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采茶歌一朵两朵

采茶歌一朵两朵

发布时间: 2023-06-04 19:08:36

⑴ 请问有谁知道刘三姐采茶山歌的歌词

歌曲:采茶山歌 (选自《刘三姐》)

歌手:汪明荃

填词:佚名

谱曲:佚名

歌词

一朵花开十里香(嘿嘿嘿哟)

风吹雨打枝节更长(嘿嘿嘿哟)

踏过高深千尺波澜,越过高山烟雾遮

山歌高唱天下太平,换了新天纤女乐洋洋

一朵花开十里香(嘿嘿嘿哟)

风吹雨打枝节更长(嘿嘿嘿哟)

踏过高深千尺波澜,越过高山烟雾遮

山歌高唱天下太平,换了新天纤女乐洋洋

阵阵风送山茶香,纤女们破晓翻箩

采茶到山腰上,鸟语花香真堪想

大地改新装,风清日丽

姊妹唱山歌,共守望,阵阵风送山茶香

纤女们破晓翻箩,采茶到山腰上

鸟语花香真堪想,大地改新装

风清日丽,姊妹唱山歌,共守望

共守望

(1)采茶歌一朵两朵扩展阅读

《采茶山歌》该歌曲收录在专辑《采茶山歌》中,1988-05-01发行,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该歌曲其他版本

1、原声带演唱的《采茶山歌》,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印象 刘三姐》中,2004-03-01发行,该张专辑包含了4首歌曲。

2、网络歌手演唱的《采茶山歌》,该歌曲收录在专辑《采茶山歌》中,发行于2016-09-12,该张专辑包含了1首歌曲。

⑵ 钦州采茶剧的历史及演变

钦州各县(区)的“采茶戏”与其他民间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说与民间木鱼说唱的关系十分密切。一八六七年,钦县(现在的钦南区、钦北区)“新半月茶会”的带班师傅何全龙是最早将木鱼说的唱本改编为“茶花”唱本的人,并吸收“南言”作为演唱“采茶”(小戏)的基本唱腔。

到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钦县“石头塘采茶班”的班主易演升大胆尝试将木鱼说唱本改编为大戏。易演升的改革大获成功,其改编的剧目如《董永卖身》、《陈三磨镜》至今还在民间流传。

据老艺人陆德升讲,到了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承传下来的34出传统采茶戏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木鱼说唱之本。此外,“采茶戏”还与江西的茶篮灯、广西的采调以及广东的粤剧有着密切关系。

清道光廿六年(一八四六年),江西有位客商来到广西经商,曾把江西茶篮灯传到灵山的六秀村,使之逐渐形成今天的采茶戏。

到了民国初年,“采茶戏”在灵山已经很盛行。最早的“采茶戏班”是伯劳的“六秀采茶班”,继“六秀采茶班”之后,其相邻的武利安金村、伯劳邓阳村、那龙中灵村,都相继成立了采茶班。

据调查考证,这样的采茶班在灵山县有几十个之多,排演了很多流传在民间的以故事为蓝本编成的采茶戏。

到了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钦县采茶老艺人陆德升和郭德升也开始吸收广西彩调情调,主要吸收唱腔、行当划分和增加音乐伴奏,使采茶更有了一种清新风格。解放后,沙埠采茶队花旦钱秀凤,拜著名粤剧演员朱剑秋为师,从而吸收了粤曲的一些吹奏曲牌,使采茶戏更臻完美。

早期的“采茶灯”、“采茶舞”、“采茶歌”,其题材主要以劳动与爱情为主,当演变成有故事、有情节、有人物的“采茶戏”后,戏剧的题材更广泛了。有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的,有表现普通群众的爱情的。

但不管表现哪方面的内容,都离不开表现人的命运。生离死别和悲欢离合,一直都是旧采茶戏的主题。

这方面的剧目很多,如《陈三磨镜》、《朱买臣》、《屎坑坟》、《杀狗献米》、《高文举》、《张飞审瓜》、《王五打鸟》、《刘二姐闹嫁》、《马京与吗凉》、《伦文全叙》、《隔河看亲》等等。

解放后,各地“采茶戏班”和文化部门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坚持移植和排演了歌颂党的领导,表现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努力生产建设家园的剧目。

如《打铜锣》、《卖瓦》、《山村医疗站》、《凤眼》、《一分钱》、《无意姻缘》、《买肥记》、《一见亲人》、《戏家公》、《定女婿》、《荔枝熟了》等剧,因题材现代,内容贴近生活,深受群众的欢迎。

《无意姻缘》在钦州大戏院连演16场,场场爆满;下乡巡回演出200多场,场场获得观众的鼓掌喝彩。

《戏家公》参加一九九一年广西第三届戏剧展获“桂花”二等奖;《定女婿》在参加2000年钦州市民族民间文艺调演获二等奖后,被广西戏剧家协会选送参加当年中国剧协举办的“郑成功”百优小品小戏的比赛。

(2)采茶歌一朵两朵扩展阅读

钦州采茶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起源于江西省,约在1778年传入钦州,经过200多年的变革,今已成为具有钦州特色的地方采茶戏。

戏种

钦州采茶戏属于戏曲范畴的民间歌舞剧体系。表演方面,歌舞性强,诙谐风趣;音乐方面,属联曲体。表演特点是欢乐、活跃、开朗。演唱时男女同腔同调。旦角过去用假嗓(男扮女装),到了二十一世纪用真嗓翻高八度;语言方面,用本地方言-—白话演唱,通俗易懂。

其中最有自己特色的,是它的基本唱腔《南音》和小生、小丑的基本舞步《七点梅》。《南音》是从本地民间说唱《木鱼曲》演变过来的,它不但善于叙事,而且在演唱时通过节奏、感情等方面的不同处理,能表现各种人物性格及不同情绪,因而艺人把它作为“万能唱腔”使用。

《七点梅》是在矮步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它与《南音》唱腔配合在一起,边舞边唱,既显得欢快、活跃,又带点诙谐、风趣。在一出采茶戏中,小丑、小生的戏最多,而他们每唱《南音》时都要踩踏舞步《七点梅》。这就把钦州采茶戏的地方特色,更加突出地显露出来了。

钦州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可分为采茶歌舞、小戏、大戏三大部分。据不完全统计,采茶歌舞有《正茶》等10多个;小戏有《吊蛤》等50多出;大戏有《舜儿》等60多出。

现状

钦州采茶戏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较广。至1989年底,全市有营业性的业余采茶戏队22队418人:专业性的钦城、兆雅两个采茶剧团共35人。这些采茶戏队活跃和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

⑶ 中国的民歌都有那些

我国的民歌有很多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从古至今,也有各种各样的民歌。从历史上看,民歌历来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小曲、俚曲、小令、俗曲、时词以及明、清时代常以山歌泛指各种民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词集。
到了公元前四世纪出现了另一部长江流域的民歌集《楚辞》,这是一部在长江中游古代巫歌的基础上经过伟大诗人屈原整理加工的歌词集。
到了汉魏六朝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420年)的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里,汉《乐府》民歌实际是淮河流域、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各地民歌的汇合。这时已经有了故事歌,如《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等故事歌,其内容大多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以及封建礼教下的家庭悲剧。
从汉代到隋、唐当中有一个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在历史上这是我国各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歌明显的分为南朝民歌(南方民歌)与北朝民歌(北方民歌)两大部分。
唐、宋以宋民间音乐中的说唱与戏曲逐渐形成。
宋代的“曲词”很盛行,当时这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新型演唱形式。元代(公元1221——1368)以“小令”闻名,“小令”是民歌的一种,现今西北地区的民歌仍有以“令”命名的山歌。
明清时期,民歌特别兴盛。其中不少民歌今天仍在民间传唱。更值得提出的是清代著名民间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俚曲》。
当今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烟海,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汉族的除厂民谣、儿歌、四句头山歌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信天游”、“爬山歌”、“赶五句”以及“四季歌”、“五更调”、“十二月”。“十枝花”、“盘歌”等备具特色的多种样式。至于像藏族的“鲁”、“协”,壮族的“欢”,白族的“白曲”,回族的“花儿”,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笔管歌”,瑶族的“香哩歌”等,都各具独特的形式。就风格而言,苗歌瑶歌古朴浑厚,藏歌傣歌光丽优美。

热点内容
樱花玛瑙带绿 发布:2025-02-12 09:42:52 浏览:13
霸花店图片 发布:2025-02-12 09:40:31 浏览:289
松石紫罗兰原石共生矿价格 发布:2025-02-12 09:32:20 浏览:575
黄扬梅盆景 发布:2025-02-12 09:31:39 浏览:239
两米高盆景 发布:2025-02-12 09:31:00 浏览:626
盆栽松科 发布:2025-02-12 09:09:20 浏览:827
珠海市花店 发布:2025-02-12 09:09:17 浏览:487
双线竹芋花语 发布:2025-02-12 09:02:23 浏览:454
樱花的叠法大全图解 发布:2025-02-12 09:01:32 浏览:948
那花一朵朵电视剧全集 发布:2025-02-12 08:59:05 浏览: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