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生长
1. 影响花卉生长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花卉植抄物的生长发育是花卉生命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现象。生长和发育的含义不同,一般认为生长表现为花卉植物体积的加大,而发育则表现为有顺序的质变过程。任何花卉的生长和发育都与周围环境条件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要养好花卉,必须了解和掌握各类花卉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便在栽培过程中人为地调整环境因素,为其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之健月茁壮成长,花繁叶茂。
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祜度、光照、水分、土壤、空气、肥料等。在上述环境条件中,不管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花卉的生长和发育,这些环境条件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分析花卉植物生长发育状况或制定花卉栽培措施时,必须综合地进行考虑各个习境条件对花卉的影响,才能达到科学养花的目的。
2. 大花草怎么生长
大王花生长在500-700公尺高度的热带雨林中,由于没有四季之分,所以不回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冒出答来。不过根据当地人的说法,每年的5~10月,是它最主要的生长季。当它刚冒出地面时,大约欣赏只有乒乓球那么大,经过几个月的缓慢生长,花蕾有乒乓球般的体积,变成了甘蓝菜般的大小,接着5片肉质的花瓣缓缓张开,等花儿完全绽放已经过了两天两夜了。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大王花好不容易开出来的巨大花朵,居然只能维持4~5天,而且在这4~5天中,花朵会不断地释放出一种奇特的臭味,像粪便一样臭,蝴蝶、蜜蜂都不愿理睬它,大型的动物也会自然回避,而让一些逐臭的昆虫来为它传粉做媒。当花瓣凋谢时,会化成一堆腐败的黑色物质,不久,果实也成熟了,里头隐藏着许许多多细小的种子,随时准备掉入地中,找寻适当的发芽地点。
3. 生长的最快的花卉植物是什么
竹子是地球上生长最快草本植物,其生长速度长得最快的树木还要快1.3倍。某些种类的竹子甚至能够达到每天1米的生长速度,总高度可以达到40米!
4. 南方的花卉有哪些生长习性
南方花卉指原生长在长江流域以南的花卉。许多南方性喜酸性土的花卉,如栀子、山茶、杜鹃、白兰、含笑、兰花、米兰、茉莉等移到北方栽种,养上1~2年之后就开始出现生长不良,幼叶由绿逐渐变黄,进而变成黄白色。再经过1~2年,叶片上常易出现局部褐斑,最后枯萎而死。影响南方花卉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北方的土壤、水质、温度、光照、空气湿度等环境条件。
(1)南方花卉喜酸忌碱:南方土壤多呈酸性(pH:5.0~6.5),这类酸性土含铁、铝等离子高,盐分含量低,适合南方花卉生长。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土壤多偏碱性或含盐分较高,水质也多为偏碱性,因此常造成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如铁等)变成不可吸收状态,满足不了南方花卉生长发育的需要,导致枝弱叶黄,甚至死亡,这是北方养不好南方花卉的一个主要原因。
(2)南方花卉喜温忌寒:山茶、杜鹃、米兰、栀子等花木,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温度和积温。一般在20~25摄氏度时生长发育旺盛,枝繁叶茂,花多味浓。若生长期或休眠期遇到低于0摄氏度的温度就会受害,甚至死亡。而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低温度往往在零下20~30摄氏度,这种温度条件显然满足不了南方常绿花卉生长发育的需要。
(3)光照不适宜:南方各省属于低纬度地区,降雨量、云量、空气湿度都较大,大气的透明度较小,光照强度较弱。而北方为较高纬度地区,年降雨量较少,空气湿度较小,天空云雾较南方少得多,大气透明度较大,光照强度也大,南方花卉大多不能适应这种长日照和强光的环境条件,因而导致枝叶枯黄,不开花或花少叶稀。
(4)空气湿度不适宜:许多南方花卉长期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其生长发育过程形成了特殊的生态要求,一般要求空气湿度不低于60%~85%,只有满足它们对空气湿度的要求,才能生长良好,叶绿花繁。而北方地区多属于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低,特别是每年约有半年的时间为寒冷的冬季,这一期间室内设有取暖装置,造成室内空气十分干燥,这对性喜空气潮湿的南方花卉的生长发育非常不利。因此北方若栽种南方花卉,注意调整空气湿度,创造适宜南方花卉生长发育的空气湿度条件非常重要。
5. 花卉生长对温度有哪些要求
温度是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花卉体内的同化、吸收、呼吸等生理活动,都必须在专一定属的温度下正常进行。一般花卉在其生长适温范围内(15~25℃),温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质越多,同时呼吸作用也越旺盛。在10~35℃,温度每增加10℃,呼吸速率就增加2~2.5倍。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能促进花卉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花卉的生长就快。
温度变化是引起花卉休眠的原因之一。不耐热的花卉,如郁金香、水仙、仙客来等在高温季节暂停生长,处于休眠状态。耐寒的落叶花卉,如月季、牡丹等,则于严寒的冬季暂停生长,处于休眠状态。不同种类的花卉都有其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只有满足其生长的最适温度,才能健壮生长。如果超过其最高或最低温度界限,花卉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损害,甚至死亡。
6. 花卉的生长有哪些规律
花卉种类繁多,但同其它植物一样,无论是从种子到发芽,花卉在整个一生回中既有生命周期的答变化,也有年周期的变化。植物的发育是从胚开始的,地下部分是由根尖发育形成的,地上器官则是由茎尖发育而来的。分生组织是茎尖的主要部分,处在不同个体发育阶段的分生组织具有不同的属性;植物地上茎、叶、花的发育,实质上就是茎尖分生组织属性的不断改变。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在不断向前生长、伸长的同时,一部分分生组织转化为各种器官原基,如叶芽原基、花芽原基。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阶段转化;从分生组织的属性来讲,则是分生组织从营养型向生殖型的转化。其中,分生组织的发育最终停止在花器官原基的发育阶段,丧失不断形成新的次生分生组织和新的器官的能力,这就是花芽的决定性。
7. 花卉生长的条件及优化方法
花卉的种类繁多,由于各自的原产地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遗传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在栽培过程中,只有满足它们对环境条件的各项要求后,才能使花卉生长健壮,发育良好,花繁叶茂,果大子多。
花卉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光照、水分、空气、肥料等外界条件。这些环境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综合影响着花卉的生长发育。
一、温度1.温度与植物的生长温度是影响花卉生长的重要因子,常见的花卉一般在3~36℃的范围内都能生长。在此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速度也相应加快。当温度进入适宜温区范围内,生理活动最旺盛,生长速度也最快;当温度超过最适区域,虽然温度继续上升,生长不再加快反而减慢,直至停止,进入休眠状态。例如唐菖蒲在5℃左右开始萌发,10℃以下生长缓慢,20℃左右是生长最适宜的温度,39℃高温对其生长极为不利。各种花卉由于其原产地的气候不同,它们所能适应的温度范围也有较大的差异。人们常把植物开始生长的温度称为下限温度,低于此点即不能生长,生长最快的温度区域称为最适温度。每种花卉都有其自己的下限、最适及上限温度,因此可把花卉分成耐寒花卉、半耐寒花卉和不耐寒花卉等种类(见第一章)。
2.温度与花卉的休眠植物的生长常要经历季节性不良气候的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变化。如遇严寒或干热,植物常以休眠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所谓休眠是指植物的生长和生理活动处于停滞状态,它是一种保护性的防御不良气候的方式。耐寒的花卉,如月季、牡丹、石榴、金银花等,当秋季日照逐渐缩短时,便为过冬贮藏大量糖类物质,脱去叶片以减少蒸腾作用,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直至停止。不耐热的喜凉花卉,如水仙、郁金香、仙客来等花卉,则于高温酷热的夏季暂停生长,进入休眠状态。在植物休眠期间不要施肥,并减少灌水。要通风、降温,使其安全渡过炎夏。还有一些花卉虽无明显的休眠习性,但遇到不适宜的温度条件时,也会处于生长极为缓慢r的半休眠状态,如天竺葵、吊钟海棠等。
3.温度与开花的关系温度对植物的花芽分化有重要的影响。各种花卉的花芽分化都需要一定的温度。秋播的草花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后,才能形成花芽,并进一步开花。春播的一年生草花必需经过适当的高温才能形成花芽。
人们把低温促进越冬花卉花芽形成的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低温处理过程,叫做春化作用。人为地降低温度促使植物花芽分化,称为春化处理。例如对秋植的球根花卉,夏季进行冷藏处理,冬春能提前开花。有的花卉在种子萌动时必须经过一段低温处理,而有的在幼苗子叶展开后进行春化处理。
4.过高、过低温度对花卉的危害高温季节花卉蒸腾水分量大,如吸水不足植株易死亡。过高的温度,如夏季烈日下可达45℃左右,可使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凝固而死亡。不过各种植物对高温的耐受能力是不同的。耐热力最强的是水生花卉,其次是仙人掌类及其它肉质植物、一年生草花。还有能在夏季连续开花的扶桑、唐菖蒲、橡皮树、棕榈、夹竹桃、紫薇、苏铁等。而春、秋两季开花的牡丹、芍药、菊花、大丽花、鸢尾等花卉的耐热力较差。耐热力最差的是秋植的球根类花卉和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高山、雨林中的花卉,如仙客来、吊钟海棠、马蹄莲、朱顶红、龟背竹、君子兰等。对这类花卉,在炎夏时必须防暑降温,否则常会使叶片发黄脱落,甚至死亡。
在冰点和冰点以下的低温条件下,可使大多数草本花卉和原产热带的植物死亡。主要是植物体细胞内结冰,细胞受到机械损伤,或结冰后使细胞失水、蛋白质沉淀,致使植物受伤或死亡。低温还常使木本植物的根部不能吸水,而造成组织失水而受伤或死亡。花卉对低温的耐受力是不同的,一般秋播越冬、春花、夏实的隔年生花卉,如金盏菊、雏菊、石竹、三色堇等大多可在露地越冬,或稍加防御,即可安全越冬。耐寒力强的甚至在隆冬季节也能傲霜雪而怒放,如梅花、腊梅、金盏菊等。这些抗寒性强的花木,越冬前在体内积累了大量的可溶性糖分,使细胞汁液浓度增加而降低了冰点,避免了因0℃以下低温而造成的结冰现象,缓和了低温对其伤害的程度。
5.昼夜温差对花卉生长的影响白天的温度总是高于晚上,日夜的温差有利于花卉体内积累光合产物。因为白天气温高,光合作用速度高,夜间温度低,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有机养分的消耗。所以家庭养花晚上最好把盆花放在室外(冬、初春季节除外)。适当降低夜温还可延长开花时间。
二、光照1.光照强度与花卉生长发育的关系太阳光是一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源泉。叶子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的过程很复杂,原理上一般用下式表示:
二氧化碳+水光绿叶碳水化合物+氧气由上式可知绿叶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利用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以光能作为动力,经过一系列生理活动,加工成含有一定能量的有机物,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与此同时也净化了空气,把各种生物呼吸时释放的二氧化碳,以及煤炭、石油等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转化成对人类生活有用的氧气。
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速度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度随光强的增加而加快,但超过一定光强后,光合作用速度就逐渐变慢。当光强增加达到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的速度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而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各种花卉由于原产地的光强不一样,它们的遗传特性也不同,它们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光饱和点的高低也有差别。如阳生花卉,喜光,要求充足的阳光,光饱和点高。受光不足时光合作用速度明显下降,积累的有机物就少,影响花卉的营养生长,也使花小,色差。而阴生花卉,喜阴,在强光下反而生长不良。因为阴生花卉长期生长于蔽荫条件下,叶片大而薄,茎叶表皮组织细胞的角质和蜡质层不发达。叶片的输导组织(叶脉)比阳生花卉的稀疏。因此当光照强度增加到某一限度时,根系吸收的水分来不及供给叶片蒸腾水分的要,求,光合作用速度就不再增加,甚至在强光下反而会使叶片变黄、枯萎。
2.光周期与花卉生长发育的关系一天24小时中光照时间的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冬至(12月22日)日照时间最短,夏至(6月22日)日照时间最长,而春分(3月21日)秋分(9月23日)则日照和黑夜时间相等,各为12小时。光期长的昼夜叫长日照,光期短的昼夜叫短日照,这种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叫做光周期。光周期对花卉的开花、贮藏器官的形成等都有影响。各种花卉开花所需的每日光照时间是不一样的,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1)短日照花卉有些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花卉,只有当日照长度低于某一临界值时才能进行孕营开花,如菊花、一品红等。
(2)长日照花卉多原产于温带、寒带,生长旺盛期在夏季。每天的光照时间必须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才能孕蕾开花,如唐菖蒲、晚香玉等。
(3)中日照花卉这类花卉对日照时间的长短要求不严格,不论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只要温度合适,一年四季均可开花,如月季、康乃馨、马蹄莲等。
人们了解了这些规律后,可以人为地进行花期控制。如对一些长日照花卉,在温室内栽植时,冬季除需加温外,还要用灯光增加光照时间,以保证在冬春也能供应像唐菖蒲一类长日照花卉。对一些短日照花卉,如一品红、叶子花等,为使其提前到国庆节开花,则在营养生长期加强养护,使其枝条早日接近开花的长度,腋芽和顶芽应充实饱满,并多施磷、钾肥,提前40~50天进行遮光处理,将光照时间减少到10小时以下,并停施氮肥,防止徒长,以促进孕蕾开花。
如果要使菊花等短日照型花卉推迟到春节期间开花,则应在短日照的自然条件下延长光照时间,抑制其花芽分化,到需要的时候再给以短日照条件,使其花芽分化而开花。
昙花一般在晚上开花,如要使其在白天开花,则可在其花营长到6厘米以上时,用昼夜颠倒的光周期(即夜间照明,白天使其处在黑暗条件下)则可使其白天开花。
3.光照的强弱和有无与开花的关系光照的强度对一些花的开放有明显的影响,如半支莲、酢浆草必须在强光下才能开放,日落后则闭合,草茉莉在傍晚弱光时开放,到第二天日出后闭合。
18世纪世界著名的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为了确切地说明开花时间和光线强弱与有无的关系,他根据各种不同花卉的开花时间,把花卉顺时针排列在一个精心设计的花坛里,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花时钟”。现将几种花卉花蕾开放的时间摘录如下,说明不同花卉开花时对光线强弱的要求,也可作为欣赏花卉的参考时间:
3时蛇床花开;4时牵牛花开;5时蔷薇花开;6时龙葵花开;7时芍药花开;8时莲花开;9时半支莲开;10时齿苋开;16时万寿菊开;17时茉莉花开;18时烟草花开;19时剪秋罗开;20时夜来香开;21时昙花开。
三、水分水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花卉必须在适宜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1.水与花卉生长发育的关系水是植物体的主要构成部分,植物含水量在40~95%左右。水又是许多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合成和分解作用,都有水分子的参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也要溶于水中才能从叶子输送到各部分去。同样,土壤中的养分也只有溶于水中才能被根系吸收,吸收后也要溶于水中才能被送往地上部分。植物依靠叶面的蒸腾作用而调节体温。因此没有水,植物就无法生存。但是水分过多,又会造成植株徒长,还会抑制花芽的分化;适当控制水分,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如梅花在形成花芽的6~7月,一定要控制供水量。因为相对干旱能使枝条停止加长生长,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可集中供应花芽分化。开花以后,如果土壤含水过多,则花朵会很快完成授粉作用而枯萎。所以对观花植物来说,为了延长花期,应适当少浇水;对观果类花卉,则应供给充足的水分,以满足果实发育的需要。冬季气温降低,大部分花卉处于生长停滞的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土壤蒸发量也大为减少,因此应减少浇水,以防烂根。
2.不同类型花卉对水分的要求花卉因原产地的生态条件不同,对水分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可以分为下列5种:
(1)耐旱花卉包括原产于沙漠及半荒漠地区的仙人掌和多肉类花卉,它们多浆的茎能够贮藏大量水分,在较干旱的情况下,仍能继续生长。但不能抗涝,供水多了容易引起烂根,甚至烂茎而死亡。所以对仙人掌、石莲花、昙花、令箭荷花等多肉植物,在栽培管理中应掌握宁干勿湿的浇水原则。
(2)半耐旱花卉这类花卉叶片呈革质或蜡质状,或叶片上具有大量的茸毛,如山茶、杜鹃、橡皮树、天竺葵等,也包括一些具针状或片状枝叶的花卉,如天门冬、文竹,松、柏、杉科的植物。在栽培管理中应掌握干透浇透的浇水原则。
(3)中生花卉它们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介于旱生和湿生花卉之间,也多于半耐早花卉。这包括大部分露地花卉,如月季、扶桑、石榴、茉莉、苏铁等。对这类花卉的浇水原则是间干间湿,即保持60%左右的土壤含水量。
(4)耐湿花卉这类花卉的原产地大都较潮湿,如热带雨林中或溪边、湖泊中。它们是龟背竹、旱伞草、马蹄莲、海芋等,以及一些鸭跖草科植物。它们需要较高的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极不耐旱,在栽培管理中应掌握宁湿勿干的浇水原则。
(5)水生花卉这类花卉必须生长在水中,如荷花、睡莲、风眼莲等。它们不耐早,应把其养在湖塘、水池、溪边。家庭养植可种于水缸或庭院小水池内。
3.空气湿度与花卉生长的关系花卉生长对空气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空气湿度大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湿度小时蒸腾快。花卉在嫁接、扦插或移栽时需要减少蒸腾作用,因根系尚未长好,或嫁接处尚未愈合,水分供应较少。此时大都需要80%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从而提高成活率。一些原产热带雨林的花卉,如热带兰等喜湿植物,也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才能生长良好。否则叶片常因干燥而表面显得粗糙,失去光泽,甚至叶缘枯黄或整个叶片枯黄。但是对大多数花卉来说,空气湿度过大,容易感染病害,也易徒长,所以当空气湿度过大时,要及时通风来降低湿度。
4.土壤中植物可利用的水分由于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作用重大,特别是盆栽花卉,一定要合理浇水。但是土壤的条件也影响根系吸水。土壤中水分存在的形式可分为下列三类:
(1)重力水:它在土壤中受地心引力的作用通过土壤的大孔隙向下流动,向花盆内多浇水时,就可从底孔中流出,这种水对植物来说只能暂时有效。在庭院土壤中的这种水分如不及时下渗、排除,而积聚在土壤大孔隙中,因排除了空气,就会影响根系的呼吸作用,影响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吸水和吸肥都不能顺利进行。时间延长甚至会使植物死亡。所以在养花时一定要使土壤排水畅通,不要积水。
(2)毛细管水:存在于土壤颗粒的毛细管内。它不受重力的影响,所以能留存在土壤中为植物根系所吸收利用,称为有效水。
(3)吸湿水:为土壤小颗粒表面吸附的一部分水,其吸附力极强,植物不能利用,称为无效水。
当土壤中重力水全部排走后,土壤中含水量占土壤干重的百分比称为田间持水量。当土壤中毛细管水用完,即没有植物可用的有效水时,植物就会呈现萎蔫现象。此时土壤含水量占土壤干重的百分比,称为萎蔫系数。所以我们要合理浇水,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植物可利用的有效水。
另外,土壤中水分含有一定的溶质,如肥料等,所以具有一定的浓度,如果土壤中水溶液的浓度过高,植物也不能利用,超过一定浓度甚至还会使根内部的水排出体外。正像我们用盐腌制白菜、萝卜时所看到的那样,水从植物组织中被盐分吸引出来。所以施肥时千万不能太浓,不论是有机肥及无机肥都要稀释后才能利用。
经常松土,或于盆面摆些小石子,因切断了毛细管可以降低土面水分的蒸发。
四、肥料肥料是植物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养料,也是构成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大部分肥料是通过土壤供植物吸收的。土壤中一般养分不足,所以要施基肥及追肥。
1.花卉对营养元素的要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氮、磷、钾、钙、硫、镁、碳、氢、氧等大量元素,以及铁、硼、锰、铜、锌、钼等微量元素。各种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互相协调配合才能使其生长发育正常进行。下面择其主要的介绍如下:
(1)氮(N):氮是构成植物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可促进茎、叶的生长(营养生长)。氮肥供应充足时,叶大而鲜绿,光合作用速度高,叶片功能期延长,花卉生长健壮。氮过少,则花卉植株矮小,叶小,色淡,老叶易变黄脱落,节间短,枝条细弱等。但是氮肥也不能过多,过多则会使茎叶徒长,抑制花芽形成,且枝叶柔嫩,易受病虫侵害。
一年生花卉幼苗期需氮肥量较少,随着生长而逐渐增多。两年生和宿根花卉在春季需氮肥较多。观叶花卉在整个生长期均需较多氮肥。观花观果植物在开花阶段需氮肥较少,施多了会推迟花期,或落花、落果。
(2)磷(P):磷是植物细胞核和原生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磷也是植物体光合作用,蛋白质、脂肪合成,碳水化合物转化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所以缺磷时植物蛋白质合成受阻,新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受影响,以致幼芽和根部生长缓慢、叶小、分枝或分蘖减少,植株特别矮小、叶色暗绿、生长慢。开花小而少,也影响结果。开花和成熟期都延迟。增施磷肥可促进花卉生殖生长,花大、色艳、果大。
(3)钾(K):钾也参与植物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如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所以钾可使花卉茎干粗壮,抗病害、抗旱、抗寒能力提高,并使花色鲜艳。缺钾时植株柔弱,叶较小,叶片出现皱缩,叶尖及叶缘常出现枯焦状。
(4)钙(Ca):钙是构成细胞壁的元素之一。缺钙时,植物幼嫩的分生组织首先受害,影响细胞分裂,不能形成新的细胞壁;生长受抑制,严重时幼嫩器官(根尖、茎尖)溃烂坏死。钙可以降低土壤的酸度,粘重土施用石灰可使土质疏松。蛋壳中含钙量较多,家庭养花可把蛋壳敲碎后施入。
(5)硫(S):硫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与叶绿素的合成有关,所以缺硫时,植株矮小,嫩叶的叶片失绿,严重时叶脉也失绿,整个叶片变白。
(6)镁(Mg):镁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所以缺镁,往往引起叶子变黄,杂色缺绿,叶脉仍绿,脉间变黄,有时呈红紫色,严重缺镁时则形成褐斑坏死。
(7)铁(Fe):铁是植物合成叶绿素时必不可少的元素,所以缺铁就会使植物叶片失绿,叶脉仍为绿色,幼叶病症特别明显,严重时叶片几乎变成乳白色。土壤中pH值偏碱时容易缺铁。如果发现缺铁症状,可施硫酸亚铁,又称黑矾,浓度为0.1%~0.2%的水溶液。
(8)硼(B):硼能促进开花、授粉、结实,并能促进糖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根系的生长也需要硼。虽然植物对硼元素需要量很小,但如缺少,嫩叶失绿,叶缘向上卷曲,顶叶及幼根的生长点坏死。缺硼时可甩0.1%的硼酸水溶液喷于叶面作根外施肥用,可使花色鲜艳,花大果大。
(9)锰(Mn):锰是植物叶绿体的结构成分,还参与光合作用、氮素利用等多种生理活动,所以缺锰时叶绿体结构破坏、解体,幼叶出现缺绿及坏死斑点。
(10)铜(Cu):铜参与光合作用等代谢过程。
此外尚有锌、钼、钴等元素,需量虽微,但都是植物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元素,一般土壤里能满足植物需要。
五、土壤土壤是植物根系生长并提供水、肥的主要环境。土壤的质地对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花卉栽培所用的土壤都应是富含腐殖质而肥沃,疏松,排水、保水性能良好的土壤。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一般团粒结构良好。团粒内部可蓄水保肥,团粒之间的空隙可以流通空气,所以这种土壤能满足植物根系对水、肥、空气的要求,根系及地上部分都能生长良好。不同花卉,由于其原产地的土壤条件不同,因此对土壤pH(酸碱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如山茶、杜鹃喜酸性山泥,pH值5~6为宜;牡丹喜pH为6.9~7.2的土壤。
六、空气空气环境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气体。另外被污染的空气中有些气体对植物生长是有害的。
1.氧气空气中氧气一般占21%左右,花卉的各部分都需要进行呼吸,需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特别是种子萌发、花朵开放时呼吸作用特别旺盛。所以种子不能长时间泡在水中,否则会因缺氧而不能发芽。土壤积水或板结也会造成缺氧,而使根系呼吸困难造成生长不良,严重时引起烂根等现象。所以需要经常松土、清除积水,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氧气。
2.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少,约为0.03%。它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10倍以内时,光合作用速度随着增加;但过量时反而会使光合作用受抑制。
3.有害气体在工矿区周围空气常被有害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氯气、一氧化碳、氟化氢等。这些气体即使含量极微,对花卉生长也十分有害。很多花卉对大气污染物是非常敏感的,一般对人和劫物还不致引起伤害的污染物剂量,即可使一些花卉植物出现受害症状,因此可通过植物的症兆来监测环境是否被污染。有害气体对花卉的伤害分为急性伤害、慢性伤害、不可见伤害三种。急性伤害往往在短时间内使叶或花发生坏死斑、点,或落花。慢性伤害使叶变小变形,并使花期推迟,或开花少、小,甚至不开花结实。不可见伤害又称为生理性伤害,看不到外部的症状,但植物的一些生理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一些合成分解代谢均受到抑制或减弱。
几种有害气体对花卉的伤害:
1.二氧化硫它是我国当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含硫矿物的冶炼,硫酸、纸浆的制造,石油的精炼等过程中。受害植物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在叶脉间呈现大小不等的、无一定分布规律的点、块状伤斑,与正常组织之间界线明显。幼叶不易受害。针叶树受害部位常从叶尖开始向基部扩展。花的抗性较弱。
对二氧化硫敏感的花卉有梅花、樱花、贴梗海棠、金鱼草、蜀葵、瓜叶菊、月见草、麦杆菊等。抗性中等的有杜鹃、迎春、一品红、矢车菊、天人菊、桃、紫薇、三角枫、栀子花、金钟花等。抗性强的有山茶、丁香、桂花、广玉兰、瓜子黄杨,美人蕉,扶桑等。
2.氯气氯气是一种具有强烈臭味而且令人窒息的黄绿色气体。化工厂、制药厂、玻璃厂、塑料厂、自来水净化工厂以及游泳池氯气处理等处常有氯气散发。一般散发量是不多的,偶然漏气跑气时会使植物受急性危害。典型症状是叶脉间出现不规则的白色或浅褐色坏死斑块、斑点。受害初期脉间出现水渍状,然后逐渐失绿、漂白,最后全叶干枯脱落。对氯气敏感的花卉有天竺葵、茉莉、四季海棠、吊钟海棠、竹子等。抗性中等的有牡丹、百日草、凤仙、凌霄、玉兰、石榴、枸杞、月季等。抗性强的有桂花、丁香、瓜子黄杨、紫藤、柽柳、山茶、苏铁、扶桑等。
3.氟化物在钢铁厂、玻璃厂、搪瓷厂、窑厂附近污染较严重。主要是氟化氢气体对植物危害,首先表现在叶面和叶边缘,然后向内扩散。松树和其它针叶树先在当年生针叶顶端开始坏死,然后向下发展。受害组织先黄化然后变为暗黄到红棕色。一般幼芽、幼叶受害最重,新叶次之。出现植株矮化,早期落叶、落花及不结果等症状。对氟化物敏感的花卉有玉簪、郁金香、梅、杏、紫荆、锦葵、杜鹃等。抗性中等的有桂花、水仙、月季、天竺葵、山茶、栀子、美人蕉、半支莲、蜀葵等。抗性强的有金银花、连翘、木槿、紫茉莉、万寿菊、棕榈、玫瑰等。
综上所述,可见花卉喜欢生长在清新、流通无污染物的空气中,并且要有一定的湿度。在室内养花时特别要注意通风、换气,以补充新鲜空气。
8. 花卉生长发育的必要元素有哪些
目前已确定16种元素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称为必要元素或必需元素。其中专需求量较大的9种元属素称为大量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钾(K)、硫(S)、钙(Ca)、镁(Mg);微量元素7种:铁(Fe)、硼(B)、铜(Cu)、锌(Zn)、锰(Mn)、氯(Cl)、钼(Mo)。
还有一些元素对某些植物生长有利,并能部分代替某些必要元素的作用,减缓其缺乏症,称为有利元素,有钴(Co)、钠(Na)、硒(Se)、硅(Si)、镓(Ga)、钒(V)。
9. 花卉生长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一、氮
氮主要以铵态或硝态的形式为植物所吸收,有些可溶性有机氮化物如尿素等亦能为植物所利用。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份,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促进花卉营养生长,促进叶绿素的形成,使花朵增大,种子充实,但如果超过花卉生长需要,就会推迟开花,使茎徒长,降低对病害的抵抗力。
一年生花卉在幼苗期对氮肥需要量较少,随着植株生长,需要量逐渐增多。二年生花卉和宿根花卉,在春季生长初期要求较多氮肥,应适当增加施肥量,以满足其生长要求。
观花花卉与观叶花卉对氮肥的需要量不同,观叶花卉在整个生长期都需要较多氮肥,以使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叶色美观;对于观花类花卉,在营养生长期要求较多氮肥,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应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否则将延迟开花。
植物缺氮生长受抑制,生长量大幅度降低。缺氮的另一症状是叶子缺绿,起初叶色变浅,然后发黄并脱落,但一般不出现坏死现象,幼叶常常直立而不大铺开,并由于侧芽的继续休眠,分支与分蘖均受抑制。另外植物缺氮时花青素大量积累,茎与叶脉、叶柄变成紫红色。
二、磷
磷主要以HPO42-和H2PO4-形式被植物所吸收,被称为生命元素。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主要成份。磷素能促进种子发芽,提早开花结实期,使茎发育坚韧,不易倒伏,增强根系发育,并能部分抵消氮肥施用过多造成的影响,增强植株对不良环境和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因此,花卉在幼苗生长阶段需要施入适量磷肥,进入开花期以后,磷肥需要量更多。
缺磷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叶片呈暗绿色,茎和叶脉变成紫红色,严重时植物各部分还会出现坏死区。缺磷也会抑制植物生长,但对地上部分的抑制不如缺氮严重,但对根部的抑制甚于缺氮。
三、钾
钾在植物体内不形成任何形式的结构物质,可能起着某些酶的活化剂的作用。钾肥能使花卉生长强健,增进茎的坚韧性,不易倒伏,促进叶绿素的形成与光合作用的进行。在冬季温室中当光线不足时应适当多施钾肥。钾素还能促进根系扩大,对球根花卉如大丽花的发育极有好处。另外钾肥还能使花色鲜艳,提高花卉抗寒、抗旱及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过量钾肥能使植株低矮,节间缩短,叶子变黄,继而呈褐色并皱缩,使植株在短时间内枯萎。
钾在植物体内有高度移动性,缺钾症状通常首先从老叶开始并最为严重。缺钾时叶片出现斑驳的缺绿区,然后沿着叶缘和叶尖产生坏死区,叶片卷曲,最后发黑枯焦。植物缺钾还会导致茎生长减小,茎干变弱和抗病性降低。
四、钙
钙有助于细胞壁、原生质及蛋白质的形成,能促进根系发育。钙可以降低土壤酸度,在我国南方酸性土地区是重要的肥料之一。可改进土壤物理性质,粘重土壤施用石灰后可使其变得疏松。土壤中的钙可被植株根系直接吸收,使植株组织坚固。钙在植物体内完全不能移动,所以缺钙症状首先出现于新叶。缺钙的典型症状是幼叶的叶尖和叶缘坏死,然后芽坏死。严重时根尖也停止生长、变色、死亡。
五、硫
硫为蛋白质成份之一,能促进根系生长,并与叶绿素形成有关。土壤中的硫能促进微生物(如根瘤菌)的增殖,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植物缺硫时叶片均匀缺绿、变黄,花青素的形成和植株生长受抑制。植物缺硫症状通常从幼叶开始,并且程度较轻。
六、铁
铁在叶绿素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缺铁时,叶绿素不能形成,从而妨碍了碳水化合物的合成。通常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缺铁现象,但在石灰质土或碱土中,由于铁与氢氧根离子形成沉淀,无法为植物根系吸收,故虽然土壤中有大量铁元素,仍能发生缺铁现象。植物缺铁幼嫩叶片失绿,整个叶片呈黄白色。铁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固缺铁时老叶仍保持绿色。
七、镁
镁是叶绿素分子的中心元素,植物体缺镁时,无法正常合成叶绿素。镁能够使构成核糖体的亚基连接在一起,以维持核糖体结构的稳定。镁还是许多重要酶类的活化剂,同时镁对磷素的可利用性有很大影响。因此虽然植物对镁的需要量较少,但却是必不可少的。缺镁的典型症状是脉间缺绿,有时出现红、橙、黄、紫等鲜明颜色,严重时,出现小面积坏死。由于镁在植物体内易于移动,缺镁症状首先在老叶出现。
八、硼
土壤中的硼以BO32- 的状态被植物吸收。硼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植物柱头和花柱中含有较多的硼,因此硼与植物的生殖过程有密切关系,有促进开花结实的作用。另外,硼能改善氧气的供应,促进根系的发育和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硼的作用机理,迄今尚无定论,目前在植物体内尚未发现特殊含硼化合物,有人认为硼能与游离状态的糖形成络合物,使糖容易输导,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充分的实验依据。植物缺硼时根系不发达,顶端停止生长并逐渐死亡,叶色暗绿,叶片肥厚、皱缩,植株矮化,茎及叶柄易开裂。
九、锰
锰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主要以Mn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锰也直接参与光合作用,在水的光解与氧的释放中起作用。锰供应充足,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开花结实均有良好作用。植株缺锰时,症状从新叶开始,叶片脉间失绿,但叶脉仍为绿色,叶片上出现褐色和灰色斑点,并逐渐连成条状,严重时叶片坏死。
十、锌
锌直接参与生长素的合成,缺锌时植物体内吲哚乙酸含量降低,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症。锌也是许多重要酶类的活化剂,这些酶类包括乳酸脱氨酶、谷氨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和嘧啶核苷酸脱氢酶。锌还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植物缺锌时,叶小簇生、中下部叶片失绿,主脉两侧有不规则的棕色斑点,植株矮化,生长缓慢。
十一、钼
钼通常以MoO42-的形式为植物吸收,其生理作用集中在氮素代谢方面。钼又是硝酸还原酶的金属组分,在由NADH或ADPH转运电子给NO2的过程中,起着传递电子的作用。植物缺钼的共同症状是植株矮小,生长受抑制,叶片失绿、枯萎以致坏死。豆科植物缺钼根瘤发育不良,固氮能力弱和不能固氮。
10. 花卉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多少
各种花卉的生长发育和休眠都要求一定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受害。通常按花卉对温度的要求可分成三类。
喜高温花卉:一品红、仙客来、九重葛和大多数附生兰花等,要求白天室温20~22℃,夜间不低于10℃。
喜低温越冬花卉:如月季、桂花、柑橘、山茶花、春兰、蕙兰、八仙花、杜鹃花、栀子花、苏铁等。北方室内种植,越冬温度不低于0~5℃即可。
中温花卉:介于前二类之间,在广东、广西地区可以露地越冬,如白兰花、茉莉花、米兰、扶桑、大部分仙人掌类植物、秋海棠类、仙客来、大岩桐、荷包花等。北方种植冬季室内温度应不低于7~10℃,经常保持在18℃左右最好。
多数温室花卉的花期温度要高,例如茉莉花、白兰花等只在炎热的夏季开放;冬季开花需把室温提高到28℃以上。但是,在花卉中也有许多例外,如墨兰、寒兰在春节开花。杜鹃花、山茶花的多数品种,花期也是在比较凉爽的春天。另外,多数花卉在开花期间对低温是非常敏感的,往往短时间的低温即可造成大量花蕾受害。
休眠期的球根、球茎、鳞茎花卉,如大岩桐、球根秋海棠、花叶芋、马蹄莲、仙客来、绣球百合等温度均不宜过高,这些种类的花卉需在低温条件下完成休眠及球根的发育,并可降低在贮藏期间的养分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