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Ⅰ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出自何处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赏析
据词题,当是苏轼于熙宁五月(1072)至七年在杭州同判任上与当是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词题云“与张先同赋”,但张先所赋词,今已佚。
关于这首词有两则传说。《墨庄漫录》卷一记载:东坡与客人同游西湖,其中二人有服。湖中有一彩舟,载淡妆妇女数人,其中一位三十余岁的正在弹筝,特别美丽。二客竟目送之。曲未终,彩舟已远去。东坡戏作此词。《瓮牅闲评》卷五则云:东坡与刘贡文等同游西湖,一美妇乘舟至,见东坡,自言:“少年景慕高名,以在室无由得见,今已嫁为民妻,闻公游湖,不避罪而来。善弹筝,愿献一曲,辄求一小词,以为终身之荣,可乎?”东坡不能却,援笔赋此词与之。《瓮牅闲评》所记,似属无稽,但《墨庄漫录》所载,联系到苏轼通判杭州时,常与友人同游西湖的不少轶闻趣事,以及词题与词的内容来看,似不能说纯属子虚乌有。至于这种传说有多少分真实性,已很难判断,也没有多大的必要去进行详细的考辨。知道这首词是作者在游西湖时闻有人弹筝而作,也就足够我们去理解、分析这首词了。
这首词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富于情趣。作者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人的美好与动人的音乐。词把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使人物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趣,乐音与山水相得益彰。
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采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词的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从结构上看,这一表面写景,而实则转入对弹筝人的描写,真可说是天衣无缝。如果我们相信《墨庄漫录》关于弹筝人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的记载,则觉得“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接着便从白鹭似也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假如《墨庄漫录》所记服著白衣的两人见弹筝人之美而竟目送之的记载可信,那么词中之双白鹭也是喻指二客呆视不动的情状。
词的下片重点写音乐。分几层来写:第一层是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第二层则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甚、极的意思)含情”;第三层“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第四层,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使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已的哀伤(传说帝舜二妃娥皇、女英死后成为湘水之神。又屈原《远游》有“使湘灵鼓瑟兮”之句)。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这总绾乐曲的一句,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从欣赏的心理角度来看,这种写法,既能紧扣读者的心弦,又留给人们以丰富的联想,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未见人胜见人了。“人不见,数峰青”两句,用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那样的自然、贴切而不露痕迹。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不妨碍我们理解其妙处,但我们知其出处,就更能体味其美妙。它不仅意象动人,而且在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而以“数峰青”收束,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而富有回味,引人遐想。(邱俊鹏)
Ⅱ 苏轼“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句词该如何鉴赏
【出处】
《江城子·江景》作者: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诗句鉴赏】
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
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Ⅲ 关于莲花的古文诗句
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杨万里
荷花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李白
荷花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
荷花·爱情·伤感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李白
夏天·荷花·李白·赞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廉洁·文化·尊严·古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夏天·荷花·古代·写景
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欧阳修
荷花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
夏天·荷花·赞美·冬天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杜甫
夏天·荷花·赞美·励志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李白
荷花·夏天·写景
结亭临水似舟中,夜雨潇潇乱打篷,荷叶晓看元不湿,却疑误听五更风。
——杨万里
荷花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白居易
荷花
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
——宋伯仁
荷花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李白
荷花·夏天·古人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李白
荷花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
国学·古代·写景·高考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
Ⅳ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轻,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Ⅳ 荷花盛开,它会说什么
夏天到了,激情澎湃才是夏,同学们加油吧
Ⅵ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谁能翻译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回意,慕娉婷
凤凰山上刚下过雨又答露晴,水面泛过清风,晚霞初出,一朵莲花在水面上开放了,尚且风姿盈盈。哪里飞来的一双白鹭?要是有心前来的话,那就是因为爱慕美人的缘故
Ⅶ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
小题1:(2分) 写美丽复的山色湖制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小题1: (2分) 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小题1: (2分) 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扣音乐评论,点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 Ⅷ 江神子 ①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
Ⅸ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单句的意思是什么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是指:一朵荷花,花已经开过了最好的时候花瓣儿还很丰满。 追问: 它表明了什么? 回答: 它表明了一种事物的美不只在绚烂之时,繁华过后又是另一种美。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