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美编

七夕美编

发布时间: 2023-07-04 08:24:48

『壹』 七步的成诗者

“七步”这一典故出自于《.文学》,与曹植有关。
曹丕当上帝王后,对曹植的才华也非常嫉妒,总想加害曹植。一天,曹丕把曹植召进宫来,只见曹丕端坐大殿,曹植知道大事不妙,于是下跪行拜,曹丕开口说道,虽然我们是同胞兄弟,但是按照国法,我们是君臣关系,你竟敢在朝臣中夸耀自己的文才,今天请你以兄弟为题写一首诗来,诗中不允许出现“兄弟”两字,并且必须在七步之内完成,否则就要砍头治罪。曹植知道曹丕要逼自己于绝路,于是他悲愤交加,随口吟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了以后,心里惭愧,于是打消了杀害曹植的念头。
《七步诗》后人缩写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比喻人才思敏捷,唐代李白的《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中就运用了这个典故:“九卿领徐方,七步继陈思。”
参见: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植(192—232)是汉代末年政治家、东汉丞相曹操的儿子,从小就聪慧过人,深得父亲疼爱。曹操认为他的政治才能和文字才能都超过他的兄弟,可以“定人事”,几次想立他为“世子”(继承人),后来因他太喜欢饮酒和不讲究礼节才作罢。因此曹植也招致胞兄曹丕的忌恨。曹丕建立魏朝当了皇帝(魏文帝)后,先杀掉了曹植的党羽丁仪及其家属,还想找个借口杀掉他。一天,曹丕突然下令,要他走七步吟出一首诗,否则处死。他果然不凡,刚走完七步就吟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是曹植为了保命匆忙吟出来的,当时没有定出名字,后来人们称它为《七步诗》。豆子和萁(豆茎)同生于一根,诗中将它们比喻为兄弟关系,以燃烧豆萁煮豆子来比喻兄弟相逼,既贴切又形象。第四句用拟人手法来表现锅中豆子的痛苦,将豆子被熬出汁拟为哭泣而出的泪水,更是传神的一笔。最后两句通过质问的形式来点出主题,蕴涵着强烈的抗议。诗写得十分动人,曹丕听了深感惭愧,放过了他。曹植在万分危急关头还能写出这么好的作品,他的才华实在令人佩服。为此,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有意思的是,鲁迅于1925年6月7日在《华盖集·咬文嚼字(三)》中说:“据考据家说,曹子建的《七步 诗》是假的。但也没有什么大相干,姑且利用它来活剥一首,替豆萁伸冤。”原诗如下:“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郭沫若也曾仿此诗写过一首:“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七步文学社--网络文学新起之秀,以古风为主流,着重于培养自己旗下的写手,从小说、散文到诗词歌赋。
七步文学社的定位:以文学交流共同进步为中心,汇集所有网络文学爱好者,创立一个不仅存在于网络的社团,而且在当今社会也要立足的社团。
七步文学社的宗旨:培养热爱网络文学爱好者进行文学阅读和创作的兴趣,让华夏文化得到传播与发展,生命以自强不息而奋斗,丰富社员的人文阅历。文学社以文会友,共同进步为理念,通过举办文学群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思想,畅谈文学的平台,提高我社文学爱好者文学素质和水平。
管理理念: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办刊理念:爱生活,爱文学。
宣传标语:我们陪七步一起成长。
我们的口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的习惯,优秀也是一种习惯我们要习以为常。 七步文学社社徽:顺时针一个红色半圆浓墨,圆形中间篆写“七”红底白字。
寓意:文学无尽,不固步自满自封,以红色为背景,昭示文学星星之火可以燎圆(原)。 醉墨文
余寒消尽,微微和风,阵阵清香,昨夜的风风雨雨,今朝已化作花花草草处处明明秀秀。看那入眼桃花初浮碧水,闻那扑鼻梨粉已上枝头,听那莺声燕语委婉花曲,赏那朗月云清悠悠春辰。令人安闲舒逸,顿抛烦绪,乍引诗意。催使多少文人骚客临案提笔铺笺,点墨间吟花咏柳。
烟花尘世里,车马人生中,恨韶华太短,欢辰太少,劳劳碌碌而庸庸倦倦。而今难得赏春一季,痴书一回,使梦旅魏晋,让心追唐宋,何不幸哉?笑读缥缈古韵那如花如月,如剑如琴的文调,不禁令人如痴如醉地沉沦在其菁魂丽魄中,对文学文字迷恋不已。
在此青春之际,网络之间,诚邀卿来七步陋社,以古怀今,与高朋雅友朝暮闲诗逸联,和青衿学儒临屏谈笑青春。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横案的蛮笺象管,直任君一纵腕底风华,解构风情,潇洒自我,畅诉胸怀。
让我们相聚在七步文学社里,负手狂笔只为图一快,放纵桀傲的诗心,书刻羁狂的文腔。再度建安风骨,复醉兰亭风骚,以笔纵横塞北江南,题遍万般风花雪月,尽显才情。 问柳文
------序
空予我江山无限
留不住知己红颜
王者路又有谁陪伴 携手百年
天涯路与谁走遍
远离那权利烽烟
唯愿此生魂梦相连 月下花前
正文:
七步,非城非国,一股新崛起的势力。
墨魂,七步首领,一代天骄。
墨都四国:琴棋书画。
七步,于墨都某一角落,与琴棋书画四国相邻。
(一)
“琴棋书画四国已秘密联盟,正式向七步宣战”
清风阁内,面具少年把宣战帖丢在众人面前。
解玉生捡起桌上的宣战帖,粗阅一回,合起,嘴角微扬。把宣战帖丢回原处,不发一言,继续把玩着手中的玉石,若无其事。
“琴棋书画还真是爱找事儿,大白天的宣战,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懒散得语调夹带着哈欠声传来,问柳怨声连连。
“四国控制的墨都,占东南西北四方,势均力分。七步的出现,无形中增添了第五份势力,且七步的发展速度,堪称无敌。如今,七步羽翼未丰,若不趁早除去,他日,必对四国影响甚大。这一战,可谓战无可避,强大七步,亦在此一举。”醉墨分析道。
“明日之战,势在必得!”面具少年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易安看向面具少年,笑意甚浓。
(二)
秋风萧瑟,残阳似血。
城楼上方,面具少年负手持剑,临风而立。墨发飞扬,白衣蹁跹。
城门之外,四国国君亲自挂帅,千里之外,蚂蚁般大小的四国将士接踵而至,面具少年立如青松。
百米之外,四军驻停。面具少年俯视四军,冷眼扫去,一抹奇异浅笑在唇边荡漾开来。
呵,兵临城下,不过如此。
百米之处的四国国君有些恍惚,听闻七步首级年过古稀,门牙缺两,离驾鹤之期不甚远矣,如今这面具男子,风华年少,气宇轩昂,仿若翩翩少年,又怎能和古稀之年扯上半点关系?莫非…传言有假!
猜疑之际,城门大开,百名精英战士,汹涌而出。
“还以为七步如何了得,不过区区百名战士,哼,看你怎敌我八万雄狮!”为首的琴国国君右手一挥,大喊一声:上!随即,身后的八万将士蜂拥而上。
七步的百名战士,均是特训杀手,纵观天下,与之抗衡的军队屈指可数,更何况琴棋书画…城楼上的面具少年笑意犹浓。
沙场之上,百名战士,火拼四军,刀光血影,战马纵横。
两军交战,纵观其底,四国略逊,七步犹强,实力相抵,强者制胜。顷刻之间,四军战士,死伤无数。
城楼上方,面具少年手持七杀,抿唇敛笑,寒气逼人,纵身而起,跃城而下。剑起之时,寒星点点,纵身之间,袂衣飘飘,所到之处,血影重重。
七杀一出,见血方收,剑指苍穹,血祭长空。
转瞬之间,面具少年已跃身上了城楼。
城楼之上,面具少年手持七杀,背向四军,默然垂首,临风而立,依旧那般墨发飞扬,白衣蹁跹。
蓦然回首,战马长啸,四军臣服。
城楼之下,战马长嘶,尸横千里,四军朝拜,战旗倾塌。
滚滚黄尘,漠漠大地,只余琴君、棋君、书君、画君的首级在战马声中长眠,赤染山河!
夺四国,定四城,统墨都,掌政权。
墨都227年,墨魂平定四国,取消四国君主制度,更国为城,削弱国权,改革墨都,命四国太子接任城主,政权统一。 创始人:醉墨
创始人策划助理:容成墨月
文学社社长:镜
文学社副社:绿茗幽香(编辑部长) 墨谚【又名问柳】(管理部长) 米修兔(外宣部长)
宣传部部长:羽凌
编辑部副部:冷七弦
管理部副部:镜
宣传部副部:小林
美编组长:纸鹞
采文组长:锦辞
文编组长:缡儿
策划组长:(暂缺)
执行组长:镜
审查组长:安然
接待组长:谷谷
网站组长:小北
执行责任委员会:会长:镜
执行:安锦,绿茗,墨谚,小林,米修,锦辞
文审组组员:小枫,吾渝蓉,未央,慕子
美编组组员:小榕,柯柯,紫堂,苏世安,其实
宣传组组员:陌上,紫樱花
人事部组员:林安幕,谷谷,玫瑰
贴吧组组员:七夕,小枫,书生,璇木

『贰』 秦时明月吧的吧刊·朔望月

朔望月是负责制作秦吧吧刊的团体,前身是月饼周报。
朔望月主要分为文编和美编以及后勤三大类。美编负责排版文章、设计图片、制作签等工作;文编则以写文为主(包括采访、主题文、连载文、诗词等);后勤负责搜集材料等事务。
朔望月以往是以电子版的方式出刊,目前为了方便各位月饼阅读,改为排版式,无需下载,可直接观看(电子刊会在特别节日制作)。 ①本频道为网络秦时明月贴吧的吧主结发受长生亲手创立,自始建之初即与秦时明月吧绑定.是秦时明月贴吧扩展出来的语音交流平台。
②本频道及团队均属秦时明月贴吧所有,与其它团队并无直接联系,也无官方上的冲突.
③本频道为贴吧活动专用频道,不做商业化研究
(管理团队一览最近更新日期:2015年03月21日) 执行会长(ow)结发受长生执行副会(VP)杀戮拒敌之剑人事部长(VP)君见未歇莫湮离外宣部长(VP)蓝妃颜Angel部门黄马(MA)人事部:啊离、潇雨、慕暄
接待部:梦璃、韬韬、楠楠、陈池
字幕部:长安
K厅部:三千、夜辰
秦弦:橙芐、四月
CV部:简疯
活动部:沫小晴、但丁
外宣部:小妃、王者、小雪、影子
嘉宾团:公子小二萌、秦时手游、秦时页游、秦时主创、秦时配音 活动回顾:
2013年8月12日:秦吧官Y第一次开频活动;
2013年8月19日:七夕猜题活动;
2013年10月2日:秦吧官Y与秦时明月周边贴吧一同举行国庆联合活动;
2013年11月3日:秦吧官Y正式搬入15079频道
2014年1月20日:举行频道贡献PK活动
2014年1月24日:举行招聘活动
2014年1月26日:举行大型新年晚会活动
2014年1月29日:同网络火影忍者贴吧举行联谊活动
2014年3月03日:与网络火影忍者贴吧再度携手,举行大型歌会联谊活动
2014年4月04日:电台专题档——百五寒食·清明节
2014年4月19日:在秦吧频道举办大型歌会联谊半决赛
2014年6月01日:电台专题档——那些年伴随我们成长的动漫金曲(儿童节)
2014年7月19日:举办大电影预热活动(官方)
2014年7月26日:秦时明月页游公测活动(官方)
2014年9月06日:电台专题档——一年一度又中秋 ------------------NO.1总则(频道篇)------------------ 本频道为网络秦时明月贴吧所有,不做商业研究。 本频道紫马固定为秦时明月贴吧吧主,不得随意转让。 全员以秦吧及秦吧频道利益为首要,任何人不得架空紫马或相关管理。 本频道禁止传播不良信息和发布有损频道形象的图片,并会严厉处置言论不雅,讽刺挖苦的违规者。 严禁有管理干涉、滥用职权等行为。且规定每月贡献分至少增长60左右. 注明:临时遇到突发状况(如投诉、黑频、举报等)黄马及黄马以上管理若在线可代为直接处理,若解决不了,则需找相关管理或VP、OW协同解决.
------------------NO.2细则(管理篇)------------------
(1)考核规定
①黄马(MA)
[直接申请]进入管理考核群→人事、外宣橙马负责一审,有关部门部长协审.(附带意见)→执行副会二审→执行会长三审(拍板)→人事部保存资料,并负责转正
[部门推荐]由部长提名,然后拉入管理考核群(附带意见)→执行副会二审→执行会长三审(拍板)→人事部保存资料,并负责转正
②红马、粉马(CA1、CA2)
[直接申请]进入部门群或频道→部门红马负责一审,通过则直接挂粉→部长、副部长负责二审,通过则挂红
[间接推荐]若群众推荐,或部长引荐,可由部门部长自行拿捏.
注:若部门内没有红马负责一审,则跳过,直接由部长、副部长审.并且由人事部保存资料.
③入会、会员(VIP)
[改名]正确后可直接给会员: ?。秦吧XXX?公会?会员?
[不改名]直接扒
(2)权限规定
①允许会员、粉马跨部门,但红马及红马以上管理不允许跨部门或担任多个职务.
②各部门不允许互相干涉,管理不得越权.(特殊情况下人事部可直接进行管理→类似于部门内部纠纷及成员之间纠纷。人事部有权干预)
③管理不得对非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成员动用权限(如封字、封号、封麦等)注:特殊情况除外,需说明原因,最好能提供截图.
④公有权限(如频道广播、删改子频道、更改频道公告、上、下马甲等)不要随意随性使用.
⑤若管理需要卡麦,则先在公屏上扣一下999以示举手,然后再开麦.
(3)职权范围
①执行会长(OW):全频(若要干涉某一部门,则需先征得部门部长的同意)
②执行副会(VP):全频(若要干涉某一部门,则需先征得部门部长的同意)
加注:意见不一时,以执行会长的意见为准.但三个VP中若有两个不同意,则不执行,开会讨论出结果后,方可执行.
③人事部长(VP):人事部、人事部成员(人事部黄马、红马、粉马)、除VP、OW外所有管理
④外宣部长(VP):外宣部、除VP、OW外所有管理
加注:VP和MA最大不同就是多几条关键性的权限,故规定如下.(没写到的权限基本同黄马一致)
<一>VP有权考核黄马
<二>VP有权下掉黄马(前提:理由充分、有通知.并且这方面由人事部进行确认理由,再交由VP进行讨论决定)
<三>VP有权调试频道应用、拉红线
<四>VP有权定期清理频道会员
<五>VP有权召集频道管理开会
⑤部门黄马(MA):主要负责本部门的内外事物
⑥主持、嘉宾、股东等(MA):不参与频道管理
加注:没有部门的游客或会员,全体管理有权监督和管理.
(4)管理考勤
1.签到问题
①要求管理层本人在频道时,亲自到人事部签到室进行签到
②不允许代签,子房间内安排有公屏截图的成员,所有管理不得擅自清屏
③签到主要为了观察管理层的出勤率,请所有管理配合安排
④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2.请假问题
①请假时先通知人事部,由人事部交由VP、OW进行审核并下发通知,而后进行记录
②人事部子频设置有请假子频,除人事部专门记录的成员外,所有管理不得擅自更改子频公告
(5)惩罚规定
①架空紫马或相关管理(第一次,批评+警告,第二次,批评+警告+自我反省、写检讨书600字,第三次,直接撤销管理马甲)
②跨部门干涉、越权、滥用职权等(第一次,批评+警告,第二次,批评+警告+自我反省、写检讨书600字,第三次,直接撤销管理马甲)
③出勤率低,不请假的,连续三天没来.(第一次,批评+警告,第二次,批评+警告+自我反省、写检讨书600字,第三次,直接撤销管理马甲)
④多次开会不来,未请假.(第一次,批评+警告,第二次,批评+警告+自我反省、写检讨书600字,第三次,直接撤销管理马甲)
⑤带头滋事,违反规定的(第一次,批评+警告+自我反省+自我批评+检讨,第二次,直接撤销管理马甲)
⑥因私人恩怨,而导致部门间发生冲突的(第一次,批评+警告+自我反省+检讨,第二次,直接撤销管理员马甲)
⑦言论不雅、骂人、挖苦、讽刺等(第一次,批评+警告,第二次,批评+警告+写检讨书600字,第三次,直接撤销管理员马甲)
⑧以上之规定同时违反两条及以上的(直接撤销管理员马甲)
【以上内容全部由人事部进行登记交由人事部部长审核并通知】
------------------NO.3细则(会员篇)------------------
(1)入会要求
①马甲格式正确(直接蓝)
(2)入会规定
①头一个月贡献分达30
②每周贡献分不少于2点
(3)范围规定
①未加锁频道
②挂机必须在挂机频道内
③不得在顶级挂机
④不得在非K厅或者非CV的子频道内唱歌、PIA戏.(个人小窝除外)
⑤不得在非聊天的子频道内聊天(个人小窝除外)
(4)惩罚规定
①乱改马甲格式(直接扒掉会员马甲)
②贡献分未达指定要求(直接下会员马甲、同步清理出群.部门内要求的贡献分自己定,自己扒)
③在频道或群内发广告(第一次警告,第二次下马甲、清理出群)
④辱骂、攻击、引战、挖苦、有不雅言论等(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直接下马甲并清理出群)
⑤散布谣言、滋事(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直接下会员马甲并清理出群)
【后续修订中……】 ①K厅部
简介:频道的主要部门之一,负责管理音乐、唱歌、音乐社团等方面的工作。歌手、场控等为其主要的组成人员
职能:在频道内属于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抢麦唱歌的平台。
作用:经常在晚会、歌会等大型活动上作用较大。 ②接待部
简介:频道的主要部门之一。负责接待新人,引导新人等方面的工作。从性质上讲属于频道的门面。接待、文字场控等为其主要的组成人员。
职能:在频道内负责引导游客、新人
作用:经常在活动前、假期时间等作品比较大。 ③外宣部
简介:频道的主要部门之一。负责频道的宣传、外交等工作。外宣成员、皇冠传媒等为其主要的组成人员。
职能:负责宣传,负责挂小号,负责保频道短位ID
作用:活动前期及平时的作用都非常大。 ④配音部/电台部
简介:以配音和电台为主要的发展核心。声优、编剧、文案、主播、导播等为其组成人员。对技术方面的要求不高,但对音色和时间上有一定的要求。
职能:负责举办节假日时所需要的专题档节目、配音节目等
作用:在节假日或平常时的作用较大。 ⑤字幕部
简介:活动上滚动歌词的字幕。字幕成员、字幕导师等为其组成人员。对手速、花式设计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职能:歌会等大活动时负责滚动歌词。
作用:活动时的作用较大 ⑥人事部
简介:本吧频道的最高权力部门。
职能:负责成员资料的收集,对成员进行考勤、考评以及监管等工作。
作用:平时的作用很大 【大型鉴赏活动】
第一届:2008年12月24日
第二届:2010年05月17日
第三届:2011年07月10日
第四届:2012年01月13日
第五届:2012年06月28日
第六届:2013年01月06日
第七届:2013年06月24日
第八届:2014年01月01日
第九届:2014年07月01日(自此改名为“琴棋书画戏大赏活动”,之前均为“琴棋书画大赏”活动) 【大型系列活动】
第一届:2014年7月01日

『叁』 我国都有那些传统节日他们的由来是什么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我国传统节日简介

春节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清明节
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七巧节
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重阳节
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十月一
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

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这天,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不同民俗的传统节日。我国先民在几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创立了许多民俗节庆,既包括生产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饮食文化,也有礼仪文化,还有朴素神奇的科学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很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承。
回答者:飘羽寒鹰 - 经理 五级 6-25 08:20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
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
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
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
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
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
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
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
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
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
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
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
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
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
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
“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
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
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
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
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
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
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
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
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
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
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
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
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
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
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四。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
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
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
酒赋诗。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
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
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
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

五。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
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
故事说:

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
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
国君以后,论功行赏时,只有介子推一个人没有得到禄位。子推于
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
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
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
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

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
随笔》专门考证过它。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

不知今天山西农村还保持寒食节的纪念否?

六。清明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
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
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
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

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七。四月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
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
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现在,庆祝洋节日圣诞节的绝大多数国内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
国还纪念一个西方神的生日。

八。端午龙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
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
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
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
《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
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
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

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
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早说了。

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
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海外华人只是
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

九。七夕乞巧

在七月七日晚,天上的牛郎织女要从隔开
的银河上踏过喜鹊组成的桥相会。这当然不是事实,横跨银河系两侧的距离长
度是以千万光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即便乘坐与光线一样快的飞行器,跨过银河
系也绝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

十。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
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
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
按佛经,这个故事说:

目连在阴间看到他的亡母亲在饿鬼群中,立即盛了一钵饭给他妈吃,
饭没有吃进口,就化为火炭,这样目连之母未能得食,目连大声喊
叫,跑回来禀告佛。佛说:“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对付得
了的,需要十方众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应当为正在地
狱受苦的七代父母备办各种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
僧大德。我会告诫众僧都祝愿施主的七代父母进入‘禅定’,然后
去接受食物。”目连照佛爷讲的作了,其母遂解脱了俄鬼的一切痛
苦。目连于是告禀佛说:“以后佛家弟子孝顺父母的,也应当设置
盂兰盆会供养十方高僧大德。”佛说:“说得好!”

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经义结合起来,便于佛
教的普及宣传,故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在《聊斋志异》
里,多处提到盂兰盆会。我小时候,多次听见老人说“七月半,鬼
乱窜”,而不知其究里。现在绝大部分留美学生只知道一个“万圣
节”(Halloween,在阳历十月三十一日),而不知道中国的盂兰
盆会,盂兰盆会比万圣节的嬉皮笑脸庄严认真多了。

盂兰盆会可能在东晋时出现,现在大概只有寺院里才恢复有,太封
建迷信了。

十一。中秋赏月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
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
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
下的词。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
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
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鄙人有帖说明,不赘。

至于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则不见于南宋笔记的记载,传说是元末
农民红巾军起事时,以圆饼为号。

中秋节在两宋时很热闹,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时的中秋夜,都
人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星点
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

十二。重阳登高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
远的好时候。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独在异
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现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
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
所以想到长寿。

重阳节解放后已经不再有庆祝活动。

十三。腊八煮粥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
祝融,祀以为灶神。”,所以对灶神的祭祀起源可能在西周以前。
东汉刘珍等编写的《东观汉纪》说在祭祀灶神时要以黄羊为牲。到
了两宋时期,祭祀灶神的活动中出现了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
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此风俗可能来自佛教对中国民间巫神活动
的渗透改造,这一天,和尚们看见大家都在祭祀传统巫教神祗,恐
于其教义宣传不利,乃趁热闹来个粥会施舍斋饭给贫苦无依的人民
吃,以抵消“邪教”的影响,但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照例拿来,
反正是变着花样吃就是了,于是就发明了“腊八粥”。

佛教抵制“邪教”的动作很成功,把以前跳神之类活动完全消灭了,
东汉张衡的《东京赋》还说:“每到年末要举行盛大傩仪,驱赶各
种恶鬼。方相神拿着兵器,巫觋拿着苕帚,上万个小孩头戴红巾身
穿黑衣,手执桃弓和棘箭,向各处无目的地发射。”在《荆楚岁时
记》里还看见有记载,可是到了《东京梦华录》里,已经看不出有
这样欢乐的庆祝场面了。

倒是“腊八粥”流传下来了,至今许多家庭还有此种风俗,有些现
代巧媳妇还做得很有心得。

十四。除夕守岁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
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
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只不过春节联欢的精彩节目破坏了温馨的气
氛。

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

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
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些守岁饭,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
到大路边或街道旁;认为有吐故纳新的意思。

看来那时的人团年和现在的人差不多,也要守岁。
回答者:dg9113 - 举人 五级 6-25 08:24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
回答者:lrui501 - 总监 八级 6-25 08:29
二十四节气应该都算,还有7月15的鬼节也是,2月2也是,腊月二十三的小年,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
回答者:s13836593038 - 魔法学徒 一级 6-25 10:12
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一览表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
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
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
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
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
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
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
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
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
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
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
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
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
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
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
“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
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
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
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
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
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
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
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
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
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
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
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
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
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
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四。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
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
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
酒赋诗。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
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
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
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

五。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
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
故事说:

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
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
国君以后,论功行赏保�挥薪樽油埔桓鋈嗣挥械玫铰晃弧W油朴?BR> 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
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
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
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

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
随笔》专门考证过它。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

不知今天山西农村还保持寒食节的纪念否?

六。清明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
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
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
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

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七。四月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
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
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现在,庆祝洋节日圣诞节的绝大多数国内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
国还纪念一个西方神的生日。

八。端午龙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
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
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
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
《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
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
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

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
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早说了。

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
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海外华人只是
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

九。七夕乞巧

在七月七日晚,已有文另载,不赘。

十。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
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
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
按佛经,这个故事说:

目连在阴间看到他的亡母亲在饿鬼群中,立即盛了一钵饭给他妈吃,
饭没有吃进口,就化为火炭,这样目连之母未能得食,目连大声喊
叫,跑回来禀告佛。佛说:“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对付得
了的,需要十方众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应当为正在地
狱受苦的七代父母备办各种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
僧大德。我会告诫众僧都祝愿施主的七代父母进入‘禅定’,然后
去接受食物。”目连照佛爷讲的作了,其母遂解脱了俄鬼的一切痛
苦。目连于是告禀佛说:“以后佛家弟子孝顺父母的,也应当设置
盂兰盆会供养十方高僧大德。”佛说:“说得好!”

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经义结合起来,便于佛
教的普及宣传,故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在《聊斋志异》
里,多处提到盂兰盆会。我小时候,多次听见老人说。
希望符合你的要求。

『肆』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

一、小年的故事

1、从前,有一个皇帝,嘴馋极了,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只要没吃过的都要尝尝。这一天,他闲逛到村子里,遇见了一个漂亮姑娘。姑娘提着个篮子。装的什么呀?皇帝好奇地问。

2、姑娘打开篮子,哇,好大的枣糕呀!皇帝吃过很多好东西,可就没吃过枣糕。他对姑娘说:“给我吃点儿吧,我是皇帝!”

3、姑娘微微一笑,把篮子递了过去。皇帝狼吞虎咽,三口五口就把枣糕吃光了。吃完后打了个嗝儿,啊呃,真好吃!接着,皇帝打起了坏主意。我要把这姑娘带回皇宫,让她天天给我做枣糕吃!他对姑娘说,你马上再给我做七七四十九块枣糕。做不出来,我就把你带走!姑娘听了,不慌不忙地说,好!

4、她拔下头上的金簪,冲着篮子一划。咦?热气腾腾,不多不少,正好七七四十九块枣糕。太神奇了!皇帝还没明白过来。他见难不住姑娘,就耍赖让姑娘喂他吃。姑娘转过脸去不搭理他!皇帝生气了,非要把姑娘带走。他伸手一抓······

5、姑娘伸出手,一巴掌把皇帝打上了灶台,皇帝一下子贴到了墙头上。这下坏了,皇帝想下来,可怎么也下不来。这一天,刚好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谁让你嘴馋!这回啊,别人坐着你站着,别人吃着你看着吧!说完,姑娘驾起彩云飞上天去。贪吃的皇帝从此成了灶王爷。

6、从此以后,灶王爷就天天站在灶台边,看人家吃饭。时间长了,人们觉得灶王爷怪可怜的——毕竟爱吃好东西也没什么错啊。于是,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大家就给灶王爷摆上好吃的,这叫做祭灶。

7、到了这一天,孩子们最高兴了,他们跟灶王爷一起吃枣糕、柿饼、核桃、糖饼、还有糖瓜。据说,过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就要上天去跟玉皇大帝说说这一年来人间发生的事。他吃了糖瓜嘴巴甜,见了玉皇大帝,就只说人们的好话。

热点内容
二月十四情人节图片 发布:2025-02-07 15:45:03 浏览:66
情人节没有钱怎么办 发布:2025-02-07 15:31:44 浏览:322
哪里有卖茶花烟 发布:2025-02-07 15:31:43 浏览:983
cooleye玫瑰 发布:2025-02-07 15:03:29 浏览:516
厦门花卉公园 发布:2025-02-07 14:57:51 浏览:408
兰花玉香木 发布:2025-02-07 14:36:40 浏览:919
紫罗兰挂件佛 发布:2025-02-07 14:24:56 浏览:796
情人节污情诗 发布:2025-02-07 14:23:37 浏览:763
康乃馨依草木之 发布:2025-02-07 14:23:25 浏览:476
非主流茉莉花 发布:2025-02-07 14:22:49 浏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