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开展

七夕开展

发布时间: 2021-01-24 09:32:03

『壹』 中国传统节日列表

1、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2、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3、龙抬头: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4、社日节: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

5、花朝节: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

6、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7、寒食节: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8、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9、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10、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11、中元节: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12、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重阳节: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14、寒衣节: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15、冬至节: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16、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 ,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17、小年: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18、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贰』 华人 传统习俗

华人传统习俗:
1、春节:万象更新、日新又新
寄贺卡、买新衣新鞋、除夕、大扫除、团圆饭、压岁钱、守岁、贴春联、说吉利话、恭喜发财、恭贺新禧、喜气洋洋、吉祥如意、龙马精神、生意兴隆、拜年、红包、新年食品、年糕、糖果、红桔、逛花市、牛车水、新加坡河畔、裕华园、唐城、猜灯谜、舞龙、舞狮、新年歌舞乐。源于庆祝丰收、周朝(距今三千年)开始就有庆祝仪式、本在农历十一月、汉武帝时(距今约二千年)才改正月初一为"元旦"。送礼:礼品须双数、回礼、礼尚往来。祭祖:供奉鲜花或食物、纪念、追思。红色象征活力愉快好运。元宵节、灯节、中国情人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观花灯、赏明月。

2、清明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
春秋时代晋国介之推绵山烧死故事、寒食节、扫墓、祭骨灰塔、追思、"祭如在"、不忘本、报恩意识、纪念祖先、履行孝道、加强家族凝聚力。清除坟墓旁杂草、供奉食品鲜花、火化、土葬、庙宇、神主牌、祭祖仪式、灵位、静穆鞠躬。现代意义:年轻一代须了解家族前辈的奋斗历史。

3、端午节:屈子情怀、光昭千载
战国时代楚国屈原自沉汨罗江故事、爱国情操、高洁人格、令人仰慕、典范人物、包粽子、赛龙舟。现代意义:可由追思屈原扩大至追思所有对国家、对民族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借以培养年轻一代的"大我精神",提醒他们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忠于国家、献身社会、爱国的主题、诗文创作朗读比赛。

4、乞巧节:坚贞爱情、岂在朝暮
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故事、银河、喜鹊、宋朝秦观《鹊桥仙》:"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国的情人节"、浪漫色彩、"七夕节"。织女是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妇女向她乞求智慧、巧艺或求赐美满姻缘。以往:未婚女子参加"七姐会"、牛车水庆祝盛况、张灯结采、"七姐诞"、女儿家的大日子。现代意义:让这一天充满爱情的温馨与甜美,也让人们在这一天向所爱的人表示赏识与关怀。

5、中元节:慈悲为怀、普渡众生
道教传说七月初一鬼门关大开(至七月三十)、"鬼节"、"普渡";佛教目连救母故事、举行"盂兰盆会"(对"倒悬、极苦"的生命进行超度);孝亲意识、宗教情操。中元会、商界、酬神戏、七月歌台、标福物。佛教徒:拜祭祖先、表扬孝道;道教徒:"普渡"孤魂野鬼。供奉祭品、焚烧冥纸。炉主、收月捐、分祭品、主持宴会。现代意义:关怀与分享、在祭祀自己祖先之余,也应关心和帮助那些孤苦老人、贫穷者以及其他不幸者。

6、中秋节:皎美月色、万家共赏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赏月品茗、提灯笼、吃月饼、猜灯谜、月光会、叙旧谈心、艺术情怀。习俗:中秋拜月、遥祭嫦娥、祈求幸福、家人平安;传统食品、圆形月饼、象征团圆、美好愿望。月饼故事:元朝末年,朱元璋领导汉人推翻蒙古人统治;他们通过互相赠送里边藏着字条的月饼,约定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获得成功,建立了明朝。以后,在这天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节日前一个月,月饼灯笼便开始上市。一饱口福、祭祖拜月、亲戚朋友互相馈赠;柚、芋、瓜果;灯笼制作比赛、花灯展览会、宗乡会馆、联络所、居委会;中秋晚会、温馨和谐的夜晚。

7、重阳节:登高望远、顾往思来
旧俗:全家登高、消灾避难、祝愿平安、唐朝诗人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秋祭"、纪念先人、扫墓祭祖、焚化衣给先人;家人团聚。历代文人雅士、登高远眺、饮酒作诗、舒展胸怀。现代意义:户外活动、松懈身心、检讨计划、反省所作所为、进行调整、重新出发。享受大自然风光、联络亲友感情。

8、冬至节:汤圆甘甜、家人团圆
"冬至":"冬季到了极点"、当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黑夜最长。一年中最后一个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吃汤圆。"汤圆":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分粉红与白色两种;象征家庭的和谐与团圆。历史:周代元旦在至日(汉武帝时才改),历代重视此日,民间也有此日"添一岁"的观念。"吃汤圆,增一岁"、祭祖拜神、天伦之乐。

『叁』 七夕节有哪些民俗活动可以参加

七夕节的来风俗习惯有很多,比较自流传的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兰夜斗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染指甲,七姐诞等。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热点内容
梅花国画名家 发布:2025-02-14 06:55:09 浏览:909
荷花藏鲫 发布:2025-02-14 06:55:07 浏览:183
万象花卉多肉多 发布:2025-02-14 06:38:09 浏览:191
北仑杜鹃花 发布:2025-02-14 06:23:24 浏览:210
男人能喝康乃馨茶吗 发布:2025-02-14 06:22:41 浏览:251
集体花艺课 发布:2025-02-14 06:13:26 浏览:565
梅花锁如何拼 发布:2025-02-14 05:51:42 浏览:232
语文读本一朵午荷 发布:2025-02-14 05:50:43 浏览:146
花语庭院 发布:2025-02-14 05:49:25 浏览:339
七夕节找我 发布:2025-02-14 05:36:30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