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夕
⑴ 《七夕》(唐)杜甫 这首诗表达的什么意思
牵牛织女 (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专难候,此事终蒙胧。飒属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牵牛织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汉族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七夕日多雨正是他们哭泣的泪水。比喻人或夫妻久别之后的团聚
⑵ 七夕古诗 杜牧全文
一、古诗原文
《七夕》
作者:杜牧(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二、白话译文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2)杜甫七夕扩展阅读
《七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
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⑶ 七夕(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这首诗表达什么意思
这首诗表达夫妻之间久别之后团聚的意思。
原文:《牵牛织女》(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⑷ 杜甫的《七夕〉的诗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望采纳,办任务,谢谢。
⑸ 杜牧写的关于“七夕节”的—首诗是什么
1、诗名:
《秋夕》。
2、全诗: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译文:
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
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
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
坐榻仰望星空,只见牵牛星正远远眺望着织女星。
4、作品简析:
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⑹ 夜晚仰望星空,我不得有想起唐代诗人杜甫七夕中的一首诗。
牵牛织女 (唐)杜甫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神光版意难候,此事终蒙胧。权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牵牛织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汉族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七夕日多雨正是他们哭泣的泪水。比喻人或夫妻久别之后的团聚
⑺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内此事终蒙胧。容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⑻ 《七夕》杜甫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1、古代题为《七夕》的诗很多,但是没有杜甫写的。杜甫也没有一首题为《七夕》的诗。根据问题的条件,可以查到,杜甫有一首题为《牵牛织女》的诗符合条件。
2、此诗原文如下: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3、反映的思想感情:指出传说不可信,只是人们用传说的故事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而已。
4、详细赏析如下:
此因织女而及夫妇,见人情不可苟合。女子待嫁,未免忧心忡忡,但以礼律身,唯勤事织作而已。盖夫妇之道,通于君臣,臣一失节,则君将不容矣。妇一失身,则夫将见绝矣。故知大而仕进,小而婚配,皆当出于至公也。牛女渡河,说既荒唐,旧俗乞巧,显涉私情,故以夫妇人伦之道讽谕世人。君臣句,特比语耳。《易》言物不可以苟合,故借牛女无私会之事,以兴男女无苟合之道。又因男女无苟合之道,以比君臣无苟合之义。盖合必以礼者,女之佳期。进必以正者,士之佳期。如或不在至公,恐英雄丈夫,必不以不令之女而为妇。刚明正大之主,又岂以不令之士而为臣哉。是诗,触类旁通,高古严正,可见古作诗者之意。
罗大经曰:朱文公尝病《女戒》鄙浅,欲别集古语成一书。立篇目,曰正静,曰卑弱,曰孝爱,曰和睦,曰俭质,曰宽惠,曰讲学。且言如杜诗云“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凡此等句,便可入正静。他皆仿此。尝以书属刘静春先生子澄纂辑,迄不能成,公盖欲以配小学书也。
洪迈《容斋随笔》曰:《洞微志》载苏德哥为徐肇祀其先人曰:当夜半鬼宿渡之后。翟公巽作《祭仪》十卷云:或祭于昏,或祭于旦,皆非是。当以鬼宿渡河为候。而鬼宿渡河,常在中夜,必使人仰瞻以俟之。予按天上经星,终古不动,鬼宿随天西行,春昏见于南,夏晨见于东,秋夜半见于东,冬昏见于东。安有所谓渡河及常在中夜之理。织于昏晨,与鬼宿正相反,其理则同。杜诗云“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浪生”,梁刘孝仪诗云“欲待黄昏至,含娇浅渡河”。唐人七夕诗皆有此说,此自是牵俗遣词之过。故杜老又有诗云“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神光竟难候,此事终蒙胧”,盖自洞晓其实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