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唐秦观

七夕唐秦观

发布时间: 2023-05-29 14:16:06

『壹』 古诗《七夕

【原文】:
《七夕》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回凉如水,卧看答牵牛织女星。

【注解】:
银烛:一作红烛。天阶:一作瑶阶。
卧看:一作坐看。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韵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
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
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贰』 《七夕》这首古诗的意思

释义:

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原诗:

《七夕》唐代: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简介:

《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全诗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感情深厚。


(2)七夕唐秦观扩展阅读: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851年,郁郁不得志的李商隐失去了一生最爱的妻子王夫人。正是出身高贵的王夫人多年的资助和扶持,才让李商隐有一个稳固的家庭,才让他在多年的郁郁寡欢中得到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现在王夫人去世了,李商隐的人生已经没有乐趣,他在一瞬间衰老了数十岁。

同年秋天,被任命为节度使的老朋友邀请李商隐到四川任职,担任参军。李商隐到了四川后,有感自己仕途的不顺,以及失去妻子的悲伤,一度有出家为僧的打算。只是出于对儿子李衮师的希望,才没有做出傻事。但是李商隐还是从自己微薄的俸禄中捐献出一部分给当地的僧人印刷佛经。

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其中,第三句的“争将”一词写出与亡妻天人阻隔、阴阳渺茫的极致哀叹,显现人间死别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会,明显地表达出悼亡之情。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好诗啊,既可以认为是对七夕相逢的珍视,因为是如此长时间的离别所带来的,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嘲讽,因为为了一度来就要付出无期别的代价。

全诗想象丰富,从天上想到地下,从牛郎织女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怀,诗意在诗人的想象中奔驰,充分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叁』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秦观

1. 秦观关于七夕节的诗句
秦观关于七夕节的诗句 1.七夕的诗词,关于七夕节的诗句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七夕

唐代: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

宋代: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译文如果织女不是见到牛郎她会怎么样?我愿意与织女共同弄梭织布。期盼年年岁岁这样度过,其实在人间这样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过是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罢了。注释(1)七夕:节日名。夏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古代神话,七夕牛朗织女在天河相会。(2)未会:不明白,不理解。(3)不道:岂不知道。。 显示全部
2.类似秦观《鹊桥仙》的七夕诗词还有哪些
七夕 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赋咏成篇 许敬宗 一年抱怨嗟长别,七夕含态始言归。飘飘罗袜光天步,灼灼新妆鉴月辉。情催巧笑开星靥,不惜呈露解云衣。所叹却随更漏尽,掩泣还弄昨宵机。

七夕 曹松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 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3.关于七夕节的诗句古诗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____林杰《乞巧》

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____杜牧《秋夕》

5、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

6、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7、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8、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____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9、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____林杰《乞巧》

10、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____张埜《夺锦标·七夕》

11、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12、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____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13、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____李商隐《马嵬·其二》

14、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____徐凝《七夕》

15、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____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6、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____王建《七夕曲》

17、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____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18、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____李商隐《辛未七夕》

19、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20、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____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4.关于七夕节的诗词名句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林杰《乞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杜牧《秋夕》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 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李商隐《马嵬·其二》

喜鹊桥成催凤驾。 —— 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5.【类似秦观《鹊桥仙》的七夕诗词还有哪些
鹊桥仙 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注释: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忍顾:怎忍回视.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评《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 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秦观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有《淮海集》.。
6.有关七夕节的诗词名句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林杰《乞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杜牧《秋夕》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 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李商隐《马嵬·其二》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 徐凝《七夕》

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 李商隐《壬申七夕》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 李商隐《辛未七夕》

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 ——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 李贺《七夕》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 孟浩然《他乡七夕》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 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 李贺《七夕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 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 —— 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 —— 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 李商隐《壬申七夕》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 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7.描写七夕的诗句古诗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2、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七夕》)

3、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4、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5、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晋.《七夕夜女歌》)

6、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7、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8、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唐.杨璞.《七夕》)
8.关于描写七夕节的诗句
古代描写七夕节的著名诗句,有“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

(一)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诗文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是一首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开头两句“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即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看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而”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即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二)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出自元代卢挚的《沉醉东风·七夕》。诗文曰:“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该诗文大意为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在诗中,作者绘制出一幅静夜图,即七夕之夜,月明风清,人们焚起香来庆贺节日。渴望着心灵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针钱在梧桐树影下乞巧,看牛郎织女相会。

(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鹊桥仙》。诗文曰:“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9.关于七夕节的古诗
1、《秋夕》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2、《鹊桥仙·纤云弄巧》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3、《迢迢牵牛星》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4、《乞巧》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5、《七夕》唐代: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译文: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听着织女的配环叮咚,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

我和伊人的离别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渐渐的不那么明显。

『肆』 七夕古诗词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七夕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七夕古诗词1

1、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2、长恨歌(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4、七夕(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5、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6、七夕(唐)沈佺期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7、七夕曝衣篇(唐)沈佺期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连。

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

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

绛河里,碧烟上,双花伏兔画屏风,

舒罗散縠云雾开,缀玉垂珠星汉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

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

玳瑁帘中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昼。

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

汉文宜惜露台费,晋武须焚前殿裘。

8、七夕诗(唐)赵璜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

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云月掩楼台。

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9、七夕(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10、七夕(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七夕古诗词2

1、迢迢牵牛星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鹧鸪天七夕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3、七夕未会牵牛意若何

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4、七夕河边织女星

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5、七夕一道鹊桥横渺渺

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6、七夕闺女求天女

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七夕古诗词3

七夕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伍』 七夕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七夕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七夕(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七夕醉答君东(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七夕(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同赋山居七夕(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七夕歌(唐)刘言史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

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七夕(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七夕偶题(唐)李商隐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壬申七夕(唐)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寄张氏兄弟(唐)李郢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

七夕(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七夕(唐)刘威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

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

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二首(唐)刘禹锡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七夕诗(唐)卢纶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

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

七夕诗(唐)卢纶

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

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回想敛馀眷,人天俱是愁。

七夕(唐)卢殷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

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

七夕(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七夕(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陆』 秦观描写七夕的古诗

描写七夕的诗句

1、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 柳永 《二郎神·炎光谢》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3、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 《七夕》

4、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5、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李清照 《行香子·七夕》

6、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唐.祖咏.《七夕》

7、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唐.孟郊.《七夕》

8、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唐.罗隐.《七夕》

9、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0、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 《他乡七夕》

11、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范成大 《鹊桥仙·七夕》

12、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13、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晋.《七夕夜女歌》

14、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杜甫 《牵牛织女》

15、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唐.杨璞.《七夕》

『柒』 渔家傲·七夕立秋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渔家傲·七夕立秋

[作者] 秦观 [朝代] 宋代

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不见云屏月帐。天滉漾。龙軿暗渡银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况。玄蟾乌鹊高楼上。回首西风犹未忘。追得丧。人间万事成惆怅。

《渔家傲·七夕立秋》作者秦观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官至太学博士(八品),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斗态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空穗源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族改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秦观的其它作品

○ 鹊桥仙·纤云弄巧

○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 春日

○ 踏莎行·郴州旅舍

○ 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

○ 秦观更多作品

『捌』 秦观的一首写七夕的词,谁知道呀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玖』 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秦观写的

1.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闭含女星。——出自唐代:杜牧《秋夕》

白话文释义: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出自两汉:佚名《迢迢牵牛星》

白轿厅笑话文释义: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唐代:林杰《乞巧》

白话文释义: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4,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出自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白话文释义: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伏历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5,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出自元代: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白话文释义: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2.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丰富诗歌还有秦观的什么

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丰富诗歌还有秦观的《鹊桥仙》

秦观《鹊桥仙》

《鹊桥仙》

作者:秦观

朝代: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白话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赏析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

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此词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词中警句。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3.关于牛郎织女的古诗

1、乞巧

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2、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

草丛中的蟋蟀鸣叫个不停,梢头的梧桐树叶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只能一年一次短暂相会,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喜鹊搭桥,一年才能相见,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3、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

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4、沉醉东风·七夕

元代:卢挚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译文:

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5、七夕

宋代: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译文:

如果织女不是见到牛郎她会怎么样?我愿意与织女共同弄梭织布。期盼年年岁岁这样度过,其实在人间这样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过是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罢了。

4.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渔家傲·七夕》 苏轼

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

望断碧云空日暮,无寻处,梦回芳草生春浦。

鸟散余花纷似雨,汀洲苹老香风度。

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5.关于牛郎织女的一些诗句

《渔家傲·七夕》 苏轼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 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牵牛织女》 杜甫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6.描写牛郎织女的古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七夕 (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七夕 (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七夕 (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七夕 (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七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夕 (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七夕 (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七夕赋咏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七夕 (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

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

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同赋山居七夕 (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七夕歌 (唐)刘言史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

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七夕偶题 (唐)李商隐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壬申七夕 (唐)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辛未七夕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七夕寄张氏兄弟 (唐)李郢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七夕 (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七夕 (唐)刘威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七夕二首 (唐)刘禹锡(其一)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

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

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其二)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

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

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七夕诗 (唐)卢纶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

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

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七夕诗 (唐)卢纶 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

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

回想敛馀眷,人天俱是愁。七夕 (唐)卢殷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

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

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七夕 (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七夕 (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

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

『拾』 七夕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七夕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5篇

七夕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

原文:

七夕

宋代: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译文: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不明白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每年人们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织女乞求赐予刺绣、纺织等的聪慧、智巧,但实际上,人间的智巧己经很多了。

注释: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yāo)织女弄金梭(suō)。

牵牛:星名,在银河之西,俗称牛郎,一名河鼓,又名黄姑。大概以李牛三星像牛头角、感之形,名之牵牛。若何:怎么样。织女,在银河东,织女四星像梭形,名之织女。织女传说为天帝之女,又叫她天孙,会纺织,韩愈待“天孙为织云锦裳”。金梭:梭子的美称。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年年”句:因织女会纺织,古代女子便于七夕焚香陈瓜果,祝贺她夫妇聚合,又向她乞求智慧,民间有穿七孔针之戏。乞与,赐给。不道:没有科到。

赏析:

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宋的这种主理的诗,对那些喜好唐诗的人来说,常有味同嚼蜡之感。但诗如能用简捷的句子,深刻地表达一种哲理,也不能不说有其特殊的妙趣。杨朴的这首《七夕》,就是具有这种妙趣的哲理诗。

诗的作者从牛郎、织女七夕踏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发端,别出新裁,表达了作者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前两句设问: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这里的“须”字,是一种怀疑和否定,从正面来解释,就是没有必要来邀请织女作这一切。这两句来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为很多人把把牛郎织女的神话作为美妙的故事来接受,对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从未提出过质疑。以为神胜过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间的一切都要聪明许多。但诗人却对此表示怀疑。前两句的这种怀疑只涉及到神话故事本身,但这已足以造成悬念。这两句为诗的末联所发的奇论,做了有力的铺垫。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己多”。这两句是说:每年人们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织女乞求赐予刺绣、纺织等的聪慧、智巧,但实际上,人间的智巧己经是很多了,多得有点可怕。诗人在这里并非是在赞扬人间的机巧,而是来了一个大转弯,诗人此时想起的不仅仅是人间创造幸福的巧智,还有行恶的智巧:有巧取牵夺,互相倾轧,以及繁复、杂多而又绞尽脑汁的勾心斗角。诗人赋予末一行诗中的“巧”的含义已经不同于第三行诗中“巧”的含义。恰是这种新的含义,不无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宽了诗思的领域,这就便诗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处开掘,一使诗具有了横空出世、奇崛诡辩之美。当人间充分运用他的机巧来进行勾心斗角的时候,要邀织女来已无意义。从四句诗的整体和诗情的深入来看,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表现得很是恰当、巧妙、深刻。

杨朴在那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种思想和见识是很深刻的,加之诗语简练、晓白、朴实,就使诗思凝重、洗练,富有趣味。

七夕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2

原文:

他乡七夕

唐代: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译文: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身在他乡恰逢乞巧,看着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羁旅愁绪更甚。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远离故土,不见妻子月下穿针,心中空空只余孤寂,怀念家乡。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微风拂过带走盛夏的炎热,新月当空,初秋已快来临。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是谁在忍着心中愁痛偷偷的看着银河?就是那遥远天际的牵牛星。

注释: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jī)愁。

七夕:为七月初七,民间的乞巧节。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xù)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绪风:微小的风。

谁忍窥(kuī)河汉,迢迢问斗牛。

河汉:为天上的银河。迢迢:形容遥远的意思。斗牛:星名。牵牛星。

赏析:

在异地他乡适逢七夕佳节,更增加旅人的思乡思亲的情怀。可是远离家乡,看不见妻子在月下穿针乞巧,对月怀人,诗人生起无限羁旅穷愁、去国怀乡之感。孟浩然诗歌大胆抒发个人的理想愿望,给开元诗风注入了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

七夕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3

原文: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五代: 毛文锡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译文: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注释: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chán)光鹊影伯劳飞。

七夕句:用牛郎织女的故事。光鹊影:月亮之光,鹊桥之影。伯劳:鸟名,又名鵙。

每恨蟪(huì)蛄(gū)怜婺(wù)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蟪蛄:蝉的一种,吻长,黄绿色,夏秋能鸣。婺女:又称“女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鸳机:织锦机。

赏析:

这首词用牛郎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含蓄地写了一对年轻男女的幽会,时机难得,两情依依。并对“蟪蛄”、“婺女”这类的自然现象加以人格化,表现了女子妒人多欢而己少欢的幽恨。全词流畅深沉,含蓄耐思。《栩庄漫记》评此词“意浅辞庸,味如嚼蜡”,似不允当。

七夕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4

原文:

菩萨蛮·七夕

宋代:陈师道

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

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译文:

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

七夕佳节乌鹊、飞燕纷纷前来架桥,被银河阻隔的牛郎织女一年才能再相见。急雨冲刷着织女所乘之车,天旋银河斜。

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千载悠悠,离愁绵绵,虽然相隔遥远仍能遥遥相望。不似人世间,回头望去只有巍巍群山。

注释:

东飞乌鹊西飞燕,盈(yíng)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

乌鹊:喜鹊。盈盈:形容清澈。天回:天旋,天转。

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香车:泛指古代贵族妇女的专车。这里指织女所乘之车。

赏析: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一个古老的神话,《诗经·大东》就有了织女与牵牛两星分居银河两旁的叙述。到《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形成了故事的大致轮廓。以后在《岁华纪丽》、《尔雅翼》及六朝梁殷芸《小说》(《月令广义》引)等书中,关于这个神话的记载渐趋完整。到近代,流传于民间的,更是丰富充实,积极健康,成为脍炙人口的一则古代神话。由于这个神话在诸书中一般是以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七夕靠鹊桥相会,终究被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因此历代文人经常借这个神话故事来抒发离愁,陈师道的这首《菩萨蛮·七夕》也并不例外。

词的上片写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下片以“离愁千载上”换头,抒发天上“不似人间”的感喟。

词的上片写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起句:“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是说平日牛郎织女在天河两侧,不得相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只有到了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由乌鹊架桥,在天河相会。“东飞乌鹊西飞燕”,状乌鹊和燕纷纷前来架桥的忙碌场景,这也是让牛郎织女克服“盈盈一水”的阻隔而相会聚首的唯一条件。经年不见,只能隔河对泣;此时相逢,相见自然恨晚。

“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衬托了两人盼望见面的急切心情,也隐含了历经劫难的艰苦历程。香车,泛指古代贵族妇女的专车,梁孝元帝《车名诗》:“佳人坐椒屋,按膝对兰薰,绕砌萦流水,边梁图画云,锦色悬殊众,衣香遥出群。”这里指织女所乘之车。河汉,即天河,《广志》:“天河曰银汉,又曰银河,亦曰天汉、天津、绛河、明河。”

下片以“离愁千载上”换头,抒发天上“不似人间”的感喟。牛郎织女的悲剧,其核心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千载悠悠,离愁绵绵。远隔天一方,“相远长相望”,这是何等的憾事。但是,“相远”犹能“长相望”,“人间”却“回头万里山”,连“长相望”亦不得,这种“终不似”就显得越加沉痛了。得到这个结论以后,“回头万里山”,对坎坷不平的人间,一种夹杂着钦羡和惆怅的复杂心情不免油然而生。据《宋史》载,陈师道“高介有节,安贫乐道”,平时常“终日不炊”,死后由友人“买棺敛之”。这首词作,作者恐怕也有借天上的牛郎织女的悲剧来衬写人间无数悲剧的意思。

七夕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5

原文:

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宋代:赵以夫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译文: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佳人的心事有谁能够知晓呢!与他相逢的初次是在自己的小红楼一次宴会,那是个天凉暑退、夜色沉沉的难忘之夜。竹韵荷风,多么美丽,幽僻的场所,二人初通情爱之后的再度相逢。短暂相会很快过去了,就像空中飘浮的云彩,霎那间消逝得无影无踪,一去而不复返了。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泪珠滴落,湿润了精美的信笺;小楼中仍然弥漫着珠饰的香气。然住事如过眼烟云,旧情终难以续,苦苦思恋的结果呢,却不过是徒增烦恼而已。牛郎织女银河相阻,尚有每年七夕鹊桥相会,可是自己却与情人永无相见之日。

注释:

翠绡(xiāo)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鹊桥仙:词牌名。富沙:地名,即古建瓯县城,为词人任职所在之地。翠绡:疏而轻软的碧绿色的丝巾,古代女子多以馈赠情人。

锦笺(jiān)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锦笺:精致华美的信纸。珠:珍珠镶嵌的首饰,是“再相逢”时的赠物。歇:消散。

赏析:

这首词是为友人写的伤离之作,抒写作者对歌伶乐伎及其所代表的那个社会阶层不幸女性们的深切同情。全词上片写欢情,下片写离恨,中间用“又还”句过渡,铺排得体,结构紧密,笔淡而情浓,是篇较有特色的作品。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是说在初秋日,天凉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楼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赠给他一条碧色的丝巾,表述她内心的情意。依内容次序,三句应当逆读,词中这样安排,即使句子顿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绡”一语。翠绡是疏而轻软的碧绿色的丝巾,古代女子多以馈赠情人。翠绡传情,故夜宴亦倍添欢乐,天气也仿佛格外清爽。总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欢乐与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欢宴”二字,写场面、气氛,烘托出恋人,当时的欢乐与幸福。“欢宴”与“翠绡”句对照,说明:她在“欢宴”的大庭广众之中偷偷赠物传情,她爱得是那样深,那样急切,简直有点忘乎所以。这一句寥寥数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节日、时间、地点、天气到人物,无不美好,让人难以忘怀。

“竹边荷外再相逢”句则是说这是暗通情愫之后的一次幽会,地点在荷塘附近的丛竹旁边。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传情,这回则可以尽情地互诉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笔峰一转,传达的情意变了。如果说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这一句则是美好的惆怅,因为在苦苦盼望之后的相会是那么匆匆逝去,就像“碧云飞去”一样,不能不令人无奈、愁苦。这两句对往昔的回忆,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缕闲愁,万种情思。

“锦笺”二句,睹物怀人,叹惋无尽。锦笺,精致华美的信纸,是她捎来的信笺。珠,珍珠镶嵌的首饰,是“再相逢”时的赠物。二句写欢聚已逝只能面对她情意绵绵的信和尚带余香的赠物空自追念,低回不已。一“尚”、一“未”,写记忆犹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启愁怀。锦笺墨迹未干,珠饰还散发着她的香气,而往事浮云,旧情难续。万种愁怀,由“空惹”一句道出。说“空惹”,或许是由于信物尚存,难成眷属;或许是由于旧情未泯,人已杳然。总之,这在封建社会是常见的爱情的悲剧。悲剧已成,“锦笺”“珠香”,于事无补:“闲愁千缕”,也是自寻烦恼罢了。但是,惹出“闲愁千缕”的,不仅是她的所赠,还有七夕这个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关的神话传说。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古人七夕词,无不提到牛郎织女,感慨他们一年才一见的刻骨相思,但秦观却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有新意也有深意。赵以夫此词也是更进一步地写,认为自已和情人还不如牛郎织女,他们尚能一年一见,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见却杳杳无期。

总之,上片写欢情,下片写离恨,中间用“又还”句过渡,铺排得体,结构紧密。上下互相映衬,中心十分突出。全词笔淡而情浓,是篇较有特色的作品。

热点内容
加盟鲜花礼品店 发布:2025-02-13 05:14:58 浏览:493
百合炒扇贝 发布:2025-02-13 05:12:58 浏览:738
插花兰叶子 发布:2025-02-13 05:08:02 浏览:42
章鱼兰花 发布:2025-02-13 04:59:46 浏览:455
袋鼠插花 发布:2025-02-13 04:55:35 浏览:19
长海棠角 发布:2025-02-13 04:53:56 浏览:164
西府海棠冬剪 发布:2025-02-13 04:53:19 浏览:152
速写绘画荷花 发布:2025-02-13 04:45:23 浏览:661
荷花玉吊坠 发布:2025-02-13 04:27:21 浏览:352
送姥姥鲜花 发布:2025-02-13 04:20:25 浏览: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