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赏析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最经典的短篇小说代表,是关于南方哥特式的耸人听闻的一个谋杀故事,作品有力地表现了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衰亡的旧秩序同新秩序之间的尖锐矛盾,展现了“约克纳帕塔法”神话王国的独特人文景观。爱米丽这一悲剧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揭示了落后、非人性的民俗文化在文明的现代化面前崩溃的必然性,文明取代野蛮、进步战胜落后的不可抗拒性,她的悲剧除了个人性格的悲剧外,更多的来自于社会、时代和民族的悲剧。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具有浓烈的历史情结,在新历史主义的透视下小说散发着“自我塑造”并不断妥协主流意识的气息。作为“南方文学”的代表者,福克纳创作小说的目的是要追忆昨日南方贵族的历史典范,同时也透露出这种历史荣耀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
②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介绍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也译作《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专国作家威廉属·福克纳的短篇小说1930年4月发表在《论坛》杂志,引起极大反响。同年的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在其演说中提到了福克纳,称他“把南方从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泪中解放了出来”。
③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人物介绍
在文中,不仅是其他人忽视黑人男仆,他自己也并不关心自己。整个小说中,黑人男仆没有说过一句有关自己的话,我们甚至听不到他的声音。没有人与他进行交流,没有人真正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总是很沉默。“我们已经放弃从他那里了解任何(有关艾米丽)的消息很长时间了。他不跟任何人说话,甚至可能不跟(艾米丽)说话,因为他的声音变得既刺耳又仿佛生了锈,好像从来没用过一样。”艾米丽小姐从来都是流言的中心人物,而黑人男仆只是做着他的主人吩咐的一切事情——领着人们走进屋子或从年轻到年老都每天重复地做着挎着篮子进进出出这样相同的事。他的一生从没有为自己想过。“每天、每月、每年我们看着这个黑人的头发越来越花白,后背越来越弯曲。”
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当时的南方还一直遵从着白人与庄园主至上的思想。阶级长期的明显分化使得镇上的居民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黑人与白人是平等的,黑人也是人;甚至是黑人自己也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只是主人的工具,自己不应该有任何关于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受到严厉旧时家教的艾米丽小姐家中,这种思想更为深刻。老南方的思想枷锁禁锢着杰斐逊镇上的每一个居民。因此,在这个小说中,黑人男仆才是真正孤独的人。他沉默地住在杰斐逊小镇上,被镇上的居民忽视着,被自己忽视着,也被社会忽视着。 “我们”只是故事的叙述者,对艾米丽的一生很少有直接的评价。然而从“我们”的叙述中读者可以感受到艾米丽的悲剧与“我们”也是不无关系的。“我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是难逃其咎的。“起初我们都高兴地看到艾米丽小姐多少有了一点寄托,因为妇女们都说:‘格里尔生家的人绝对不会真的看中一个北方佬,一个拿日工资的人。”尽管贵族门第此时已经衰落,但还是有人愿意拿淑女风范来评判他人的行为,对他人品头论足,交头接耳,以此来衡量其人是否高贵。而艾米丽对此也做出了回应,“她把头抬得高高———甚至当我们深信她已经堕落了的时候也是如此。”再次,作者虽然借“我们”之口叙述故事,却也对“我们”有着嘲讽之意:一方是死守淑女风范的老处女,另一方是刻薄的世俗,艾米丽注定是受害者,无论她是输还是赢。“我们”以多胜少,用风言风语的利刀把已是满身枷锁的艾米丽进一步推向了孤独和绝望。
然而,艾米丽小姐在“我们”眼中的生与死早已没有区别,因为她早已把自己与“我们”划清了界限,与“我们”已经没有了任何关系。而“我们”只能在她死后去探究她屋子的全貌和她生活中的细节。她在世的时候只是一块纪念碑,一种能够标记过去的东西,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在杀死情人的时候已经死了,她的青春、希望、梦想都随之远去了。“我们”则是历史的见证,见证她从高傲的淑女一步步走向堕落和死亡,也见证了旧南方贵族的衰落,见证了艾米丽小姐以及她所代表的旧传统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福克纳从“我们”的视角出发,描述出了一幅恢宏壮阔的历史图景,使作品如史诗般的厚重,这是任何一个“我”都无法达到的叙述效果,又一次体现出了福克纳超人的小说构建理念。福克纳采用了场景转移叙述法、集体见证叙事法来讲述故事,使这部短篇小说获得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使其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④ 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一朵凋零的“带刺”玫瑰
我承认自己原本高贵,宁静,孤傲,无法逃避,无法接近,怪僻乖张,然而我的这种生命本质在南北战争后已经无处安放,时势与历史让我逐渐凋零,但是我骨子里的贵族小姐的高高在上的确让我无法拔掉身上的“刺”,于是我选择扭曲的封闭和隔绝,试图维持我那点微薄的家族尊严,最后,为了心中所谓的永恒,我选择亲手毁灭和埋葬这一切…… ——艾米丽手记
一、艾米丽性格分析
1.残存的孤傲
艾米丽原本是一位南方贵族小姐,她过惯了养尊处优、豪华奢侈的生活,可是这一切在她父亲去世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她的父亲生前赶走了所有艾米丽的倾慕者,因此艾米丽现在亲情和爱情都一无所有,她迟迟不安葬父亲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埋怨和惶恐,从此她的生活要陷入多一便士就激动喜悦,少一便士便痛苦失望的窘境。
“当地邻居想要看望她时,统统吃了闭门羹” ,她变得怪僻乖张,孤傲冷漠,除了男仆人进进出出,艾米丽不再与任何人来往和接触,她把自己与外界彻底隔绝,仿佛那是贵族与芸芸众生本应该有 的一种阶级状态。后来,我们原本以为荷默的出现能够让艾米丽放下贵族的身段来坦然地接受爱情,然而“悲伤也不会让一个真正高贵的妇女忘记贵人举止”,艾米丽依然高傲地、藐视一切地活着,她的高傲不是一种昂然独立的姿态,而是一种万事万物必须臣服于自己的扭曲心理,荷默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结婚对象,当然他也并没打算与艾米丽结婚,这就激怒了骨子里高高在上的艾米丽,于是人性已经分裂的她选择了杀死荷默,还将尸体藏在房间长达四十年之久,自己每天与尸体同床共枕。
虽然这看起来扭曲又变态,而我认为这是艾米丽为自己寻找到的寄托和发泄的手段,她以“得不到就毁灭”的极端方式来维护自己在爱情中本应有的高傲。但是,这种高傲实际上只存在于她自己的内心中,事实上她哪里有什么再拿来高傲的资本呢?
2.变态的强势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待外界,“艾米丽以她的蛮横无理与冷酷无情将现任政府征收税款的连人带马全部赶出了她的家门”,可见艾米丽的性情从来就不是柔弱的,她强势到可以与当局政府抗争。另外人们举报她家散发出奇怪的气味并要求政府予以解决,可是法官也并不敢前去处理,最后还是邻居自己悄悄地潜入她的院落解决了问题。尽管人们对艾米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看法,但是他们不敢当面与艾米丽争执或者谈论,每个人都在刻意压抑着自己的好奇心,仿佛艾米丽真的是这条街道上足够特殊的存在。
另一方面是对待爱情,“艾米丽与荷默约会时始终把头抬得高高的,要求人们尤其是情人承认这是她与生俱来的家族尊严”,他们的相处模式不是正常情侣之间的说笑和调情,而是艾米丽始终要让自己处在感情的上方,她要操纵和支配荷默和这场爱情,当荷默不与她结婚时,她悄无声息地残忍地杀死了情人。如果说对待政府的强势是一种出于自我保护的正当目的,那是可以理解和同情的。但是,对待爱情上这就是一种扭曲残暴的爱情观和处事方式,暴露出艾米丽性格中变态的强势和人性的缺失。
3.注定的悲剧
这篇小说只有一个主人公——艾米丽,所有的人物和情节都是为了揭示她的性格而展开的,从她残存的高傲和变态的强势中我们完全可以预示出故事的结局和人物的悲剧命运。艾米丽从一个如天使般肃穆安静的少女到一头铁灰色头发的阴暗老妇,她最终没有步入玫瑰色的明亮新房,而是在到处笼罩着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阴惨惨的氛围中凄惨地死去,守着尸体生活了四十年之久,无疑她想用情人腐烂的肉体来诠释她想让一切永恒不变的愿望,她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向人们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已经一去不复返的贵族历史。
艾米丽是南北战争之后南方贵族小姐的典型代表,她们故步自封,不愿意跟着时代做出任何改变,这种弃世残忍、高贵自傲、恪守旧道的旧贵族女性必然会在滚滚的历史浪潮中被淘汰,而且女性是谁会的弱势群体,大变革过程中她们不会起到主导和决定性作用,但是一定最先遭到伤害和冲击。只有个体随着历史的变迁相应作出正确的反应,我们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生活得顺遂、安心。
二、为什么说“艾米丽是一座纪念碑”
首先,纪念碑是有一定的划定和纪念意义的,艾米丽的故事虽然以悲剧结束,但是她作为南北战争中南方贵族小姐的典型代表,她们是真实存在过的,我们不能去严厉评判她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是否正确,大多数贵族阶级尤其是女性其实并没有超前的变革意识,因为这不是她们能够选择和改变的,而是时代赋予的。
其次,纪念代表着已经是过去式的事情,透过这座纪念碑我们是去追溯和解读后辈未能经历的历史以及历史中人们在各方面发生的种种变化,单纯地宣泄情感也好,以史为鉴也好,抑或慨叹新时代的到来,能得到什么都是好的,都是收获的。
三、为什么要献给艾米丽一朵“玫瑰花”
首先,艾米丽的贵族小姐形象原本是符合玫瑰花的,高贵浪漫、热情洋溢,永远给人以神秘之感;其次,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家族的衰落,艾米丽暴露自己性格的缺陷,如固守高傲尊严、强势狠毒、极端暴戾等等,这就是艳丽玫瑰本身的“刺”,无法拔除,扎痛着别人,拒绝着一切;最后,我认为福克纳是抱着同情和怜惜的情感来包容主人公艾米丽的,她的悲剧有自己性格的缺陷,但是放在时代历史大背景下,其实是无法适应社会变迁的结果,也是一幕社会悲剧。所以,这朵玫瑰花是献给美丽、高贵、宁静、永恒的……
⑤ 那里可找到威廉福克纳的“A Rose for Emily”的中文译文
“A Rose for Emily”的中文译文版是《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可以网络“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进入搜索后查看或下载,注意在进入图书馆时需要先注册登录。摘抄部分正文如下:
爱米丽·格里尔生小姐过世了,全镇的人都去送丧;男子们是出于敬慕之情,因为一个纪念碑倒下了;妇女们呢,则大多数出于好奇心,想看看她屋子的内部。除了一个花匠兼厨师的老仆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谁也没进去看看这幢房子了。
那是一幢过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坐落在当年一条最考究的街道上,还装点着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风味的圆形屋顶、尖塔和涡形花纹的阳台,带有浓厚的轻盈气息。可是汽车间和轧棉机之类的东西侵犯了这一带庄严的名字,,把它们涂抹得一千二净。
只有爱米丽小姐的屋子岿然独存,四周簇拥着棉花车和汽油泵。房子虽已破败,却还是执拗不驯,装模作样,真是丑中之丑。现在爱米丽小姐已经加入了那些名字庄严的代表人物的行列,他们沉睡在雪松环绕的墓园之中,那里尽是一排排在南北战争时期杰斐逊战役中阵亡的南方和北方的无名军人墓。
(5)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赏析扩展阅读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1930年4月发表在《论坛》杂志,同年的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克莱·刘易斯在其演说中提到了福克纳,称他“把南方从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泪中解放了出来”。文章所描述的大概是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的一个南方小镇——杰弗生镇上格里尔森家族的命运。
在这个作品里,可以看到作者笔下美国南方贵族阶级日趋没落的衰亡历史。作品充满了荒诞、怪异的气氛,使人仿佛进入了一个恐怖、疑惑的迷宫,随着作者对令人不可捉摸的小说主人公行动和内心世界的揭示,渐渐地得到一点思维的线索。福克纳创作小说的目的是要追忆昨日南方贵族的历史典范,同时也透露出这种历史荣耀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
⑥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内容概述
文章所描述的大概是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的一个南方小镇——杰弗生镇上格里尔森版家族的名运。作权为家族族长的爱米丽的父亲父权倾向严重维护所谓的等级和尊严,赶走了所有向爱米丽求爱的男子,剥夺她幸福的权利。父亲去世后,爱米丽爱上了来小镇修建铁路的工头北方人赫默。但爱米丽仍然没有摆脱家族尊严的束缚与父亲对她的影响办法。当她发现赫默无意与她成家时,便用砒霜毒死了他。从此,爱米丽在破旧封闭的宅院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并与死尸同床共枕40年,直到她也去世。小镇居民在艾米丽的葬礼上才发现了这个秘密。
⑦ 阅读短文《一朵玫瑰花》的短文线索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的感人之处在哪里?请找出来,试谈谈阅读感受(3分)
句子或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阅读感受:念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本文的结尾有何深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一朵玫瑰花。
2、略。
3、提醒人们多关心自己的仔告瞎母亲,不要等要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2是根据个人体会去回答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会。言之有理即可。我个人选择:“他取消了要寄给母亲的花束,而改买了一大束鲜花,直奔离这里有五小时车程的母亲家中,他要亲自将花友隐献给妈妈。”
这句是文章的高潮之处,故事的转折点,与上文相呼应,升华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诠释了爱的含义,孝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