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冤魂
Ⅰ 七夕的日期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液祥码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宴态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而农历七月十四是盂兰节(鬼节)原意是敬贺和感恩的意思,最起源是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佛经《枷蓝经》中有这段记载:佛祖座下神通力最强的弟子,木莲,他的母亲生前作恶太多,死后堕入阿鼻无间地狱,受无间苦。木莲虽然神通力最强,却始终要看着母亲受苦,无能为力,便求助佛祖。佛祖指示要在七月十五这一天,让木莲宴请十方僧侣斋食,等十方僧侣为木莲的母亲诵经超度,也为骚扰木莲母亲的冤魂超度,让木莲母亲可以得到安宁。因为七月十五接近收获的季节,最重要也是一年中既不热也不冷的时候,所以最适合超度游闹哪离的冤魂。
七夕没有定在阳历的七月十四!
Ⅱ 中国传统节日的美文佳句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王建《七夕曲》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Ⅲ 关于节日的诗句
1、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2、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李贺《七夕》
3、五更风雨断遥岑。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4、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5、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6、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7、天上风云庆会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8、高树数声蝉送晚。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9、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0、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11、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杜甫《九日寄岑参》
12、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13、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李商隐《壬申七夕》
14、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5、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6、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7、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8、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19、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0、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1、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2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23、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4、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5、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6、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27、把紫府清都作一家。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28、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9、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0、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3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辩派观竞渡》
32、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3、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4、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35、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36、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37、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38、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39、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40、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1、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42、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3、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4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45、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6、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47、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蒋春霖《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48、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张埜《夺锦标七夕》
49、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50、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51、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52、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53、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4、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55、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5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判灶扰重阳席上赋白菊》
57、露掘旦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8、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59、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60、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