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什么时候

七夕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 2020-12-29 09:03:34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

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2019年08月07日。

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回,姑娘们就会来答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㈡ 七夕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版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权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㈢ 什么时候七夕情人节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一对有情人一年才相会一次,就是中国的情人节,因在七月初七又叫七夕情人节。

㈣ 什么时候七夕节啊

农历7月初7
今年的七夕是8月16日
每年的七夕阳历是会变的

㈤ 七夕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的哪

在文字资料上关于来七源夕的风俗记载最早见于东晋时期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便是七姐诞的乞巧风俗的记载。

南朝梁时期,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乞巧。有蟢子网瓜上,则以为符应”。

可见南北朝时,南方七夕乞巧仪式已颇为复杂,不仅要祭拜牵牛织女二星、月下穿针,还要在庭中摆放瓜果,而根据蜘蛛所结网判定是否“得巧”的习俗也已经形成。

(5)七夕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网络——七夕节

㈥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呀为什么叫七夕

七夕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版开襟楼,权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流行于中国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节日最早起源于中国汉代,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

㈦ 七夕节的时间和习俗是什么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为牛庆生: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供奉“磨喝乐”:“磨喝乐”是中国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

吃巧果: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㈧ 七夕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回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答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流行于中国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七夕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因受外来文化影响,洋节逐渐流行中国,部分商家和媒体联合炒作,宣传为“中国情人节”。

热点内容
七夕送给女朋友的情话 发布:2024-09-20 09:07:27 浏览:877
送你一支玫瑰花 发布:2024-09-20 08:54:50 浏览:306
红叶榕树盆景 发布:2024-09-20 08:42:39 浏览:718
鲜花竹子草 发布:2024-09-20 08:41:53 浏览:938
白缨杜鹃花 发布:2024-09-20 08:41:51 浏览:643
鲜花牡丹美图 发布:2024-09-20 08:41:44 浏览:941
栀子花的头 发布:2024-09-20 08:41:07 浏览:432
大碗玉兰花 发布:2024-09-20 08:36:23 浏览:835
深圳招聘花艺讲师 发布:2024-09-20 08:20:45 浏览:297
花卉春风 发布:2024-09-20 08:03:20 浏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