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一朵芙蕖

一朵芙蕖

发布时间: 2021-01-01 04:42:55

A. 苏轼《江城子 凤凰山下雨初晴》的翻译

古诗翻译为:

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什么地方飞过一对白鹭,它们也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

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又有谁,忍心去听。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原文: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出自《江城子》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

(1)一朵芙蕖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

B.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是什么意思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地方飞过一对白鹭,它们也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娉婷:姿态美好,在此诗中指美女(弹筝者)。

此句出自宋代苏轼所作的《江城子·江景》,全词原文如下: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白话文释义: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什么地方飞过一对白鹭,它们也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

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又有谁,忍心去听。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注释:湖,指杭州西湖。张先,北宋著名词人。凤凰山,在杭州西湖南面。芙蕖,是荷花的别称。筝是一种弦乐器,木制长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现为二十五根弦。湘灵,湘水女神,相传原为舜妃。

(2)一朵芙蕖扩展阅读

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

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从结构上看,这一表面写景,而实则转入对弹筝人的描写,真可说是天衣无缝。

此处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写弹筝者,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接着便从白鹭似也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词中之双白鹭实是喻指二客呆视不动的情状。

下片则重点写音乐。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甚、极的意思)含情”;谓“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此下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谓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

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湘灵,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

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这总绾乐曲的一句,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人不见,数峰青”两句,用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那样的自然、贴切而又不露痕迹。它不仅意象动人,而且在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

C.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谁能翻译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回意,慕娉婷

凤凰山上刚下过雨又答露晴,水面泛过清风,晚霞初出,一朵莲花在水面上开放了,尚且风姿盈盈。哪里飞来的一双白鹭?要是有心前来的话,那就是因为爱慕美人的缘故

D.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出自何处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赏析

据词题,当是苏轼于熙宁五月(1072)至七年在杭州同判任上与当是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词题云“与张先同赋”,但张先所赋词,今已佚。

关于这首词有两则传说。《墨庄漫录》卷一记载:东坡与客人同游西湖,其中二人有服。湖中有一彩舟,载淡妆妇女数人,其中一位三十余岁的正在弹筝,特别美丽。二客竟目送之。曲未终,彩舟已远去。东坡戏作此词。《瓮牅闲评》卷五则云:东坡与刘贡文等同游西湖,一美妇乘舟至,见东坡,自言:“少年景慕高名,以在室无由得见,今已嫁为民妻,闻公游湖,不避罪而来。善弹筝,愿献一曲,辄求一小词,以为终身之荣,可乎?”东坡不能却,援笔赋此词与之。《瓮牅闲评》所记,似属无稽,但《墨庄漫录》所载,联系到苏轼通判杭州时,常与友人同游西湖的不少轶闻趣事,以及词题与词的内容来看,似不能说纯属子虚乌有。至于这种传说有多少分真实性,已很难判断,也没有多大的必要去进行详细的考辨。知道这首词是作者在游西湖时闻有人弹筝而作,也就足够我们去理解、分析这首词了。

这首词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富于情趣。作者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人的美好与动人的音乐。词把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使人物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趣,乐音与山水相得益彰。

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采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词的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从结构上看,这一表面写景,而实则转入对弹筝人的描写,真可说是天衣无缝。如果我们相信《墨庄漫录》关于弹筝人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的记载,则觉得“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接着便从白鹭似也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假如《墨庄漫录》所记服著白衣的两人见弹筝人之美而竟目送之的记载可信,那么词中之双白鹭也是喻指二客呆视不动的情状。

词的下片重点写音乐。分几层来写:第一层是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第二层则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甚、极的意思)含情”;第三层“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第四层,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使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已的哀伤(传说帝舜二妃娥皇、女英死后成为湘水之神。又屈原《远游》有“使湘灵鼓瑟兮”之句)。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这总绾乐曲的一句,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从欣赏的心理角度来看,这种写法,既能紧扣读者的心弦,又留给人们以丰富的联想,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未见人胜见人了。“人不见,数峰青”两句,用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那样的自然、贴切而不露痕迹。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不妨碍我们理解其妙处,但我们知其出处,就更能体味其美妙。它不仅意象动人,而且在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而以“数峰青”收束,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而富有回味,引人遐想。(邱俊鹏)

E. 苏轼“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句词该如何鉴赏

【出处】

《江城子·江景》作者: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诗句鉴赏】

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

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F. 一朵芙蕖带残露…打一个数字

一朵芙蕖带残露…打一个数字——答案:6。

露[lù]

【基本解释】

1.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回冷凝结成的小水球:~水答。白~。寒~。朝(zhāo)~。甘~。

2.在室外,无遮盖:~天。~宿。~营。

3.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酒。枇杷~。

4.滋润:覆~万民。

5.表现,显现:~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骨。袒~。吐~。揭~。暴~。

露[lòu]

【基本解释】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G. 江神子 ①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

1.“一朵来芙蕖,开过尚盈盈”,以景源喻人,用芙蓉的美丽,比喻少妇的美丽;“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以景拟人,表面上写白鹭在欣赏少妇仪态之美,实则写出了作者对少妇的欣赏,表现了作者对少妇的倾慕之情。(意对即可)
2.哀伤、悲苦。直接抒发感受,写自己听到了哀怨的筝曲,但又不忍心去听;拟人手法,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用典故,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在倾诉自己的哀伤。(意对即可)
3.写弹筝人飘然远去后,只看见青翠的山峰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化用名句,创造了深远的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也对眼前的景与情进行了升华。(意对即可)

H.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单句的意思是什么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是指:一朵荷花,花已经开过了最好的时候花瓣儿还很丰满。 追问: 它表明了什么? 回答: 它表明了一种事物的美不只在绚烂之时,繁华过后又是另一种美。

I.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


小题1:(2分)
写美丽复的山色湖制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小题1: (2分)
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小题1: (2分)
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扣音乐评论,点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

热点内容
淮安樱花节 发布:2024-09-29 20:20:37 浏览:666
插花培训哪里有 发布:2024-09-29 20:18:30 浏览:526
油画图片花卉 发布:2024-09-29 20:02:24 浏览:591
我种一朵玫瑰花 发布:2024-09-29 19:42:06 浏览:237
樱花纹身机 发布:2024-09-29 19:37:06 浏览:791
插花发展趋势 发布:2024-09-29 19:14:15 浏览:406
彭州通济花海赏郁金香的最佳时间 发布:2024-09-29 18:15:00 浏览:743
有关童年茉莉花手绘 发布:2024-09-29 18:14:15 浏览:275
室内花卉鉴赏 发布:2024-09-29 18:12:55 浏览:765
咪咪花艺 发布:2024-09-29 17:46:36 浏览: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