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岁过情人节
『壹』 中国的情人节是几月几号过的
中国的情人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节。
对于中国情人节,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元宵节(正月十五);二是农历三月初三,相比之下,这个更为准确,另一个是七夕节(本称乞巧节,七月初七)正月十五元宵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此称谓古来已久。
元宵节,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
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出来,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过的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单纯地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就把七夕附会成“情人节”,严格意义来说,元宵节的“情人节”功能胜于七夕节。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
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贰』 14岁女生过七夕正常吗
14岁女生过七夕也正常。但是七夕是情人节呀,难道14岁的女生也有男朋友了吗?这个就属于早恋了,早恋是影响学习的,所以还是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比较好。
『叁』 女生节多少岁年龄能过
女生节是几岁的节日 女生节多少岁年龄能过
女生的详细解释:
(1)仍然处在受教育阶段的女性学生。
(2)现泛指女青年,如轿一般指30岁以下的女性。
(3)口语中对超出受教育阶段女性的客气称呼。
女生节,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一般定义在3月7日这一天,三八妇女节前一天,是一个关爱女生、展现高校女生风采的节日,通过开展高品位、高格调的人文活动,引导女生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文化内涵、业务能力、心理健康的活动,是高校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之一。
女生节来源
因三八妇女节而产生
据说,每年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高校女生不愿称自己为妇女,又不想放弃女性的节日特权,不知何人提议,从此以后就有了女生节。根据一句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女生和妇女只差一日”,大家都把3月7日,也就是3月8日的前一天称为“女生节”。
情人节衍生品
中国情人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和西方情人节(每年的2月14日)都是在寒暑假里,而校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爱情,所以,女生节诞生了。在这一天,男生向深爱已久的女生表白,或者男生们为女生过节,寻找让自己心动的女孩。
女生节时间
通常时间被定义在为3月7日这一天,而部分高校为一周、甚至一个月。开女生节先河的兄蠢“广工女生节”时间为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时间为一周。一般高校每年到了这一天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由于女生节性质很特殊,一般在高校中才有这个节日,所以女生的一生中最多只过四个女生节,显得格外重要。
女生节举办意义
女生节为女大学生们提供了学习和锻炼的平台。许多大学生认为举行女生节意义深远。不仅可以丰富校园生活,体现学校尊重女生、关爱女生的风尚,促进男女同学间真挚地交流,和展现学生的青春风采。又能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20世纪90年代,中国妇联号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全国部分高校响应妇联号召,举办“女生节”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身形象的舞台。通过一系列女生节的活动,发掘了女生的不少才干,活动办得既生动有趣,又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受到女生们一致欢迎。
而女生节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导广大女生更多地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文化内涵,心理健康,从容自信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女生正确看待和审视自己,帮助女生们走成长、成才、成功之渣尘肆路,在未来的路中洋溢自信与热情、希望此次活动带给她们一些创新的,有价值的收获,让校园里因为有女生的存在变得格外绚丽。
『肆』 七夕情人节适合什么年龄段的人
有情人的和情人过,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做什么都好
没有情人的就找朋友一起过,外面应该很热闹
深呼吸,抬头望,发现世界真宽广
看世界,这么大,幸福总会在某个地方`
『伍』 情人节适合多少岁到多少岁的人过
50后:电影院里过节
生于50年代的张冬梅称自己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一直默默无闻为家庭付出,90年代,张冬梅的丈夫已经是有些名气的商人了,两个孩子也相继大学毕业。如今老两口已到花甲之年,生意都交给了孩子们打理,老两口每天就是看电视、遛弯儿……“记得第一次过情人节是2002年,丈夫买了一束玫瑰花送我,我还说他浪费。从那时起,我们就约定每年都要过情人节。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我们也要懂得浪漫。今年,老伴儿买了两张电影票,要在电影院里过节。”2月12日,家住呼和浩特市芳汀花园的张冬梅对记者说。“50年代生的人有着最淳朴的感情,对家庭,对子女,都有着深重的责任感。和老伴儿过了几十年了,我们就是最好的情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感情也一样需要表达,情人节我要带着老伴儿到街上感受一下年轻人过节的气氛。”张冬梅的老伴儿王先生说。
60后:感受浪漫气氛
90后女孩何洁的妈妈朱女士是60后,她从来不过情人节,但是却在每年的情人节提醒女儿好好过节,然后从中感受浪漫的气氛。“今年的情人节正好是星期一,我要上班。是妈妈提醒了我,说星期一是情人节,要我准备礼物送给男朋友。”何洁说。何洁还告诉记者:“为了让我在情人节这天能和男朋友一起吃晚餐,妈妈还特意把家庭聚餐推迟了1天。”2月12日,朱女士对记者说:“想当年,我和丈夫谈恋爱的时候,两个人想见一面都难,有时候还得偷偷摸摸的,就怕别人看见笑话,更不要说过情人节了。真羡慕现在的年轻人,敢爱敢恨,所以,我要让女儿好好的享受相知、相爱的过程,让她的爱情向糖一样甜蜜。”
70后:和父母一起过
70后大多上有老下有小,更重视亲情。“情人节我要带着妻子回家陪父母一起过。吃完饭再想个节目,一家人一起浪漫一下。”张辰说。说起情人节,张辰觉得很亏欠妻子,从来没有和妻子一起过一个浪漫的情人节。每年的情人节,妻子总说,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每天都是情人节,还是回家和父母一起过吧。“结婚后,每天都在一起,但是能和父母一起吃饭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所以不管是中国的节日还是西方的节日,我们都会回去陪父母。只要能让父母高兴,我们就觉得值了。”张辰对记者说。
80后:自己动手做礼物
送玫瑰花和巧克力是情人节的传统礼物,不少80后认为太过老套。为恋人做个视频短片,甚至像变魔术那样“鸡蛋里变出戒指”,这样DIY情人节礼物在80后中间悄然流行,他们认为,别出心裁的创意礼物,既浪漫又独特,更能打动恋人。翟强就打算给女朋友做个动感相册作为今年的情人节礼物。把女朋友的照片搜集起来进行处理,然后加上效果把一张张照片做成视频,再配上她喜欢的歌曲。“女朋友还不知道,到时候给她一个惊喜,她一定会很感动。”翟强对这个独特的礼物充满信心。对于年轻人富有想象力的新鲜过节法,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表示赞同,“能用自己的创意给对方惊喜,既省钱,又有意义。有的学生为了过情人节花钱大手大脚,实在没有必要,情人节礼物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自己动手做礼物更能体现真心。”
90后:积极准备礼物
采访中,记者发现,情人节最积极的当属90后,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春节前就开始准备礼物了。“今年我刚好18周岁,家人不再说我早恋了。今年我可以大大方方过一次情人节了。”宋清对记者说。“这个情人节,我和男朋友约好提前回到学校过,礼物早准备好了。我要送他一件情侣衫,还有一个情侣QQ号,以记录我们独一无二的爱情。”宋清还告诉记者,她们宿舍8个人,有5个人有男朋友,礼物都是春节期间准备好的。记者昨日在中山路看到很多学生模样的情侣手牵着手在逛街。在一家专卖店门口,正在选购情侣衫的小伟告诉记者,他是大二的学生,班里的同学都很重视情人节。
形式:突破“老三样”
送礼物、吃饭、逛街是每年情人节的“老三样”。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这“老三样”已经被突破,订酒店、泡温泉、参加蜜月旅行,成为了情侣们的过节方式。
“每年的情人节,我们都是吃顿饭送个礼物就算了,今年要去泰国普吉岛旅游,过个有异国情调的浪漫情人节。”2月12日,在一家知名企业当经理的陈昌告诉记者。陈昌说:“想到去国外过情人节主要是因为节后旅游价格便宜,我们比较了一下,整体花费差不多能省30%。”“我主要是觉得很浪漫,今年我们准备要孩子了,二人世界就要宣告结束,所以要抓紧时间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陈昌的妻子小岚说。一家机票代售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春节后前来购买机票出去旅游的人很多,其中一部分就是夫妻和情侣的“情人游”。区别于陈昌的异国浪漫,新婚夫妇廖兴和郝雯则选择了“离家出走”一天,去酒店生活。“我们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天一回家,就回到自己的屋子不出来了,没有一点浪漫可言。所以我和妻子决定在情人节这天‘离家出走’,下班后相约去酒店,享受我们提前准备好的美食。”廖兴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