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的来历

七夕的来历

发布时间: 2021-01-01 05:33:49

『壹』 七夕的由来,典故!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对天文星象有认识,并将天空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简单来说,古人们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关于牛郎织女的天文星空区域对应地上地域分野,文字记载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汉书·地理志》记载了牛郎织女星区对应岭南地域分野。

从历史文献上看,在距今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星象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在东汉时,牛郎织女星象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因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使七夕成为爱情象征,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更被现代人誉为“中国情人节”。

(1)七夕的来历扩展阅读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七夕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合了乞巧习俗,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习俗。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七夕赋予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现代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贰』 七夕节的来历100字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

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2)七夕的来历扩展阅读

由于过往女子的针黹技术为生产力的一部分,每逢七姐诞,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名为“乞巧”。其间结会彩楼,预备黄铜制成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巧。

渐渐七夕成为“女儿节”。而古人正月及八月、九月都可以乞巧,宋朝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叁』 七夕节的来历

七夕节的神话传说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烁,一道白茫茫的银河纵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传只有在每年七月七的夜晚,天上喜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是一个千古流传的美丽爱情传说,这个美好的传说源自汉代。

相传,牛郎只有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有一天,老牛忽然对他说:“你到河边,会见到几位沐浴的仙女,你拿走那件粉色的衣裳,就会有一位仙女留下来做你的妻子。”他走到河边,果然看见几个女子在河中洗澡,于是他拿了岸边一件粉色的纱衣。河中女子洗完后,纷纷穿好衣服飞走了。仅有一个最小的找不到她的衣服,只好待在水里。牛郎把衣服送还给她,并请求她留下来共同生活。仙女红着脸答应了。他们从此结为夫妻。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长,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美满。但是好景不长,这事不久便让天帝知道了。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从此,恩爱的夫妻活活被拆散。

牛郎无法上天追赶。老牛告诉牛郎,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能够飞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上了。谁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划,一道波涛汹涌的大河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他们的坚贞爱情感动了喜鹊,于是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没办法,只好答应两人在每年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一次。

后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姑娘们就会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似的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姻缘。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乞巧的仪式源于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成为我们今天的七夕乞巧节。

现在,七夕节已经是情人节的代名词。青年男女都将其做为情人相会,互表爱意的节日。即中国人的情人节。

七夕节习俗种生求子。以前,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铺一层土,种下粟米的种子,让它长出绿油油的嫩芽,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小村落的样子,叫做“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在碗中,等它长出芽,再用红、蓝丝线扎成一束,叫做“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作“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用巧芽取代针,丢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放在水上,称为“水上浮”。

拜织女。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须斋戒一天,沐浴干净,准时到主办者家里。主办者在月光下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茶、酒、水果、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在桌前焚香叩拜后,大家围坐在桌前,一边吃花生、嗑瓜子,一边朝着织女星座,祈祷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美丽或嫁个如意郎君;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祈祷。

拜魁星。传说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就是魁斗星,二十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又叫魁首。由于魁星能影响文人的命运,所以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敬重魁星。因此每到七月初七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地拜祭,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穿针乞巧。乞巧的习俗源自汉代,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结合。乞巧用的针分双跟、五孔、七孑L、九孔之多。七夕之夜,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看谁先穿过就是得巧;有的地方采用丢针卜巧,就是在七夕的中午,在太阳下放一盆水曝晒,过了一段时间后,尘土就会在水面上结成一层薄膜。这时把针丢在水里,针会浮在水面上。再看看水中呈现的针影,如果像云彩、花朵、鸟兽之形,就是得巧。反之,若呈现细如线、粗如槌的影子,就是未能得巧。

洗发染指甲。很多地区的年轻姑娘,爱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据说不仅可以年轻漂亮,而且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心仪郎君。

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很多女子与儿童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很大的关系。

南瓜棚下听悄悄话。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茂盛的南瓜棚下。如能听到牛郎织女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便能得到忠贞不渝的爱情。

牛女泪。七夕节接牛女泪,这种习俗是从唐代传承下来的。相传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离别之际必流泪,故民间有接牛女泪风俗。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夜,姑娘和少妇将摘来的七色鲜花和应季的新鲜水果,散放在水盆中,供献给织女,并对天朝拜。还将空水盆放在庭院,有的放在天井或屋顶上,承接夜间露水在盆内。她们觉得这“露水"就是牛郎与织女哭泣的眼泪,所以称“接牛女泪”。第二天用花上的露水拭目,俗说可以让人眼秀目明;也有用露水沐发和洗各种梳妆用具的,俗说能够使头发乌黑发亮,没有垢腻。

拾天粉。拾天粉也是七夕节的一种风俗。天粉,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扑面粉。传说,织女急着会见牛郎,忙于打扮,临走收拾化妆品时不小心将粉盒打落在梳妆台下,于是,似雪花般的银白粉面随风飘浮而下。因为在空中沾润了水汽,就凝结成颗粒状的白土块,撒落人间。老一辈人讲:农历七月初八早晨太阳未升起之前,只要你不作响、不出声、蹑手蹑脚,在那城墙根、井台上、土坎下、房前屋后,定能拾到这种白色土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拾天粉”。惹得那些好奇的年轻人纷纷去捡拾。姑娘们竞相涂抹。又说,擦了这“天粉”,黑姑娘能变白姑娘,拜床母。拜床母流行于台湾一带。床母,是儿童的守护神。七月初七是床母的生日,有儿童的家庭,在当天傍晚时,在儿童睡的床边拜床母。

供品包括油饭、鸡酒(或麻油鸡),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时不宜过长,他不像平常祭拜那样繁锁。摆好供品,点了香以后,就可以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烧完便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

『肆』 七夕节的来历

一、七夕节来历: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4)七夕的来历扩展阅读: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等。“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伍』 七夕节的历史由来(简短点)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对天文星象有认识,并将天空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简单来说,古人们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

关于牛郎织女的天文星空区域对应地上地域分野,文字记载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汉书·地理志》记载了牛郎织女星区对应岭南地域分野。

从历史文献上看,在距今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星象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在东汉时,牛郎织女星象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因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使七夕成为爱情象征, 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更被现代人誉为“中国情人节”。

名称由来

织女星名称的由来,可以从《诗经·豳风·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来推敲得知,由于九月是气候较为凉爽的晚秋,也是穿着寒衣的时节。九月授衣,则必须八月裁制,七月当然就是织妇们织布的时间。

牛郎星名称的由来,名为牵牛,则有着“牺牲”的意思。《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此指在祭典上宰杀的牛、羊之牲畜。古代在六月夏秋交接之时,正好是草木丰茂,用以贡献牧草给牲畜的时节;到八月则依据牲畜体格,观察哪些适合用以祭祀;九月则宰杀牲畜用以祭拜神明。

而《礼记·月令》称八月为“循行牺牲”,而此时织女星正好往西滑落,而牛郎星则升上天顶,宛若在追逐织女星般。七夕时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背后应该有着配合时令与天文景象的源由。

(5)七夕的来历扩展阅读:

简介

七夕,又名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七娘生,是发源于中国周朝时期的一个传统节日,相传七夕节的形成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可能追溯至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七夕为祭祀牵牛星、织女星,被推断为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大约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社会制度限制个人自由,故托言天上星宿以追求慰藉。当时的七月黄昏,织女星升上一年中的最高点,清晰可见。

织女星与两旁两颗较暗的星形成一个朝东方开口的样子,在此东面可见牛郎星。汉朝以后,开始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适龄男女的节日。



节庆习俗

由于过往女子的针黹技术为生产力的一部分,每逢七姐诞,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名为“乞巧”。其间结会彩楼,预备黄铜制成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巧。渐渐七夕成为“女儿节”。

而古人正月及八月、九月都可以乞巧,宋朝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乞巧习俗后来演变成许愿,不限于女性乞求巧手和姻缘。农历七月七日也是魁星爷圣诞,求功名的男子会祭拜魁星。在一些地区如日本则变成祈求一切愿望的日子。

广东、港澳七夕的祭品,包括纸扎七姐盘及献给王母娘娘(左上)、牛郎(左下)、七姐及其六位姐姐的纸衣。

由于过往女子的针黹技术为生产力的一部分,每逢七姐诞,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名为“乞巧”。其间结会彩楼,预备黄铜制成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渐渐七夕成为“女儿节”。

而古人正月及八月、九月都可以乞巧,宋朝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主要是女性祭拜七姐,制作各种食品和传统女红如刺绣等,也会制作其他传统手工艺如中国结、剪纸等,同时也作为祭拜七姐的祭品。在中国大陆、台湾的大城市中,七夕节被商家作为商业促销的一大良机,而传统习俗则呈现失落。

『陆』 简述七夕节的来历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版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权。

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起源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民间的少女们希望能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柒』 七夕节的由来和七夕的习俗

七夕节的由来
传说古时候有个善良的年轻人,名叫牛郎。他的父母早逝,常遭兄嫂欺负,连家产都没得分,只留给他一条老牛,但这老牛可不是一般的牛哦,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变的,因为触犯了天条,所以被玉帝贬到凡间为牛,它看善良的牛郎受人欺负,所以决定要帮他。一天,它忽然开口告诉牛郎,东边山下有个湖,每天都有七个仙女到湖里洗澡,只要牛郎偷走其中的一件衣裳,使那仙女无法返回天宫,就会留下来作他的妻子。听了老牛的话,牛郎果然偷偷藏起一位仙女的衣裳,等到仙女们洗完澡要回天宫时,年纪最小的织女才发现自己的衣裳不见了,急得哭了出来,这时牛郎捧著她的衣裳出现,要求织女答应作他的妻子才把衣裳还她,织女看牛郎忠厚老实,便答应了,两人婚后生了一双子女,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但老牛却死了,在死前它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遇到困难时就会派上用场,这是它最后能留给牛郎的唯一一件东西。而织女嫁给牛郎的消息传回天庭后,玉帝大怒,遂派王母娘娘把织女给抓回来,牛郎为了找回织女,想起了老牛的叮咛,就披上牛皮靠著牛皮的神奇魔力追上他们,此时王母娘娘心一急,拔下头上的簪子往空中一划!马上出现了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把牛郎和织女分隔两边,牛郎和一双儿女在河边大哭,其深刻的感情也令玉帝动容,所以特赦他们全家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于是每年到了七夕,就有无数的喜鹊飞上天去,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一家渡河相会,说七夕当天晚上一定会下雨,这就是牛郎织女重逢后喜极而泣的泪水。
七夕节习俗
节日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七夕节,各地节日活动内容也各不相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
胶东地区:
在胶东地区,多于七夕拜七姐神。年轻妇女穿上新装,欢聚一堂,于庭中盟结七姐妹,口唱歌谣:“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段。”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少女们用面粉制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或称巧果),还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麦芽(此即宋代的“种生”),用巧果、巧菜来祭祀织女。
福建:
在福建,妇女、女孩子们摆设香炉和各式祭品:茶、酒,花瓶中插花,还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和织女用的脂粉。祭拜双星后,即把献给织女的脂粉分成两半,一半投向屋顶给织女,一半自己梳妆美容。相传与织女共用脂粉,可使自己的美丽容貌保持不衰。而五子的摆设,寓有求生育之意。妇女们并吃茶食瓜果,玩乞巧游戏。
陕西:
在陕西,七夕夜女孩子们则要用稻草扎成个一米多高的“巧姑”之形(又叫巧娘娘,即织女),并让她穿上女孩子的绿袄红裙,坐在庭院里;女孩子们供上瓜果,并端出事先种好的豆芽、葱芽(即“种生”,妇女们称巧芽芽),剪下一截,投入一碗清水中,浮在水面上,看月下的芽影,以占卜巧拙;并穿针引线,竞争快慢;举行剪窗花比赛,以争智巧。

『捌』 七夕节的来历是什么

七夕节的来历是始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7月7日穿七孔针于开几头人俱回习之的记载答,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于自然天象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心情合称28岁,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的协调,市上也是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就成为了人山人海,车马难行,观其丰行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玖』 七夕节的来历是什么

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的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专期,如《诗经·大东》:属“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还有明代罗颀《物源》曰:“楚怀王初置七夕。”不过那时候的七夕,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后面的故事。直到汉代,其细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的节日。如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又如《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热点内容
郁金香子叶 发布:2024-12-22 15:52:21 浏览:192
厦门比较有名的花店 发布:2024-12-22 15:40:07 浏览:242
临沂海棠果 发布:2024-12-22 15:12:09 浏览:16
樱花片效果 发布:2024-12-22 15:05:24 浏览:327
袋鼠绿植 发布:2024-12-22 14:55:52 浏览:597
七夕故宫 发布:2024-12-22 14:54:46 浏览:670
樱花引流机器人官网 发布:2024-12-22 14:35:55 浏览:11
前台鲜花摆放 发布:2024-12-22 14:31:07 浏览:803
好看的蓝色茉莉花图片 发布:2024-12-22 14:21:53 浏览:772
樱花四月草 发布:2024-12-22 14:16:48 浏览: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