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画七夕
1. 七夕牛郎织女怎么画
画法如下:
工具/原料:纸张、水彩笔
步骤:
1、画出帅气的牛郎和魅力的织女。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民间爱情故事,也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埋埋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2. 文化历史:古代人怎么过七夕
“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民间相传是牛郎织女从鹊桥渡过天河相会的日子,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在百姓心中织女是位善良、貌美、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初七当晚,女子,特别是未出阁的女子要向织女“乞巧”,以求也能拥有一颗聪慧的心,拥有一双灵巧的手。因此,七夕这一天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被赋予了“爱情美满”和“心灵手巧”的两种内涵,近年,这一天又有了“中国情人节”的说法。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正式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们纪念七夕这一天、在七夕这一天祈愿,往往也都围绕着“心灵”、“手巧”这两个主题,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纪念形式和民俗活动。特别是古代,这些风俗是异常丰富而多彩的。
蜘蛛乞巧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即指一种小蜘蛛。唐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也写过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宋代《东京梦华录》:“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喜蛛应巧”或曰“蛛丝乞巧”,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乞巧方式,女人们在七夕之夜捕捉蜘蛛(也称喜子)放在事先准备妥当的小盒子中,翌日清晨打开盒子,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标准评价蜘蛛一夜所织,来研判得巧丰寡。这个习俗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后来历代验巧之法也稍有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3.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哪一位著名的画家创作过《七夕乞巧图》
画家以此为题材,多画美女错立,穿针缕彩,名之曰《七夕乞巧图》。据画史记载,南北朝时陆探微已经开始表现这个题材,画的均为女性。
4. 古代人是怎么过七夕的
古代人在七夕时会将满满的吃食放于满月之下,并且在满月下穿之隐现,若能穿到则会预祝自己新的一年能找到合适的伴侣,并且在月下向月老祈福!
5. 七夕加一横就是死,古人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因为古代人受创世神话影响对七这个数字有着极大的尊重。七这个数字与死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民间有头七的殡葬习俗,民间有传闻死者家人要给死者准备一顿饭,让死者在路上不要饿着肚子,也让他们走的路上不要总回头挂念自己的亲人。此后的七七四十九天每隔七天都要祭祀一回。
除了殡葬仪式,许多墓中出土的文物也透露着古人对七的尊崇。河南某遗址就曾出土过一把玉器刀具,上面就有着七个大孔,刀身上还有着黄色的浸渍,应该是长期泡在鲜血里的缘故吧。 除此之外,月亮盈亏的周期、涨潮的周期等诸多自然现象,都与“七”有关,也难怪创世神话中的各位神仙,都对七这个数字有着特殊的感情。
6. 古代有七夕节吗古人是怎样过七夕节的呢
七夕成为一个节日,至迟在汉代。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 的记载,“汉丝女常以 七月七日穿七孔针开于襟褛。 ”可知汉朝女性已在过七夕节。
七夕从来不是什么情人节。恰恰相反,过去民间谈婚论嫁要避开七夕:“七月七日,迎亲嫁女避节。”古代的卜筮类书籍《日书》也说:“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三弃”;“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一直保留着七夕文化的韩国、日本,节日的主题都是乞巧,都不是什么“情人节”。只有在中国,没什么文化的今人才将七夕包装成情人节。
7. 七夕节的习俗怎么画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在古代女子每逢七姐诞,她们粗携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对爱的承诺。
8. 我国宋代画家所画的《七夕图》,不画女子而画一男子向空中揖拜,这情节是取自唐朝哪位名人的逸事
宋代有的画家画《七夕图》却一反常规,不画女流而画一衣冠伟男子,向空中揖回拜,遥祝牛郎织女幸福会答面。这一情节出自唐郭子仪逸事。据传,郭子仪初从军沙塞,到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西北),见左右皆发赤光,仰视天空,见辎骈车白天而下,郭子仪对天祝曰:今七月七日,必是织女降临,愿赐富贵!神仙空中答道:大富贵,亦寿考!说完冉冉升天而去。宋代画家的这种表现形式的《七夕图》,就是根据郭子仪的传说绘制的。但它已与原来的主题相悖,由女性乞求美好姻缘变为官吏祈求天神福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