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一朵小花赏析
① 普希金.泰戈尔.闻一多等诗人的诗歌鉴赏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色花》篇幅虽短小,但意蕴丰富。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间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第一段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本段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我”沐浴着母爱。
[编辑本段]整体把握
这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样一种亲昵,那样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他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编辑本段]问题研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啧怪孩子。
[编辑本段]教学设计
(一)识字与写字
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衍(yǎn)
(二)《金色花》
1.朗读。
2.谈整体感受。
3.内容研讨。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什么向妈妈保密?
(3)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
(4)富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背
[编辑本段]有关资料
一、作者介绍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1921年在桑蒂尼盖登创办国际大学。用孟加拉文写作,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选自《辞海》,1999年修订版)
二、《金色花》的两重解读(刘真福)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像—— 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各种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 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他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而善意的“说谎”。细味之,“我”的奇特行为深藏着对母亲的依恋:散发出香气是对母亲暗中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作品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浓浓的意趣。
品读至此,我们已经领略了该诗的丰富、有趣的诗味。然而,泰戈尔创设诗意若仅限于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尔了;泰戈尔高于普通诗人之处,正在于他能在普通诗人的感觉和思路止步的地方还向前、向深处更进一步,进入妙悟的境地,进入“入神”的境界。“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严羽《沧浪诗话》)。如果我们对《金色花》往更深更远处探究,我们会有更惊奇的发现。
在我们面前展现的,原来又是一幅神灵显形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仍是“我”—— 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它一动意念,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诗人吟咏此花,本来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创造了一种宗教氛围。(另外,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保持着一种沉静、安详的性格,也给诗作带来了些许宗教氛围)。小精灵可以忽上忽下,随意摇摆,随意跳舞,随意开花,随意散发芬芳。最后一动意念,又变成人了。它的所作所为有无限的自由,绝非人间肉身凡胎可以比拟。当然它不光有神的能耐,也有神的品性——那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善与爱。这种善与爱既然出自小神灵——是来自高风绝尘的天国世界的小神灵,也就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作的主题,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就是颂神。原来诗人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宗教感情提升了诗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诗作的主题。
这后一幅画面的意味更值得重视。一般人只能实实在在地写儿童对母亲的嬉闹和亲热;只有泰戈尔才能写出人格化的神灵的行迹与心理,而且写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地轻灵、巧妙、自然。他写出了东方诗、东方文化的神秘与蕴藉。在这点上,他的诗也与西方诗大不一样。西方诗坛尽管在历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响,但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这种思想感情已经逐渐淡化、疏远了,还没有见到哪位著名诗人像泰戈尔这种痴迷地信神,并以颂神作为诗歌创作的一个主题的。因为泰戈尔生活在一个佛教为国教的国度中,他是东方文化培养出来的诗人。遍观泰戈尔散文诗,可以处处感觉到浓厚的、神秘的宗教气氛。诗中经常出现神灵的“一鳞半爪”,虽然不点明神灵的名字,但“你”“他”“她”等指示代词通常明示或暗示着被敬颂的神灵。因此可以说,颂神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基本母题,也是《金色花》的深层主题。
我们当然可以仅从凡间、凡俗的主题来解读这首诗,但那样毕竟流于浅俗,而且与泰戈尔诗作原有的意义期待不甚切合;如果我们借助对宗教情感、宗教思想的体认来解读(尽管我们不是借此宣传宗教),作品的意义将变得深宏,庶几能把捉诗人的情感与理念。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专注的神情,正是表达对妈妈的爱。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这三段连用两个“当你”表现了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散发出香气是对母亲暗中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他想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孩子调皮又懂事的形象就表现了出来。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变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表现出妈妈惊喜的神情。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表现出孩子撒娇、调皮的神情。
这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爱是交流的,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金色花》无疑又是一首充满大胆新奇想象之作,诗人借用“金色花”这一拟物,把童稚之心表现得如幻如真。
通常人们写到孩子的童真和顽皮时,大概只能想到写他怎样的可爱,如何的淘气,怎样的在妈妈面前撒娇作痴,或故意做违拗之语,以引起妈妈更多的注意和关爱。
而泰戈尔的想象却常常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他选取了“金色花”这一喻象来处理这一普通题材。伟大的作家大多都具备这种才能,善于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奇妙之处。
小孩子要跟妈妈来一次调皮。他不采用别的方式,而单单要变作树枝上的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跳着,摇摆着,俯视着他妈妈的一切工作,又让他妈妈找不见他。
变成金色花的孩子是一刻也不肯得闲的,千方百计地给他的妈妈捣着乱、逗着趣。他要让妈妈闻见花香,却不知这香气是从她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他要将自己金色花的影子正投到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欢舞跳跃着伴着妈妈的视点游移,却又不让妈妈猜出这便是她自己孩子的影子。黄昏的时候,玩够了闹够了的孩子这才从树上下来,落到妈妈的面前,缠着要讲故事听。而当妈妈责怪他跑到哪里去了时,孩子却神秘而又自豪地答了一句:
“我不告诉你,妈妈。”
他是在极力将调皮成功的喜悦掩饰着哩!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世界更可爱了。没有什么人对童心的体察比泰戈尔更洞幽烛微的了。这便是一个伟大诗人的高明之处。
② 《一朵小花》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您应该是问的普希金的诗歌《一朵小花》吧,我个人认为,这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借助一朵小花,来映射人生中的无奈,不知道在哪一时刻,哪一地点,哪一个人就会影响了你的一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③ 普希金的《一朵小花儿》点评,急!
这首诗很容易懂,是因为作者某天看到夹在书里的、一朵已经枯萎了的花儿内引发出的“一大串遐想”。容整个诗令人感觉有些伤感,毕竟是因为已经枯萎了的花儿,这朵花儿,让作者不由想起了这朵花儿的由来,可能作者也记不清了,从诗中许多问句中可以看出这一点。最后一段可能是在怀念某些故人,用一朵枯萎了的花儿来代表他们的逝去;也可能仅仅是联想而已。
直抒胸臆,表达了怀念的感情。
④ 求普希金的诗“一朵小花”的赏析
人生并不象这朵小花,它可以被人遗忘.因为它早已谢世,但生命即使消失,你也许无法忘记他(她)的真诚和善良或者是虚伪和阴险.
普希金《小花》
我最初接触俄罗斯文学大概是十三、四岁的时候,那是文革时期,课外读物几乎没有,不知怎的,我有了阅读的渴望,那时阅读文学书籍是笼罩在一种神秘气氛里,怕人知道了会出事的气氛。那时我时常看到我姐在读文学书,我就苦苦央求她等我读了再还,这就要求她压缩自己的阅读时间,必须是夜以继日地看,然后我是手不释卷 地读,吃饭时也不放下书,就这样也有时等不及我读完书就被人家要走了。我记得就在那时,我从我姐的一个笔记本上看到了一首诗:
小花
[俄]普希金
我在书里发现一朵小花,
它早已干枯了,也不再芬芳,
因此,我的心里就充满了
许许多多奇异的遐想:
是哪一个春天,在哪一处
它盛开的?开了多长时间?
谁摘下的?是外人还是熟人?
为什么放在这书页中间?
可是为了纪念温柔的相会?
还是留作永别的珍情?
或者只是由于孤独的散步
在田野的幽寂里,在林阴?
是他还是她?还在世吗?
哪一个角落是他们的家?
啊,也许他们早已枯萎了,
一如这朵不知名的小花?
这首诗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我仿佛一下子发现了美:一朵小花竟然会那么美丽,那么富于感情色彩,而且它的美丽是可以长久的、可以传递的、可以珍藏的,它有那么强的生命力!我反复吟诵这首诗,并在我最好的一本笔记本上认真地抄下这首诗!
我由《小花》结识了普希金,结识了这位俄罗斯伟大的抒情诗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好似着魔一样迷上了普希金,我四处寻找他的诗集,借到了《普希金抒情诗集(一)、(二)》,我先是手不释卷地读,然后夜以继日地抄,抄了好几本笔记本。这几个本子是我最初的一笔珍藏,曾有友人跟我借阅,被我婉拒了。接着,我又陆续看到了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上尉的女儿》、《杜布罗夫斯基》等作品。普希金笔下的俄罗斯美丽风景和优秀的妇女形象,点燃了我青春的诗情和对美好人生的憧憬,培养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强化了我性格中善良、坚贞的一面。同时,普希金也培养了我对俄罗斯文学的热爱,从阅读普希金扩展到阅读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契诃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高尔基、玛雅可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名家名著,可谓是“一花引来百花开”,使我拥有了一座“俄罗斯文学百花园”,它滋养了我的思想情感和对高雅文学的爱好。
不过,寻思起来,还是《小花》给我的影响最大。这朵“小花”从闯入我眼帘的那一刻起就融进了我的生命里,甚至,它刻画我的性格,美化我的人生,塑造我的情感。
那是我在笔记本上书写下这首诗以后的一个清明节,我和同学们去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在缅怀了先烈的英雄事迹后,我从墓旁的枫树上摘下一枚鲜红的枫叶。回家后,我把那枚枫叶夹在了《马恩选集》里,鲜红的枫叶是烈士鲜血的印记,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人们要永远记住他们!前不久,我搬迁新居,整理书籍时,翻到这本《马恩选集》,又看见了这枚枫叶,已经殷红殷红了。这枚枫叶就是我的一朵“小花”!
⑤ 普希金 小花 赏析
普希金《小花》
我最初接触俄罗斯文学大概是十三、四岁的时候,那是文革时期,课外读物几乎没有,不知怎的,我有了阅读的渴望,那时阅读文学书籍是笼罩在一种神秘气氛里,怕人知道了会出事的气氛。那时我时常看到我姐在读文学书,我就苦苦央求她等我读了再还,这就要求她压缩自己的阅读时间,必须是夜以继日地看,然后我是手不释卷 地读,吃饭时也不放下书,就这样也有时等不及我读完书就被人家要走了。我记得就在那时,我从我姐的一个笔记本上看到了一首诗:
小花
[俄]普希金
我在书里发现一朵小花,
它早已干枯了,也不再芬芳,
因此,我的心里就充满了
许许多多奇异的遐想:
是哪一个春天,在哪一处
它盛开的?开了多长时间?
谁摘下的?是外人还是熟人?
为什么放在这书页中间?
可是为了纪念温柔的相会?
还是留作永别的珍情?
或者只是由于孤独的散步
在田野的幽寂里,在林阴?
是他还是她?还在世吗?
哪一个角落是他们的家?
啊,也许他们早已枯萎了,
一如这朵不知名的小花?
这首诗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我仿佛一下子发现了美:一朵小花竟然会那么美丽,那么富于感情色彩,而且它的美丽是可以长久的、可以传递的、可以珍藏的,它有那么强的生命力!我反复吟诵这首诗,并在我最好的一本笔记本上认真地抄下这首诗!
我由《小花》结识了普希金,结识了这位俄罗斯伟大的抒情诗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好似着魔一样迷上了普希金,我四处寻找他的诗集,借到了《普希金抒情诗集(一)、(二)》,我先是手不释卷地读,然后夜以继日地抄,抄了好几本笔记本。这几个本子是我最初的一笔珍藏,曾有友人跟我借阅,被我婉拒了。接着,我又陆续看到了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上尉的女儿》、《杜布罗夫斯基》等作品。普希金笔下的俄罗斯美丽风景和优秀的妇女形象,点燃了我青春的诗情和对美好人生的憧憬,培养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强化了我性格中善良、坚贞的一面。同时,普希金也培养了我对俄罗斯文学的热爱,从阅读普希金扩展到阅读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契诃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高尔基、玛雅可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名家名著,可谓是“一花引来百花开”,使我拥有了一座“俄罗斯文学百花园”,它滋养了我的思想情感和对高雅文学的爱好。
不过,寻思起来,还是《小花》给我的影响最大。这朵“小花”从闯入我眼帘的那一刻起就融进了我的生命里,甚至,它刻画我的性格,美化我的人生,塑造我的情感。
那是我在笔记本上书写下这首诗以后的一个清明节,我和同学们去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在缅怀了先烈的英雄事迹后,我从墓旁的枫树上摘下一枚鲜红的枫叶。回家后,我把那枚枫叶夹在了《马恩选集》里,鲜红的枫叶是烈士鲜血的印记,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人们要永远记住他们!前不久,我搬迁新居,整理书籍时,翻到这本《马恩选集》,又看见了这枚枫叶,已经殷红殷红了。这枚枫叶就是我的一朵“小花”!
⑥ 一朵小花古清生阅读答案
一朵小花
古清生
面对一朵小花,我能对它说什么呢?今年北京的春天,总共下过两场半雨,且只是略略地湿了下街道,因而干燥的景况是可想而知的了。干燥的春天,沙尘飞扬,街的花坛上,那土便是水泥灰一般,一丁点儿的湿润也没有。这当然让我对北方的植物产生一种深刻的同情,要在这样的土地上生长,开花,并把生命的枝丫努力地探向天空。这又是要有怎样的坚韧呢?
独自由南国漂泊到京都,在这里度过如许孤寂的时光,夜夜孤灯长伴,青春便沿着书页字间飘移,生命化做行行抒情抑或并不抒情的文字,只把日子过得如北国的大地般荒凉。只把心灵来叩问,人的一生,是应该如何地度过呢?我为什么要如此地奔波而不屈地寻找那极目难眺的远岸呢?伴我只有京都月华,它柔凉而明净,轻轻地在窗前铺展一方,引我乡思无限。而这些时日,文稿卖得不多,口袋里常常空空如也,以至于挤压去我本来可能获得的诗情。没有诗情也罢,甚而令我连丁点儿的游兴也无,想想那毫无湿润的土地,令我的心灵也干渴。
然而,这一天我走在街的花坛旁,我忽然发现,这干渴得如同水泥灰的泥土,居然萌出几点新绿,且自信地开出几朵小花,黄灿灿的小花。它们在春天的阳光照临下,竟是透着那么一份惊喜,它们的根就扎在这块毫无湿润的土地上。它们,是以怎样的毅力在这样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呵?我索性停下步来,俯身凝视着一朵小花,它向我微笑着,因它的缘故,我发现阳光要美妙得多。这样一朵小花,它有两片小小的叶子,像两只举起欢呼的小手,有一根小茎,极绿,在春风吹拂里颤栗不止,它整个的形像微小而精致,令人不忍触碰。它便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生命,一朵开放在春天里的小小花朵,它猛然地让我感悟到生命力的强大。在如此干燥的土地上,扎根,吸收到哪怕一丁点儿的养份,极顽强地生长出来,还绽开小小花朵,捧起即便是这样微小的颜色,微小的喜悦,但它终是这春天里的花朵的一种呵!它的呈现,妩媚了我心头的枯燥的北国的春天。
一朵小花,它竟拂去我心头的冷寂和积尘,它把这一捧小小的美丽托送给我,它让我在它的面前思之不已。我们的生命,究竟有没有一朵小花强大?有它的从容而饱含激情?有没有它那么一点点亮色?我还呼吸到小花儿的淡淡的一缕清香,它在阳光里暗放。终于是看得久了,我用心灵轻轻地抚摸它,我的心刹时也芬芳,即便北国这样的土壤,它亦是要养育一种花朵呵,所谓的荒凉,原来竟是心灵所生,真正的土地,也总是会有花朵的,会有这样小小的花朵。我就用这朵小花拂去我孤旅的疲惫,且要把它移植到我的文字里,让我的文字也暗香浮动。
【阅读题】
1.文章开头说:“普希金写过一首题为<一朵小花》的短诗,十分耐读。”作者认为“耐读”的原因是什么。请组织文中原话回答。
答:因为()。(不超过35个字)
2.文章第(3)段中的“别具一格”和“点石成金”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不超过20个字)
3.文章第(4)段中说:“围绕一朵枯萎的小花所产生的奇思异想,最终也会成为作者生活的一个部分。”这句话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揭示出了()的道理。(不超过25个字)
4.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朵小花》是普希金作品中一篇最独具艺术魅力的作品。
B.生活中许多琐碎、平淡、枯燥的事物都包含着审美的材料。
C.天空、黄叶、白猫、少女都是可供人享用又取之不尽的美。
D.真实、虚幻的界限本不分明。因此追想和缅怀也同样真实。
E.内心感受和想象的管道畅通是生活丰富、保有童心的关键。
【阅读答案】
1、(因为这首短诗)借助想象之翼,使生活获得了延伸、深化和拓展,它的内容大大
丰富了。
2.(指的是)使生活中的平凡琐事产生丰富的意味和美感。
3.(揭示出了)丰富的感情和想象既创造了美也使作者的生活更美(的道理)。
4.A、D
⑦ 普希金的诗《一朵小花》全内容
小花
[俄]普希金来
我在书里发源现一朵小花,
它早已干枯了,也不再芬芳,
因此,我的心里就充满了
许许多多奇异的遐想:
是哪一个春天,在哪一处
它盛开的?开了多长时间?
谁摘下的?是外人还是熟人?
为什么放在这书页中间?
可是为了纪念温柔的相会?
还是留作永别的珍情?
或者只是由于孤独的散步
在田野的幽寂里,在林阴?
是他还是她?还在世吗?
哪一个角落是他们的家?
啊,也许他们早已枯萎了,
一如这朵不知名的小花?
⑧ 一朵小花(普希金) 我在书里发现一朵小花 它早已经干枯,不再芳香 我的心倾刻间受到触动 充满了离奇怪异的
我发现忘在书中来的小花儿—自—
它早已枯萎,失去了芳妍;
于是一连串奇异的遐想
顿时啊充溢了我的心田;
它开在何处?何时?那年春天?
是否开了很久?又为谁刀剪?
是陌生人的手还是熟人的手?
又为什么夹在这书页里边?
可是怀恋柔情缱绻的会面,
或是对命定的离别的眷念
也许为了追忆孤独的漫步——
在静谧的田野,在林荫中间?
可那个他抑或她,尚在人寰?
如今,他们的栖身处又在谁边?
或是他们早已经凋谢,
如同这朵无名的小花儿一般?
⑨ 一朵小白花,读后感怎么写
一日,无意中发现了一首普希金写的《一朵小花》甚是喜欢,我曾经被朋友喻为“一朵无名小花”,多了个“无名”,就更切合我的心意了,朋友说我是“蓝天里的小花”、“最素净的小花”,我知道“无名小花”更适合我,小花哪里都可以开放,而我只能开在无人的旷野里,开在寂寞的沙洲里,我这朵无名的小花有幸成为朋友眼中的美,而且到现在都被传递着、珍藏着、寄予了顽强的生命力!无名小花在迷茫中温暖了我。我轻吟《一朵小花》,体会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我仿佛发现了潜在的美:
前日,我忽然发现,教室里干渴得如同枯木的三角梅竟自信地开出几朵小花,隐含的淡粉,拼命向外伸展,在并不明媚的春光中透着那么一份惊喜。它们的根扎在这块毫无湿意的土地上。它们,以怎样的毅力生长起来的呵?我索性俯身凝视一朵小花,它向我微笑。因它的缘故,我发现阳光也美妙了。一朵小花,三片花瓣,像两只举起来欢呼的小生命,它整个形象微小精致,令人不忍触碰。一朵开放在春天的小小花朵,它猛然让我感悟到生命力的强大。在如此干燥的土地上扎根,吸收到哪怕一丁点的养分和湿气,顽强地生长出来,绽开小小花朵,捧起这微小的颜色,微小的喜悦,它终是春天的花朵一种!它的呈现,抚慰我心头枯燥的北国春天。
我在北国漫长的冬季延伸下的春天里,甚至把希望都寄托在这些小花身上了,因为它们比我灿烂。因为它们有好听的名字“三角梅”,它们度过了漫长等待,迫不及待地开放了,而我呢?至今还没有打出花苞,也不知道我的开放有没有人在乎?有没有人驻足?因为我毕竟只是一朵“无名小花”,还没有在相宜的季节里开放罢了,不过,我当然不是《暖春》里的哪个小花,我比她可是要幸福多了。
呵,一朵小花,不经意间就拂去了我心头的冷寂和积尘,它把这一捧小小的美丽托送给我,它让我在它的面前思之不已。我有它的从容吗?有它不起眼的外表里饱含的激情吗?有它那么一点点亮色吗?我好象呼吸到了小花儿的一缕清香,它在阳光里暗放。终于看得久了,我用心灵轻轻抚摸它,我心霎时也芬芳,即便是在北国春寒料峭的土壤里,它也能养育一种花朵。可见所谓的荒凉,原为心灵所生,真正的土地,总会有花朵,会有小小的花朵。我就用这朵小花拂去我的疲惫,且要把它移植到我的文字里,让文字也暗香浮动。
记得,一次期末冲刺前,我穿梭在教室里指导学生复习,一抬眼看见离赛提哈力最近的窗台上开放着一朵美丽的小红花,我顺口就说了句:“赛提哈力,瞧!窗台上的那盆花为你开放了,这次期末考试你一定会成功。”我不经意的话,没想到让赛提哈力如此动心,在他的心里这朵红色的小花真的就是为他开放的,他课余时间对这朵小花倾注了爱心,在这朵小花的激励下,他竟然真的考了全班第一名。事后,他在日记中说:“感谢王老师送给我的这朵小花,它让我触到了希望,让我愿意为这朵小花拼搏。”他的文字打动了我的心,也温暖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