 14:44:21 浏览:758
盆景种山竹 发布:2025-02-21 14:44:20 浏览: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