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窑湾七夕

窑湾七夕

发布时间: 2023-05-16 09:14:01

『壹』 中国有哪些著名特产

中国著名特产有:四川大熊猫、北京烤鸭、皖南京剧、涪陵榨菜、广东白斩鸡、天津狗不理包子、泰安赤鳞鱼、北京景泰蓝、新疆田美玉等等。

1、北京烤鸭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广东白斩鸡

白斩鸡又叫白切鸡,是一道中华民族特色菜肴,起源于广东,在南方菜系中普遍存在,以粤菜的白斩鸡最知名。形状美观,皮黄肉白,肥嫩鲜美,滋味异常鲜美,十分可口。2018年9月,被评为“中国菜”之上海十大经典名菜。

『贰』 中秋吃鸭子毛豆芋艿是哪里

中秋吃鸭子毛豆芋艿是哪里

中秋吃鸭子毛豆芋艿是哪里,不同的地掘旁方有不同的习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佳节,除了我们熟悉的吃月饼以外,有的地方也有吃鸭子芋艿等食物,那么中秋吃鸭子毛豆芋艿是哪里呢?

中秋吃鸭子毛豆芋艿是哪里1

江浙一带中秋节有吃鸭子毛豆芋艿的习俗,农历八月正好是芋艿上市时节,而且江南方言念芋艿谐音“运来”。所以,中秋吃鸭子毛豆芋艿,不仅一享口福,而且表示好运连连。

鸭子,在干燥的秋季吃鸭子,也是对身体颇有裨益。毛豆,又称“毛豆荚”,“荚”音谐“吉”,表示吉祥如意。

秋分曾是中秋节,欢聚同食庆丰收

民间故事中,关于中秋流传最广的就是嫦娥奔月,许多人认为中秋节就是源自这个上古神话传说。的确,中秋节的习俗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起源却比神话更早——源自古代人民日常对天象的崇拜。

越是不了解的东西越神秘,越神秘的东西越容易被赋予想象中的神力和崇拜。

古代,大家认为最神秘的东西就是天象,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就是先民最早的崇拜对象,我国许多传统节日都与之相关,比如七夕节、中秋节等。

“中秋一词,最早在《周礼》中出现,唐代就已经有很多相关诗词,宋代以后日渐盛行,成为了我国阖家团圆,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北京博物馆学会非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彩萍老师介绍,中秋节,顾名思义,是仲秋之中的节日。农历八月是秋天的第二个月,也被称作仲秋。最早的中秋节就在八月,但不是八月十五,而是秋分。

在古代,农耕顺应四季,只有秋天是物产最丰富的丰收季节。

秋分时节,瓜果成熟,五谷丰收,大家选在这个时候相聚,摆上一桌瓜果,做上一锅新粮做的饭,先祭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再欢聚同食以庆丰收。因为有着祭月的习俗,所以秋分这天也被称作祭月节。

中秋吃鸭子毛豆芋艿是哪里2

在上海、江浙等地方在中秋节有吃芋艿的习惯,农历八月中旬正好是芋艿上市的季节,而且在江浙一带,芋艿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艿,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吃毛豆的说法更为趣,有一种说法是在江浙一带,毛豆被称作毛豆荚,而荚谐音“佳”、“吉”等字,因此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多年从事民俗学研究的上海市民俗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则认为,豆荚里排列整齐的豆子象征着“兄弟姐妹团结一致”,更体现了中秋佳节团圆的意蕴。

除了芋艿和毛豆,爱吃的江南人还喜欢的应季食物有菱角(据说吃菱角能让孩子聪明伶俐)、鸡头米、莲藕(据说藕谐音“偶”,具有成双成对,期盼美好爱情的昌岩寓意)、石榴(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寓意)、南瓜等等。在苏州地区,中秋的桂花也是一道好佐料,有桂花茶、桂花糖、桂花糕、桂花糯米藕、桂花糖芋艿。

江浙一带中秋习俗

走月

走月是江浙一带的赏月习俗,走月除了寓意美好团圆外,还有一种寓意,这种寓意的主要来源于旧时南京人,相传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码头有座“涧子桥”,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则来此往桥下摔瓦罐,据说能使妻子怀孕。久而久之,这座桥也讹称“见子桥”。

放燃宝塔灯

烧宝塔灯习俗的来源于唐玄宗对大明寺栖灵塔的喜爱。相传有一次玄宗皇帝微服出巡到了扬州,看到扬州大明寺的栖灵塔,外形独特、设计巧妙,玄宗甚是喜爱。于是,每逢到了中秋佳节,皇宫里到处供奉扬州栖灵宝塔灯。

后来,扬州人为了迎合皇上的喜爱以及表达对故乡的自豪感,年年到了中秋节,家家户户都去购买宝塔灯去敬月,并把它作为中秋夜的吉祥物。从此,点宝耐散御塔灯敬月便成了扬州城里的风俗习惯,一直流传下来。点宝塔灯敬月,是扬州人独有的风俗习惯,塔灯用纸扎成,也有用琉璃做的。

烧天香

烧天香的习俗由来已久,人们祈求幸福美满,安宁顺利。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由来,只是从小每年都这么经历着,这蕴藏着多少人的美好回忆,这不也是人们烧天香祈求之一吗?烧天香在很多地方都很流行,如无锡人过中秋是有一套完整的习俗规矩的:早晨起来,要吃糖芋头,放上红糖和桂花,甜糯香滑,美味极了。晚上,一家人要尽可能团聚在一起吃“八月半夜饭”以及在天井或院子里“烧天香”拜月亮、斋月宫。

江浙一带有烧斗香祀月的习俗,也称“点天香”、“烧天香”或“上天香”。斗香是一种大香斗,四方,上大下小,形似量斗,因在香上加糊纸斗,故称“斗香”。

在中秋之夜,于香屑或沙土,上插香,有的还插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或者在其四周糊纱绢,绘有月宫亭台楼阁或写有“月圆人寿”之类的剪纸金字。香斗中央竖起一炷高香,上粗下细,二尺来高,正面糊有纸糊牌坊,飞檐翘角,金光闪耀,牌坊两侧缀以楹联匾额,还插有彩色旌旗等装饰放在庭院里的供桌上,可连续烧几个时辰。

老人们说,“烧天香”的目的是祈求月里嫦娥赐给人间太平安宁,保佑亲人永不分离。所以,烧天香也是一种比较讲究的祭祀,因此也有一些事项要注意。在无锡地区一般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基本都是妇女儿童拜月。烧天香后,大人就将月饼、干果分给孩子吃,一些顽皮的孩子还会从村头跑到村尾,向邻居讨些自家没有的果品尝尝。

中秋吃鸭子毛豆芋艿是哪里3

芋艿的功效与作用

1、芋艿的药性

中医认为芋艿是一种味甘,味辛、性平的一种食物,还有点小毒。

2、芋艿的功效

(1)芋艿有消炎镇痛的作用

(2)同时芋艿也有很不鐕 的补气益肾的作有

(3)芋艿可以用来治疗胃痛和痢疾

(4)芋艿可以用来治疗慢性肾炎

(5)芋艿的营养也很丰富的,芋艿含有大量的醣类和膳食纤维,芋艿还大量的.维生素B群,还有很多矿物质元素如钾、钙、锌等,芋艿有很强的益胃和宽肠的作用,芋艿的通便效果特别好

(6)芋艿很强的解毒作用,可以消除肿痛,可以化痰。芋艿对于美容养颜和乌黑头发是有好处的。

(7)芋艿可以保护牙齿,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芋艿是很不错的抗癌物质。

3、芋艿的食用禁忌

敏性体质者最好不可吃芋艿,一些小儿食滞或者是胃纳欠佳的禁吃芋艿,同进芋艿对于糖尿病患者也没好处,有;同时食滞胃痛的和肠胃湿热者忌食芋头。

芋艿也叫芋头,是一种多年生块茎植物,多生长在水中,它的叶子和根在收取以后都能供人类食用。不过平时人们食用芋艿多以食用它的根茎为主,就它肉质细嫩,能为人体补充丰富营养也能减肥瘦身,预防肥胖。下面是对芋艿功效的具体介绍,能让大家知道它的具体功效也能让大家对它的营养价值多一些了解。

芋艿的功效与作用

1、提高人体免疫力

增强人体免疫力是芋艿这种食材的重要功效,它不单能促进人体内免疫细胞再生,并能增强人体内免疫球蛋白的活性,而且还能阻止放疗化疗等有害物质对人体产生伤害,经常食用可以维持人体免疫系统健康。

2、解毒防癌

芋艿中含有天然的防癌成分,这种食材中含有的黏液蛋白在进入人体以后能转化成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并能提高人体的解毒功能,人们食用它以后,不单能促进人体内有毒物质代谢,并能阻止人体细胞癌变,降低癌症发病率。

3、补中益气

芋艿还是一种能补中益气的食材,它含有的黏液皂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在被人体吸收以后,都能增强人体各器官功能,并能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同时,它也能预防人体因缺少某些维生素而出现疾病,对人类的中气下陷体质虚弱以及中气不足等症都有明显调理作用。

芋艿的营养价值

1、芋艿还有大量粘液蛋白,这种物质对维持人体健康有极大好处,它不单能促进人体内免疫球蛋白再生,并能增强人体的解毒能力,是芋艿能预防癌症的重要原因。

2、芋艿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铁和钾以及镁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它还含有一些叶酸和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b和皂苷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被人体吸收以后能提高身体各器官功能,经常食用能让人体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叁』 沔阳雕花剪纸的历史溯源

沔阳剪纸”在海内外小有名气,剪纸雕花在这块土地上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代。 其历史的悠久,从越舟湖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磨制石铲上的穿孔和陶器上的刻纹来看,不难找到剪纸镂空与雕刻工艺的渊源。犹有关于剪纸历史的传说,在仙桃剪纸老艺人中更是代代相传。凯乱
沔阳雕花剪纸艺人历尊“西陵圣母”,为雕花与刺绣的始祖。相传轩辕黄帝的正妃嫘祖,是远古时代宜昌西陵氏部落中的一位勤劳、聪慧、俊俏的姑娘。她不仅协助轩辕黄帝完成了统一华夏大业,而且发明了植桑养蚕(被后世尊为“蚕神”)、织绸制衣,还发明了剪影绣花。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嫘祖野游,坐在一棵大树下歇凉,她忽然发现,树上花、叶的影子落在自己的鞋头上很美。于是令随从拿来绸巾和木炭条,将花和叶的影子轮廓勾画出来。回宫后,制成花样子,绣花于鞋头。得到轩辕黄帝和大臣们的赞美。绣花鞋经嫘祖一穿,宫娥彩女都学着剪影绣花。这便是中国剪纸工艺之始。此后,剪纸从宫内到民间,流行于荆楚大地,乃至全国。特别是汉代造纸术问世之后,剪纸日趋繁盛,沿传至今。
沔阳属荆楚地区,民间剪纸源远流长,早在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即有记载,荆楚人于正月初七“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或戴之头鬓。”唐李商隐《人日》诗也有“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 之说。 无论,“ 镂金”、“剪彩”,皆 “剪纸”之工艺也,早就在民间流传,与荆风楚俗结下了不解之缘。
仙桃市(原沔阳县),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位于长江、汉水之间。地理坐标为东径112°55′-113°49′,北纬30°04′-30°32′之间,东接武汉,西连荆州,南临长江,北依汉水。县境东西两端最大横距7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5公里,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全境无山,亦无丘陵,膏原腴野,一马平川。江河纵横环绕,湖泊星罗棋布。汉江流于北,东荆河绕于南。全境平均海拔27.5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沿河高,滨湖低,地形为东西宽、南北窄,状如飞翔彩蝶。全市辖15个镇、10个农林牧渔场、3个街道办事处,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总人口148万。全市除5000人为回族等6个少数民族外,余皆汉族。 仙桃市是古云梦泽腹地,境内有旱田地区、水田地区和旱水插花地区。旱田地区一般田少人多,穷人无田地多以各种手艺谋生,其中从事学雕花剪纸卖花者众。所以,仙桃“剪纸之乡”一般在旱田地区,而祖传几代和一家多人从艺的“剪纸之家”、“剪纸世家”又在“剪纸之乡”居多,这是沔阳民间雕花剪纸艺人之所以较多而集中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因素。仙桃的过去,十年淹九水,加上战乱频繁,历史文化典籍,保留下来的几乎为零。除了清朝的几幅剪纸和民国年间的花样子之外,再难觅寻仙桃剪纸的历史踪迹。
解放前,沔阳县主要是传统剪纸:一是用手剪花样子和喜字,随剪随用;二是雕刻出售的花样子。全县有走街串乡卖花样子的货郎二三百人,尤其是长埫口镇的新口、石剅湾、庄屋、曾台、周邦、集木、何坝、方陈、沙湾、陈桥、马滩;下查埠的林场、赵河;沙嘴的许家台;龙华山的杂巴湾、打字号和彭场镇的窑湾以及城区街道等。特别是新口、窑湾和石剅湾等村,约有半数村民雕刻剪纸和卖花样子,他们雕刻花样子一次可刻二三十层,甚至更多,多是自产自销。有的远销湖北、湖南、云南等地,赖以养家糊口。那些艺人较多的乡村,常被誉为“剪纸之乡”。
清朝中叶,长埫口庄屋的杨保清师傅技艺高超,徒子徒孙遍及天(门)汉(川)沔(阳)三县,被艺人拥为天汉沔花样同业公会会长。全县的艺人把嫘祖敬奉为剪纸的鼻祖,尊称为“西陵圣母”。每年中秋节聚会参拜,并交流剪纸技艺、互换花样新作、订立行规、统一价格,还吃祭祀酒。在艺人的传播下,沔阳农村剪纸绣花蔚然成风。不少乡村把妇女擅长剪纸绣花视为心灵手巧的标志;男家也以新媳妇的精巧刺绣和善长剪纸而骄傲。剪纸花样,一般用于鞋、帽、枕头、云肩、肚兜、箍带、领边、裤边、袖头、鞋垫、帐飘、帐帘、门帘、坛口和嫁娶中的衣箱封口、彩轿封门等。剪纸多为寓意吉祥和瑞庆图案,如喜慧毕鹊登梅、龙凤呈样、鸳鸯戏水、金鱼闹莲、鹿鹤同春、前孙芹莲笙贵子、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等等。还有以数序表现的,如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羊(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合同春、七夕相会、八仙上寿、九路来财、十全齐美等。有的剪纸颇具时代特色,如反映封建社会的状元、榜眼、探花“打马游街”,“渔樵耕读”;辛亥革命时期的“推翻帝制”,“三民主义”等。新中国成立后,艺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双百”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县文化馆美术干部陈由明根据党的政策,鼓励艺人们推陈出新,大胆创作,出现了一批赞美新生活的花样,如垱枕花样有“土地改革”、“翻身作主”、“婚姻自由”、“尊婆爱媳”、“生产模范”、“共同富裕”、“厉行节约”、“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等,这些剪纸富有新的生命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仙桃剪纸的一次大变革。

热点内容
花语程行花小楼的家 发布:2025-04-29 17:36:08 浏览:305
七夕明月光 发布:2025-04-29 17:24:27 浏览:753
每一朵乌云都镶有银边阅读 发布:2025-04-29 17:22:47 浏览:109
做立体纸盆栽 发布:2025-04-29 17:16:53 浏览:490
玫瑰红酒钻石 发布:2025-04-29 17:15:07 浏览:133
鲜花和小太阳 发布:2025-04-29 17:14:55 浏览:832
七夕晒首饰 发布:2025-04-29 17:08:53 浏览:155
时来运转花卉图片 发布:2025-04-29 16:50:05 浏览:669
兰花千秋 发布:2025-04-29 16:19:05 浏览:693
绿植易放在家里哪个方向 发布:2025-04-29 16:07:59 浏览: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