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之夜相会
1. 七夕之夜表示什么
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
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内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2006年5月20日,容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七夕之夜相会扩展阅读
七夕节的乞巧习俗,始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
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2. 中国传统七夕之夜,,什么意思是
中国的七夕之夜是指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的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在每年七月初七的这个夜晚,天上织女与牛郎会在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在这一天晚上都会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相传在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来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七夕节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七夕的传统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扩展材料:
节日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
道德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此日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
3. 七夕之夜是什么意思
七夕之夜指的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晚上。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民间传说
相传,织女是玉帝与瑶姬的女儿,她在见到牵牛后,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便私订终身,但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恋爱的。于是,王母娘娘便将牵牛贬到了人间,并惩罚织女不停地织云锦。
织女坐在织机旁常常泪流满面,但她还是会尽心织好云锦,为的就是博得王母娘娘大发慈悲,让牵牛早日返回天庭。某日,几个仙女见织女整日苦闷,便恳求王母娘娘让她们一起去人间的碧莲池一游。王母娘娘心情正好,便应允了她们。
话说牵牛被贬到凡间后,生在了一个农民家中,取名“牛郎”。由于父母早逝,哥哥和嫂子待牛郎非常刻薄,于是牛郎便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一同生活。殊不知,这头老牛就是当年为牵牛求情,被王母娘娘贬到人间的金牛星。
一天,老牛突然对牛郎说:“你今天去碧莲池一趟,那边有几个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仙衣藏起来,红色仙衣的主人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会说话,知道它是个神物,便照着老牛的话做了。那件红色仙衣的主人正是织女,虽然牛郎已经记不起织女,但织女认出了他就是牵牛。
于是,织女答应了牛郎的求婚,两人结为夫妇,开始了幸福的生活。不久,他们还生下了一儿一女。可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速派天兵天将将织女捉回天庭。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回来的牛郎告诉她说:“老牛死了,它说让我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可以披着它飞上天。”织女听后,自然明白老牛的意思,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埋葬了老牛。
就在这时,刮来一阵大风,织女被天兵天将带走了。牛郎见状,便赶紧披上老牛的皮,桃上一对箩筐,箩筐里坐着他们的一对儿女。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正好赶来。她见状,便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在牛郎和织女中间一划,顿时,一条波涛滚滚的天河横在了牛郎和织女中间。
牛郎带着两个孩子在天河这边哭,织女在天河的另一边望着夫君和儿女也哭得声嘶力竭。王母娘娘也被这场面感动,便让牛郎和两个孩子留在了天上,只准每年的七月七日让他们在鹊桥相会。
现在,我们在秋夜天空的繁星中,还可以看到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明亮的星星,这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在牵牛星的两边还有两颗小星星,这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
(3)七夕之夜相会扩展阅读
应节食品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一个“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独特之处,表达出了人们追求心灵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
巧果: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七夕晚上人们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围坐,品尝做“巧果”人的手艺。
现在这种习俗在许多地方都已经不流传了,“乞巧果子”这种传统食品,也演变成多种花色糕点。 巧果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酥糖:在我国一些地方的糕点铺,这一天还要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民间认为,吃了这种“酥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巧巧饭:在我国山东,这一天要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瓜果: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七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牛郎织女
4. 一年一度的乞巧节又到了,这天夜里,人们抬头仰望碧蓝的天空,似乎看到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
七夕,是立秋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夏意未褪,秋情却也暗生。七夕,作为古老国度的情人节,更有着和别的节日不同的意义。据传这一天,是分隔两地的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聚少离多,久别重逢,短短一聚,心头有多少滋味?而七夕节还有一个名字:乞巧节。人间的女子拜于星月下,祈求自己心灵手巧,家庭圆满,充满了无尽的憧憬和希望。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唐·孟郊《七夕河边织女星》
河那边是织女星,河这边是牵牛星。银河水如此清浅,奈何渡不得,只能遥遥相望而已。到了七夕之夜,天上的织女星与牛郎星分外明亮,成为浩瀚星河中最璀璨的两颗,惊艳了世人。
七夕之夜,秋意渐生,清凉怡人,不论做点什么么,都分外惬意。
银烛秋光冷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元·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烛光闪烁,秋夜里的屏风也似乎冷清了,碧蓝无尘的天空,凉亭里一派静谧凉爽。拿丝线穿引着绣花针,金鼎里焚烧着龙涎香。欢喜地庆祝七夕节,斜卧在院子里,看天上的牛郎织女星,不知不觉,月儿已经转过梧桐树,地面是婆娑的清影。但诗人完全没有歇息的意思,如此良宵,让人流连啊。
七夕节这一天,女子们忙着乞巧,忙得不亦乐乎,热闹又欢喜。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林杰《乞巧》
七夕夜里,大家在户外望着碧空,讲起古老的传说,牛郎和织女将渡过星河相聚。家家户户一边乞巧,一边拜向明亮的秋月,女子们穿了无数的红色丝线,喜庆得很。
七夕节,充满了温情,也充满了快乐。家人在一起,也是一个团聚的日子。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唐·权德舆《七夕》
今天云彩相连,鹊鸟搭成了长桥,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终得一见。而人间却是一片热闹之景,家人争相着打开梳妆镜,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又在月儿下穿针引线,对着碧宵拜求,如此的欢聚,让人沉醉。
七夕之夜,更是女儿们的狂欢,迟迟不肯结束。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日试寻看。
——唐·祖咏《七夕闺女求天女》
女儿拜求天上的织女,已经夜深了,却意犹未尽。庭院中铺开摆满物品的桌子,小心地捧出金盘。对着月亮穿针倒容易,但在风里整理丝线却有些困难了。也不知道谁会得到“巧”呢?只有明天,打开装“喜蛛”的盆子,看谁的丝网最密了。为了乞巧,姑娘们连觉都顾不上睡了呢。
但也不是每个人的七夕节都这样热闹欢喜,总有人是孤单的,伤感的。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烛光映照着秋天的画屏,显得分外清冷,宫女拿着罗扇扑倒萤火虫。夜色如水,而皇宫的石阶也清凉如冷水。宫女不再扑萤火虫了,她静静地坐在那里,望着天上的牛郎织女星。她的表情是怎样的呢?她会想起什么呢?在她静默的时候,空气也像停滞了,被浓浓的孤独感笼罩着。牛郎织女相距遥远,却还能见面,而她在深宫之中,又会有怎样的将来呢?
七夕,既已入秋,又是双星相会的日子,却也容易引起世人的感慨。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唐·白居易《七夕》
烟云散尽,长空一片晴明,月光淡淡,千万年来,每天秋天这个时候,星河都是一样的。诗人却又勾起了伤心往事,从前有多少相见的欢情与离别的愁恨,都涌上了心头,每一年到了七夕之夜,就让人分外伤感。秋日星河年年同,可是记忆中的那个人,那段时光,一去再也回不来了。
离别中的人,每逢佳节,更添惆怅之情。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七夕》
诗人望向碧空,仙鹊在茫茫星河上搭起了鹊桥,织女佩环叮咚,缓缓过桥来。他们分离已久,却终能一聚。而我与心上人已分开了一年又一年,无缘再会。惆怅地举头相望,感叹自己还不如天上的星星。
分别,令天上的织女哭泣了千年,一年一度的相见,并不能冲淡素日的思念和辛酸。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汉·佚名《迢迢牵牛星》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纤纤素手,摆布着织机织布。一整天也织不好一匹布,眼泪却止不住地流着。银河看上去又清又浅,好像也没有隔得很远,可就因为这一条河流,他们只能深情凝视,可望却不可及,也没法交谈,互诉心声。
天上如此,人间亦是摆脱不了爱恨别离。七夕节让相聚的人欢喜,却也让分离的人触景伤情。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宋·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草丛里响起了蟋蟀的鸣叫,惊落了枝头的梧桐叶。人间天上,正是愁浓时候。天上云为阶,月光作地,牛郎织女,被重重关锁阻隔,不得相见。就像是浮槎,飘来荡去,无可依托。幸好有鹊儿驾桥,一年一次相聚,有多少的离情别恨,恐怕也难以说尽吧!看这天色,阴晴不定,一会儿晴,一会儿又落雨,一会儿又吹风,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团聚啊?诗人为天上的牛郎织女担忧发愁,更是为自身而伤感。
虽然牛郎织女一年只见一次面,然而在不同的人看来,却也有不一样的感受。有人伤情,也有人却乐观豁达,不在乎眼下的别离。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薄的云彩弄出各种的形状,空中流星带着幽恨,银河虽遥远却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节里相会,就胜过世间无数的貌合神离的夫妻。互诉衷肠,柔情似水,相会如梦似幻,不忍去看鹊桥归路。其实,只要两情长久,心意坚定,又何必在乎朝朝暮暮的相守呢?这首词,跳出传统七夕诗词的愁情别怨,让人耳目一新,更让人看到希望。
从古至今,七夕来时,天上星相聚,世间起情思。若有情人能相守,是幸事,要好好珍惜,若分离两地,也并不要紧,不必悲愁和徘徊。尤其是在通讯,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再远的距离也不再是距离,只要心在一起,前行的方向一致,一时的离别真的没关系,只会让一段感情更坚定,也更深刻。无论人间天上,还是天涯海角,愿有情人共度七夕。
-作者-
禾雨,喜欢诗词的女子,在四季中寻找一个个美丽的细节,愿时光留下温暖的记忆。
5. 七夕之夜,牛郎织女是否鹊桥相会。求大神帮助
传说是会的,可是实际怎么样就不知道了。不过这个传说是很凄美的,在下转载一下这个故事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别称“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6. 七夕之夜是什么意思
七夕之夜指的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这一日女子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七夕节的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与女红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七夕之夜相会扩展阅读:
七夕节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
有一天他遇到一头生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
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
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
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
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
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七夕节
7. 七夕之夜什么意思
七夕之夜指的是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在农历七月初七,是内历史悠久的中国容传统节日。中国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古俗在这天晚上,中国女孩们要穿针乞巧。鹊桥相会歌颂了中国劳动人民忠贞不渝的爱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7)七夕之夜相会扩展阅读:
1、古人对一年一度的乞巧习俗十分重视。在七夕夜晚,年轻的姑娘、妇女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2、在古代,七夕的确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这一日女子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儿节”的称谓。女性欢天喜地竞技娱乐的日子,男子也凑个热闹在一旁欣赏,男女定情只是“女儿节”盛会中的副产品。
参考资料:网络-七夕
8. 散文:七夕之夜,鹊桥相会
星空为证会银河, 伫望经年隔浪波。相拥轻沾云鬓泪, 鹊桥舒袖舞婆娑。
深邃美丽的七夕之夜,满天星星竞相闪烁。
浩瀚无边的宇宙,那长长的银河。
一泻而穿越万千光年,横亘太空。永恒地闪烁着她那纯洁而璀璨的珠光。
牛郎织女隔着银河,遥遥相望。
怀着永远的渴望,怀着无限的期盼。
透过幽暗而透明的夜色,透过幽远而望不到边的夜空。
无尽的离愁渗在夜的柔波中,一起流淌。
涌入银河永恒的波浪;流入时间的长河,滚滚而去。
银河之上, 满目苍夷。织女绣云锦,牛郎河西盼。鹊桥河面架,七夕会鹊桥。月阴晴圆缺,愿爱长相依。一生的等待,几世的缘分。 都化作了滴滴晶莹的雨滴,洒下凡间,留给世人无限遐想。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的这首《鹊桥仙》,道出的是只要两情忠贞不渝长久,又何必在乎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唐朝的杜牧也写过一首七夕的诗,那是人间的相思: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诗中写出的一个女子羞涩思念的生活和清凉的情境。
冷如秋,凉如水,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那种哀怨与期望,不管是时空割据,还是心间疏离,都会让人觉得多情自古伤离别的黯然伤感。
世间的女子大多不愿选择做织女,世间的男子又何尝愿意选择做牛郎?
谁愿意在人间烟火里,用一年的相思,换来一天的相聚?
如果让我来选择,我更想做那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你若前来,我就月移影动,掬一捧素月还你多情;你若夜来,我就风拂袂飘,送一缕清风沁你心脾。
因为,我只向往在一起的日子,愿意把最美好融化沉甸甸的乡愁。
春暖花开、流金岁月、丹桂飘香、银装素裹。
每一个季节都会相陪。一路芬芳,一路静好;一路似锦,一路浅唱。
再大的风和雨;再多的荆棘。若彼此相伴,一切都无所畏惧。
如此,真好!
狠心王母爱心牵,天上人间各一边。
争奈此情悲戚戚,鹊桥相会泪涟涟。
七夕银河搭鹊桥,万千喜鹊路迢迢。飞来只为传心语,却是无语累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