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七夕
㈠ 关于七夕的那些唯美诗句,看看古人是怎么表
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 徐凝《七夕》
5. 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 —— 刘镇《柳梢青·七夕》
6. 半夜灯残鼠上檠。 ——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7. 忍记穿针亭榭,金鸭香寒,玉徽尘积。 —— 张埜《夺锦标·七夕》
8. 待付与、温柔醉乡。 —— 刘镇《柳梢青·七夕》
9.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 —— 顾太清《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
10. 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 —— 刘镇《柳梢青·七夕》
11. 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 —— 张埜《夺锦标·七夕》
12. 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 —— 张埜《夺锦标·七夕》
13. 天公定亦怜娇俊,念儿女,经年愁损。 —— 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14. 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 李商隐《壬申七夕》
15.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 李商隐《辛未七夕》
16.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 —— 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7.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18.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 李商隐《壬申七夕》
19.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 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20.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 李商隐《辛未七夕》
㈡ 《七夕》李商隐译文
壬申七夕
唐代: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①壬申:大中六年,时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诗写织女珍重佳期之意。
②何逊《七夕》诗:“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演。”
③心心句:一心等待七日早晨霞之升起。形容切盼佳期。宋若宪《催妆诗》:“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末?东方欲晓霞。”
④日薄:(七日)将晚时·日光渐淡。嫣:同蔫,蔫萎不鲜活。
⑤桂嫩:指初七夜新月半圆。
⑥古乐府《陇西行》:“天上仁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榆,星榆。天上群星罗列,如白偷林立。榆高星斜,谓斗转星移,银河影斜。
⑦卜肆:占卜的摊子。汉严君平卜旅于成都,日得百钱以自养,则闭肆下帘以授《老子》。见《汉书》王吉等传。《博物志·杂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乃乘槎而去。后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日:‘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太平御览》卷八引《集林》:“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槎:木筏
绣着鸾鸟的掌扇斜着撑开了,鸾扇估计是指古装戏里,皇帝出来时,身后由宫女左右打着的长柄圆扇,上面绣着凤与鸾。凤幄是指绣有凤凰的车蓬或曲柄黄伞一类遮阳的豪华工具。在校书郎的笔下,全是当时社会上名贵高级的行头,虽然他未必有机会享用,至少当时在朝中为官,这些帝王的豪华车配备设施,没少亲眼目睹。天上的喜鹊为牛郎织女双星驾桥回来了,天上尚且有此例,怎么样才能把人间的银河两隔没有希望见面的有情人,换来一年一度的相逢呢?看是反问,用商量的语气,其实仍然是寄托了作者无尽的思念之情!
㈢ 关于七夕节古诗
关于七夕节古诗:
《秋夕》
唐 ·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 ·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乞巧》
唐 ·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迢迢牵牛星》
汉 ·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唐 · 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行香子·七夕》
宋 ·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西江月·新秋写兴》
宋 · 刘辰翁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鹊桥仙·七夕》
宋 · 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鹊桥仙·七夕》
宋 ·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七夕》
唐 · 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唐 ·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辛未七夕》
唐 ·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
唐 · 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宋 · 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
宋 ·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宋 · 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宋 · 吴文英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匆匆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萍聚。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绿水暂如许。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扁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裳
《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清 · 顾贞观
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 天公定亦怜娇俊,念儿女,经年愁损。早收回、溽暑换清商,翻借作,兰秋重闰。
《荔枝香近·七夕》
宋 · 吴文英
睡轻时闻,晚鹊噪庭树。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 秋鬓改,妒月姊、长眉妩。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泪湿沙边凝伫。
《鹊桥仙·月胧星淡》
宋 · 谢薖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 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 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
㈣ 李商隐的《壬申七夕》中“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来风小只能听自见她的佩玉声响,接近太阳也不能晒蔫她这朵鲜花。
㈤ 李商隐七夕的译文
《七夕》【唐】李商隐
原文:
鸾扇斜分凤幄开,
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
换得年回年一度来。
译文答:
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
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
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朝河南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人唐朝著名诗人。他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这首《七夕》是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
㈥ 七夕节诗句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迢迢牵牛星 (梁)萧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首诗传说是唐朝的一个六岁的小孩,林杰写的,在一些地方广为传诵,七夕望月之时往往吟哦。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七夕(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同赋山居七夕(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七夕歌(唐)刘言史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
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七夕(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七夕偶题(唐)李商隐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壬申七夕(唐)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寄张氏兄弟(唐)李郢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
七夕(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七夕(唐)刘威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
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
七夕二首(唐)刘禹锡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七夕诗(唐)卢纶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
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
七夕诗(唐)卢纶
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
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回想敛馀眷,人天俱是愁。
七夕(唐)卢殷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
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
七夕(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七夕(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七夕醉答君东(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我最喜欢秦观的那首
㈦ 关于七夕的古诗有哪些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林杰《乞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杜牧《秋夕》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 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林杰《乞巧》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李商隐《马嵬·其二》
喜鹊桥成催凤驾。 —— 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 徐凝《七夕》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 徐凝《七夕》
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 李商隐《壬申七夕》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 李商隐《辛未七夕》
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 ——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 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 孟浩然《他乡七夕》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 李贺《七夕》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 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 李贺《七夕》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 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 —— 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 李商隐《辛未七夕》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 —— 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 李商隐《壬申七夕》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 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 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㈧ 求李商隐的七夕原文
唐代李商隐《七夕》原文: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翻译为:
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注释:
1、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牛郎和织女这天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
2、鸾(luán)扇:上面绣有凤凰图案的掌扇。鸾,凤凰一类的鸟。扇,指掌扇,古时模仿雉尾而制成的长柄扇,用于坐车上,以敝日挡尘。
3、凤幄(wò):闺中的帐幕;绣有凤凰图案的车帐。
4、星桥:鹊桥,传说七夕这日天下的喜鹊都飞往天河,为牛郎和织女相会搭桥。
5、争将:怎把。
6、无期别:死别;无期重逢的离别。
(8)壬申七夕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文学赏析:
此诗前二句写诗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织女已经过河,并且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乌鹊完成填河铺桥的任务之后,全都撤回去了。
诗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唯有自己独留人间,再也无法与她相会,于是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
其中,第三句的“争将”一词写出与亡妻天人阻隔、阴阳渺茫的极致哀叹,显现人间死别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会,明显地表达出悼亡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从天上想到地下,从牛郎织女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怀,诗意在诗人的想象中奔驰,充分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有《李义山诗集》。
㈨ 求李商隐的壬申七夕中“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一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清风夜静,唯有玉佩的响声,日光微弱点吧,不要晒枯了艳丽的鲜花。
出自专:(唐)李商隐《壬属申七夕 》
原文: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译文:难得等到七夕她已驾着七香车。刚刚两心相会又忧无情的晓霞。
清风夜静,唯有玉佩的响声,日光微弱点吧,不要晒枯了艳丽的鲜花。
月中的嫩桂,它把馨香传得更远更远。星间的高榆给人间送来舒适的影斜。
她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因妒成都卜肆中有人能识别灵筏。
壬申:大中六年,时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
七香车:用多种香料涂饰的车。《太平御览·魏武帝与杨彪书》:“今赐足下画轮四望通幢七香车二乘。”
日薄:(七日)将晚时·日光渐淡。
嫣(yān):同蔫,蔫萎不鲜活。
桂嫩:指初七夜新月半圆。
榆:白榆。星名。《乐府诗集·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 卜肆(sì):占卜的摊子。
槎(chá):木筏。
㈩ 形容七夕诗句
鹊桥仙来·纤云弄巧
秦观
纤云弄巧自,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壬申七夕
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凤栖梧·甲辰七夕
吴文英
开过南枝花满院。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高树数声蝉送晚。归家梦向斜阳断。
夜色银河情一片。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陈迹晓风吹雾散。鹤钩空带蛛丝卷。
鹊桥仙·碧梧初出
严蕊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
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七夕曲
王建
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抛梭振镊动明珰,为有秋期眠不足。
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
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