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柒夕

七夕柒夕

发布时间: 2023-07-12 01:13:28

1. 七夕是谁的节日

七夕:七月七,人称“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称“夕”),故称为“七夕”,是给牛郎织女过的。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乞求姻缘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即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七夕夜晚对着星空向织女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七夕节

2. 七夕是几月几号 七夕是什么节

七夕是几月几号七夕是什么节

七夕是七月初七。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女儿节”或“七夕情人节”,而这一天被外国人称做“中国情人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情人节又称“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年四季中与亲隋、爱情相关的最美好,袭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因此,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电辰叫做“星期”。

七夕情人节坐看牛郎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传说在七夕情人节之夜,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七夕乞巧的习俗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察茄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官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官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传说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匕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织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更乞求爱隋婚姻的姻缘巧配。

七夕的传说

据民间传说,牛郎是人间的一个孤儿,依哥嫂过活,因嫂嫂不贤,被迫分家独过,伴着一条老牛过着孤苦的生活。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出外游戏,在天池洗澡。原是天神下凡的老牛劝牛郎藏起织女的衣服,于是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男耕女织,生活十分幸福,还生了一男一女。不料天神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送织女回天庭受审,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牛郎上天无路,万分悲痛。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遂触断牛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用箩筐挑着一对儿女腾云追赶。王母娘娘为了阻止牛郎,便用金替凌空一划,于是他们中间立刻出现了一条波浪滚滚的天河。牛郎无法过河,夫妻俩只能对河饮泣。这件事最终感动了天帝,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鹊架桥在天河相会。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如此扣人心扉,历史上很多文人都为之写下了美丽的诗篇。其中,宋代秦观的《鹊桥仙》就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纤云弄败禅察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然而,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这只是人们虚构的故事。对银河两岸的织女星和牛郎星来说,它们尽管只是一河相隔,实际距离却为16光年(151万亿公里),是永远不可能相会的。七夕节的起源根本和牛郎织女故事没有关系。而且,牛郎织女的故事要比七夕节的起源要晚得多。

七夕节美食

乞巧果

民间称之“巧果”。用面粉和搪揉作各种形状,多为“S”形,讲究一些的,掐成华结状和飞禽(如鸟、鹤之类)的形状。放入油锅内油炸至金黄色捞出(趁热时撒上芝麻,总称巧果。待冷却后或食用,或作乞巧拜月之用。巧果制作精巧,形态逼真,往往是姑娘、妇女比手巧的一种方式。因此,巧果必须由妇女亲手制作,后发展形成商品生产,到“七夕节”这天,各搪食店有“巧果”应市。巧果味脆香,甜而不腻。

乞巧酒

乞巧酒是祭拜牛郎织女双星时用的。乞巧祭拜活动在晚上进行。其晚,倾城姑娘、媳妇,不论贫富,皆穿新衣。富贵之家于高楼花榭安排宴会,以赏看双星。晚实毕,姑娘、媳妇们在庭院中摆上香烛,陈设果品、香酒、巧果等吃食,焚香秉烛,对天祈祷,向织女乞巧,希望心灵手巧的织女能将聪明才智赐给自己,因此祈祷跪拜时,神情非常虔诚专注:“几多女伴拜前庭,艳说银河驾鹊韶,巧果堆盘卿负腹,年年乞巧析双星。”这首清代的诗歌,便是当时乞巧的真实写照。跪拜后,姑娘、媳妇便进行比巧活动。比巧的方法,一般是在月下比穿针,看谁穿得快,姑娘们用七根不同颜色的彩线,七根绣花针,对着月亮穿针引线,谁穿得快,穿得准,谁就最巧。

赠蜜饯

七夕节姑娘们互相赠送各自制作的蜜饯吃食。早在数月前的春夏季姑娘们便购买时鲜果品,蜜溃制作,待七夕节拿出互相馈赠。常见的有白糖杨梅、糖渍青梅、杏片、蜜枣等。

互相馈赠蜜饯也是比巧的内容之一,看谁家姑娘的手艺高,制作的蜜饯味美色佳。其次,蜜饯大多是甜味吃食,意味甜甜蜜蜜。因此,互相馈赠蜜饯也有互相祝愿的寓意。旧时的茶食糖果店,也在这天推出时令蜜饯吃食,并以牛郎织女鹊桥仙故事赋予蜜饯新名称,以招徕生意。

山楂糕

是用鲜山楂制作的一种蜜饯制品。山楂又称红果,山里红。山楂色红,味酸甜,可食新鲜山楂,还可制成山楂干食用。而七月正是山楂收获的季节,人们除食新鲜山楂、制作山楂干储存之外,还喜爱制作山楂糕食用,所以山楂糕不仅是“七夕节”的吃食,还是七月的时令吃食。

山楂糕主要原料是大山楂、白砂搪、绵白搪、松子仁等。

3. 七夕是什么意思

七夕,又称中国情人节、牛郎织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被称为“乞巧节”、“女儿节”。
据传说,牛郎是一位勤劳善良的牧童,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的仙女,两人相爱并结为夫妻。然而,由于天帝不允许仙人和凡人私通,因此他们被迫分隔两地。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只有在鹊桥相会的则祥这一天,才能再次相见。为了纪念这段动人的爱情故事,人们便将农历七月初七定为“七夕节”。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准备水果、鲜花、巧克力等礼物,扒盯岁表达爱意。同时,也会在庭院或室内摆放瓶中插着七个菱形、纸制的牛郎织女、纸鹊、月亮等的七夕装饰,体现对牛郎织女的祝福和缅怀。除了这些传统的春睁庆祝方式,如今也有许多其他方式来庆祝七夕节,如举办情人节晚会、送礼物、看电影、约会等。

4. 七夕节的风俗。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昌困的风俗有:香桥会、接露水、拜七姐、斗巧、乞求姻缘、游七姐水、种生求子、储七夕水、为牛庆生、七巧贡案、迎仙、拜牛郎、拜魁星、拜床母、染指甲、七夕观星、听悄悄话、净水视影、结红头绳、姑娘洗发、晒书晒衣、结扎巧姑、玩磨喝乐等

我认为在七夕节的众多风俗中值得一提有5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七夕节的风俗之一:为牛庆生🌷🌹

旧时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七月初七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整个传说中,陪伴牛郎的那头老黄牛,仿佛是整个故事的导演,推动了整个故事的进行。

回顾一下整个民间传说,那头牛郎分家中,唯一分到的老黄牛不仅告诉牛郎在何时何地盗取何件仙衣,才能结下良缘。并且也成功预测在自己死后,主人一家子的遭遇,嘱咐主人牛郎将自己的牛皮剥下,日后遇事可以批其飞天。于是古人就把七月初七定为牛的“生日”,在古时中国妇女要集会在一起,月下祭拜织女乞巧。而小孩则需要扎一个花环,悬挂在牛角之上,为牛庆生。

而“为牛庆生”的习俗形成,也标志着“牛郎织女”这个典故,在流传到父系的农耕社会后,添加进父系社会中的农耕元素。经过春种,夏耕之后,一年的收成有望,要稍微慰问一下这其中的“主力”——牛,也顺便祈求秋日的丰收。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热点内容
百元鲜花束 发布:2025-02-07 00:06:12 浏览:385
浦东丁香国际商业中心 发布:2025-02-07 00:05:12 浏览:909
紫罗兰永恒花园高清mp4迅雷下载 发布:2025-02-07 00:04:28 浏览:76
康乃馨手工花制作图片大全 发布:2025-02-06 23:58:56 浏览:821
每天七夕 发布:2025-02-06 23:50:58 浏览:278
鲜花包月亏 发布:2025-02-06 23:43:41 浏览:428
普贤荷花园 发布:2025-02-06 23:41:23 浏览:76
花卉卧龙 发布:2025-02-06 23:40:36 浏览:390
鲜花儿歌 发布:2025-02-06 23:30:44 浏览:878
黄玫瑰歌曲原唱 发布:2025-02-06 23:25:57 浏览:923