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来了
① 情人节就要来了.陈奕迅一首歌的歌词
应该是:梁静茹的分手快乐
填词:姚若龙
谱曲:郭文贤
我无法帮你预言委曲求全有没有用
可是我多么不舍朋友爱得那么苦痛
爱可以不问对错至少有喜悦感动
如果他总为别人撑伞你何苦非为他等在雨中
泡咖啡让你暖手想挡挡你心口里的风
你却想上街走走吹吹冷风会清醒得多
你说你不怕分手只有一点遗憾难过
情人节就要来了剩自己一个
其实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
分手快乐祝你快乐你可以找到更好的
不想过冬厌倦沉重就飞去热带的岛屿游泳
分手快乐请你快乐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
离开旧爱像坐慢车看透彻了心就会是晴朗的
没人能把谁的幸福没收你发誓你会活的有笑容
我无法帮你预言 委曲求全有没有用
可是我多么不舍 朋友爱得那么苦痛
爱可以不问对错 至少有喜悦感动
如果他总为别人撑伞 你何苦非为他等在雨中
泡咖啡让你暖手 想挡挡你心口里的风
你却想上街走走 吹吹冷风会清醒得多
你说你不怕分手 只有一点遗憾难过
情人节就要来了 剩自己一个
其实爱对了人 情人节每天都过
分手快乐 祝你快乐 你可以找到更好的
不想过冬 厌倦沉重 就飞去热带的岛屿游泳
分手快乐 请你快乐 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
离开旧爱 像坐慢车 看透彻了心就会是晴朗的
没人能把谁的幸福没收 你发誓你会活的有笑容
你自信时候真的美多了
② 情人节的由来是什么
说到情人节,大家都会想到西方2月14日情人节和我国7月7日七夕节:
西方情人节:
2月14日是“情人节”。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如今它被人们作为情侣的节日来庆祝,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相爱的人之间互赠糖果、鲜花或其他礼物。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其他国家也已开始流行。关于“情人节”的来历,有许多不同的传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直流传至今。
西方情人节的由来:
瓦伦丁节,又称情人节,是欧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国家的民族节日。中国吃网餐饮网提醒,此节日的来源甚多,但一般是以罗马圣教徒瓦伦丁被处死,后被定为“情人节”较为普通。
传说一: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一名叫瓦仑廷(Sanctus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现在,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ValentinesDay,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
传说二:据说瓦伦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沦丁被抓住,投入了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着一奇迹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将瓦沦丁斩首示众。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FromyourValentine(寄自你的瓦伦丁)。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传说三: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此外,还有一个传说,西方情人节来源于古罗马的牧神节(LupercaliaFestival)。牧神节本来是庆祝一个罗马畜牧神卢波库斯的古老节日,后来演变人情人节。牧神节于每年的2月15日,修士们会聚集在罗马城中巴沦丁Palantine)山上的一个洞穴旁庆祝。据说在这里,古罗马城的奠基者 (Romilus andRemus)被一只母狼扶育长大。在节日的各项庆典中,有一项是年轻的贵族们,手持羊皮鞭,在街道上奔跑。年轻妇女们会聚集在街道两旁,祈望羊皮鞭抽打到她们头上。人们相信这样会使她们更容易生儿育女。在拉丁语中,羊皮鞭被叫做 februa,鞭打叫做 fabruatio, 实际上都含有'纯洁'的意思。二月的名字(February)就是由此而来。
随着罗马势力在欧洲的扩张,牧神节的习俗被带到了现在的法国和英国等地。人们最乐此不疲的一项节日活动类似于摸彩。年轻女子们的名字被放置于盒子内,然后年轻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对男女成为情人,时间是一年或更长。
基督教的兴起使人们纪念众神的习俗逐渐淡漠。教士们不希望人们放弃节日的欢乐,于是将牧神节(Lupercalia)改成瓦沦丁节( Valentine's Day),并移至二月十四日。这样,关于瓦沦丁修士的传说和古老的节日就被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一节日在中世纪的英国最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后,他们会互相交换礼物,女子在这一年内成为男子的Valentine。
西方情人节的习俗:
不同时代,过情人节的习俗有所不同。其中从1837-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情人节习俗最为独特:2月14日这一天,一对对情人,将一株生有两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制的盆内。花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与这对情人一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吻合。几天后,如果这春枝上的双蕾怒放,交相辉映,便预示这对情人白首偕老;如果双蕾各分西东,相北吐蕊,这对情、人终将劳燕分飞;如果花开得硕大、灿烂,表示以后子孙满堂,阖家欢乐;倘若一花枯萎凋谢,情人中的一人有早夭之险。
在白金汉郡还曾盛行在情人节之夜祈祷的风习:点燃一支蜡烛,插入两枚细针,从烛底插到烛心,默念自己的爱人的名字,祈祷相爱始终,待蜡烛燃至针尖,据说所爱之人便会及时叩扉而至。还有个情人节的习俗:在情人节前一周内,连续7夜,将左脚上袜子脱下穿到右脚上,反复祝愿:“愿我的心爱人儿能进入今宵梦境。”据说,这时月下老就会抛下一根吉利的大红丝线。还有将袜子脱下绕在颈项祈爱的。
维多利亚时代之后,情人节风俗渐渐淡化,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贺卡的盛行,情人节又复热火重燃。在有的国家内,情人节已有演变为女性向男人表达情谊的趋势,于是,3月14日又成为“还情节”,即男子向女子馈赠礼物以示“还情”。
中国七夕节:
我国的七夕节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被称为“中国情人节”,七夕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
七夕的由来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牛郎织女故事的由来:
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因为有一条“爱情”的主线,善良的人们就把鹊桥相会的夜晚定为“情人节”,也是合情合理的。现在很多人希望把“七夕”定为“中国的情人节”。“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认可!
这个故事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说织女三星像分开两脚,一天七次行进,虽然如此,也不能织布成纹;那明亮的牵牛星,也不能用来驾车。《史记天官书》描述天体运行,有“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其北织女,织女,天孙女也”句。河鼓,就是牵牛星,中间大星,左右两小星。这就是牛郎和一对儿女的原型。织女星,又名天孙,这也是神话中织女是天帝第七孙女说的来源。
到汉代末年,《古诗十九首》中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又比如曹丕《燕歌行》中说:“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都已经把织女和牵牛看成一对情人了。所以秦汉时代应该是牛郎织女故事形成的早期阶段。湖北云梦睡虎地区出土的“秦简”中就有了“牵牛以取(娶)织女而不果”的记录。
“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在南朝梁时殷芸的《小说》中已有粗略的梗概。当时还有很多类似的记载,比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周处的《风土记》,都有牵牛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而20世纪初在敦煌石窟发现的《搜神记》中“田昆仑”和宋初《太平广记》中“郭翰”这两则故事,对明清时代牛郎织女故事的完成有更大的影响。
“田昆仑”的故事传说,田昆仑是穷汉,一天看到三个仙女在河中洗澡,于是他偷取了其中一套衣服。结果两个年长的仙女各自抱衣乘风而去,只有最小的仙女不敢出水,后来嫁给了田昆仑。他们生了个儿子田章。后来天女返回天庭,又出现了儿子田章寻母的故事。
“郭翰”的故事内容也大同小异。只是这郭翰是个“姿度美秀,善谈论,工草隶”的文人,说他有天在庭院中观月,忽见织女下凡,两人情投意合,就私订了终身。此后,织女夜夜来往于天上人间。有一天织女忽然对郭翰说:天帝知道此事后,命我不许再来,我们永别了。这郭翰悲伤成疾,织女在天上知道后,派了个使女下凡,赠诗两首,其中一首说:“情人终已矣,良会更何时。”这则记述可以说是牛郎织女故事的文人化。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关于七夕的由来与传说,在全国各地的民间流传相当广泛,版本较多,但基本内容基本一致。那么牛郎织女故事的发生地究竟在哪里?说法也很多。河北鹿泉、江苏太仓、山东沂源、黄河河套,都被称为“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其实这些说法大多数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牛郎织女的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是四大中国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也是在中国民间流传时间最早、流传地域最广爱情故事传说,在我国民间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河边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这一天,中国古代主要活动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 、晒书·晒衣、贺牛生日。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中国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古代描绘七夕的优美诗词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③ 情人节就要来了,剩下我一个……是哪首歌的歌词
分手快乐
我无法帮你预言委曲求全有没有用
可是我多么不舍朋友爱得那么苦痛回
爱可以不问对错答至少有喜悦感动
如果他总为别人撑伞你何苦非为他等在雨中
泡咖啡让你暖手想挡挡你心口里的风
你却想上街走走吹吹冷风会清醒得多
你说你不怕分手只有一点遗憾难过
情人节就要来了剩自己一个
其实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
分手快乐祝你快乐你可以找到更好的
不想过冬厌倦沉重就飞去热带的岛屿游泳
分手快乐请你快乐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
离开旧爱像坐慢车看透撤了心就会是晴朗的
没人能把谁的幸福没收你发誓你会活的有笑容
你自信时候真的美多了
④ 情人节是怎么来的
情人节:(爱情节日)
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情人节的晚餐约会通常代表了情侣关系的发展关键。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其他国家也已开始流行。而在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七夕节也是姑娘们重视的日子,因此而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由于能表达共同的人类情怀,各国各地纷纷发掘了自身的“情人节”。
起源:
2月1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4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20天(闰年则还有321天)。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
270年——罗马圣教徒瓦伦丁被处死,此日被后人定为“情人节”
瓦伦丁节,又称情人节,是欧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国家的民族节日。此节日的来源甚多,但一般是以罗马圣教徒瓦伦丁被处死,后被定为“情人节”较为普通。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经济凋敝,统治阶级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纷纷反抗。贵族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残暴镇压民众和基督教徒。是时有一位教徒瓦伦丁,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以坦诚之心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他们相互爱慕,并得到典狱长女儿的照顾。统治阶级下令将他执行死刑。在临刑前,他给典狱长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遗书,表明自己是无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典狱长女儿深深眷恋。
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处死刑,后来,基督教徒为了纪念瓦伦丁为正义、为纯洁的爱而牺牲自己,将临刑的这一天定为“圣瓦伦节”,后人又改成“情人节”。
传说一:
情人节礼物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一名叫瓦仑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Valentine's Day,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
传说二:
情人节礼物据说瓦伦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沦丁被抓住,投入了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这一奇迹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将瓦沦丁斩首示众。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寄自你的瓦伦丁)。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传说三:
我乐发阳光罐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
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传说四:
情人节浪漫玫瑰图册
来源于古罗马的牧神节(Lupercalia Festival)。这个说法是基督教会庆祝这一天是为了把古罗马的牧神节(每年的2月15日庆祝,为了保佑人、田、牲畜的生产力)基督教化。
在罗马人崇拜的众神中,畜牧神卢波库斯(Lupercus)掌管着对牧羊人和羊群的保护。每年二月中,罗马人会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牧神节。
那时的日历与现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节实际上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天的庆祝。也有人说这个节日是庆祝法乌努斯神(Faunus)它类似于古希腊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潘神(Pan),主管畜牧和农业
随着罗马势力在欧洲的扩张,牧神节的习俗被带到了法国和英国等地。人们最乐此不疲的一项节日活动类似于摸彩。年轻女子们的名字被放置于盒子内,然后年轻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对男女成为情人,时间是一年或更长。
基督教的兴起使人们纪念众神的习俗逐渐淡漠。教士们不希望人们放弃节日的欢乐,于是将牧神节(Lupercalia)改成瓦沦丁节(Valentine's Day),并移至二月十四日。这样,关于瓦沦丁修士的传说和古老的节日就被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一节日在中世纪的英国最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后,他们会互相交换礼物,女子在这一年内成为男子的Valentine。在男子的衣袖上会绣上女子的名字,照顾和保护该女子于是成为该男子的神圣职责。
传说五:
传说以前在英国,所有雀鸟都会在2月14日日交配求偶,如黑鸟、山鹑等,皆在2月间求偶。所以,人类也认为每年的2月14日是春天万物初生的佳日,代表着青春生命的开始,也仿效雀鸟于每年的2月14日选伴侣。
发展:
情人节情人节是个需要谨慎小心的日子——对于单身的人和浪漫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情人节”清早一起床你就该从钥匙孔向外窥探。据传说记载,如果你所看到的第一个人是在独行,那么你当年就会独身;如果你看到两个或更多的人同行,那么你当年肯定会觅得情人;如果你看到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的话,那你就会在“圣诞节”以前结婚。可如今各家的庭院已绝少有公鸡母鸡出没,城区空地上也不会有鸡的踪影,所以若能看见一对鸽子或一对麻雀也有同工之妙。
从古罗马至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用两株半开的花来预测婚后状况。未婚男女栽种两株半开的花,花名的第一个字母要与各自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如果两花交相开放,则预示着夫妻终身美满;如果两花相背而开,则预示着夫妻将会分道扬镳;如果鲜花怒放,则表示未来的家庭人丁兴旺;若出现一朵花凋谢或死亡的情况,则意味着夫妻中有一方会先于另一方而早逝。
不同时代,过情人节的习俗有所不同。其中从1837-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情人节习俗最为独特:2月14日这一天,一对对情人,将一株生有两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制的盆内。花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与这对情人一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吻合。几天后,如果这春枝上的双蕾怒放,交相辉映,便预示这对情人白首偕老。如果双蕾各分西东,相北吐蕊,这对情、人终将劳燕分飞;如果花开得硕大、灿烂,表示以后子孙满堂,合家欢乐;倘若一花枯萎凋谢,情人中的一人有早夭之险。在白金汉郡还曾盛行在情人节之夜祈祷的风习:点燃一支蜡烛,插入两枚细针,从烛底插到烛心,默念自己的爱人的名字,祈祷相爱始终,待蜡烛燃至针尖,据说所爱之人便会及时叩扉而至。还有个情人节的习俗:在情人节前一周内,连续7夜,将左脚上袜子脱下穿到右脚上,反复祝愿:“愿我的心爱人儿能进入今宵梦境。”据说,这时月下老就会抛下一根吉利的大红丝线。还有将袜子脱下绕在颈项祈爱的。
情人节单身汉们对“情人节”早晨所遇到的第一个人格外关注,因为如果你未婚而且正在寻觅伴侣,你注定要与2月14日所见到的第一个人结婚,至少这个人会在你的生命里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你不怕羞,你可以一大早给你的意中人打电话,要求搭乘对方的车上班。或者闭门不出,到中午再出去,也是一个不错的对策。
未婚女子相信如果把鞋摆成T字型放在床下,而且开着窗的话,就一定会梦见自己的心上人或者发现他站在床前。这在农村的成功率更高,因为她的追求者可以从窗口窥见特地摆放的鞋子。
意大利的情侣们相信,在情人节的那一天在朱丽叶爱墙上互相发送表达爱意的小纸条,会得到爱神的青睐和眷顾。
唱情歌是情人们表达爱意的一种形式,有时男性会籍著唱情歌向爱人求婚,尤其在情人节这种有意义的日子更为常见。
地区差异:
美国
男性在这一天向他的女性朋友说“情人节快乐”已经没有特别的感情关系,而逐渐演变为有如公开场合的打招呼的形式。但男性较少在公开场合对另一位男性如此打招呼。
英国
从17世纪开始,情人节变得普遍。意大利情侣会在朱丽叶爱墙上发送表达爱意的小纸条。
日本
女性送巧克力给她喜欢的男性,而男性则在一个月后的ホワイトデー(White Day,即白色情人节)回礼表衷肠,这是日本商人于1965年炒作的结果。
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随着商业炒作的发展,不少年轻男女也开始庆祝这个节日。由于对“情人”一词的不同理解(在汉语中,“情人”有时包含“情妇”、“情夫”、即合法婚姻以外的男女关系的意味),遭到很多非议,另一方面,由于担心西方传统节日不断涌入中国文化,冲淡了对传统节日的庆祝,这一节日经常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对和抵制。直到现在,每年的这一时候,仍在媒体上有着类似评论。
中国
中国大陆
中国情人节
中国在习俗上,还有七夕节、元宵节、上巳节等三个节日可以称为“情人节”,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庆祝这些节日。
有一些人把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或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在汉代,七夕的庆祝已经很普遍了,但传统上庆祝七夕的内容与情侣约会之类的活动无关,只是乞巧、许愿的节日。后来由于牛郎织女在七夕鹊桥相会的传说赋予了七夕节以情人节的含义。近年中国年轻人又以庆祝西洋情人节的方式庆祝七夕,内容上与传统习俗并无关系。[1]
元宵亦称“上元节”,是一年中第一个圆月高挂的夜晚,还是一个快被遗忘的“中国情人节”。豫园、古猗园、上海植物园今年不约而同地重启情人节主题。豫园的凝辉路南侧便以“爱情街”为主题命名,完美地契合了“中国情人节”的主题。于是这里成双成对亲密接吻的天鹅灯、金鱼灯和鸳鸯灯密布于道路上空,将甜蜜的味道洒向游客。古猗园元宵灯会,为有情人提供了一个韵味十足的传情方式,在灯影绰约的古典园林里,携手共提一盏花灯,相互探讨猜几条灯谜,握着暖暖的手品尝暖暖的元宵,让永不凋谢的玫瑰见证永不落幕的爱情,各式各样的活动为情侣、夫妻相会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在一些少数民族依然流行的节日上巳节(又称三月三)更符合情人节的内容。上巳节本来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结交异性的节日,汉之前更有野合的习俗,后来礼教兴起,野合的习俗消失,但当时男女交往还是比后世自由,年轻男女依然会在当天到郊外踏青游玩。到南宋时理学兴起,礼教变得森严,上巳节就在汉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七夕情人节
改革开放后,不少年轻男女也开始庆祝这个节日,年轻人对该节日的重视程度已经可以与春节、中秋节相比一般是男生送女生礼物比较正式,女生也要有所表示。除此之外的重要活动内容是到比较浪漫的地点共进晚餐。互相在网络爱墙发送祝福也成为新的时尚,表示爱情的承诺与永恒。对于正在追求女孩的男生来说,如果这一天女孩接受了他的情人节礼物或者表示接受邀请,就意味着恋爱关系的确定。由于对“情人”一词的不同理解(在大陆用语中,“情人”有时包含“情妇”、“情夫”,即合法婚姻以外的男女关系的意味),遭到一些非议。另一方面,由于担心西方节日不断涌入中国,冲淡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这一节日经常遭到部分人士的反对。
中国台湾
也庆祝这个节日,未有交往对象年轻男女常在这天向心上人告白,情侣亦会在这天约会。
中国香港
香港:受到西方文化长期影响下,庆祝情人节已有多年历史。男女会互赠礼物,男送女的标准礼物通常是鲜花、巧克力、首饰等,女送男的一般是手表、领带等男士服饰用品,并且常会到餐厅享用烛光晚餐。
中国澳门
在情人节日,男女情侣都非常重视这天的节日。男送女鲜花,女则会送给男朱古力(巧克力)。
节日礼物
玫瑰
七彩玫瑰在情人节的习俗中,鲜花和巧克力是庆祝时必不可少的。这是男性送女性最经典的礼物,表明专一、情感和活力。玫瑰代表爱情是众所周知的,但不同颜色、朵数的玫瑰还另有吉意。
在希腊神话中,玫瑰就是美神的化身。在世界范围内。玫瑰是用来表达爱情的通用语言。玫瑰颇色丰富,不同颜色有着不同的寓意。
不同数量
花有灵性有花语,数目不同代表意思不一样:
0朵玫瑰代表——爱你在心口难开!
1朵玫瑰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 ONLY YOU!
2朵玫瑰代表——这世界只有我俩!
3朵玫瑰代表——我爱你I LOVE YOU!
4朵玫瑰代表——至死不渝!
5朵玫瑰代表——由衷欣赏!
6朵玫瑰代表——互敬 互爱 互谅!
7朵玫瑰代表——我偷偷地爱着你!
8朵玫瑰代表——感谢你的关怀扶持及鼓励!
9朵玫瑰代表——长久 ALWAYS!
情人节 玫瑰
10朵玫瑰代表——十全十美 无懈可击!
11朵玫瑰代表——一生一世只爱你一个!
12朵玫瑰代表——对你的爱与日俱增!
13朵玫瑰代表——友谊长存!
14朵玫瑰代表——骄傲!
15朵玫瑰代表——对你感到歉意IM SORRY!
16朵玫瑰代表——多变不安的爱情!
17朵玫瑰代表——绝望无可挽回的爱!
18朵玫瑰代表——真诚与坦白!
19朵玫瑰代表——忍耐与期待!
20朵玫瑰代表——我仅一颗赤诚的心!
21朵玫瑰象征——真诚的爱!
22朵玫瑰象征——祝你好运!
25朵玫瑰象征——祝你幸福!
30朵玫瑰象征——信是有缘!
36朵玫瑰象征——浪漫!
40朵玫瑰象征——誓死不渝的爱情!
50朵玫瑰象征——邂逅不期而遇!
99朵玫瑰象征——天长地久 FOREVER!
100朵玫瑰象征——百分之百的爱 100% LOVE!
101朵玫瑰象征——最……最爱!
108朵玫瑰象征——求婚!
不同颜色
粉红色的玫瑰:初恋。
红色的玫瑰:热恋。
橙红色的玫瑰:美丽。
白色的玫瑰:尊敬。
黄色的玫瑰:道歉。
深红色的玫瑰:羞怯。
淡绿色的玫瑰:青春长驻。
巧克力
巧克力—只给最爱的人
情人节的巧克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巧克力自它诞生以来就于情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爱的人们用甜蜜的巧克力表达对爱人的浓浓情谊。爱是巧克力,爱是熔化的心。巧克力在情人节礼物中与玫瑰花相比是不分伯仲的巧克力在玛雅与阿兹特克文化,被视为具有神秘与催情的特质。
榛子巧克力——忠贞
果仁巧克力——可人
酒心巧克力——与你共醉
奶香巧克力——我的蜜糖
其他鲜花
红色郁金香——爱的告白。
蔷薇——求爱
满天星——爱怜
百合——百年好和
向日葵——爱慕
合欢——欢乐
金盏花——迷恋
红豆——相思
石斛兰——任性美人
红菊——我爱
紫丁香——羞怯
白丁香——念我
郁金香——爱的寓言
杨柳枝——依恋
紫萝兰——永恒之美
波斯菊——永远快活
玛格丽特——情人的爱
勿忘我——勿忘我有,“花中情种”之称
秋海棠——相思红
月季——爱情的信物、代名词
水晶
白水晶:代表纯洁、无私。
紫水晶:代表浪漫、神秘。
黄水晶:代表财富、鸿运。
茶晶:代表稳健、安泰。
绿水晶:代表正义、发展。
绿幽灵水晶:代表财路正、事业兴。
金发晶:至美、至尊。
手写情书
—纸做的爱情,也会永恒
手写情书,就像戒指见证婚姻一样,恋爱中不能没有它。如今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于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视频等方式来表达彼此的爱慕之情,手写情书的时代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然而,不能逝去的,是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海誓山盟、爱意缠绵,是人们永远都在追求的至纯至真的爱情。
电影
黑白画映—你就是我最美丽的风景
爱情是人类永恒关注的主题,而电影作为抒写生活的最佳工具,也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描摹着爱情的种种:初恋、热恋、狂恋、单恋……在情人节的这天带她去看一场见证你们爱情的电影,进入电影的世界中去寻找你们渴求的爱情。
晚餐
亲爱的,我送给你的晚餐只有爱
玫瑰花是情人节的开场,巧克力是情人节的温存,作为情人节压轴的则一定就是晚餐。不论你是想给你的她一份怎样大的情人节晚餐,不论你们的晚餐是在幽幽的烛光里,是在漫天星光的广场上,还是在叫卖声起伏的路边小摊,对于晚餐的内容,也都只有一个,就是爱。
亲密接触,心动不如行动
2月14日,日本人满世界寻找自己的初恋情人;埃及人在开罗公园悄悄地勾了勾手;美国人捧着玫瑰和钻石“我们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人,因为谁也不如我们风流和富有”;法国人擦擦嘴边的唇印:“浪漫有的在精神,有的在身体。我们幻想一个热吻天长地久。”情人节的亲密接触不是强行的,一切水到渠成。无论是亲吻还是牵手、拥抱都会因为节日的氛围变得弥足珍贵与难忘。
我的地盘你做主
按照她/他最喜欢的形象去设计自己,擦一点她/他最喜欢的香水,把自己打包送给对方,要相信自己是上天赐给她/他的最好礼物。
祝福语
1、每一朵雪花,都是你迷人的微笑,每一阵冬风,都吹不散我对你的思念,每一条短信,都包罗了我对你的爱意。今天是情人节,愿你快乐!
2、今天情人节,我问你爱不爱我?我梦你那么多,想你那么多,你的名字渗透我血液,今天请你做个表决。要爱我,要爱我,你别无选择,爱我你才能有快乐!
3、初恋的人,期待着情人节的到来;热恋的人,每天过着都是情人节!但愿天下的有情人,天天都是情人节!
4、二月春风拂柳杨,情人节里结情网。时间虽紧张,工作尤繁忙,今天一定陪在爱人旁,情人节给心爱的人煲个爱情汤——必须的。情人节快乐!
5、时间给的机会总在浪费,浪漫给的机会我总没有消费,情人节再不说出我爱你,我的爱一定会作废,所以不能再颓废,情人节快乐,我爱你。
6、不要在寂寞的时候唱情歌,不要在冬夜无尽的自我折磨,不要在节日里伤心难过,不要在收到我的短信后感动的泪落,记得请我就哦了!
9、谁说单身的人只能唱情歌?谁说单身的人只能面对寂寞?谁说单身的人不会在情人节里收到祝福嗑?你收到了,你是幸运的,你要笑笑的,情人节一样要快乐!
10、缘分的天空与你寻寻觅觅,感情的接力陪你山山水水,生活中点点滴滴,与你共同采集,过去的一切皆成美好记忆。送虎迎兔,岁月更迭,浪漫情路,你知我心!情人节快乐!
节日之最
最早的情人节
有史可查的现代意义上的瓦伦丁情人是在十五世纪早期。法国年轻的奥尔良大公在阿根科特(Agincourt)战役中被英军俘虏,然后被关在伦敦塔中很多年。他写给妻子很多首情诗,大约60首保存至今。
用鲜花做瓦沦丁节的信物在大约两百年后出现。法王亨利四世(Henry IV)的一个女儿在瓦沦丁节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晚会。所有女士从选中她做Valentine的男士那里获得一束鲜花。
就这样,延续着古老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习俗,我们得以在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向自己的朋友传递爱的信息
鲜花,心形糖果,用花边和摺穗掩盖了送物人名字的信物,不仅仅是代表着一份份真挚的爱,更是对敢于反抗暴政的瓦伦丁修士的最好缅怀。
情人节最多国家
在韩国一年中有12个情人节,为世界之最 ,分别是:
1月14日(日记情人节) | 2月14日(情人节) |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 | 4月14日(黑色情人节) | 5月14日(玫瑰情人节) | 6月14日(亲亲情人节) | 7月14日(银色情人节) | 8月14日(绿色情人节) | 9月14日(相片情人节) | 10月14日(葡萄酒情人节) | 11月14日(电影情人节) | 12月14日(拥抱情人节)
衍生节日
除西方传统情人节和中国七夕情人节之外,还有以下12个情人节:
1、网络情人节
这是虚拟网络世界的第一个固定节日,定在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因为“520”和“521”的谐音都是“我爱你”。
白色情人节2、白色情人节
“白色情人节”是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一开始,3月14日是没有名字的,与2月14日一样都叫做“情人节”。后来,人们为了把两个节日区分开来,便将3月14日定为“白色情人节”。于20世纪70年代被日本人所接受并广泛流传。逐渐地,“白色情人节”流行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等地区。
3、日记情人节
每年1月14日,情侣们会互赠足够纪录一整年恋爱情事的日记本,以此象征两人将携手走过未来一年,并留下更多美好回忆。
而单身的女孩子们,在这新的一年的开始,对自己喜欢的人要有表白和计划,写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在心中撒下爱的种子。
4、黑色情人节
每年4月14日是黑色情人节。听名字可能就能知道几分意思,跟“光棍节”差不多,据说此节来源于韩国。
5、玫瑰情人节
每年5月14日也是情人节,如果已经到5月,你的事情还是没有任何进展,在这一天穿着黄色衬衫或黄色套装吃黄色咖喱饭,就是告诉大家:“I am still available(我还是单身)!”的最好暗示。春日融融,将黄色穿在身上,也相当符合季节气氛。5月是玫瑰发芽的时节,气候宜人适合出游,因此许多情侣都选在这天相携到户外踏青,所以5月14日也有“玫瑰情人节”之称。
6、亲吻情人节
每年6月14日是亲吻情人节,这是个属于成双成对恋人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情侣们不必再害羞,可以大大方方地用亲吻尺度来表达对对方的爱意的深浅。当然,花前月下,烛光晚餐等浪漫气氛,对一吻定情可是很有帮助的哦!而在这一天,世界各地也会有不同性质的“亲吻大赛”举行。
7、银色情人节
每年7月14日是银色情人节,是把你的意中人带回家给老爸老妈认识,或介绍给其他你所尊敬的长辈的好机会。当然,这一天的全部开销,都由这些“可爱的长辈”买单,但是你最好先确定长辈对这个节日很熟悉。银色情人节也是爱侣互赠银制礼品,饰物的日子。传统习俗是用银戒订婚,所以今天你们也去买一对,戴在手上,作为甜蜜心情的见证。
8、绿色情人节
8月14日名为绿色情人节,这可不是说要环保什么的,绿色情人节当然和蓊郁的森林脱不了关系。酷热难耐的夏日午后,不妨和你的另一半作一趟清爽而清新的森林之旅,尽情享受户外大自然,度过健康而愉快的一天。
9、音乐情人节
9月14日是音乐情人节,这一天是举办大型社交活动,轻歌曼舞的日子,也是将你的心上人介绍给朋友,同事认识的好机会。而单身一族,更可以借此机会看看活动现场有没有自己中意的对象。许多情侣喜欢在这天就这蔚蓝晴朗的天空合影,所以9月14日又称为“相片情人节”。
10、葡萄酒情人节
10月14日,恋人们轻啜葡萄美酒,庆祝充满诗意的秋天。通常小两口会选择在浪漫且别致的餐厅里共进晚餐,然后聊聊彼此对未来的规划,以及共同的目标等话题。
11、电影情人节
11月14日是电影情人节,情侣们在这一天可以连赶两场电影,或许先看一部紧张刺激的动作片发泄压力,然后再来一部感人肺腑的浪漫爱情片互拭泪水。看完两人也该补充水分了,来杯健康的百分百橙汁吧!单身的人这一天也要喝杯柳橙汁,当然,想喝两杯才痛快也没人管的着。看来是果汁商想出来的节日。
12、拥抱情人节
12月14日,想和你的情人抱多久都可以,在公开的场合拥抱,向世人宣告你俩的爱意,也让寒冷的冬天变得格外温馨。尤其是那些甜甜蜜蜜庆祝过2月14日华伦亭情人节的情侣,到了年底依然能热情拥抱,也见证了两人情意如昔。
其实,现在很多人对于黑色情人节在内的许多西方情人节并不熟悉,也不清楚它的起源,过这些节日的人并不多。各种节日的出现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关系,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过各种节日也要防止盲目,情人节重在增进情侣之间的感情,而不是花多少钱。
庆祝活动
情人节,伴随着鲜花、钻戒以及各种关于浪漫的憧憬和传说流行于世界各地,似乎这是一个专属于成人的节日。然而美国大多数小学和幼儿园都会在情人节这一天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儿童教育学者、儿童服务机构和商家也会推出各种适合孩子的情人节活动。
上午10时,纽约曼哈顿儿童博物馆为4岁以下的孩子们准备了一面“爱心”墙,孩子们在墙上画画,为爱心涂上红色等。无论画技好不好,都被称为“小艺术家”,个个笑逐颜开。
中午,曼哈顿中城的一家女孩专卖店为8岁以上的孩子准备了手工课,学习制作送给父母的心形相框;一家点心店为10岁以上的孩子准备了烹饪课,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用新型饼干模具制作出一个个心型饼干和巧克力,最后用饼干和巧克力为父母装饰一个温馨的浪漫小屋。还有各种专为父亲准备的亲子同乐情人节活动,提醒父亲应该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晚上,为了给带孩子的父母空间,享受浪漫的情人节,曼哈顿一家儿童服务机构专门推出了睡衣派对。孩子们将在这里共进晚餐、听故事,做手工、跳舞、唱歌、玩游戏,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该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项服务是收费的,“所有费用将捐赠给单身母亲。”
“孩子们的情人节与浪漫和玫瑰无关,孩子们的情人节是为了传递爱心和友谊。爱心要从小培养,这才是最重要的。”30多岁的纽约小学教师伊丽莎白告诉记者。
⑤ 情人节是怎么来的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一名叫瓦仑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
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Valentine's Day,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
(5)情人节来了扩展阅读
情人节的习俗:不同时代,过情人节的习俗有所不同。其中从1837-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情人节习俗最为独特:2月14日这一天,一对对情人,将一株生有两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制的盆内。花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与这对情人一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吻合。
几天后,如果这春枝上的双蕾怒放,交相辉映,便预示这对情人白首偕老;如果双蕾各分西东,相北吐蕊,这对情、人终将劳燕分飞;如果花开得硕大、灿烂,表示以后子孙满堂,阖家欢乐;倘若一花枯萎凋谢,情人中的一人有早夭之险。
⑥ 7夕情人节是怎么来的
七夕节在农历七月七日,又叫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内历七月容七日)发源于中国,来自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另三个爱情传说分别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这些经典传说总是被重铸、撰写、拍剧。
牛郎织女的男耕女织生活也体现了我国古时百姓渴望并且为之向往的田园生活,因为当时的情况是百姓颠沛流离,吃不饱,穿不暖,对生活没有希望;也能体现相爱的两个人不能在一起的思念,千言万语无法表达,因此便有了情人节这一说法。
国外也有情人节,2月14日是外国人的情人节,他们相互祝福,相互送礼。
⑦ 情人节怎么来的
情人节的来历和习俗
来历一:Valentine's day是情人节在英语里的叫法。大约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暴君Claudius当政。当时,罗马内外战争仍频。为了补足兵员,将战争进行到底,Claudius下令,凡是一定年龄范围内的男子,都必须参军。自此,丈夫离开妻子,少年离开恋人。于是整个罗马便被笼罩在绵长的相思中。对此,暴君大为恼火。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竟然下令禁止国人举行结婚典礼,甚至要求已经结婚的毁掉婚约。然而,暴政禁止不了爱情。就在暴君的国都里,居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他就是Valentine。他不忍看到一对对伴侣就这样生离死别,于是为前来请求帮助的情侣秘密地主持上帝的结婚典礼。一时间,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整个国度传开,更多的情侣秘密地赶来请求修士的帮助。但是,事情很快还是被暴君知晓了,于是他再一次显示了残暴面目——将修士打进大牢,最终折磨致死。修士死的那一天是2月14日,公元270年的2月14日。人们为了纪念Valentine,将每年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来历二:在古罗马时期,二月十四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二月十五日则被“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为情人节。
来历三:一本英语辞典上注释说,范泰伦节(情人节)二月十四日,来源于古罗马的牧神节。据说鸟类在这一天开始交配。那时的风俗是:在牧神节期间,每个青年男子从一只盒子里抽签,盒子里放的是写有青年女子姓名的条子。抽到谁,谁就成为那个青年男子的心上人。后来这个节日改为纪念一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圣徒。
古罗马青年基督教传教士圣瓦伦丁,冒险传播基督教义,被捕入狱,感动了老狱吏和他双目失明的女儿,得到了他们悉心照料。临刑前圣瓦伦丁给姑娘写了封信,表明了对姑娘的深情。在他被处死的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现在,在情人节里,许多小伙子还把求爱的圣瓦伦丁的明信片做成精美的工艺品,剪成蝴蝶和鲜花,以表示心诚志坚。姑娘们晚上将月桂树叶放在枕头上,希望梦见自己的情人。通常在情人节中,以赠送一枝红玫瑰来表达情人之间的感情。将一枝半开的红玫瑰作为情人节送给女孩的最佳礼物,而姑娘则以一盒心形巧克力作为回赠的礼物。
据说,巧克力成份之一苯基胺能引起人体内荷尔蒙的变化,跟热恋中的感觉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