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与十五

七夕与十五

发布时间: 2023-06-09 13:13:53

❶ 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中国情人节,是指中国本土关于爱情的节日。对于中国情人节,大致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二是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三是七夕节(七姐诞,农历七月初七)。元宵节、上巳节、七夕节是古代女子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出来,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的专属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在古代七夕与爱情关系不大,于近代才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节日内涵 元宵 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元夜等。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上巳 上巳节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上古时代上巳节在一些地方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春和景明,人们走出家门,集于水边,举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魏晋以后,由于当时社会中崇尚自然、纵情山水的风尚,对人们而言,上巳节祓除的意义大大减弱,而迎春赏游之意越发浓郁。西晋《夏仲御别传》形容上巳时的洛阳“男则朱服耀路,女则锦绮粲烂”。上巳节的节期定在了阴历三月三日。 在古代,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即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情人节”。《诗经·郑风·溱洧》有云:‘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周礼有定,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呆在闺阁之中的(也就是闺中女子),所以一年就只有几天出门时间,(虽然这是礼节,不是硬性规定,但是谁会去追求不守礼教的人。)元宵看灯,三月初三外出踏青。所以三月初三就成了单身男女们相遇相识的日子。 七夕 七夕节起始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其实,七夕节并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源自星宿(婺女星)崇拜,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又称“七姐”、“七娘妈”等。七夕节是女子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也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织女的诞辰。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七夕节乞巧是向七姐(织女星)祈求心灵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满。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中国传统的情人节2 对于中国情人节,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除了七夕节,还有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即正月十五)、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被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情人节。 1、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姐诞、乞巧节等,是女子的专有节日。“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远古时代,人们通过星象观测给予织女星无限想象。七姐便是以织女星为原型,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古代女子便在农历七月七日夜向七姐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故称为“乞巧”。所以七夕是真正的女儿节。 后来由于牛郎织女在七夕鹊桥相会的传说,赋予了七夕节以情人节的含义。人们把牛郎织女的艰难爱情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作为向往、歌颂的榜样,并在七夕祈祷爱情美满、家庭幸福,所以七夕节充满了浪漫的气息。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以及夫妻双方恪守对爱的承诺。 如今,七夕节被现代人赋予了更多内涵。商家推出的各种活动吸引了年轻人,消费成为节日主调。七夕作为传统文化,在浓郁的商业氛围之中,以及繁多洋节冲击之下,顽强生存并适应时代。七夕变成了人们观念中的“中国情人节”,玫瑰和巧克力渐渐成为七夕节的新符号。 2、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 元宵灯节期间,未婚男女可以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同时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在唐代古诗中,就有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元夕》,几乎成了千古绝唱。特别是那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3、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诗经 郑风 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这首经典的爱情诗说的就是上巳节时青年男女趁祓除时相爱之事,即男女表达爱慕之情,三月三比起西方的情人节还要早上一千多年。 唐代时,上巳节已成为一年中的三大节日之一,这天人们除了祓禊外,还有春游踏青、临水宴饮。杜甫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将上巳节的男女自由恋爱的绮丽风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宋朝以后,三月上巳风俗渐渐衰销,最终声匿迹微。如今三月三里浪漫的情爱、美好的愿景已荡然无存。如今,上巳节在不少地区尚有余韵可寻,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成为壮族的情人节。 中国传统的情人节3 中国的三大传统情人节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有一些人把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或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在汉代,七夕的庆祝已经很普遍了,但传统上庆祝七夕的内容与情侣约会之类的活动无关,只是乞巧、许愿的节日。后来由于牛郎织女在七夕鹊桥相会的传说赋予了七夕节以情人节的含义。近年中国年轻人又以庆祝西洋情人节的方式庆祝七夕,内容上与传统习俗并无关系。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在习俗上比较近似情人节,在唐代古诗中,就有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在宋代,朱淑真(一说为欧阳修所作)的生查子写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在一些少数民族依然流行的节日上巳节(又称三月三)更符合情人节的内容。上巳节本来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结交异性的节日,汉之前更有野合的习俗,后来礼教兴起,野合的习俗消失,但当时男女交往还是比后世自由,年轻男女依然会在当天到郊外踏青游玩。到南宋时理学兴起,礼教变得森严,上巳节就在汉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❷ 到底正月十五还是七月初七是中国情人节!

有意思

❸ 七夕根本不是中国的情人节,而正月十五中国合法公认有情人节!

正月十五和七夕都可算是中国的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

有不少人把农历七月初七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此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因为关乎爱情,故“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俗称“七夕”,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相传这天是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天河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始于汉代,因此,七夕节的形成也在汉代,当时就有“穿七孔针”、“以瓜果祭牛郎织女”、“登楼曝衣”的习俗。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不仅祈求自己能如织女般心灵手巧、技艺非凡,还祈福、祈寿,保佑孩子健康、婚姻美满、全家平安,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元宵节--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网络,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❹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七夕节各是什么节日

1、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2、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歼塌携祭日。寒氏伏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3、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做香囊,门上插艾。

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衫册重视的日子。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❺ 正月十五、寒食节、七夕、重阳节的诗句

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唐)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内,明月逐人来。容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寒食节:《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七夕节:《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重阳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九日和韩魏公》苏洵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折桂令·九日》张可久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❻ 元宵节是古代的情人节吗那七夕又是什么


“七夕”又是咋回事呢,这些年被大家成为中国的情人节。其实,“七夕”真的不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在古代,七夕这一天是民间女子比拼女红手艺的日子,大家都在效仿织女。“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来人们为什么会把七夕和爱情联系起来呢?据说源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其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是名人,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经过白居易的宣传,这首诗也就成为了爱情诗。

◆ 秦观在《鹊桥仙》写到:金风玉露一相逢,变胜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诗彻底的把七月初七这个日子和爱情联系在一起。

对于七夕,人们更多的是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感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虽然七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但是,爱情是美好的,不管是七夕还是上元节,愿你心有所属觅得良伴,一生如愿。

❼ 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

1、寒食:禁烟节、冷节、百五节,也就是清明节前一二日。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链掘,只吃冷食。
2、迢迢牵牛星棚虚核:七夕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誉誉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
3、十五夜望月: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❽ 2021中国的情人节是元宵节还是七夕 元宵与七夕哪个才是中国情人节

2021中国的情人节是元宵节还是七夕 元宵与七夕哪个才是中国情人节

就国内民俗来说并没有这个说法,如果一定要说有类似西方情人节的节日,那么元宵节更接近一些,元宵节有十分热闹的灯会,平时不出门的女孩子也可以名正言顺上街游玩,扩大和异性交往的机会。

随着“七夕”渐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各路商家也纷纷趁机推出促销活动,热闹一时。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据报道,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骥才曾表示,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按照民间传说,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双方对爱的承诺,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因此将“七夕节”称为“中国情人节”并不妥当。

记者相继采访王娟、高巍两位研究民俗的专家,二人均表示将“七夕”称为“情人节”是误读了这个节日的内涵。王娟表示,纤腊首七夕那天,女孩子们会参与“浮针求巧”等一系列活动,重点是是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

“七夕是传统的乞巧节,也在那个时候天气已经快要变冷,人们开始准备过冬衣物,旧时,女性是这个节日的主角儿。”高巍也说,七夕的主要习俗是拜巧女、吃巧果,女孩子还会比赛谁的针线活儿更好。而元宵节则略带“大众狂欢”的性质,深闺中的女子亦可出门观灯,与异性相识、相会,相较而言,元宵节才更像“中国情人节”。

的确,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中有不少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曾写道:“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相对于其他一些节日、节气,元宵节保留下来的民俗略多一些,这与其重视‘闹’的特性有关。但也正是因为这个特色,元宵节女子出门观灯、男女约会的习俗反而被淡化了,而七夕由于牛郎织女传说广为流传,也在一定程度上令其易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高巍同时表示,对这一称谓也无须过分苛责。

高巍同时表示,近年来由于社会关注等原因,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习俗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活动也越来越多,但继承、发展这些有益民俗仍需要政府积极引导,老百姓真正参与进去,才能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灯、猜灯谜,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借着春节的新,正月的喜,十五的团圆意,元宵节成了千家万户最爱的传统佳节之一。

七夕的由来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局郑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毁数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❾ 中国情人节是七夕还是元宵

中国情人节是七夕。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情人节的民间习俗

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

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的。

接露水

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七夕节

热点内容
百合电话卡 发布:2025-02-10 09:29:00 浏览:20
西兰花的图片大全大图 发布:2025-02-10 09:28:59 浏览:587
百合小说御姐师生 发布:2025-02-10 09:09:41 浏览:137
咖啡拉郁金香的奶泡要求 发布:2025-02-10 09:01:13 浏览:547
梅花鹿的牙齿 发布:2025-02-10 08:55:38 浏览:781
捕虫草盆栽 发布:2025-02-10 08:55:37 浏览:996
玫瑰小镇等级 发布:2025-02-10 08:42:05 浏览:688
兰花不要叶芽 发布:2025-02-10 08:36:54 浏览:325
花卉培植与出租 发布:2025-02-10 08:32:52 浏览:664
忙完过七夕 发布:2025-02-10 08:22:51 浏览: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