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雕花
1. 烟火莲灯的歌词千歌未央的
谁用花针挑起了斜夕
在雕花楼中晒着白衣
纷繁洛阳城里
尽飞拜月曲
新月上处华灯如雨
夕日晴暮照空墨云起
敛眸轻合忆写浮萍
以针线绘芙蕖
未成思故曲
倚檀木吹一腔短笛
穿过灯火明灭的街巷
人家檐下燕声已静谧
檐上清香晚起
煨炊烟几缕
描云水一线残霞低
在鹊桥下看潮落潮起
红烛秋光晕染丝雨
采撷夜色几滴
拭去了别离
七夕碧霄尽显绮丽
窗里你对灯火吹短笛
窗外我隔小门犹戏语
开小轩挽流袖研墨轻提笔
画出你远山眉黛低
曾少年意气怒马鲜衣
策马洛城春风丽
曾醉笙歌看繁华十丈皆如水
千里莲灯回首尽独你
举案与眉齐
络角星河长何必细数
回首你在灯火阑珊处
任雨打灯坛惹祈月衣袖湿
静驻此宵无法移步
沽酒何迟正月衔杯底
与你醉客话佳期
轩窗木阁扑流萤
且听秋渐稀
我读花灯诉芬芳不息
如梦中读你
有一帘故事落在梦里
记载的笔泛着书卷气
词中金风玉露
胜人间无数
词外人间烟火迷离
河东是我对月慕几许
河西是你为月提笔
叩门静听戏语
任凉风吹衣
喜开妆镜为你祈语
窗里我对灯火吹短笛
窗外你隔小门犹戏语
开小轩挽流袖研墨轻提笔
画出你远山眉黛低
涉过繁华十丈皆如水
我不见良人如玉
洛阳城金风玉露胜人间无数
独见小村烟火的清逸
你举案眉齐
络角星河长何必细数
回首你在灯火阑珊处
任雨打灯坛惹祈月衣袖湿
静驻此宵无法移步
望你门前执扇笑对我
笔落滴墨皆轻付
都说两情若长
何须在乎朝暮
我读花灯诉芬芳不止
如读你一幕
2. 推荐一下好听的古典歌比如说董贞的《雕花笼》等等
心然的:
缘之殇·燕低
七夕·天街泪
千年缘
纪念仙四-尘缘叹
千帐·夜雨·散华
流魂·拂剑·祭酒
风声鹤唳
纵横天下·离索
星の在り处·中文版(星之所在)
董贞演唱的游戏主题歌
◆新绝代双骄前传插曲-《誓言》-董贞 ◆新绝代双骄前传主题曲-《逍遥游》-董贞 ◆幻想三国志3主题曲-《出发》-董贞 ◆新诛仙主题曲-《情醉》-董贞&盛威 ◆口袋西游片尾曲-《自由的风》-董贞 ◆绝代双骄之鱼戏江湖主题曲-《雕花笼》-董贞 ◆PFC仙剑四游戏剧片尾曲-《回到起点》-董贞 ◆诛仙·王者归来主题曲-《相思引》-董贞 ◆英雄岛主题曲-《自由之战》-董贞 ◆蜀山新传主题曲-《仙恋》-董贞 ◆红楼梦:林黛玉与北静王主题歌曲-《三世缘》-董贞 ◆PFC仙剑超豪华同人画集醉梦仙霖-《醉梦仙霖》-董贞 ◆剑圣OL主题曲-《剑如虹》-董贞 ◆梦幻修仙主题曲-《梦幻修仙》-董贞 ◆御剑江湖主题曲-《御剑江湖》-董贞 ◆新梦幻诛仙主题曲-《回合爱》-董贞 ◆古剑奇谭桃花幻梦篇片尾曲-《古剑情韵》-董贞&Alicia ◆鹿鼎记之步步惊心主题曲-《初恋的感觉》-董贞 ◆掌上世界问剑Online手机网游主题曲-《问剑》-董贞 ◆仙剑奇侠传·逍遥游桌游卡牌主题曲-《浮梦逍遥》-董贞&盛威
忆长安 吴品醇 (忆长安,心似春水随波澜·)
4 兵马乱 陈思涵 (金戈铁马 ,我只听到你说爱我··)
5 倾尽天下 河图 (只要是听古风的大,必听,古风的经典之作)
7 若相惜 后弦 (歌词真的太好了!)
8 故人叹 吴琼(声音超好听,歌词仿佛是在讲故事一样! )
9 相思引 董贞( 感人至深··配合倾尽天下乱世繁华的视频···)
10 英雄寞 郑中基(霸气十足,感觉像乱世情缘的感觉)
11 月光 胡彦斌 ( 来自 秦时明月 )
12 清明雨上 许嵩 (NICE)
13 笑望蝶 (很难得的古风HAPPY歌 强推 QQ音乐没有完整的哦,要在网络上搜)
14 菁华浮梦 琅鋣阁(邪的旁边是王字旁,不知道怎么读··囧···强推)
15 岁堤春晓 罗志祥 (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因为词和曲,这是我最喜欢的古风歌···强推)
16 西关 陈艺鹏(词曲兼属上品)
17 法源寺 陈艺鹏 (词,真是特别惨了··很有哲理意味,曲当然也很好啦)
18 金缕衣 董贞 (难得董贞的歌通常很悲,这歌的确很HAPPY,“莫辜负青春枉年少”)
19 诀别诗 胡彦斌 ( 你的笑,活着怎么忘··古风经典)
20 醉青楼 范逸臣 (这首歌的精髓在于“自恋”二字,告诉我们风华绝代又如何)
3. 初学食品雕刻从哪开始
食品雕刻的历史国在食品上加以雕刻,历史悠久,大约在春秋时已有。《管子》一书中曾提到“雕卵”,即在蛋上进行雕画,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食品雕刻。其技后世沿之,直至今天。至隋唐时,又在酥酪、鸡蛋、脂油上进行雕镂,装饰在饭的上面。宋代,席上雕刻食品成为风尚,所雕的为果品、姜、笋制成的蜜饯,造型为千姿百态的鸟兽虫鱼与亭台楼阁。虽然反映了贵族官僚生活豪奢,但也表现了当时厨师手艺的精妙。至清代乾、嘉年间,扬州席上,厨师雕有“西瓜灯”,专供欣赏,不供食用;北京中秋赏月时,往往雕西瓜为莲瓣;此外更有雕为冬瓜盅、西瓜盅者,瓜灯首推淮扬,冬瓜盅以广东为著名,瓜皮上雕有花纹,瓤内装有美味,赏瓜食馔,独具风味。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厨师高超的技艺与巧思,与工艺美术中的玉雕、石雕一样,是一门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至今被外国朋友赞誉为“中国厨师的绝技”和“东方饮食艺术的明珠”。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寒食......镂鸡子。”隋杜公瞻注:“古之豪家,食称画卵。今代犹染蓝茜杂色,仍加雕镂,递相饷遗,或置盘俎。《管子》曰:‘雕卵熟斩之。’斩,刻、削。唐韦巨源《食谱》:”玉露团“原注:”“雕酥”。又“御黄王母饭”原注:“遍镂卵脂盖饭面,装杂味。”宋林洪《山家清供.香圆杯》:“谢益斋不嗜酒......一日,书余琴罢,命左右剖香圆作二杯,刻以花,温上所赐酒以劝客,清芬霭然,使人觉金尊玉斝皆埃溘之矣。”香圆,也作香橼。宋孟元老《江京梦华录.七夕》:“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取西瓜,皮镂刻人物、花卉、虫、鱼之戏,谓之西瓜灯。”陶文台《江苏名馔古今谈》:“清代扬州有西瓜灯,在西瓜皮外镂刻若干花纹,作为筵席点缀,其瓤是掏去不食的。到了近代,扬州瓜刻瓜雕技艺有了发展,席上出现了瓜皮雕花、瓜内瓤馅的新品种(凡香瓜、冬瓜、西瓜均有之),作为一种特殊风味,进入名馔佳肴行列。西瓜皮外刻花,瓤内加什锦,又名玉果园,是在‘西瓜灯’的基础上创新的品种。”按:什锦,以糖水枇杷、梨、樱桃、菠萝、青梅、龙眼、莲子、橘子、青豆拌西瓜瓤丁组成。 [编辑本段]食品雕刻的常用原料 品雕刻的常用原料有两大类,一类是质地细密、坚实脆嫩、色泽纯正的根、茎、叶、瓜、果等蔬菜;另一类是既能食用,又能供观赏的熟食食品,如蛋类制品。但最为常用的还是前一类。现将常用的蔬菜品种的特性及用途介绍如下:1、青萝卜:体形较大、质地脆嫩,适合刻制各种花卉,尽禽走兽 ,风景建筑等 ,是比较理想的雕刻原料。秋、冬、春三季均可使用。2、胡萝卜、水萝卜、莴笋:这三种蔬菜体形较小 ,颜色各异,适合刻制各种小型的花、鸟、鱼、虫等。3、红菜头:又称血疙瘩,由于色泽鲜红、体形近似圆形,因此适合雕刻各种花卉。4、马铃薯、红薯:质地细腻、可以刻制花卉和人物。5、白菜、圆葱:这两个品种的蔬菜用途较为狭窄,只能刻一些特定的花卉,如菊花、荷花等。6、冬瓜、西瓜、南瓜、茭瓜、玉瓜、黄瓜:因为这些瓜其内部是带瓤的,可利用其外表的颜色、形态、刻制各种浮雕图案。如去其内瓤,还可作为盛器使用,如瓜盅和镂空刻制瓜灯,黄瓜等小型原料可以用来雕刻昆虫,可可以加工后起来装饰、点缀的作用。7、红辣椒、青椒、香菜、芹菜、茄子、红樱桃,葱白、赤小豆:这些品种主要用来作雕刻作品的装饰。2).选用食品雕刻原料的原则在选择食品雕刻仪器的原料时,注意以下几条原则就可以了。1、要根据雕刻作品的主题来进行选择,切不可无的放矢。2、要根据季节来选择原料,因蔬菜原料的季节性很强。3、选择的原料尤其是坚实部分必须是无缝瑕,纤维整齐、细密、份量重、颜色纯正。因为食品雕刻的作品,只有表面光洁,具有质感,才能使人们感受它的美。3).食品雕刻的原料和成品,半成品的保管。食品雕刻的原料和成品,由于受到自身质地和万分的限制,保管不当极易变质,既浪费原料又浪费时间,实为憾事,为了尽量延长其贮存和使用时间,现介绍几种贮藏方法。1、原料的保存:瓜果类原料多产于气候炎热的夏秋两季,因此,宜将原料存放在空气湿润的阴凉处,这样可保持水分不至于蒸发。萝卜等产于秋季,用于冬天 ,宜存放在地窑中,上面覆盖一层0.3米多厚的砂土,以保持其水分,防止冰冻,可存放至春天。2、半成品的保存:它的保存方法是把雕刻的半成品用湿布或塑料
4. 七夕是放花灯还是放天灯
回答:
现代七夕节已变成情人节,放花灯或者放天灯都可以,没有习俗要求。内
古时七夕节又容称乞巧节,习俗是抓喜蛛,炸巧果,雕花瓜。
5. 中国菜系中有哪些雕花
食品雕刻的历史国在食品上加以雕刻,历史悠久,大约在春秋时已有。《管子》一书中曾提到“雕卵”,即在蛋上进行雕画,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食品雕刻。其技后世沿之,直至今天。至隋唐时,又在酥酪、鸡蛋、脂油上进行雕镂,装饰在饭的上面。宋代,席上雕刻食品成为风尚,所雕的为果品、姜、笋制成的蜜饯,造型为千姿百态的鸟兽虫鱼与亭台楼阁。虽然反映了贵族官僚生活豪奢,但也表现了当时厨师手艺的精妙。至清代乾、嘉年间,扬州席上,厨师雕有“西瓜灯”,专供欣赏,不供食用;北京中秋赏月时,往往雕西瓜为莲瓣;此外更有雕为冬瓜盅、西瓜盅者,瓜灯首推淮扬,冬瓜盅以广东为著名,瓜皮上雕有花纹,瓤内装有美味,赏瓜食馔,独具风味。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厨师高超的技艺与巧思,与工艺美术中的玉雕、石雕一样,是一门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至今被外国朋友赞誉为“中国厨师的绝技”和“东方饮食艺术的明珠”。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寒食......镂鸡子。”隋杜公瞻注:“古之豪家,食称画卵。今代犹染蓝茜杂色,仍加雕镂,递相饷遗,或置盘俎。《管子》曰:‘雕卵熟斩之。’斩,刻、削。唐韦巨源《食谱》:”玉露团“原注:”“雕酥”。又“御黄王母饭”原注:“遍镂卵脂盖饭面,装杂味。”宋林洪《山家清供.香圆杯》:“谢益斋不嗜酒......一日,书余琴罢,命左右剖香圆作二杯,刻以花,温上所赐酒以劝客,清芬霭然,使人觉金尊玉斝皆埃溘之矣。”香圆,也作香橼。宋孟元老《江京梦华录.七夕》:“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取西瓜,皮镂刻人物、花卉、虫、鱼之戏,谓之西瓜灯。”陶文台《江苏名馔古今谈》:“清代扬州有西瓜灯,在西瓜皮外镂刻若干花纹,作为筵席点缀,其瓤是掏去不食的。到了近代,扬州瓜刻瓜雕技艺有了发展,席上出现了瓜皮雕花、瓜内瓤馅的新品种(凡香瓜、冬瓜、西瓜均有之),作为一种特殊风味,进入名馔佳肴行列。西瓜皮外刻花,瓤内加什锦,又名玉果园,是在‘西瓜灯’的基础上创新的品种。”按:什锦,以糖水枇杷、梨、樱桃、菠萝、青梅、龙眼、莲子、橘子、青豆拌西瓜瓤丁组成。
[编辑本段]食品雕刻的常用原料
品雕刻的常用原料有两大类,一类是质地细密、坚实脆嫩、色泽纯正的根、茎、叶、瓜、果等蔬菜;另一类是既能食用,又能供观赏的熟食食品,如蛋类制品。但最为常用的还是前一类。
现将常用的蔬菜品种的特性及用途介绍如下:
1、青萝卜:体形较大、质地脆嫩,适合刻制各种花卉,尽禽走兽 ,风景建筑等 ,是比较理想的雕刻原料。秋、冬、春三季均可使用。
2、胡萝卜、水萝卜、莴笋:这三种蔬菜体形较小 ,颜色各异,适合刻制各种小型的花、鸟、鱼、虫等。
3、红菜头:又称血疙瘩,由于色泽鲜红、体形近似圆形,因此适合雕刻各种花卉。
4、马铃薯、红薯:质地细腻、可以刻制花卉和人物。
5、白菜、圆葱:这两个品种的蔬菜用途较为狭窄,只能刻一些特定的花卉,如菊花、荷花等。
6、冬瓜、西瓜、南瓜、茭瓜、玉瓜、黄瓜:因为这些瓜其内部是带瓤的,可利用其外表的颜色、形态、刻制各种浮雕图案。如去其内瓤,还可作为盛器使用,如瓜盅和镂空刻制瓜灯,黄瓜等小型原料可以用来雕刻昆虫,可可以加工后起来装饰、点缀的作用。
7、红辣椒、青椒、香菜、芹菜、茄子、红樱桃,葱白、赤小豆:这些品种主要用来作雕刻作品的装饰。
2).选用食品雕刻原料的原则
在选择食品雕刻仪器的原料时,注意以下几条原则就可以了。
1、要根据雕刻作品的主题来进行选择,切不可无的放矢。
2、要根据季节来选择原料,因蔬菜原料的季节性很强。
3、选择的原料尤其是坚实部分必须是无缝瑕,纤维整齐、细密、份量重、颜色纯正。因为食品雕刻的作品,只有表面光洁,具有质感,才能使人们感受它的美。
3).食品雕刻的原料和成品,半成品的保管。
食品雕刻的原料和成品,由于受到自身质地和万分的限制,保管不当极易变质,既浪费原料又浪费时间,实为憾事,为了尽量延长其贮存和使用时间,现介绍几种贮藏方法。
1、原料的保存:瓜果类原料多产于气候炎热的夏秋两季,因此,宜将原料存放在空气湿润的阴凉处,这样可保持水分不至于蒸发。萝卜等产于秋季,用于冬天 ,宜存放在地窑中,上面覆盖一层0.3米多厚的砂土,以保持其水分,防止冰冻,可存放至春天。
2、半成品的保存:它的保存方法是把雕刻的半成品用湿布或塑料布包好,以防止水分蒸发,变色。尤其注意的是雕刻的半成品千万不要放入水中,因为此时放入水中浸泡,使其吸收过量水分而变脆,不宜下次雕刻。
3、成品的保存: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雕刻好的作品放入清凉的水中浸泡,或放少许白矾,以保持水的清洁,如发现水质变浑或有气泡需及时换水;另一种方法是低温保存方法,即将雕刻好的作品放入水中,移入冰箱或温库,以不结冰为好,使之长时间不褪色,质地不变,延长使用时间。
[编辑本段]食品雕刻的类型及特点
食品雕刻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品种也多种多样,采用•的雕刻形式也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种。
一.整雕
整雕又叫立体雕刻,就是把雕刻原料刻制成立体的艺术形象,在雕刻技法上难度较大,要求也较高,其具有真实感和使用性强等特点。
二。浮雕
浮雕,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料的表面上,表现出画面的雕刻方法。又有阴纹浮雕和阳纹浮雕之分。阴纹浮雕是用“V”形刀,在原料表面插出“V”形的线条图案,此法在操作时较为方便;阳纹浮雕是将画面之外的多余部分刻掉,留有“凸”形,高于表面的图案。这种方法比较费力,但效果很好。另外,阳纹浮雕还可根据画面的设计要求,逐层推进,以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此法适合于刻制亭台楼阁、人物、风景等。具有半立体、半浮雕的特点,其难度和要求较大。
3.镂空
镂空,一般是在浮雕(形成)的基础上,将画面之外的多余部分刻透,以便更生动的表现出画面的图案。如,“西瓜灯”等。
4.模扣
模扣,在这里是指用不锈钢片或铜片弯制成的各种动物、植物等的外部轮廓的食品模型。使用时,可将雕刻原料切成厚片,用模型刀在原料上用力向下按压成型,再将原料一片片切开,或配菜,或点缀于盘边,若是熟制品,如:蛋糕、火腿等等可直接入菜,以供食用。
食品雕刻新手最好的练习用具是主刀,U型刀,插刀和白萝卜,水果拼盘时要注意填满盘子.镶边时镶嵌部分要小于整个盘子的 3分之1.
如果学好食品雕刻?
雕刻技术大多是厨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逐渐摸索积累起来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想学好这门技艺,一方面要加强雕刻刀法的训练;另一方面,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学习一些构图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掌握表达形象的能力,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使之精益求精,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门技艺,在工作中发挥其二.食品雕刻的原料及储存。
食品雕刻方法 --- 之 --- 零雕组装
食品雕刻方法:所谓的零雕组装,就是利用一种或多种原料雕刻成整部件和零部件,然后集中组装拼接成完整形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叫零雕整拼(或组合雕)。
食品雕刻的零雕组装,为的是解决某些雕刻原料在体积、大小、长短等方面的不足和颜色上的单调,以使作品显得更加完整大气,色彩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增加了食品雕刻构图造型的艺术想象空间,为创作雕刻大件作品奠定了基础。零雕组装,工艺复杂,对各个部位的零雕部件与整雕部件比例要适当,即大小、长短、高矮要比例协调。组装时,还要按所构思物象的特定位置准确组装,使作品更加完美统一,从而突出作品的艺术效果。
一.食品雕刻的零雕组装操作步骤及要领
零雕组装的步骤是:先雕刻主体部件,再雕刻次要陪衬部件(份),然后雕刻出装饰点缀部分,最后围绕主题构思形象进行组装,既先装主体部分后装陪衬次要部分。其操作要领是:必须注意雕刻构思整体形象及各组部件在颜色和质地上的选择搭配及组合,同时还应注意各个组件之间的比例协调关系。如以“群鹤祝寿”作品为例,首先选用一弯形牛腿老南瓜作为主体部件的构思雕刻形体,将各种姿态的仙鹤的头、颈、身及长腿合理地布局在南瓜上,并逐一用雕刻刀雕刻出各仙鹤的身躯轮廓,再按各不相同姿态的仙鹤形象分别再单独雕刻出仙鹤的双翅,然后用牙签分别插入在不同姿态的仙鹤身上,用相思豆点缀双眼,用半圆片红车厘子点缀仙鹤的丹冠,最后雕刻出仙桃安插在适当的位置,点缀上松针(法兰香菜)。此作品主题突出、层次分明、色彩搭配协调自然,由整雕刻组装件拼组而成,其构思实属零雕组装的典范。又如“凤凰展翅”、“雄鹰展翅”等作品,要求突出它们展翅时的姿态,但选料上就受到原料大小、高低、长短的局限,所以必须采用整体雕形体加零雕部件的组合拼装技巧进行创作。如先整体雕刻出“凤凰”、“雄鹰”的头、颈、身、尾及腿爪,再分别单独取料雕刻出展翅飞翔的翅膀通过对接、安插、镶嵌等技巧进行组装在整体部件身上。常见的雕刻作品有“花瓶”、“迎宾花篮”、“水果提篮”、“梅花鹦鹉”、“天鹅”、“白鹭高飞”等,在创作时,大多需要采用零雕整拼的技法进行组合。
二.零雕组装的技法与技巧
零雕组装采用了食品雕刻中多种技巧进行创作,其主要是先雕刻主体形象,再采用添加的手段,弥补主体雕刻原料形状、长短、颜色上的不足部分,也就是主体部分加陪衬部分与点缀部分的整体组合拼装。它采用了切、削、掏、挖、旋、刻、镂、凿、对接等多种技法与技巧,来完成主体和陪衬的组合。
1.零雕组装可分为以下几种组合拼装技法。
①在整体形象上添加组装的技巧手法:主要是在主体形象上通过添加翅膀、尾羽等手段来完成组装的作品,如“凤戏牡丹”,首先整雕出“凤凰”的主体形象,再单独取料雕刻出一对展开的双翅,然后单独雕刻一朵牡丹花点缀以花草,最后通过对接、安插技巧进行组装完成。 ②.单雕与整雕相互组装的技巧手法:主要是通过各自独立的零雕小组合后,再配以整个作品的大组合装配而组合成完整的意境形象。如创作雕刻“百鸟朝凤”作品,此作品形态各异、复杂多样、组合性强,又要求协调统一于“朝凤”的主题之中,即要求用整雕加组装的技法,又要用零雕小组装再配合整个主题意境大组合装配的要求。先组装雕刻出“凤凰”的主体形象,再分别取料小组装雕刻出鸳鸯、仙鹤、白鹭、锦鸡、相思鸟、鹦鹉、杜鹃、天鹅、黄鹂、孔雀等众多禽鸟形体,再雕刻出所需陪衬点缀物,将主体形象摆放在中心位置,然后摆放形态各异的禽鸟再配以陪衬物和点缀花草,从而突出主题作品“朝凤”的意境来。
③.纯整雕形体的组合技巧手法:其特点是各自独立,又自成整体的组合装配,例如象“群象嬉戏”、“群鹿奔逐”、“金鱼戏水”等作品都采用单独零雕(独立整雕),将各种不同形态的大象、大鹿、小鹿、金鱼分别独立雕刻出各自独立的整体形象,然后根据主题意进行组合搭配,再配以花木、水草陪衬点缀,力求使整个作品题意相称、形象生动、自然有趣,给人以意趣昂然的生机活力。
2.零雕组拼整装的技巧。
零雕组拼可采用对接、安插、粘连、镶嵌、摆放等技巧进行组拼整装,如:对接,可用于大型的龙头、龙尾及龙爪,采用竹筷、牙签等进行对接相连,使整个龙身造型完整大气;安插:主要用于大型的禽鸟羽翅、丹冠、腿爪的安装;粘连:可用502瞬间粘合剂或能直接粘住原料的胶水,使零雕部件粘接在特定的位置上进行组装的技巧;镶嵌主要通过零雕部件在整雕部件的夹缝接口处,采用木楔子的原理直接插入夹缝中的组装技巧,此技法主要运用于各种禽鸟的羽翅、腿爪的组装。摆放是最常用的技巧,主要根据主题构思意图进行艺术性的放置安排所雕各部件,力求达到主题完整协调统一、合乎题意,使组合形体比例协调自然。
综上所述,食品雕刻的零雕组装,讲究构图造型艺术的完整统一,要求造型构图协调、自然、和谐,组装时要注意零部件与整部件,主体与陪衬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构思主题进行安插、对接、粘连、镶嵌、摆放等技巧,必须按照事物形态规律和艺术法则做出恰当合理的组装和安排。雕刻时先雕主体部件后雕次要陪衬部件,组装时也按先主体后陪衬进行组装。零雕组装也就是在整雕的基础上通过添加装饰,但添加部分不能强加,更不能生硬,而且要符合造型自然美的规律,达到合情合理让人可信。添加装饰就是要根据被表现的物象的不同特点将其形象的主要特征有意识的组合拼装在一起,力求达到一种新的形象和意境。总之要学会和掌握零雕组装的雕刻技法与技巧,平时除了要加强食雕造型的技法与技巧的实践操作外,还要加强个人艺术修养的培养与提高,增强对造型艺术美的规律和法则的掌握,在雕刻创作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熟练自如的创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来。
教学的永恒主题在于提高教学过程的效果,以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方面达到高质量的同时,又“在一般发展上取得重大进步”。食品雕刻是烹饪教学中的一门选修课程。在运用中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常用的食雕教学模式是“以师带徒”式:即老师会雕几个品种,就教学生几个品种。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规范的教学计划与科学的教学模式。有的学校甚至没有食雕课。本文遵循“束沛如烹饪技能教学法”的理论原则:职业教育直接为社会培养劳动者,社会经济要求职教高质量、高效益培养“货真价实的、适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追求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本位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的同时,强调的是“四基”教学,即“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在该理论指导基础上,通过近十年的食雕教学体会对食雕这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作了相应的整理与调整。
一.循序渐进稳步向前
烹饪职业教育从发展到成熟近二十年的时间。重视食雕这门课可能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当初烹饪师资严重缺乏,这门课只是聘请一些社会上的在职厨师进行食雕教学。而且内容单一(以月季花、凤凰为主),教学方法简单(教师示范式),课时安排时间少(每周二课时,学一个学期)。大部分学生都感到雕刻是很难学的一门课,时间一长便放弃了对雕刻的学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食雕作品逐渐被人们接受与青睐。因此我编排食雕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的宗旨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一些基础的食雕作品,让那些在食雕技术上有一定天赋的学生能在“质”和“量”上进一步升华。根据以上所述将食品雕刻课教学内容分成:基本刀法板块,基础花卉雕刻板块,鸟类雕刻板块,动物、人物雕刻板块,瓜盅、镂空雕刻板块和创新变通板块等六个板块。每个板块既是独立的个体,但彼此又有紧密联系。梯度渐进,逐渐引向深入。
1、基本刀法板块
食雕技术中的基本刀法如:旋、刻、挖、戳、镂、削、切等。用原料进行训练时,可以先从握刀姿势、原料的打片(厚薄一致,越薄越好)、削皮、各种胚形的削制、大刀花雕刻、玲珑球雕刻进行练习。要求学生熟悉各种原料的性能(训练时的原料可以将萝卜、土豆、南瓜等交替使用),掌握不同的握刀姿势和运刀力度。为进一步学习食品雕刻打下结实的基础。
2、基础花卉雕刻板块
(1)直刀法系列。即用雕刻工具中的主刀一直头尖刀直接雕刻而成的花卉。如月季花、大丽花、蔷薇花、荷花、牡丹花等。以教授月季花为主。要求学生通过月季花的学习后能变化到其它花卉的雕刻。
(2)戳刀法系列。用食雕工具中不同形状的戳刀(“U”形或“V”形戳刀)进行花卉的雕刻。如:西番莲、各种不同品种的菊花。除了要求学生学会花卉的雕刻外,着重引导学生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戳刀的作用。与其配套训练的可以是乌的翅膀、鱼的鳞片、龙的外表。
3、鸟类雕刻板块
着重讲授和练习各种鸟类雕刻。鸟类可以以凤凰为代表进行授课训练,在此基础上掺入仙鹤、喜鹊、寿带鸟、天鹅等雕刻手法相同的品种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不同鸟类在不同大小的胚形上的比例分配。如头与脖子的比例:脖子与胸的距离尺度;身体与脚的位置摆放等等。逐步实现作品逼真动人、有灵气,且要有自己的构思。
4、动物、人物雕刻板块
重点讲练典型品种和复杂雕刻手法。在教学中可以用龙和寿星为范例进行教学,从而延伸到十二生肖、渔翁、仙女、牧童等作品的雕刻。要求学生从模仿成雏形到临摹、最后会设计与组合。
5、瓜盅、镂空雕刻板块
两者可结合起来同时训练。先练瓜盅(即平面雕),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如:将图案复印到瓜盅上:用笔画到瓜皮上:或者直接用刻线刀进行雕刻),合理、科学地分配整个原料的表皮,而且作品需要一定的主题,最后进行刻划,将主题凸出来。在平面雕的基础上进行镂空技法的训练,可以用“群鹤飞翔”、“果篮”、“龙凤呈祥”等主题,旨在让学生的雕刻技术达到更高境界。
1、强调基础,促进迁移
关键是把握好基本刀法与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从第一节课开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恰当的位置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让他们感到学雕刻不难,而且有趣,建立信心。以后再确定逐步升级,鼓励大多数学生达标,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打下扎实的基础也是必然的。如果对初学者直接进行整雕教学,此时学生如何握刀、如何使用工具、原料性能等一无所知,这样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要从基本功(握刀 运刀 打片 削皮 制胚)开始练习,逐渐向各种花卉雕刻发展,逐步平稳过渡到鸟类、动物、人物等等的雕刻。如:凤凰的教学大致可分以下步骤:学会头的雕刻,其中包括各种摆头造型;接下来将头、身子结合起来雕刻;然后是头、身子、翅膀的雕刻,接下来是头 身子 翅膀
脚 锦羽的雕刻;最后是头 身子 翅膀 脚 锦羽 假山 饰物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在训练中的各个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工艺流程规律的认识和基本技法的熟练。掌握了~定的基本功,在某些方面可以熟练运用。
2、“多”、“快”相结合
食品雕刻是配合各种菜肴和宴席用来进行点缀和烘托气氛的,因此,在食品雕刻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食品雕刻教学的“多、快”是十分重要的。
“多”,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多请教、多交流、多动手、多使用、多参赛、多总结。多观察、多积累:食品雕刻作品是世间万物的再现,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实物标本、美术图案及各类文字等,都是雕刻的好素材,平时要求学生多积累,就能使学生在设计食品雕刻作品时显得得心应手。多思考、多学习:作品的主题、构思、意境、造型等全靠多思考、多学习。思考的过程就是产生灵感的时机。多学习是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的源泉。食雕美,先在于
人美,人美在学识。多参赛、多总结:只有多参赛、多总结才能加深理解,分析归纳提炼,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才能不断的进步。
“快”,即经过一定阶段的教学,要求学生做到选题快、构思快、选材快、定形快、组装快。食品雕刻虽然称不上瞬间艺术,但它在使用时间和原料保质上都有一定的短暂性和局限性,因此,在雕刻训练时,就应对学生有速度上的要求,力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满意的雕刻作品。选题快、构思快是指雕刻操作和创新的心中计划,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要求作者进入角色。定型快是指在选题、构思、选料后,操作下刀要稳、要准、要快。既要快,又要保证质量和效果。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3、“展”与“艺”相结合
从单纯以雕刻作品衡量技术掌握为唯一标准的“结果型”教学转化为以技能的各个环节、原理、过程掌握为标准的“过程型”教学,“展”、“艺”是必备的两个组成部分。
“展”,即雕刻技法的展示、技术环节展示及工艺流程展示。“束沛如烹饪技能教学法”十分重视作品展示,因此,将雕刻技法各个环节和工艺流程在教学中充分展示显得十分重要。学生在展示中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个作品的雕刻,更重要的获得了对原理进行深层次分析认识的条件和机会。
例如,在月季花雕刻工艺流程展示中,通过对“制胚” “定花瓣” “刻花叶” “修废料” “雕花苞”等五个技术环节的展示和分析,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每片花瓣的定位、修改废料的关键、修成花苞的胚形、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以及各操作环节对成品质量的影响等。如果选派几位技术掌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示范,对其作品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动作和失败的现象作全面剖析,通过这种展示,学生学会的不仅是“月季花”的雕刻,而是掌握了以月季花为代表的直刀法雕刻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分析和培养了分析的习惯。
“艺”,即食雕教学的艺术设计、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食雕作品的构思、布局的设计,运用不同的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的十分重要。
例如,在完成花卉阶段的教学任务时,可在课堂中进行插花考试。要求学生用真假结合的手法(真,即真的花篮、花泥、绿草;假,即所有花卉均由学生雕刻,并进行花卉染色和布局),将花卉雕刻以插花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会了鸟类或动物的雕刻后,结合前面所学的技术进行零雕整装的学习。如:凤凰配牡丹,称“凤戏牡丹”;龙配凤,称“龙凤呈祥”等等。充分体现食雕作品的艺术性。要求学生在组装过程中,大量收集阅读各种图案、专业书籍等等,从而使教学内容在学生的作品中得到升华,而学生亦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感和提高了审美情趣。
食品雕刻的运用及注意事项1.食品雕刻在菜肴中的运用
雕刻作品的使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美化宴席,烘托气氛的造型艺术,而且在与菜肴的配合上更能表现出其独到之处。它能使一个精美的菜肴锦上添花,成为一个艺术佳品,又能和一些菜肴在寓意上达到和谐统一,令人赏心悦目,耐人寻味。
菜肴对雕刻作品的使用是有选择的,它是根据菜肴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来决定雕刻作品的形态和使用方法。
把食品雕刻用到凉菜上,一般是将雕刻的部分部件配以凉菜的原料,组成一个完整的造型,如“孔雀开屏”,孔雀的头是雕刻的,而身上的其它部位,如羽毛等,则是用黄瓜、火腿肠、酱牛舌、拌鸡丝、鹤钨蛋、辣白菜等荤素原料搭配而成的。使雕刻作品与菜肴原料浑然一体。
食品雕刻在热菜上运用,则要从菜肴的寓意、谐音、形状等几方面来考虑。如荷花鱼肚这个热菜,配以一对鸳鸯雕刻,则成了具有喜庆吉祥寓意的“鸳鸯戏荷”;再如扒熊掌配上一座老鹰雕刻,借其谐音,则成“英(鹰)雄③旬斗志”,顿时妙趣横生;从造型上构思,一盘浇汁鱼的盘边,配上一个手持鱼竿的渔童雕刻,即成“渔童垂钓”,使整个菜肴与雕刻作品产生谐调一致的效果。
在具体摆放时,凉菜与雕刻作品可以放得近一些,热菜与雕刻作品则要远一些,如在雕刻作品的周围用鲜黄瓜片、菜花等进行围边,既增加装饰效果,又不相互影响。
6. 李煜《虞美人》
7. 沔阳雕花剪纸的剪纸分类
沔阳是水乡泽国,民谣曰:“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若有一年收,狗子不吃糯米粥”。这既是水患频仍的悲歌,又是湖乡富饶的写照。在这里剪纸艺术根生叶茂。其民俗剪纸可分为婚俗、丧俗、服饰、宅居装饰、岁时节令五类。
1、婚俗剪纸
自古人生重礼仪,对婚俗尤为重视。结婚被人们视为终身大事,剪纸在其中应用也最为广泛。结婚时,男方要举行告祖仪式(俗称行大礼),向列祖列宗禀告,祈求祖上保佑。在大堂八仙桌上摆10碗荤菜,每碗菜上覆盖红双喜字剪纸,再插柏树枝于菜碗之中,意即:松柏长青,祝夫妻百(柏)年合好,家庭百事顺遂。堂屋正中墙壁上悬挂巨幅夺目的鲜红双喜字,配以寓意吉祥和瑞庆图案的剪纸,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喜鹊登梅、金鱼闹莲、凤穿牡丹、连(莲)生贵子等等,分别贴于大门、洞房门及玻璃窗户上。此外,男方过礼的猪肉、鱼、酒等一切礼品上和女方陪嫁品上均盖有红喜字。还有衣箱封口和彩轿封门用的红喜花。
传说彩轿(又名花轿),古时候是不封门的。自从《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剧故事出台后,为防止类似事情发生,沔阳民间就兴起彩轿封门来。不仅贴喜花剪纸,还要上铜锁,以保新娘的绝对平安。新娘在娘家办嫁妆时,绣的垱枕、围裙、袜底、云肩、花鞋等绣品。都少不了剪纸花样的装饰。一般来说,绣花办嫁妆,姑娘们特别重视,因为它是姑娘们心灵手巧的见证。结婚新人入洞房后,亲友们特别是那些大嫂小姑在闹房时,要翻箱拿出新娘自作的绣品,评议欣赏,有如新娘举办的一次个人剪纸和刺绣展览,使参观者大饱眼福。2、丧俗剪纸
昔日,沔阳流行请道士为亡人做道场的陋俗,即为死人超度亡魂。道士身着法衣,手执引路幡,有节奏地摆动,口里念念有辞,扬言为死人招魂、引路。在道土的法衣上绣有寿字和浮云、莲花、万字格等花样;引路幡全系缕空的长条形素色纸剪贴而成,上有三角形纹样,下有二方连续花边及篦齿纹的垂须。中段有宝相花。妇女死后,家人要给她穿绣花鞋。鞋上绣一蟾一鹤,或者是双狗喝血。据说,只有如此。才能让死者顺利抵达阴曹地府。
3、服饰剪纸
俗话说三分人材,七分打扮,可见服饰之重要。沔阳人尤其是妇女、儿童在丰收之年特别重视服饰的美化,因此绣花用的花样需求量很大。据载,解放初期,全县卖花样的货郎就有一百几十人。剪纸内容丰富多彩,如老妪头带的勒子,脚穿的花鞋;中青年妇女用的围裙、绣花鞋、包被堂心、袜底、手帕;儿童的狮子帽、虎头鞋、长命锁、涎兜、香包(又称香囊)、绣花衣裤;青壮年男子的布草鞋、拖鞋、鞋垫、箍带等均有绣花。花样子多系祈福、添寿、发财、喜庆、爱情、多子、辟邪、消灾等吉祥内容,如富贵有余、多福多寿、松鹤延年、长命百岁、荷花鲤鱼、金玉连发、一本万利、百事如意、丹凤朝阳、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还有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羊(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合同春、七夕相会、八仙上寿、九路来财、十全齐美等。人们特别重视儿童服饰,花样品种甚多,如狮子帽、虎头鞋、荷花涎兜、五毒香包等,寓意希望孩子象狮于那样勇猛;象老虎那样虎虎有生气;象荷花那样出污泥而不染;愿五毒化为香包,叫长命锁保平安,让孩子长命百岁,足见慈母爱子之心。服饰绣花剪纸,根据着衣者的年龄、身份和用途不同而异。计有嫁衣、寿衣、婴儿服等,其表现手法趋于程式化、常见的花样有团花、角花、领花、胸花、袖口花、鞋头花、鞋边花、帽头花等。妇女们剪纸以技艺高超为荣,男家也以新媳妇的精巧刺绣和善长剪纸引以为骄傲。
4、宅居装饰剪纸
它是人民群众凭藉自我生活感受经验和对美的追求,创造出的朴素大方的民间剪纸艺术。剪纸在宅居装饰的运用,体现了民俗生活中平民百姓的审美心理。沔阳除窗花剪纸外,还有门帘花、门鼓花、帐檐花、帐飘花、垱枕花、顶棚花等等。5、岁时节令剪纸
每年春节,除旧布新,换上新的剪纸,其图案内容大都由吉祥词语或图案组成。常用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企盼,从而使其审美情趣得到满足。除了常见的“年年有余”、“四季平安”、“万事如意”、“鹿鹤同春”之外,亦在神柜四扇门上贴“福”、“禄”、“寿”、“喜”(或配以图案)。也有的在神柜两旁贴“福”、“寿”或“五福捧寿”剪纸。元宵节俗话说“年小月半大”,沔阳南部有吃“元宵”,北部有吃“团子”的风俗,最热闹的是赛花灯。彼时是剪纸艺人们大显身手的极好时机。花灯上多有剪纸吉祥图案,尤其是走马灯上,四季花鸟、各种人物故事,如刘海砍擦、八仙过海、文王访贤等,百看不厌。三月清明节俗称“踏青”,家家上祖坟。在坟上插吊钱(用白纸剪成镂空的长条形状,近似引路幡,中间剪有内方外圆的铜钱图案),表示对先辈亡人的怀念。在时人心目中,凡是坟上插有吊钱的,说明死者家里有后人,且讲孝心。否则即是后人无孝心或绝了后尘。民间曾流传道:“养儿不祭祖,犹如喂猪狗”。可以说,除文化革命时期之外,沔阳清明节祭祖一贯盛行。四月二十八城隍菩萨的生日。沔阳县城一带民众做城隍会。前面抬城隍菩萨游街,后面紧跟狮子、龙灯、高跷、采莲船以及各店铺扎出的“故事”人物和不戴面盔的“急脚子”。最引人注目的是“举天星”,即用一丈五尺长的竹竿,底部用棍捧扎成架子,以防止倾斜。竹竿顶部置一小座椅,上面坐有不足一岁的婴儿两名,穿古戏服装,扮演戏剧和“故事”角色等。多雇佣贫穷人家的小孩装扮,由人们抬着出游。坐在上面的婴儿穿的古戏服以及踩高跷的人物服装上均有绣花,采莲船及各种故事中均有剪纸图样。五月端阳节农历初五为小端阳,十五为大端阳,二十五为末端阳。民间有五月端阳,诸神下凡带来灾难,毒气大的传说,必须高度重视驱邪避灾,因此给孩子们额上擦雄黄,家里门角落竖艾草,煮棕子的锅里放蒜坨,以之解毒、消灾、去疾。还给孩子们胸前挂香包(囊)。香包上绣有五毒。意在以毒攻毒,可以抵御一切毒气。表达了家长愿孩子清吉平安的审美意识。鬼节七月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各家各户都要给亡人烧纸钱和“袱包”,“叫饭”。据说那些孤魂野鬼若无人管,就会在四乡害人。为保一方平安,那些有钱人家出钱,请道土做斋。煮稀饭泼洒在野外,供野鬼们吃。夜里,还要放路灯与河灯,将扎的纸船和蜡烛、纸钱在河边一起烧掉。“纸船明烛照天烧”,意即为孤魂野鬼照路,送他们回阴曹。道土穿的法衣上有绣花用的剪纸宝香花、万字格、寿字等图案;河灯、路灯,也是剪成荷花瓣形状,中间点的油灯;扎的纸船上也少不了剪纸花样。
8. 什么是食品雕刻
食品雕刻的历史 国在食品上加以雕刻,历史悠久,大约在春秋时已有。《管子》一书中曾提到“雕卵”,即在蛋上进行雕画,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食品雕刻。其技后世沿之,直至今天。至隋唐时,又在酥酪、鸡蛋、脂油上进行雕镂,装饰在饭的上面。宋代,席上雕刻食品成为风尚,所雕的为果品、姜、笋制成的蜜饯,造型为千姿百态的鸟兽虫鱼与亭台楼阁。虽然反映了贵族官僚生活豪奢,但也表现了当时厨师手艺的精妙。至清代乾、嘉年间,扬州席上,厨师雕有“西瓜灯”,专供欣赏,不供食用;北京中秋赏月时,往往雕西瓜为莲瓣;此外更有雕为冬瓜盅、西瓜盅者,瓜灯首推淮扬,冬瓜盅以广东为著名,瓜皮上雕有花纹,瓤内装有美味,赏瓜食馔,独具风味。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厨师高超的技艺与巧思,与工艺美术中的玉雕、石雕一样,是一门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至今被外国朋友赞誉为“中国厨师的绝技”和“东方饮食艺术的明珠”。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寒食......镂鸡子。”隋杜公瞻注:“古之豪家,食称画卵。今代犹染蓝茜杂色,仍加雕镂,递相饷遗,或置盘俎。《管子》曰:‘雕卵熟斩之。’斩,刻、削。唐韦巨源《食谱》:”玉露团“原注:”“雕酥”。又“御黄王母饭”原注:“遍镂卵脂盖饭面,装杂味。”宋林洪《山家清供.香圆杯》:“谢益斋不嗜酒......一日,书余琴罢,命左右剖香圆作二杯,刻以花,温上所赐酒以劝客,清芬霭然,使人觉金尊玉斝皆埃溘之矣。”香圆,也作香橼。宋孟元老《江京梦华录.七夕》:“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取西瓜,皮镂刻人物、花卉、虫、鱼之戏,谓之西瓜灯。”陶文台《江苏名馔古今谈》:“清代扬州有西瓜灯,在西瓜皮外镂刻若干花纹,作为筵席点缀,其瓤是掏去不食的。到了近代,扬州瓜刻瓜雕技艺有了发展,席上出现了瓜皮雕花、瓜内瓤馅的新品种(凡香瓜、冬瓜、西瓜均有之),作为一种特殊风味,进入名馔佳肴行列。西瓜皮外刻花,瓤内加什锦,又名玉果园,是在‘西瓜灯’的基础上创新的品种。”按:什锦,以糖水枇杷、梨、樱桃、菠萝、青梅、龙眼、莲子、橘子、青豆拌西瓜瓤丁组成。 食品雕刻的常用原料 品雕刻的常用原料有两大类,一类是质地细密、坚实脆嫩、色泽纯正的根、茎、叶、瓜、果等蔬菜;另一类是既能食用,又能供观赏的熟食食品,如蛋类制品。但最为常用的还是前一类。
现将常用的蔬菜品种的特性及用途介绍如下:
1、青萝卜:体形较大、质地脆嫩,适合刻制各种花卉,尽禽走兽 ,风景建筑等 ,是比较理想的雕刻原料。秋、冬、春三季均可使用。
2、胡萝卜、水萝卜、莴笋:这三种蔬菜体形较小 ,颜色各异,适合刻制各种小型的花、鸟、鱼、虫等。
3、红菜头:又称血疙瘩,由于色泽鲜红、体形近似圆形,因此适合雕刻各种花卉。
4、马铃薯、红薯:质地细腻、可以刻制花卉和人物。
5、白菜、圆葱:这两个品种的蔬菜用途较为狭窄,只能刻一些特定的花卉,如菊花、荷花等。
6、冬瓜、西瓜、南瓜、茭瓜、玉瓜、黄瓜:因为这些瓜其内部是带瓤的,可利用其外表的颜色、形态、刻制各种浮雕图案。如去其内瓤,还可作为盛器使用,如瓜盅和镂空刻制瓜灯,黄瓜等小型原料可以用来雕刻昆虫,可可以加工后起来装饰、点缀的作用。
7、红辣椒、青椒、香菜、芹菜、茄子、红樱桃,葱白、赤小豆:这些品种主要用来作雕刻作品的装饰。
2).选用食品雕刻原料的原则
在选择食品雕刻仪器的原料时,注意以下几条原则就可以了。
1、要根据雕刻作品的主题来进行选择,切不可无的放矢。
2、要根据季节来选择原料,因蔬菜原料的季节性很强。
3、选择的原料尤其是坚实部分必须是无缝瑕,纤维整齐、细密、份量重、颜色纯正。因为食品雕刻的作品,只有表面光洁,具有质感,才能使人们感受它的美。
3).食品雕刻的原料和成品,半成品的保管。
食品雕刻的原料和成品,由于受到自身质地和万分的限制,保管不当极易变质,既浪费原料又浪费时间,实为憾事,为了尽量延长其贮存和使用时间,现介绍几种贮藏方法。
1、原料的保存:瓜果类原料多产于气候炎热的夏秋两季,因此,宜将原料存放在空气湿润的阴凉处,这样可保持水分不至于蒸发。萝卜等产于秋季,用于冬天 ,宜存放在地窑中,上面覆盖一层0.3米多厚的砂土,以保持其水分,防止冰冻,可存放至春天。
2、半成品的保存:它的保存方法是把雕刻的半成品用湿布或塑料布包好,以防止水分蒸发,变色。尤其注意的是雕刻的半成品千万不要放入水中,因为此时放入水中浸泡,使其吸收过量水分而变脆,不宜下次雕刻。
3、成品的保存: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雕刻好的作品放入清凉的水中浸泡,或放少许白矾,以保持水的清洁,如发现水质变浑或有气泡需及时换水;另一种方法是低温保存方法,即将雕刻好的作品放入水中,移入冰箱或温库,以不结冰为好,使之长时间不褪色,质地不变,延长使用时间。 食品雕刻的类型及特点 食品雕刻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品种也多种多样,采用•的雕刻形式也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种。
一.整雕
整雕又叫立体雕刻,就是把雕刻原料刻制成立体的艺术形象,在雕刻技法上难度较大,要求也较高,其具有真实感和使用性强等特点。
二。浮雕
浮雕,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料的表面上,表现出画面的雕刻方法。又有阴纹浮雕和阳纹浮雕之分。阴纹浮雕是用“V”形刀,在原料表面插出“V”形的线条图案,此法在操作时较为方便;阳纹浮雕是将画面之外的多余部分刻掉,留有“凸”形,高于表面的图案。这种方法比较费力,但效果很好。另外,阳纹浮雕还可根据画面的设计要求,逐层推进,以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此法适合于刻制亭台楼阁、人物、风景等。具有半立体、半浮雕的特点,其难度和要求较大。
3.镂空
镂空,一般是在浮雕(形成)的基础上,将画面之外的多余部分刻透,以便更生动的表现出画面的图案。如,“西瓜灯”等。
4.模扣
模扣,在这里是指用不锈钢片或铜片弯制成的各种动物、植物等的外部轮廓的食品模型。使用时,可将雕刻原料切成厚片,用模型刀在原料上用力向下按压成型,再将原料一片片切开,或配菜,或点缀于盘边,若是熟制品,如:蛋糕、火腿等等可直接入菜,以供食用。
食品雕刻新手最好的练习用具是主刀,U型刀,插刀和白萝卜,水果拼盘时要注意填满盘子.镶边时镶嵌部分要小于整个盘子的 3分之1.
如果学好食品雕刻?
雕刻技术大多是厨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逐渐摸索积累起来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想学好这门技艺,一方面要加强雕刻刀法的训练;另一方面,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学习一些构图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掌握表达形象的能力,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使之精益求精,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门技艺,在工作中发挥其二.食品雕刻的原料及储存。 食品雕刻的运用及注意事项 1.食品雕刻在菜肴中的运用
雕刻作品的使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美化宴席,烘托气氛的造型艺术,而且在与菜肴的配合上更能表现出其独到之处。它能使一个精美的菜肴锦上添花,成为一个艺术佳品,又能和一些菜肴在寓意上达到和谐统一,令人赏心悦目,耐人寻味。
菜肴对雕刻作品的使用是有选择的,它是根据菜肴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来决定雕刻作品的形态和使用方法。
把食品雕刻用到凉菜上,一般是将雕刻的部分部件配以凉菜的原料,组成一个完整的造型,如“孔雀开屏”,孔雀的头是雕刻的,而身上的其它部位,如羽毛等,则是用黄瓜、火腿肠、酱牛舌、拌鸡丝、鹤钨蛋、辣白菜等荤素原料搭配而成的。使雕刻作品与菜肴原料浑然一体。
食品雕刻在热菜上运用,则要从菜肴的寓意、谐音、形状等几方面来考虑。如荷花鱼肚这个热菜,配以一对鸳鸯雕刻,则成了具有喜庆吉祥寓意的“鸳鸯戏荷”;再如扒熊掌配上一座老鹰雕刻,借其谐音,则成“英(鹰)雄③旬斗志”,顿时妙趣横生;从造型上构思,一盘浇汁鱼的盘边,配上一个手持鱼竿的渔童雕刻,即成“渔童垂钓”,使整个菜肴与雕刻作品产生谐调一致的效果。
在具体摆放时,凉菜与雕刻作品可以放得近一些,热菜与雕刻作品则要远一些,如在雕刻作品的周围用鲜黄瓜片、菜花等进行围边,既增加装饰效果,又不相互影响。
总之,食品雕刻应用灵活多变,不论是陪衬菜肴,美化台面,在造型上要求都很严格,这就要求我们厨师既要有美食家的风格,又具有艺术家的风彩,使食品雕刻真正成为烹任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食品雕刻前的注意事项
为了使雕刻出的作品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雕刻之前,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了解宴会形式。宴会的形式多种多样,简单的可分为“祝寿宴”、“庆功宴”、“聚会宴”、“家宴”,国际交往中的:‘国宴”,贸易往来的工作宴及大型酒会等等。
主要了解了宴会的形式,就可以刻制出与宴会形式相适应的雕刻作品,来烘托宴会气氛,如:“祝寿宴”可以刻制“松鹤长春”、“老寿星”等,“喜庆宴”刻制“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孔雀牡丹”等,“庆功宴”刻制“雄鹰展翅”、“骏马奔腾”等等。
(2)了解客人的风俗习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与国际问的交往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喜好,忌讳等等,以便因客而异,刻制出客人喜爱的作品。
(3)突出主题。为了避免雕刻作品的杂乱无章,在雕刻前应首先确定主题,构思出所要雕刻的作品的结构、比例(布局)等问题,确保主题突出,同时又要考虑到一些附加作品的陪衬作用,如“百鸟朝风”作品的“百鸟”,“孔雀牡丹”中的;‘牡丹花,等等。附加作品不要牵强附会,胡拼硬凑,以免画蛇添足,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精选原料与因材施艺,选料对雕刻作品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在选料时,不但要选择质优色美的原料,而且还要在原料的形体方面加以考虑,一般讲原料的形状与作品形象大体形态相近似,雕刻起来就比较顺利,另外对一些形状奇特的雕刻原料,应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能力,开阔视野,因材施艺,以便物尽其用,创作出新奇别致的艺术作品。
(5)注意卫生要求。由于食品雕刻与菜肴的配合十分接近,同时,又是宴会上菜前的“先行官”,因此,搞好食品雕刻的卫生措施显得特别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保持原料的清洁卫生、质地优良。不要使用变质或腐烂的原料,从而保证宴会的质量和客人的健康。
建议你去这里看看:http://ke..com/view/68590.html?wtp=tt
9. 七夕是放花灯还是放天灯
回答:
现代七夕节已变成情人节,放花灯或者放天灯都可以,没有习俗要求。专
古时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属,习俗是抓喜蛛,炸巧果,雕花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