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文

七夕文

发布时间: 2020-12-29 18:12:15

七夕现代诗歌

七夕节的现代诗歌篇一:

星初转

银河岸

是谁把

相思的泪

撒向人间

河鼓无言西北盼

香娥有恨东南远

相见难

别亦难

相拥切切

意绵绵

诉不尽的离情

放不下的牵念

脉脉横波珠泪满

衷肠诉不断

清夜已过半

归心乱

离殇又逐鹊桥断

河鼓香娥千秋愿:

七夕情

情真愿

两情朝暮永相伴

天上人间

从此

不再两相盼

七夕节的现代诗歌篇二:

又听银河滔滔水,

又见千鹊向天飞。

七月七,

天上牛郎织女会。

每每不相聚,

而今更凄悲!

地上牛郎苦相望,

织女再不回!

夜思梦银河,

日念鹊桥醉。

远方的星星泪闪闪,

问月可知为了谁?

七夕节的现代诗歌篇三:

月儿弯弯

星儿点点

清风蹁跹

你我牵手相伴

把爱情之花植在湖畔

待到七夕花飞漫苑

月色满眼

你痴情一片

我相思绵绵

素心执笔

相思成笺

那是缱绻在心中多年的爱情诗篇

晓月挂帘

是为你轻浅描绘的眉眼

在如诗如画的岁月里涂了千百遍

红尘痴恋

只因有你的陪伴

行人生不再孤单

月下花前

月色轻捻

任花开花落

四季流转

又是一岁的浪漫七夕夜

牛郎织女再续团圆

千古绝唱响彻人间

月下湖畔

让清风携着思念捎至东方之巅

如斯期盼

清歌一曲

弦不断

心不乱

独自清欢

月色花前

植下的花定会在七夕开满雕栏

不愿相思成茧

只愿陪在身边

莫要错过我最美的浪漫

只愿十指相扣相拥而眠

七夕节的现代诗歌篇四:

相见的日子到了

七夕之夜

相思与爱情,

在鹊桥重叠

匆匆起程

渡过繁星的银河

风起天水,鹊鸟振翅

一簪成河

断裂出万年的天堑

隔开永久

万羽作桥

跨接一水的流萤璀璨

圆这一夜的缱绻。

如有可能

用一把勺子,

舀去银河之水,

为了与你相厮守,

不顾一切。

七夕节的现代诗歌篇五:

一滴露珠

自遥远的天庭

落下

那是牛郎挑儿担女的

汗珠

那是织女思儿念夫的

泪珠

那滴包含太多心酸的

露珠

似一道流星划过苍穹

落在

那架下偷听乞巧的

素帕心中

能否如这滴露珠般

晶莹

让彼此看清通往相会的

路程

不再有银簪横扫天庭的怒风

惟愿这夜夜似今朝的

七夕

相会便在这泪花纷飞的

呼儿唤女的天伦之中

喜鹊不能承载

天河为之凝噎

这流传了爱之千年的

奇谈

传说

❷ 七夕并非情人节,看看古代的七夕文化

在如今社会,很多人把都把七夕当作西方的情人节来过。夫妻、情侣之间都在这里一天你侬我侬,牵着手一起看电影,一起到西餐厅去吃个烛光晚餐,送对方鲜花巧克力,或者是到宾馆去体验不一样的夜晚。各大商家卖场也在这一天围绕着“中国的情人节”推出各种各样的情侣消费,做足了噱头。可孰不知,七夕在古代我国传统文化中并非今天所说的那样,其并不是情人节。
在我国南北朝任昉所著的《述异记》中,就叙述着七夕的最初由来,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也正因为此,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当然这里的乞并非“乞爱情”,而是各家的姑娘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根据《西京杂记》的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对于乞巧的方式,不同地区各有不同。穿针引线,小物品竞巧是最常见的乞巧方式。
在汉朝的时候,民间就有在七夕这天登楼晒衣的习俗。在这一天,各家各户的百姓们都会把自家的衣物拿到户外晒。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这个习俗到了魏晋的时候就开始变味了,本事晒衣服的时辰,却变成了富贵显赫家族(也即当今的土豪)炫富显摆的日子。那些有钱的人家纷纷把家里的绫罗绸缎晾晒出来,可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见到此情此景,那些家徒四壁的百姓们就自然不意思把地摊货晾出来。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也逐渐从晒衣服变成晒书。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描述了有一人“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晒书,自谓满腹诗书的故事;在这一天,文人士族们纷纷把自家的书籍拿出来晒,毕竟书这东西再穷的家庭也买得起一两本。
这个节日经过了千百年的岁月后,也不断演变、增添新的内容。如今,传统的过节方式,文化生活大众文化中渐行渐远,只剩些模糊的背影。不过,同是中华文化圈的日本、韩国依旧在存在着七夕节。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就把七夕的日子由我国农历七月初七改为公历的七月七日;当然,还是有少数地区继续沿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而韩国的七夕节,和中国大一样,都为农历七月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七夕节在日本和韩国都没有成为情人节,都保留着最传统的节日方式。 日韩都延续了乞巧的风俗和习惯,都是在祈求姑娘们能心灵手巧。这一天,日本人用五在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然后挂在院内的小竹子上。在韩国,年轻的姑娘们把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
至于七夕这一天到底是应该像传统文化里的那样过更好,还是像如今这样当作情人节来过为佳,这是谁也给不了明确答案的。不过,在新时代万物革新的今天,我们是否也稍微注意保留古老的传统文化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❸ 七夕文案语句

1、郎有情,妾有意,七夕相会鹊桥边;眼相望,情频传,爱意深深感天地;动真情回,掏真心,爱你一答生永无悔。七夕情人节,爱你一生一世,幸福永远!

2、浪漫七夕浪漫风,甜蜜爱情荡心中;多少动人故事里,一段佳话更永恒;收获生活的火红,美满姻缘不老情,祝愿天下有情人,携手幸福好人生。

3、牛郎织女的爱情并不吸引着我,我们的爱情对我才有致命的吸引力。七夕之夜,面对皎洁的明月,让我郑重许下我的心愿:我要爱你,直到永远!

4、牛郎织女七夕相忆,山水相隔我俩千里;你的身边无我相伴,万望为我惜爱身体!

5、七七日,心窃喜,整装待发会情人,七夕到,心忐忑,不知你可曾原谅我,一年一度七夕夜,牛郎织女鹊桥会,情意绵绵诉不尽,自从认识爱上你,夜夜盼望是七夕,与你缠绵到永远!亲爱的,祝你情人节快乐!

❹ 七夕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1、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婚爱观,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它传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不同于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爱情观。在农耕社会中,家庭不但是一个基本的生产生活单元,而且是社会构成的细胞,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弘扬牛郎织女故事传说倡导的追求美好生活和坚贞爱情的婚姻爱情观,在当前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谈到中华民族的婚爱观,就提起宋人秦观的《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话,既是对中华民族婚爱观的一个概括,又对它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他不是单纯地对牛女悲剧的同情,而是以一个新的视角,讴歌真挚、纯洁、坚贞的爱情。在责任心的驱使下,虽远隔万里,长期分离,却还能够保持婚姻的稳定性、长久性,不仅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即使在现在这都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这里责任与爱情达到了统一。从另一个视角看,这也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婚爱悲剧的重要原因。
2、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文化精神就是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文化精神既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大多数人民所接受领会,又是一个民族的生命之所在。一个失去精神支撑的人如同一具僵尸,一个失去文化精神的民族就等于该民族的消失。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就是这种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乞巧活动的开展就是激励人们追求聪明才智,不断创新,自强不息,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年年创新,代代传承,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故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乞巧活动恰恰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而开展的。如果让乞巧活动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将会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乞巧看重的是人们素质的提高,而祈福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祈福从根本上讲就是祈求平安、幸福、和谐、和平,它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精神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是中和,道家文化和墨家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亦是中和,而民间文化追求和合圆满的精神更是以上文化精神的根源。因此,和合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从最近接触的资料来看,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民间在七夕祭活动中也非常看重祈福,祈求平安、幸福、和谐、和平。足见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动的开展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精神和促进世界和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❺ 夏七夕的所有小说.

文件夹 PATH 列表
卷序列号为 00000200 7083:2A04
C:.
│ x夏七夕文集.rar
│ 文件夹目录.txt
│ 文件夹目录名列出.bat

└─夏七夕
不是所有的南方都叫温暖.txt
不死城.txt
不见茶花好多年.txt
世界上唯一的企鹅先生.txt
人生若只如初见.txt
他不是归人,只是过客.txt
伤痛不过百日长.txt
你在回忆里绚烂.txt
你怎会哭得像个小孩.txt
你惊艳了我的时光.txt
你是七月,你爱陆安生.txt
你是我心底的一世忧伤.txt
你是我的天下无双.txt
你是我等不到的路人.txt
你的夏至不挽留.txt
你的路途,看不到我苍老.txt
你给不起的未来,我来告别.txt
其实我不是你的哆啦A梦.txt
刹那翻过年少的风景.txt
后来我们都哭了.txt
唯独你是无可取代.txt
地上的星星不说话.txt
天使也一样.txt
天堂在哪里,我要去找你.txt
天夏,你是我的整个天下.txt
天央的青春,海啸不忧伤.txt
她会替我好好爱你.txt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txt
如果你是我眼底的一滴泪.txt
如果我变成回忆,退出你的生命.txt
如果猫七忘记了摩天轮.txt
宁生,你不来,我不老.txt
就让记忆永不复苏.txt
带着眼泪去流浪.txt
并蒂莲.txt
往南往北,忘南忘北.txt
悲伤的穿山甲找不到穿山.txt
我不敢叫你的名字.txt
我的吻注定吻不到最爱的人.txt
摩天轮,独自转.txt
是否路过你的城.txt
暗地里的病孩子.txt
海是倒过来的天.txt
灯笼易碎,恩宠难回.txt
爱你,是我孤单的心事.txt
爱情泡沫.txt
看海的信已失效.txt
童话伤城风景凉.txt
花开荼蘼更无花.txt
蓝色气球和苏夏.txt
让我感激你,曾予我欢颜.txt
请收留奥菲利亚的第4个影子.txt
谁的曼珠沙开在彼岸.txt
那不是星光是牙套闪亮.txt
那个女孩教会我的事情.txt
那年夏天的一场浮华童话.txt
那年的文字,叫做沧海桑田.txt
长乐未央.txt
陈翔,你天生用来惊艳时光.txt
隔开我们的那条河叫时光.txt
青春是一树一树的花开.txt
飞过有你的城市.txt
飞魔幻_无处告别.txt

如满意请及时采纳~
祝您看文愉快~

——我爱电子书
by:雅·D

❻ 为过七夕文言文请假

不容易啊,乱写几句试试

窃闻昔有牵牛织女者,为银河所阻,经年只得一见版。明日七权夕,正值两星相约佳期,肯请上者,释众人案椟之劳,许有情人难得之会。魏文帝有诗云“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但使座中皆无河梁之恨,则更增诸君辛勤之心。切切盼复。

❼ 求李商隐的七夕原文

唐代李商隐《七夕》原文: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翻译为:

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注释:

1、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牛郎和织女这天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

2、鸾(luán)扇:上面绣有凤凰图案的掌扇。鸾,凤凰一类的鸟。扇,指掌扇,古时模仿雉尾而制成的长柄扇,用于坐车上,以敝日挡尘。

3、凤幄(wò):闺中的帐幕;绣有凤凰图案的车帐。

4、星桥:鹊桥,传说七夕这日天下的喜鹊都飞往天河,为牛郎和织女相会搭桥。

5、争将:怎把。

6、无期别:死别;无期重逢的离别。

(7)七夕文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文学赏析:

此诗前二句写诗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织女已经过河,并且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乌鹊完成填河铺桥的任务之后,全都撤回去了。

诗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唯有自己独留人间,再也无法与她相会,于是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

其中,第三句的“争将”一词写出与亡妻天人阻隔、阴阳渺茫的极致哀叹,显现人间死别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会,明显地表达出悼亡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从天上想到地下,从牛郎织女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怀,诗意在诗人的想象中奔驰,充分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有《李义山诗集》。

❽ 为什么不谈恋爱,这组七夕文案火了

近几年。以前只顾着崇洋媚外了,现在终于回过头来过自己的节日了经济好了,就有时间玩浪漫了

❾ 古代七夕文物都有哪些

漫谈古代七夕文物

2015-08-20 刘明杉 考古汇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宋人秦观《鹊桥仙》中脍炙人口的佳句。古来多少名士才女,将对美满姻缘的企盼,吟诵成华彩诗章。这些咏叹爱情的创作源泉,就是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个古老而凄美的爱情神话。

汉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

七夕乞巧节,绵延数千载,隆重程度堪比春节。农历七月初七,青年女子们聚集在月下乞巧、乞美、乞姻缘、乞子,童子们还要乞聪慧。进入现代社会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植根于农业社会秩序与文化基础上的七夕节,遂从我们的生活中消逝了。然而,这一节日的内涵,对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其中,深入人心的牛郎织女传说,是我国民间文学的重要题材,它与民俗生活结合起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民间活动,是文学、民俗学、文化史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2006年,七夕节以民俗类申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愿这一行动,能让它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使七夕节的文化内涵得到挖掘和保护。乞巧节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结合历代七夕文物,探究此节俗的社会成因,并阐述其文化价值。力求从物质文化史的角度,为保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略尽微薄之力。

乞巧文化的渊源与成因牛郎织女其名,最早见于《大戴礼·夏小正》:“初昏,织女正东乡。”《诗经·小雅·大东》中有:“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时的“牵牛”、“织女”,在人们的意识中还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两颗星辰。古人在观测星宿的运行规律时,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情于此,产生出丰富的联想,这是牛郎织女传说形成的文化基础。两汉时期,它们已经演变为神人形象,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中,就有“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的记载。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选》中,收录了东汉班固《西都赋》:“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其后又引李善注《汉宫网疏》曰:“昆明池上有二石人,牵牛、织女象”,另录有东汉后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将爱情元素融入其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摧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诗中的“织女”,己开始弄机织布,思念流泪,并被描绘成忍受夫妻隔绝之苦的思妇,这是故事趋向定型的标志。另据《文选》中,魏文帝曹巫的乐府诗《燕歌行》,李善引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可见牛郎、织女故事,在三国魏初时已基本成型。这个传说的最早记载,始于西晋傅玄的《拟天问》:“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西晋周处《风土记》:“……七月俗重是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机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荧重为稻,祈请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见者便拜,而愿乞富乞寿,无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

七夕节是女性的节日,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注入了爱情的内涵,表达了古人追求幸福婚姻的愿望。节日期间,举办各种祭祀及智力游艺活动。主要有:1、祭拜牛郎织女,瓜棚下听“天语”;2、穿针试巧、投针卜巧;3、七姐妹结盟;4、接露水、种生;5、祭七夫人、魁星、文昌、关公、天孙诸神。七夕节用品有牛郎织女年画、七夫人像、乞巧楼、乞巧针、乞巧果、七巧板、摩喝乐孩儿等。

清任颐《乞巧图》轴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说明至迟在东汉末年,已有七夕月下穿针试巧之俗。据南朝梁宗懊的《荆楚岁时记》载:“是夕,人家妇女结睬缕,穿七孔缄。或以金银输石为缄,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乞巧楼》载:“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殡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士民之家皆效之。”此书中还录有“蛛丝卜巧”之状,“帝与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道宴。时宫女辈陈瓜花酒撰列于庭中,求恩于牵牛、织女星也。又各捉蜘蛛于小合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四》云:“七月七日……于广庭中设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或取小蜘蛛,以金银小盒儿盛之,次一早观其网丝圆正,名曰‘得巧’。”明清两代,盛行投针验巧。乾隆四年《祥符县志》:“七日之午,妇女多乞巧。以碗贮水曝烈日中,顷之水膜凝面,举绣针投之则浮,谛视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鸟之影者为上,有成剪刀牙尺之影者为次,谓乞得巧,女伴相贺:其影粗如糙、细如丝、直如矢则拙矣,幼女尤忌,或至垂涕泣,其母每曲慰之。”未得巧的女孩儿,会因此事痛哭流涕,以至母亲不得不找出种种理由劝慰,其虔诚程度可见一斑。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任颐绘《乞巧图》轴,纸本设色,34.5×34.5厘米,描绘了七夕日下,年轻女子们将小针投入碗中卜巧的情景。画中的女子们望着碗中的小针,表情专注紧张,似乎这并非游戏,而是在占卜自己未来的命运。

南宋女孝经图局部

七夕节在古代社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为织作这种家庭手工业,是古代妇女创造财富的方式,心灵手巧是对其劳动角色的要求。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女孝经图》卷,绢本设色,43.8×68.7厘米。其中一段描绘了四名女子树下席地而坐,左侧女子缝衣,右侧三名女子围在纺车前纺线。她们仪态端庄,举止淑贤,可见勤于女红织作,不但是经济职责,更是妇德高尚的表现。我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命途多蚌,七夕卜巧、验巧等活动正是她们对自己命运无法掌握的反映。乞巧的女子们,明为卜巧,实则卜命,她们在七夕之夜,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聪颖灵慧、美貌多子,以此来博取男性的欢心,从而生存下去并巩固其家庭地位。这是乞巧节俗千年不衰的社会成因。

摩喝乐与乞子

古代妇女除承担织作等物质生产外,更要为夫家沿袭子嗣,因此七夕的另一内容是乞子。从唐至明清的各类文物上看,常见一种被称作“摩喝乐”的童子形象。南宋赵师侠《鹊桥仙·丁巳七夕》中吟道:“……摩孩罗荷叶伞儿轻,总排列、双双对对。花瓜应节,蛛丝卜巧,望月穿针楼外。不知谁见女牛忙,谩多少、人间欢会”。此处吟唱的“摩孩罗”,为泥或瓷质的偶像,它们是牛郎、织女的化身。《西湖老人繁胜录》载:“御街扑卖摩侯罗,多着乾红背心,系青纱裙儿;亦有着背儿,戴帽儿者。牛郎织女,扑卖盈市。卖荷叶伞儿,家家少女乞巧饮酒。”“背儿”是宋时女性穿的长上衣,可见市中所卖摩喝乐的穿戴,是时人服饰。穿“背儿”者是织女,“戴帽儿”者为牛郎。宋话本《碾玉观音》中,有琢玉摩侯罗的情节:“……去府库里寻出一块透明的羊脂美玉来……这块玉上尖下圆,好做个摩侯罗儿……摩侯罗儿只是七月七日乞巧使得……”唐宋时玉摩侯罗较多,宋青玉持莲童子佩,宽3.9厘米,高8.3厘米,重61克,青白玉圆雕。童子头顶梳双发辫,双眼呈橄榄形,直鼻小口,耳贴于颊部,身穿无领对襟衣,手持莲花,足下置瓶。话本《碾玉观音》中提到的玉雕“摩侯罗儿”,即指这种持莲童子玉佩。

宋青玉持莲童子佩

在古陶瓷中,南北方的著名瓷窑亦常见摩喝乐形象。元孟汉卿《张孔目智勘魔合罗》中第四折的几支曲子,描写了魔合罗的神力及形象:

【叫声】你曾把愚痴的小孩提教诲,教诲的心聪慧……

【醉春风】不强似你教幼女演裁缝,劝佳人学绣刺……我教人将你享祭,煞强如小儿博戏。

【滚绣球】我与你曲湾湾画翠眉,宽绰绰穿绛衣,明晃晃凤冠霞被。妆严的你这样何为?你若是到七月七,那其间乞巧的将你作一家儿燕喜,你可便显神通百事随依。比及你露十指玉笋穿针线……

【倘秀才】枉塑你似观音像仪……

依曲可知,魔合罗可以把“愚痴”的小孩“教诲”得“心聪慧”,教女孩“裁缝”和“绣刺”;它是儿童玩具,被化了妆,穿卜漂亮的衣服,像一尊观音,在七夕时显神通。

热点内容
成人丁香园 发布:2024-09-20 06:02:30 浏览:941
情人节你们尽管算我输 发布:2024-09-20 05:58:10 浏览:929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和茉莉花 发布:2024-09-20 05:43:48 浏览:747
和平精英的鲜花 发布:2024-09-20 05:34:27 浏览:38
丝带康乃馨 发布:2024-09-20 05:18:31 浏览:408
小鲜花朵朵 发布:2024-09-20 05:11:42 浏览:818
君百合小说 发布:2024-09-20 05:00:48 浏览:933
杜牧海棠 发布:2024-09-20 04:54:31 浏览:794
黑红玫瑰纹身 发布:2024-09-20 04:35:09 浏览:111
七夕节足球 发布:2024-09-20 04:21:16 浏览: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