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学实习
『壹』 2017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2017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一】
20XX年X月,我来到东胜园林花卉公司实习,这里是一家培育温室花卉的公司,占地面积500㎡,有经理一人,副经理三人,组长10人,园艺花卉培育员50多人。我们每天都要检测温室温度和适度,适时为花浇水、育肥,对有病理现象的花卉进行营养液治理。这里的实习让我切实感受到园林花卉工作的艰辛和快乐,对花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实习目的
(1)通过花卉实习观察植物园露地花卉和观赏温室花卉识别与应用,实习华东花卉实习使学生在掌握东北地区露地花卉及温室花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华东地区及华北地区花卉,同时扩充温室花卉的种类(扩充华南、西南地区植物)。使我们能达到社会需求,满足毕业生服务去向。
(2)结合花卉识别联系花卉应用形式及特点,进一步熟悉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花卉的产地、气候型与植物习性的关系;不同地域花卉选择应用的特点。
(3)培养独立考察、记载的实践能力;
(4)通过实习,培养爱岗敬业、热爱专业的目的。
(5)通过对花卉的实际应用形式的实习,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其创新能力。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2、实习基本内容
通过对《花卉学》课程科目的学习,让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于花卉植物的分类、生长繁殖过程、管理等相关知识,并初步了解到一些关于花卉产业的形成、进步与发展方向等市场信息。在几次花卉学实验和实习过程中,我们又亲自体验了有关花卉植物种类的识别、花卉设施类型参观、花卉种子的识别以及花卉的种子繁殖、栽培管理等过程,在实践中对花卉学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补充。《花卉学》与我们生态学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学期花卉学的学习,对花卉学有一些个人的收获和心得体会,现将其分类叙述如下:
1、花卉学的理解和花卉产业的意义 花卉学是以花卉植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及病虫害防治,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操作的一门学科。 花卉产业发展到今天,使花卉的栽培意义更加重大,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丰富了了社会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活,还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花卉的分类 花卉的分类有利于鉴别和培育管理,但是花卉的分类需要我们对花卉学相关的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如园林美学,土壤学,植物学等。目前花卉的分类依据大体上有四种: (1)按生活类型 (2)按观赏应用特点 (3)按花卉的生态习性 (4)按花卉的原产地气候特征 3、环境条件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花卉栽培成功与否主要起决于花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以及人们对环境条件的控制,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有: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元素,空气。
4、花卉设施为了满足花卉的生长发育要求,花卉设施必须能提供给花卉适宜的环境条件,现在的花卉设施主要有:(1)温室 (2)塑料大棚 (3)荫棚 (4)其他设施,如加温、降温、通风、灌水等设施。 5、花卉的繁殖 花卉的繁殖分为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和组织营养三种,花卉种子繁殖, 采用盆栽方法具体操作步骤(1)准备花卉用土,采用混合用土 ; (2)用碎盆片把盆底排水孔盖上,填入1/3碎盆或粗砂砾,其上填入筛出的粗粒混合土,厚约1/3,最上层为播种用(土,厚约1/3; (3) 用木条将土面压平实; (4) 用浸盆法将土壤浸湿,多余水分渗出厚,即可播种; (5) 细小种子用撒播法,中大粒种子用点播法或条播法,播后覆土; (6) 盖上玻璃或报纸等,减少水分蒸发,并置于室内阴处; (7) 注意维持盆土湿润,幼苗出土后逐渐移。3、实习体会:
为期8个月的实习结束了,我在8个月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收益非浅。现在我对这8个月的实习做一个工作小结。
3.1在学习方面
通过此次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仿佛自己一下子成熟了,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学习的意义,时间的宝贵,人生的真谛。明白人世间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勇敢去面对人生中的每个驿站!这让我清楚地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让我认识到了文秘工作应支持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总代表地去思考,多听别人的建议,不要太过急燥,要对自己所做事去负责,不要轻易的去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单位也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对实际的技术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更好地为我们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3.2在工作方面
回想自己在这期间的工作情况,不尽如意。对此我思考过,学习经验自然是一个因素,然而 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转变没有做到位。现在发现了这个不足之处,应该还算是及时吧,因为我明白了何谓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我相信自己能够把那些不该再存在的“特点”抹掉。感谢老师们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指导和教诲,我从中受益非浅。
我知道工作是一项热情的事业,并且要持之以恒的品质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我觉得重要的是在这段实习期间里,我第一次真正的融入了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并且在次期间,我注意观察了前辈是怎样与上级交往,怎样处理之间的关系。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实习总结
实习期间,我从未出现无故缺勤。我勤奋好学。 谦虚谨慎,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虚心听取。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并努力学到把学样学到的知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最佳状态,培养了我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素质。能够做到服从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尊重领导,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并始终坚持一条原则: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
最后,感谢这一段曲折的时光,感谢我所在的企业,感谢企业领导以及上司对我的重视和栽培,感谢我所遇到的同事们,你们一路给我帮助和支持,让我在前进的路上充满着激情和勇气!感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让我在四年时间里认识到许多良师益友,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吸取知识不断的完善自己,感谢院领导们的英明政策,让我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真理,感谢各位辅导老师的辛勤付出与教导,给我无微不至的呵护,让我在工作中振作起来并且找到迷失的出口。
2017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二】
在未接触花卉学前,我就像一个懵懂的小孩,我只知道这门学科讲的是花,可是我还不知道这里面有那么多的研究艺术.有些东西只有接触以后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光靠表面现象难以看到很多深刻的东西,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爱花,喜欢观花,汲取他的芳香成为我平时的一种嗜好,我把花看成自己的朋友,爱他的一切,这是我喜欢花卉学的初衷.有它娇艳美丽的一天,我的生活都会更加的精彩丰富!我虽然不是因为花而活,但是因为它而惬意自如,不能自拔!
通过一个学期《花卉学》课程科目的学习,让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于花卉植物的分类、生长繁殖过程、管理等相关知识,并初步了解到一些关于花卉产业的形成、进步与发展方向等市场信息。在几次花卉学实验和实习过程中,我们又亲自体验了有关花卉植物种类的识别、花卉设施类型参观、花卉种子的识别以及花卉的种子繁殖、栽培管理等过程,在实践中对花卉学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补充。花卉学是以花卉植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及病虫害防治,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操作的一门学科。
《花卉学》与我们生态学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学期花卉学的学习,对花卉学有一些个人的收获和心得体会,现将其分类叙述如下:
一、对花卉学概念的深刻认识
以前觉得所谓的“花卉学”就是对各种花的认识、欣赏和了解,学习一些花卉种植、经营的概念等,认为它只适合于花卉种植及开花店等专业人士所学习,与我们的生态学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但自从学习了花卉学以来,对它本身的概念和内容都有了一个全新、深刻的认识,了解到了它不单纯是一门研究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的学科,它还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习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内容。园林论文参考
二、花卉学书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花卉学老师一个学期的课程讲解,加上我们课后复习和补充,对花卉学课本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可分类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1、了解到了花卉的起源和分类;2、了解了花卉的多样性及分布。如按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综合分为:一二年生花卉,球根花卉、宿根花卉、多浆及仙人掌类、室内观叶植物、兰科花卉、水生花卉、木本花卉;按形态分为:草本花卉、木本花卉;按栽培类型分为:露地花卉、温室观叶盆栽、温室盆花切花栽培、切叶栽培、干花栽培及其他;按用途分为:切花类、盆花类、地栽类;还有其它的几种特殊分类类型等。
3、了解和掌握了花卉学生长发育的过程以及环境对花卉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4、对各种花卉栽培设施及器具的认识和了解。如温室、塑料大棚、冷床与温床、荫棚、风障及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各种机具和容器等。
5、重点学习和掌握了花卉的繁殖和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识。花卉的繁殖指通过各种方式产生新的植物后代,繁衍其种族和扩大其群体的过程与方法。依繁殖体来源不同,花卉的繁殖可分为有性和无性繁殖。了解了花卉的露地栽培、容器栽培、无土栽培等,还掌握了关于花期调空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对以后从事这方面工作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矗
6、关于花卉的应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学习了花卉的园林应用,花卉的各种装饰手法,了解到了花卉生产的特点、产业结构及区域划等。园林花卉学学习体会
7、此外,我们还在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对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进行了专门的认识和学习。认识了一串红、菊花、百合等花卉的学名、别名、英文名、科属、产地与分布、栽培史、形态特征、种类与品种、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观赏与应用等。
对以上花卉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仅仅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开始,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吸收外界新的知识和信息,多去进行实践的检验和创新,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我精心推荐
『贰』 花木公司实习报告三千字
园林花卉学实习报告
20XX年X月,我来到东胜园林花卉公司实习,这里是一家培育温室花卉的公司,占地面积500㎡,有经理一人,副经理三人,组长10人,园艺花卉培育员50多人。我们每天都要检测温室温度和适度,适时为花浇水、育肥,对有病理现象的花卉进行营养液治理。这里的实习让我切实感受到园林花卉工作的艰辛和快乐,对花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实习目的
(1)通过花卉实习观察植物园露地花卉和观赏温室花卉识别与应用,实习华东花卉实习使学生在掌握东北地区露地花卉及温室花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华东地区及华北地区花卉,同时扩充温室花卉的种类(扩充华南、西南地区植物)。使我们能达到社会需求,满足毕业生服务去向。
(2)结合花卉识别联系花卉应用形式及特点,进一步熟悉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花卉的产地、气候型与植物习性的关系;不同地域花卉选择应用的特点。
(3)培养独立考察、记载的实践能力;
(4)通过实习,培养爱岗敬业、热爱专业的目的。
(5)通过对花卉的实际应用形式的实习,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其创新能力。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2、实习基本内容
通过对《花卉学》课程科目的学习,让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于花卉植物的分类、生长繁殖过程、管理等相关知识,并初步了解到一些关于花卉产业的形成、进步与发展方向等市场信息。在几次花卉学实验和实习过程中,我们又亲自体验了有关花卉植物种类的识别、花卉设施类型参观、花卉种子的识别以及花卉的种子繁殖、栽培管理等过程,在实践中对花卉学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补充。《花卉学》与我们生态学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学期花卉学的学习,对花卉学有一些个人的收获和心得体会,现将其分类叙述如下: 1、花卉学的理解和花卉产业的意义 花卉学是以花卉植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及病虫害防治,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操作的一门学科。 花卉产业发展到今天,使花卉的栽培意义更加重大,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丰富了了社会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活,还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花卉的分类 花卉的分类有利于鉴别和培育管理,但是花卉的分类需要我们对花卉学相关的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如园林美学,土壤学,植物学等。目前花卉的分类依据大体上有四种: (1)按生活类型 (2)按观赏应用特点 (3)按花卉的生态习性 (4)按花卉的原产地气候特征 3、环境条件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花卉栽培成功与否主要起决于花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以及人们对环境条件的控制,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有: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元素,空气。 4、花卉设施为了满足花卉的生长发育要求,花卉设施必须能提供给花卉适宜的环境条件,现在的花卉设施主要有:(1)温室 (2)塑料大棚 (3)荫棚 (4)其他设施,如加温、降温、通风、灌水等设施。 5、花卉的繁殖 花卉的繁殖分为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和组织营养三种,花卉种子繁殖, 采用盆栽方法具体操作步骤(1)准备花卉用土,采用混合用土 ; (2)用碎盆片把盆底排水孔盖上,填入1/3碎盆或粗砂砾,其上填入筛出的粗粒混合土,厚约1/3,最上层为播种用(土,厚约1/3; (3) 用木条将土面压平实; (4) 用浸盆法将土壤浸湿,多余水分渗出厚,即可播种; (5) 细小种子用撒播法,中大粒种子用点播法或条播法,播后覆土; (6) 盖上玻璃或报纸等,减少水分蒸发,并置于室内阴处; (7) 注意维持盆土湿润,幼苗出土后逐渐移。
3、实习体会:
为期8个月的实习结束了,我在8个月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收益非浅。现在我对这8个月的实习做一个工作小结。
『叁』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的学科设置
林学系
——历史沿革
林学是百年农大建校之初的三个专业之一。
一个世纪以来,林学系为国家林业高等教育和林业科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经过几代人的奋斗, 特别是近几十年, 在以梁玉堂、龙庄如和许慕农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林学家的不懈努力下, 林学系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以山东省为中心的区域林业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科建设
本系设有“森林培育”博士点、同时拥有林学一级硕士点,下设“森林培育”和“林木遗传育种”两个硕士点,有林学和林学师范两个本科专业。现有生态与环境工程实验室,林木栽培生理研究室,林木遗传育种研究室,林木种质资源研究室,拥有压力室、PCR仪、蛋白质检测仪、光合速测仪等先进设备。
——师资队伍
本系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博士7人,硕士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
——科研水平
近10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委、林业部、省科委、省教委及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2项,厅(地)级奖38项。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林业科学》、《遗传学报》、《园艺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共计280余篇。出版《种苗学》、《经济林培育学》等专著及教材30余部。 ——教学水平
本系共承担院(校)内外课程30余门,共获教学成果奖10余项。本科生、研究生、函授生、推广硕士教育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有丰富的理论、实践教学经验。为全省唯一一个具有培养林学专业高等人才的学科。共培养本专科生近万人。校内教学基地40亩,校外固定基地5处。学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
——学术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来,先后派多名教师去美国、法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国家进行研修或合作研究。1名教师成为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同时与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山东省林科院等单位进行了联合科研攻关,并外聘教授5名,联合培养研究生。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系
——历史沿革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起步于1989年,1990年经山东省教委批准创建了水土保持专业,1991年开始招收水土保持专科,199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招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2000年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同时,于2004年开始与森林培育学科合作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
——专业特点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多学科结合的交叉性学科,属农学门类中的环境生态类专业,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三个环境生态类专业之一,与国家环境建设、生态安全和国土资源保护密切相关。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生态学、森林培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水保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保、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设计、施工及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植物学、测量与遥感技术、工程制图、土壤学、环境科学概论、水文学与水资源、水力学、土壤侵蚀原理、林业生态工程学、水土保持工程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水土保持规划学、水土保持计算机辅助设计、水土保持信息技术、流域管理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防治、监测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8人,博士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45岁以下且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75%以上;教授占25%,副教授63%,讲师12%。具有学历高年青化、活力强、潜力大的师资队伍优势。另外从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中国科学院聘请5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作为学科兼职教授。
——教学水平
本专业共承担院(校)内外课程20余门.本科生、研究生、推广硕士教育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有丰富的理论、实践教学经验。是我国华东地区和淮河流域唯一一个具有培养水土保持专业高等人才的学科。至2005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8人,本科生300余人,专科生180人;历届本科生考研率在55%以上,位居全国同类学科的领先水平;学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
——科研水平
本专业紧密结合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开展研究,现承担国家林业部、水利部、省科技厅、中国博士后基金、校博士基金、市科技局及横向研究课题项目20余项。已形成流域治理与信息技术、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流域水文与水资源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10年来,该专业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3项;在《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水土保持学报》、《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水利学报》、《山地学报》、《植物生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等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教材6部。在北方土石山区的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库区水源林和旱地水保林的水文与生态生理特性、旱地水文水资源循环规律与集蓄利用以及黄河故道沙地治理等领域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实验条件
本专业设有水土保持林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设计2个实验室和1个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研究所,实验室面积 54m2 ;主要仪器设备有全自动微型气象站、CIRAS-2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植物冠层分析仪、露点水势仪、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渗透仪、数字化仪等。具有平邑县资邱乡、山西王家庄镇退耕还林科研示范点、泰安黄前流域、淄博市淄川区峨庄流域、肥城市潮泉镇、泰安下港乡马蹄峪小流域等实习与科研基地。同时,具有《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乙级资格证书》和《水土保持监测国家乙级资格证书》两个证书的资质条件。
园林系
总论 :
几年来,我们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探索新概念园林教学的模式,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内容更新,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传统教学任务的改革,技术类课程的调整,新兴学科的融入与实践,景观规划设计与理论的强化。
二是教学方法的探讨,包括七个方面的工作--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应用复合式活页教材,注重技术知识的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构筑新的评价方法,建立研讨会计划,注重培养的阶段性与整体性之间的贯通。
三是努力抓好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调整工作。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教学研究成果园林专业三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李鹏波、赵兰勇等)于2000年11月获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同时,2001年承担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综合改革的研究(陈东田、赵兰勇),目前,课题进展顺利。
专业研究方向:
一.园林植物栽培及生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花卉、观赏树木及草坪植物的繁殖及栽培理论与技术,以及抗性生理、花卉采后生理、花期调控等方面。关于该方向的研究工作,我们已经开展了多年,其中,切花植物引种选育及开发技术研究、切花种苗脱毒技术研究除选育出了一批优秀切花品种外,在切花的微体快繁、保护地栽培技术、鲜切花保鲜等方面,将进行全面深入研究,以取得更加重要的研究成果。预计今后几年,将先后承担省级课题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获省级成果奖3项。
二.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本研究方向以国际名花及中国传统观赏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重点研究园林植物的观赏性状、适应性、抗逆性等的遗传物质基础、数量遗传规律及种质资源评价,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的利用,通过辐射、加倍、基因工程等方式培育新品种。通过本方向的研究,制定传统名花的育种策略、新方法、新手段,采用传统育种及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具有新的观赏性状、并具有高适应性、高抗逆性的新品种。预计今后几年,将先后承担省级课题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获省级成果奖2项。
三.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艺术设计基本理论、现代环境设计方法及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其主要特色是涉及面广、研究内容多、创新能力强,能及时为城市建设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预计今后几年,将先后承担省内横向课题5项,完成各类规划设计项目21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获市级成果奖5项。
四.现代景观设计及风景旅游区开发规划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景观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旅游学、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规划、旅游度假地及旅游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等规划理论、方法、技术及工程设计。主要特色是涉及面广、研究内容多、创新能力强,能及时为城市建设和风景旅游区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预计今后几年,将先后承担国家及山东省20余项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承担国家及省内课题研究5项,先后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参编教材2部,获山东省级优秀勘察设计成果三等奖5项。
五.CAD工程及现代景观技术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CAD工程及相关现代景观技术,已进行了多年研究,并取得了Autodesk公司的授权和认证,主要特色是应用性强、创新能力强,能及时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指导。预计今后几年,将先后承担山东省10余项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承担省内课题研究2项,先后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参编教材1部。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园林公司、花卉企业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计算机、外语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
4.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
5.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1.学制:学制4年
2.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生物学、林学、建筑学。
2.主要课程:生态学、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设计初步(包括形态构成与表现技法)、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理论。
五、学时、学分总体安排
1.课程学时、学分
①课程总学时2700学时,总学分185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150学分;实践教学35学分。
②必修课学时、学分:必修课共计1998学时,111学分,占总学分74%。
③选修课学时、学分:选修课共计702学时,39学分,占总学分26%。
2.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共计35学分)
①基础实践(8学分)
(1)军事理论及训练1周,计1学分;
(2)生产或公益劳动1周,计1学分;
(3)体育俱乐部训练课2学分;
(4)读书与社会实践活动(两课)4学分。
②专业实践(12学分)
(1)美术实习2周,计1学分;第二学期。
(2)园林植物分类学实习1周,计1学分;第二学期。
(3)测量学实习1周,计1学分;第三学期。
(4)普通生态学实习0.5周,计0.5学分;第三学期。
(5)园林树木学实习1周,计1学分;第四学期。
(6)花卉学实习1周,计1学分;第六学期。
(7)园林种苗学实习0.5周,计0.5学分;第六学期。
(8)园林综合教学实习6周(含园林建筑、工程、规划设计),计6学分;第七学期。
③综合实践(15学分)
(1)毕业及生产实习,计10分;
(2)毕业论文(设计),计5分
六、教学进程表 (点击查看)
1. 园林本科专业必修课教学进程表
2. 园林本科专业选修课教学进程表
3. 园林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计划进程表
4. 园林本科专业计算机模块课程教学进程表
七、毕业标准与要求
1. 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 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85学分。
3. 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蚕学系
历史沿革
蚕学专业始建于 1906 年的山东高等农林学堂,是当时仅有的农林蚕三个专业之一,招收本科生至解放前,之后停办。 1972 年恢复招生,隶属山东农学院蚕学系, 1979 年调整为林学系蚕桑专业, 1995 年调整为林学院蚕学系。 1995 年获 “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6 年、 2002 年列为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近百年来,蚕学专业为我国蚕丝业输送了大批的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人才不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更以操作能力强、适应性强而著称,一直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恢复招生以来,本专业共培 养 博士生 7 人,硕士生 52 人,农业推广硕士 22 人,本科生 1200 余人,本、专科函授生 1000 余人,为蚕桑生产部门培养技术人员 2000 余人,目前是全国同类专业中招收本科生最多的专业点之一。目前在校博士生 6 人,硕士生 26 人,本科生 180 人。
目前,本专业在蚕病发生流行规律与防治技术、家蚕食性生理与人工饲料养蚕实用化、速生丰产省力化蚕桑综合技术研究、生物制药和桑树转基因技术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部分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