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早期七夕节

早期七夕节

发布时间: 2023-05-29 15:18:41

七夕节又叫什么节日(为什么七夕节又称女儿节)

01

七夕:古代的女儿节

“七夕”又称“乞巧节”,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中华民族流传了大量关于“七夕”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民俗仪式资料,成为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据专家考证,七夕节俗形成于汉代,汉代《古诗十九首》记载: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针于开襟褛,俱以习俗也。 ” 可见,七夕节俗与女性的关系十分密切,古代的七夕活动以少女少妇为中心,所以又称为 “女儿节”或“少女节”

如河南《宜阳县志》中说:“七月七夕为女节,陈瓜果、祀天孙以乞巧。 ”

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是夕,各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陈瓜果于庭院中以乞巧。”

到了唐代,人们都要在“七夕”这天祭拜织女,希望她把纺织的技巧传给家中的女人,而女人们则走亲访友,连平时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这天也可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涉足田园、游览井市。唐人祖咏在《七夕》诗中说: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明代《帝京午目》中说: “七夕女儿节,角黍展榴裙。” “七夕”这天女性的待遇就更高了,女人要穿红戴花,用五彩绫线结成樱桃、桑椹、角黍、葫芦等形状穿线佩身,家中还要备足美食供女人享用。

02

数字“七”:女性的专属密码

中国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女性与数字“七”似乎形影不离。

比如,女娲在创造人类之时,就曾 “一日七十化” ,又如汉代刘向《列女传》 中讲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七日城为之崩 。

流传于浙江省东阳县的《女蜗造人》故事中,说到女蜗用黄泥捏人,捏好后就放在太阳底下 晒,只要晒七七四十九天,泥人就会活,果然泥人如期成活。哈尼族神话《始祖塔婆然》描述女始祖因风而孕,九月后生出“七十七个小娃娃” 。满族《海伦格格补天》神话说有个叫海伦的小姑娘为了补天,用一盆神火“炼七七四十九块石头,炼到七七四十九天”,终于炼出一块五色石板。

傣族叙事长诗中, “七”是一个神秘的数字,它象征着半人半神的女性。纳西族在人死后,要在鞋底钻孔,其中男人的钻九个孔,女人的钻七个孔,因为他们认为女性有七个魂,男性有九个魂。

在我国民间文学中,有七仙女、七姊妹、七姑娘之类的说法。 在“天仙配”故事中,更明显突出了“七仙女”,七仙女也是天上的织女,是织女姊妹当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她因为受不了天上的寂寞,偷偷来到民间,爱上了孝子董永。彝族的神话传说中常有“七姑娘” 的说法,著名的创世史诗《梅葛》中说,远古的时候格滋天神放下九个金果变成儿子,又放下七个银果变成七个姑娘。

在古老的传说和民间习俗中,“七”形影不离地伴随着女性,并且古人将七月初七视为女性的节日, 另外“七”与“妻”同音,也暗示了和女性的关联

03

为何“七”代表了女性?

那么,为什么古人会认为女性与“七”密切相关呢?古人通常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为何数字“七”又代表女性呢?学术界对此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寻根溯源,古人是遵循“月亮——生育——女性”这样的思路来考虑的。

古代人们通过用肉眼观察太阳、月亮、星星来确定时间和方向,制定历法。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占星术,即通过天体的运行来占卜凶吉祸福,预测自然灾害、战争的输赢和个人的命运。《易传·系辞下》曰: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由此可见, 天文知识在人类早期文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此也产生了与天文有关的神话以及神秘数字等。

《周易·系辞上》说:“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阴阳之义配日月。”日、月是人类最易观察到的自然天体,仰则能见。日为阳,月为阴,为古之观念。月为女性的象征,为太阴之精,为妇、为母、女主、皇后。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 月圆月缺,盈亏相续, 所以他们认为月亮具有强大的生育能力,能够生生不息,从而衍生出了月亮代表女性的观念。

《搜神记》中说:“孙坚妻怀权梦月入怀 ,告坚日:‘妾昔怀策梦日于怀,今又梦月。’坚日:‘子孙兴矣。”’可见,民间有梦月为子孙兴旺的象征的观念。

按照阴阳的文化体系,形成了月一阴一女性的象征体系。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月中女神都是主司婚姻和生殖之神。 常羲、西王母、嫦娥等月亮女神神话象征着“生命的繁衍与永恒”。

六朝时期的《汉武帝内传》记载,七月七日那天,她送了四个仙桃给汉武帝吃。这位尊贵的女神或女仙的此举恰在月、日重“七”之时,生下七个女 儿,七月七日下凡到汉武帝处做客,而美丽善良的七仙女,冒犯天条和人间穷苦百姓结婚,后来道教又进一步把西王母推举上玉皇大帝皇后的宝座,这当然会在无形中缔结或加深女性与数字“七”的缘份。

唐代以后,民间出现了主婚姻的“月老”,他有用以系夫妇之足的“赤绳子”,实指“子孙绳”,月老是月神由天堂走向民间,由神到人的复合形态,这种形态是月为生命之神的自然演化。

数千年前,先民们通过观察,发现月亮的盈亏周期为28天,这与女性的月经周期几乎完全相同。 古人于是将崇拜月亮的宗教感情与月亮盈亏规律、女性行经规律联系起来。

而后,古人又发现,女婴7个月时长第一颗牙齿,7岁时开始换牙。约在14岁时,月经初潮到来,在49岁时进入绝经期。此外,女性的妊娠期为280天左右。 女性的发展节奏,正好以“七”为基数。

《黄帝内经·素问》 之《上古天真论》篇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状;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衰,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黄帝内经》的这段话,从七岁一直描述到四十九岁,每七年一个生命阶段,系统地总结出了女性大半生生理变化历程。

可见,这些基本的生理现象,古代的先民们,在女性身上早就观察到并记录下来了,从而将女性与数字“七”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观念,并折射到民间文化中,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

所以,数字“七”与月亮、女性三者之间似乎有一种神秘的联系,古人以“七”代表女性,就可以理解了。

㈡ 七夕的由来七夕节是如何诞生的

七夕的由来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牛郎织女的传说

现在很多人希望把“七夕”定为“中国的情人节”。而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这个故事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大东》:“?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说织女三星像分开两脚,一天七次行进,虽然如此,也不能织布成纹;那明亮的牵牛星,也不能用来驾车。《史记天官书》描述天体运行,有“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其北织女,织女,天孙女也”句。河鼓,就是牵牛星,中间大星,左右两小星。这就是牛郎和一对儿女的原型。织女星,又名天孙,这也是神话中织女是天帝第七孙女说的来源。

到汉代末年,《古诗十九首》中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又比如曹丕《燕歌行》中说“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都已经把织女和牵牛看成一对情人了。所以秦汉时代应该是牛郎织女故事形成的早期阶段。湖北云梦睡虎地区出土的“秦简”中就有了“牵牛以取(娶)织女而不果”的记录。

“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在南朝梁时殷芸的《小说》中已有粗略的梗概。当时还有很多类似的记载,比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周处的《风土记》,都有牵牛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而20世纪初在敦煌石窟发现的《搜神记》中“田昆仑”和宋初《太平广记》中“郭翰”这两则故事,对明清时代牛郎织女故事的完成有更大的影响。

“田昆仑”的故事说田昆仑是穷汉,一天看到三个仙女在河中洗澡,于是他偷取了其中一套衣服。结果两个年长的仙女各自抱衣乘风而去,只有最小的仙女不敢出水,后来嫁给了田昆仑。他们生了个儿子田章。后来天女返回天庭,又出现了儿子田章寻母的故事。

“郭翰”的故事内容也大同小异。只是这郭翰是个“姿度美秀,善谈论,工草隶”的文人,说他有天在庭院中观月,忽见织女下凡,结果情投意合,私订终身。此后,织女夜夜来往于天上人间。有一天织女忽然对郭翰说:天帝知道此事后,命我不许再来,我们永别了。这郭翰悲伤成疾,织女在天上知道后,派了个使女下凡,赠诗两首,其中一首说:“情人终已矣,良会更何时。”这则记述可以说是牛郎织女故事的文人化。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关于七夕的由来与传说,在全国各地的民间流传相当广泛,版本较多,但基本内容基本一致。那么牛郎织女故事的发生地究竟在哪里?说法也很多。河北鹿泉、江苏太仓、山东沂源、黄河河套,以及日本福冈,都被称为“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其实这些说法大多数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比如日本福冈说只是当地人的一种美好愿望。

民间如何过七夕

小易

古人在“七夕”时有许多民俗活动。南北朝时就有所谓“七夕节”,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宴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星空,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月色中以丝线连穿7个针孔。

七夕节的民间习俗很多,不是单纯的送一送花或信物。南方城市选择定情信物,得票率最高的是红豆。红豆是江南的,北方不太讲,北方最讲的还是中国结。

穿针乞巧

乞巧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小时候也陪自己的姐姐和妹妹一起玩过乞巧活动,比如白天拿一盆水放在太阳晒,晒出一层白皮,端进来让女孩子在里面放针,看大家谁摆的针最好看,谁就是巧女。如果没有摆好,你就乞得了“笨”,就是拙女,所以女孩子很注重这种乞巧活动。还有一种就是用线去穿七孔针,一根线穿过去,难度是有的,就看你的手指是不是巧,是不是经常绣花,既要眼睛,又要手不颤抖。还有九尾针,如果穿过去你就是最心灵手巧的姑娘。光针就有各种各样的乞巧形式。

种生

特别注重乞巧的还有女孩子种生乞巧。就是用一个纸板或者木板弄上一寸厚的土,七月初一这一天就要栽上绿豆、小豆。种生乞巧,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仅会穿针引线,会做活,而且农活一样能做,是生活当中必备的,也是人生活的一种本领。

牛郎会织女

七月被称之为“蓝月”,七月的夜晚被称之为蓝夜,这天的习俗就是牛郎会织女,小的时候我也陪我的姐姐或者妹妹在黄瓜架下或者葡萄藤架子下偷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谁都说听到了。为什么?因为晚风习习,树叶的响声就理解为他们的情话。

男生乞文,女生乞巧

有一种乞巧的方式,越下雨天越黑,就去逮蜘蛛,放在小盒子,隔一段时间看蛛网结得怎样。女孩子就是乞巧。男孩子就是乞文。现在也有人玩,他说想考博士等等,也在乞文。还有一种下雨了,是云彩了,就观云乞巧,这一般都是登高,上山坡上去,看一看这些云彩像什么。如果仔细望天空,有的云彩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宝物,有的像饰物,谁看到什么就得到了巧。如果看一片黑压压的,马上就要下雨了,那就是风调雨顺,寓意着五谷丰登。下雨接水,用这种水洗脸、洗澡等等,可以明目、爽身。

==========================================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又叫 “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据说,七夕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便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唐朝王建有诗云:“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之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那时乞巧市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简直成了人的海洋,七夕节是古人最为喜庆的节日。
七夕节还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与一头老牛相依为伴。老牛感其善待,面授计谋,教他如何娶织女为妻。有一天,众仙女们到银河沐浴,藏在暗中的牛郎突然拿走了织女的五彩衣。惊惶失措的众仙女穿衣飞,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和女过着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一年后织女生了龙凤胎。老牛临死之前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遇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织女和牛郎成亲之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着一双儿女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挥,昔日清浅的银河霎时间变得浊浪滔天,将牛郎织女隔在银河两边。从此,牛郎织女眼泪汪汪,隔河相望。后来王母娘娘准许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于是人间喜鹊飞上天空为牛郎织女搭桥,谓之鹊桥会。据说在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 , 郎织女在天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所谓七夕节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活动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做些乞巧的小物品,再摆上些瓜果,赛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但各有各的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此时如有蜘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太乞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乞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拿来面、菜,一块儿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饺子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饺子,据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的斗巧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饽饽,烙果子,有些地方还有做巧芽汤的习俗,即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儿童吃巧芽,聪明伶俐;后来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则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是牛郎织女相会时哭泣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相传这天喜鹊极少,它们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如今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成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为“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赐以巧技,或者捉一只蜘蛛,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后如已结网,则称为得“巧”。
在绍兴农村,七夕夜会有许多少女,独自一人偷偷躲在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倘若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位少女日后便能得到如意郎君。
为了祈盼牛郎织女能在天庭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不分离。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若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曰“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七夕节到来之前,姑娘们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再用水浸泡,使之发芽,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之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至初七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焚香点烛,对空跪拜,称为“迎仙”。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鼻,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鼻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鼻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自己制作的这些小工艺品及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姑娘们还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在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有乞盼儿子、乞盼长寿、乞盼美丽和乞盼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占卜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者称“输巧”,“输巧”者要将自己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时至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故有人称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有诗为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㈢ 七夕节很受大家喜欢,那么“七夕节”到底是如何诞生的

七夕原名乞巧,最早记载于东晋,唐诗宋词也有很多提及,唐太宗每逢七夕夜宴,宫女乞巧,这一习俗也就一直流传下来。

㈣ 关于七夕的传说

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

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4)早期七夕节扩展阅读: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

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

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牛郎于是跟小仙女织女制造了邂逅,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牛郎织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蕴含浪漫,更反映了难能可贵的曲折爱情。我们相信,在天河的两侧,牛郎织女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彼此,一直见证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可贵精神,激励着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的决心和勇气!

㈤ 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有拜织女、兰夜斗巧、七姐诞、种生求子、妇女洗发等。

1、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

(5)早期七夕节扩展阅读: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㈥ 七夕节的活动及寓意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夕节的活动及寓意,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七夕节有什么活动

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其实这个也是最早的一个乞巧的一个方式活动来的,而这个的活动里,甚至就是有着最早期的都是在汉朝的时候而开始起源,而到今时今日,都是很多的人还是有着最喜欢做这个的速度快为巧者。

喜蛛应巧

在七夕的时候,在晚上里,甚至就是有着喜蛛应巧的这个的活动起来的,而且对于在这个的时候在厅庭院里都是直接摆放了一些的刮骨起来,然后用蜘蛛来去结网,如果很多蜜的话就是跟更加巧了。

拜魁星

拜魁星,其实真系本身都是主要都是一个在这天里都是直接祭拜了起来,甚至就是可以让自己更加骄好的考试更加好起来了。

投针验巧

投针验巧的话,其实也是直接是一个传真乞巧的一个变化来的,而且这个也是主要是在明清时期而比较盛行的一个七夕节的风俗,而且也是都是主要都是直接是在中午的时候而做的一个风俗来的。

兰夜斗巧

其实这个也是主要都是一个汉朝时期的一个宫廷里的一个游戏,而都是直接把五色的彩线都是直接结伴而来,而这样的话都是直接有着一起来去学习下这个的乞巧的一个活动,而这个也是主要都是直接学习来这个的问题来的。

种生求子

种生求子其实也是主要是在七夕之前的前几天的一个活动来的,而且都是直接把一些的绿豆啊或者是一些的小麦都是直接摆放在碗里,而这样的话都是可以直接有着—样可以直接钟生了,甚至就是可以这样的话都是可以借以求子。

为牛庆生

其实对于七夕节,也说着说法就是说是牛的生日来的,而牛郎织女都是有着而故事里就是暗示着一个妞的生意,也是直接是因为是有着祭奠起牛都是让牛郎去直接去看织女的一个牺牲来的。

晒书晒衣

除了以上的活动,其实对于在七夕的时候,更加多的人都是很喜欢去有晒书晒衣的,而且这个其实吧,就是有着说法上就是意思里单纯类似于到朋友圈里的秀恩爱或者是晒晒自己的娃而已,所以都是主要都是为了财富的。

供奉磨喝乐

供奉磨喝乐的话,其实这些都是在以前的时候,在民间里的一些小孩的一些小小的玩具来的,都是直接都是会比较多的小孩都是很喜欢玩这些的。

七夕节的寓意是什么

1、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婚爱观,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它传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不同于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爱情观。在农耕社会中,家庭不但是一个基本的生产生活单元,而且是社会构成的细胞,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弘扬牛郎织女故事传说倡导的追求美好生活和坚贞爱情的婚姻爱情观,在当前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谈到中华民族的婚爱观,就提起宋人秦观的《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话,既是对中华民族婚爱观的一个概括,又对它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他不是单纯地对牛女悲剧的同情,而是以一个新的视角,讴歌真挚、纯洁、坚贞的爱情。在责任心的驱使下,虽远隔万里,长期分离,却还能够保持婚姻的稳定性、长久性,不仅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即使在现在这都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这里责任与爱情达到了统一。从另一个视角看,这也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婚爱悲剧的重要原因。

2、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文化精神就是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文化精神既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大多数人民所接受领会,又是一个民族的生命之所在。一个失去精神支撑的人如同一具僵尸,一个失去文化精神的民族就等于该民族的消失。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就是这种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乞巧活动的开展就是激励人们追求聪明才智,不断创新,自强不息,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年年创新,代代传承,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故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乞巧活动恰恰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而开展的。

如果让乞巧活动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将会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乞巧看重的是人们素质的提高,而祈福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祈福从根本上讲就是祈求平安、幸福、和谐、和平,它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精神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是中和,道家文化和墨家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亦是中和,而民间文化追求和合圆满的精神更是以上文化精神的根源。因此,和合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从最近接触的资料来看,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民间在七夕祭活动中也非常看重祈福,祈求平安、幸福、和谐、和平。足见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动的开展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

七夕情人节送女朋友什么礼物最好

包包

俗话说“包治百病”,在七夕时,男士送女生包包,一定是个的不错的选择。不过在包包的选择上需下点功夫,可以结合女朋友的风格、气质去选择,不能单单以男士的眼光去挑选。

玫瑰

玫瑰代表爱情,此情不渝。诠释两情相悦的爱。可以订购精选的玫瑰花,每一朵鲜红的玫瑰都在讲述一段故事,玫瑰花瓣质感如蜡,为至爱加冕。

生巧克力

生巧克力是在欧式巧克力的基础上进行工艺的改良而形成的巧克力新品种。它摒弃了欧式巧克力口感硬,口味太甜及太腻,品种变化不大等特点,而代之于口感柔软,甜味适中,低脂及口味变化多端等优点。一面世,就受到巧克力达人的高度追捧。所以,七夕节的时候,男生可以送女生生巧克力吃,会让她很喜欢。

旅游

七夕节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出去旅游也是不错的选择。男生可以提前规划一下女生喜欢去的景点,做好攻略,买好车票,带着她浪漫的出发吧。

项链

七夕情人节正好是夏天,可以挑选一条比较好看项链,作为礼物,然后送给女朋友,夏天带项链搭配衣服也是很好看的;

高跟鞋

每个女孩都希望自己有一双水晶鞋,所以我们可以在情人节时候为女朋友挑选一双合适高跟鞋,作为礼物送给她;

手表

女孩子戴手表还是很有气质的,夏天搭配衣服也比较好看。可以购买一款性价比适宜,外观比较时尚的手表,作为七夕的礼物送给女朋友。


㈦ 古代人过七夕怎么过、

古代人过七夕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还有问题继续HI我就行了。

㈧ 七夕节的传说是什么

七夕节的民间传说是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大致说来,它讲的是一个孤儿牛郎,在受到兄嫂的虐待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结槐档运识了私自下凡的织女,因情投意合,他们很快就成为一对幸福美满的夫妻。但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亲自下凡来,要强行把织女带回天庭,这对恩爱夫妻眼看就要被拆散。

在一头已经得道的老牛帮助下,牛郎穿上牛皮做的鞋,上天去追赶织女。王母娘娘见状,马上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此出现,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然有无法逾越的天险,但他们的忠贞爱情,还是感动了喜鹊,于是成千上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他们走上鹊桥相会。

七夕节其铅梁他情况简介。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蠢行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㈨ 七夕节有哪些习俗

1.乞巧活动。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犬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密。
2.拜织女。在七夕的夜晚,如果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在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王子(柱固、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还有在瓶子里插上鲜花和束红纸,花前置一个小香炉,就可以向织女星默祷,默念自己的心事。拜织女的少女们都要斋戒一天,沐浴停当。
3.染指甲。说到七夕染指甲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奇怪,而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就是染指甲,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俗。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将兑吸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致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㈩ 七夕节鼎盛于哪个朝代

七夕节鼎盛于宋代。

在现存文献中,最早出现“七夕节”一词的在北宋;在宋之前的文献多称此天为“七月七”、“乞巧节”、“七夕”等。宋代将七夕节定位国家法定节假日,节日娱乐性及商业气息突出,七夕节的节日气氛达到顶峰。

宋元之际,七姐诞的乞巧习俗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说明七夕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古代七夕节靓女俊男的过法

一、男子

1、拜魁星

古代的读书人在七夕节拜魁星。传说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掌考运,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在七夕节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遂古代就有了魁首、一举夺魁等词语。

2、晒衣晒书

古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盛行。据载,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士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也就是炫富。炫耀身穿衣服的材质。《晋书·阮咸传》中曾描写过这样一段画面:七月七日这天,阮咸的邻居晒衣,上面全是绫罗绸缎,光彩夺目。可见,晒衣炫富的行为盛行。

二、女子

1、拜织女

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案前焚香礼拜后,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女少们希望长的漂亮,找个如意郎君。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

2、染指甲

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七夕节这天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轻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3、穿针乞巧

这是早期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姑娘们围坐一团,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者为巧者。还有喜蛛应巧。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七夕夜,陈列瓜果于庭院中,有蜘蛛结网则得巧,网密得巧多。

热点内容
加盟鲜花礼品店 发布:2025-02-13 05:14:58 浏览:493
百合炒扇贝 发布:2025-02-13 05:12:58 浏览:738
插花兰叶子 发布:2025-02-13 05:08:02 浏览:42
章鱼兰花 发布:2025-02-13 04:59:46 浏览:455
袋鼠插花 发布:2025-02-13 04:55:35 浏览:19
长海棠角 发布:2025-02-13 04:53:56 浏览:164
西府海棠冬剪 发布:2025-02-13 04:53:19 浏览:152
速写绘画荷花 发布:2025-02-13 04:45:23 浏览:661
荷花玉吊坠 发布:2025-02-13 04:27:21 浏览:352
送姥姥鲜花 发布:2025-02-13 04:20:25 浏览: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