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挂牛角
❶ 马上七夕了,想送老婆一套梳子,什么品牌的好啊木梳子还是牛角之类的好
必须牛角~对头发好
❷ 七夕时节儿童会将什么挂到牛角上
七夕时抄节儿童会将野花挂在牛角袭上,寓意“贺牛生日”。
清代后期,在山东一带地区演变出七夕节“贺牛生日”的习俗。大概是因为牛郎和织女的婚配得益于老黄牛的帮助,再者是因为牛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为人们付出了极大的贡献。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据咸丰《武宣府志》载曰:“七月七日……牧童采野花插牛角,谓之贺牛生日。”这一天人们要以酒食款待耕牛,以示恭敬。
七夕节不仅“贺牛生日”这个习俗,还有很多其他有意思的习俗:
一、穿针乞巧:七月七日,妇女们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
二、喜蛛应巧:起于南北朝之时,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
三、投针验巧: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习俗,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
四、供奉“磨喝乐”: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街边都有摆卖。
五、拜织女:在月光下摆张桌子,放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向织女星默祷。
六、吃巧果: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
❸ 农历七月七是什么节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又叫 “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专浪漫色彩的一个节属日。
据说,七夕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便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唐朝王建有诗云:“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之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那时乞巧市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简直成了人的海洋,七夕节是古人最为喜庆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