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梅花的钩法
① 告诉我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月绿,王孙归不归.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陈慧瑛,女,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4年6月15日生于上海市,原藉江苏吴县
-1953年 在上海民智小学、民智中学、真如中学高中毕业
1953-1957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毕业
1957-1959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59-1963年 在原民主德国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读研究生
1963-1984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85-1986年 在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进修
1986-1993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94-1995年 在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
1995-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近十年的出版物;
1. 《国际社会学家辞典(下卷)》,(威·伯恩斯多夫/霍·克诺斯普主编。)1990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参与部分翻译
2. 《高等学校德语专业高年级德语教学大纲,1993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为大纲研订组组长
3. 《西方名著入门(文学2)》,1995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译托马斯·曼的《马里奥和魔术师》
4. 《简明汉德辞典》,商务印书馆,承担1/5编写任务
5. 《重返德累斯顿一睹〈绿穹隆〉一易北河之滨纪行》,1990年1月,《东欧》杂志第1期,全部
6. 《浅谈全国高等学校德语专业高年级大纲,兼谈"德语作为外语"新专业》,1990年,《外语界》第4期,全部
梅花的故乡在我们中国。梅花为十种名花之首。河南殷墟仰韶文化出土陶器中曾发现梅核;早在诗经中就有梅的记载。上述资料均可证明梅花在我国始栽已有四千年之久,始产于我国的云、贵、川等省。后引神京、津。宋、、日本。
隋唐时期植梅、咏梅风极盛。宋代文学家、园艺家范成大等的《梅谱》是世界上梅花专著。宋代诗人陈亮为梅写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是的,严冬百花凋谢,唯有梅花迎寒绽,与雪争白,有踏雪寻梅之说。
梅花的品种繁多,有紫梅、红梅、白梅、江梅、重叶梅、盆栽梅和高大的梅树等二百多种。梅花胜地国内有多处:南京的梅花山苏无锡的梅园江超山的十里梅海昌东湖的梅岭;杭州西湖的孤山梅等等。有诗为证:“身处梅林簇,花海白似雪,溢香袭人来,、情花合密而又返回。”
梅花的寿命为花中之最。浙江天台山上国清寺有一株梅树,由隋代种植开花至今,人称隋梅,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湖北省黄梅县竟有一株晋梅,树龄比隋梅又高三百多年,被誉为梅树之王。
美哉,中华古梅
梅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中最长寿的木本花卉,国内至今存留不少古梅,它们是祖国璀璨文化的历史见证。
晋梅湖北省黄梅县蔡山上的“江心古寺”,长着一棵古梅树,左侧枝已腐,右侧取代主干成树冠,古梅至今苍劲挺秀,生意盎然。据《黄梅县志》记载,晋梅已有1600岁高龄,至今生长不衰,一度开出白色梅花。
梅花
拉丁文学名:Prunus mume
命名者:Apricot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 红梅、绿梅等.
科属:蔷薇科、李属
意义: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国花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国花具有国家名片的象征意义(我国社科院陶庆梅博士语)。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国人赏花,不仅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形态特征:
株高约10m,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于早春先叶而开。 梅花可分为系、类、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樱 李梅系等。系下分类,类下分型.梅花为落叶小乔木,树干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叶卵形或圆卵形,叶缘有细齿,花芽着生在长枝的叶腋间,每节着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红,也有重瓣品种。核果近球形,有缝合线,黄色或绿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附不易分离,6—7月果实成熟。(见图2—1)
梅花品种及变种很多,目前品种有30多个,其品种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龙游梅等类;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红梅、照水梅、绿萼、大红、玉蝶洒金等型。其中宫粉最为普遍,花粉红,着花密而浓;玉蝶型花紫白;绿萼型花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好。
产地与习性:
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系果梅的一个分支。野梅在中国分布的次中心有4个,即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北区。为落叶乔木。梅喜温暖气候,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区可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阳性树种,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为长寿树种。长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广西等高海拔地区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黄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经杂交育种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获成功,梅花喜温暖稍带湿润的气候,喜阳略耐荫,不畏寒,土质以轻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质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长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称,宋代诗人陆游《咏梅花》诗:“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繁殖与栽培:
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应于阳坡或半阳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长期间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饼肥堆肥、厩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长后(6月底至7月初),适当控制水分并施肥,促进花芽分化。梅花适作盆景栽培。将地栽培数年后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软松肥沃,栽前栽后均要整形和修剪。
应用:
在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若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苍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强调"梅花绕屋"、"登楼观梅"等,均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等。梅花冰清玉洁,纯贞高雅,是冬春之季观赏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丛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环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等物。果子入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树皮还可制作染料;树干材质优良,纹理细腻,是用于手工艺雕刻的重要材料。
相关故事:
相传隋代赵师雄游浮罗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运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典故。
《梅谱》说,绍兴,吴兴一带有一种梅,名苔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丝飘飘可玩。”
《武林旧事》载,苔梅有两种:一种苔藓特厚,花特别多;一种苔如细丝,长尺余。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 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 依然新白抱新红。
红 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花
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 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 春色如何入得来?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历代梅花诗
赠范晔
陆凯 南朝 宋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
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
题画墨梅
元·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
阳山道中
元·释善住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春晚杂兴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冬词
元·郭钰
疏林晴旭散啼鸦,高阁朱帘 地遮。 为问王孙归也未?玉梅开到北枝花。
寄迹武塘赋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题画梅
明·徐渭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王元章倒枝画梅
明·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唐寅
题画
雪压江村阵作寒,园林俱是玉英攒。 急须沽酒浇清冻,亦有疏梅唤客看。
早春
明·陈继儒
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 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
宋徽宗画半开梅
明·赵友同
上皇朝罢酒初酣,写出梅花蕊半含。 惆怅汴宫春去后,一枝流落到江南。
画梅
明·方孝孺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画梅
明·陈道复
竹篱巴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 纸张独眠春自在,漫劳车马笑人忙。
画梅
明·陈道复
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 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
梅花落
明·薛暄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 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
早梅
明·通润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明·李日华
檀口粉肋含笑语,春风拂拂为开怀。 酒人得此添狂兴,诗句从天泼下来。
题画诗册页
清·普荷
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 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
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画梅
清·金农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题唐解元小景
清·恽寿平
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 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题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 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早梅
清·宁调元
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枯梅
清·吴淇
奇香异色著林端,百十年来忽兴阑。 尽把精华收拾去,止留骨格与人看。
题画梅
清·李方膺
梅花此日未生芽,旋转乾坤属画家。 笔底春风挥不尽,东涂西抹总开花。
题画梅
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梅花诗
清·俞樾内子
耐得人间雪与霜,百花头上尔先香。 清风自有神仙骨,冷艳偏宜到玉堂。
和内子梅花诗
清·俞樾
庭院无尘夜有霜,见来不是等闲香。 寒宵同作罗浮梦,绝胜东坡在雪堂。
雨中元墓探梅
清·宋荦
探梅冒雨兴还生,石迳铿然杖有声。 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
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落梅
清·律然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林下积来全是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梅 花 诗
高启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红楼梦》咏红梅花 (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红楼梦》咏红梅花 (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赠范晔
南北朝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旁傍溪桥。 不知进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真适园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间小坐夕阳迟, 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诗。
《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 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 共作寒梅一面妆。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 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 已被游蜂圣得知。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 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 相伴花前去又来。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殢人娇.后亭梅开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梅花引. 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参考资料:再亭论坛
② 国画梅花怎么画最简单
1、匀圈画法花
双钩圈花有工笔、意笔两种形式,这里单讲意笔形式,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较小的琅毫笔、羊毫笔(如叶筋、兰竹、白云),蘸淡墨从中锋圈出花瓣。梅花的花瓣为五出,花瓣要似圆非圆。用笔要有顿挫、虚实变化,勾线流畅,忌刻板生硬。花苞、花瓣的形状、大小变化不要过圆,过圆就失去动意了。太扁则花瓣欠饱满,若勾过尖似桃花,或勾过小似杏花。花有正侧向背之分,花苞有初放未放之别。睡瓣用一笔勾出为“单勾”,两笔勾出一个花瓣叫复勾。复勾圈花有变化,易生动,要求我们以笔写形,以形写意,以形写神。用笔时要起笔藏锋、收笔回锋,笔上含浓淡墨的多少要在盘中不断调整,不可一色画到底。
2、花蒂、花蕊画法
花须(丝)、花蕊均以中锋蘸焦墨或浓墨来刻画。正面的花蕊外形为圆形,侧面花蕊似扇形,每根蕊须要有力度,蕊头有笔触地错落点成,形似“椒珠”“蟹眼”。花朵、花蒂与枝干连接部分,形似“丁”字形状,也有称之“丁香头”,也有用“小”字形状的。侧面花蒂三笔画出,先画中间一笔,左右各一笔,或先画左右两笔,后画中间一笔都可以的。怎样顺手就怎样画。背面花蒂为六笔完成,先画五点,后画中间花柄。花离枝干不宜太近,也不宜太远,花一定生长在枝上,留出花蒂的地方。勾花蕊要细心,花须要发自花心,花须不宜多,不宜太短,不宜过长,不宜过细,不宜过粗。一幅画中,花朵、花蕾,不全是一样大,在画时要随机应变,不可生搬硬套。
3、先句后点红梅
勾完梅花后,若点成红色(是在梅花的轮廓线内填色),要讲色彩变化,调色不要过浓,浓则会把线条遮盖上,线条不清晰,影响美观。也更是不能平涂,平涂之法花朵呆板,闷,没灵气,无巧性,最好还是以笔根先蘸淡色,后蘸浓色。水分不宜过大,用点、氮法,一瓣一瓣地画出五瓣花形,点色时要不规则地留出一点空白。一朵花里,有一两瓣或三瓣即可,不要每一瓣都留空白。留空白,在一组花里要特别注意空白的位置不能相同,大小不能相同。色彩既要谐调,还要有跳动,就是在一个色调中的基础上用加强、减弱色调的手段来调整花的色彩变化。红梅常用的较沉稳的色彩有朱砂、胭脂、曙红。
4、先匀后点绿梅
绿梅画法同上,关键是用色问题。常用的色彩是草绿、二绿、三绿。在使用二绿、三绿时应稀于草绿。因色内粉性大,亮度差,透明程度差,覆盖力强,在使用时更为小心。若以草绿色为主调来画梅花,可先蘸草绿后蘸花青色来加强调整。用三绿为主调时,可用二绿、草绿、花青来调整画面,这三种色的深浅结合使用要注意色的调配和色彩跳动与统一。
5、先句后点黄梅
画黄梅的方法同上,在色彩使用上对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点不太好使用,黄色透明程度高。正因如此,色彩用得浓了,画面有一种燥的感觉;用得淡了.色彩不但不突出,而且在画时又不容易看出效果。我认为,色彩只能淡不能浓,浓则画面不易调整,淡则易于调整,一是可在原色上加重。二是可用另一色彩来衬托。三是淡黄加淡朱漂或是淡曙红或淡黄加淡褚石均可进行全面调整,局部加强。
6、先句后点白梅
梅花勾完后,不着色其本身就已是白色,可着色,可不着色,就看自己的构思了。若计划涂白色,就必须从背面涂色,因白色是不透明、不透亮、覆盖力最强、粉性最大、胶质性最大的一种色彩。背面点色时色彩不宜浓,同样不能超出轮廓线。若感觉白花不突出,可采用勾勒法在白梅的轮廓线外用另一种色彩再勾勒一次。如淡黄加淡墨,淡草绿加淡墨,淡花青加淡墨等较为合适。其次,可采用衬托的办法加强效果,用淡绿色或淡灰色等色来衬托。其方法也必须从背面用较大点的毛笔点、虱、扫之法来烘托,不能平刷、平涂。根据画面的平衡程度,不断调整色彩的使用,用色彩补充画面平衡,衬托白花。
7、点弹结合法
梅花点完后某个局部地方觉得还不丰富,不烂漫,可采用弹点相结合的办法来处理。弹色在整个画面中只能是起个点缀作用,不能占主要地位。这个办法适应于红、黄、绿、白梅。如画红梅,有时是在一幅画完成时觉得某个部分不理想,可用毛笔蘸红色点弹。调色时不宜过浓,过浓时不易把色彩弹下,过稀时不易把第一层深色盖上,要浓稀适中。弹色有时不一定会掌握很好,可进行局部点修。点还可以加大,过疏时可再加点,弹点时注意与自己的主体画面相谐调、融合。真正能起到一个点缀作用,某个部位需要有层次表现,一般先弹较深一点的颜色,等第一层深色基本干时,再弹第二层较浅一点的颜色,若感觉层次厚度还有点差,可用较亮的颜色适当点上几点,这样处理,厚度感、层次感就表现得生动活泼。然后可穿枝。穿枝时不要面面俱到,若面面俱到,其画面就失去了烂漫之风采。
③ 表示梅花诗句的
万木冻欲折, 孤根来暖独回。
前村深雪源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唐朝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齐己和尚很喜欢写诗,写得也很好,可算是所谓诗僧。他有个好友郑谷,也是当时的诗人。因为他们都写诗,自然能谈得来。
有一次,齐己写了一首五律,叫《早梅》,它的颔联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过了几天,郑谷来串门。齐己和尚对他说:"我写了一首五律,你给我看看怎么样?"郑谷看了半天,说:"写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但有一点,你写的是‘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早梅就是早开的梅花,一般不会‘数枝开’,‘数枝’就是开了一片啦,我觉得应该把‘数枝’改成‘一枝’。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就显得这梅花是早开的梅花。"
齐己和尚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因为郑谷只提出一个字的修改意见,但却堪称老师,所以叫一字之师。
④ 有人知道擅长画梅的 何如 吗
LZ好,(一)墨梅流派和他的风格。
墨梅的创始,和文学有密切关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苏东坡等诗人热情地歌颂梅花的丰神和风骨,使人们对梅花产生了无限珍爱的感情,“无声之诗”的画继之而起,梅花也就成为画坛上盛极一时的题材了。当时对画梅最有创造和贡献的当推释仲仁和扬补之。仲仁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大诗人黄庭坚见了大加赞扬说:“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一时华光的墨梅便成了画坛上一个新的品种。赵孟頫墨梅题跋也曾说:“世之论墨梅者,皆以华光为称首。”
扬补之接受了华光的衣钵,在此基础上发展,把自己写的墨梅,送给宋徽宗赵佶看。赵佶说他写的是“村梅”,因而他自称为“奉敕村梅”。他创造了两种画梅的方法:一种用水墨涂于绢上烘托出梅的点点白葩,另一种是以墨笔圈出梅花洁白芳馨的特色。金冬心(农)说:“扬补之为华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处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冬心画梅题记》)后来扬的两个外甥汤叔雅、汤叔用也擅长此道。《冬心画梅题记》:“扬补之甥汤叔雅,宋开禧间与弟叔用皆工墨梅,各出新意,谓之倒晕花枝。时有茅进士汝元亦擅名当世。叔雅画梅,曾见于吾乡梁少师乡林家,不愧逃禅叟(扬补之)。而叔用及汝元之疏枝瘦萼未尝睹者。”
发展到元代,据说元四家的吴镇(仲圭),以及王冕,都是画梅能手。范成大云:“近世始画墨梅,江西扬补之者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实繁,盖吴仲圭、王元章皆用其法。”(《范村梅菊谱》)由此看来,王冕正是这派的嫡系。
元末蒲庵禅师有《梅花歌》:“会稽王冕高颊颧,爱梅自号梅花仙。豪来写遍罗浮雪千树,脱巾大叫成花颠。有时百金闲买东山屐,有时一壶独钓西湖船。暮校梅花谱,朝诵梅花篇。水边篱落见孤韵,恍然悟得华光禅。我昔识公蓬莱古城下,卧云草阁秋潇洒。短衣迎客懒梳头,只把梅花索高价。……”(郎瑛《七修类稿·山农刺时》)
从《梅花歌》来看,王冕正是接受了华光、扬、汤一派的传统,孜孜不倦地学习梅花谱和梅花篇,在这基础上,发挥了他的艺术才能。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正如清朝朱方霭说的:“画梅须高人,非人梅则俗,会稽煮石农,妙笔绘寒玉。”(《画梅题记》)这种意识在王冕的题画中表现得很突出,有的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有的显示了孤傲正直的性格,有的表达了与统治阶级不合作的精神,有的流露了爱国主义的热忱,有的表现出自己的不凡抱负和乐观的感情,他想把自己的情感激流灌注在绘画创作的园地上。王冕爱画的梅花,据清代宜兴吴仲伦在题郑小僬(淳)梅册上说:“王元章喜写野梅,不画官梅。”(《竹波轩梅册》)何谓野梅?凡生长在山野清绝的地方,梅干劲直,尽自然之本性,都叫野梅,有时也叫村梅。何谓官梅?凡由人工造作,失却天真,干多盘曲,叫做官梅,也称宫梅。有人往往以野梅比为“疏旷平远”,以官梅比为“金碧庄严”,借以隐喻不同环境中的不同人格。明朝孙长真往往摹仿王冕此种画法,所以他题诗说:“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诗人独得梅清性,不画官梅画野梅。”(《画梅辨难》)
且看王冕墨梅(图1)。一枝梅花,横斜在画幅的中间,枝干一拉数尺长,显出很有劲,枝的梢头,露出了笔的尖锋,更突出了它的清高拔俗,十数朵梅花,含苞欲放地洋溢着蓬勃的生气,令人感到醒目清新。这是他抓住最典型的一枝,表达了集中凝聚的效果,从他内心的感情来渲染花枝的景色,又以花枝的景色来反映自己的胸襟。题诗曰:“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按《竹斋诗集》,“流”字作“留”)
他的“墨梅”风格,可用“神韵秀逸”四字来概括。试从构图、枝干、花等方面来分析。画梅构图以枝干为主。王冕画梅花的成功,与他构图是分不开的。构图可分疏的、密的、不疏不密三种。疏的如疏影横斜,以疏淡有致,雅淡出尘为妙。不疏不密的,如俯仰得直,照应有情,要密中见疏,疏中仍有聚散谓之得直。密的如繁花密蕊。第三法,首开其宗的就是王冕。朱方霭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明时陈宪章常师其意,吾友汪巢林、金吉金继之。”(《画梅题记》)王冕这种构图就是以密取胜,同时做到密而不乱,繁而有韵。在枝干的构图上,能疏疏密密,做到长处疏,短处密,疏散处疏,交错处密,疏可走马,密不容针;他能把握虚虚实实,而且层次分明,应有尽有。他在华光和尚的“多而不繁,少而不亏”,扬补之的“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论基础上更有所发挥。在枝干的质感上,运用了汤叔雅的“其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的理论,加以具体实践,因此他立干如龙,劲似铁;发梢如箭,短如戟。梅干如龙不容易,画时必须弯曲有力,用笔多转折,或以飞白出之。要劲也不易做到,画时笔须顿挫得直,使转有方。画梅梢贵直,但要直中仍有韵致,绝非如尺。他的枝梢一笔拉到几尺长,枝的梢头,露出了笔的尖锋,突出了梅的清高拔俗。因此令人感到风神绰约,美奕有致。画花,他也不是只画一朵花的形似,而能在形似以外求神态,表现出或娇艳,或清雅,或灿烂,或萧疏等等姿态;在开花的形态上,也运用了汤叔雅的“其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开谢,有落英”的理论,画出了老树枝怪花疏,嫩树枝密花繁。总之对于行校、布干、点萼、生花都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掌握了笔墨洗练功夫,集中表现了他的新风貌。明鲁宗贤说:“古今画梅谁者高,前有补之后王老。”(《雪湖梅谱》)清赵兰舟说:“扬补之、王元章为癯仙,尽洗铅华,别开生面,华光老人又为写影传神,画梅之能事毕矣。”(《竹波轩梅册》)前人对他评价极高。
(二)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墨梅自华光和尚创造以来,经过扬补之、汤叔雅等人的努力,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它能继承下来,还是与王冕的努力分不开的。他曾作了种种水墨画的尝试。笔墨的洗练功夫,使墨梅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迈进了一大步。下面是几位名人对他的评语。明朝画梅高手姚淛有诗曰:“画梅用墨不用色,华光从来有笔力。纷纷作者俱不同,貌得仙葩似荆棘。补之叔雅师此老,各占花枝互有得。前元博士柯九思,爱将脂粉染梅枝。王家元章传墨法,雪月风烟种种奇。”(《雪湖梅谱》)刘基有诗曰:“会稽老王拙且痴,能画梅花称绝奇。春窗走笔生古怪,中有窈窕倾城姿。人生得闲真是好,得闲不闲惟此老。布袍阘茸发不梳,一生只被梅花恼。天生梅实可知羹,尔梅有花结不成。世间花实总尤物,不如画图终古无枯荣。”(《诚意伯文集》)
从姚淛、刘基等诗句看来,可以知道王冕水墨作画的才能和画出雪、月、风、烟种种奇绝的形态。明代吴兴沈尧龙甚至直接称王冕为“墨王”:“君身前是林处士,人间空复数墨王。”可见明代对王冕墨梅成就的敬佩。可惜他的遗作很少。我们虽然无法欣赏他那各种绝奇的精彩作品,但从后人的诗作中,可知他画过雪梅,如《南湖集》卷四:“王郎胸次亦情奇,画写孤山雪后枝。老我江南无俗事,为渠日日赋新诗。”他画过月梅,如高士奇题王元章绝句云:“不分村野与溪桥,乱写横枝一二条。酒醒只疑疏影落,朦胧烟月伴寒宵。”难怪刘基说他梅花奇绝,落笔分晴曦,花如露后珠玉一般,枝如水影中龙蛇游舞一样,水墨画的效果达到呼寒呼冷、解暑解寒的程度。
王冕的笔墨洗练的功力,也值得注意。他发枝笔力遒劲,形神兼备,这是他从勤学苦练,千锤百炼中得来。执笔挺直,才能笔笔坚挺,而无蛇腹鼠尾的毛病。中锋、偏锋用得好,行枝接续,气力顿挫处才能断而复连,交接处停而勿滞。手弗偏重偏轻,故能一气呵成。这是他炼气于骨的手法。清朝何瑷王诗:“山农笔力劲如铁,中有窈窕姿倾城。清标信有烟霞骨,补之而后存典型。”(《题王元章墨梅》)
在圈花法上,他也有所发挥。扬补之以“笔分三趯攒成瓣”圈花。即花瓣要如铁线圈成,一笔三顿挫画之。王冕把这种画法稍加改变,改成为一笔二顿挫,这就是乾隆所说的“钩圈略异扬家法”。这也是他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有人称之为“白花头画法”。这个创造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明代的陈宪章、盛行之、刘世儒、清代的罗两峰等人都学二笔圈花。后来到金冬心、童二树等人出,更简单地改为一笔圈花。虽然,元明以三笔二笔成瓣,但其侧瓣及小苞还是一笔。王冕圈花的画法是用笔不飘浮,严谨逼真。明魏成宪诗云:“山农作画同作书,花瓣圈来铁线如。真个匆匆不潦草,墨痕浓淡点椒除。”(《百梅集·墨梅题跋》)
另外王冕又发挥了“破蕊之法”。什么叫破蕊之法?梅花原来有花须,须上有小点叫英,他画花须不点英,看去很零乱,不像须,也不像英,这叫“破蕊之法”。扬补之也有此画法,这是野梅的画法,与官梅的画法不同。有人称“乱圈花瓣乱拈须,野梅花与官梅殊”,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画梅之难不在枝干,而在花。王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花,他的“万玉图”真是千蕊万朵,含笑盈枝,香度凌风,占满在画幅上,显示了乐观主义精神。就是后来的罗两峰、童二树也是莫及的。清代方祖诗云:“美人高士超绝处,不在搓桠枝干间。破蕊圈花真法在,两峰二树费寻攀。”难怪他要自傲地说:“冰花朵朵圆似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三)王冕墨梅的影响
王冕的墨梅对明代影响深远。特别通过徐渭、陈淳等人的发展与丰富,逐渐出现了大写意与没骨花卉繁荣并峙的局面。
徐渭对元章的画推崇备至,他学元章的墨梅,下了相当功夫。他认为圈花最难,说:“吾圈花少让元章笔,发干元章不若吾。”徐文长天才纵逸,睥睨一世,他认为发干元章不及他,而圈花则不及元章。从这句话里可知他对元章的佩服程度。凡是画过梅花的人都知道,画梅之难,不在干,而在花;画花则难在须与蒂。清朝懒园居士说:“青藤(即徐渭)画梅,圈不成圈,枝不成枝,一片神行,其用笔如生龙活虎,不可捉摸,其泼墨也如空中云雾,舒卷自然。”(《画梅辨难》)这说明徐的画风是大写意。徐、王二人风格是不相同的。从功夫上看,自然元章要比青藤深得多了。
徐渭不但学王冕画梅,且学他为人,学他画梅花换米。徐渭曾凭吊王冕墓,并对当时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家予以嘲笑。其诗说:“君画梅花来换米,予今换米亦梅花。安能唤起王居士,一笑花家与米家。”(《徐文长集》)徐还同情王冕的艰苦生活,猜测他究竟多少斗米,换一幅梅花:“想见元章愁米日,不知几斗换冰枝。”徐看了王冕的墨梅,想临摹它,又感到无从下手,便在题王元章倒枝梅画中写道:“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代几位画梅高手,刘世儒、陈宪章、王谦、盛行之都是王冕的衣钵继承人。刘世儒少时于故乡的石壁上,看见元章的梅花,大为鼓舞,从此特别爱好,就深思力学,画起梅花来了。据说,他很喜爱王元章的雪梅,曾想尽办法,搞过试验:其中有种画法,是当他矾绢时,先剪好碎片的油纸,画就搞成,这样看去好像雪点纷纷,与花争胜,效果很好。当时画家谢时臣赞为“神品”。王冕画枝条,画得很劲秀,据说先从画竹入手,因此刘雪湖画梅也从画竹开始。徐文长题其墨梅诗说:“雪湖刘子故不俗,未画梅花先写竹。花梅筱竹两相于,直干横梢铁不如。”朱多煃题诗有“陈淳已死沈士老,晚得山阴刘世儒”句。文徵明也赞扬说:“雪湖发干遒劲,有天然之处,花亦雅称,异日当为第一流云。”(《雪湖梅谱》)其实,刘世儒的成就,比不上王冕、徐渭。徐文长题雪湖墨梅诗说:“我客金陵访画梅,画梅莫妙盛行之。刘君放逸不可羁,一刘一盛无雄雌。”(《画梅辨难》)明代画家学王冕的尚有周昊、孙从吉、王人佐、袁子初、林宏显等人。可见摹仿王冕的笔法是风靡一时的。
清代的扬州八怪,如罗聘、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人都深受他的影响。如罗聘学他的圈白头花,金农、汪士慎学他的千花万蕊,李方膺学他的水墨淋漓。虽然各家风格不同,但还是从他那里蜕化出来。其他如以画梅称世的童二树也是学元章的笔法,蒋子延称童二树在洛阳所画的梅花悬之能引蜂蝶。《碧溪诗》记载:“二树生时,其母李太夫人梦一髯翁,驱一牛,负梅花而至,越日乃生。其髯翁即煮石山农王冕也,其画盖有所授也。”当然是无稽之谈,但可见王冕的画在人民群众中也很有影响。
对明清画家画梅的特色,清朝懒园居士说:“吾人当师王元章之秀逸,刘雪湖之苍老,徐青藤之神化,童二树雄伟有余,神化不足,金冬心则细枝坚挺,粗根庸弱。”这话确有道理。
王冕的画,对明清画坛,影响深远。他为水墨画打下了稳固基础,引导了徐文长辈从摹古的一套清规戒律中跳出来,创造了新生命。他以自己的诗文画来反抗元蒙贵族的统治,同情人民的疾苦,深刻地暴露当时的社会黑暗面,有它的积极意义。正因为此,他才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爱和尊敬,被赞为“人奇志奇胸磊落,是花千古无枯荣”。 22775希望对你有帮助!
⑤ 梅花针围脖的织法
1、起6针,环成一个圈。在钩14个x小辫,前5针环成个圈,在钩三个小辫连在长辨上。
⑥ 请问这个垫子要怎么钩
你好!
这个手工钩织的工艺垫是拼接而成。它的最佳操作方法是:底盘——叶子——用花装饰。针法:立柱。
1.底盘:方向从圆心向往外钩钩到一定的高度以后开始钩第一圈叶子内环套。既:钩到一定的高度时开始钩小辫子,然后等距离的将钩小辫子固定在底盘上。接下来继续钩底盘,钩到一定高度时开始钩第二圈叶子内环套,方法同第一圈,以后类推到第三圈结束再往前钩出底盘的宽度来。
2.叶子:从右到左开始在每一个叶子内环套当中钩立柱即可。(参照成品图)
3.加花装饰:先钩小辫子,然后在每个小辫子当中钩出立柱,再回卷成梅花形状用手针缝固定。
要领提示:
(1)。线粗细决定成品的大小,所以要根据你所需要的大小来采用材料。
(2)。此垫针法非常简单,花形变化不大,只有中长立柱既能完成作品,但是立柱在叶子尖部钩两针短针来造型,请你参照成品图来处理为好。
(3)装饰时要用耐用结实的线来固定。因为靠或坐都会造成磨损,走形甚至损坏。
(4)最好选用混纺线,揉软,色泽艳丽,耐磨,易清洗。
我的回答供参考。
⑦ 如何勾茶杯垫
制作方法一:
⑧ 王冕墨梅图
(一)墨梅流派和他的风格。
墨梅的创始,和文学有密切关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苏东坡等诗人热情地歌颂梅花的丰神和风骨,使人们对梅花产生了无限珍爱的感情,“无声之诗”的画继之而起,梅花也就成为画坛上盛极一时的题材了。当时对画梅最有创造和贡献的当推释仲仁和扬补之。仲仁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大诗人黄庭坚见了大加赞扬说:“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一时华光的墨梅便成了画坛上一个新的品种。赵孟頫墨梅题跋也曾说:“世之论墨梅者,皆以华光为称首。”
扬补之接受了华光的衣钵,在此基础上发展,把自己写的墨梅,送给宋徽宗赵佶看。赵佶说他写的是“村梅”,因而他自称为“奉敕村梅”。他创造了两种画梅的方法:一种用水墨涂于绢上烘托出梅的点点白葩,另一种是以墨笔圈出梅花洁白芳馨的特色。金冬心(农)说:“扬补之为华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处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冬心画梅题记》)后来扬的两个外甥汤叔雅、汤叔用也擅长此道。《冬心画梅题记》:“扬补之甥汤叔雅,宋开禧间与弟叔用皆工墨梅,各出新意,谓之倒晕花枝。时有茅进士汝元亦擅名当世。叔雅画梅,曾见于吾乡梁少师乡林家,不愧逃禅叟(扬补之)。而叔用及汝元之疏枝瘦萼未尝睹者。”
发展到元代,据说元四家的吴镇(仲圭),以及王冕,都是画梅能手。范成大云:“近世始画墨梅,江西扬补之者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实繁,盖吴仲圭、王元章皆用其法。”(《范村梅菊谱》)由此看来,王冕正是这派的嫡系。
元末蒲庵禅师有《梅花歌》:“会稽王冕高颊颧,爱梅自号梅花仙。豪来写遍罗浮雪千树,脱巾大叫成花颠。有时百金闲买东山屐,有时一壶独钓西湖船。暮校梅花谱,朝诵梅花篇。水边篱落见孤韵,恍然悟得华光禅。我昔识公蓬莱古城下,卧云草阁秋潇洒。短衣迎客懒梳头,只把梅花索高价。……”(郎瑛《七修类稿·山农刺时》)
从《梅花歌》来看,王冕正是接受了华光、扬、汤一派的传统,孜孜不倦地学习梅花谱和梅花篇,在这基础上,发挥了他的艺术才能。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正如清朝朱方霭说的:“画梅须高人,非人梅则俗,会稽煮石农,妙笔绘寒玉。”(《画梅题记》)这种意识在王冕的题画中表现得很突出,有的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有的显示了孤傲正直的性格,有的表达了与统治阶级不合作的精神,有的流露了爱国主义的热忱,有的表现出自己的不凡抱负和乐观的感情,他想把自己的情感激流灌注在绘画创作的园地上。王冕爱画的梅花,据清代宜兴吴仲伦在题郑小僬(淳)梅册上说:“王元章喜写野梅,不画官梅。”(《竹波轩梅册》)何谓野梅?凡生长在山野清绝的地方,梅干劲直,尽自然之本性,都叫野梅,有时也叫村梅。何谓官梅?凡由人工造作,失却天真,干多盘曲,叫做官梅,也称宫梅。有人往往以野梅比为“疏旷平远”,以官梅比为“金碧庄严”,借以隐喻不同环境中的不同人格。明朝孙长真往往摹仿王冕此种画法,所以他题诗说:“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诗人独得梅清性,不画官梅画野梅。”(《画梅辨难》)
且看王冕墨梅(图1)。一枝梅花,横斜在画幅的中间,枝干一拉数尺长,显出很有劲,枝的梢头,露出了笔的尖锋,更突出了它的清高拔俗,十数朵梅花,含苞欲放地洋溢着蓬勃的生气,令人感到醒目清新。这是他抓住最典型的一枝,表达了集中凝聚的效果,从他内心的感情来渲染花枝的景色,又以花枝的景色来反映自己的胸襟。题诗曰:“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按《竹斋诗集》,“流”字作“留”)
他的“墨梅”风格,可用“神韵秀逸”四字来概括。试从构图、枝干、花等方面来分析。画梅构图以枝干为主。王冕画梅花的成功,与他构图是分不开的。构图可分疏的、密的、不疏不密三种。疏的如疏影横斜,以疏淡有致,雅淡出尘为妙。不疏不密的,如俯仰得直,照应有情,要密中见疏,疏中仍有聚散谓之得直。密的如繁花密蕊。第三法,首开其宗的就是王冕。朱方霭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明时陈宪章常师其意,吾友汪巢林、金吉金继之。”(《画梅题记》)王冕这种构图就是以密取胜,同时做到密而不乱,繁而有韵。在枝干的构图上,能疏疏密密,做到长处疏,短处密,疏散处疏,交错处密,疏可走马,密不容针;他能把握虚虚实实,而且层次分明,应有尽有。他在华光和尚的“多而不繁,少而不亏”,扬补之的“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论基础上更有所发挥。在枝干的质感上,运用了汤叔雅的“其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的理论,加以具体实践,因此他立干如龙,劲似铁;发梢如箭,短如戟。梅干如龙不容易,画时必须弯曲有力,用笔多转折,或以飞白出之。要劲也不易做到,画时笔须顿挫得直,使转有方。画梅梢贵直,但要直中仍有韵致,绝非如尺。他的枝梢一笔拉到几尺长,枝的梢头,露出了笔的尖锋,突出了梅的清高拔俗。因此令人感到风神绰约,美奕有致。画花,他也不是只画一朵花的形似,而能在形似以外求神态,表现出或娇艳,或清雅,或灿烂,或萧疏等等姿态;在开花的形态上,也运用了汤叔雅的“其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开谢,有落英”的理论,画出了老树枝怪花疏,嫩树枝密花繁。总之对于行校、布干、点萼、生花都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掌握了笔墨洗练功夫,集中表现了他的新风貌。明鲁宗贤说:“古今画梅谁者高,前有补之后王老。”(《雪湖梅谱》)清赵兰舟说:“扬补之、王元章为癯仙,尽洗铅华,别开生面,华光老人又为写影传神,画梅之能事毕矣。”(《竹波轩梅册》)前人对他评价极高。
(二)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墨梅自华光和尚创造以来,经过扬补之、汤叔雅等人的努力,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它能继承下来,还是与王冕的努力分不开的。他曾作了种种水墨画的尝试。笔墨的洗练功夫,使墨梅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迈进了一大步。下面是几位名人对他的评语。明朝画梅高手姚淛有诗曰:“画梅用墨不用色,华光从来有笔力。纷纷作者俱不同,貌得仙葩似荆棘。补之叔雅师此老,各占花枝互有得。前元博士柯九思,爱将脂粉染梅枝。王家元章传墨法,雪月风烟种种奇。”(《雪湖梅谱》)刘基有诗曰:“会稽老王拙且痴,能画梅花称绝奇。春窗走笔生古怪,中有窈窕倾城姿。人生得闲真是好,得闲不闲惟此老。布袍阘茸发不梳,一生只被梅花恼。天生梅实可知羹,尔梅有花结不成。世间花实总尤物,不如画图终古无枯荣。”(《诚意伯文集》)
从姚淛、刘基等诗句看来,可以知道王冕水墨作画的才能和画出雪、月、风、烟种种奇绝的形态。明代吴兴沈尧龙甚至直接称王冕为“墨王”:“君身前是林处士,人间空复数墨王。”可见明代对王冕墨梅成就的敬佩。可惜他的遗作很少。我们虽然无法欣赏他那各种绝奇的精彩作品,但从后人的诗作中,可知他画过雪梅,如《南湖集》卷四:“王郎胸次亦情奇,画写孤山雪后枝。老我江南无俗事,为渠日日赋新诗。”他画过月梅,如高士奇题王元章绝句云:“不分村野与溪桥,乱写横枝一二条。酒醒只疑疏影落,朦胧烟月伴寒宵。”难怪刘基说他梅花奇绝,落笔分晴曦,花如露后珠玉一般,枝如水影中龙蛇游舞一样,水墨画的效果达到呼寒呼冷、解暑解寒的程度。
王冕的笔墨洗练的功力,也值得注意。他发枝笔力遒劲,形神兼备,这是他从勤学苦练,千锤百炼中得来。执笔挺直,才能笔笔坚挺,而无蛇腹鼠尾的毛病。中锋、偏锋用得好,行枝接续,气力顿挫处才能断而复连,交接处停而勿滞。手弗偏重偏轻,故能一气呵成。这是他炼气于骨的手法。清朝何瑷王诗:“山农笔力劲如铁,中有窈窕姿倾城。清标信有烟霞骨,补之而后存典型。”(《题王元章墨梅》)
在圈花法上,他也有所发挥。扬补之以“笔分三趯攒成瓣”圈花。即花瓣要如铁线圈成,一笔三顿挫画之。王冕把这种画法稍加改变,改成为一笔二顿挫,这就是乾隆所说的“钩圈略异扬家法”。这也是他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有人称之为“白花头画法”。这个创造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明代的陈宪章、盛行之、刘世儒、清代的罗两峰等人都学二笔圈花。后来到金冬心、童二树等人出,更简单地改为一笔圈花。虽然,元明以三笔二笔成瓣,但其侧瓣及小苞还是一笔。王冕圈花的画法是用笔不飘浮,严谨逼真。明魏成宪诗云:“山农作画同作书,花瓣圈来铁线如。真个匆匆不潦草,墨痕浓淡点椒除。”(《百梅集·墨梅题跋》)
另外王冕又发挥了“破蕊之法”。什么叫破蕊之法?梅花原来有花须,须上有小点叫英,他画花须不点英,看去很零乱,不像须,也不像英,这叫“破蕊之法”。扬补之也有此画法,这是野梅的画法,与官梅的画法不同。有人称“乱圈花瓣乱拈须,野梅花与官梅殊”,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画梅之难不在枝干,而在花。王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花,他的“万玉图”真是千蕊万朵,含笑盈枝,香度凌风,占满在画幅上,显示了乐观主义精神。就是后来的罗两峰、童二树也是莫及的。清代方祖诗云:“美人高士超绝处,不在搓桠枝干间。破蕊圈花真法在,两峰二树费寻攀。”难怪他要自傲地说:“冰花朵朵圆似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三)王冕墨梅的影响
王冕的墨梅对明代影响深远。特别通过徐渭、陈淳等人的发展与丰富,逐渐出现了大写意与没骨花卉繁荣并峙的局面。
徐渭对元章的画推崇备至,他学元章的墨梅,下了相当功夫。他认为圈花最难,说:“吾圈花少让元章笔,发干元章不若吾。”徐文长天才纵逸,睥睨一世,他认为发干元章不及他,而圈花则不及元章。从这句话里可知他对元章的佩服程度。凡是画过梅花的人都知道,画梅之难,不在干,而在花;画花则难在须与蒂。清朝懒园居士说:“青藤(即徐渭)画梅,圈不成圈,枝不成枝,一片神行,其用笔如生龙活虎,不可捉摸,其泼墨也如空中云雾,舒卷自然。”(《画梅辨难》)这说明徐的画风是大写意。徐、王二人风格是不相同的。从功夫上看,自然元章要比青藤深得多了。
徐渭不但学王冕画梅,且学他为人,学他画梅花换米。徐渭曾凭吊王冕墓,并对当时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家予以嘲笑。其诗说:“君画梅花来换米,予今换米亦梅花。安能唤起王居士,一笑花家与米家。”(《徐文长集》)徐还同情王冕的艰苦生活,猜测他究竟多少斗米,换一幅梅花:“想见元章愁米日,不知几斗换冰枝。”徐看了王冕的墨梅,想临摹它,又感到无从下手,便在题王元章倒枝梅画中写道:“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代几位画梅高手,刘世儒、陈宪章、王谦、盛行之都是王冕的衣钵继承人。刘世儒少时于故乡的石壁上,看见元章的梅花,大为鼓舞,从此特别爱好,就深思力学,画起梅花来了。据说,他很喜爱王元章的雪梅,曾想尽办法,搞过试验:其中有种画法,是当他矾绢时,先剪好碎片的油纸,画就搞成,这样看去好像雪点纷纷,与花争胜,效果很好。当时画家谢时臣赞为“神品”。王冕画枝条,画得很劲秀,据说先从画竹入手,因此刘雪湖画梅也从画竹开始。徐文长题其墨梅诗说:“雪湖刘子故不俗,未画梅花先写竹。花梅筱竹两相于,直干横梢铁不如。”朱多煃题诗有“陈淳已死沈士老,晚得山阴刘世儒”句。文徵明也赞扬说:“雪湖发干遒劲,有天然之处,花亦雅称,异日当为第一流云。”(《雪湖梅谱》)其实,刘世儒的成就,比不上王冕、徐渭。徐文长题雪湖墨梅诗说:“我客金陵访画梅,画梅莫妙盛行之。刘君放逸不可羁,一刘一盛无雄雌。”(《画梅辨难》)明代画家学王冕的尚有周昊、孙从吉、王人佐、袁子初、林宏显等人。可见摹仿王冕的笔法是风靡一时的。
清代的扬州八怪,如罗聘、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人都深受他的影响。如罗聘学他的圈白头花,金农、汪士慎学他的千花万蕊,李方膺学他的水墨淋漓。虽然各家风格不同,但还是从他那里蜕化出来。其他如以画梅称世的童二树也是学元章的笔法,蒋子延称童二树在洛阳所画的梅花悬之能引蜂蝶。《碧溪诗》记载:“二树生时,其母李太夫人梦一髯翁,驱一牛,负梅花而至,越日乃生。其髯翁即煮石山农王冕也,其画盖有所授也。”当然是无稽之谈,但可见王冕的画在人民群众中也很有影响。
对明清画家画梅的特色,清朝懒园居士说:“吾人当师王元章之秀逸,刘雪湖之苍老,徐青藤之神化,童二树雄伟有余,神化不足,金冬心则细枝坚挺,粗根庸弱。”这话确有道理。
王冕的画,对明清画坛,影响深远。他为水墨画打下了稳固基础,引导了徐文长辈从摹古的一套清规戒律中跳出来,创造了新生命。他以自己的诗文画来反抗元蒙贵族的统治,同情人民的疾苦,深刻地暴露当时的社会黑暗面,有它的积极意义。正因为此,他才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爱和尊敬,被赞为“人奇志奇胸磊落,是花千古无枯荣”。
⑨ 国画梅花怎么画
1、匀圈画法花
双钩圈花有工笔、意笔两种形式,这里单讲意笔形式,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较小的琅毫笔、羊毫笔(如叶筋、兰竹、白云),蘸淡墨从中锋圈出花瓣。梅花的花瓣为五出,花瓣要似圆非圆。用笔要有顿挫、虚实变化,勾线流畅,忌刻板生硬。花苞、花瓣的形状、大小变化不要过圆,过圆就失去动意了。太扁则花瓣欠饱满,若勾过尖似桃花,或勾过小似杏花。花有正侧向背之分,花苞有初放未放之别。睡瓣用一笔勾出为“单勾”,两笔勾出一个花瓣叫复勾。复勾圈花有变化,易生动,要求我们以笔写形,以形写意,以形写神。用笔时要起笔藏锋、收笔回锋,笔上含浓淡墨的多少要在盘中不断调整,不可一色画到底。
2、花蒂、花蕊画法
花须(丝)、花蕊均以中锋蘸焦墨或浓墨来刻画。正面的花蕊外形为圆形,侧面花蕊似扇形,每根蕊须要有力度,蕊头有笔触地错落点成,形似“椒珠”“蟹眼”。花朵、花蒂与枝干连接部分,形似“丁”字形状,也有称之“丁香头”,也有用“小”字形状的。侧面花蒂三笔画出,先画中间一笔,左右各一笔,或先画左右两笔,后画中间一笔都可以的。怎样顺手就怎样画。背面花蒂为六笔完成,先画五点,后画中间花柄。花离枝干不宜太近,也不宜太远,花一定生长在枝上,留出花蒂的地方。勾花蕊要细心,花须要发自花心,花须不宜多,不宜太短,不宜过长,不宜过细,不宜过粗。一幅画中,花朵、花蕾,不全是一样大,在画时要随机应变,不可生搬硬套。
3、先句后点红梅
勾完梅花后,若点成红色(是在梅花的轮廓线内填色),要讲色彩变化,调色不要过浓,浓则会把线条遮盖上,线条不清晰,影响美观。也更是不能平涂,平涂之法花朵呆板,闷,没灵气,无巧性,最好还是以笔根先蘸淡色,后蘸浓色。水分不宜过大,用点、氮法,一瓣一瓣地画出五瓣花形,点色时要不规则地留出一点空白。一朵花里,有一两瓣或三瓣即可,不要每一瓣都留空白。留空白,在一组花里要特别注意空白的位置不能相同,大小不能相同。色彩既要谐调,还要有跳动,就是在一个色调中的基础上用加强、减弱色调的手段来调整花的色彩变化。红梅常用的较沉稳的色彩有朱砂、胭脂、曙红。
4、先匀后点绿梅
绿梅画法同上,关键是用色问题。常用的色彩是草绿、二绿、三绿。在使用二绿、三绿时应稀于草绿。因色内粉性大,亮度差,透明程度差,覆盖力强,在使用时更为小心。若以草绿色为主调来画梅花,可先蘸草绿后蘸花青色来加强调整。用三绿为主调时,可用二绿、草绿、花青来调整画面,这三种色的深浅结合使用要注意色的调配和色彩跳动与统一。
5、先句后点黄梅
画黄梅的方法同上,在色彩使用上对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点不太好使用,黄色透明程度高。正因如此,色彩用得浓了,画面有一种燥的感觉;用得淡了.色彩不但不突出,而且在画时又不容易看出效果。我认为,色彩只能淡不能浓,浓则画面不易调整,淡则易于调整,一是可在原色上加重。二是可用另一色彩来衬托。三是淡黄加淡朱漂或是淡曙红或淡黄加淡褚石均可进行全面调整,局部加强。
6、先句后点白梅
梅花勾完后,不着色其本身就已是白色,可着色,可不着色,就看自己的构思了。若计划涂白色,就必须从背面涂色,因白色是不透明、不透亮、覆盖力最强、粉性最大、胶质性最大的一种色彩。背面点色时色彩不宜浓,同样不能超出轮廓线。若感觉白花不突出,可采用勾勒法在白梅的轮廓线外用另一种色彩再勾勒一次。如淡黄加淡墨,淡草绿加淡墨,淡花青加淡墨等较为合适。其次,可采用衬托的办法加强效果,用淡绿色或淡灰色等色来衬托。其方法也必须从背面用较大点的毛笔点、虱、扫之法来烘托,不能平刷、平涂。根据画面的平衡程度,不断调整色彩的使用,用色彩补充画面平衡,衬托白花。
7、点弹结合法
梅花点完后某个局部地方觉得还不丰富,不烂漫,可采用弹点相结合的办法来处理。弹色在整个画面中只能是起个点缀作用,不能占主要地位。这个办法适应于红、黄、绿、白梅。如画红梅,有时是在一幅画完成时觉得某个部分不理想,可用毛笔蘸红色点弹。调色时不宜过浓,过浓时不易把色彩弹下,过稀时不易把第一层深色盖上,要浓稀适中。弹色有时不一定会掌握很好,可进行局部点修。点还可以加大,过疏时可再加点,弹点时注意与自己的主体画面相谐调、融合。真正能起到一个点缀作用,某个部位需要有层次表现,一般先弹较深一点的颜色,等第一层深色基本干时,再弹第二层较浅一点的颜色,若感觉层次厚度还有点差,可用较亮的颜色适当点上几点,这样处理,厚度感、层次感就表现得生动活泼。然后可穿枝。穿枝时不要面面俱到,若面面俱到,其画面就失去了烂漫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